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酪酸菌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酪酸菌

发布时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酪酸菌

解放军总医院等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实验等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治疗非细菌感染性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效果都很好。治疗急性腹泻总有效率为,治疗慢性腹泻14-21天的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日本进口药米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两个疗程的阿泰宁治愈了27年的顽固性腹泻后,兴奋地题写了“阿泰宁——腹泻病人的福星”。 治愈后近4年,未复发的袁院士更有信心的第二次为阿泰宁题词:“大力推广阿泰宁,造福慢性腹泻患者”。阿泰宁治疗冷凉泻、喝酒泻患者,14—60天的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97%,随访2个月无复发。美沙拉嗪联合阿泰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用美沙拉嗪效果好,可将结肠炎复发率同比下降3倍以上,且可降低美沙拉嗪的副作用。

酪酸菌可以改善肠内细菌的平衡紊乱所造成的腹泻和便秘。同时,酪酸菌所产生的酪酸,乙酸等,对水和钠有吸收调节作用,并且有促进肠管运动亢进的作用。所以,对腹泻和便秘都会显示出效果。

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便秘有很好效果膳食通畅对解决便秘效果也很好

柳叶刀医学杂志亚麻酸

兵器名。刀身细长,状似柳叶

古代中医为病人治病,实行外科手术用的手术器械,因其弯、小、 薄,状如柳叶,故称之为柳叶刀。柳叶刀锋利, 在医务界一提起柳叶刀,马上跟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 记得有一本外科杂志就是以“柳叶刀”命名的。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是在中国使用的中国武术刀其中一种,亦称响刀,因刀的形状类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柳叶刀也是对手术刀的一种称呼。也是英国医学杂志的名字,现在新闻上看到的“柳叶刀”都是指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

《柳叶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之一,它与另外三份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英国医学杂志》是一般公认的国际四大医学期刊。《柳叶刀》主要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协同出版。

扩展资料:

办刊历史:

1823年,《柳叶刀》创刊。同年,《柳叶刀》出版第一刊。

1823年-1989年,《柳叶刀》的卷号每年都会重新设定。1-6月的发行量在第一卷,其余的在第二卷。

1990年,《柳叶刀》采用了一种连续的卷编号方式,每年两卷。卷号被追溯到1990年以前的年份,1990年第一期被分配到335卷,1989年最后一期分配到334卷。ScienceDirect上的目录使用了这种新的编号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医学杂志中叶酸论文

怀孕前补充斯利安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和其它出生缺陷。

如今许多提前准备要孩子的两口子都听闻了孕期要补充叶酸,可是何时逐渐补及其为何要补可能也有很多人搞不懂。期待本文可以让大量的人掌握孕妇补充叶酸的那些事儿。

叶酸是B族维生素当中的一员,参加身体的多种多样基本上新陈代谢反映。因为人体本身不可以生成,因此不只是孕妇,每个人都必须 从食材中得到叶酸,仅仅孕妇的需要量要比别的群体更高。在我国强烈推荐成人每日摄取叶酸400mg,孕妇每日600mg。

尽管叶酸普遍出现于食品类中,可是因为叶酸确实是很娇气:非常容易空气氧化,不耐热,身体的使用率还低,因此纯靠食材通常难以得到非常多的叶酸。因而,孕妈妈们必须 根据药丸来补充叶酸,以达到胎儿一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须 。

怀孕初期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分裂,产生的关键期。一般,怀孕第15天上下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逐渐生长发育,到28天上下有一个重要的流程称为神经管合闭。合闭后的神经管演化生长发育出人的大脑和脊神经等人体器官。在神经管合闭期内假如出了难题,胎儿会发生神经管缺陷(NeuralTubeDefects),造成人的大脑或脊椎的先天畸型。患神经管缺陷最普遍的不良影响称为脊椎裂,这种宝宝假如出世后医治不合理就会有很有可能留有终生残废。神经管缺陷更明显的结果是胎儿脑部发育不彻底乃至没有人的大脑(畸形胎儿,一般会小产或是刚刚出生就身亡)。

全世界每一年有30万上下的新生婴儿身患神经管缺陷,导致近9万胎儿身亡。在我国的新生婴儿神经管缺陷率大约在1-2上下,有一些国家患病率还远超这一占比。提早补充叶酸成效显著新生婴儿神经管缺陷和基因遗传,营养成分,自然环境等众多要素相关,可是研究发现超出一半的占比是因为孕妇身体内叶酸不够造成的。一般孕妇查出来自身孕期的过程中都早已怀孕了1个月之上了,此刻神经管合闭的流程早已进行。换句话说,等了解孕期再补充叶酸得话可能是画蛇添足。并且,从开始补充到身体内叶酸合格必须 一段时间的累积,因此一般强烈推荐孕妇在准备怀孕3个月就逐渐补充叶酸,促使身体内的叶酸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1991年权威性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篇科学研究毕业论文明确提出在准备怀孕补充叶酸能够将新生婴儿患神经管缺陷的概率减少70%上下。以后世界各国都逐渐强烈推荐到生育年龄的女生每日摄取400mg之上叶酸。孕妇在孕期以前补充叶酸能够有效的避免宝宝发生神经管缺陷这一结果也被觉得是以往50年药理学行业最重要的发觉之一。

