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地址学校新校区地址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老校区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创建于1919年8月。1921年8月,改为山西医学专门学校。1928年8月,更名为山西医学专科学校。1932年1月,组建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3月并入山西大学,称作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
学校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事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一、山西医科大学在哪里 山西医科大学 地址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该校是一所以医学为主, 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二、山西医科大学介绍 山西医科大学 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 山西医科大学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第三批和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经过一百年发展,学校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医文结合、医理结合、医工结合、医管结合,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拥有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多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献身、务实、团结、进取”校风和“求实精进、坚韧弘毅”的山医精神。 学校现有川至、迎泽、中都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亿元。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汾阳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法医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儿科医学系、麻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计算机教学部、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第七临床医学院、第八临床医学院、第九临床医学院、第十临床医学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第十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晋祠学院31个教学机构,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第六医院、汾阳医院、临汾医院、运城医院、太原中心医院、忻州医院、吕梁医院、晋中医院、精神卫生医院1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6个教学医院,122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教师1900余人,研究生导师 1600 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领军专家1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34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辅导员2名。各类省级优秀人才189名,省级团队23个,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48名。聘有以3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客座教授。一批教师荣获全国或全省模范教师、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一批教师在全国和全省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及各类科技奖励中获奖。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生理学;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理学实验室;3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中医护理学、骨科学、肾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风湿免疫学、护理学、病理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各类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5个;各类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31个。现有3个一级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特种医学;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特种医学;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图书情报。 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其中,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农村定向免费生)、护理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设有2 9个本科专业,即:临床医学(五年制、“5+3”一体化)、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精神医学、基础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含药剂学方向)、中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制药、眼视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康复治疗学、运动康复、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健康产业管理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英语(医学方向)、助产学。
是的,《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
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扩展资料
《山西医药杂志》的读者对象:
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医药杂志
截止到2022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一共有三个校区,地址为:
