用杀虫剂对伤口喷点,然后给伤口消毒
每天晚上清水清洗。碘伏消毒后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天晚上清水清洗。碘伏消毒后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深的话消毒就行,伤口深需要清创
有机牛皮蝇蛆病防治措施有很多。“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开展防疫检疫、定期消毒和驱虫、预防中毒等综合预防措施,将饲养管理工作和防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干草和粪便中能存活很长时间,牛、羊、猪、鹿等偶蹄动物对口蹄疫都能感染,且可互相感染,人也具有易感性病毒和带毒动物为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以经受伤的皮肤、黏膜及乳头和呼吸系统传播。
布氏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他如通过结膜、交媾也可感染。吸血昆虫可以传播布氏杆菌病。瘤胃呈间歇性臌气,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变化,慢性呈周期性的好转与恶化交替现象。病羊逐渐消瘦、全身无力,被毛粗乱,眼窝下陷,鼻镜皮肤干燥,慢性臌气,便秘腹泻交替发生。
四肢作不随意的游泳动作,经几分钟后即死亡。该病5-9月发病率最高。可在春秋季进行一次炭疽预防注射,对发生过炭疽病的地区,每年打预防针一次,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炭疽芽胞苗毫升,可免疫一年。主要特征:羊一天比一天瘦,而且是再怎么吃还是瘦,给它喂一些好的饲料也不见长镖有的人可能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总有些羊是长得比较瘦的,其实不然,这也是一种病。需要进行治疗的。
症状:发病快,反刍减少或停止,嗳所逐渐无,站立不安,摇尾背、四肢开张,后肢踢肚踏地,不断起卧,疼痛呻吟,左侧肷窝略平或稍出。触诊坚硬,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姑嫂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出现矛盾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豁达大度。姑嫂间出现矛盾,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只要遇事不计较,互相谦让,多为对方着想,大事化小,小事就化了。
其次是不搬弄是非。切忌私下传话。要与人为善,互相体谅。即使对方真做了什么错事,说了什么错话,都应宽宏大量,善意提出。
另外,当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时,嫂子应多批评丈夫,小姑应多劝说哥哥,以化解矛盾。有的嫂子总是“夫唱妻和”,丈夫与小姑发生矛盾时,不管丈夫对错,总是站在丈夫一边;有的小姑,当哥嫂与公婆发生矛盾时,不去化解,而是煽风点火,扩大矛盾。这都不能处理好关系。因此,嫂子也好,小姑也罢,只要从团结愿望出发,就一定能和睦相处。
由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生蝇类的幼虫侵袭家畜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为害较大的主要是胃蝇蛆病、皮蝇蛆病和鼻蝇蛆病。牧区发生普遍。寄生蝇类成蝇的虫体分为头、胸、腹 3部。胸部除有3对肢以外,还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体。腹部末端附肢变为外生殖器。幼虫俗称蛆,无头、无翅,亦无肢。整个虫体一般有12~13节,但仍分为头、胸、腹3部,第1节为假头,其后3节为胸节,最后8~9节为腹节。各体节背、腹面往往生有许多小刺,其大小、数目和排列位置有鉴别意义。完全变态。除胎生的狂蝇以外,一般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 4个阶段。雄蝇交配后即死去;雌蝇在产出虫卵或幼虫后死去,寿命一般也不超过1个月。在产卵期间既不采食,也不叮咬家畜。整个发育周期约1年。 能营寄生生活的蝇蛆有专性寄生和兼性寄生之分。诸如马胃蝇(能引起马胃蛆病);羊狂蝇(引起羊鼻蛆病);牛皮蝇和牛纹蝇(引起牛皮蛆病)以及螺旋锥蝇(寄生在动物和人的伤口内)等的幼虫是专性寄生。其幼虫离开宿主无法生存或继续生长发育。绝大多数的蝇类的蛆都营自由生活,但某些种类的蝇蛆一旦有机会还是有可能进入动物体和人体寄生,这叫兼性寄生。除了寄生在大型动物身上的寄生蝇蛆外,还有寄生在昆虫体内的寄蝇类引起的蝇蛆病,比如蚕蛆病。成虫将卵产在蚕体表面,孵化后蛆穿过蚕的体壁进入体腔内,以蚕的脂肪为食,并分泌内激素控制蚕的行为和生长。待寄主结茧后钻出寄主体壁,寄主遂死亡,蝇蛆在蚕茧内化蛹羽化。蚕蛆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丝养殖的病害。爆发流行时会给蚕农造成严重损失。
