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叙事医学杂志编委

叙事医学杂志编委

发布时间:

叙事医学杂志编委

叙事医学被定为国家卫健委13伍作业意识培训教材第于2018年10月31日。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叙事医学》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承办,10月31日,教材编写会如期在北医举办。

不是 这个是一个国家级普刊 质量挺好的 双月刊

。。原作名: 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ISBN: 9787521714319 。。内容简介。。 平装版《癌症传》,普利策奖作品,文津奖推荐,10周年全新译本。 这是一部恢弘、深刻和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癌症传记”,讲述了癌症在几千年前首次被记录,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认识、治疗和征服癌症的过程,并对癌症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 作为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普利策获奖作家,穆克吉以细胞生物学家的精准、历史学家的视角和传记作家的热情,来审视癌症,记录了几千年来人类的抗癌战争,最终为读者带来这部内容震撼的癌症编年史。 癌症的故事饱含人类的智慧、坚韧和毅力,但也掺杂着傲慢、家长式作风和误解。穆克吉通过医学前辈和同辈的视角,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医疗工作者眼中的认识、挫折、胜利和死亡,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对抗这个无限狡猾的对手。就在30年前,人们还认为,通过一场全面的“抗癌战争”,人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这个对手。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部以癌症为主角的惊悚小说。从切除乳房的波斯女王阿托萨,到接受原始放疗和化疗的人,再到作者的白血病患者卡拉,这本书讲述了那些为了生存而经受严酷治疗的人的故事,同时也加深对这种标致性疾病的理解。 这本内容引人入胜、情节紧迫和到处充满惊奇的书,为癌症治疗的未来提供了独特的参考,也为那些试图了解癌症真相的人打开了清晰的视角。 --------------- 看点: 医学人文领域经典畅销著作,10周年纪念版。 穆克吉医生历时六年写作,马向涛医生多年打磨,两位医学专家强强联合。 2011年获得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 豆瓣评分,超过10000+条评论,豆瓣医学热门。 《时代周刊》《纽约客》《经济学人》等数十家媒体推荐。 比尔·盖茨、韩启德、尹烨、马向涛、李治中(菠萝)、薄世宁等,赞誉推荐! 文津奖推荐图书,本书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高超的叙事和专业知识、历史、现实融合。 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充满人文关怀。 非虚构写作的经典文本。 医学专业的推荐图书,更是写个普通读者的读物。 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细胞不受控制的、畸形而疯狂的病理性生长和变异。它不停的复制,吞噬人的生命,从而达到永生的目的。癌症不是某一种疾病,而是一整族疾病的统称。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因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致癌理论,是癌症研究史上第yi个令人信服的、综合全面的致癌理论。细胞分裂,就会发生一定数目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引起某些细胞的癌变,癌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变异就可能引发癌症。 人类能战胜癌症吗? 目前来看,不能完全战胜。癌症不是由外部侵入,而是从生命内部的基因层面发起变异攻击。癌症医学干预的是人类的生命密码-基因组,这就意味着,人类很可能根本无法把癌症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来。 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癌症? 靶向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先进医学手段和药物的诞生,使得癌症的死亡率稳步下降,如果未来我们能在人衰老之前阻止癌症带来的死亡,把癌症筛查等预防手段放在和癌症治疗同样重要的位置,把癌症变成慢性疾病,这或许是生命和癌症和谐共存的好办法。。。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肿瘤学家、血液学家、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助理教授,他拥有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上。 著有《癌症传:众病之王》《基因传:众生之源》《医学的真相》。其中《癌症传》荣获普利策奖,并被改编成3集长达6小时的纪录片,由美国公共电视网(PBS)播出。 ------ 译者简介: 马向涛,研究员/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并获得外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科肿瘤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译有《癌症传》《基因传》《认识身体》《肿瘤临床试验》等专著,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北京市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奖章。马向涛博士是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肿瘤防治研究》与《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委,在《中华医学杂志》《癌症》《医学与哲学》等数十种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目前致力于医学人文传播与健康知识科普。。。短评。。 # 癌症,让世人为之色变,患病之人就像和死神建立联系,随时等待着它的召唤。但癌症真的有那么恐怖吗?好像也不是,现在被攻克的癌症越来越多,治愈率也越来越高,但为什么还会有癌症在近几十年没有进展的说法呢?关于癌症,有着太多的内容要说,从古到今,癌症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吗?近现代,癌症的治疗技术到底有什么突破呢?说到癌症,我们到底面临着什么呢?美国知名医生、肿瘤专家悉达多·穆克吉用这一本专业的《癌症传》带我们来认识这一千古难题。 # 读《癌症传》这本书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可同样,当你读完你也会获得极大的力量。这并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养生就能远离癌症的书(虽然有一些癌症的确可以通过预防从而得到避免,比如阴囊癌),也并不是仅仅告诉你医生做了哪些努力让我们在抗击癌症的路上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它通过一起起病例带我们看到了病魔的残酷和我们的无能为力,却也同样由这些病例带我们看到了即使前进的步履维艰也有人在拼命地前行。数据和身边的病例告诉我们,癌症将是我们长期的敌人,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正视是我们战胜敌人的第一步。 # 看到《癌症传》再版真的很惊喜,十年过去,这本书依然畅销并且好评如潮绝非空穴来风的。医学史亦是人类史,而癌症作为众病之王,带给人类社会的恐惧和伤害是触目惊心的,现代医学给人们带来曙光。作为一本医学书,《癌症传》的写法非常有趣,即便是对于社科类图书并不擅长的读者而言,也会收获非常流畅且愉悦的阅读体验。虽然已读过旧版,但还是入手了这本十周年纪念版,经典就是常读常新。 # 《癌症传》介绍了癌症的历史,包括人类对其认知的发展、抗癌的漫漫长路、以及社会对其态度的变化……在阅读此书时,“新常态”一词让人触目惊心,但又在意料之中。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这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不可避免地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常态,我们要如何面对它?当我们全面地了解癌症的真相后,才能化恐惧为勇气,为全人类的抗癌之战献出力量。 # 每个人都知道癌症,但大部分人很难说出癌症的确切定义,只知道癌症会破坏人体自身正常的细胞,尤其患者在治疗过程难免需要进行化疗,而化疗对病人来说极其痛苦的,越是癌症末期化疗的次数越多。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癌症,只有了解癌症,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癌症。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科普书,就是希望更多的人重视自己的身体,其实癌症并不可怕,癌症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治疗,还是可以痊愈,但很多人都是因为耽误病情,等治疗的时候已经是末期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每年参加体检! # 如果说结核病通过病理性侵蚀(结核杆菌逐渐使肺组织形成空洞)夺去患者的生命,那么癌症的死因可以归咎为细胞过度增生令机体窒息,而这种病理性累积只是此类消耗性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癌症是一种具有霸权主义属性的疾病,它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正常组织,形成各种病灶,并且能够把某个器官作为“跳板”伺机向远处转移。除此之外,癌症始终在绞尽脑汁改头换面,它不仅在向机体大举进攻时无恶不作,还在对抗治疗时施展阴谋诡计蒙混过关,似乎癌症正在给人类传授生存技巧。癌症可以被视为与人类平行的物种,或许这种疾病比人类更适合生存。 由于癌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演绎,因此它也化身为某种穷凶极恶的现代幽灵。其实癌细胞就是由正常细胞变异而来的。之所以癌症可以成为横行霸道的侵略者与殖民者,部分原因在于它利用了人类物种或生物体正常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性。癌细胞不仅分裂方式与正常细胞相同,而且也会遵循生物学的基本规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虽然细胞分裂在正常组织中会受到严格调控(细胞生长或停滞分别由不同的信号控制),但是恶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众所周知,“克隆”这个术语被生物学家用来描述那些具有共同遗传祖先的细胞,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癌症就是一种克隆性疾病。几乎所有已知的恶性肿瘤均来源于自身的某个祖先细胞,它一旦获得了无限分裂与永久生存的能力,就可以永无止境地产生子代细胞(就像菲尔绍在细胞学说中提到的那样,“一切细胞来源于细胞”)。 然而癌症不仅属于克隆性疾病,它更是某种克隆性进化疾病。如果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进化,那么它们就不会被赋予强大的侵袭、生存和转移能力。每代癌细胞都会产生少量与母细胞遗传物质不同的变异细胞。当化疗药物或免疫系统向癌细胞发起进攻时,突变克隆将在防守反击中继续扩增,最终实现癌细胞的适者生存。这种循环往复的突变、选择与增殖会产生越来越多适应生存与生长的癌细胞。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突变还会加速诱导产生其他突变,遗传不稳定性也将不遗余力地为产生变异克隆推波助澜。综上所述,癌症进化的基本逻辑与其他任何疾病完全不同。如果将人类物种作为达尔文选择的终极产物,那么这种潜伏在人体内部的疾病也将与我们结伴同行。 引自 第四章 神秘瘟疫 033 摘录的有点多,但是这一段解释了结核和癌症的区别(之前我一直很模糊),也阐明了癌症的本质,耐药/抗药性的根源。简直恨不得整段都高亮。 # 癌症是一种病理性增生疾病,癌细胞具有自主分裂能力。这种异常增生将导致细胞分裂失控,形成的肿块还会侵犯机体器官并且破坏正常组织。此外,肿瘤也能够从原发灶转移至骨骼、脑、肺等远隔器官。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例如乳腺癌、胃癌、皮肤癌、宫颈癌、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但是就细胞水平来说,所有这些肿瘤的发病机制大同小异。无论其组织学来源为何,这些癌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特征,也就是细胞分裂病理性失控。 引自 第一部分 黑色体液,致癌元凶 001 # 现在我们认为癌症是某种细胞生长失控引发的疾病,而基因突变就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始作俑者[特异性影响促进细胞无限生长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在正常细胞中,功能强大的基因电路负责调控细胞的分裂与死亡;在癌细胞中,由于基因电路遭到破坏,细胞生长将不受控制。其实癌症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细胞的无限生长,当然这种貌似简单的模式也反映了细胞内部复杂的运行机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生存,其间还要历经生长、适应、恢复与修复过程。一旦细胞生长机制出现异常、失去控制,那么癌细胞将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上述过程。除此之外,癌细胞还具有生长速度更快以及适应能力更强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生存能力比正常细胞更加完美。 我们可以将抗癌原则总结为以下两点:找到防止易感细胞发生突变的方法;在不影响正常细胞生长的同时清除突变细胞。虽然上述两点看似简单明了,但是实际上举步维艰。细胞恶性增殖与正常生长在遗传层面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而如何进行鉴别可能是摆在人类面前最具重要意义的科学挑战之一。研究发现,癌症就潜伏在人类的基因组中:由于调控正常细胞分裂的基因能够被机体识别,因此这些执行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将被视为异物。此外,癌症还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类物种的寿命不断延长,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细胞恶性增殖的问题。(癌基因突变概率随着机体衰老而逐渐增高,也就是说,癌症本质上与年龄相关。)从某种相反的角度来看,假如人类在追求不朽,那么癌细胞也在寻觅永生。 然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鉴别细胞恶性增殖与正常生长依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引自 引言 v 假如人类在追求不朽,那么癌细胞也在寻觅永生。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叙事医学杂志编委会第一届

