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菌。苗圃或育苗浅盆内湿度大浇水不当,播种过密,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苗床或花圃由于土壤带菌量积累较高发病严重。猝倒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染病。
用药时期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备注浸种时 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 将优质姜种放置姜瘟净14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本品均匀喷施于姜种表面,晾干后催芽 浸种杀菌是杜绝姜种传病的重要措施。定植时期 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 方案1:开沟,排好姜种,将姜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淋于姜种及周围的土壤中。 定植或大姜出齐苗时进行全面杀菌处理,是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的关键时期方案2:大田翻耕后,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进行定植沟全面泼浇1次。生姜出齐苗时 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 方案1:姜出齐苗时,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进行全面喷施。具体为:拧下喷片,顺姜茎基部使药液浸润姜及周围土壤,每株约需200—300ml。方案2:姜出齐苗时,若前期未进行全面浇灌用药,该时期是重点用药时期,应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往年发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200—300ml。治疗茎基腐病 该时期若生姜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200—3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高温多雨季节(6—7月份) 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 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低洼区、往年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400—600ml。 高温多雨季节是姜瘟病及茎基腐病发病高峰期,必须定期早预防,发病后,必须足量、持续用药。治疗姜瘟病(兼治茎基腐病) 方案1:拧下喷片,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顺姜茎基部使药液浸润姜及周围土壤,每株约需:400—600ml,发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要重点用药,连用2次。方案2: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地块低洼处、往年发病区、已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1次漫灌,根据病情,可隔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其余种植区可根据预期病情进行穴灌预防,每株灌液400—600ml左右。治疗茎基腐病 若生姜只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300—4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培土后 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 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低洼区、往年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400—600ml。 生姜培土后,因部分根系受损,病菌易入侵植株,所以亦是防治生姜病害的重要时期。治疗姜瘟病(兼治茎基腐病) 对地块低洼处、往年发病区、已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1次漫灌,根据病情,可隔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其余种植区可根据预期病情进行穴灌预防,每株灌液400ml左右。治疗茎基腐病 若生姜只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300—4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产品优势 《姜瘟净》《青枯立克》为中草药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生姜姜瘟病和茎基腐病,无药害、无残留、无抗药性,且有促根壮苗的作用。姜瘟病一亩地防治成本整个生长期约需800元左右,防效率达90%以上。弥补了氯化苦,溴甲烷等对土壤进行熏蒸,带来的高成本,强抗药性等缺点。杨静 12:51:29苗木猝倒病是园林苗圃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林木花卉植物的幼苗期。受害的主要林木幼苗有杉、柳杉、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银杏、樟木、楠木、油茶等;观赏花卉植物中有翠菊、鸡冠花、金鱼草、万寿菊、紫罗兰、石竹、马蹄莲、百日草、菊花等。该病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4月~6月,发病的幼苗突然猝倒死亡,影响幼苗成活率,甚至全部毁苗。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菌。苗圃或育苗浅盆内湿度大浇水不当,播种过密,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苗床或花圃由于土壤带菌量积累较高发病严重。猝倒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染病。防治苗木猝倒病,首先要做到及时清沟排水。春夏两季雨水过多,沟渠排水不良,圃地积水,苗床过湿,会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蔓延,很容易发生猝倒病侵害幼苗。