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低血糖脑病论文参考文献

低血糖脑病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低血糖脑病论文参考文献

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甚至会出汗,而且也会有严重的饥饿感,同时也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会非常的乏力,也有心悸的现象。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得糖尿病呢?”笔者关切地问道。蔡教授说,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内有一种重要的激素叫胰岛素,由胰脏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在人体三大代谢(即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少它,三大代谢就乱了套,身体内的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尿中出现葡萄糖,这就成了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中,Ⅰ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有缺陷,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糖尿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一些糖尿病的家庭系谱中,常可找到同样的病人。在环境因素中,肥胖、感染和多次妊娠者患此病最为常见。值得提出的是: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有资料表明,在40岁以上的人中,体重超过正常者,发病率达‰,而体重在正常范围以下者发病率仅为‰。“那么,怎样才算肥胖或超重呢?”我们问。蔡教授说,粗略地说,一般人的身高(厘米数)减去105就等于标准体重(公斤数),如果一个人的体重超过标准的10%,就算超重。蔡教授说,超体重者进行减肥,不但可以增加体形美,而且在防治糖尿病上也有重要的意义。“百病之母”“我们看见很多糖尿病者面色红润,与健康人差不多,究竟糖尿病有多大危害呢?”我们问。蔡教授说,尽管糖尿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但由于病者的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加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严重者可由于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而诱发急性代谢紊乱,引起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病者表面很好,他(她)却处处潜伏着危机。尽管目前治疗技术有很大发展,使糖尿病者寿命大大延长,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一些慢性并发症仍很难避免,这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在血管病变方面,常有两种类型,即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前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大脑动脉、肾动脉、足背动脉等大中动脉,并由此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常累及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最重要的是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性心肌病变和视网膜病变,后者常是糖尿病者失明的主要原因;2、在神经病变方面,由于糖代谢障碍,使神经能量供应不足,加上微血管病变,使整个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如累及植物神经,还可引起瞳孔和出汗改变、腹泻、便秘、尿失禁、阳痿等。如因血管硬化而并发脑血管病,则后果更严重。由糖尿病派生出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医学上称它们为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尿病可算得上是“百病之母”。如何诊治“那么,怎样知道得了糖尿病呢?”蔡教授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典型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有血糖升高而无明显症状。还有一些人是因并发症就医时才发现患糖尿病的。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严重,所以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减少和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一些单位对40岁以上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血糖和尿糖,这有助于发现早期病人,值得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可以进行。对一些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人,以及肥胖的、怀疑有糖尿病的人,定期进行血糖、尿糖检查更属必要。也可自己先用尿糖试纸做初步检查,如系阳性再进一步检查确诊。此法很简单,只将试纸浸入尿中5秒钟,取出比色就可大体知道有无尿糖。但要注意,维生素C、左旋多巴等药可引起假阴性,故如服用这类药物时不宜用本法测定。在治疗方面,蔡教授谈到,目前对糖尿病只能对症处理。一个人得了糖尿病,首先要认识到这种病是缺乏根治方法的慢性疾病,必须长期乃至终生治疗。因此,需要病者和医生密切合作,耐心治疗。如果措施得当,糖尿病人仍可达到正常健康人同样的寿限。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项基础措施,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均应长期和严格遵守。很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病者,特别是肥胖者,通过认真控制饮食,就能使症状改善,并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饮食治疗包括总热量估计、营养成分的合理分配和进餐的定时定量,由医生根据病人标准体重、工作种类、生活习惯及病情具体制定和调整。一般来说,接受治疗的病人,开始总觉得很饿,抱怨医生批准的进食数量太少。有些人甚至会忍不住偷吃东西,像馋嘴的小孩一样。所以,在住院期间,护士长常常要检查糖尿病患者的柜子和床头,“没收”一些藏起来的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病人出院后,或在家中治疗的病人,则完全要靠自己的自觉性和毅力,才能抵御周围美味食物的诱惑。有时病人实在饿得厉害,可以找些缺乏营养的食物果腹,例如吃一些反复煮过的老菜渣充饥。说到这里,蔡教授笑了笑说,看来,有的病人也挺可怜。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控制血糖,巩固疗效,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苦心,坚持长期合作。运动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可促进肌肉利用葡萄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从而可减少或延缓血管病变,运动对超重者更为有效。运动的方式可多种多样,从跑步、爬楼梯到打太极拳均可。但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适可而止,切勿过量运动,并持之以恒。有些人“三天打鱼,两日晒网”,这不会有多大效果。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并定期检查效果,还要注意,在空腹、饭前和注射胰岛素后,不宜运动,因这时运动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发生意外。此外,当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者及糖尿病失控者也不宜用运动治疗,以免发生意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必须根据病情和病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显著疗效,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主要需做好以下三点:一、加强病情监测 专科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诊;而病人自己应定期到医院门诊,检测血糖和24小时尿糖量;每隔2~3个月宜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病情控制程序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有条件的病者和家属,除要学会尿糖测定外,还宜学会用血糖计来测定毛细血管的血糖含量,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实现家庭自我血糖监测。二、坚持良好的病情控制 长期和良好的病情控制不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和成人患者具有一定劳动力或工作能力,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血糖监测,良好的治疗控制为:早餐前血糖每分升70~9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6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2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小于5克。中等控制的血糖分别为早餐前70~100毫克,早餐后1小时100~180毫克,早餐后2小时80~150毫克;24小时尿糖量在10克以内。三、充分宣传教育 糖尿病者要长期密切配合医生取得良好的病情控制,必须懂得一些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最好能学会尿糖定性测定和血糖计使用,掌握饮食治疗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应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自己注射胰岛素等基本技术。保持规律的生活,戒烟、酒等,以便能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合理治疗。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关键词】 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据WHO报道,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第三位威胁人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全球有糖尿病病人亿,到2000年大约有亿,2025年将剧增至亿[2]初步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 000万人,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95%,糖尿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糖尿病综合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4],其中非药物治疗占了4个部分。现对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的研究概述如下。1 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的对象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普通人群。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由于教育对象年龄、职业、文化层次不同,对糖尿病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因此糖尿病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 ① 分发糖尿病知识手册及订阅有关书籍、报刊、杂志;②门诊咨询,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随时回答患者提问;③开座谈会、病友会的形式相互探讨,交换治疗心得;④利用墙报、漫画、知识讲座等通俗易懂形式定期进行宣教。总之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5]。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①糖尿病基础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症状、诱因等;②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并掌握其正确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③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使用方法、注射部位、剂量及药物的保存[6];④进行尿糖、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了解低血糖、高血糖的症状及发生时相应的处理方法;⑤糖尿病病人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不是不治之症,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2 饮食治疗糖尿病发病主要是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引起的代谢紊乱的疾病。降低血糖,控制血糖的水平是糖尿病治疗的最终目的,而饮食治疗则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首先,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主动遵守饮食计划,定时定量进餐。其次,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在三餐的饮食上应按照身高、标准体重、实际体重、工作强度、血糖水平等算出总热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如表1所示。值得说明的是总热量的摄入以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为标准[7] 。糖尿病饮食三大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宜过低,太低可引起体内脂肪的过度代谢,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对糖尿病患者要小心选择含糖食物,尤其是含有天然糖分的水果容易被吸收,应选择含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燕麦片、甘薯、豌豆、酸乳酪、花生米和柚子等。脂肪在糖尿病饮食中不可缺少也不能过量,应多吃含多链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尽量减少动物脂肪及含饱和脂肪的食物[8]。蛋白质摄入量过高易增加基础代谢同样会引起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酌减。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等,食盐严格控制在2 g/d左右为宜[9]。有些食物还有降糖作用,如苦荞麦、嫩南瓜、绿茶、人参蛋清汤和枸杞子等[10]。3 运动治疗 运动的作用合理的运动不仅能降低血糖、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性,对代谢综合征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更重要的是运动能调节机体的整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Boule等[11]通过14项临床试验meta分析发现,在体重不减轻的情况下,50%~60%最大摄氧量的踏车练习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氧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由此运动持续时,肝脏和肌肉内的储存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为运动提供能量,不断消耗,血糖逐渐下降,高血糖状态得以缓解。表1 糖尿病患者饮食参照表(略) 运动降低血脂和控制肥胖Aiello等[12]实施60%最大摄氧量,3次/周、1 h/次,共6个月的运动使2型糖尿病人血脂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c水平上升,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同时,长期而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强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消耗,促使减肥[13]。 运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3次/周,持续2个月,其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46%。利用葡萄糖钳夹技术即使不伴体重下降,葡萄糖利用率、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率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改善[14]。 运动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直接改善心肺功能。Maiorana A等[15]对2型糖尿病人进行8周的50%~60%最大摄氧量耐力运动,结果发现患者每膊输出量增加,血压下降,休息时心率下降,延缓和预防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运动提高机体适应性UKPDS“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资料显示,运动能使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比值增加而改善体力。从运动中获得心理功能的改善可增加对日常活动的信心,消除紧张应激状态,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美国运动医学会以及我国的研究人员吴毅等[16]经过大量实践,认为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可分为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见表2。此外,也有学者提出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在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后也可以进行运动锻炼。运动也有危险性,特别是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则可能使冠心病加重,运动中血压升高,视网膜出血,尿蛋白增加,神经病变进展,进行性关节病加重,以及发生低血糖等,所以需严格遵守禁忌证和限制运动指征。见表3。