川至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96年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
师资建设:
截止到2022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研究生导师2000余人,临床教师2200余人。
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省部级专家及高层次人才430余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省级教学团队24个。
以上内容参考:山西医科大学-学校简介
《护理研究》,创刊于1987年,原名《山西护理杂志》编辑部设在汾阳高级护校。1992年底,为了杂志发展的需要,编辑部迁至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杂志于1994年公开发行,1994年—2000年6年时间中,杂志以新的势态加入到全国众多期刊的行列,并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2000年8月《山西护理杂志》更名为《护理研究》,杂志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如今《护理研究》不仅得到国内护理界众多专家的赞许,而且已跻身于世界护理期刊行列,并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成为护理教育、护理科研、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人员的良师益友。2001年经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卫生厅认定为等视中华类杂志,并由中华护理学会与山西省卫生厅共同主管本杂志。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作为我国加入世贸后向国外重点推荐的期刊之一,并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杂志基本情况亦得到改善,2001年页码由48页增至64页,2002年改为月刊,2003年改为半月刊,2001年页码由64页增至96页,缩短了刊出周期,提高了稿件刊出率,争取了大部分科研稿件,为杂志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在本刊刊出的立项科研课题,2003年54篇,2004年123篇,位居全国护理期刊之首,影响因子,在护理期刊中位居第一名。2003年《护理研究》编辑部兼并重组了濒临破产的《中医药研究》杂志,并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依托《护理研究》的办刊经验和资源平台使《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跻身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杂志,并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根据“山西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1年5月《护理研究》成功转型,成为首批转企改制的试点单位之一,并与《全科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协商一致,整合成立了山西医学期刊社。期刊社将发展目标定位在成为国内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护理学术期刊群。依托《护理研究》、《全科护理》和《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的成熟办刊经验进一步发展这个独具特色的护理学术期刊群。2014年期刊社成功申办了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英文版)和《循证护理》两种期刊,进一步细化了护理期刊分类。至此,山西医学期刊社共出版5种期刊,分别为:《护理研究》、Chinese 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英文版) 《全科护理》、《循证护理》、《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11月1日与国际最大的出版集团Elsevier就护理研究英文版的发展与出版达成了合作意向,从某种意义上,《护理研究》已成为引领我国护理学术水平的精品杂志,必将走出国门,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是的,《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
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扩展资料
《山西医药杂志》的读者对象:
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中医学院教务处电话为,该校地址为山西省高校园区大学街121号、邮编为030619、联系邮箱为。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78年创办的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办学资源充足。现有太原、晋中2个校区,占地979亩。晋中校区建筑风格独特,庄重典雅,环境优美,建有中医药文化浮雕、傅山雕塑、上湖、神农药谷等文化景观,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万元,馆藏纸质图书95万册,电子图书310万册,各类数据库36个,建立了性能先进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开办有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工、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4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西省品牌专业3个、山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4个,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现有3个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604人,其中研究生835人。
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学校下设15个二级教学机构,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教学医院、18个非医学类实践教学基地。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183人,其中专任教师6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1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92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名中医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人,全国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6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108人。