同济大学18级研究生来答

作为本科不在同济就读的学生,看到大家的回答很遗憾,有机会也想去蹭蹭本科的课程。就研究生的公共课来看

应用统计的花虹老师

数学类的课程最重要的就是练习了,上学期才上了花虹老师的应用统计,尤其是MOOC的作业、互评、小测让我印象深刻,MOOC上还可以搜到老师给本科生上的课程,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数学老师~

中特的左克红老师,人很和蔼,我想政治类课程大家最激动的就是每节课的对分易点名了,老师很可爱,签到的时候总是给够了我们准备时间~

英语的陈竹老师、吴宗会老师,都是两个非常幽默而又热情的英语老师,如果像我一样必须要选英语课,可以选这两个老师的课~

有点跑题,必须要蹭的课,我觉得不是一些基础课专业课,而是大量的报告和讲座,而听取报告最重要的来源就是高等讲堂。

基本上每周都有的校级和院级高等讲堂,为我们和顶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教育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提供平台。从这些讲座中你可能会对你完全空白的领域有一定了解,也可能会对自己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也或者会感受到这些学者的个人魅力……

上图是高等讲堂的一个主题分类,自己到现在也听了十几场了,我想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推荐的就是第一讲的裴钢院士

去年教师节,原校长裴钢院士为全校研究生带来了精彩的高等讲堂第一讲,他从抓住机遇、志存高远、锻造魂魄、追求卓越这四个方面为在场师生讲述了他对科学研究的看法与见解。他从我国的科研现状与科研进展出发,列举了我国的资助体制与各类人才政策,回顾了同济大学在这几年中取得的丰厚成果,鼓励同学们抓住机遇,在同济大学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积极投入到科研创新事业中,为中国科研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我想这些讲座才是研究生阶段你所需要关注且必须要去“蹭”的课,别忘了要提前在同心云上预约哦~

个人拙见,感谢阅读。

已经是某临近毕业同济大学本科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说是临近毕业,其实还要读三年hhh)

马洪宽老师 – 博弈论

说到数学科学学院的马洪宽老师,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高等数学上下两门十分硬且难道了一大批同学的大学必修课。但是,马洪宽老师同时还开设一门70人左右的公共选修课《博弈论》,如果有对运筹逻辑相关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一听!虽然可能内容接触起来比较晦涩,但实际内容和对思维逻辑的改变与影响真的有一些!但是选课要慎重,这门课虽然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但是它足足有三学分,稍有不慎,可能对GPA就是硬伤!

周羚君老师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周羚君老师真的可以算是数学男神了!!!从小学开始接触数学起,到大学学过若干门数学,周羚君老师应该是讲课思路最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最强的老师了!上课只需要一支电子笔,采用notes的方式,讲课过程中真的是一次中断都不会有。而且课后会把notes给大家供课后复习使用,超级贴心!那个学期这么课程真的是有用心学,感觉老师的影响真的很大!

俞鹰老师 – 艺术与心灵成长

上面两门课程都是偏向于数理逻辑方面的课程,而设计创意学院的俞鹰老师开设的这门艺术与心灵成长这门课程真的放松心灵,学会冥想的福利了!课上老师会教给大家很多放松身心,思考人生的一些方式方法。与此同时,老师还会上课教大家冥想和瑜伽等十分实用的技巧!

