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埃博拉病毒医学论文

埃博拉病毒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埃博拉病毒医学论文

论文题目同时应鲜明醒目,能吸引读者,向读者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和对论文主题作准确的说明。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医学相关专业硕士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微生物学论文题目参考

1、PCR 方法 快速检验HBV

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

3、肠道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4、胃肠道微生物及其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进展

5、基于血凝素的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6、肠道菌群影响宿主行为的研究进展

7、理性和科学的态度认识埃博拉

8、新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9、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的小鼠细胞免疫效果

10、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11、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新进展

13、大肠杆菌生物膜的筛选及生长曲线测定

14、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5、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标准菌种管理

16、马尔堡病毒形态特征研究

17、乙型脑炎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18、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

19、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的研究进展

20、适用于分离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21、益生菌与肠黏膜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2、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治疗研究进展

23、半枝莲总黄酮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药效学研究

24、轮状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

25、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进展

26、细菌黑色素的合成途径及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8、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29、人腺病毒的研究进展

30、浅析埃博拉病毒致病机制

31、肠道病毒71型研究进展

32、抗生素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3、白念珠菌凋亡诱导研究进展

34、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的研究进展

3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36、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37、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培养的条件优化

38、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与聚类分析

39、埃博拉病毒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40、博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概述

41、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42、双歧杆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

43、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44、军团菌检测方法概述

45、噬菌体治疗中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

46、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分布及毒力基因特征分析

47、T细胞免疫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48、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致病性、传播力研究

49、空肠弯曲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分型技术研究

50、冠状病毒附属基因功能研究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探讨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4、健康 教育 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5、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优生优育对策分析

6、预防接种薄弱区量化甄别与考核效果分析

7、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现状分析

8、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研究

9、浅谈煤矿尘肺病预防及粉尘危害防治

10、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及预防控制办法

11、研究学校学生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措施

12、探讨宫血宁胶囊预防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效果

13、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14、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5、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预防

16、职业性中毒性肾病的危害和预防

17、靖江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18、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观察

19、于计划免疫月龄前发生麻疹的预防措施分析

20、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

21、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

22、探讨调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与预防对策分析

2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24、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25、瑞昌市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6、20_-20_年禽流感流行情况及其监测和预防

27、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8、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29、常见肾脏疾病儿童的预防接种

30、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探讨

31、芬吗通在临床中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应用效果

32、一例接种卡介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析

33、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医学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 医学类硕士论文(2)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

埃博拉(Ebola)病毒名,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埃博拉共有4种亚型。两种分别命名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尔)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苏丹)在1976年被确认。相对于扎伊尔亚型的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亚型的死亡率较低,约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从菲律宾进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ola-Reston。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体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变种。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刚果民主共合国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二〇〇九年七月九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编辑本段]埃博拉发热在人类之间,病毒通过与受感染的人的体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触传播。埃博拉发热的潜伏期从两天到三个星期不等。症状也不相同。但是当发病时通常有突然而明显的高烧、虚脱、关节痛、腹部疼痛和头痛的症状。这些症状进一步发展为呕吐、腹泻、结膜炎、器官损坏(特别是肝和肾),蛋白尿、以及内外出血,通常通过肠胃道。在6-10天内,病人就会死亡或者康复。目前没有有效的特效疗法,也没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编辑本段]病毒简介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EBOV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其分子量为,根据病毒抗原不同分为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亚型EBOV的毒力不同,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人类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苏丹亚型次之,莱斯顿亚型仅在非人类灵长类中引起发病和死亡,尚未见引起人类致病的报告。EBOV可以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潜伏期约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头痛和肌肉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体内外大出血,根据不同病毒亚型,病死率最高可达90%。快速灵敏准确地诊断EBHF是防治关键。由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相当低,其诊断价值远不如抗原或核酸检测高。为此,Towner等采用EBOV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方法,测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OV和病毒载量,快速诊断为苏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较高。同时发现病毒载量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病例RNA的复制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病例。研究者还指出,监测EBOV亚型至关重要。目前EBHF尚无有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治疗,要特别注意维持循环血容量,监测血压,吸氧等。最近美国科学家用1种抗血凝蛋白质对感染EBOV的猕猴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人体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EBOV疫苗尚处于实验阶段,在灵长类动物已显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体EBOV疫苗试验最近在美国进行。世界上六种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据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发表文章《几种最可怕的病毒》: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2、拉沙热病毒。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4、西尼罗河病毒。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之后可能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和阵发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5、登革热病毒。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国杂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种病毒埃博拉居首位。[编辑本段]病毒特征“埃博拉”病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这与艾滋病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经过病毒潜伏期后,先出现高烧、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病人在备受几天腹泻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后,痛苦地死去,前后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尔埃博拉河附近一个名叫扬博科的小村庄首次发现的,并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尔的55个村庄及其邻国苏丹、埃塞俄比亚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煞费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储主,目前认为果蝠是储存宿主的可能候选。因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剂,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这是一种致命的流血热(hemorrhagic fever)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爱滋病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传染病专家除了进行检疫,也集中力量寻找首个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于追查可能被传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体到底来自何处。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寄生在一种当地动物或昆虫身上,可是目前还无法确认寄主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的玛丁尼兹医生(Lindsey Martinez)说:没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发之间藏身何处、什么因素促使它活跃起来?追查首宗病例是检疫的重要工作。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终于发现36岁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乌干达的首个艾博拉患者。她生病发烧5天后就死了。以当地习俗,遗体停放在住家两天,等待亲友一起参加葬礼。葬礼上,死者亲属清洗遗体,然后把她葬在离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仪式结束后,亲友们同在一个大水盆洗手,象征亲密团结。大家却不知道,阿薇蒂的遗体带有艾博拉病毒,简直就如一枚计时炸弹一样。接着,与她同住的母亲、3个姐妹、她9个月大的女儿,以及3个亲戚相继死亡。家中唯一生还者是阿薇蒂8岁的儿子,他当天没有参加葬礼。病毒也在乌干达北部地区的古鲁镇附近蔓延。当地政府在确定是艾博拉之后,立即禁止传统葬礼,所有尸体都由政府处理与埋葬,以避免传染。经过化验,专家发现病因是一种称为“苏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类艾博拉病毒有3种,都以疫区国家为名,分别是“苏丹艾博拉”、“扎伊尔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苏丹艾博拉”1976年及1979年曾两次出现苏丹南部,死亡率约65%,是致命率较低的一种。1995年在扎伊尔出现的“扎伊尔艾博拉”,死亡率高达81%,那一次共死了315人。这是乌干达首次发生艾博拉,而且古鲁镇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国家疫区居民一样常吃野生动物。过去几次艾博拉病疫,专家怀疑居民吃下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所造成。由于病原来自苏丹,有人猜测,或许是以苏丹为基地的乌干达叛军无意间把病毒带过来。不寻常的传染病例越来越多,而且不仅发生在卫生水平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今年4月号的《新英格兰医学学报》同时刊登4篇关于传染病的报告,包括意大利因玉米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马来西亚因猪只传染的脑炎,美国亚特兰大糖尿病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进行两次肠手术等案例。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居民大量涌向城镇,居住在缺乏卫生条件的环境中,形成传染病温床。另一方面,海运及航空交通带来全球人口及产品流通,病原体传染的范围因此扩大。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国检疫单位曾发现从菲律宾入口的猴子身上,带有专门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检疫人员因接触而体内产生抗体,幸亏没发病。类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意大利与菲律宾发现。曾在非洲参加救治艾博拉的玛丁尼兹医生说:“人类不断开发,不断侵入过去毫无人烟的地区,肯定会接触一些从没碰过的昆虫动物,一些隐藏着的病菌病毒正等待机会对付我们。”“艾博拉”原是刚果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从此它成为这致命传染病的代号。病人感染病毒后4天,会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烧、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等。接着是呕吐及肛门出血,然后鼻腔、牙龈、眼睛、皮肤也出血。这时病毒也开始破坏内部器官,病人因内出血而吐血。50%至90%病人在两星期内因失血过多造成休克而死。病毒可能潜伏在患者体内两星期,这期间没有感染性。当感冒症状出现时会通过体液感染。出血时期及死后一段时间,病毒感染性极强,非常危险。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血管中产生大量糖性蛋白质(glycoprotein),却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两三年前,密歇根大学的病毒学家奈贝尔(Gary Nabel)才发现,原来这种糖性蛋白质会黏附在称为neutrophil的白血球上。这种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前线防卫,负责吞食及消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并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动员白血球B细胞制造抗体,以及T细胞对付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研究者猜测,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质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无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无人之境,攻击血管壁细胞,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压太低,循环系统无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英国专家解释了出现“活死人 ”现象的部分原因。这些专家在研究一种自然疾病——埃博拉病毒热时,发现了“活死人”现象的奥秘。他们称,“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们有理由恐惧埃博拉。在躲开可能的攻击后,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像一场公平的游戏。首当其冲的是血细胞。当病毒将自身复制到血细胞中,血细胞便开始死亡并凝结在一起。凝块阻塞血管,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感染的器官开始出现死片。病毒蛋白质以特有的凶残攻击胶原,这是固定器官的连接组织中的主要蛋白质。当胶原变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开始出现孔洞,包括皮肤,血从孔洞倾泻而出。皮肤下面出现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疱。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孔窍都会渗血,同时皮肤和肌肉的表面隔膜开始炸裂。在身体内部,心脏开始渗血,并将渗入它周围的空腔。肝脏肿大,开裂,然后开始化脓腐烂;肾脏失灵,塞满了死细胞和血块。死的、凝结的血细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脑,妨碍了供氧,最终导致痴呆和大规模的癫痫发作。崩溃的血管和肠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样涌入体腔。虽然在体液中漂浮,但组织自身是脱水的,无法执行其功能,于是病人开始死亡。这稀奇古怪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这样液体,每一滴都充满了上百万的病毒。在其成员密集的社区,这些有毒液体的扩散为病毒从一个宿主跳向另一个宿主搭起了桥梁。埃博拉病毒与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的“杀人”速度却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开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没什么两样。病人只感到发热、头痛、喉咙痛、胸闷。但是仅仅几小时后,病人就会开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泻、呕吐、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半数病人于发病后第5天出皮疹,大多数则在第5至7天七窍流血不止。出血者占71%。最严重的是皮肤粘膜、鼻、齿龈、内脏均出血,粪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过一天,病人将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就连睁开眼都会感到疼痛,脑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医生仍无法确定患者得了什么病。直到几天后,病人开始体内外大出血,连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医生才敢确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过,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太迟了。一位传染病专家曾这样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体内外大出血,由于体内器官坏死、分解,他还不断地把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我觉得就像看着一个大活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断溶化,直到崩溃而死。”正在乌干达执行埃博拉病控制使命的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作出这样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里到处都是鲜血,被褥上、地板上、墙壁上;他们吐血、便血……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埃博拉病毒的解析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通常看起来像一根精心制作的构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辫状编结的七个蛋白质组成。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这些蛋白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它们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一直宿主的免疫系统,但它到底如何发挥作用至今没有弄清楚。埃博拉热病爆发的相对短暂和相对自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绝对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毁灭它的宿主——大约在五天以内,所以它很少有机会跳到另一个新宿主身上。除了极罕见的情况,它的传播是依靠直接的体液交换来进行的,最终缺乏机会找到传播的桥梁。同时,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为它过于稳定,极少变异。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HIV,以某种方式进化,可以帮助它们克服障碍存活下来。它们变异非常快,这便增加它们适应新宿主的机会。埃博拉没有走这条路。1996年CDC发表的一份对埃博拉基因的分析,揭示在扎伊尔1976年和1995年两次的热病爆发的病毒事实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变只有。这给治疗和预防它的传播带来了希望。研究证实,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 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在扎伊尔,高达。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性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虽然埃博拉病毒目前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在传染病的历史上,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开始时往往是个别散发,以后演变成局部地区流行,进而变成广泛流行。副霍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1905年在埃及发生第一例,1937至1960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局部流行,而1960年后迅速波及五大洲。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像副霍乱那样在不久的将来波及五大洲?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

