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蛔虫病国内现状研究论文

蛔虫病国内现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蛔虫病国内现状研究论文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至2021年全国蛔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下:2011年发病率:‰;死亡率:‰2012年发病率:‰;死亡率:‰2013年发病率:‰;死亡率:‰2014年发病率:‰;死亡率:‰2015年发病率:‰;死亡率:‰2016年发病率:‰;死亡率:‰2017年发病率:‰;死亡率:‰2018年发病率:‰;死亡率:‰2019年发病率:‰;死亡率:‰2020年发病率:‰;死亡率:‰2021年发病率:‰;死亡率:‰

和人们的饮食卫生有关系,现在的人们都比较干净卫生,所以可以减轻这种状况,并且有相应的药物,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现在人们对于孩子的管理是比较好的,孩子是接触不了一些感染源的。因为现在人们是非常注重这方面的东西的,对孩子的饮食身体有了更多的管理了。

2022年,蛔虫几乎不存在了。蛔虫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近年来人们卫生意识提高,蛔虫传播的机会减少了,不饮用生水、蔬果肥料为复合肥、接触不到污染的土壤是蛔虫几乎消失的原因,具体如下:1、不饮用生水:由于现在自来水普及,越来越少的人喝井水和河水,安全卫生意识也提高,水都会烧开再喝,高温加热以后虫卵被消杀,不会通过饮水传播;2、蔬果肥料为复合肥:现在几乎没有使用人粪便当肥料的农户,避免了蛔虫病患者的粪便被当作有机肥传播,蔬果不会再携带蛔虫卵,进食蔬果相对比较安全,但还是建议洗净再食用;3、接触不到污染的土壤:全民文明水平提升,几乎没有随地大小便的人群,减少了蛔虫病患者通过户外排便传播蛔虫卵而污染土壤的机会,成人和儿童接触不到污染的土壤,感染概率降低。蛔虫并不是完全消失了,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出现食量增加但体重减轻的情况,需要警惕是否感染蛔虫,需要及时就医,卫生风险高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驱虫药物。

蛔虫病国内现状分析论文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至2021年全国蛔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下:2011年发病率:‰;死亡率:‰2012年发病率:‰;死亡率:‰2013年发病率:‰;死亡率:‰2014年发病率:‰;死亡率:‰2015年发病率:‰;死亡率:‰2016年发病率:‰;死亡率:‰2017年发病率:‰;死亡率:‰2018年发病率:‰;死亡率:‰2019年发病率:‰;死亡率:‰2020年发病率:‰;死亡率:‰2021年发病率:‰;死亡率:‰

因为现在更讲究卫生了,很少人会因为肚子里面的蛔虫闹肚子痛。

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打疫苗,他们打的那些疫苗里就有防止这些虫子进入肚子里。

2022年,蛔虫几乎不存在了。蛔虫是通过粪口传播的,近年来人们卫生意识提高,蛔虫传播的机会减少了,不饮用生水、蔬果肥料为复合肥、接触不到污染的土壤是蛔虫几乎消失的原因,具体如下:1、不饮用生水:由于现在自来水普及,越来越少的人喝井水和河水,安全卫生意识也提高,水都会烧开再喝,高温加热以后虫卵被消杀,不会通过饮水传播;2、蔬果肥料为复合肥:现在几乎没有使用人粪便当肥料的农户,避免了蛔虫病患者的粪便被当作有机肥传播,蔬果不会再携带蛔虫卵,进食蔬果相对比较安全,但还是建议洗净再食用;3、接触不到污染的土壤:全民文明水平提升,几乎没有随地大小便的人群,减少了蛔虫病患者通过户外排便传播蛔虫卵而污染土壤的机会,成人和儿童接触不到污染的土壤,感染概率降低。蛔虫并不是完全消失了,建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出现食量增加但体重减轻的情况,需要警惕是否感染蛔虫,需要及时就医,卫生风险高的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驱虫药物。