曾 子即曾参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称。相传《大学》是他所著被后世儒家称为“宗圣”。 曾 谭汉代泉陵人。推举为孝廉拜官为尚书郎。有文韬武略之才官累至太常。 曾 玉曾参十三代孙二支曾顼的长子、曾嘉的孙子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东南人。拜官汉御史大夫。 曾 万汉镇南将军曾率兵征讨南部边境开拓了南康郡的境界。后被封为南康逸士。 曾 辉曾骈次子、曾庆的孙子任吴散骑常侍镇南节度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御史中丞。 曾 芳唐代曾经任程乡县令当时老百姓为瘴气所苦曾芳用药来接济百姓。来求药的人接连不断。 曾 布北宋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嘉佑进士曾参与王安石变法任三司使在徽宗年间为相主张调和新旧两派。 曾 慥今福建晋江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能诗文曾编有《类说》又广辑有关遒教的文献资料编成《道枢》。 曾 几今江西赣州人南宋诗人曾历任江西、浙江提刑。其诗学江西派风格清隽。陆游曾从他学诗。 曾 巩北宋文学家字子固1019-1083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进士尝奉诏编校史官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些文章对当时在位者的因循守旧表示不 满主张在“合乎先王之意”的前提下对“法制度数”进行一些改易更革。有《元丰类稿》。另《隆平集》也题为所作。