埃博拉病论文

我在父爱中成长嘀嗒嘀嗒……雨又一次在洗涤着大自然!就像父亲一次次用他温暖、哲理的话语为我抚平心灵的创伤。

此刻我的心又严重感染病毒了。我和好朋友吵翻了,一肚子气没处发。

回到家,看什麽都不顺眼,谁没惹我都想跟谁急,弄得狗见了狗怕,猫见了猫躲。 写作业时,竟把笔咬炸了。

爸爸听见了,坐到我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怎麽?心情又不好了?是和朋友吵架了吧?朋友之间吵吵架是很正常的事,关键是看你怎麽处理了。先找找自己的原因,想想是自己哪里没做好。

朋友之间要宽容,不要耍小性子,错了就勇敢地去向朋友道歉,真正的友谊是经得住考验的,朋友一定不会和你计较的。不要带着坏心情学习,这样是没有效果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就像雨后的天空,是那麽的明亮,纯洁如新。我的心情又阳。

[作文 我中了可怕的毒] 有时候,难舍难分全在一念之间,前途是茫茫大海,也是陡峭的深渊,在中毒之前,蹙进眉头,坚决抵制!

习惯了听听同学们的趣事,然后用锐利的目光在班级中搜素,作文 我中了可怕的毒。生活像枯菜一样了无生机,蓬勃不起来的心又一次在哀叹。如今的呼吸,是真?还是热?日子仍然忙碌的赶着,窗外的嫩叶依旧摇曳生姿,同学们脸上依旧挂着春风不改的笑容。奔腾活力的心,因此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度过。终于,那一次,我逾越出教室,与它第一次相遇。

别人没有这个能力,而它却将我从淡出白纸教室,占据了我的兴趣。也许它就是一种毒,细针般的,一面光滑细嫩,另一面布满小刺。它真是像极了罂粟,硬生生地便将我抽离,一发不可收拾!而它又是如此神奇幻异,只轻轻一按,便有无数精彩,花花世界中的美妙,数不胜数。它配置的毒药却没有这么一针见血,只寥寥数几,已有无数英雄才子佳人,在它手中慢慢酝酿。它是抵不住的网,在迷迷蒙蒙中,我们无奈都被套住!

真有点瞧不起自己!在小小的键盘中,抛弃了唯一的心无杂念。且不说它的效力如何,仅他人描述的如此沸沸扬扬,又怎能不心动?甚至连许多儒文雅士也随之哄起,被无情的它拖了去。心中不禁一颤,它,究竟有何魅力?

我,中了可怕的毒,小学五年级作文《作文 我中了可怕的毒》。

那一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蹒跚着步伐,心无杂念似的,在它的诱惑之下,深深栽了进去。在夜色的朦胧之下,萧瑟的东风把温暖带走,所谓的余悸已无法感受,阴森的月夜冷得可怕,似乎在露出狰狞的笑。也许吧,它也在嘲笑我的无可自拔。身边一片寂静,没有一丝喧嚣。在那一夜,开始不怕黑暗,为了它憔悴,为了它忧愁。毫无疑问,我中了它的毒!