表2 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略)表3 运动疗法的禁忌证和限制指征(略) 运动的实施运动疗法泛指把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是人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周期性连续性有氧运动。病人只有根据自己的疾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合适的运动强度,以及掌握好运动实施的时间和运动持续时间。见表4。才能获得明显而持久的收益,从而使糖尿病的控制变得易行、经济而且有效。表4 运动单位交换表(略)4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功能的丧失或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血糖升高直接影响病情,造成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故必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结果来评估饮食、用药、运动情况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患者及家属应学会使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最好保持空腹血糖< mmol/L,餐后血糖< mmol/L,并定期做尿液检查,查有无酮体,若血糖监测居高不下或尿酮体持续阳性者,应立即就医。5 评估与展望糖尿病非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做好糖尿病非药物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尿病药物的过多使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和发展,减少糖尿病患者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的益处。在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也是当前糖尿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文献:[1]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Geneva, 1999:1.[2] 钱荣立.糖尿病的代价.1999世界糖尿病日口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41.[3] 胡传峰,李立明.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2,4(4):235.[4] 宋 玲,王爱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2,3(9):84.[5] 李凤英,房 健,王 丽,等.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饮食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362.[6] 许曼音.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细说与图解[M].上海:上海文献技术出版社,2002,36:118.[7] 郭晓杰,殷继东,吴翠英.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M].中华实用医学,2002,4(16):61.[8] 黄 莉,蔡筱彦.糖尿病的护理[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50.[9] 王淑英,呼瑞英.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1):32.[10] 张笃香,吕海云,刘爱柱.糖尿病病因及饮食疗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455.[11] Boule NG,Haddad E, Kenny GP, et 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body mass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JAMA,2001,286:1218.[12] Aiello LP, Wong J , Cavallerano JD, et al . Retinopathy. In: Ruderman N, Devlin JT ,Schneider S ,Kriska A ,ed .Handbook of Exercise in diabetes .2nd ed[J]. Alexandria,V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2002:401.[13] Ross R , Dagnone D, Jones PJ ,et al . Reduction in obesity and related conmorbid condition after diet-induced weight loss exercise-induced weight loss in men:a randomized . controlled trial[J].Ann Intem Med,2000,133:92.[14] 胡永善,冯光斌,吴毅,等.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7,12(3):109.[15] Maiorana A, O,Driscoll G , et al .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erobic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on vascular 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J].J Am Coll Cardiol ,2001,38:860.[16] 吴 毅.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及葡萄糖运载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1998,13(27):45.