大界曾氏名人录大界曾氏名人辈出。曾元吉公六个儿子都读了书。至第六十七派后不仅代代有读书之士而且房房有人在朝中做官:以下资料录辑[大界曾氏五修族谱]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曾纪泽、曾纪鸿、曾昭燏、曾昭抡。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宪杰、等在论坛已有专述。下列名录不再重复。末入谱的名人当有遗漏。曾尚榜:曾元吉第三子。名文炳字兴榜、号静轩。清从九品。曾尚怀:曾元吉第四子。字兴怀、号明德。清诰封建威将军。配贺氏,诰赠一品夫人。曾尚烈:曾元吉第六子。字兴烈。号戌若。清诰封建威将军。配龙氏,诰赠一品夫人。曾衍胜:尚庭长子。字儒胜。号竟希。清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义勇伯。配彭氏。清诰赠一品夫人一品伯太夫人。曾衍寀:尚庭次子。字儒,号同寅,别号桂亭。清诰赠奉政大夫。配彭氏。诰赠宜人。曾衍霖:尚榜长子,字儒霖,号琼芳。清貤赠通奉大夫。配彭氏,清貤赠夫人。曾衍雅:尚榜次子。字儒雅、号仲醇。清诰赠建威将军。配高氏。清诰赠一品夫人。曾衍达:尚怀六子。字儒达、号尊三。清诰赠建威将军。配左氏。清诰赠一品夫人。曾衍才:尚烈长子。字儒才,号际盛。清诰赠建威将军。配左氏。清诰赠一品夫人。曾衍铎:尚烈次子。字儒铎。号金声。清诰赠中议大夫、武翼都尉、建威将军。配贺氏。清诰淑人一品夫人。曾兴仁:衍政长子。字于心。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配刘氏。清诰赠淑人晋赠一品夫人。[衍政系尚梁长子]曾兴教:竟希长子。名民升。字为教。号重五。清太学生,貤光禄大夫。配彭氏。清貤赠一品夫人。曾兴致:字为致。号中和。清貤赠荣禄大夫。诰赠振威将军。配肖氏。清貤赠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曾星冈:名玉屏。号星冈。清太学生。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毅勇伯。配王氏。清诰封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曾兴旭:衍寀长子。字东阳、号阳谷。清诰封奉政大夫。配聂氏。清诰封宜人。曾兴晟:衍寀次子。字日成。号紫云。清太学生。曾兴国:衍霖长子。字民惠。清诰赠奉政大夫貤赠通奉大夫。配唐氏。清诰赠宜人她赠夫人。曾兴渠:衍雅子。清诰赠建威将军。配彭氏。清诰封一品夫人。曾兴渤:衍魁次子、清诰赠奉直大夫。配胡氏。清貤封宜人。曾兴炬:衍达次子,清诰封武显将军。配赵氏。清诰封夫人。曾兴松:衍才子。清太学生,诰封武义都尉,诰赠建威将军。配刘氏。清诰封淑人诰赠一品夫人。曾兴蚊:衍铎次子。清武庠生诰封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大夫。配杨氏。清诰封宜人晋封淑人。曾兴甲:衍铎四子:清诰封建威将军。配刘氏。清诰赠一品夫人。曾兴楚:衍铎五子:清诰封武又义都尉、晋封武显将军。配刘氏。清诰封淑人晋封夫人。曾毓岱:兴仁次子:字瞻岳、清诰封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配彭氏。清诰赠一品夫人。[尚梁曾孙]曾毓裔:兴教次子,清敕授文林郎诰赠奉政大夫晋赠中宪大夫。配彭氏。清例封孺人、诰赠宜人、晋赠恭人。曾敏羔:兴教四子。清五品衔侯选训导诰授奉直大夫诰赠资政大夫。配朱氏。清诰封宜人诰赠夫人。曾毓公:清诰赠武显将军诰赠振威将军。配朱氏,清诰封夫人诰赠一品夫人。曾毓圭:清诰赠昭武都尉。配彭氏。清诰封恭人。曾毓壁:清诰赠武显将军。配彭氏。清诰赠夫。曾毓济:名麟书。号竹亭。清邑庠生。诰封中宪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诰赠建威将军。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候一等威毅伯。配江氏。清诰封恭人一品夫人诰赠一品候太夫人一品伯太夫人。曾毓驷:名骥云。字高轩。清太学生貤封荣禄大夫光禄大夫。特旨诰封通奉大夫。配罗氏。清诰封一品夫人特封夫人。曾毓龙:清从九品。曾毓玟;清从九品。诰封奉政大夫晋封通奉大夫。配王氏。清诰赠宜人晋赠夫人。曾毓璋:清诰赠武功将军。配高氏。清诰封夫人。曾毓官:清由军功五品保外委把总赏戴蓝翎加守备都司游击赏换花翎升参将副将总兵记名提督刚勇巴图鲁御赐奖武银牌赏穿黄马褂诰赠建威将军。配王氏。清诰封一品夫人。曾毓华:清军功五品。曾毓聘:清从九品以军功保县丞府经历加同知衔即选知县由蓝翎赏穿花翎加三品封典奏留两江补用同知直隶州知州。浩授中议大夫。配周氏。诰封淑人。曾毓衢:清六品军功。诰授振威将军。晋授建威将军。配欧阳氏。清诰封一品夫人。曾传家:毓岱长子。原名嘉。号进贤。清诰赠武义都尉晋赠建威将军。配陈氏。清诰封淑人晋封一品夫人。曾传芹;清六品军功加五品顶戴。配王氏。曾传薰:清诰授通议大夫。配李氏。清封淑人。曾传芳;清太学生诰封昭武都尉。曾传唐:清赏给二品封典,诰授武显将军。曾传盛:清太学生加同知衔,候选知县升用直隶知州,赏戴蓝翎。曾传黄: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都司尉游击赏戴花翎。曾传俊:赏给一品封典。诰授振威将军。。赏骑都尉世职。追赠建威将军。曾传巨;清五品顶戴。世袭骑都尉。曾传里:清由军功保至都司。貤封武义都尉。曾传纯:清以军功,历保至参将,浩授武义都尉、建威将军。曾传宠:清赏五品功牌,历任江苏太湖水师哨长。曾纪辉:传冢次子。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赏戴蓝翎升都司游击赏换花翎。补授江南孟河营都司加参将副将总兵记名过缺简换提督敢勇巴图鲁。诰授建威将军。配李氏。清诰封淑人晋封一品夫人。曾纪纲:传家三子:字趾祥原字祯祥。清由军功保外委把总千总守备加都司衔赏戴蓝翎。二十六岁,同治六年丁卯二月十八日午时在湖北蕲水县阵亡。曾纪麟:传家四子。清太学生。曾纪兰;清五品顶戴。曾纪铎:清五品顶戴。曾纪梁:曾国潢长子。清县学附生、貤封中宪大夫。曾纪湘:曾国潢三子。清县学附生。诰赠奉政大夫。曾纪渠:曾国潢次子[抚曾国葆]清二品荫生。奉旨记名出使大臣。诰授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曾纪寿;曾国华次子。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诰授昭武都尉、奉政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曾纪瑞:曾国荃长子。一品荫生。兵部员外郎,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诰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官:曾国荃次子。正一品荫生,户部员外郎,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钦加三品衔,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貤赠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纪禄:诰授奉政大夫。晋封中宪官夫。曾纪福;清从九品。曾纪和:清贡生、遵例纳捐中书科中书。曾纪策:诰授武显将军、振威将军、建威将军。曾纪范:例授武显将军。曾纪笏:赏给正四品封典。诰授昭武都尉。曾纪典:清太学生加同知衔。诰封奉政大夫。曾广勋:清诰封奉政大夫,太学生蓝翎五品衔,安徵候补知县。曾广祺:清五品顶戴。曾广祜;国民党中央陆军讲武堂毕业、历任连长、营长、高级参谋、江苏句容县公安局长。曾广俊:清太学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囝国民党陆军部航空署上校科长。保定军校上校教官。曾广坛: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少将。曾广銮:纪泽三子。清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曾广鎔:纪鸿三子。花翎二品衔湖北侯补道,湖北牙厘局总办。简授湖北施鹤兵备道、署理湖北按察使。曾广祚;纪梁四子。江苏侯补道,诰授中宪大夫。曾广汉:纪瑞长子: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承袭一等威毅伯。钦派留京师大臣。曾广河:纪瑞三子:特赏员外郎,邢部奉天司行走。诰授中宪大夫。曾广江;纪官长子:特赏举人,一体会试花翎郎中。钦加三品衔、二品顶戴。安徵候补道。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曾广敷:纪渠长子。诰授通议大夫。曾广泰:清太学生,国民党陆军少将。曾广镇: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后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中国科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广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少校。曾广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陆军中校。曾昭懿:广祚第四女。南京金陵大学理科学士。北平协和医院博士。曾昭繗:广祚第五女。西南联大经济系学士。曾昭楣:广祚第六女。长沙艺芳女校高中毕业,西南联大生物糸学士。曾昭佑;广荣三子。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中校。曾昭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陆军中校。曾昭敦;广泳三子。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十三期毕业,陆军第四十九师军需处主任。陆军上校曾昭垂:字启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毕业。新疆建设兵团离休干部。著有[评说曾国藩]。入选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曾昭谏:广鎔六子:交通大学公务管理科经济学士。曾昭杭:广钧钧子,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华东美术学校校长、湖南省政府参议。曾昭桦:广钧三子。香港大学文学士。广西省高级顾问、曾昭柯:广钧四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毕业。军政部外事局少校参谋。曾昭亿:广鎔次子:国立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学士。北平铁路管理学院交通博物馆主任。曾昭建:广鎔三子:湖南大学商科学士。川滇公路局宣威段会计主任。曾昭明。中央陆军官学校毕业。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参谋班毕业。陆军少校。曾昭棉:广鎔五子:上海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汉口公路局无线电台台长。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常德无线电厂高级工程师。曾昭权:广钟长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北平电灯公司西山新厂主任工程师。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主任。曾昭桓:广钟次子。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美国意利诺大学铁路土木工程学士。复旦大学教授、广西大学教授、交通大学教授。曾昭承:广祚长子。美国威斯科康新大学经济硕士。国民政府会计处科长。曾昭拯:广祚五子。大夏大学商科学士。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财务科科长。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曾昭六:广汉九子。上海复旦大学商科学士。历任国民政府兵工署科长。曾昭籛:广河长子:国民政府邮传部员外郎路政司行走。曾昭南:广汉次子:清太学生、花翎同知衔。湖南私立第一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昭河:广江长子。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昭义:广江四子:日夲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士。国民党中央考试院检定高考及格会计师。曾昭祁:广江五子:日夲东京大学商科学士。国民党中央铨叙部甄审合格经济部特许会计师。曾昭茂:广敷次子。清太学生。花翎三品衔。日夲法政大学毕业。国民党政府河南省鹿邑县县长。曾宪惠: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第一期毕业。陆军中校。交通部人事处审查委员。曾宪模:湖南私立明德中学毕业。辽宁铁道管理学校毕业。曾宪栋:国立湖南大学理工科学士。全国运输总司令部上校电信主任。曾宪朴:昭和长子。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曾宪柱:昭和次子。湖南私立明德学校高中部毕业。华西大学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昭和长女。曾宪植之姐。湖南大学文学士,私立燕京大学文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终身未嫁。曾宪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校区毕业。美国联合大学硕士,台湾国防部电视制作中心主任。国大代表。曾宪援:立军军官学校气象科第十二期毕业。台湾民航气象中心简任主任。少将衔。曾宪衡:湖南医学院毕业。历任湖南医学院教授。卫生部外医学杂志社编审。曾宪枚:湖南私立明德中学初中毕业。广雅中学高中部毕业。曾宪枢:国立湖南大学商科学士 。曾宪根:湖南私立明德中学初中毕业。岳云中学高中部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毕业。曾宪涤:昭承次子,字雅恂、号子静、行二。著名导演(代表作: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大界曾氏名人录中:曾兴仁、曾毓岱、曾传家、曾纪纲、曾纪辉、曾纪麟、系夲人直系长辈。家谱曾姓的最早家谱修于何时,已无从可考,《宋史·艺文志》记载的曾肇的《曾氏谱图》一卷,算是曾姓的最早族谱了,该谱已佚。现存族谱大都是明以后所修;从地域上看包括安徽、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江西、香港、台湾等地区,尤以福建、广东、四川、江西为多。其体例大多采用前序、后跋、中正文的体例,分别阐述修谱源起、家族起源、各支谱系、族规家法、宗祠祭祀等内容,其中尤以谱序最具影响和家族特色。另外,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明代刑部尚书何乔新都曾为曾姓族谱作序。