国内外寄生虫研究现状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对于大规模灭绝危机,人类通常都倾向于考虑体型较大和有魅力的濒危物种。较小的生物,如,微生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几乎没法在人类议程上找到位置。政客、新闻界和民众几乎忽略了它们的生存危机。然而,最近一个科学家团队把这个被忽视的话题推到了聚光灯之下。他们发布了一篇有关寄生虫灭绝的论文,引发了互联网的诸多关注以及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这篇论文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和研究伙伴们撰写,作者们多年深入研究博物馆的收藏品和其他数据库后才完成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提出了一些令人恐慌的预警,它剖析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巨大后果,气候变化带来了大量毁灭全球寄生虫物种的威胁,进而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分析超过457种寄生虫的数据后,论文作者表示,“按保守模式的预测,单单从气候变化引发栖息地缩减这一因素来看,到2070年,这些物种中有5%至10%可能灭绝。”如果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干扰因素,寄生虫的宿主物种也灭绝,那么这种寄生虫的大规模死亡可能会加剧。事实上,按最坏的设想,多达三分之一的寄生虫物种可能会绝迹。这项研究表明寄生虫灭绝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级联效应。壁虱、螨虫、绦虫、跳蚤和吸虫等寄生虫虽然声誉不佳,但在许多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调控寄主动物的免疫系统,甚至可能有助于防止一些病原体的出现和扩散。科林?卡尔森(Colin Carlson)表示,“寄生虫对生态系统贡献颇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链中占据80%的比例,相互作用的物种中它们占绝大多数,也会对宿主群体造成巨大的影响。”他是该论文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是环境科学、政策和管理学。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座谈会于2009年11月27日在江西省贵溪市举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在会上表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立三年来,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当地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防治寄生虫病有了一定理解,示范区对推动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探索推动作用。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把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是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防治血吸虫的事件,解放前,血吸虫病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蔓延,病人达1000万,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病人数急剧减少,血吸虫病得到控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末基本消灭了黑热病,1995年,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区、市)已经有5个省(区、市)消灭了血吸虫病,疟疾的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现有丝虫病流行的国家中,第一个实现消除丝虫病的国家。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与199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蛔、钩、鞭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推算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数减少了亿人。尽管如此,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蠕虫总感染率为,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肝吸虫感染率为。部分地区寄生虫病发病情况明显上升。2006年疟疾在安徽、河南、贵州等省均出现了暴发疫情。肝吸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2006年,北京市发生了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不能忽视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不能被忽略。寄生虫病防治应体现我国公共卫生水平。”王宇主任表示,寄生虫感染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们具备防治寄生虫的手段,应该积极努力防治寄生虫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如果等到我国城市化全面发展,生活环境改善后等待寄生虫病自然消灭需要很多时间,人民身体健康将受到长时间威胁。寄生虫病易于防治,最能反映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基本状况,如果我们连寄生虫病都控制不住,将很难夸耀我国的公共卫生程度及发展水平。我国出台了2006年—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是在2004年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国蠕虫感染率下降40%以上,2015年底下降60%以上,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减少重点地区黑热病新发病例的产生。????2006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成立了十个有代表性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目前取得成绩明显,对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逐步探索形成我国特点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悉,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于2011年和2016年对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并对相应的阶段目标和策略措施进行必要调整。

寄生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也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自然因素: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地理环境可间接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如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有些寄生虫是通过淡水而到达人体的,如猪绦虫卵、血吸虫尾蚴,人一旦接触到存有虫卵的土壤或疫水,便有可能感染某些寄生虫,如从事农事的劳动者就属寄生虫的易感人群。而随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时尚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以各种形式亲近大自然,也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 二、饮食因素:通过食用污染食物而致“虫从口入”,现代人喜欢尝试不同形式的饮食方式,也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如食用不洁的新鲜瓜果、喜欢生吃蔬菜以及为图生鲜而吃那些未烧透的海鲜、河鲜及肉类食品。 常见的污染食品的寄生虫有绦虫(包括囊尾蚴)、旋毛虫、肝片形吸虫、姜片虫、弓形体、吸虫类和华枝睾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异形吸虫、蛔虫等。其中囊尾蚴、旋毛虫、肝片形吸虫、弓形体原虫等常寄生于畜肉中;华枝睾吸虫(肝吸虫病)、阔节裂头绦虫、横川后殖吸虫、异形吸虫等寄生在鱼贝类中;姜片虫寄生于菱、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的表面;蛔虫可存在于蔬菜瓜果上。生食易给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等寄生由提供温床,当人们生食或食用半生的食物时,这些寄生虫便会在体内成为“童虫”,并逐渐发育为成虫。 三、宠物:养宠物也有可能使人患寄生虫病,如狗能传染包虫病。此病由犬绦虫引起,病狗将含有虫卵的粪便排出体外,又沾染在狗体毛上,当狗与人密切接触时,就会诱发此病。养狗还易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病,当蝇类舐食狗眼分泌物时,胎卵被吸入蝇体并在其中发育,待成熟后,若蝇再舐食小孩子的眼分泌物,就可以将成熟的幼虫接种到人的眼睛内而感染。轻者眼睛发痒、流泪、结膜炎、角膜炎;重则引起角膜混浊,严重的影响视力。养猫养狗还易感染上弓形虫病,使人发生脑水肿,精神、运动发生障碍。 此外,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如阴道滴虫可由于性交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有些寄生虫可以随母血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钩虫的幼虫等,疟原虫还可通过输血途径进入人体。