低血糖脑病论文范文参考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医学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医学临床心理科护理模式

【摘 要】 目的 开展新型护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方法 对病房环境、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理念等进行改善。结果 各项护理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得到了患者和院方的一致好评。结论 注重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模式,保证了医疗的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 心理科;护理;心理障碍;精神障碍

心理科作为我疗养院的特色专科,主要接收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和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精神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于常人,意识障碍、缺乏自知力,甚至可呈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特殊行为危及社会[1]。作为开放式护理的科室,研究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科室的发展至关重要。自1999年建科以来,我院心理科参照医院精神专科的护理模式,结合自身疗养院护理模式的特点,通过工作实践积累,摸索出一套规范的护理模式,并且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改进病房管理环境要求保持安静、整洁、安全,同时在病区出***及附近摆置一些绿色植物及热带鱼、乌龟等小动物,让患者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和温暖,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每间病室设2张床位,只收住一位患者及其陪员,以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我科病房为全开放式病房,患者进出比较频繁,我们要求护士在出***不间断值守,对患者去向做到完全把握,并且我们也要求家人陪同,鼓励其尽量让患者多与家庭、社会保持联络,增强互动。

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心理科有床位32张、护士4人、护工2人、护士长1人。以往护理上总感人手紧、任务重,有时连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都需陪员代劳。目前则主要强化日班护理力量,在工作量大时,灵活调整班次,并且培训出固定的2名护工,使其充分了解疗区的各项功能,承担起卫生工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事务,减少了护士外出取药、陪同结账等杂务,让护士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患者。即使现在科室不断发展壮大,患者不断增多,护士仍普遍感到工作较前更为有序、有效。

改善护理理念

重塑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独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其语音语调的温婉和礼貌,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迎来送往的亲切和温馨上。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我科通过组织多次礼仪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理文化建设,为打造新的护理服务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通过树立护理服务品牌,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服务。长久以来,我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护理文化,树立了和谐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对外树立了科室的良好形象。全科上下不断加深对“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理念的理解,为患者提供全程一流的服务,使我们的护理事业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落实护患沟通责任制心理科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只有沟通良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建立了沟通责任制,将沟通融入各班护士的工作职责,列入护理服务质量考核之中。目前所有护士都能熟练运用自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姿势去影响和改变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提升多元文化护理理念是指根据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用相应文化来影响他们的生理及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利于从疾病中康复。它的开展能从深层次上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因人施救”的护理实践。在临床中,多元文化护理要求护士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采用移情、倾听、证实等方式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心理感受及其文化、信仰和习俗,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文护理理念。

确立护理教育的人文理念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疾病护理型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护理人员从接受护理教育的第1天开始就懂得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服务是护士永远追求的目标,并要将这一目标植根于她们的心中。在教学计划中应本着“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原则,着重学习社会、心理、行为护理学等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人文教育不只是讲述人文知识,更不在于背诵人文教条,唯一真正要做的是让人文理念在日常护理活动中体现出来。因此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论文设计或社会实践等方式使被教育者进行情感体验,让她们感受到护理事业与生命全过程的密切相关。我们最终的职责不单单是掌握技术操作,而且要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要与他们进行语言的沟通,还需要心灵的交融。

2效果与体会

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体制的完善,使护士明确了工作重点,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同时在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护理工作中,护士少了取药跑腿的杂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对于心理科的护士来说,沟通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年轻护士往往业务不熟练,沟通不擅或者不敢开口,导致护理满意度下降。通过多层次护理礼仪、护理理念的学习,使得护理人员不但敢于开口,更能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地沟通,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体现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护理效果的总和[2]。护理工作不仅是被动执行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主动为患者服务,我科的护理人员都能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服务,得到了患者的好评。随着护理诊断地不断完善,与医生的沟通能力的不断加强,主管护士与主管医生大量的沟通使护士更加了解患者,更多地想患者之所想,从而及时、全面、正确地完成护理程式,并形成完整的护理档案,针对不同患者的需要,实现护理服务程式化、规范化,使各项护理工作符合质量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芝.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与体会.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G],2005.

[2]王霞.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5***:1422.