它,多么可怕,像吸血鬼一样允吸着人们的血液,无数的青年为它毁掉了前程,当时的鸿鹄理想早已置之不理,抛之脑后!完全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体,是僵尸,是傀儡!甚至于它,人们漠视生命,轻视友情,瞟视亲情!一切的一切,都由它一手安排,组织得如此完美,无情的将他们的青春,美好的生命打击的淋漓破碎,化为一滩泡影!灵魂在哭泣,它颤栗了,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悄无声息中,无情地鞭挞着,那些入世者的身躯。

那一夜,我中了可怕的毒,分布的细菌朦朦胧胧!

五年级:super疯狂

病毒可以算作某种疾病。

[作文课堂]2009最热素材:甲型H1N1流感背景概况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观点罗列1、人类不能善待动物,恶劣的饲养环境为病毒的生长和变异提供了机会。

人类不爱护环境和滥用抗生素 。2、人类对自然的掠夺破坏越来越厉害。

研究证明,66%的传染病病是从动物身上传播而来。3、病毒加快变异论:病毒变异性的加快与“物种障碍”的跨越加快,使人类面临的危险越来越大。

4、病毒比人类更具有智慧论:病毒不断寻找人类的弱点,加以利用。人类与病毒的持续战斗,病毒战斗力越来越强大。

5、全球公共卫生预防机制应该趋于更加完善,科学预防需要全球合作,科技发展需要大力尊重自然。6、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促进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全球气候变化肯定会促生部分细菌发生变化,这样,人类的危险不单单就是宏观上的,微观世界也在酝酿着病变。集中讨论点关键词人与自然 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 人类危机 全球问题 公共卫生 反省意识生物病毒 生态掠夺 人为阴谋 生命代价 和谐契合【焦点解读】人类正在改变着地球,而这些改变的背后却引发了良性质变和危险隐患。

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了许多新的疾病和名词, “非典”、“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这些看似陌生却又如此熟悉的病菌像一阵飓风骤然降临,而这一切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一社会焦点是值得我们的重点关注。

它关涉着“人与自然” 、“全球问题”、“公共卫生”、“生态保护” 、“环境”、“危机”、“反省”、“灾难”、“珍惜”、“尊重”、“震撼”、“生命”、“合作”、“和谐”等话题,而这写话题也是我们高考所关注的。[运用实例]话题1 人与自然自然,是动植物的栖息地,是生命的起源,是我们的一切的源泉。

人类诞生于天地之间,生存于大自然之中。集灵气与采万精华的我们勇敢地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

人与自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在自然中,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而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

现在的地球已经发出了痛苦的 ***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病毒横行。这一切是值得我们的深思。

03年的非典、04年禽流感、今天的甲型流感无不让我们深思人类应如何对待大自然?人类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呢?也许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善待自然和谐相处。善待万物,就象善待我们的朋友;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我们的家园!人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要思想。

话题2 灾难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到来,也许我们想到一个灰色的词“灾难”。其实我们已经经受了无数的灾难了。

厄尔尼诺、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海啸、非典、还有现在的甲型流感,这里的每一场灾难无不伤痛着人类的脆弱的神经。而这一切究竟缘何。

也许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许是地球对人类的惩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灾难,我们在思索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掠夺性地开采,工业污染严重,全球温室效应明显,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掠夺自然的基础之上;任意残杀其他物种,北冰洋的海豹被剥皮,海洋里的蓝鲸被宰杀,山林里的稀有物种被烹饪等等,人类的食欲是建立在残杀生灵的基础之上。

简单地总结,境破坏,生态失衡,灾难就频发。低下头吧,高傲的人类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吧;咽下涎吧贪吃的人类将口味放的平常些吧,不然,人类只能自己承担地球的惩罚——频发的灾难。

话题3 反省反省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思源。而缺乏自我反省是人类的共同弱点,不仅限于对大自然的傲慢,更主要的是总有理由为自己的过失开脱责任。

气候异常,三废严重,恶疾流行,灾害频仍,因工业和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诱发的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和共同难题。当人们纷纷行动起来,就事论事地解决各种具体的环保问题的时候, 人类需要真正反省自己了。

因为对大自然的傲慢,环境污染破坏已促成了更多的菌体变异。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漠视自然的盲动行为,已经成为了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有多少病毒将要变异?人类还要尝试多少自食其果?这一切在告诉我们,必须静下思维来,认认真真地反省了,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自然环境的问题,反省工业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的弱点等等。

从根本的内容,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关系上,我们去反省,也是对人类哲学及我们的人性本质思考。话题4 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地球上的无数形式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地球上的生命又都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生命的彼此关联又都造就了世界的多彩。丰富多彩的地球世界,又时时刻刻充满了各种因素的威胁与危机,而这些威胁与危机动辄就是生命的毁灭。

历史上的“西班牙流感”夺走40000—50000人的生命;“亚洲流感”使全球至少1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香港流感” 至少波及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150万-200万人死亡。现代医学的进步依然挽救不了03年的非典的900多人的。

可怕的病毒作文

妈妈怕钻来钻去的蟑螂,爸爸怕臭气冲天的榴莲,姐姐怕跳上跳下的小狗,而我最怕的却是小到连肉眼都看不见的病毒。一开始它只是在我眼中的一个小不起眼的角色,我一点也不把它放在眼里。

第一次我被“病毒”攻击时,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当时还差一点要把医院当成家,幸好妈妈告诉医生我们家没有住在这附近,所以我们像刚去大采购般的抱着一大堆药袋回家;后来我病恹恹的回到家,“碰!”一声的就倒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想做,像一个死人一样躺在那里,妈妈也进来为我说故事,为我打气。这一次的感冒难受得令人印象深刻。

又有一次是在月考前几天,正当我在复习功课时,病毒又悄悄的溜了进来,而我却没发觉,突然间感到全身无力,连笔都拿不稳,接下来又是一阵阵头痛,那时我全身紧绷,动弹不得,简直觉得快要倒下去年;软弱无力的我,扶着墙一步一步的走出房间,痛苦的叫着爸妈,爸爸立刻赶过来,妈妈的谈话声也停了,忙忙的把我拉去看医生,刚好那几个月正是感冒病毒大流行的时刻,到了医院,医生说要等到第二天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流感。回家时,明明太阳很大,我的身体却还一直抖啊抖的,病毒真是一个的可怕的恶魔啊!像个嘴巴张得大大的怪物永远吃不饱,有些人努力和它对抗,但还是被它吞了。

几次遇到病毒的经验,现在想起,就像是昨天才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把病毒看成一个小不起眼的小角色,而是把它看成一个生活中要小心预防的大人物。

一场灾难使许许多多的家庭亲人分离死别,使人们感到无比痛苦悲哀,然而在灾难中人们竖起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旗帜。

终于,战胜了这场可怕的灾难——非典型肺炎。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搏斗之后,我发现人们的面貌和意识焕然一新:地点1清晨,走在大街上,显得特别清静,水泥地上一尘不染一棵棵木榕树在微风中,挺立在柏油马路的两旁。

咦!平时的汽车冒出的黑烟到哪儿去了呢?原来人们都在机车尾气上面装上了过滤器,过路的人给予的是一张张甜甜的笑脸。地点2我穿过大街,来到了公园里。

微风袭袭,昔日那尘土飞扬的公园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夏日清爽的空气,蜜蜂催眠似的嗡嗡声令人心旷神怡!就在这环境中,人们舒心的做运动,有的老人在练拳,有的老人在跳舞,有的年轻人在跑步,还有的在跳绳。

地点3回到家里,我不禁的惊讶?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呈现的是常回家看看,一声声甜甜的祝福。在家庭里亲人们都相互询问心与心的交流一些情况,保持身心健康。

“非典”过后,人们心里似乎没有留下任何阴影,仿佛阳光更加灿烂!愿天下的人们都能健康的生活;享受生命的乐趣。

早在古时,诚信就已受到了重视。着名教育家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就连伟大的奸雄曹操也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夺取天下,赢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众?