曾姓家谱文献目录曾姓家谱一:《温陵曾氏族谱》《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兴宁曾氏族谱》广东梅县《曾氏族谱》香港新界《曾氏历代宗亲谱》晋江《武城曾氏族谱》《清源曾氏族谱序》福建《上杭曾氏族谱》《江阴曾氏续修宗谱》《海虞曾氏家谱》汉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宁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谱》湘乡《武城曾氏榔山族头江房谱》湘潭《淦田曾氏六修族谱》四川富顺《西湖曾氏祠族谱》福建德化县浔中镇《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重修)德化县浔中镇《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安海《武城曾氏族谱》曾姓家谱二:曾氏宗谱口口卷 明隆庆活字印本 北京大学卷安徽旌德·旌阳曾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昌期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崇本堂活字本四册北图湖南湘潭·石莲曾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曾自通、曾海南纂修清同治五年(1866年)追远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河北大学曾氏(族谱)世系表不分卷曾水照 1976年铅印本 精装一册 北文献会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曾氏族谱人事编、谱系编不分卷 游有财 民国1971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 精装一册 北文献会 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刊本 福建师大 注:谱始修于清嘉庆十一年曾毓樽、曾衍泳福建古田·曾氏家谱续修 (清)曾新修四年(1907年)稿本 一册 福建图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曾达文 清光绪—一册 哥伦比亚大学海虞曾氏家谱六卷 曾达文民国十三年清光绪三十十年活字本铅印本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附 曾传着 清光绪二十六年活字本 十四、十六册 哥伦比亚大学广东潮洲·潮郡九邑曾氐宗祠祠簿一册 (清)光绪十七年曾董理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刊本 广东汕头市档广东兴宁·曾氏族谱不分卷 曾庆良 民国十三年油印本 一册 广东兴宁、日本静嘉堂广东·蕉岭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郯重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 广东中山图 注:版心作《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广东·梅县曾氏祠不分卷 (清)曾祖禹、曾景行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序刻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封签作《梅城凤尾阁曾氏大宗祠谱》广东·南海曾氏家谱不分卷绪三年(1877年)钞本 广东中山图广东·南海曾氏族谱不分卷绪五年(1879年)刻本 广东中山图 (清)曾梦鸿等编 清光 (清)曾毓郯重修 清光注:版心作《武城曾氏重广东潮洲·潮安敬慎堂曾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曾清河修 民国十八年(1929年)石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武城曾氏重修族谱 广西容县文管 注:残存本载有山东嘉祥、湖南宁乡、广西容县三地曾氏曾氏族谱不分卷 曾氏族谱编委会 1971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 精装一册 国史馆 附注曾氏裔孙谱系福建·长乐县感恩村曾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尊椿等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长乐曾氏石印本 四册 哈尔滨师大、福建图 注:清乾隆四十六年曾承苞始修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曾达文 清光绪二十年木活本 一册 哈佛大学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 曾传着 1967年影印本 哈佛大学曾氏族谱不分卷 游有财、曾氏族谱编辑委员会年铅印本 一册 哈佛大学安徽黄山·太平曾氏重修族谱二十九卷首一卷 (清)曾书之,曾高望纂修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守约堂木刻本 三十九册 河北大学安徽黄山·曾氏文献存征五卷 曾士璋辑 清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太平曾氏通介房谱》湖南衡阳·曾氏六修族谱 (清)曾育才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宗圣堂木刻本 二册 河北大学山东历城·曾氏家乘略二卷 (清)曾自尚增辑 清乾隆二十年(1755)钞本 一册 河北大学四川成都·曾氏通谱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修民国三年(1914年)重镌本 一册 河北大学(二部)湖北新洲·武城曾氏重修族谱(民国)曾百容等续修 民国十九年(1930年)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大渡乡 注:清光绪三十一年曾少衡创修湖北新洲·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一卷 (民国)曾毓南、曾广发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红旗乡曾寨村 注:清咸丰十一年曾毓楷、曾红万等首修(湖北新洲)武城曾氏宗谱八卷 (民国)曾志益重修民国十二年 (192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徐古镇万岗村武城曾氏族谱二卷 木刻本 湖南来凤县志办 注:该族散居湖南龙山、湖北来凤等地湖南·湘乡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嘉言、曾大型等修,曾林书、曾克能等纂修 清嘉庆四年(1799年)刻本 一册 湖南图湖南·曾氏支谱齿录不分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写本 湖南图 注:该族散居衡山、湘乡等地湖南湘乡·武城曾氏续修族谱口口卷首一卷 (清)曾贯之、曾得宗修,曾志坚、曾纪英等纂清同治八年(1869年)活字本 湖南图 存八卷湖南湘乡·曾氏田宅族谱口口卷 (清)曾瀛、曾尚录等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湖南图 存卷1、2、3湖南·武城曾氏七修族谱四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活字本 二册 湖南图(存卷1、2,又一部存卷首)湖南湘乡·曾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四卷 (清)曾传着、曾怀柳等修,曾毓绪、曾广镕等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9)、美国湖南·湘乡田田曾氏续修族谱口口卷首二卷 (民国)曾芸阁、曾茂才纂修 民国六年(1917年)武城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上)湖南益阳·曾氏四修族谱口口卷首四卷 (清)曾昊继纂序清光绪十八年(1892) 活字本 湖南图(存七卷)湖南湘乡)武城曾氏衍湖南湘乡大界五修族族谱十九卷首一卷 (民国)曾广杰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七卷)湖南湘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四卷首一卷 (清)曾心德、曾连胜修,曾连峰、曾祯祥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又一部存二册,又一部存三册)湖南衡阳·衡西曾氏五修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祉续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养志堂活字本 七册 吉林大学曾氏宗谱不分卷 曾星炳等续修 民国五年(1916年)活字本 一册 吉林大学江苏常熟·曾氏家乘不分卷 (清)曾彬文辑 民国钞本 一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曾彬文卒于清咸丰十年,后人增辑记事至宣统间江苏南京·武城曾氏派衍金陵族谱口口卷苏南京市档(存卷3、4)江西吉安·梅山曾氏重修族谱 木刻本记事至清光绪十六年江西·曾氏宗谱四卷 江西铜鼓县丰田木刻本江西档 (江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三十三(1907年)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图 残江西·袁郡曾致昌祠谱口口卷 (民国)曾大方等纂修民国四年(1915)鲁国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江西吉安·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世珍等纂修庆三年(1798年)木活字本 一册 江西图江西萍乡·萍邑曾氏祠册一卷 (清)曾元善等纂绪间木活字本一册 江西图清喜清光江西修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照临等纂修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木活字本 二十八册 江西图江西·袁祠曾氏族谱四十三卷前编二卷后编一卷 (清)曾挺森等纂修 清同治元年(1875年)鲁国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七卷)江苏常熟·海虞曾氏家谱不分卷 (清)曾达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常熟曾氏义庄活字本 一册 历博、上海图、江苏常熟市图、江苏苏州市图、日本、美国 注:首修于明曾玉梁四川成都·曾氏通谱蜀支谱不分卷 (民国)曾启濂、曾尔楷等修民国三年(1914年)成都曾氏墓祠刻本 历史所、河北大学(二部)、南京大亨、四川图 注:清乾隆五十八年曾痴园始修曾氏族谱不分卷 游有财1967年创译出版社铅印本精装一册 林添福 附注在台曾氏裔孙谱系湖南·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容光等重修影印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刊本 四册 美国香港·新界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写本 一册 美国香港新界·沙田曾大屋三利祖族谱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武城曾氏家乘一卷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序木活字本 美国武城曾氏谱原残口口卷 (清)曾文王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本 美国(存卷1)武城曾氏家乘十卷 编修者不详清乾隆四十六年木活本六册美国国会武城曾氏续修家谱不分卷 清刻本 一册 南京大学江西吉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蹲、曾衍咏同修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刻本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江苏常熟·海虞曾氏家谱六卷 (民国)曾达文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常熟曾氏义庄排印本 三册 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江麻苏州市图、江苏常熟市图、美国山东嘉祥·武城(曾氏)家乘八卷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序刊本 六册 日本广东兴宁·曾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曾庆良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年)油印本 一册 日本、美国武城曾氏谱原残一卷 曾文玉 清光绪二十二年刊本日本东京帝大曾氏家训八卷 曾克专 民国铅印本 一册 日本东京帝大山东嘉祥)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四卷(清)曾宪柘主修 清官统二年(1910年)木刻本 山东嘉祥县满洞乡南武山村江西吉安·庐陵曾氏家乘口口卷 (明)曾孔化辑 明嘉靖刻本 上海图 存五卷江西吉安·庐陵曾氏家乘六种三十二卷 (明)曾孔化编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刻本 上海图、天一阁富顺·曾氏宗圣支谱 曾昭煌等编修 民国石印本 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绵竹·曾氏家谱不分卷 (清)曾文生续修 清咸丰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 注:此谱首修于清乾隆年间曾仁山四川·富顺曾氏宗圣支谱不分卷 (民国)曾昭煌编纂民国间石印本 四川图(存一册)四川简阳)曾氏宗谱不分卷 清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四川图(存一册)注:记事迄同洽年间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忠谋堂刻本 四川图 (存一册)武城曾氏全国通谱七卷 (民国)曾贡三、曾介圭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石印本 四川宣汉县档(缺卷7)湖南宁乡·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毓郯等纂民国间湖南宁乡曾氏南宗总局活字本 四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嘉庆十一年修,此为四修四川内江·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清)曾锡光、曾传谷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内江曾氏宗祠刻本 十二册 四川重庆市图 注:清嘉庆十一年曾毓樽初修福建晋江·三峡瑞峰公派下族谱 (清)曾濠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晋江·曾氏族谱龙山部份 清康熙六十年(1722年)钞本一册 台湾福建南安·台湾曾氏族谱 (清)曾庆云序,曾永和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宁化·曾氏世次源流族谱 (清)曾光清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宁化·曾氏世系谱 (清)曾光清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平和·燕翼堂曾氏族谱 (清)霞山氏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同安·顶曾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清)曾昆和修清道光元年(1821年)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永定·太平寨曾氏家谱 (清)曾玉音原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钞本 一册 台湾 注:记事补止清光绪六年福建永定·曾氏雍睦堂题名谱 (清)曾玉音重修,曾味根续修,曾庄、曾文鳌三修 清乾隆四十五年(1739年)钞本 一册 台湾广东梅县·曾氏家谱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钞本 一册 台湾武城曾氏重修宗谱口口卷 (清)曾纪湖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刊本 十一册 台湾曾氏族谱不分卷 (清)曾玉音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钞本 一册 台湾广泽尊王谱系纪略不分卷 曾天爵 1968年油印本平装一册 万万斋 附注五代闽南安郭忠福后受封广泽尊王之谱传、附土库凤山寺尊王版画像曾氏先贤史略特辑不分卷(美国纽约)曾纯利 1958年纽约曾三省堂铅印本 平装一册 万万斋台北市曾氏宗亲会会讯不分卷 曾氏会讯编委会 1962年台北市曾氏宗亲会、曾纪华铅印本 平装一册 万万斋、北文献会大界房(曾氏)四修族谱不分卷 (清朝)曾广祚 1967年台湾学生书局景印本 精装一册 万万斋、北文献会、国史馆附注湘乡曾氏文献、曾约农、曾宝荪等在台重印曾氏大界房族谱宗圣志不分卷(明朝)曾承业宗圣奉祀官府、1968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本 精装一册 万万斋、北文献会、国史馆 附注曾宪口等在台湾重印宗圣传记事略