>>>下页带来更多的

低血糖的评价内容,嗯,就是如果在体检或者是恶。恶某些当中,你可以写直接写低血糖,嗯,这些都没事儿,因为低血糖肯定属于贫血,所以建议大家,嗯,能够正常饮食作息习惯属于正常,否则的话处于低血糖也是比较好的

低血糖严重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低血糖严重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低血糖是指血糖过低,甚至低于了正常值,使得细胞内缺少糖分而出现了头晕脑胀的情况.有低血糖的情况一定要注意,因为很容易对身体造成影响,以下是关于低血糖严重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低血糖是指成人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糖尿病人群血糖<4mmol/L。轻度低血糖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低血糖严重时可能出现以下常见的不良后果。

1、视网膜病变加重:糖尿病人群如果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加重,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出现失明;

2、低血糖性脑病:可表现为倦怠、乏力、肌肉颤动、肢体震颤、瘫痪等症状;

3、心脑血管病变:老年人发生严重低血糖反应,可能诱发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主要表现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头晕、意识昏迷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脑死亡;

4、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低血糖时间超过6个小时后容易导致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肢体瘫痪、意识不清、视野缺损,吞咽困难等,甚至出现植物人状态;

5、大脑皮质功能受损:血糖浓度过低,大脑神经细胞缺少能量,可出现神经细胞水肿,神经系统软化,出现大脑皮质功能受损的表现,比如躁动不安、强直性惊厥,进一步发展可波及延髓,进入深昏迷,可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即用光照射瞳孔时瞳孔不再缩小。

低血糖严重的情况,主要会出现大脑由于缺乏葡萄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功能失调,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精神不集中,出现记忆力不好、思维不强、言语迟钝、头晕、嗜睡、烦躁不安、容易发怒。

随着血糖越来越低,症状越来越严重,严重的会出现惊厥、癫痫发作,甚至会出现昏迷,直到死亡。有时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加严重,低血糖一般的症状会出现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

当低血糖发作严重时会出现脑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

1、初期,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

2、进而皮质下功能受抑制,出现骚动不安,甚而强直性惊厥,锥体束征阳性;

3、进一步发展波及延髓,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射消失;

4、低血糖如果持续得不到纠正,症状持续不逆转,最终导致病人的死亡。低血糖最严重的后果是可以给患者造成致命的死亡。这是因为在低血糖发生时,中枢神经系统对低血糖十分敏感,如果持续出现的低血糖没有得到纠正,昏迷超过6个小时,就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轻者出现植物人,重者直接危及生命。

在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症状时出现疲乏无力、表情呆滞、意识模糊、癫痫等一些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当作其他疾病处理了,就十分危险。

低血糖最严重的后果是会导致低血糖的昏迷、意识障碍,低血糖后的脑水肿,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以及血管性的痴呆的`形成,甚至低血糖,还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出现不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严重的低血糖不仅会加重低血糖昏迷、意识障碍以及导致误吸,甚至严重的低血糖,还可能诱发脑梗死以及心绞痛、心肌缺血、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所以低血糖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低血糖还可能加重患者出现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损害等情况出现的。

糖尿病人如果低血糖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有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心慌,手抖,全身大汗,如果是严重的低血糖,甚至还会导致精神异常,比如出现昏迷,休克等等。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如果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就有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定要积极的平稳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反复发生,密切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随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避免。

一些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另外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主食,但是不是不吃主食。饮食跟降糖药物运动积极配合,避免血糖波动较大,使血糖平稳地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

低血糖是指成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血糖值≤3、9mmol/L的糖尿病患者可诊断为低血糖,如有低血糖,必须注意按时进食,并带些糖果饼干等,根据你所说的,低血糖症发作通常以出汗、头晕、恐慌、疲劳等症状为特征。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平时可以多吃水果、蔬菜、谷类、豌豆和蚕豆等豆类、肉类、鱼类,这些可以慢慢吸收,保持血糖稳定。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

低血糖最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晕厥,也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甚至是昏迷或死亡。所以当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的时候,要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明确自身情况,然后再进行治疗。可以通过饮用含糖液体缓解症状,比如:水果汁、汽水、牛奶等。

当然,也可以服用葡萄糖片剂,可以在短期恢复血糖水平。 如果是疾病导致的低血糖,那么需要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者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对于某些患者来讲确实可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低血糖的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所以他本身是没有能力去进食了。这个时候如果周围的人也没有发现这种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补糖,患者就会进入严重的低血糖昏迷。

如果低血糖昏迷时间太长,就有可能会导致脑部永久性的损伤,因为脑部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主要就是靠血糖里面的葡萄糖成分,所以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太长,往往患者即使是经过后续的治疗能够维持生命体征,但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处于脑死亡的状态的。

因此,虽然低血糖症状一般不是特别严重,比较轻的低血糖也不会致命。但是有一些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为一次低血糖可以兴奋交感神经,对心脏有刺激的作用,这样就有可能会诱发突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有的可能会导致死亡。