其实,做到诚信并不难,关于它,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去玩,突然听见“啪”的一声,原来是车胎爆了。我们只好到附近的车行去修,修车的是一个老头,他笑眯眯地接过自行车,动作熟练,仔细地检查后,告诉我们车胎被硬物刺破了,并给我们内外胎都换上了新的,而且只收了25元,我想他肯定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这场风波结束以后,我们觉得很口渴,就到较远的商店去买饮料,付钱使才发现妈妈钱包不见了,一定是落在修车那里了。这就麻烦了,如果别人拿了不认帐我们也没办法,包里可有好几百块钱了呀!正当我们急匆匆往回赶时,迎面却碰上了那个老头,手里捏着妈妈的包,气喘吁吁地赶过来:“你们的钱……钱包忘拿了,不……不然就麻烦了!”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十分感激,真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好人呀!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早年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有人说,诚信是金。而我认为金子有价,诚信无价,诚信更胜于金。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纵然有万贯家财,又有什么意义可言?诚信是无形的财富,是人间最美好的财富!

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病毒也在走向可怕的局面。

人类。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类在总有逝世的那一刻,但,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激起人类与病毒的斗争。

2009年8月1日晚,我在家休息。忽然,有人传来噩耗‘有一名女性。

今年刚50岁,因为昨天头晕摔了一跤,急救车把她送到了石家庄最好的医院治疗,但没能挽救她的生命。村里人纷纷议论;在一年前,她就换上了一种病,但,一直查不出是什么病毒在寝室他的身体。

就在当晚,他被送回了家。听他的家人说;''可能是白细胞在侵蚀他体内的红细胞。”

我震惊了,他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成人,还没有过幸福的生活就逝去了。我顿时,眼泪不尽的落了下来,悲惨的又一幕。

旁观者的话一次又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孩子!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便吧!好好珍惜你自己的生命吧!”这件事让我沉思,科学这么发达,为什么,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会突然逝去,太不可思议了,这怎么让人接受。

难道人类永远不会战胜病毒吗?“不,我不相信。”我一惊,“人类可以的,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品质,一定可以战胜病毒。

在这同时,人类也应该保护自己的家园,与周围的环境,防止病毒的繁殖。人类与病毒顽强的对抗着,努力的拼搏着。

病毒菌来袭

“嗯,今天中午吃排骨,晚上吃鱼……”怎么就是没有鸡、鸭、鹅呀?通过询问爸爸妈妈我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做“h7n9”的禽流感病毒,在安徽、上海、、江苏等地区不断出现。据说,这种病毒已经害死了好几个人呢!非常恐怖,所以,现在人们都不敢吃家禽了,怕被染上“h7n9”禽流感病毒,性命不保。

以前,我在上学放学路上看到小麻雀、小鸟,都想去逮它们,去亲近它们,可现在却不一样了,我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了瘟*神一样,躲得远远的,而且如果有小鸟落在我家窗台上,我会立刻捂住鼻子赶走它们。其实,从内心里我还是很喜欢它们的,我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我害怕染上病毒呀!

在家里,爸爸妈妈在网上关注“h7n9”的最新发展,爷爷奶奶在新闻上了解“h7n9”的情况,而我呢,也在学校里和同学们讨论“h7n9”的事情。这段时间,市场上鸡蛋降价了,鸡鸭鹅都不再拿出来卖了,许多养鸡的专业户都亏本了,想必,他们一定都急的团团转吧。不过,我从电视上了解到,国家已经及时地帮助这些专业户们渡过难关了。

通过这次的“h7n9”病毒,我忽然想到了“非典”。这次的禽流感病毒虽然可怕,但远不及2003年的“非典”可怕。“非*典”那年,有很多人被病魔无情地掠夺了生命,就像我们学习的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中的叶欣阿姨,就是倒在了与“非*典”搏斗的战场上。但后来,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不还是打败了强大可怕的“非*典”吗?既然如此,这次的“h7n9”病毒我们还会怕它吗?而且,我还了解到国家已经研究出了对抗“h7n9”病毒的药物,所以我们就不用再害怕了,只要注意预防就可以了。

我一直在想,这些年来,为什么病毒总是在我们身边阴霾不散呢?我想应该是因为人们不注意环保和个人卫生吧。生活中,有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乱吃野生动物;有些人不勤洗手,乱吃生食;还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饲养时随意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结果使得病毒滋生蔓延,危害我们人类安全。这次的“h7n9”病毒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因此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与生活习惯,勤洗手,多运动,就能阻隔病毒入侵的脚步。

“餐桌上少了鸡鸭鹅”,这是我的新发现,而通过对这个新发现的探究,我竟然懂得了这么多知识和道理。生活中有许多发现,只要你肯于探索、勇于专研,就一定会有收获。

噩梦——“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被赋予了可怕的称号——“死神”,是西非人民的梦魇。有关它的报告,也会让一些人晚上睡不着觉,我便是其中的一员。

那天晚上,我照例打开电视看新闻,当场就看到了有关埃博拉疫情的最新情况:“两名由美国前往疫区的专业医疗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四百余感染者死亡,超过感染人数的一半”……

我去,身穿防化服的专业人员都染上了,致死率又那么高,万一这玩意儿到了中国……我不敢再想下去。立马换台,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可那感染者的痛苦神情,以及那显微镜下的如死神附体般狰狞的埃博拉病毒,却仍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算了,洗洗睡吧,睡着了就不会这么恐慌了吧。我自我安慰般地说,并顺手把电视给关了,去洗漱睡觉。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没有半点睡意。万一夜里闯进一个感染者那该咋办?唉,还是盖上被子吧,至少能给自己增加一点安全感。这正值大热的三伏天,我这盖着被子睡觉,不一会儿,便是大汗淋漓。

汗?我莫名地感到恐慌,汗不是体液吗?好像记得接触患者体液也是一种传播途径吧?虽然我很清楚,我自己的汗与之毫无关联,但心里却仍是升起一股恐惧感。过了半个多钟头,我才勉强地睡去。