山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山西省“*”人才5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教育厅“131”领军人才17人,山西省教学名师15人,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山西省名老中医18人,山西省名医8人,山西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5人,山西省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高端领军人才31人,傅山学者4人。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科研基础较为坚实。学校现为山西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点)立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现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一级)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2个,山西省卫健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学校牵头成立了山西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学校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科技合作基地,现有省部级以上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20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学校学术气氛活跃,对外交流日益广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首批中医药院校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184名。连续20年承办商务部举办的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余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与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了中-澳分子中医药学研究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化产学研联合模式设在西方著名综合大学的中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校与江西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阿德莱德大学共同组建的“全球传统医学研究院”,围绕中药农业、中药创新药物与健康产品研制、制药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
1. 文 稿 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2. 关键词 摘 要 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3. 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4. 图 表 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表格采用三线表,不得有竖线。计量单位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5. 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文献务必与原著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一、山西医科大学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山西医科大学 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邮编为030001、联系邮箱为。 二、山西医科大学简介 山西古称“三晋”,位于黄河流域中部,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又地处内陆,区位优势不强,经济发展单一,医疗资源偏弱,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不足。艰苦的环境激发了三晋人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召唤着当代山医人献身医学教育事业的担当和勇气。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健康山西”的征程中,学校坚守初心,仁心担当,负重前行,主动谋求3700万山西人民的健康福祉,致力培养医理博精、德能高邃的好医生,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医学教育。 学校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1919年创建于古城并州。1932年改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6年升格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步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独立建校,更名为山西医学院。1955年成为全国保留有卫生系的6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96年更名为 山西医科大学 。学校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个法医学本科专业院校、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第三批和山西省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开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5所医学院校之一、全国首批恢复儿科学本科专业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临床医学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经过九十九年发展,学校成为以医学为主,医文结合、医理结合、医工结合、医管结合,协调发展的医科大学,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硕博多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医理博精、德能高邃”校训、“献身、务实、团结、进取”校风和“求实精进、坚韧弘毅”的山医精神。 学校有川至、迎泽、中都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亿元。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31个教学机构,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口腔医院等12所直属附属医院,有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9个教学医院,111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教师1600余人,研究生导师 1300 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领军专家1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6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5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思想政治辅导员2名。各类省级优秀人才189名,省级团队23个,省级优秀教师 46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48名。聘有以3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客座教授。一批教师荣获全国或全省模范教师、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一批教师在全国和全省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及各类科技奖励中获奖。