您好,一般人在遇到过度挫折或者压力的时候都会挺不住,然后想到轻生,这是不珍惜生命的表现。论述挫折压力与珍爱生命的关系,我觉得应该从这个角度入手,然后分析,1、挫折的形成、引起;如何抵抗挫折、看待挫折、如何化解挫折;3、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生命。 有什么疑问还可以继续提问……问题说的越详细,回答起来越有针对性。一、大学里你可能会遇到的困境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可能会遇到的,包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大学里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人际关系紧张:学生来源的多元化,竞争压力的增大,你可能会遇到性格、家庭、经济条件、能力等差别特别大的同学,也会遇到各种矛盾。譬如学生因为一些琐事争执,吵架,甚至演变成动手。2013年4月多起高校学生互相伤害事件,也让我们感到痛心,一夜之间百度贴吧“感谢我的室友给了我一条生路”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关注。2.学习挫折:一类是专业不适应,在对专业不了解的前提下走进了专业,对专业不喜欢,对未来茫然。另一类是对大学学习不适应,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学习变得自由了,挂科,留级甚至退学。3.生病:大学生的突发重病现象,无论学生本人还是家庭等都难以接受。4.家庭挫折:家庭的突然变化,重大事件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很难在短期内愈合。5.心理排解:在大学相对高中自由的环境下,很多心理问题的显现,可能让学生措手不及。6.恋爱:最美的青春,最美的大学,还有最美的情感。恋爱,失恋都可能会遇到的。二、我对生命的体验在我的经历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剖宫产。朋友因为剖宫产大出血死在了医院,年龄跟我一样大,这给了我心理莫大的压力。我两天两夜都难以合眼,除了麻醉过后的疼痛,就是焦虑,我觉得自己可能随时都会离开。还有宝宝床上早产的孩子,不一直看着,我难以放心。生命如花,如花一样灿烂,也如花一样脆弱。我不敢睡,怕自己再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我不敢睡,怕宝宝脆弱的生命离我而去。生命哪有那么容易,都是要一关一关地过。生活:生下来,活下去。不管什么困境我们都要活下去,而且要勇敢。三、对大学生的建议:珍爱生命,感恩生活,学会生存珍爱生命。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对待生命的首要原则就是珍爱生命。即使面临极大的艰难困苦和挫折,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会有希望和奇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大家都不陌生,她因病失明、失聪又失声,然而,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她考入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聋哑盲人。海伦.凯勒的生命经历告诉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挫折、勇敢地接受现实。大部分同学都生活在父母提供的优越环境里,经济宽裕、生活无忧,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无法理智的应对。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发展生命。“世界是这样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一天又一天,让晨光拉着我,让夜露挽着你”。生命是宝贵的,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生命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希望,是未来,是谱写幸福生活的音符。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生命是一个旅程,如果能够乘兴而行,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是幸福而饶有风味的。生命是我们得以生存和活下去的基础,以前对生命这个词,总觉得没有太多的感触。可经过汶川地震,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同时她又是如此的顽强。青春不是用来挥洒的,青春是用来珍惜的,青春易逝,生命脆弱,爱我们自己,就是对爱我们的所有人的最好的回报。感恩生活。“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段豁达的文字出自世界科学巨匠霍金。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然而他仍然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够活动的手指、一个能够思考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且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当你还在为自己不是出身于条件好的家庭而卑微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多少人在饿着肚子;当你在大学里花着父母的辛苦钱浪费着大学时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有多少人在经历着战乱露宿街头。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实,只要你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相信你永远都不是一个人,一切困难都是会解决的。感恩父母赐予了我们生命,感恩社会给了我们安定的环境,感恩我们有健全的四肢,感恩我们能有机会走进大学。学会生存。我们都知道,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个人都在经历挫折中成长,最美的是化蛹成蝶。在人生存过程当中,要使生存具有价值和意义,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壿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确,我们的习惯或对我们的生命、生存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全社会的人都明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生存的意义,生活是要靠我们去创造的,这样才能使我们都能够去热爱我们的生命,学会生存,热爱并享受我们的生活。四、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建议。1.遇到困难有人可以倾诉:父母,朋友,同学,室友,辅导员等。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挫折、失败而陷入无法自拔时,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注意力。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去做你喜欢做的事。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适度,学会当配角和幕后工作人员。5.做善事,积善缘。6.宽以待人,宽以待己。五、结束语这是大学时我写在板报上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我攀上了山,却是绝壁, 我掘出了井,却没有水, 我浇开了花,却掉离枝头。 我只能是无望吗?只能是失败吗? 花死了,隐芽还藏着复活的情思, 地心无情,天空还会落泪, 绝壁,不会绝灭信念的青藤, 我永远是希望,永远是胜利。希望能帮助到您