醒来时,发现周围的人都染上了埃博拉病毒,流着血向我涌来。我不由得大声尖叫,一下子坐了起来——呼,原来是个梦。看看闹钟,才半夜12点许。

不敢再睡,抓起床头的几本书就看。看累了,刚眯上眼,刚才梦里的场景又回到了脑海里,我便又睁开眼睛,接着看书。

几本书看完,已是凌晨五点。此时的心里早已没那么恐慌了。静下心来梳理新闻上的内容,想起了两条:一是接触传播的速度会比较慢;二来他说传播到我们中国的可能性也是不大。

哈,原来是庸人自扰啊!我嘴角微微一扬,头往下一躺,便昏沉睡去,不知东方既白。

望采纳

The Ebola virus, which has killed more than 670 people in West Africa, is a "threat" to the UK, Foreign Secretary Philip Hammond has told the BBC.英国外交部长菲利普·哈蒙德透露,埃博拉病毒对英国是一种“威胁”。据悉该病毒在西非已导致670多人死亡A woman is being treated for 'Ebola-like' symptoms at the Queen Elizabeth's Hospital in Hong Kong after recently returning from a strip to Africa.一名最近从非洲返港的女子由于出现“埃博拉疑似”病症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接受治疗。The woman has been given the all-clear after testing negative for Ebola, according to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据《南华早报》报道,该女子埃博拉病毒检查结果为阴性,已排除感染可能。The 39-year-old woman was kept in isolation while undergoing tests, but a hospital source said she did not have the virus and was in a stable condition.该名39岁女子在检查期间一直接受隔离治疗,但有医院知情人士称,她并未感染埃博拉病毒,情况稳定。Ebola virus first emerged in 1976 in outbreaks of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in Zaire and Sudan. The strain of Ebola that broke out in Zaire has one of the highest case fatalityrates of any human virus, roughly 90%.埃博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扎伊尔和苏丹地区爆发埃博拉出血热时被发现。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高达90%,是致死率最高的几种人类病毒之一。Symptoms include vomiting and diarrhoea, fever, weakness, headache and sore throat.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发烧、虚弱、头痛和喉咙痛等症状。Those struck down can also suff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bleeding. The virus is spread through human contact. There is no cure.病患还可能出现体内出血和体外出血。病毒通过人体接触传染,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噫吁埃博拉,本是一河流。深藏非洲西,其名动环球。非因航运畅,亦非景美妙。非因水能丰,亦非水质好。只为有病毒,出自该流域。其凶也汹汹,其恶也昭昭。三月至如今,已夺命数千。苦煞了良医,急坏了百姓!念悠悠人类,其科技雄哉!航天早实现,潜渊不再难。纵地深六千,亦能作测探。核能早可控,基因亦能转。噫噫!今小小病毒,科学家手忙,政治家脚乱!大自然亿年,其奥妙无限。莫自满,路莫歪偏。多民生项目,少武器研发。莫嫌人口多,荒乱年代惨。若因生物战,罪责岂可免! 尽管早在1976年,埃博拉病毒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最近一个月,该病毒才被全球所关注,并开始担心病毒是否会蔓延. 埃博拉病毒已经在西部非洲四个国家蔓延,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6日最新声明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目前已经达到1711例,死亡人数上升至932人.这是非洲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灾难,埃博拉病毒被称为非洲的死神. 埃博拉病毒,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昨天,本报记者连线了我省派往非洲马里援助的医疗队队长郭良,讲述了他们在非洲防控埃博拉病毒的情况,希望能给国内的人一些借鉴. 连线马里 正值雨季的非洲,"三病"碰头 最近的杭州,气温节节攀高.而远在非洲马里的援非医疗队总队长郭良教授说,非洲虽然有埃博拉,但是天气很凉爽,因为目前这个时节刚好是雨季,每天气温在2O至30℃之间.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郭良教授和我省30名医务人员,组成了中国第23批援马里医疗队,于2013年7月19日启程前往非洲马里,转眼一年过去,和以往援助马里的医疗队相比,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传染病考验. "大约今年3月份,我们就接到通知,说非洲出现了埃博拉病毒."郭教授说,这种病毒之前在国内还没有发现过,所以医疗队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防控. 马里属于西部非洲,这次出现疫情的国家就集中在西非四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马里和这四国之一的几内亚刚好接壤. "截至目前,马里还没有发现一例埃博拉感染者."郭教授说,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在非洲发现,当地对于埃博拉病毒就比较关注. 在3月份疫情开始蔓延后,马里就做好了与几内亚接壤边境的控制工作,现在从首都巴克马机场进入的旅客都要测量体温. 事实上,埃博拉病毒的疫情,在非洲当地已经持续了近5个月,但是直到7月29日,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首席医生舍克·汗因感染病毒不幸离世,以及我国香港误传发现有感染病例以及美国派出专机接感染的医生回国治疗后,埃博拉这一病毒,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虽然我们和病毒很近,但是当地人并不紧张,我们的防范工作重点是高度关注发烧患者."郭教授说,8月份是当地雨季,每年这个季节是霍乱、疟疾的发病高峰,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高热,麻烦的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也有高热情况,可以说,这个时间段,非洲是"三病"碰头,加大了防范的难度. 我省在非企业做好防范工作 "非洲的医疗条件不是很好,我们目前的自我防范工作,就是戴手套、戴口罩."郭教授说,埃博拉疫情出现后,全体队员陆续接到各种途径传递过来的关心,要大家做好防范工作. "担心是有一点的,不过作为医务人员就要奋战在抗击疾病的第一线."郭教授说,目前,这个病毒主要还是接触传播,所以只要不直接接触病患者,做好个人防护,总体上还是安全的. 非洲的雨季景色很好,大雨过后经常见到彩虹,不过援马里的医疗队队员并没有时间去欣赏这些风景,虽然处于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威胁下,他们仍开展正常的医疗工作,而且已经陆续在当地创造了许多个医学纪录,填补马里医疗空白,为中马医疗合作作出贡献. 和医护人员相比,我省许多在非洲经商的人,则采取了一些趋利避害的保护措施.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吴杰,他们在非洲的业务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今年3月份,得到埃博拉疫情的消息后,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我们一直在关注当地的疫情进展,我们在非洲的国内员工大约有100多人,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已经把利比里亚的国内员工都撤离到了尼日利亚,我们建议员工,尽量减少与外部接触,做好自我防范工作."吴杰说. 权威发布 我省未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未发现一例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者.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处长严德华介绍,我省已经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进行了全省防控工作的安排. 7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埃博拉病毒的防控方案,我省各级疾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感染科、传染科的医护人员,都参加了业务培训. "从省级到县级,三级医疗系统的人,都进行了埃博拉病毒防控知识的培训."严处长说,省卫生计生委还和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手做好防控工作,主要针对从疫区旅游、经商、学习等活动回来的人,进行严密监测,同时对义乌等外籍人士来往频繁的地区做好重点监测工作. "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感染者.我们也制定了疾病防控的预案,一旦发现感染者,将紧急启动防控隔离工作."严处长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在过去20多天的时间里,到过西非疫区国家,回国后出现发热的情况,请马上到医院感染科就诊,并说明自己的情况.目前,该病还主要是接触性传播,广大省内居民不必恐慌. "上海收治一名埃博拉病毒携带者"为谣言 昨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消息:有传言称浦东收治一名由尼日利亚抵沪的男性,为埃博拉高度疑似病例.经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核查,此为谣言. 通报称,浦东人民医院8月2日收治一名中国籍发热病人,自尼日利亚返沪,但无消化道症状,无出血、无红疹,未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病人已出院,医院工作照常. 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关于埃博拉病毒,迄今为止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次非洲埃博拉病毒蔓延,更是被称为埃博拉病毒的复活,因为该病毒在沉寂十多年后,在非洲再次出现并迅速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更是紧急发出通知,召开关于埃博拉病毒的防范工作会议. 本报根据专家说法、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防控方案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总结了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的常识和防控信息,供大家参考. 问:埃博拉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答:埃博拉病毒会导致埃博拉出血热,这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本病于1976年在非洲首次发现,目前主要在非洲国家流行.所以,非洲之外的普通人,对该病毒很不熟悉,我省尚未发现过该病毒的感染者. 科学界认为,埃博拉病毒最早从动物传染给人,是因为人接触了雨林中感染埃博拉病毒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尸体.因此,在出现埃博拉疫情的地区,人们一定要减少与黑猩猩、猩猩、蝙蝠、野猪等高危动物的接触,特别是不要捡起死亡动物的尸体或对它们的生肉进行烹饪. 问:埃博拉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答:埃博拉病毒从动物传染给人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成为埃博拉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接触不是通过空气,而是通过接触体液,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体液(尿便、唾液、精液)和血液中都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尤其是健康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衣物、床单或使用过的针头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 问:刚从疫区旅游或者经商回来,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几率高吗? 答: WHO对于个人旅行和交通的风险评估结论是:从感染国归来的旅行者和商人风险极低,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低(除非直接接触患者/死者尸体/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风险低(但要对接触者进行追踪),如果按照基本医疗规范进行防护,在疫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很低. 问: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答: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潜伏期2-21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如果你从疫区回来,或者接触过疫区回来的人,出现了高热症状,请及时就医. 问:埃博拉病毒有防范办法吗? 答: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性强,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而疫苗也因为该病毒的特性,迟迟没有研发出来.埃博拉病毒也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 不过该病有预防的方法.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抵抗力,60℃下(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紫外线照射两分钟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品敏感,乙醚、福尔马林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及其感染性. 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食用未煮熟食物,勿饮用生水.