因此,对苗床高低不平,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应做到疏通排水沟系,做到雨住田干,苗田不渍水,有利于苗圃土壤疏松通气。其次是及时除草、间苗,清除病苗。苗圃的杂草要及早清除;苗木过密,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以促进幼苗茁壮成长,提高抗病力;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防止相互交叉感染。苗床过湿时,每亩可用50公斤~75公斤过筛的草木灰或火土灰撒施,这样既是施肥,又能促使苗根发达,苗茎提早木质化,增强抗病力。再次是及时施药。在发病前,苗木细嫩期,可用石灰粉20公斤与草木灰80公斤混合均匀,每亩撒施100公斤~150公斤,有很好的防病效果。以后每隔7天~10天用0.5%波尔多液喷雾1次,也可用1%~2%的硫酸亚铁药液进行喷雾。发病后可用敌克松、托布津、百菌清,稀释500倍~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喷2次~3次,防治效果也很好。杨静 12:54:15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露天栽培作物,一般发病时间为春、秋多雨季,因各地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异;保护地栽培作物发病时期集中在11月至翌年4月份,以遇连阴天,棚外气温低,不敢、不宜放风,导致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达到病菌繁殖条件时,病菌繁殖加快,病情快速蔓延,危害加重。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我公司自2010年春季开始在各地(河北、辽宁、山西、山东的潍坊、临沂、烟台等)进行多次的试验,现主要将大棚内灰霉病防治经验总结如下,希望能对种植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欢迎各地专家及农艺师的交流:防治经验总体概括为:早预防、连续预防;病症初发时,早用药;病症中期喷施加摘病叶、病果;病症重发时,先摘病叶病果、再熏棚、再喷施。按上述操作,绝大多数能做到防治住、控制住、根治了(无外部侵染源的情况下)。具体经验如下:一、预防用药时机的确定依据温度、湿度是否具备发病条件及作物生长状态确定预防用药时机。如:春季露天土豆开花季节,自身抗病能力差,病原菌易于侵入,其残败的花器易于向病原菌供应养分,在遇阴雨天气,气温相对较高时,则会大面积暴发灰霉病。应于预期暴发前择机采用药剂预防;一般在预期阴雨天前及雨后。再如:设施内番茄、辣椒等作物因开花或果实膨大时株体弱,且花果易于被侵染、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因此在冬季(灰霉惯性高发期)开花或坐果时期采用药物预防,此时为灰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若不采取措施防治,尽管棚内病原菌量较少,但同样能得到较快繁殖,条件具备时,病害会快速发作。二、灰霉病初发时用药方法及用药量的确定(预防用药方法参见本条)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立即使用我公司产品《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喷施, 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使用《奥力克—霉止》按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三、灰霉病发病中期综合防治方法及用药量的确定在灰霉病发病中期,有较多的病叶、病果,且少数病枝出现病害症状,此时病菌得到初步繁殖,菌量较多,一般防治不利、不及时,将会进入迅速蔓延阶段。此时采取药剂治疗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物理防治是摘除病果及严重病叶、病枝等,以减少病菌存量(从经济角度说,适用于设施农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病菌霉层即孢子到处散发,仍然残留设施内,一般操作方法为:用塑料袋套住病体摘除或空手轻轻摘除后随手放入袋中,归集后带出设施外。然后按照病害初起时治疗方法进行防治。喷药时,采用托喷方式,并做到三要:即一是对于大棚前檐湿度高易发病,靠大棚南部的植株要重点喷;二是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重点喷;三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及叶的背面要重点喷。按照药剂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一般连用2—3次能有效控制一、症状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由不得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二、 病 原(Botrytis cinerea Pers .) 称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 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微米(平均匀(微米),孢子梗(微米。除侵染黄瓜外, 还侵染番茄、茄子、菜豆、莴笋、辣椒等多种蔬菜。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菜田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温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四、 防治方法采用生态防治变温管理,抑制病菌滋生,结合初发期用药,采用烟雾法或粉尖法及喷雾法交替轮换等施药技术。1、棚内搞好生态防治, 推广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用时晚放风,提高棚温至33℃则不产孢,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落归根 缘吐水。2、加强棚室管理。苗期、 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马牛不相及透光。