女性出现了闭经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排卵的障碍或者影响到正常的生育的,首先看一下停经的时间,长时间停经会有腹部的疼痛等。闭经对女性身体伤害很大,因此应及时进行调理的,常用的方法如下:第一,合理安排时间,充足休息,规律饮食,吃豆制品,吃水果蔬菜;第二,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调节身心,充实生活,摆脱烦躁的困扰;第三,闭经后的女性建议服用金巢安,每天2袋,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月经就能重新恢复。
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月经已来潮又停止6个月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诊断时首先要了解详细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除外妊娠、哺乳、避孕药及器质性疾病所致的闭经。内分泌检查包括:基础体温、阴道细胞涂片、宫颈粘液结晶、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血中激素水平测定包括: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治疗性检查有黄体酮撤退试验及人工周期试验,必要时还需测定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遗传学检查等。治疗原则:器质性因素引起的闭经要针对病人治疗。对功能性闭经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内分泌治疗(促排卵,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要去掉精神负担、加强锻炼、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 肾虚精亏型闭经。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②气血虚弱型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③气滞血瘀型闭经。经期先后不定 ,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④痰湿凝滞型闭经。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 ,倦怠,食少 ,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痰燥湿,方用苍术导痰汤、香砂六君汤等。 女如果超过18岁还没有来月经,或未婚女青年有过正常月经,但已停经3个月以上,都叫闭 经。前者叫原发生闭经,后者叫继发生闭经。有些少女初潮距第二次月经间隔几个月,或一两 年内月经都不规律,两次月经间隔时间比较长,都不能算闭经。这是因为她们的生殖器官还没 有发育成熟、卵巢的功能还不完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针灸治疗闭经的近现代报道,早在二十年代就已出现[1],但直至六十年代,以个案治验文章为主,缺乏有说服力的统计资料。七十年代开始有多病例的临床观察。自八十年代之后有关报道逐渐增多,采用针灸、穴位按摩、温针及耳穴压丸等法,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以总体上说,针灸治疗闭经的经 验还在积累之中,其临床规律有待进一步揭示。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长强。 配穴:肾俞、阴交、三阴交、地机、八髎。 (二)治法 以长强为主,效不显加配穴。先令病人取俯卧位,在尾骨下端与肛门之间中点陷凹中取穴,以28号针刺入1寸深,施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配穴,前三穴针刺,中等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后二穴以指针按揉5~6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例,结果,痊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3,4],本法适用于继发性闭经。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中极、十七椎下、公孙、次髎。 配穴:Ⅰ型为冲、任、督三脉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加关元、气穴、百会、神门、肝俞、志室、肓俞、复溜、气门;Ⅱ型为邪侵冲任,气血瘀阻,脉络失宣,加中脘、大赫、子宫、腰俞、肝俞、脾俞、蠡沟、三阴交。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不同症型酌加配穴。每次取6~8穴。穴位常规消毒。用捻转、提插、徐疾补泻法,骶部穴位得气后行雀啄法。Ⅰ型腰部关元、气穴进针得气后缓慢由浅入深,反复行针1~3分钟,待有温热感,或加用温灸1~3 壮;Ⅱ型背部穴位浅刺,行捻转补法。隔日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待经净后继续针刺,一般治疗1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5]。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肝、肾、心。 (二)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2~3穴,双耳均选。以王不留行子贴压,敷贴好后宜用拇食指反覆按压至耳廓潮红充血。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3天换贴1次。月经来潮后宜再贴压一疗程,以巩固效果。一般3~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例,结果38例获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2]。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莹。针刺妇人闭经之经验。山西医学杂志 1922;(10):23。 [2]赵光。耳贴治疗月经过期及闭经40例。新疆中医药 1988;(2):42。 [3]刘柄权。针刺长强穴治疗继发性闭经。中国针灸 1986;6(3):36。 [4]霍金山。针灸配合按摩治疗闭经11例。中医杂志 1983;24(7):47。 [5]浦蕴星。针灸治疗闭经疗效分析。上海针灸杂志 1994;(6):257。 