《英国医学杂志》埃博拉

从河流到海洋,大自然充满了杀手。它们肉眼难辨,从热带雨林破损的边缘区域,以及被人类蚕食的热带稀树大草原逸出,在人类群体中波浪式传播。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了扎伊尔,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这种病毒10天内就能完成艾滋病要花10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接着它们突然销声匿迹,但病毒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反而悄然开始了环球旅行。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热带雨林的致命杀手,寄生在宿主身上,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没人知道它们可能酿成什么灾难。1989年,它悄然出现在美国华盛顿近郊,一场灾难似乎不可避免了……来自热带雨林的恶意1980年1月,一名男子登上肯尼亚航空的一个航班,前往内罗毕。这架通勤小型机的额定乘员为35人,座位狭小而拥挤。飞机发动引擎,螺旋桨隆隆轰鸣,机身随之抖动摇晃——男子似乎“晕机”了。他病恹恹地蜷缩在座位上,用晕机袋捂住嘴,从肺部深处咳嗽,向袋子里呕吐。他的胃早就空了,但仍吐个不停。人们发现了这名男子的异常——他双眼通红,面无表情,脸上的肌肉下垂,遍布瘀伤。他手里的袋子装满了黑色呕吐物,气味仿佛屠宰场,弥漫在整个机舱里。此时没人知道,黑色呕吐物中满载着一种极为不祥的物质,感