有一些国家实行强制性叶酸加强,即规定食品行业在谷类商品(吐司面包,稻米等)上都加上叶酸(如同自己的食用盐都加了碘一样),等同于整体人民都被补充了叶酸,因此孕妇们就无需附加补充叶酸片了。在推行强制性加强以后,美,加两国之间的新生婴儿神经管缺陷率还各自降低了25%和46%。有一些药业公司仍在紧急避孕药中加入了叶酸,以确保女士提前准备要小孩子或是意外怀孕了时身体的叶酸成分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现在不少准备要小孩的夫妻都听说了怀孕要补充叶酸,但是什么时候开始补以及为什么要补估计还有很多人不明白。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孕妇补充叶酸的那些事。

准妈妈通常缺叶酸

叶酸是B族维生素之中的一员,参与人体的多种基本代谢反应。由于人体不能合成,所以不只是孕妇,所有人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叶酸,只是孕妇的需求量要比其他人群更大。我国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叶酸400微克,孕妇每日600微克。

虽然叶酸广泛存在于食品中,但是由于叶酸实在是很娇贵:容易氧化,不耐高温,人体的利用率还低,所以纯靠食物往往很难获得足够多的叶酸。因此,准妈妈们需要通过药片来补充叶酸,以满足胎儿正常发育的需要。

叶酸不足,胎儿可能很受伤

怀孕早期是胎儿神经系统分化、形成的关键时期。通常,受孕第15天左右胎儿的神经系统开始发育,到了28天左右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叫做神经管闭合。闭合后的神经管衍化发育出大脑和脊髓等器官。在神经管闭合期间如果出了问题,胎儿会出现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导致大脑或脊柱的先天性畸形。患神经管缺陷最常见的后果叫做脊柱裂,这些婴儿如果出生后治疗不当就有可能留下终身残疾。神经管缺陷更严重的后果是胎儿大脑发育不完全甚至没有大脑(无脑儿,通常会流产或者刚出生就死亡)。

全球每年有30万左右的新生儿患有神经管缺陷,造成近9万胎儿死亡。我国的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率大概在1-2左右,有些地区发病率还远高于这个比例。提前补充叶酸效果显著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和遗传、营养、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但是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比例是由于孕妇体内叶酸不足导致的。一般孕妇查出自己怀孕的时候都已经受孕了1个月以上了,这时候神经管闭合的过程已经完成。也就是说,等知道怀孕再补充叶酸的话可能是亡羊补牢。而且,从开始补充到体内叶酸达标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所以通常推荐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就开始补充叶酸,使得体内的叶酸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1991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一篇研究论文提出在怀孕前补充叶酸可以将新生儿患神经管缺陷的几率降低70%左右。之后各国都开始推荐到了生育年龄的女性每天摄入400微克以上叶酸。孕妇在怀孕之前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防止新生儿出现神经管缺陷这一成果也被认为是过去50年营养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有些国家实行强制叶酸强化,即要求食品企业在谷物产品(面包,大米等)中都添加叶酸(就像我们的食盐都加了碘一样),相当于全体国民都被补充了叶酸,所以孕妇们就不用额外补充叶酸片了。在实行强制强化之后,美、加两国的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率还分别下降了25%和46%。有些医药公司还在避孕药中添加了叶酸,以保证女性准备要小孩或者意外怀孕时体内的叶酸含量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注意

1.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叶酸补充过多是会有副作用的,不过这些研究都是用了很高剂量的叶酸(比如每天几千微克)。只要不是每天都吃很多的叶酸片都很难到达这个剂量。所以除非医生要求,不然不要选择太大剂量的叶酸片,更别把叶酸片当饭吃。

2.除了叶酸,维生素B12也和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平时不爱吃肉或者素食的准妈妈们尤其要注意自己是否缺乏维生素B12(因为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

根本就不是这样的,怀孕之后的女性不只能通过药片来补充叶酸,因为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物质来补充叶酸。

是的。因为蔬菜和水果中并没有叶酸的存在,所以只能通过吃药片的方式来补充叶酸。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盐

减盐为什么如此重要?