该病是由牛皮蝇属的_种皮蝇的幼虫,寄生在牛的皮下组织上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牛皮蝇的雌蝇和雄蝇均是不吸血的蝇类,也不采食,只生活5一6天。雄蝇和雌蝇交配后,即死去,雌蝇在牛身上产完卵后也死去。蝇卵经_天孵化出第-期幼虫并钻入皮肤,沿外周神经钻行到腰荐部脂肪组织中。约经5个月后,发育为第二期幼虫,到达腰部、背部和荐部的皮下。幼虫到达皮下后,分泌皮蝇毒素,在皮肤上钻一个小孔,以保证空气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在这里发育约个月,经两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发育成熟后,钻出落地成蛹。蛹期约l一2个月,等第二年春夏季羽化为成蝇。由此可见,牛皮蝇的整个发育周期约为一年。在牛皮蝇的成蝇飞翔季节,尽管其不叮咬牛,但引起牛惊恐和狂奔,严重影响牛采食、休息,造成牛消瘦、外伤、流产,产奶量减少等表现。当幼虫钻入皮下时引起疼痛、瘙痒。在深部组织内移行时,可造成组织损伤。第三期幼虫寄生在皮下时,局部形成瘤状肿,每头牛少则几个,最多的可达上百个。瘤状肿突出于皮肤表现,局部脱毛,质度坚硬。穿孔时,可引起化脓菌感染,造成创口化脓。在诊断上,该病只发生于从春季起就在牧场上放牧的牛群,而舍饲牛一般不发病。结合流行情况调查、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如在瘤状肿内检出虫体,即可确诊。
牛皮蝇蛆病主要指牛皮蝇和纹皮蝇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发的疾病。
虫体特征和发育史
(1)虫体特征
外观看似蜜蜂,体长13~15毫米左右,体表有绒毛,口器退化,不能采食。而寄生在皮下的成熟幼虫(第三期幼虫),虫体粗大,长约20毫米,棕褐色,背部较平,腹面稍隆起,并且有许多带刺的结节。
(2)发育史
属于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4个阶段。雌雄蝇交配一般在夏季晴朗的时候,交配后,雌蝇飞到牛身上产卵,卵经过6天左右,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钻入皮下移行,到咽部和食道发育成第二期幼虫,移行到背部发育成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由皮肤蹦出,钻入土中,形成蛹,蛹经过1~2个月破蛹形成蝇。
症状
幼虫在皮下移行时,会引起局部瘙痒、疼痛,严重时引起咽炎和食道炎,寄生在背部会引起血肿和蜂窝织炎,并且容易化脓。
防治
(1)注意消灭三期幼虫,可用1%敌百虫或的蝇毒鳞溶液喷洒牛体。
(2)对于一、二期幼虫,可选用下列药物:
倍硫磷,7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
皮蝇磷,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亚胺硫磷乳油,30毫克/千克体重,滴于牛背部。
10%敌百虫,毫升/千克体重,在10月和第二年1月注射两次。
狗狗身上长出蛆虫后,饲养者需要将它长虫部位的毛发修剪掉,将蛆虫暴露出来以方便治疗。之后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狗狗的身体,并使用镊子将蛆虫拔出来。若是狗狗身上已经出现了伤口,建议送往宠物医院进行治疗。
狗狗身上长蝇蛆,如果能够看到明显的炎症和溃烂部位,首先要将毛发剔除,用酒精或者碘伏清理创口。用镊子慢慢的将身上的蛆虫剔除,同时清理掉虫卵。清理完毕后,做好消炎和卫生工作,将狗狗放置在洁净干燥的地方进行饲养。
皮蝇蛆病俗称蹦虫病,是由双翅目、皮蝇科、皮蝇属的昆虫幼虫(蛆)进入皮肤,并在体内移行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动物感染后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动物消瘦、贫血、发育受阻、体重减轻、产肉产奶产毛量下降、皮肤穿孔,有时可致动物死亡。两种方法可防治本病:药物淋泼法通常在每年9~10月,在动物背部一次性泼淋药物。常用的制剂有牛蝇净,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或蝇敌合剂按每千克体重60~70毫克;或倍硫磷背泼制剂按每千克体重5~7毫克;或亚胺硫磷背泼制剂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或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浇泼剂按每千克体重毫克。由于磷制剂的高残留和副反应,一般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进行治疗。/"/>/"/>感染牛的皮蝇的生活史药物注射法在每年的9~10月间一次性注射药物,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最常用的是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注射剂,按每千克体重毫克。另外,应用微剂量的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注射2微克的剂量。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很伟大可以战胜许多的小动物,可是,有时候生活跟我们开了个小玩笑,例如有一些蚊子或者苍蝇之类的,我们真还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如果说你的身上出现了长蛆的情况,你是不是感觉很吃惊呢,那一定是非常的吃惊了,因为我们知道如何消灭它们。