糖尿病低血糖论文最新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 2型糖尿病; 中医;家庭护理糖尿病是多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1],其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反复,并发症多, 致残、致死率高。近几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亿,预计2030年将达到亿,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2-3]。人口老龄化加速促使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4],成为重要死因之一[5]。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没有根治方案,限于疾病特点和我国国情,家庭治疗及护理成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中医方法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并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疗效[6]。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家庭护理治疗和护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1 情志调节  《灵枢?五变》 “怒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宽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长期精神刺激使得内火自燃、消灼肺胃阴津从而促发此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常年疾病伴随、并发症多发且严重、自身社会功能下降等因素影响,自感加重家庭负担,影响家庭其他成员正常生活,易导致忧郁[7]、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与病情稳定。《千金方?养性论》:“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8]”,说明情志调节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家庭护理中占重要地位。  具体护理措施 首先,加强对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通过知识宣讲、发放印刷资料[9]等方式,使糖尿病家庭了解糖尿病病因、危害、治疗及注意事项,帮助其正视疾病从而积极配合糖尿病的各项治疗护理,提升治疗效果。其次,对糖尿病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加强与糖尿病家庭沟通交流,了解其困扰并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让全部家庭成员参与中医家庭护理计划的制定,增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休养环境。其三,对老年患者情志疏导。指导其“节喜怒”、“减思虑”,促使其气机调畅、气血和平。通过移情、节制、疏泄等中医情志调节方法[10],帮助患者发泄负性情绪,克服自卑感[11],培养其正性情绪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2 运动养生  养生又称摄生,即通过各种方法预防疾病,延长生命。中华传统运动养生,凭借独特风格和优势,更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和实施。《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避寒暑”,四时养生对维持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12]。在家庭护理中,应指导患者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选择合适养生方法来增强体质、恢复健康,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存其根”,改善人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适宜运动是糖尿病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肌肉活动能力、改善新陈代谢、降低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效果明显,应结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运动设计,监督完成情况,并详细介绍运动的注意事项,如轻微运动开始,逐步发展;忌空腹运动,随身携带糖块以免发生意外;注意运动后清洁。 3 针灸按摩  针灸具有舒经通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功能。糖尿病主要病机为燥热伤阴,病变涉及肺、脾、肾[1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及其功能下降明显,可通过对相应背俞、足少阴、足太阴经穴,如背俞、脾俞、三阴交等穴位针灸,起到调节人体整体机能、清热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从而达到维持和降低血糖、维护肺、脾、肾功能、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按摩具有舒经通络,调节脏腑的功能。根据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烦渴多饮者重点点按左梁门、左章门;多饮多食者,重点点按中脘、建里穴,并自中脘向上推按至咽部;多尿为主者重点点按水分、关元、中极[14]。此外,还可按摩患者腹部,加速消化与吸收,进而改善胰腺营养,纠正胰腺供血,恢复胰岛功能。 4 食疗调理 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发展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15]。部分中草药(如天花粉、知母、麦冬)具备降血糖作用,可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增加肝糖原储存。依据糖尿病病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可通过中医食疗护理起到清热、养阴、生津的作用,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具体护理措施 ①食物选择: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特点,饮食宜食粥(如米仁、莲子),并在粥中加入降血糖的食用药物(如天花粉、枸杞);食含糖低又可解渴充饥的蔬菜(如黄瓜、苦瓜),既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又能降血糖;多食用高纤维饮食(如南瓜)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延缓葡萄糖的肠道吸收。②按症型选用恰当食疗方:上消(多饮)者,宜食用苦瓜降糖汤、萝卜粥;中消(多食)者,宜食用山药黄连花粉汤、杞花南瓜;下消(多尿)者,宜食用山药炖羊肚、高粱枸杞粥[16]。③合理规律的饮食习惯:三餐分配合理,按3餐1/5、2/5、2/5或各按1/3分配;食物搭配均衡,碳水化合物占摄入总量50%~60%、脂肪少于15%、蛋白质占30%。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病程迁延反复且无法根治,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居家接受治疗,将传统中医治疗与家庭护理有机结合,通过情志调节、运动养生、针灸按摩、食疗调理四个方面的治疗与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 刘玉萍,刘晓丽,周付华,等.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影响.重庆医学,2010,39(14):1901-1902. [3] 戴新荣.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延伸服务与血糖控制.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138. [4] 李兵晖.老年糖尿病治疗与护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 [5] Wild S, Sieree R,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7:1047-1053. [6] 刘婷.谈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护理研究,2010,6(17):96-97. [7] 林田, 林细吟, 万丽红.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 2009,1:22-24. [8] 王红芳,邱文文,于清鹏.中医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96. [9] 李继坪.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3.  [10] 马烈光,李英华.养生康复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0-42. [11] 樊红荣.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当代医学,2008,14(24):149-150. [12] 陈杰彬,吴栓.论糖尿病患者的四季调养之道,2004,19(4):17-20. [13] 梁繁荣.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27. [14] 孙平国,宋丰军,郑士力,等.中医按摩学.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86. [15]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8. [16] 养生堂慢性病保健课题组.糖尿病居家调养及食疗.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2008:80-84.

急性脑梗塞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资料统计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4-6倍[1]。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但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脑梗塞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有更大的危险性,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认真仔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我们对29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总结出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收住我科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岛素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51-78岁,糖尿病病程0-11年,均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脑梗塞病程0-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的胰岛素治疗,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有13例采用了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夜10点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6例采用了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前及夜10点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低血糖发生情况。

2 结果

19例患者发生轻度低血糖者11例,主要表现轻度心慌手抖饥饿感,测血糖小于,立即给予口服高糖食物或糖水,症状很快缓解。5例患者均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是在常规测血糖时被发现,及时进餐后未出现不良后果,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2例在夜间巡视病房时被发现,患者大汗,呼叫不醒,急查血糖在以下,立即呼叫医生,给予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苏醒。1例表现为TIA症状,阵发性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测血糖,及时纠正低血糖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严重低血糖导致再次脑梗塞。

3 低血糖原因分析

病人因素

脑梗塞患者脑功能低下,反应迟钝,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有的患者语言障碍,不能表达低血糖引起的不适,需要我们频繁监测及时发现。

饮食问题,脑梗塞患者常有吞咽功能不全,饮水呛咳,进食不规律,常发生胰岛素注射后患者不能按时按量进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而发生低血糖。

肢体活动障碍者,行动不便,发生低血糖时,自己不能及时进食。

由于脑梗塞患者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注射胰岛素后家属忘记喂饭。

活动量较大,或者空腹时锻炼。

医源性因素

医生要求血糖控制太理想,胰岛素用量偏大,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护士注射胰岛素时没有嘱咐患者按时进餐,或者注射胰岛素前没有准备好饭;

注射预混胰岛素时没有充分混匀,或者注射部位不对,或者注射方式不正确,胰岛素注入肌肉层;

护士测血糖时,血糖已在偏低水平,没有及时嘱咐患者加餐,或者没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

4 护理体会

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饮食习惯,是否应用过胰岛素治疗,做好护患沟通,制定具体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低血糖发生。