引起闭经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疾病。主要包括消耗性疾病,如重度肺结核、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特有的内分泌疾 病,如"肥胖生殖无能性营养不良病"等;体内一些内分泌系乱的影响,如肾上腺、甲关腺、胰 腺等功能紊乱。这些原因的影响,都可能不来月经。但是这几种情况引起的闭经,只要疾病治 好了,月经也就自然来潮。 (2) 生殖道下段闭锁。如子宫颈、阴道、处女膜、阴唇等处,有一部分先天性闭锁,或后天 损伤造成粘连性闭锁,虽然有月经,但经血不能外流。这种情况称为隐性或假性闭经。生殖道 下段闭锁,经过医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3) 生殖器官司不健全或发育不良。有的人先天性无卵巢,或卵巢以育不良,或卵巢颀坏, 不能产生雌激素和孕激素,因此子宫内膜不能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也就不会出现子宫内膜脱 落,所以也就没有月经来潮。也有的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或子宫内膜损伤, 即使卵巢功能健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正常,也不会来月经。 (4)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这是由于结核菌侵入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发炎,并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最后出现瘢痕组织,而造成闭经。因此,得了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应该及时治疗,不 可延误。 (5) 脑垂体或下丘脑功能不正常。脑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有调节卵巢功能和 维持月经的作用。如果脑垂体的功能失调,就会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面影响卵巢的功能 ,卵巢功能不正常就会引起闭经。另外,下丘脑功能不正常也会引起闭经。引起下丘脑功能失 调的原因很多,如精神刺激、悲伤忧虑、恐惧不安、紧张劳累,以及环境改变、寒冷刺激等。 由下丘脑引起的闭经比较多见。 如果发现闭经,应该及时去医院,查明病因,对症治疗,一般都会得到满意效果。不可讳疾忌 医。否则,闭经时间越久,子宫就会萎缩得越厉害,治疗效果也就越差。 青春期女性闭经能否治愈的问题,取决于闭经的原因。例如,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多数是由环 境改烃、情绪波动和体重变化引起,除去这些病因之后,月经都能逐渐恢复。少数因病引起的 闭经,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结核病菌等,经过治疗后,月经也能恢复。但是 有些闭经不能治愈,例如生来没有子宫、子宫太小或子宫内膜已经因病变受到破坏等原因引起 的闭经,是不能治愈的。不管哪种情况的闭经,都要检查清楚。即便对于不能治愈的闭经,也 要检查清楚确定对将近来的影响如何。 一般地讲,闭经不能治愈的女性,将来都能结婚,只是 不能生育,在找对象的时候应向对方说清楚,在充分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结婚,即使没有孩子 ,也会是美满的。 (一)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二)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四)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五)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六) 【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七) 【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八) 【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克,炙甘草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闭经的预防与调护 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减少宫腔手术,能有效预防闭经。 闭经与七情内伤关系密切,宜调节情志。 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时、产后大出血。一旦发生大出血,应及时输血抢救,防止出现席汉氏综合征,发生血枯经闭。 提前闭经—卵巢早衰的信号 36岁闭经,难道提前进入了更年期?什么原因导致过早闭经?怎样治疗? 案例: 王女士,36岁,从事电脑工作,精力充沛,近几年感觉精力下降,但是由于工作紧张,丝毫不敢松懈,仍然经常加班加点。有一天她发现月经过了两个月还没来,到医院检查也没有怀孕,却诊断为卵巢功能早衰。 专家解析: 月经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激素所控制的,该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该轴线的功能受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的变化,季节的转换,心情的变化等等,均可明显造成月经的不正常,以至闭经。 正常妇女的绝经年龄在50岁左右,提前或错后3 ~5年均属于正常。当绝经年龄提前到40岁之前时则称之为卵巢功能早衰。 卵巢早衰4病因 1.免疫因素。约占20%,在血中可以检出卵巢抗体,这类患者常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先天性体中缺乏一种酶。 2. 细胞遗传学因素。先天性生殖细胞数少,卵泡闭锁加速,X染色体异常,10%患者有家族史。 3.物理因素。如手术、化疗、感染等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缺陷或促性腺激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 4.特发性卵巢早衰。患者无明确原因,染色体正常,性激素测定血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升高,E2(雌激素)低下,PRL(泌乳素)正常。患者不仅雌激素缺乏,还有潜在的卵巢雄激素分泌不足,或肾上腺产生甾体激素能力轻度缺陷,腹腔镜检查多见小卵巢或萎缩性卵巢。 闭经 病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亦名不月、月闭、不月水、月水不来、月经不通、血闭、月事不来、月事不通、月不通、月使不来、月水不通、月经不行、经水不通、经闭不利、经脉不行、经脉不通、经候不行、歇、歇经等。指女子超过十八周岁以上,仍不见月经来潮,或曾来过月经,但又连续闭止三个月以上者,除妊娠、哺乳期等生理性闭经外,均称之为经闭。亦包括女子暗闭经在内。多因血亏、肾虚、气滞、血滞、寒湿凝滞等原因所致。 闭经的主要原因 根据主要病因的解剖部位不同,闭经可分为子宫性、卵巢胜、垂体性及下丘脑性4类。 1、子宫性闭经及病因:所谓子宫性闭经,是指由于子宫疾病致子宫内膜缺如而引起的闭经。由于子宫内膜缺如,故黄体酮及人工周期试验均阴性。造成子宫性闭经的原因有: (1)先天性无子宫或发育不良。子宫形如结节,阴道缺如,可致原发性闭经。此类患者体型及发育正常,但常伴有骨骼发育不良、脊柱弯曲及肾脏畸形。卵巢功能正常,有排卵,基础体温双向,促性腺激素正常。 (2)后天性子宫内膜损伤。由于严重产后感染、严重的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或放射治疗,可引起闭经;人工流产时刮宫过度,使宫腔内形成瘢痕或粘连也会引起闭经。 (3)子宫内膜反应不良。因哺乳时间过长或长期服用避孕药,使性激素长期缺乏,引起子宫内膜过度萎缩,可致闭经。 2、卵巢性闭经及病因:卵巢性闭经,是由于卵巢的原因,引起内源性雌激素缺乏,而发生的闭经。人工周期试验阳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引起卵巢性闭经的主要病因有: (1)先天性无卵巢或发育不良(较少见)。 (2)卵巢破坏。如:手术、放疗、炎症或肿瘤破坏卵巢引起的闭经。 (3)卵巢肿瘤。有些可产生雄激素的肿瘤,通过抑制卵巢功能致闭经;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通过抑制排卵而致闭经。 (4)卵巢功能早衰。40岁以前闭经绝经者,为卵巢功能早衰。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 3、脑垂体性闭经及病因:见于脑垂体损坏;脑垂体肿瘤,原发性脑垂体性促腺功能低下而引起的闭经。常见原因有: (1)垂体损伤。由于头颅损伤或颅内手术、放射、炎症等原因使垂体损伤引起垂体功能减退,卵巢功能低落,导致闭经。 (2)垂体肿瘤。是器质性病变中引起闭经的最常见原因,有的可出现溢乳。 (3)“空”蝶鞍综合征。此征属先天疾患,引起闭经,但不会发展到垂体衰竭。 4、下丘脑性闭经及原因:丘脑下部性闭经常见于下列因素: (1)精神神经因素。突然或长期的精神压力,如精神紧张、恐惧、忧虑及环境改变、寒冷刺激等都可引起神经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闭经。 (2)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症。如严重肺结核、贫血及青年妇女的神经性厌食等。 (3)药物抑制综合症。如少数服用长效或短效避孕药的妇女停药后可发生闭经。利血平、氯丙嗪、眠尔通等,也可引起闭经。 (4)肾上腺、甲状腺、胰腺功能紊乱也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引起闭经。 (5)其他疾病。如肥胖生殖无能营养不良症;闭经泌乳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糖尿病等均可引起闭经。
淋巴结核淋巴结核,亦称瘰疬性皮肤结核,是一种皮肤结核。常因淋巴结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初起为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坏死,最后破溃形成溃疡或瘘管,排出干酪样稀薄脓液。本病,现代西医学虽可用抗结核药物等法治疗,但疗程漫长,迁延难愈。现代针灸治疗淋巴结核,始于本世纪20年代[1],亦使用灸法。自50年代起报道迅速增加,早期采用火针、针挑法、截根术等法,以截根术较为盛行,有人曾对133例用此法治疗之患者,作为期2年另4个月的随访,发现远期效果明显[2]。近年来,加然抗结核药物已广泛应用,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并未见减少,穴位刺激方法亦有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王乐亭老中医,用6寸金针为主,辅助火针和灸肘尖之法,治疗淋巴结核效果明显[3],说明对传统方法的挖掘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据多年来治疗例数在100以上的临床文章统计,在3488例中,其总有效率在~100%之间。挑治(一)取穴主穴: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督俞、膈俞、三焦俞、肾俞、厥阴俞。配穴:天井、肩井、臂3、气海、缺盆、少海、极泉。(二)治法每次选主穴1穴(双侧),配穴据不同发病部位酌选。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为划拨挑刺法:令病人取俯 式坐位,常规消毒,以2%普鲁卡因溶液作穴位局麻,取消毒三棱针,刺2~5厘米深,在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三棱针上下划拨3~5次或更多些,划拨幅度~厘米,患者应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随即起针,在针眼上敷以消毒纱布并固定。此法适于本病结节型早期。二为切割挑刺法:穴位消毒局麻后,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厘米长,深度至皮下,再刺入挑针,挑出白色纤维组织少许,并割断,缝合切口,盖以敷料。此法适于晚期病人。割刺用于主穴,配穴可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停针3~7日,再作下一疗程。一般须20~25次。(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肿大的结节全部消失或缩小到立方厘米以下,且变硬,或溃破疮面愈合;显效:肿大的结节消退2/3以上,或溃破疮面愈合2/3以上;有效:病情减轻,但未达显效;无效:无改善或恶化。共治疗2585例,基本痊愈1372例(%),显效618例(%),有效487例(%),无效108例(%)。本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以侧颈部和锁骨上窝病变效果较好,颏下及腋下效果较差[4~7]。火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阿是穴位置:患处(下同)。四花穴位置:即膈俞、胆俞四穴之总称。结核点:大椎旁开寸。(二)治法每次主穴必取,配穴取2~4穴。阿是穴即患处用火针法,先在酒精灯上将针烧红,直刺淋巴结核,如为肿块结核型,可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的结节肿块,上中下各刺 1针,刺入核心,快入急出;如肿块已化脓未溃破,用粗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如已溃破者,在破口周围 厘米处,用火针浅围刺;如形成瘘管时,取适当粗细之火针刺入管腔,深度以不伤及正常组织为限。如果淋巴结肿大成团,可在肿块周围刺灼,针刺正常距离为1~2厘米。火针每周1次,连续4~12次为一疗程。配穴,采用针刺法,平补平泻,隔日1次。对已液化、干酪化破溃或形成瘘管的淋巴结核,可配合火针用药捻治疗。即以火针刺入形成孔道后,待脓汁排出,即选合适之药捻放入,外盖消毒纱布,据分泌物多少,每日调换。药捻制备:将陈醋和猪胆汁各500毫升,盛入搪瓷盆中,煮沸成粘膏状,然后放入红花5克、轻粉2克,混合揉匀后搓成长2~5厘米,如火柴棒粗的药捻,阴干后放入装有漳丹的容器内配。(三)疗效评价共治651例,基本痊愈483例,显效65例,有效67例,无效为36例,总有效率为%[5,8~10]。金针(一)取穴主穴:曲池、臂臑。配穴:肘尖、阿是穴。肘尖穴位置:屈肘时,鹰嘴突起之尖端。(二)治法:主穴用透刺法,用6寸长之金针(可用不锈钢毫针代替),针尖蘸少量经灭菌之甘油,从曲池穴,沿皮下对准臂臑(不得偏离)透刺。患者宜双前臂曲肘拱胸,针体与上臂沿长线呈45度角速刺入穴~厘米,然后退到皮下继续推进。当针尖透达臂3时,患者应有胀重感。然后医者左手抚按曲池穴周皮肤,右手以拇指指甲反向刮动针柄6~9次,以患者有热胀感为度,留针15分钟后,再刮针1次。局部红肿热痛用泻法,局部肿硬不红不痛用补法。用捻转补泻,针体捻转须达180°。留针15分钟再捻转1次,共留针30分钟。对病程日久肿硬不消或脓肿欲溃未溃者,用火针,法同前。腋窝部淋巴结核久治不愈者,灸肘尖穴,无疤痕着肤灸3壮。上述方法除火针每周1次外,均为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共治200例,以类似前述标准评价,基本痊愈45例(%),显效48例(%),有效10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3]。[1]牛大业。瘰疬鼠疮症之灸法表。山西医学杂志 1922;4(6):21。[2]夏玉卿。