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中一篇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中风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疾病原因中的头号杀手,高血压和高钠饮食是中风致残和死亡人数增加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

钠 在调节血容量、血压、渗透压平衡和pH值方面至关重要,但过量摄入膳食钠(盐)会导致体液潴留,进而导致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可能会损害通向大脑的动脉,它可能导致到达大脑的血液量减少引发中风;包括动物、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在内的各种证据表明,饮食中过量的钠摄入量是导致高血压和中风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 减盐(也就是减少钠的摄入) 对于血压的降低和卒中的预防有着显著作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 成人每日摄入盐含量不要超过6克 ,但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营养与 健康 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为 克 。

如何“少盐”?

① 在超市购物时,学会看营养标签,钠含量不要超过30%,且越低越好。

② 购买低钠盐代替普通盐,推荐使用盐勺控制量。

③ 炒菜时在放了有添加盐的调味品佐料(如酱油、生抽、豆瓣酱等)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放盐或少放盐。

④ 炒菜放盐选在出锅时,咸味更明显。

⑤炒菜时用葱姜蒜、醋等增加菜的鲜味,减少盐的使用。

减盐的方法很多,还等你来发现!

减盐——从养成清淡口味做起。

01

我们吃的很多盐隐藏在加工食品中 ,比如面包、饼干和早餐麦片,以及即食食品或外卖食品。

以钠含量400mg/g盐来计算,成人每日摄入钠含量应不超过2400mg,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在购买食物时,要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超 过钠30%NRV的食物要注意少购少吃。

超市里有哪些我们常吃的含钠量超标而你却觉得“香”的食物呢?

1克盐是多少?一看就懂(长按了解图文详情)

面包、早餐麦片、饼干类

随手拿了两款高中时常吃的早餐饼干和梳打饼干,营养成分表中的钠NRV%均超出30%。

如果你的口味还没有那么的重,其实是可以感觉到这两类饼干相对于下面的巧克力夹心饼干来说要多了一种淡淡的咸味,这类饼干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许多食用盐,但是你可能感觉不到(尝起来没有很甜没有咸味的饼干里含钠量其实也不低)。

熏肉、火腿、培根等加工速食肉类

这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过量的盐,既可以保持食品新鲜也可以增强口感,来一盘青椒火腿,方便又下饭,不知不觉中摄入了1120mg的钠,也就是大约3g盐所含钠量。

重口味的食物

除了一些就餐吃的口味较重的腌制咸菜、泡菜含盐量高外,小孩和许多年轻人都嗜好一种食物—— 辣条 ;你可能喝粥吃馒头的时候才会吃咸菜,而在任何休闲的时候都可以吃掉整包辣条,辣味甜味咸味完美的搭配刺激味蕾让人欲罢不能,而这种极致的“鲜”味里含的钠并不比咸菜少。

图片源自网络

鸡腿、鸭脖等包装即食卤味

卤味食品往往是先将鸡腿、鸭脖等肉类进行食用盐腌制,再佐以其他调料制作成市面上常见的盐焗味、奥尔良味和五香味。在购买时注意查看其配料表,除了第一个是肉品本身外,添加料排在首位的就是食用盐。

话梅、蜜饯干果

市面上常见的“话梅”和“果脯”通常是将新鲜的梅肉和果肉腌制晒干再加入各类香料制成,此类食物作为办公或日常休闲品尝几颗,用于提味还可以,但其酸酸甜甜的口感往往使人不经意间食用过量。

02

低钠盐+盐勺

低钠盐→

←普通盐

(推荐使用低钠盐)

炒菜时更改放盐顺序, 待快起锅时放盐, 这样只需很少量的盐就可以满足原来的口感。

图片源自网络

速度要快,姿势要帅

控不好量,来个盐勺

红的 黄的 蓝的绿的

1g2g3g4g

你想要的我都有的

03

酱与盐相互替代

无论是自己在家烹饪还是外出就餐,为了提高菜肴的口感,厨师会在炒菜时放入各类调味酱;酱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食用盐。在做菜时放了酱就不要再放盐了,或者比正常量少一些,可以避免摄入过量钠盐。这里要注意 很多调味品如左图以及常用的酱油和生抽类的营养标签上都会以每15g来计算含钠量 (其实左图的含钠量是远高于右图的,却给人造成了其含量较少的错觉)。

对于长期喜好重口的人,用葱姜蒜、辣椒、醋或陈皮八角等香辛料来提味,减少盐的使用,也可以烹饪出一桌好菜~少外出就餐,多回家吃饭,逐步养成清淡口味,摄入盐自然就少了。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一起去逛超市看看你平时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标签吧~

参考资料:

[1]国务院关于实施 健康 中国行动的意见.

http:// www . 64 d606a13eaa 73 .shtml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常继乐,王宇.中国居民营养与 健康 状况监测2010-2013年综合报告[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如果你问日常饮食中哪种调味品必须不可或缺,我想每个人都会果断地回应盐,事实上,每个人都不能没有盐,因为盐不仅有调味品的效果,而且可以保持身体的效果。

众所周知,盐虽然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如果我们吃太多的盐,也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大家为什么不一起来了解一下盐摄入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呢?