叙事医学杂志主编

李桂源,男,汉族,1951年11月生,湖南汉寿人,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病理生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卫生部和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分子遗传室主任,同时兼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湖南省高教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癌症》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肿瘤学杂志》通讯编委等职。享受首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高科技863计划十五周年具有重要贡献的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称号。1968年9月至1974年8月在湖南汉寿县城关镇工作;1974年9月至1977年12月在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8年8月至1979年8月在湖南医学院病生教研室任助教;1979年9月至1982年8月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年9月至1983年4月湖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病生教研室任讲师;1983年4月至1988年6月湖南医科大学肿瘤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7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7月至1997年10月任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6月晋升为教授,1993年6月至1995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做博士后工作,1993年6月评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11月至2000年2月任湖南医科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肿瘤研究所副所长(2004年5月至今任所长);2000年2月至2000年4月任湖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0年4月至现在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叙事医学杂志是部级期刊。 杂志创刊于2018年,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国内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

文学、医学和科学技术都必须首先是人学,都必须以人为本。

现代科学现代医学只注重技术和经济效益偏离人文道德轨道是非常错误的。

古典中医(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代表)和古希腊医学(主要以欧洲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为代表)都不只是重视治病疗伤而是更加强调治人救人;不只重视外因的六淫,而是更加强调内因的七情,或称作"身心灵三级健康“。

叙事医学自从2006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我国已经出版《叙事医学》杂志并开始在三个医学院校设立《叙事医学》选修课程,这对发扬孙思邈《大医精诚》精神、培养合格的医师以及融洽医患关系、共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叙事医学的“三大要素”可以概括为:

叙事医学杂志编辑部

时姓(作为姓氏读音shi,部分地方读音chi),据先秦典籍《世本》所载,来源于子姓,商汤支庶之后。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启被封于宋,后传位于其弟微仲衍。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1]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时姓人口约67万,占总人口的,按姓氏人口数量排行第146位。[2] 时(shí)姓,来源有:源流一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来的封地时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时氏,子姓,出于殷。”[1] 《史记·殷本纪》云:帝喾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契之十四世孙履(成汤)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建立商朝。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之旧都殷,管理殷商遗民。三监之乱后,武庚禄父兵败被杀。于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商丘)。后来,宋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后世尊称公子来为“时来”。[3] 清初王相所撰《百家姓考略》,以及江西《沙溪时氏家谱》(晋代时钧衡修)、河南《南阳时氏家谱》(明代碑刻)、陕西《山阳时氏家谱》(乾隆年修撰)、江苏《华阳时氏家谱》(嘉庆廿五年修撰)、四川《古蔺时氏家谱》(民国十八年续修)等众多资料中均有相似记载。[4] 宋公子来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时氏,世代相传至今,郡望陇西、巨鹿。该支时氏读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读音作chí(ㄔˊ)。时氏族人大多尊奉宋公子来为得姓始祖。源流二据元代历史学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第183卷隋纪七之时德叡曰:“时姓,楚大夫申叔时之后”。[5] 清末陈廷炜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说法。[6] 时姓为“楚大夫申叔时之后”仅见于胡三省一说,遍考秦汉至唐宋传世之典籍均未发现有此记载。上述说法,迄今未发现世系传承资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源流三据南宋罗泌所撰《路史》载:时国(古旹国),嬴姓,灭于楚,因氏。《路史》记述了上古以来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传说和史事,取材繁博庞杂,是神话历史集大成之作。[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皇古之事,本为茫昧。泌多采纬书,已不足据”,又“皆道家依托之言”,“殊不免庞杂之讥”。[8] 上述说法,迄今未发现世系传承资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源流四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或汉族他姓改姓。今苗族、回族、满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时姓人口分布,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以“时”为姓,世代相传至今,人口较少。始祖公子来。宋国大夫,因封地在时邑,后世尊称为时来。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启立国于宋。其后裔宋国大夫公子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封邑命氏,于是有了时姓。[1] 据最新统计,全国有家谱资料的时氏家族,近六十万人口,尊宋公子来为得姓始祖。(2017年12月,经山东、河南、江苏、江西、安徽、东北三省等地时氏家族汇集)

《打开一颗心》([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打开一颗心

作者:[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译者:高天羽

豆瓣评分: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1

页数:328

内容简介:

“我经手过12000颗心脏。”作者在心外科暨胸外科从业数十年,手术成绩卓著。本书即汇集了作者经历的一些经典案例(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之间),也剖白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工薪家庭的穷小子,被幼年时的医学纪录片鼓舞,也被亲人的离世刺痛,终于将自己历练成一名杰出的心外科医生。他为面试的成功而激动地徜徉在伦敦河岸街头,为先天心脏病或气道重度灼伤的小儿开胸,为病人和家属的焦灼与渴望而奋战,为对抗次日手术的焦虑而深入沙特沙漠欣赏夜空,为尽力修补而果断切削垂危的心脏,为救命而与医务主任对抗、“擅自”为病人安装人工的“电池”心,在命悬一线的攻坚手术面前还能讲出冷笑话……一位艺业精湛、傲气十足又敬畏生命的外科医生形象跃然纸上。那些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就存在的顶尖外科技术也令读者叹为观止。

在展现心胸外科手术的神乎其技之余,作者也借病症、病患和自己的业务游历,揭示了人世百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物文化,展现了一名外科医生眼中所见的悲伤与爱,以及对医疗制度、伦理和医学教育的反思,令读者收获很多感触和启发,是一部兼具叙事魅力、医学知识和奇迹的佳作。

【编辑推荐】

【巡回全球的惊险手术故事】

入行五十余年的杰出心外科医生,从英国到南非,再到沙特和澳洲,切开心脏,撩起肺部,剖开气管,植入电器……只为救活一个个生命!神乎其技,超乎想象。人类的心脏竟可以这样!