3、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 每亩次250克,熏3~4小时; 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5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次一公斤,隔9~11天1次, 连续或与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4、预防用药:方案一:奥力克霉止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方案二:奥力克霉止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发病前期:方案一:奥力克霉止5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方案二:奥力克霉止50ml+霜贝尔30ml,兑水15公斤,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方案三:奥力克霉止50ml+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发病中后期:奥力克霉止50ml+40%嘧霉胺悬浮剂10—15g或碧秀丹( 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奥力克霉止50ml+10%多抗菌素15g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5g或70%百菌清3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奥力克霉止50ml+40%菌核净可湿粉剂20g或40%腐霉利可湿粉剂15—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2米白皮松小苗因为抵抗力较差,非常容易出现病虫害,在其中,猝倒病便是白皮松小苗比较容易出现的病害其一,钰尚白皮松基地的小编认识到:2米白皮松小苗猝倒病多出现于阴雨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月份。病发的2米白皮松小苗忽然猝倒身亡,严重影响到白皮松小苗成活率,乃至所有毁苗。对其的防治应落实预防为主,多措并举的方针,才可以获得好的作用。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如何预防白皮松小苗猝倒病的出现,及其怎么治疗。2米白皮松小苗出土后每过5~7天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持续喷2~3次。发觉有猝倒病时,马上拔除病苗,避免相互交叉感染,先用30%恶霉灵水剂对病苗周围开展灌根,并用72。2%的普力克600倍液和1%的硫酸亚铁交替使用,每周喷一次白皮松小苗,使用硫酸亚铁溶液时,每一次喷完药液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以免造成药害。种子要用波尔多液浸种消毒,播前用温水浸种催芽或混沙层积催芽,咧嘴种子数达到种子总数的50%时即可栽种。整地前2~4周每亩撒施10千克硫酸亚铁粉末或2~4千克菌克清3号,翻入土中开展杀菌消毒。圃地要深翻整平耙细,施足底肥,如腐熟的圈肥、堆肥。栽种后搭棚遮阴,避免日灼,依据苗情适时适量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条件出现。需洒水时,每一次不适合太多,且应在上午开展;床土湿度大时,每亩可以用50~75千克过筛的草木灰撒施,既可追肥,又能促使苗根发达,苗茎提早木质化。圃地杂草要及早清除,苗木过密,要结合除草开展间苗,以促进白皮松小苗茁壮成长,提升抗病力。
番茄猝倒病防治方法
1.培育壮苗
(1)要选择地势较高、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未栽培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作苗床。
(2)播种前苗床内一定要浇足底水,整个苗期要尽量控制浇水,避免低温、高湿的条件。
(3)要根据幼苗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控制好苗床温度,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性。
(4)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工厂化穴盘育苗。
2.苗床
(1)每平方米床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克,加50千克过筛细土拌和,播种时用药土将种子上覆下垫。
(2)用32%的苗菌敌稀释200~3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或浇灌。
(3)用的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每平方米床土的用药量为2~3克。
3.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病苗,并选择下列药剂进行防治
(1)的普力克水剂750倍液喷雾。
(2)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3)32%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4)60%的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
猝倒病是番茄苗期的主要病害,常见于冬春季节,多发生在作物幼苗的茎基部,初期表现为黄棕色渍水斑,干缩成线形,在作物子叶枯萎前萎缩倒伏。潮湿时,受伤部位会产生白色霉层或腐烂。采用新土育苗,苗床应平整疏松。均匀施有机肥。农作物种植密度不宜过大;注意放风排湿,保持棚膜透明。苗床温度应控制在20-30℃,地温应保持在16℃以上。干草木灰最好和细土混合撒上。常规育苗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10g/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20g/m2,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20g/m2。施药时,先在底部灌水。水渗下后,以1/3的农药土为底,其余2/3的农药土用于播种后覆盖种子表面。防治效果明显。
提倡选择营养钵或穴盘等现代育苗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猝倒病的发生和危害。营养钵育苗,需要充分分解,按7:3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1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草木灰和5公斤95%恶霉灵,然后与营养土混合均匀,放入营养钵或育苗盘中。将种子浸泡在温汤或药物中消毒。浸种后,发芽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降低出苗率。用占种子重量的70气亚硫酸氢钠可溶性粉拌种效果也很好。拌种后摊开晾干,可以治愈多种番茄苗病。番茄幼苗萎蔫倒下后,应立即检查病情,喷施杀菌剂和69%烯基锰锌1000次;恶唑烷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农药均匀喷洒在水面上,根据病情每7-10天喷洒一次。