1.导致高血压

众所周知,盐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根据许多医学临床研究,高血压与长期高钠饮食的搭配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当你吃太多的盐,身体排出盐,会让人们喝很多水,水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身体血容量大大增加,除了血容量,过多的钾离子会使毛细血管摩擦阻力,会导致血压迅速上升,如果血压值上升,很可能是由于毛细血管损伤和明显的心血管疾病。

2.引起胃癌

虽然吃咸的食物似乎与胃癌无关,但许多临床医学数据和医学临床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确实会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这是因为盐具有很高的透水性,进入胃后会立即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导致胃粘膜水肿.血肿.溃疡.糜乱.出血等一些列变病。

此外,过多的盐也会减少胃液的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而前列腺素E2具有维持胃粘膜的作用。因此,长期的高盐饮食搭配将大大增加胃病变的风险。

3.钙流失

高盐饮食的搭配会导致体内钙的流出吗?我想很多人会引起这样的怀疑,通常是因为钾离子具有多吃三排的特点。

当大量钠进入体内时,身体会指示肾功能排出过量钠,同时排出钠,通常会导致部分钙流出,研究发现每次肾功能排出2300毫克钠(约6克盐),会出现40-60毫克钙流失。

1.烹饪时用少量勺子放盐

根据《中国饮食指南》,每人每天摄入的盐量不应超过6克,但很多人对6克的盐量没有定义。对于这件事,我们可以在烹饪时用少量勺子放盐。

2.菜在临出锅时放盐

如果过早地在蔬菜中加入盐,盐很可能会渗透到配料中,使食物的味道变浅。这样,我们就会在蔬菜中放大量的盐,导致高盐饮食的搭配。

对于这件事,大家在做饭的时候,可以养成在菜起锅前放盐的习惯,使盐粘在食材表面,使盐的味道更加明显。

根据以上阅读文章,我们坚信,我们已经掌握了始终保持高盐饮食对身心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高血压。引起胃癌及其钙流失。如果你想控制盐的摄入量,你可以在烹饪时用少量的勺子放盐,在烹饪前放盐。除了上述两种盐控制方法外,还必须注意的是,除了食用盐本身,我们还对隐形盐保持警惕,因为隐形盐也会导致身体摄入钠超过标准,一般隐性盐有各种腌制产品。市场上的熟菜。各种调味料。酱汁等。

盐是百味之首,我们日常吃的饭菜中,最不能少的就是盐。

但你知道吗?吃盐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如今高盐饮食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统计,仅2017年,全球就有300万人食盐过量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日食盐的建议值降低,从6克降到了5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将建议的食盐摄入量降为2~3克。

老张一家吃饭好口味偏重,加盐加辣,前阵子体检,一家四口,各个血压高,老张不仅患有高血压,还有心律失常的毛病。据疾控中心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达到10克以上,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突破了亿人,平均每3个成年人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

高盐饮食有哪些危害?和荷叶健康一起来了解下吧

高盐饮食的危害

1

吃太咸易引发胃病

我们知道胃内有一层胃粘膜,上面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果我们吃的过咸,保护膜就可能受损,从而将胃粘膜暴露出来,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胃部反复受刺激,从而引起癌变。

经常吃饭过咸的朋友,有没有感觉自己经常出现烧心、胃酸过多、反酸的情况?这就是由于盐的刺激造成的对胃粘膜的损害。

有数据显示,盐消耗较多的地方,往往也是胃癌高发区,这期间便有一定联系。

2

吃太咸损害肾功能

吃盐太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我们知道食盐中的钠需要经过肾脏重新吸收,如果吃的过咸必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一旦超负荷运转,就可能造成肾脏功能减退,无疑是对肾功能的损害。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盐,以免加重肾衰、水肿的情况。

3

吃太咸引起骨质疏松

你可能不知道,吃的盐太多,会消耗人体骨骼的钙,久而久之会导致骨质疏松。这这是因为,肾脏每排泄1000毫克钠,会损耗26毫克的钙,排掉的钠越多,损耗的钙也就越多。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4

吃太咸引起心脑血管病

我国大部分居民有高盐饮食习惯,我们知道高盐饮食的人患上高血压的比例往往很高,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3亿人,高血压又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脏病、心衰、心肌梗死等相关心脑血管病。

5

吃太咸易显老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加速人体细胞衰老进行。这是因为食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水分流失,造成皮肤老化,时间过长就会出现皱纹、色斑,让人变得更老。还会导致水分滞留体内,造成浮肿。

如何控盐

我们知道食盐过量有害健康,那该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呢?不妨从以下方向做起!