蝇蛆病怎么治疗?对于这种长于身上的病菌,我们应该从源头处理,也就是要先查出长在什么位置,然后确定后可以采取密封的方法,也就是让病菌缺氧的情况下进行治疗除菌,此方法非常有效的除菌。消炎,我们都很清楚,有时候消炎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病菌的滋生,这也是除菌的关键过程,必须要严格的进行消炎除菌,对于患者可以减轻不少的痛苦。 非常全面的治疗,也就是既能杀灭残留成虫、幼虫及虫卵,又能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在用药上一定要按当时的地理风情来医治,不可以胡乱用药,这对患者是一种伤害。一定要注意水源的安全性,不可以随便的乱饮用水源,有些水源本身就带细菌,会在我们的身体里残留,这样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的时候,他们会发生变异或者诱发疾病。注意事项要提到的一点就是,无论您是一家之主,还是一个人,还是家庭成员,都要注意家庭的卫生,家庭的卫生环境可以导致全家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所以说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还要特别注意一条,就是少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动物等,包括一些山禽海类,这些动物身体中都有自己的细菌,有些因为对动物的习性而方不会受到伤害,可是如果转加到人身上就会变成病变。
奶牛疥癣病俗称癞,是由疥螨虫寄生在牛皮肤表面或皮肤内所引起的接触传染性慢性皮肤病,主要是由病牛与健康牛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染病。牛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本病蔓延最快。症状奶牛疥癣病常局限于头部,严重时亦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患处螨虫寄生在皮肤表面或皮肤内挖掘隧道,吸取淋巴液及其他体液,同时又分泌毒素,导致患处剧痒,病牛到处摩擦患处,以致患处脱毛并出现红斑、结节、结痂、皮肤增厚,有的病牛患处皮肤形成皱褶和龟裂。防治牛舍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透光,不拥挤,畜体常刷常晒,减少感染。畜舍和饲具要定期消毒,可用2O%生石灰水或5%火碱水消毒地面及墙壁。防止引进疥螨病牛。现有病牛可用肥皂水或煤酚皂溶液彻底洗刷患部,再用O.5%~l%敌百虫涂搽或喷酒患部,每周1次,连用2次~3次,也可用5ml/千克溴氰菊酯溶液喷淋,用量以湿透皮毛为准,5日1次,连用2次~3次。比较可靠的广谱驱虫药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牛每千克体重O.O2毫克颈部皮下注射,间隔5天~7天再用药1次,多数可治愈。
牛湿疹必须先预防在治疗,将卫生搞好,保持室内卫生,并且配合药物一起治疗。
牛湿疹的防治是要做好环境的卫生,保持环境的干燥,换一些易消化的饲料补充维生素,驱除内外的寄生虫。
动物皮肤真菌病是指癣菌侵入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后,引起的各种感染。临床上浅表真菌感染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感染虽然不具备致命性,但在经济效益上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毛皮的感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皮肤真菌的感染治疗比较困难,有些浅表真菌感染会引起瘙痒,如果抓破皮肤容易引起合并感染,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后果非常严重。另外,人与饲养动物经常接触,动物皮肤真菌癣的病原菌也是人感染真菌癣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一些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可能感染人,并在人群间传播,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等都有传染给人的报道。
该病的主要病原是疣状毛癣菌。从结痴边缘拔出的毛,在显徽镜下可见分节孢子,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皱褶呈黄白色。疣状毛癣菌的孢子对干燥和日光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干草和木头上可持久存在并保持其致病力。
2流行病学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至春初舍饲期发病较多。自然情况下牛最易感,其次为猪、马、绵羊、山羊及鸡等该菌可依附于动植物体上,停留在环境或生存于土壤之中,在一定条件下感染人和动物。常见于病畜接触,或使用污染的刷拭用具、挽具、鞍具、或系留于污染的环境之中,通过搔痒、摩擦或蚊蝇叮咬,从损伤的皮肤发生感染。营养缺乏、皮肤和被毛卫生不良、环境气温高、湿度大等均利于该病传播。