三代虫病研究现状论文

【症状】三代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鱼体瘦弱,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表和鳃黏液增多,严重者鳃瓣边缘呈灰白色,鳃丝上呈斑点状淤血。稚鱼期尤为明显,同时体表上有一层灰白色的黏液。【诊断要点】(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进行初步诊断。(2)刮取患鱼体表黏液制成水封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或取鳃瓣置于培养器内(加入少许清洁水)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即可确诊。【防治】(1)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晶体敌百虫进行浸浴。(2)发病后,高锰酸钾,浓度20克/米3浸洗病鱼15~30分钟。(3)福尔马林,200~250毫升/米3的浓度浸洗病鱼25分钟或25~30毫升/米3全池泼洒。(4)晶体敌百虫,~克/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病原】三代虫属(Gyrodactylus spp.)的种类,属三代虫目(Gyrodactylidea)、三代虫科(Gyrodactylidae)。虫体略呈纺锤形,长度一般为~毫米,背腹扁平,身体前端有一对头器,后端的腹面有一个圆盘状的后固着器。后固着器由1对锚钩及其背腹连结棒和8对边缘小钩组成,用以固着在宿主鱼的寄生部位。三代虫为雌雄同体,胎生。在后固着器之前按前后顺序排列着一个卵巢和一个精巢。卵巢之前是子宫,内有一个椭圆形的胚胎。胚胎内往往还有第二代和第三代胚胎,所以称为三代虫。【流行情况】三代虫病是一种全球性养殖鱼类病害,在我国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湖北、广东两省最为严重。主要流行季节为春季和夏初,适宜水温为20℃,苗种和成鱼均可感染,主要危害苗种,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

【症状】三代虫寄生在鱼的鳃部和体表皮肤,寄生数量多时,鱼体瘦弱,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表和鳃黏液增多,严重者鳃瓣边缘呈灰白色,鳃丝上呈斑点状淤血。稚鱼期尤为明显,同时体表上有一层灰白色的黏液。【诊断要点】(1)根据流行情况与症状进行初步诊断。(2)刮取患鱼体表黏液制成水封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或取鳃瓣置于培养器内(加入少许清洁水)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虫体即可确诊。【防治】(1)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可以用高锰酸钾或晶体敌百虫进行浸浴。(2)发病后,高锰酸钾,浓度20克/米3浸洗病鱼15~30分钟。(3)福尔马林,200~250毫升/米3的浓度浸洗病鱼25分钟或25~30毫升/米3全池泼洒。(4)晶体敌百虫,~克/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

指环虫病研究现状论文

指环虫为雌雄同体,有一个精巢和一个卵巢,卵大而量少,通常在子宫中央有一个卵,但能继续不断地产卵,所以繁殖率也相当高。卵产出后就沉入水底,经数日后即孵出幼虫,幼虫在水中游泳,遇到适当的寄生时附于其鳃上,脱去纤毛发育为成虫。     1、指环虫以其锚钩及边缘小钩钩住寄主的鳃组织,不断地在鳃上作尺蠖虫式的运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      2、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黏液,妨碍鱼的呼吸,并能使鱼产生贫血现象。      3、病鱼体色变黑、瘦弱、呼吸困难、游泳迟缓、吃料慢,常成群在水面上浮出,鱼鳃发白和浮肿。      1、鳃部粘液细胞分泌的粘液往往阻碍药物直接作用于车轮虫,从而影响药效,伤害鱼体。因此,在使用杀虫药之前,外泼“氧速保”清洗粘液,可恢复鱼体正常呼吸,并将一部分车轮虫从鳃部洗落,再使用杀虫药,杀虫更彻底,鱼体体质恢复更快。      2、放苗前使用“精制敌百虫”药浴,杀灭苗种上的虫体。      3、减少粪肥使用      4、加深水位,定期使用“福地安”杀灭底泥虫体虫卵、改善底质,防止返底,减少虫病爆发。     5、在料台处用“精制敌百虫”挂袋,预防虫病爆发。      6、定期用菌制剂,保证水体环境稳定      7、正确消毒,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温所用的消毒药种类不同。      8、长期增氧保健,鱼体质好,病害就少。