1

减少饭菜用盐量

平日做饭的时候,合理应用限盐勺、限盐罐来控制菜肴中盐的量,如果没有这些,可以使用去掉胶底的啤酒瓶,铺满一瓶盖相当于6克盐;可乐瓶盖铺满相当于10克盐。

2

烹饪方式多样化

可以试着采用蒸、煮、凉拌等少用油盐的方法进行烹调,这可以尽量减少食盐的用量。烹调时可多用葱、姜、蒜、醋、辣椒、柠檬汁等调味品,或花椒、桂皮、八角等香料来替代一部分食盐,让菜的滋味变得丰富,减少了食盐用量。

3

控制隐形盐的摄入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含有隐形盐:

①加工食品

②调味品

③腌制品

④熟肉制品

⑤方便快餐食品

⑥海鲜干货

⑦零食

⑧甜品

⑨海鲜

4

提倡在家吃饭

外卖和餐厅为了保证口味,饭菜中的食盐量都很高。为了控制食盐摄入量,应尽量保证在家自己做饭,控制饭菜中食盐的量。学习少盐烹饪的方法,同时注意营养和荤素搭配。

5

选用低钠盐

低钠盐中是放入了30%左右的氯化钾来替代了相应的氯化钠,这正好有利于调整我国居民食物中钠、钾比例,维持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

特殊人群低盐饮食

部分特殊人群要注意低盐饮食,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肾病患者,更应注意减少食盐摄入量。小儿应从培养少吃盐的习惯,少吃含盐量高的零食。

在吃盐问题上,有人说吃盐一定要少,这样才 健康 。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全球 健康 》给出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五分之四的被调查群体每日平均盐摄入量,是中国膳食指南规定(6g)的两倍多!

而摄入过多的盐,会增加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在各种各样的建议下,不少人提倡清淡饮食,低盐饮食,甚至直接不吃盐。

那低盐或者无盐饮食,真的就有利 健康 吗?

一、

为什么不能吃盐太多?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这句话,我们经常从家里长辈们口中听到,说明盐真的是个好东西。

可是,尽管盐被称为“百味之王”,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但摄入过多,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盐虽然具有调味的作用,但是过度的吃盐,有可能会发生毁容的情况,比如水肿。

这是因为人吃了太多盐,血液中的钠离子就会增多,从而产生缺水的感觉,身体为了能够留住更多水分,很容易发现水肿的出现。

大量盐分,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影响毒素的排除,从而导致脸上浮肿,脸还会变大!

长期高盐生活,除了会“毁容”,还会导致其它更大的问题。

比如高盐饮食会增加咽喉黏液,引起喉咙发炎或者咳嗽。

更重要的是,高浓度的食盐会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同时还会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感染呼吸道的风险。

食盐摄入过多会加大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癌症的几率。

研究表明,盐的摄入与高血压呈正比,即人体摄取盐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且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g,平均血压上升2毫米汞柱,低压上升毫米汞柱。

更可怕的是,长期高盐饮食还会破坏胃中前列腺素E的合成,使胃粘膜更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攻击,导致胃部疾病的发生,增加胃癌风险。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布了一份全球饮食领域大规模调查研究报告,是对全球195个国家的饮食潜在风险和 健康 隐患做了长达27年的研究。

结果显示,中国因为饮食结构而导致的死亡率和癌症的发生率,在世界人口前20的国家中,排名第一。

而导致这一情况的罪魁祸首就是:吃盐太多。

据2012年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食盐平均摄入量高达12-14克。

而南方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10-12克;北方居民则达到15-22克,位居全球榜首。

如此看来,高盐饮食真是要不得,我们确实需要多注意一下食盐量的摄入。

二、

吃盐少,身体就更 健康 吗?

上面已经说过,高盐饮食严重影响身体 健康 ,是胃癌、高血压、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明确提出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因此,有些人就每天吃饭极其清淡,不是水煮就是清蒸,甚至不放盐,美名其曰“低盐饮食, 健康 养生 ”。

那么,低盐甚至不吃盐的人,身体就更 健康 吗?

事实上,研究表明,吃盐少并不一定让身体更 健康 。

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了一篇综述性文章,对人们普遍建议的日食盐摄入量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如下:

如果我们每天钠摄入量过少,它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性并未得到证实。

反而低盐饮食每天少于3g的限值,可能对身体不利,适得其反。

为什么呢?因为盐里的钠离子,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

它参与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参与胃酸合成、参与二氧化碳运输等重要生理功能。

举个例子,平日所食用的盐,其化学成分是氯化钠,经吸收后会以钠离子、氯离子的形式,出现在体内。

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如果钠的浓度需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人体功能。

例如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可能会出现头晕、呕吐、甚至昏迷等情况,这不仅是人体缺水的症状,也和体内钠的浓度太低有关系,需要及时补充。

除了钠离子,食盐的化学分子氯离子,它是胃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了胃酸,那些被吃进胃里的食物才能被消化吸收,并且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

如果食盐摄入过低,不仅会影响胃酸的合成,也会让人体的酸碱度失去平衡。

食盐缺乏,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良影响。

长期低盐饮食,人体可能会因为氯的缺乏造成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发生肌肉收缩不良,消化功能受损,影响身体生长发育。

当每千克体重失钠达到克,就能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情况;如果达到每千克体重失钠克,可出现视力模糊、心率加快、脉搏细弱、休克,甚至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情况。

因此,不管是高盐饮食,还是过度的低盐、缺盐饮食,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

三、

怎么吃盐更合理?