告诉患者低血糖的临床症状,如出汗、饥饿、心慌、手抖等,并告诉患者怎样应急处理,床头或者衣袋里备用水果糖或者蛋糕等高糖食物,如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进食,如进食后不能缓解要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告诉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果不按时进餐容易发生低血糖,注射胰岛素前准备好食物,注射后按时按量进食,科学合理进食,进食应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只喝牛奶吃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如果患者注射胰岛素后不能进食,一定要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注射胰岛素时要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减少胰岛素用量。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锻炼,避免空腹做剧烈运动,饭后1小时锻炼最合适,可根据脑梗塞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床上运动、床旁运动、室内锻炼,室外锻炼等不同范围内的活动方式,活动量大时要及时适当加餐。

注射胰岛素时,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应将皮肤捏起,刺入皮下,禁止针头刺入肌肉层,胰岛素吸收加快,发生低血糖,注药后应稍作停留再将针头拔出,如拔出过快可将药液带出,胰岛素注射剂量减少,血糖下降达不到预期效果,医生根据血糖增加胰岛素用量,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做好护患沟通,取得患者配合,给予患者身体及心理的全方位护理。

5 小 结

低血糖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低血糖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常常可以导致患者脑梗塞症状进一步加重,更加重此组患者的心理负担。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用胰岛素时,如何做到既能达到控制良好血糖,又不发生或者少发生低血糖,或者当低血糖发生时,如何能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认真仔细的观察病情,详细询问病史,掌握低血糖发生的不同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所以,有资料强调[3]护士在糖尿病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绍文,高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M]

[2] 古东海,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糖尿病并急性脑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青海医学院学报 ,

[3] 许樟荣 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0):727-72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所以说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通过传授     3  ,糖尿病发病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种族、肥胖及人口老龄化等。糖尿病患者中除少数早期者可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加以控制外,大多数病人需进行药物治疗。     1、糖尿病的定义:是由于体内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2、典型症状:临床上所说的“三多少”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除幼年型病人外,一般起病徐缓,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发病早期病情轻或无明显症状,但发展下去往往有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四、“一个平衡,三个兼顾”,即平衡饮食,兼顾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的控制,兼顾并发症的防治,兼顾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爱好。 五、“避轻就重”,根据糖尿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有无和程度,优先控制或解决主要问题,例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饮食上应首先考虑控制糖尿病肾病,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解决其他问题如血脂紊乱、高血压 1、菜肴少油少盐 2、“多吃肉、少吃饭”并不科学 3、进餐定时定量 4、无糖糕点也要控制 5、多食用粗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尚无根治的办法,在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结合年龄、病期、病情、有无慢性并发症,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健康奋斗,做好糖尿病的饮食防治