小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充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黏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鱼苗或小鱼种患病严重时,由于鳃丝肿胀,可引起鳃盖张开,应该及时投药治理

指环虫病的症状及需要防治方法

指环虫病的症状及需要防治方法,指环虫病它是热带鱼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分布范围是很广的,有很多鱼都会有这种病,而且这个病的传染也是很广泛的,下面我分享指环虫病的症状及需要防治方法,一起来看下吧。

指环虫病,病原: 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小鞘指环虫、坏鳃指环虫。

危害与流行情况: 鳃片指环虫寄生于草鱼鳃、皮肤和鳍:鳙指环虫寄生于鳙鳃;小鞘指环虫寄生于鲢鳃;坏鳃指环虫寄生于鲤、鲫、金鱼的鳃。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传播,多数种类的.适宜温度为20-25℃,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尤其是在3-6月份。指环虫病在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危害各种淡水鱼、

症状: 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充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黏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鱼苗或小鱼种患病严重时,由于鳃丝肿胀,可引起鳃盖张开,其中尤以鳙为明显。北方水库中越冬后的鲢患病时,还常伴有鱼体消瘦、眼球凹陷,体表无光泽及严重贫血,一条鱼的鳃上(鳃片、鳃弓和鳃耙)可寄生1600多只虫,密集成白色的泡沫状小团。指环虫在鳃丝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寄生,它用后同着器上的中央大钩和边缘小钩钩在鳃上,用前固着器黏附在鳃上,并可在鳃上爬动,引起鳃组织损伤,呼吸上皮细胞及黏液细胞增生,分泌亢进。急性型病鱼鳃的毛细血管充血、渗出,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严重,呼吸上皮细胞肿胀,脱离毛细血管,甚至坏死、解体;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解体一大片,附近的软骨组织也发生变性、淡染,但尚未坏死。慢性型的则增生常较明显。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15-20 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浓度为5 g/m3的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药浴15-30 min,杀死鱼种上寄生的指环虫。

2、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使池水达到0、3-0、7 mg/L的浓度。

3、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面碱合剂(1:0、6),使池水达到0、1-0、3 mg/L的浓度。

七彩神仙鱼指环虫病: 这种病可在海水、淡水中流行,在南方较流行,尤其是在距观赏鱼(金鱼、锦鲤)养殖场不很远的水域采集鱼饵(水蚤、水蚯蚓、血虫等)的,受传染的危险性更大。较典型的症状是鳃部大量虫体寄生,以致鳃盖合不拢。鳃丝充血、肿胀、黏液增多,甚至鳃盖周围也是“糊糊的”。鳃丝缺损,秃形,黏合。

病鱼呼吸困难、浮头,甚至窒息而死。水温在20~25℃时为此病发病高峰,但七彩神仙鱼在远高于25℃的夏天仍有此病发生,且致死的均为仔幼鱼。体长超过3、5厘米的七彩神仙幼鱼,本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由于指环虫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个别种能在高温(28℃左右)致病亦属正常。问题在于至今指环虫已具有耐药性。此病的预防方法是:隔离传染源,不交叉使用鱼具等。

治疗方法:

1、高锰酸钾20毫克/升,在水温25℃以下浸浴15-30分钟,25℃以上浸浴10-15分钟(此法常用以预防)。

2、900-/0晶体敌百虫0、3毫克/升人缸(此法多用于预防)。

3、90%晶体敌百虫0、2-0、3毫克/升加碳酸钠0、12-0、18毫克/升,同时缸内治疗。

4、90%晶体敌百虫0、3-0、5毫克/升加碳酸氢钠0、18-0、3毫克/升,浸浴5小时左右(视鱼之忍受力)。

5、阿苯达唑4毫克/升浸浴(应观察鱼的忍受力),可间隔3-4小时继续浸浴。同时投喂药饵2毫克/千克,一日两次,间隔3-4小时投喂完毕。

6、选用商品指环虫专用药。

指环虫病是一种养殖鱼虾的时候,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会导致鱼虾死亡,而且还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应该用药物来进行预防

  • 索引序列
  • 蛔虫病国内现状研究论文
  • 蛔虫病国内现状分析论文
  • 国内外寄生虫研究现状论文
  • 三代虫病研究现状论文
  • 指环虫病研究现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