吃盐多了不好,少了也不行,那要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疑惑,今天,我就给大家好好说说。

1

控制盐的摄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一个 健康 成人食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

《 健康 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了这一个新标准:2030年人均每日食盐量低于5克。

尽管自2000年以来,我国成人平均盐摄入量不断下降,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大盐摄入量,所以平时生活中,大家吃盐一定不要长期重口味!

除了控制食盐的摄入,我们还要学会识别一些隐形盐。

毕竟,不是说只有咸的东西才含盐,有些食物哪怕不咸,但含盐量也很高。例如酱油、味精、鸡精、蚝油、豆豉等调料也要少放。

还要一些加工食品其实含盐量也非常高,比如薯片、方便面、火腿肠、罐头制品等。更不要说一些看上去甜的东西,其实它的含盐量也很高,比如“蜜饯”。

对腌制、卤制食品的喜爱,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人的食盐摄入量。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利用食盐可以保鲜的特质,大量腌制各种食物。到了现在,腌制食品的味道早已练就了人们出众的味蕾,酱菜、咸鱼、板鸭等等。

因此,偶尔吃几次这些美味当然没关系,如果经常吃的话,就需要控制了。平日选购食物,也尽量少挑选带有“腌”、“卤”、“熏”、“酱”等这些字样的食物。

2

挑选自己合适的盐

根据人群对盐的需求不同,生活中有很多种盐,例如碘盐、无碘盐、钠盐、锌盐、硒盐等食盐。

一般来说,我们买到的食盐通常都是加碘的,只需要按照每天4-6g的标准食用就行。

但如果你或者家属有甲亢、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患者,可不食用或者少食用碘盐。

低钠盐,顾名思义就是钠的营养成分比较少,用别的营养成分代替了。比如氯化钾、氯化镁等等。

吃低钠盐,在保证用盐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钠的摄入,唯一的缺点是味道更淡,适合口味淡的人群。

不适合的人群,比如从事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强度工作者、肾功能障碍者,他们因为工作、身体等条件,需要摄入比较多的盐分或不能摄入钾元素,所以最好谨慎食用。

还有一些什么加钙盐、加锌盐、加硒盐等,这些大多都是噱头。

虽然它们自带了许多人体必需营养素,但每天盐限制量仅6克,再怎么吃也补不了。

所以补充多种营养素,最好还是通过食补最合适。

3

吃盐小窍门

很多重口味的人觉得,减盐饮食就没了灵魂,实际上低盐饮食不等于减味道,盐放少了,可以通过调和酸等其他方式来维持口感。

比如酱油当中也包含钠,也含有盐分,通过使用低盐酱油也可以达到减盐的目的;

还有葱、姜、蒜也能代盐调味,盐放少一点,可以食用新鲜的大蒜、洋葱、黑胡椒、醋、柠檬汁等来保证食物的味道。

做饭的时候,可以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调方式,如果主菜放了盐,那么做汤一定要少放盐或者不放盐。

如果觉得控制不住,大家可以快出锅时再放盐,这样停留在食物表面的盐会让我们觉得咸,可以控制盐的摄入。

有小孩的家庭,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从小培养孩子的低盐口味。

希望这份吃盐的科普文章,让更多人意识到高盐饮食的危害。

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对盐畏之如虎,而是选择适量的摄入,让自己的身体 健康 、平衡。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HIV

在目前的医疗条件来看,如果HIV感染者想活下去,就能活到天命之年!也就是说能跟正常人一样的自然老去。

为什么不药不药博士敢下如此结论呢?

患者要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体目前所处的状态!比如要确切知道自身HIV感染的阶段,因为不同的时期,所采用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

目前,HIV感染人体可分为3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与感冒的症状比较相似,也能很快的自愈。

急性感染期的特点:能检测到HIV的病毒抗原,但是由于时间太短,身体还未产生抗HIV的抗体。

2) 潜伏期:这个时期又称为无症状感染期。身体里已经有了HIV病毒,可以称为HIV携带者。但还不到发病的时间点。潜伏期时间的长短因个体而异,短的不到一年,长的可达15年以上,甚至终身携带不发病。

3)发病期:到了这个时期,就相当危险了,因为HIV病毒已经开始摧毁免疫系统,当免疫系统被破坏到不能维持最低的抗HIV病毒的能力时,就真正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艾滋病人。