浇水后注意农药剂,如苗木农药液干燥,撒些草木灰或细干土,保湿保温。番茄因其营养丰富,已成为家庭餐桌的主要食材之一,但番茄病害不断增多。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叶斑病、青枯病、茎腐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害虫为美洲斑潜蝇、粉虱和棉铃虫。生理性疾病主要是脐腐。这些病虫害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下面的小系列就给大家讲讲常见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猝倒病发生在苗期。幼苗受损后,茎基部出现水状斑点,患病部位迅速变为黄褐色,收缩成线状。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幼苗在子叶枯萎之前就已经萎陷了。
胚胎干细胞和子叶在幼苗长出之前就已经腐烂了。苗床开始发病时,只有少数苗出现症状,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湿度大的时候,秧苗就碎了。白色絮状菌丝生长在病秧残体表面及附近的床面。常用的药物有代森锌、多菌灵、拌种双、福尔马林等。用50%多菌灵或40%拌种双份,每平方米8~10克,作为前药;用福尔马林熏蒸,播种前2~3周耙床,用100倍的液体倒入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2~4公斤药液和塑料布或麻袋覆盖床4~5天,然后揭去覆盖物,耙平处理后的床。药液完全挥发后,即可播种;如果有条件,可以用蒸汽加热对苗床进行消毒。当发现少量病苗时,应拔除病株,施少量干或草木灰湿润,并进行适当的通风和除湿;及时分苗。
猝倒病属土传性病害,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组织上越冬,腐生性很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和繁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就从伤口或幼茎表皮侵入,危害茎基部,育苗期间遭遇寒流和阴雨雪,光照不足,苗床保温差,种子质量不好,育苗过密,间苗不及时,浇水不当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诱发番茄猝倒病。病菌的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附在发病的苗株上,长期低于15℃以下条件适宜病菌会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梗入侵,潜育期为1~2天。
湿度对猝倒病发生也有关系,在适温的条件下遇阴雨绵绵或者苗床的地下水位过高又或者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以上时,都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与流行。猝倒病的发病初期,可用75%的百菌清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600倍液,或70%的代森锌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或恶霉灵等,一般7天一次,连用2-3次。育苗期间做好管理,保证苗床良好的排水性,经常对其进行通风处理,在保证温度的同时降低湿度,防止像猝倒病等喜湿病菌发作,做好水肥管理,提高幼苗的抵抗力。
严格控制苗床湿度。苗床长时间过于潮湿一定要撒草木灰进行吸水,草木灰可以有效的降低苗床的湿度。浇水尽量在晴天下午进行。在播种前20天,对苗床的土壤进行化学消毒,用福.甲霜粉剂30克拌土30公斤细土,三分之一作底,三分之二用来覆盖种子,不论是苗床撒播,还是营养钵育苗,人们都习惯性的把苗床泼足墒。在夏秋季节可以,但在冬春季节就要看天气而定,天气晴朗光照充足,自然蒸发量大,可以多泼点水。
番茄猝倒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番茄猝倒病是危害番茄生长的重要病害,那么,番茄猝倒病的病因是什么?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发病原因番茄猝倒病由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幼苗,引起初侵染。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但对温度要求不严。主要发病盛期为3~6月。感病生育期在幼苗期。苗床连作、棚内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播种过密、光照差、通风不良、管理粗放等的田块发病重。早春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重。防治方法苗床选择:宜选择三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土质肥沃、背风向阳的田块作苗床。种子消毒:干种子用25%甲霜灵粉剂加70%代森锰锌1500~2000倍液拌种,以种子表面湿润为宜,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浸种15~30分钟,浸后清水冲洗2~3次,晒干或催芽播种。床土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施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克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克兑细干土5千克拌匀,施药前先把苗床底水打好,且一次浇透,水下渗后先将1/3充分拌匀的药土撒在畦面上,播后再把其余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面。加强苗床管理:苗床四周开好深沟,以有利于排水、降地下水位;合理控制苗床的温湿度,苗床湿度过大时,可撒上一层干细土吸湿;肥水要小水、小肥轻浇,同时注重适时、适度通风换气。加强调查,及时拔除病苗、死苗,并集中深埋或烧毁。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7~10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主要是因为在幼苗期非常的脆弱,可能下个大雨就会导致猝倒了,对这些幼苗要在上面摆一个大棚子。
是一种非常急性的疾病,如果患有这一类的疾病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平时要定期去做体检,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好的维护健康。