针刺治疗颈淋巴结核133例临床远期疗效观察报告。中医杂志 1959;(3):201。[3]于汇川,等。王乐亭应用六寸金针治疗瘰疬的经验——附200例临床心得。北京中医 1982;(2):13。[4]裴廷辅,等。挑刺治疗淋巴结核2000例的临床研究。中国针灸 1989;9(3):1。[5]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版社,1981:154。[6]刘桂芳。割肝俞穴治疗淋巴结核211例。中国针灸 1988;8(3):45。[7]张文俊。穴位割治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结核270例。中国针灸 1985;5(2):17。[8]王金祥,等。火针治疗瘰疬273例临床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 1984;(4):27。[9]朱应超,等。火针加药捻治疗颈淋巴结核280例报道。中国针灸 1987;7(2):13。[10]康维清。火针治疗颈淋巴腺结核48例 中国针灸 1997;17(5):280。淋巴结核80%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因 结核杆菌可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颈部淋巴结,鼻咽部、口腔、喉部结核多通过粘膜下淋巴回流感染到淋巴结,肺部结核则可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感染淋巴结。<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可出现乏力、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一侧或双侧、浅层或深层多个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位于颌下及胸锁乳突肌前、后缘或深部。初期肿大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继之肿大淋巴结相互粘连,形成串珠状,轻压痛,若继发感染压痛较明显,肿大淋巴结常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较差。后期肿大淋巴结可发生干酪性坏死,形成寒性脓肿,局部皮肤发亮呈紫红色,触之有波动感,脓肿溃破皮肤,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或瘘管,瘘口处溢出稀薄样脓液。有些病人表现有肺结核及喉结核的症状如咳嗽、咯血、喉痛等。诊断 一侧或双侧颈部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呈串珠状,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或溃破皮肤形成迁延不愈的瘘管,一般可作出诊断。胸部X线或CT扫描,间接喉镜及后鼻镜检查有时可发现肺结核、喉结核及鼻咽结核等。结核菌素、PPD(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血沉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应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颈部原发性及转移性恶性肿瘤鉴别。治疗1.一般治疗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2 抗结核治疗 常用药物有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3.局部治疗 已形成脓肿或瘘管者,可通过局部抽脓、冲洗,再注入抗结核药物。4.免疫疗法 可用转移因子、左旋眯唑、免疫核糖核酸、死卡介苗皮肤划痕、斯奇康肌注等治疗。5.手术切除 对少数较大的孤立性淋巴结可采取手术切除。 6.中医治疗商丘乳腺癌治疗中心采用中医秘方独创“活血散淤消瘤丸”治疗淋巴结核效果独特能在短时间内根治。
呵呵~~~~兄弟想快点长肉那是不怎么可能的~~~当然了,有那么一种方法那就是加速自身的新陈代谢~~~看看有什么药
山西医科大学地址学校新校区地址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老校区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新建南路56号。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山西医学传习所,创建于1919年8月。1921年8月,改为山西医学专门学校。1928年8月,更名为山西医学专科学校。1932年1月,组建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40年3月并入山西大学,称作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
学校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事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
山西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是的。
《山西医药杂志》是山西省创刊最早的综合医学期刊,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具有载文量大、信息面广、内容丰富、印刷质量上乘的特点,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一,在省内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
《山西医药杂志》的前身为《山西医学杂志》,创刊于1957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主办,山西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
该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16开,64页,全国公开发行。总编邵象伊,副总编3人,常务编辑4人。1966年9月《山西医学杂志》停刊,10年间,编辑出版10卷38期。1972年,恢复《山西医学杂志》并更名为《山西医药》,以内部期刊赠送全省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扩展资料
《山西医药杂志》的读者对象:
为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师生。多年年,《山西医药杂志》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普及;坚持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注重实用。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山西,面向全国,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股务,为全国股务”的办宗旨引导下,为宣传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递医学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bái jí táng
白及500~100克 冰糖适量
把白及晒干或烘干后,研成粉末状,把冰糖(约100~150克)研碎,临用时把白及末同冰糖末和匀后加入开水,调拌成白及冰糖糊服用。
补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1岁以内病人每日用白及粉2~3克,1岁以上3~10克。
《山西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