艾滋病人多数并非死于HIV本身,而是死于免疫系统被摧毁后的并发症。比如可以风一吹,感冒病毒进入到人体,并开始侵入鼻咽喉及肺部,而此时的身体没有任何免疫攻击的能力,只能任其繁殖扩散,最终可能死于一个小小的感冒。

在HIV感染期,虽然这个阶段不需要服药,但是必须经常去检查身体。其实就是查免疫系统是否还正常。如果一旦发现CD4+T 细胞的含量降低至阈值以下,则必须立刻开始服用一线抗HIV的药物,抑制住病毒的复制。如果此时不治疗,任由其发展的话,对免疫系统的摧毁是将是不可逆的,很可能在发病期迅速的死于并发症。

目前,中国HIV感染者的CD4+T 细胞的含量降低至500以下时,都能到指定的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这些抗病毒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去羟基苷,扎西他滨,司他夫定和阿巴卡韦等。

必须给中国政府做的这一个工作点赞!这惠及了几十万的HIV感染者。国家免费给治疗,您还愁什么呢?

有的HIV感染朋友肯定听说药物会有耐药的现象,而且疗效怎么样,心里也会犯嘀咕。

在这里不药不药博士要告诉您,目前中国政府免费提供的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确实不错。这些药物国外的HIV感染者也在使用。流行病调研数据表明,坚持治疗的HIV感染者,其寿命和正常人没有显著性差别。而且每天坚持按时按点吃药的HIV患者,基本不会发生耐药现象。

看完了不药不药博士的回答,您应该能赞同HIV感染者可以活到天命之年的结论了吧?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为“Right to Health”。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关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

【艾滋病的常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人们会通过以下方式感染艾滋病:

A.无保护的性行为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B.不安全的血液、共用注射器和使用未正确灭菌的医疗器械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C.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感染了HIV病毒还能活多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一般来说,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艾滋病感染者存活的时间因人而异,有新闻报道我国艾滋病人最长存活时间已达21年。据研究,感染的HIV病毒亚型、传入人体病毒的多少、个人基因和健康差异及医疗品质等,都对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产生影响。

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到死亡,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染初期。也叫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又称“窗口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随后这些症状会消失。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窗口期”为3-6周。由于艾滋病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

第二阶段:艾滋病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此期也被称为“无症状期”。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潜伏期应包括入口期,即是感染之后从血标本的检测中尚未出现艾滋病病毒(HIV)的那一段时间,通常是2周至3个月。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不能确定出感染的具体时间,故只好从出现前驱症状或血清抗-HIV抗体阳性算起,约数月到几年。从科学态度出发,真正的潜伏期应是1~12年,平均6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潜伏期症状不明显,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是健康的,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第三阶段:艾滋病前期。艾滋病前期是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时艾滋病会出现续性的淋巴节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症状。艾滋病前期出现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会持续半年以上;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数月的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第四阶段:典型艾滋病期。由于CD4+细胞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靶细胞之一,作为监测病程的重要指标,通常一旦每微升血液中的CD4+细胞数少于200时,或者CD4+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少于14%时,细胞免疫机能已经难以维持,就标志着病人即将进入HIV感染的最后阶段,即“艾滋发病期”,这时,感染者被叫作“艾滋病患者”,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很难对人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共同生活也是安全的,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

与HIV携带者发生普通的社交接触如拥抱、握手、亲吻等是不会感染HIV的;与他们共用餐具、马桶、同空间内呼吸也是安全的,甚至与他们一起游泳、使用健身器械也非常安全。而公用牙刷、剃须刀等用品,是应当被杜绝的行为(因为它们可能会接触破损的黏膜与皮肤)。

此外,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HIV,因为当蚊子在叮咬健康人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者动物的血液,回注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病毒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到正规机构洗牙不会感染艾滋病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介绍:如果去国家批准的牙科医院和诊所,不会感染艾滋病。没有正式研究显示在正规的机构洗牙会感染艾滋病。

洗牙可以每年一至两次,避免牙结石问题。长时间不洗牙,牙结石过多,洗牙时会出血严重。如果器械消毒不合格,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讲,任何存在组织液、血液交换的行为都有存在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其他侵入性操作,比如做胃镜,心导管等,正规的医疗机构都需要在检查之前进行HIV检测,避免交叉感染。所以,建议准备做以上医疗检查或治疗的网友选择国家批准的正规机构,以避免交叉感染。

【艾滋病的防治】

感染艾滋病并非死路一条,“鸡尾酒疗法”功效显著!