这是一种俗称霉根的病,这种病主要由瓜果腐烂后产生的真菌所致,最终导致茎秆以及根部烂掉。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由腐霉属、 疫霉属、丝核属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
家养鱼是许多人喜爱的爱好,但是鱼类也会生病。鱼类生病不仅会影响它们的生命和健康,还会对整个鱼缸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家养鱼生病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
清洗鱼缸可以有效地去除废物和污染物,保持鱼缸的水质。鱼缸水的pH值、硬度和温度等参数都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持鱼类的生命和健康。此外,定期更换鱼缸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去除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和需求,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种非常重要。此外,鱼缸的大小和鱼的数量也需要考虑。如果鱼缸过小或者鱼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水质变差,增加鱼类生病的风险。
不同种类的鱼需要不同种类的饵料。因此,在选择饵料时需要考虑鱼类的需求。同时,过度喂食也会导致水质变差,增加鱼类生病的风险。因此,需要根据鱼类的需求和情况,科学地管理饮食。
鱼类生病的征兆包括食欲减退、行动迟缓、颜色变浅等。如果发现鱼类生病的征兆,应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和鱼类的死亡。
总之,预防家养鱼生病需要保持鱼缸的清洁和卫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种和数量、科学管理饮食以及定期检查鱼类的生命和健康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类的生命和健康,同时也能使养鱼成为一种健康的爱好。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与生长及饲料的利用率,因此充分认识池塘水环境的特性并加强科学管理,围绕着增氧和降氨这一核心问题做好水质调节工作很有必要。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清除池塘底过多的淤泥、
第二,定期泼洒生石灰(ph值偏低时)。
第三, 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第四, 水质过肥时用硫酸铜等药物适当杀死部分藻类,加注新水。
第五,在高温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第六,利用光合作用改良水质。
一要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二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定时定量投喂,保证鱼吃饱吃好;
三要选择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避免鱼体发生营养性疾病;
四要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池塘日记;
五要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饲养。
(一)苗种检疫 对购进苗种要检疫。
(二)清塘 在放鱼对鱼塘要彻底清整消毒。
(三)鱼体消毒 春片鱼种入池前用药液浸泡鱼体,可有效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和细菌。
(四)粪肥消毒;有机肥应消毒后再施。消毒可用生石灰、漂白粉、鱼康等药物。
(五)高温季节定期预防
①高温季节在投饵台挂袋或定期泼洒杀菌药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采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食场周围的药物浓度应达到有效浓度,又不能影响鱼类摄食。二是食场周围的药物的有效浓度应保持1小时以上。三是必须连续挂袋或泼药3~5天;
②高温季节,鱼生长旺季,定期投喂杀菌药饵,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细菌性鱼病;
不要在池塘内种植太多植物,会造成缺氧,和水体富营养化,要把鱼塘建立在阴凉地区,并且及时打氧。
在家养鱼,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鱼类生病:
1. 环境卫生:要保持水缸的周围环境干净卫生,不要让灰尘、细菌、污垢等影响水质和鱼类健康。
2. 水质控制:鱼类生存需要良好的水质环境,我们需要控制好PH值、温度、水流速度、氧气含量等参数,水质变化会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生病。
3. 饲养管理:不同种类的鱼需要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法,我们要根据鱼类的特性合理喂养,并且要注意给予适当的营养,少吃一些容易造成积食的食物,以及减少过度喂养。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鱼缸内的水质、水流速度、氧含量等参数,以及鱼类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5. 注意搭配:在家养鱼中需要注意不同种类的鱼搭配是否合理,避免不同种类的鱼因为竞争食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要养好家养鱼,我们需要细心、耐心、了解鱼类的特性,以及掌握正确的饲养管理技巧,这样才能让鱼儿健康茁壮成长,为我们家增添一份温馨与活力。