【饱含性格的纪实文学】

是作者一生的传记,也是医生和患者的人生百态,更是世界各地风土景色的万花筒。作者果敢骄傲乐观热情的性格,病患或从容或苦楚的人生经历、焦灼而又顽强的精神,全都跃然纸上。

【反思医疗,反思人生】

当医务制度和救人冲突时,医生该何去何从?手术风险巨大,患者和医生该如何决定?技术通神的医生也有做不成的手术?医疗的成效、界限究竟在何处?英国医生的经历、态度和思考,也必定引发中国医生和读者的不断反思。

【推荐语】

医生职业是利他主义的。韦斯塔比,这位与我同时代学医的医生,面对着难以想象的风险与挑战,在努力把一个个现代医学几乎无能为力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除了失败,还有法律和伦理设置的禁区。我十分感慨的是,韦斯塔比讲到,在当今英国(不仅是我感受到的中国)的医疗环境下,已很难甚至不可能培养出这种优秀医生了。这正是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改革需要深思的问题。

——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

对作为同样进行人工心脏辅助和心脏移植临床和研究的我来说,韦斯塔比医生提及的相关技术皆已非常熟悉,但很可惜在目前中国仍然没有引进更先进、更长时间使用的人工心脏设备,可以想象面对众多晚期心衰患者,心脏外科医生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当然安贞医院是国内最早和最多应用相关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作为其心外科团队成员,就像韦斯塔比书中描述的那样,我已经在临床中目睹和完成了一些既往难以实现的奇迹,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同时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专家呼吁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先进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的国际公司已经有计划在中国开展这类昂贵的救命设备的临床使用,预计几年后中国的心衰患者就有条件使用这些先进的设备,从而能够像书中那样,从濒临死亡中恢复日常的生活。

——张海波,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

作者简介:

作者

斯蒂芬•韦斯塔比(Stephen Westaby,1948— ),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主任医生及教授,世界一流的心外科手术专家和人工心脏专家。一生参与过1万多台心外科手术,其中多有极为精彩、惊险甚至开创性的术式。

译者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有《遥远地球之歌》《鱼为什么放屁》《世界为何存在》《恶的科学》《神经的逻辑》等二十余本。

审读

张思宇,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心外科医师。

来源一:曾姓起源于姒姓。1、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2、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3、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4、曾姓长久以来,一脉传自禹的后裔太子巫,名副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故有“天下一曾无二曾”的说法。来源二:少数民族曾姓。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都有少量曾姓存在,但其绝大部分的父系是汉族的。

任姓(“任”作姓时念rén);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约五百三十二万余人。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任(rén)姓源出有: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国语·晋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的后代,属于帝王赐姓、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记载,任氏是五千余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姓纂》:「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封薛,魏有任座,秦有任鄙。」

《通志·氏族略》:「或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世至奚仲封薛。又云黄帝之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故以为任氏。又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之后,主济祀,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姓之任,任国之任子孙,皆以任为氏。」

隐公十一年左传疏:「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因黄帝造车,任姓自称轩辕氏、人皇、皇族,又因奚仲造车,尊称奚仲为“皇祖”。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敢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族的显赫。

源于风姓,太皞,伏羲氏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暤与有济之祀。”

任姓乃太暤之后,出自太皞(伏羲)之后裔的封地任国(即任城),属于以国名为氏。任姓专门负责祭祀太皞和济水,精通伏羲八卦,天文历法、河流祭祀,擅长琴瑟。《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初期,周成王寻找上古帝王太皞氏(太昊)的后裔,分封于任(今济宁任城)、宿(今山东东平)、须朐(今济宁)、颛臾(今山东平邑柏林乡)四国。后来在春秋晚期,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想要讨伐附庸的颛臾国,还被孔子讥讽为“祸起萧墙”。春秋战国时,弱小的任国先后游刃于鲁、宋、齐等大诸侯国,直至战国末期的七雄之间依然顽强地存在。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方废黜了任国而置任城县。

又少皞(少昊,生于穷桑,活动于任城、曲阜、微山一带),名挚,有挚国,任姓。少皞封百鸟为官,善弹琴瑟,死后乘凤凰上天封为西方白帝。人称少皞金天氏,为五帝之一。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皇族标记“丁壬”。

皇(丁壬)。任地(今任城)为大本营。壬人首领称“皇”,皇手持规矩,由此衍生其他重要部落。壬娶丁,壬丁合文,诞生“皇”字,丁+壬=皇=车。自称规矩皇族、人皇、轩辕(因皇族是造车的,皇祖奚仲为夏车正),规矩或车是皇族任氏象征图腾。皇族发明了车,为纪念皇族功德,将壬丁合文,又创造了新字“车”,由此,轩辕皇族,名震华夏。壬所生的人,将壬加人,自称“任”。壬人又称仲,为何?任氏以壬为父,以丁为母,将“壬”“丁”两字叠加镶嵌合文,又形成“中”字。壬+丁=中,“中”又加“人”字旁,是为“仲”(人+壬+丁=仲),任氏自称仲,表明是壬丁之后。所以任又称仲,带仲字都属于任氏,例如奚仲、挚仲氏任、仲虺,仲即任氏,含有丁的信息。中即壬丁合文,中=皇。中亦为中华之中,号中华、中原、中国,执中守一,不逾矩,墨守成规,中华圣贤皆明察皇中本义,谨遵规矩皇训。壬乃辛之子,为纪念辛,武王伐纣后,又将皇族任氏封在薛。

帝(癸戊)。癸+戊=帝。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帝族后代称呼戊为“先(戊人)”,戊的命令称为“告(戊口)”。癸的后代,诞生了两个重要的姓氏:姜、姚(癸+女=姜=姚)。

夏(甲己)。甲+己=夏。己甲连读为夏音。甲为农神,即神农氏,夏人建立夏朝。传至太康失国,少康被迫逃亡任城,她母亲缗,就是皇族任氏之女。壬生女为己,己就是夏人首领妻子庙号。少康在外祖父皇族任氏的帮助下,驱逐东夷,夏人在战斗中发明了铠甲,故命名为“甲”,夏人身穿铠甲,不畏弓矢,大破东夷,史称少康中兴。汤武革命后,成汤将夏人封在杞,以纪念夏人是己的后代。

殷(乙庚)。庚+乙=殷。乙庚连读为殷音。盘庚迁殷,史称殷朝。

商(辛丙)。辛+丙=商。高辛后代建立商朝。上辛下丙,即商字。辛+丙=商。商和殷是宗亲同盟国。

出自商、周初期官吏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壬,即西周初期六卿之一的的地官之长,就是后世的大司徒,后加“亻”偏旁俗称任。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任,即壬,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土地和国民,负责国内田地耕作和征发劳役。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到了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称司徒。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依《周礼》置六官,大司徒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在大司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的官职古称为姓氏者,称任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⑴.满族舒舒觉罗氏,满语为Susugiolo Hala,属于满族老姓之一,源出辽国初期的古老的渤海国靺鞨族,世居黑龙江中下游两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任氏。