埃博拉病毒[编辑本段]病毒介绍 (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 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与马尔堡病毒类似。“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这种病毒最早是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首次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发现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极活跃,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埃博拉共有4种亚型。两种分别命名为EBO-Z(Ebola-Zaire,埃博拉-扎伊尔)和EBO-S(Ebola-Sudan,埃博拉-苏丹)在1976年被确认。相对于扎伊尔亚型的90%的死亡率,在苏丹爆发的埃博拉亚型的死亡率较低,约为50%。1990年,相似的病毒在从菲律宾进口到Reston,Virginia的猴子中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Ebola-Reston。 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刚果扎伊尔(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以及在乌干达(2000年)。1994年在象牙海岸人体个别案例上发现一些病毒的变种。 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编辑本段]埃博拉发热 在人类之间,病毒通过与受感染的人的体液,例如血液的直接接触传播。埃博拉发热的潜伏期从两天到三个星期不等。症状也不相同。但是当发病时通常有突然而明显的高烧、虚脱、关节痛、腹部疼痛和头痛的症状。这些症状进一步发展为呕吐、腹泻、结膜炎、器官损坏(特别是肝和肾),蛋白尿、以及内外出血,通常通过肠胃道。在6-10天内,病人就会死亡或者康复。 目前没有有效的特效疗法,也没有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编辑本段]大自然的神秘杀手----埃博拉病毒(EBV) 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EBV属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其分子量为,根据病毒抗原不同分为4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莱斯顿及埃博拉-科特。不同亚型EBV的毒力不同,扎伊尔亚型毒力最强,引起人类感染且病死率最高,苏丹亚型次之,莱斯顿亚型仅在非人类灵长类中引起发病和死亡,尚未见引起人类致病的报告。 EBV可以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精液及各种器官迅速传播,感染潜伏期约为2-21天,感染者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头痛和肌肉痛,继之出现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体内外大出血,根据不同病毒亚型,病死率最高可达90%。 快速灵敏准确地诊断EBHF是防治关键。由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相当低,其诊断价值远不如抗原或核酸检测高。为此,Towner等采用EBV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方法,测定了急性期病人的EBV和病毒载量,快速诊断为苏丹埃博拉病毒,敏感性较高。同时发现病毒载量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死亡病例RNA的复制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病例。研究者还指出,监测EBV亚型至关重要。 目前EBHF尚无有效疗法,主要采用支持治疗,要特别注意维持循环血容量,监测血压,吸氧等。最近美国科学家用1种抗血凝蛋白质对感染EBV的猕猴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人体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EBV疫苗尚处于实验阶段,在灵长类动物已显示效力,世界上首次人体EBV疫苗试验最近在美国进行。 世界上六种神秘病毒最致命 埃博拉病毒位列第一 据英国《焦点》月刊2月号发表文章《几种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之后可能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和阵发性疾病。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 5、登革热病毒。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英国杂志排出世界最致命6种病毒埃博拉居首位。[编辑本段]病毒特征及详细介绍 “埃博拉”病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这与艾滋病相似。但艾滋病患者一般尚可活上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而一旦染上埃博拉病,在经过病毒潜伏期后,先出现高烧、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病人在备受几天腹泻和眼睛、耳朵、鼻子出血的折磨后,痛苦地死去,前后往往不到一星期。患者死亡率高达80%以上。“埃博拉”病毒是1976年在扎伊尔埃博拉河附近一个名叫扬博科的小村庄首次发现的,并由此得名。那一年,“埃博拉”病在扎伊尔的55个村庄及其领国苏丹、埃塞俄比亚流行,造成近千人的死亡。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煞费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储主,目前认为果蝠是储存宿主的可能候选。因为埃博拉病毒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剂,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这是一种致命的流血热(hemorrhagic fever)传染病,目前无法医治,会感染包括人类、猴子及黑猩猩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爱滋病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传染病专家除了进行检疫,也集中力量寻找首个病患者(index case),一方面便于追查可能被传染者,另一方面希望能找出病原体到底来自何处。 艾博拉病毒相信是寄生在一种当地动物或昆虫身上,可是目前还无法确认寄主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的玛丁尼兹医生(Lindsey Martinez)说:没人知道艾博拉病毒在病疫爆发之间藏身何处、什么因素促使它活跃起来? 追查首宗病例是检疫的重要工作。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终于发现36岁的阿薇蒂(Esther Awete)是乌干达的首个艾博拉患者。她生病发烧5天后就死了。以当地习俗,遗体停放在住家两天,等待亲友一起参加葬礼。葬礼上,死者亲属清洗遗体,然后把她葬在离住家不到10公尺的地方。 仪式结束后,亲友们同在一个大水盆洗手,象征亲密团结。大家却不知道,阿薇蒂的遗体带有艾博拉病毒,简直就如一枚计时炸弹一样。接着,与她同住的母亲、3个姐妹、她9个月大的女儿,以及3个亲戚相继死亡。家中唯一生还者是阿薇蒂8岁的儿子,他当天没有参加葬礼。 病毒也在乌干达北部地区的古鲁镇附近蔓延。当地政府在确定是艾博拉之后,立即禁止传统葬礼,所有尸体都由政府处理与埋葬,以避免传染。 经过化验,专家发现病因是一种称为“苏丹艾博拉”(Ebola Sudan)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人类艾博拉病毒有3种,都以疫区国家为名,分别是“苏丹艾博拉”、“扎伊尔艾博拉”、“象牙海岸艾博拉”。 “苏丹艾博拉”1976年及1979年曾两次出现苏丹南部,死亡率约65%,是致命率较低的一种。1995年在扎伊尔出现的“扎伊尔艾博拉”,死亡率高达81%,那一次共死了315人。 这是乌干达首次发生艾博拉,而且古鲁镇附近的人不像其它国家疫区居民一样常吃野生动物。过去几次艾博拉病疫,专家怀疑居民吃下带病毒的野生动物所造成。由于病原来自苏丹,有人猜测,或许是以苏丹为基地的乌干达叛军无意间把病毒带过来。 不寻常的传染病例越来越多,而且不仅发生在卫生水平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今年4月号的《新英格兰医学学报》同时刊登4篇关于传染病的报告,包括意大利因玉米中listeria菌造成的感染,马来西亚因猪只传染的脑炎,美国亚特兰大糖尿病男童因吃受感染食物而进行两次肠手术等案例。 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居民大量涌向城镇,居住在缺乏卫生条件的环境中,形成传染病温床。另一方面,海运及航空交通带来全球人口及产品流通,病原体传染的范围因此扩大。 1989年、1990年、1996年,美国检疫单位曾发现从菲律宾入口的猴子身上,带有专门感染猴子的Reston艾博拉病毒。4名检疫人员因接触而体内产生抗体,幸亏没发病。类似猴子艾博拉病毒也在意大利与菲律宾发现。 曾在非洲参加救治艾博拉的玛丁尼兹医生说:“人类不断开发,不断侵入过去毫无人烟的地区,肯定会接触一些从没碰过的昆虫动物,一些隐藏着的病菌病毒正等待机会对付我们。” “艾博拉”原是刚果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从此它成为这致命传染病的代号。 病人感染病毒后4天,会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烧、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等。接着是呕吐及肛门出血,然后鼻腔、牙龈、眼睛、皮肤也出血。这时病毒也开始破坏内部器官,病人因内出血而吐血。50%至90%病人在两星期内因失血过多造成休克而死。 病毒可能潜伏在患者体内两星期,这期间没有感染性。当感冒症状出现时会通过体液感染。出血时期及死后一段时间,病毒感染性极强,非常危险。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只知道在感染初期,病毒在血管中产生大量糖性蛋白质(glycoprotein),却不知道它如何造成大量出血。 两三年前,密歇根大学的病毒学家奈贝尔(Gary Nabel)才发现,原来这种糖性蛋白质会黏附在称为neutrophil的白血球上。这种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前线防卫,负责吞食及消灭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并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动员白血球B细胞制造抗体,以及T细胞对付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研究者猜测,艾博拉的糖性蛋白质把neutrophil包住,使它无法作用,病毒就能如入无人之境,攻击血管壁细胞,使血管壁弱化甚至破洞。病人因大量出血,血压太低,循环系统无法把血液送到重要器官去,病人因休克而死。 英国专家解释了出现“活死人 ”现象的部分原因。这些专家在研究一种自然疾病——埃博拉病毒热时,发现了“活死人”现象的奥秘。他们称,“活死人”现象就是一种由这一病毒引起的疾病。 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人们有理由恐惧埃博拉。在躲开可能的攻击后,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像一场公平的游戏。首当其冲的是血细胞。当病毒将自身复制到血细胞中,血细胞便开始死亡并凝结在一起。凝块阻塞血管,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感染的器官开始出现死片。病毒蛋白质以特有的凶残攻击胶原,这是固定器官的连接组织中的主要蛋白质。当胶原变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开始出现孔洞,包括皮肤,血从孔洞倾泻而出。皮肤下面出现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疱。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孔窍都会渗血,同时皮肤和肌肉的表面隔膜开始炸裂。在身体内部,心脏开始渗血,并将渗入它周围的空腔。肝脏肿大,开裂,然后开始化脓腐烂;肾脏失灵,塞满了四细胞和血块。死的、凝结的血细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脑,妨碍了供氧,最终导致痴呆和大规模的癫痫发作。崩溃的血管和肠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水一样涌入体腔。虽然在体液中漂浮,但组织自身是脱水的,无法执行其功能,于是病人开始死亡。这稀奇古怪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直至宿主死亡为止。像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这样液体,每一滴都充满了上百万的病毒。在其成员密集的社区,这些有毒液体的扩散为病毒从一个宿主跳向另一个宿主搭起了桥梁。 埃博拉病毒与造成艾滋病的HIV病毒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的“杀人”速度却比艾滋病毒快得多。一开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一般的感冒患者没什么两样。病人只感到发热、头痛、喉咙痛、胸闷。但是仅仅几小时后,病人就会开始全身出汗,胸痛、皮疹、出血、腹泻、呕吐、肌肉和关节酸痛等,半数病人于发病后第5天出皮疹,大多数则在第5至7天七窍流血不止。出血者占71%。最严重的是皮肤粘膜、鼻、齿龈、内脏均出血,粪便呈黑色,出血往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原因。再过一天,病人将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就连睁开眼都会感到疼痛,脑袋像是要爆炸。即使在这个时候,医生仍无法确定患者得了什么病。直到几天后,病人开始体内外大出血,连眼睛和耳朵也流血不止,医生才敢确定病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不过,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太迟了。一位传染病专家曾这样描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病死的恐怖景象:“ 病人体内外大出血,由于体内器官坏死、分解,他还不断地把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我觉得就像看着一个大活人慢慢地在我面前不断溶化,直到崩溃而死。”正在乌干达执行埃博拉病控制使命的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作出这样的描述:“埃博拉患者住的病房里到处都是鲜血,被褥上、地板上、墙壁上;他们吐血、便血……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 埃博拉病毒的解析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通常看起来像一根精心制作的构杖。病毒由一串RNA成辫状编结的七个蛋白质组成。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这些蛋白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它们的一部分功能似乎是一直宿主的免疫系统,但它到底如何发挥作用至今没有弄清楚。埃博拉热病爆发的相对短暂和相对自足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绝对致命的力量。它很容易快速毁灭它的宿主——大约在五天以内,所以它很少有机会跳到另一个新宿主身上。除了极罕见的情况,它的传播是依靠直接的体液交换来进行的,最终缺乏机会找到传播的桥梁。同时,埃博拉病毒是低能的,因为它过于稳定,极少变异。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以及HIV,以某种方式进化,可以帮助它们克服障碍存活下来。它们变异非常快,这便增加它们适应新宿主的机会。埃博拉没有走这条路。1996年CDC发表的一份对埃博拉基因的分析,揭示在扎伊尔1976年和1995年两次的热病爆发的病毒事实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基因改变只有。这给治疗和预防它的传播带来了希望。 研究证实,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实验室检查常见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严重减少和转氨酶升高(AST>ALT),有时血淀粉酶也增高。诊断可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出现IgM抗体提示近期感染);用ELISA检测血液、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抗原;用IFA通过单克隆抗体检测肝细胞中的病毒抗原;或者通过细胞培养或豚鼠接种分离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有时可在肝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用IFA检测抗体常导致误判,特别是在进行既往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时。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只在有防护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和社区感染的地方开展( 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出院两个月后发现眼球中还活着埃博拉病毒

再次治愈后他赶赴西非检查康复者的眼睛

9日,慈善组织“无国界医生”和世界卫生组织说,西非埃博拉重灾区之一利比里亚,已经连续42天没有出现新增确诊病例。那里的埃博拉疫情宣告结束。

不过,美国媒体近日曝出的一则新闻,似乎为这个好消息蒙上一层阴影。

报道说,美国医生伊恩·克罗泽去年在塞拉利昂工作期间不幸感染埃博拉。回国治疗一个多月后,由于血液和尿液中均已检测不到这种病毒,克罗泽被宣布康复出院。谁料没多久,医生竟在他的眼球中发现埃博拉病毒!