玉米大斑病是东北玉米种植常见病害,具有分布广、发展快、为害重、防治难等特点,每年会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严重减产50~60%甚至绝收。那么如何有效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一、玉米大斑病病害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为叶班病、条斑病、叶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叶鞘和包叶,叶片发病会呈现出水渍状灰色小斑点,之后沿叶脉迅速向两边扩展,形成褐色大斑,严重时病连片,叶片变黄枯死,成片死秧,造成大辐度减产,甚至绝收。二、玉米大斑病发病条件玉米大斑的流行,除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地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玉米从拔节至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到抽穗期氮肥不足、低洼地密度过大,发病越重。三、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现在玉米种子品种很多,玉米品种间抗病能力差异很大,要选用抗性强的玉米品种,打好防病基础。2、加强农业防治。底基肥要混配有机生物菌肥及中微量元素,如硫酸硼镁锌硅等,苗期6~8叶片要喷一次光碳菌肥,健壮植株,壮株防病。3、打药防治。不怕斑病重,就怕用药不对症,选准药剂,病前防、病期治,是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有效措施。4、提前预防。6月中旬发病前玉米一菌克250克/公顷,加水400~500公斤,10~15天再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效预防玉米大斑病。5、病期治疗。及时观察,发病初期,用玉米菌克500克/公顷加水500~600公斤,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防控玉米大斑病,使玉米健壮生长。以上就是关于玉米大斑病的介绍了,为了有效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各种病虫害要严格做好防治,玉米大斑病也不例外,关于玉米大斑病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关于玉米大斑病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推荐阅读:玉米病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玉米品种、轮作倒茬管理
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而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虫,为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为害最重。每年可造成产量损失5~15%。 一、玉米大斑病 1、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不同。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表现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呈青灰色梭形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 2、发病条件 (1)不良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玉米大斑病多发生于温度较低、气候冷凉、湿度较大的地区。 (2)不适当的耕作栽培制度 玉米大斑病菌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株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 3、防治对策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喷1次,连用2~3次。 二、玉米螟虫病? 1、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人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人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2、形态特征 卵:玉米螟卵块由20~60卵粒呈不规则鱼鳞状排列,单粒卵椭圆形扁平,出产时乳白色(似蜡滴)渐变淡黄色,虫卵孵化前中央有黑点(俗称黑头卵)。 蛹:玉米螟蛹15~19毫米,纺锤形、黄褐色、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8根向上弯曲的刺毛。 幼虫:玉米螟幼虫初孵时体长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壳棕黑色,体污白色,体背毛片明显。 成虫:玉米螟成虫体长13~15毫米,体黄色(?雌)或黄褐色(雄)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外横线暗褐色锯齿状。 3、发生条件: 玉米螟发生的轻重和为害程度与越冬基数、气候、天敌及寄主植物的种类、品种、生育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幼虫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卵量和被害率就?高。如果百杆越冬活虫量在50头以下发生轻;在50~100头发生中等;在100头以上幼虫死亡率在10%以下发生较重。 4、玉米螟综合防治: (1)灭越冬幼虫:在玉米螟冬后幼虫化蛹前期,处理秸秆(烧柴)机械灭茬、白僵菌封垛等方法来压低虫源,减少化蛹羽化的数量。白僵菌封垛的方法是:越冬幼虫化蛹前,把剩余的秸秆垛按每立方米2两白僵菌粉,每立方米垛面喷一个点,喷到垛面飞出白烟(菌粉)即可。一般垛内杀虫效果可达80%左右。 (2)灭田间幼虫:可用自制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玉米螟幼虫。第一玉米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公斤拌过筛的细砂5公斤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白僵菌就寄生在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体内,来杀死田间幼虫。第二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拌50~75公斤过筛的细砂制成颗粒剂,投撒玉米心叶内杀死幼虫,1公顷~2公斤辛硫磷即可。第三用自制溴氰菊酯颗粒剂、杀灭菊酯颗粒剂投放在玉米心叶内,每株1~2克。第四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可用药剂为:40%氧化乐果加%高效氯氰菊酯(或%氟氯氰菊酯)。30%速克毙等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剂30~50倍液。 (作者单位:156331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前进农场十八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