⑵.满族仁佳氏,满语为Iingiya Hala,世居司旺堡(今黑龙江铁力)。清朝初期即多冠汉姓为任氏、仁氏。

今哈尼族、瑶族、回族、土族、羌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辽国时期人皇王耶律·倍之子耶律·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人皇王,是辽太祖耶律·阿保基之长子耶律·倍的封号。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在其地重建东丹国,封耶律·倍为人皇王,用汉族法制统治其地。辽天显元年(公元927年)农历8月,人皇王归朝。农历11月,人皇王率群臣请于太后:“皇子大元帅勋望,中外攸属,宜承大统。”太后从之,是日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辽天显三年(929年)农历9月己卯,辽太宗幸人皇王府邸,后派遣人皇王出使后唐政权。辽天显六年(932年)农历3月辛未,辽太宗召大臣商议军国大事。人皇王妃萧氏率东丹国僚属觐见。不久,人皇王在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中惨败,因而投奔后唐末帝李从珂。辽天显十一年(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农历闰11月,后晋高祖石敬瑭率军攻至河阳(今河南孟州),李从珂穷途末路,要耶律·倍与他相陪一起自杀。耶律·倍不从,李从珂就派人将其杀之,然后李从珂举族自焚。后晋高祖下诏收其士卒战殁者瘗(堆)于汾水之上,以京观(古代将阵亡者的尸体堆筑成丘,称作“京观”)。

耶律·倍被杀害后,其子耶律·瑄携族分逃以避祸难,并相约以父亲“人皇王”之首字谐音汉字“任”为姓氏,其后代均称为任氏,世代相传至今。

据史籍《魏书》记载:“巴夷帅中有任氏。”在《魏书》所指的“巴夷”,就是历史上人们所称的“板楯蛮”,是先秦末期至汉朝时期活动于川东地区的古民族,为古代巴人的一支,又称作白虎夷、白虎复夷、賨人、巴人等。板楯民族主要分布于川东,在四川阆中一带。在两汉时期主要有罗、朴、督、鄂、度、夕、龚这七个姓氏。板楯民族善长弩射,长于狩猎,沿今嘉陵江流域居住。因为该民族在作战过程中使用木板为楯,冲锋陷阵,至死不退,因此被称为“板楯蛮”。相传,还在秦昭襄王嬴则当政时期,板楯民族就曾协助秦国除虎患,因有大功,秦昭襄王特赐以土地,并免征赋税。汉朝初期,板楯民族掉过头来大力协助汉高祖刘邦大战秦军,为汉高祖定鼎关中立下了赫赫功勋,并且由于其俗喜歌舞,还创有著名的《巴渝舞》,所以得到了汉高祖的高度赞赏,将其收为汉朝庙堂舞的一部分,并下诏“板楯世减其赋”。

到了南北朝时期,板楯民族中出现了汉姓任氏,应为汉民族融入的结果,其渊源有待进一步考证。

党项民族,是鲜卑拓拔氏的后裔分支,创建有著名的西夏王朝(990~1227年)。在西夏政权当中,多仿采宋朝的汉制,包括机构、官位、礼制、文字、司法、生产与生活方式等,虽然两国世为敌对国家,战争频乃,但民间往来并没有断绝,在文化、贸易上时有往来,甚至包括婚姻等。在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西夏景宗大庆三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之前,党项民族中未见有汉姓任氏,多有汉姓李、赵二氏,是为唐朝贞观八年(634年)鲜卑拓拔部党项氏族首领拓跋·赤辞降归唐朝后,由唐太宗李世民赐姓为李氏。吐蕃民族北上扩展后,散居在今甘肃南部与青海境内的党项部落内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夏州(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一带。到了唐朝末年,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因参与辅助唐朝镇压了黄巢起义,升任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再次被赐姓为李氏,同时赐封其妻室族系为赵氏,李思恭进爵为夏国公。从此,夏州鲜卑拓跋氏皆改称李、赵二氏。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授党项部落首领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发兵前往接收统治权力。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坚决反对降附北宋王朝,率领族属逃奔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建立政权反抗宋朝。李继迁,就是西夏王朝开国景宗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因此,党项民族中的任氏,当为与宋朝汉民族联姻的结果。南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汗国灭西夏,党项任氏族人大部分迁逃江南宋地,逐渐汉化,成为汉族任氏的一支。

军事医学杂志编委

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常任理事,国际Cochrane组织热带病组成员,国家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部反恐(生物)应急处置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三防”医学救援(防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军结核病防治技术指导组成员,北京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中国热带医学》特邀编委,《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编委。

邱景富 副院长(主持工作)邱景富,男,1967年5月出生,1991年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预防医学博士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教授职称。现任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的分子耐药性与环境微生物控制。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参加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厅校级课题。共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SCI 收录10篇。完成省级科研成果3项,1项获得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为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解放军医学杂志》特约编委,卫生部预防医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卫生微生物学》副主编。主要学术任职包括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预防医学教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分会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卫生局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周荣华 书记周荣华 男、1955年10月出生,1973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调重庆医科大学(原重庆医学院)工作,先后在设备科任副科长、科长,设备处任副处长,机关总支任副书记、书记,检验医学院党总支书记,2011年10月任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蒲 川 副院长蒲川,男,四川人,1968年6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会员,重庆市部门级“五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重庆市卫生政策支持专家。199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医事法学、卫生政策研究。先后承担卫生部、WHO、最高人民法院、重庆市社科联、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教委等10余项研究课题;出版专著2部;总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事法律专业系列教材1套,主编教材3部;公开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法制研究钟晓妮 副院长钟晓妮,,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第二届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与《医学教育探索》编委,《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近年,主要从事居民健康、卫生服务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参编了国家级统编教材6本、专著5部,先后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项目10余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我国西部高危人群暴露前用药减少HIV新发感染的可行性研究”;主持研究项目《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获重庆市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何俊琳 副院长何俊琳,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遗传优生教研室主任。重庆市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重庆市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生物学组西南组理事。主要从事遗传与优生学、医学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方向涉及:①胚胎着床及其发育的分子机制;②遗传性出生缺陷临床诊断及其发生机制和预防;③环境与生殖健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儿童基金会项目3项,重庆市科委项目2项、以及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口与计生委等厅局级项目5项。作为主研人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卫生部、国家计生委规划教材4本,专著1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尹定洪 副院长尹定洪,男,湖北人,1969年3月出生,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1992年、1998年在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获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士学位和卫生统计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先后参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七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医药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等学校和重庆市重大、重点教改项目并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现分管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

欧共体ARC科学基金及荷兰DAA科学基金评审委; 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国家973、863基金评审、 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及人事部留学归国优秀人员和博士后基金评审委;中国国家骨髓库专家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理事;全军、北京市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等。国际《Stem Cells》、《Inter J Hematol》、《Vaccines》、《Intern J Exp Path》及《Tissue Antigens》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中华实用医学杂志》、《国际输血与血液学分册》、 《军事医学》、《中国生物技术杂志》等编委;军队及北京市科学基金、成果及药品评审委; 军队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

  • 索引序列
  • 叙事医学杂志编委
  • 叙事医学杂志编委会第一届
  • 叙事医学杂志主编
  • 叙事医学杂志编辑部
  • 军事医学杂志编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