美国医生

检查结果出来后帮他治疗的同事都吓死了

关于克罗泽的一份医学报告,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克罗泽今年44岁。去年10月,他康复出院。大约两个月后,他感到自己的左眼开始出现针刺般疼痛,眼压升高,视力下降。更可怕的是,他的眼睛逐渐失去了原本的蓝色,变成绿色。克罗泽随后前往曾接受埃博拉治疗的埃默里大学医院就诊。

帮他检查的同事一开始以为,可能是埃博拉病毒削弱了他的免疫系统,导致其他病毒乘虚而入。同事从他的左眼球抽取部分液体送检,经过反复检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埃博拉病毒呈阳性!

这一结果让同事们都抓狂了——帮他检查的同事,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眼科学副教授史蒂文·叶,穿了防护服,戴了口罩,惟独没戴护目镜。因为怕感染病毒,叶教授被隔离了三个星期。其他同事不得不赶紧跑回抽取眼球液体样本的检查室,确保房间后来无人使用,房间内没有任何感染物。

可能埃博拉病毒具有强大的隐藏功能。

中国埃博拉疫苗医学杂志

据报道,中国国家食药监局10月20日发布消息,批准“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的新药注册申请,据悉该疫苗系全球首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

报道称,我国首个埃博拉疫苗是由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发的,该疫苗还突破了病毒载体疫苗冻干制剂的技术瓶颈。

2014年,西非地区暴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造成至少万人丧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此次批准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复制缺陷型病毒载体技术和无血清高密度悬浮培养技术,可同时激发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多次邀请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研发团队赴日内瓦参加埃博拉疫情防控的专题讨论,并将该疫苗列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质量、安全和有效性指南,与国外的液体剂型埃博拉疫苗相比,我国的冻干剂型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具备更为优良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非洲等高温地区进行运输和使用时,具备更加突出的优势。

希望中国的疫苗可以减轻非洲人民的痛苦!

不会,新冠之类的病毒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感染率高但致死率低,所以才会传播的那么广。如果致死率很高的话,病毒往往传播不了多远就找不到宿主了。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正在刷屏,5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中国新冠疫苗I期试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反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

在各国都在争相研究疫苗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取得突破并展开临床试验,并在第一期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陈薇院士功不可没,她究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请随本文来了解一二!

临危受命的陈薇院士

3月1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就是上文试验结果的源头,可能大家对此无感,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陈薇是大年初二,也就是1月26日到达武汉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此后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3月16日疫苗投入临床试验,对于疫苗研制过程比较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何等神速!翻开阅陈薇院士的履历,她的低调再无法掩饰,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他的贡献!

对抗SARS

《人民日报》在2003年5月12日刊发了一条消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陈薇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日前在北京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一条简单消息的背后是陈薇在与SARS病毒对抗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坚持在负压实验室呆上8-9个小时,为避免外出中断实验,甚至还穿上成人尿不湿,在数月努力后,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在抗击SARS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抗埃博拉病毒

SARS后不久,陈薇就将眼光投向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的平均致死率为50%,是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并能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各位可想而知这种病毒的危害等级,尽管埃博拉病毒没有波及中国,但陈薇依然跟进十年,坚持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4年9月,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2015年陈薇团队进驻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为了表彰陈薇的功绩,她有了一个“埃博拉病毒终结者”的绰号。

重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的508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在观察期中,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底揭盲!

北京时间5月22日晚21点左右,《柳叶刀》刊发了陈薇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自接种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并在接种后第28天到达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到达峰值。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各位还不要太过乐观,因为这只是一期的试验结果,二期结果有待揭晓,并且二期规模更大,其结果需要时间来评估,另外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六大所联合的中生集团也在二期临床研究中!美国也有疫苗开始进入二期,整体上需要评估不良反应,以及抗体滴度、保护性,还有安全性、阻断成功率等等,最终才能选择哪种疫苗进入市场。

估计上市至少还得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这种疫苗还需要进一步检测

蓝耳病病毒结构博士论文

通常来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蓝耳病不死无病的猪”,这句话的意思是:蓝耳病病毒攻毒于SPF猪(无特定病原体猪),结果证实猪虽然感染了蓝耳病,但却不会因此而死亡,一切生长正常。所以即使得到高致病性蓝耳病,也不一定死很多猪,死亡率在0%~100%都有可能,死亡率受猪免疫力高低、营养好坏、环境条件、管理方式、卫生状况及毒株强弱影响。

A.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1000G+泰乐菌素600G+强力霉素300G/T。

处方说明:复方花青素纯中药复合提取物 产品中主要含绿原酸、黄酮、植物血凝素、总皂甙等成分。本产品通过促进机体T细胞介导的 免疫反应与NK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病毒易感细胞的免疫功能。临床试验观察:有明显的调理猪群机体健康的功效,并且能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毒净化等作用。

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配伍有协同作用,对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立克次体病有很好的效果.

B.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1000公斤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

C.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

D.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

E.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A.平时做好药物保健,保健方案中建议不要使用氯霉素类药物(氟苯尼考),慎用磺胺药物。药物治疗方面,要考虑应激、毒副作用、免疫抑制和诸多并发感染。

B.平时要经常消毒,消毒要使用多种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更换使用。(如卤素类、酸类、醛类、双季铵盐和双胍类、酚类和碱类消毒药)加强猪场消毒对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很好一种的方法。

C.不要胡乱接种疫苗,猪场接种过多的疫苗,对猪群健康稳定是有绝对性的影响。(如:自家苗、PRRS弱毒苗、PR弱毒苗、猪瘟脾淋苗、还有进口的多联苗等)想依靠疫苗来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那是不可能的,最终是越打越乱,最后容易机体免疫失调。

D.搭配合理的营养,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质量差的原料最好不要使用,避免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E.夏季注意降温通风,猪场卫生干净。要求对猪群冲水洗浴来防止热应激、中暑等可以诱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环境因素。

F.控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稳妥高效办法:用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800克/拌1000公斤饲料,临床治疗效果很好.

答: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第10次国际病毒大会上将该病毒归属于新设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PRRSV为一种有囊膜的病毒,呈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为45~65纳米,呈20面体对称,囊膜表面有较小的纤突,表面相对平滑,核衣壳为立方形,核心直径25~35纳米。作为RNA病毒,PRRSV的基因在合成时容易出现内在性错误,可出现点突变、删除、添加和毒株间基因重组,因此,PRRSV的基因容易发生变异,不同分离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广泛变异。依据血清学及基因序列分析将PRRSV分为两种基本基因型,以LV型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VR-2332为代表的北美洲型,两种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约为60%。通过序列分析显示,美洲型毒株间的变异明显大于欧洲型毒株间的变异。PRRSV在猪体内持续感染过程中,会出现病毒亚种或亚群。国外的研究表明,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ORF1a的nsp1b和nsp2,ORF3和ORF5的变异性很大。我国已发现nsp2的变异主要表现在氨基酸的缺失,此次发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由nsp2缺失30个氨基酸的变异株引起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porcine reproduction respiration syndrome))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尤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猪蓝耳病已发现30余年了,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次爆发。最初人们不能确定其病因,故此一度被称为“神秘病”;猪蓝耳病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第10次国际病毒大会上将该病毒归属于新设立的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近期国内发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由nsp2缺失30个氨基酸的变异株引起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 索引序列
  • 埃博拉病毒医学论文
  • 埃博拉病论文
  • 《英国医学杂志》埃博拉
  • 中国埃博拉疫苗医学杂志
  • 蓝耳病病毒结构博士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