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意味着立刻就会死。尽管这种病毒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治愈,但通过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可以将其控制在非常非常低、甚至于在体内检测不到的状况。

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是同时混合服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每种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消灭HIV病毒的目的,因其功效显著一直占据着抗艾用药的主流地位。据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调查报告表明,自1996年推出鸡尾酒疗法并全球推广后,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延长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安全套!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防艾工具

在性传播这条途径中,如果要彻底阻断艾滋病,唯一的方法就是禁欲。除此之外,较为有效而可行的是使用安全套。即便安全套的橡胶存在天然缝隙,但由于HIV病毒必须通过人的体液传播,而水分子的大小是大于安全套材料分子间隙的,所以HIV病毒依然无法穿过安全套,除非安全套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人为造成破损的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报告也表明,只要使用得当,安全套几乎能百分百预防艾滋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发表研究论文表示,安全套防艾的失败率仅为。在这个万事没有绝对的世界,的失败率和不用安全套的风险率可想而知。

预防艾滋病,不能靠自行在药房买药吃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介绍:预防、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擅自到药店购买服用。首先,治疗用的药物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在服药过程中也不可以随意停药,以免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伤。比如,肾功能影响等。所以,在进行预防和服药之前,必须请医生做专业评估。

抗病毒治疗不用怕 两种渠道帮助患者负担治疗费用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临床和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介绍国家为防止艾滋病投入巨大,目前基本上是走国家免费治疗的特殊通道,不久前我们发现国家把一部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纳入了医保目录。如果国家有两个渠道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费用负担。第一个渠道是经典的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第二个渠道是我国公布的医保目录里涵盖了艾滋病的药物,可以选择走医保报销。对于一些新药,需要患者自己负担一部分,国家负担一部分,保险公司或医保负担一部分。这些对患者更早地使用上更新更好的药品,以及跟踪检查都有很大的帮助。

完成艾滋病防治的三个百分比任重且道远

如何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2020年的三个90%?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卫生部艾滋病临床专家工作组组长、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张福杰教授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他说,首先“发现”90%的病人是非常难的。因为感染艾滋病以后这些病人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表现,它所呈现的症状像流感一样,并且可以自愈,然后感染者很快转入无症状期。在长达6-10年的无症状期中,如果不进行HIV的检测很难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因此发现病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很多病人在免疫力非常低下时才被发现,如肺孢子虫病)或者肿瘤(卡波西肉瘤),或者因为其他疾病需要进行手术前检查时才被发现。发现晚就意味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已经将艾滋病传播给了其他人。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烟比病毒本身更要命

《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时还吸烟,那么他们死于肺癌的可能性比死于艾滋病的可能性会高出10倍左右。戒烟预防肺癌应成为护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重中之重。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克里希纳·雷迪在一份声明中说:“对肺癌而言,吸烟和艾滋病病毒是一个特别糟糕的组合。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烟率特别高,而吸烟和艾滋病病毒都会增加肺癌的风险。”

【最新研究】

科学家“解码”艾滋病病毒如何增殖

多国科学家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说,他们运用计算机模型“解码”了艾滋病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未知细节,有望为开发抗艾药物找到新方法。

艾滋病病毒增殖的“诀窍”是迫使细胞在细胞膜上形成囊膜供病毒容身,囊膜脱落被称为出芽,出芽后病毒体进入其他细胞展开复制,阻断这一早期过程是治疗艾滋病的一种可能方法。

中国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粗粒化”计算机模型,揭示了一种名为HIV-1Gag的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可能的构象。这种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组装蛋白,参与了出芽,但科学家一直难以运用实验手段获得分子层面上组装过程的清晰影像。

研究人员选择在计算机中构造了这种蛋白的缺失部分,通过调试参数最终发现,这种蛋白利用病毒核糖核酸和细胞膜作为“脚手架”自行组装起来。研究人员还发现,小核糖核酸可以抑制这种蛋白组装。

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合并肺KS有助艾滋病研究

北京协和医院27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联合报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临床呼吸杂志》上。

该患者为46岁男性,曾辗转就诊于国内多家医院。虽HIV抗体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用于确证HIV感染的蛋白印迹试验为阴性。抗生素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无效后,患者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肺部穿刺活检后,病理科专家在镜下惊异地发现了肺部病变是卡波西肉瘤(KS),而该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艾滋病人。专家介绍,KS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也是HIV/AIDS进展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经文献检索,该患者是在成人中发现的世界首例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KS。

艾滋病病毒附着在我们淋巴T细胞的缺陷上,目前没有靶向性药物能直接杀灭,相信不就得将来就可以治愈。

现有疗法并不是都能有效阻止病毒传播,对艾滋病的预防医学界还是处在探索实验阶段。至于每次传出的一些好消息,都不过是某些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它的有效性、成熟性还是有待观察、确定。

  • 索引序列
  •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酪酸菌
  • 柳叶刀医学杂志亚麻酸
  • 柳叶刀医学杂志中叶酸论文
  •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盐
  • 柳叶刀医学杂志关于HIV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