3传播途径
牛只之间尤其是犊牛密切接触易传染,有时健康牛只皮肤划伤,遇到疣状毛癣菌孢子即可传染。由于该菌的菌丝具有穿透作用,可使牛皮肤毛根鞘破坏,毛干脆弱,皮肤表面脱毛、红斑,而后皮肤呈现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上皮细胞增殖、角化,角质层聚集于皮肤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继而出现鳞屑痂垫。
(1)原虫病
1)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病寄生于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和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此病以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2)球虫病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本病分布广泛,尤其在潮湿地区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及大批死亡。
(2)蠕虫病
1)肝片吸虫病 又称肝蛭,由吸虫纲片形科肝片吸虫寄生在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或胆囊炎,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障碍,造成大批死亡。牦牛肝片吸虫病,分布普遍,感染率为20%~50%。人偶或感染。
牧民们知道沼泽低湿地带放牧牛、羊,容易感染肝片吸虫病。因此他们对利用沼泽地有丰富的经验,春季一般是半天利用沼泽地、半天利用干燥地放牧,暴雨后不利用沼泽地;每年冬季轮换烧沼泽地,以消灭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锥实螺。
2)棘球蚴病 是由某些绦虫的中绦期囊体—棘球蚴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脏器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畜的危害都严重。在我国牧区分布广泛。在四川省阿坝州牧区解剖的牦牛、犏牛,几乎每头都有棘球蚴感染,感染强度从数个至十余个不等。
3)肺丝虫病 牦牛的肺丝虫病主要由圆形亚目网尾科网尾属的胎生网尾线虫寄生在气管和支气管引起,主要危害犊牦牛。
4)消化道线虫病 是指在反刍兽消化道中的毛圆科、毛线科、钩口科和圆形科的多种线虫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这些虫体寄生在反刍兽的第四胃、小肠和大肠中,在一般情况下多呈混合感染。
5)犊牛新蛔虫病 是由异尖科新蛔虫属犊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的小肠内,引起犊牛肠炎、下痢、腹部膨胀和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分布极广,初生牛犊感染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引起死亡。被感染犊牛~3月龄期间症状最严重,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和腹泻。有时泻粪中含有血液及特殊恶臭味。有时泻粪中有新蛔虫成虫虫体。有时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体温、心跳、呼吸一般正常。畜体虚弱消瘦,精神萎靡迟钝,后肢无力站立不稳。
(3)蜘蛛昆虫病
1)牛皮蝇蛆病 是由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患牛消瘦,皮革质量降低,犊牛发育受阻。牛皮蝇蛆病是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蝇蛆病,在牦牛、犏牛中流行极为普遍。
2)外寄生虫 牦牛的外寄生虫,主要有腭虱、毛虱、蠕形蚤、蜱等。主要寄生在体表被毛稀少的部位,如胸背部、肩胛部,一般全身都可见到。
耗牛体内寄生虫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耗牛消化道线虫(如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美丽筒线虫)、耗牛肺线虫、耗牛绦虫、耗牛绦虫蚴、耗牛吸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这些寄生虫寄生于牦牛体内,消耗耗牛的营养,寄生虫代谢产物对耗牛造成毒害,寄生虫的幼虫在体内移行造成损伤。冬季,耗牛在体内有一个寄生虫幼虫寄生高潮,这个幼虫高潮是形成春季成虫高潮的主要来源,而春季的成虫高潮又与牦牛春乏死亡密切相关。因此,冬初时驱杀寄生阶段幼虫,对于早期预防春季寄生虫病高潮,控制因寄生虫病引起的春乏死亡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