脑血管病论文参考文献

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毕业论文网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摘要】 目地 探讨整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影响。方法 将2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5例)及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关键词】 整体护理;脑梗死;功能恢复随着护理事业地不断发展,单纯以躯体护理为主地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护理地需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地各个环节系统化地整体护理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及交流,提供适合患者身心、、文化等需要地最佳护理。本文就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随机从病案室抽取2000~2005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地104例脑梗死病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9~81岁,平均(±)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证实颅内有梗死灶,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61例,半卵圆中心28例,放射冠区11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3~11cm2。以1995~2000年住院地1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8例,女57例,年龄40~77岁,平均(±)岁。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86例,半卵圆中心40例,放射冠区15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4~12cm2。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具有不同程度地肌力、言语、大小便功能及心理障碍(详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治疗方法及疗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2 方法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地相关知识,介绍脑梗死地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每例患者有详细护理记录单,从入院初期开始注重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肌力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适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从护理中存在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护理工作从被动遵从医嘱到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存在地问题,从而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地恢复;(2)积极进行语言功能锻炼,针对不同类型地语言功能障碍采用不同地方法,如完全运动性失语,此类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说不出来,只可发“啊”音,从入院开始就练习发音,逐渐过渡到说简单地字、词、句;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可发出简单地字、词或吐词不清,此类患者可鼓励其多说话,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尽量把每个字说清楚,经常与患者交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对患者取得地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信心;(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地生活及卫生习惯,多饮水,保证充足地饮水量,饮食宜清淡、消化、富有营养,多食青菜、瓜果等含纤维素高地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对尿失禁地患者指导其练习排尿地随意性动作,进行肛提肌训练等;(4)在积极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地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娴熟地操作技术和严谨地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地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地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及时采用交谈、笔认、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要,增强其战胜疾病地信心。 评价方法 肢体肌力地判断按6级分法,治疗后肌力恢复及以上为改善。运动性失语以能发单字音以上为改善,感觉性失语以能听懂部分语言为改善等。心理状况以与医护人员接触情况而定,能与医护人员部分交流者为改善。大小便功能以主动而顺利排便地改善。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频数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资料地χ2检验。3 结果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略)4 讨论脑梗死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地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各种功能恢复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病后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减轻负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后脑梗死患者恢复状态结果表明,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过程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Barthel指数(±)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这篇可以的,你稍微改改交上去就是了。老师的P话也不用特别当真!你让他来写这个论文看看!要好的论文,你的悬赏分不够,没有人为了20分忙半天的!颅内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诱因与护理对策 作者:管桂凤,王红 【关键词】 ,脑血管 脑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畸形、静脉畸形、毛细血管畸形。AVM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理脑血管,是由一支或几支动脉供血,不经毛细血管床,直接向静脉引流。畸形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cm,大的可达10cm,内有脑组织,体积可随人体发育而增长,其周围脑组织可因缺血而萎缩,呈胶质增生带,有时伴有陈旧性出血。AVM出血的诱因大多数可归纳为:(1)各种剧烈运动;(2)情绪激动;(3)排便用力;(4)剧烈咳嗽;(5)饮食及天气、血压、季节等变化;(6)妇女妊娠期,AVM出血危险性增大。因此做好AVM患者的病情观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AVM破裂出血的相关宣教知识和心理护理对预防AVM的破裂出血至关重要,现将预防AVM出血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5月共收治AVM患者138例,发生AVM破裂出血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6~47岁。17例中,有出血诱因的11例,本组总结出血诱因:剧烈运动4例、情绪激动3例、便秘后用力排便2例、血压突然升高1例、搬动与过早下床活动1例。静息状态下3例,其中睡眠1例、夜间小便1例、日常活动1例。妇女妊娠期2例。酒后1例。 方法 本组病例中多数患者以脑内出血,部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病情稳定后行数字减影造影检查确诊为AVM,根据文献统计AVM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9%。 治疗结果 治愈15例,其中10例AVM全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2例经过立体定向治疗康复出院;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 2 针对性护理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患者意识水平的变化是反映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以便掌握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和再出血的体征(如脉搏慢而有力、瞳孔不等或散大、呼吸由快变慢、血压升高等),因此要加强巡视,保证患者安全。本组有1例患者是在睡眠中破裂出血的,做到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 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探视 给患者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需氧量。出血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15°~30°。绝对卧床休息是为了减少破裂出血,AVM再出血者占8%,最多出血3次,再出血的患者40%~65%死亡。再出血发生在第一次出血后7天内的最多。因此护理中要注意将患者安置在安静、空气新鲜的病室,限制探视,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等诱因,防止破裂出血。 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1)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困难的患者应给予流质饮食,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并记录好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有高血压患者,宜低钠饮食,控制钠盐的摄入,适当运动。(2)了解患者每日大便情况,有便秘患者及时遵医嘱处理,鼓励患者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服用缓泻药,小量灌肠或使用肛门栓剂,以促进排便。避免因大便干燥而用力排便而增加颅内压,导致AVM出血的发生。维持规律的排便时间也有利于康复的训练。 控制性降低血压 控制性降低血压是预防和减少AVM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血压高会导致颅内压增高,导致血管痉挛,脑供血减少,故血压降低过多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脑损害。因此降血压不宜降低过多,而且需在血压持续监测的指导下进行,血压应控制在发病前所测的或此患者年龄稍高的水平,以免减少脑血流灌注量而加重脑梗死。在降压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头晕、意识改变等缺血症状,应报告医生可适当回升〔2〕。 癫痫发作的护理 (1)密切观察癫痫症状发作的先兆、癫痫发作持续的时间、类型。(2)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癫痫药物。(3)癫痫发作时保护好患者,给予患者牙垫防止咬伤,不能用力按压患者肢体避免外伤。及时遵医嘱给予药物。 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力度,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为患者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给患者及家属介绍动脉瘤出血的危险及诱发因素,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和配合,家属能配合医院工作。本组有1例病例是由于探视人员较多,患者情绪较激动,晚上发生破裂出血。在探视时不给患者增加刺激源,让患者保持稳定情绪,以平和心态去迎接手术、配合治疗。患者能了解一些出血的诱因,可以避免破裂出血。因此我们要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小结 AVM出血的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医护人员做好及时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AVM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87. 2 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25.

高血压病是世界高发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病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0%--60%,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并可并发和促进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致残或猝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心理护理

发病诱因: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便秘、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下,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老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易于急躁和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性格情趣以及家庭情况,因人而异地给予心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对存在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安慰、解释等心理护理,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赠送健康保健手册、杂志、介绍同病病友等,使患者由配合治疗改为主动参与治疗,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2、健康知识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3、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饮食原则上应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吃盐的多少对身体的影响,其实食盐的多少和我们身体的健康息息相关。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食盐量为3~5g∕d,钠盐摄入过多将导致体内钠离子和水分潴留,引起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增多,同时回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可使血压升高。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山楂、苹果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品。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菸、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运动作息护理

剧烈的运动会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老年人更应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能促进血液回圈,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避免 *** 突然改变,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气浴,防止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晕厥。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5、药物护理

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很多,关键是要按时、按量、联合用药,终生服药。按照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用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用药量,不能认为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可停药,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络,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回圈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讨论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WTO老年高血压标准:年龄60岁以上人群,在休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配合临床治疗来更好地稳定血压,防治恶化,最终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要在合理服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遗传倾向;指导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医学的发展已证明了高血压病除了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外,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因此,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生理、社会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进膳食结构,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菸,并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

参考文献:

[1]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151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102.

[3]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1-264.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8.

<<<下页带来更多的

低血糖脑病论文

岀现低血糖会损伤脑部神经。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因生理病理原因致血糖降低的异常生化状态,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一种以心慌、饥饿、头晕、癫痫发作、瘫痪、失语、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综合征具有老年人发病率高、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误诊率高但又容易治愈的特点。低血糖对心脏、脑及其他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常见的是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低血糖的神经系统损害在有关著作和论文中常被称作“神经低血糖”、“低血糖脑病”、“低血糖偏瘫”、“低血糖昏迷”、“低血糖危象”、“缺糖性脑病”等。笔者认为,为了便于对本综合征的研究,将此病症称作“低血糖的神经系统损害”较为合适。1病因胰岛素含量相对或绝对增高胰岛素分泌过量常见于胰腺疾病,如胰岛细胞瘤、胰腺增生、胰岛细胞癌以及胰外肿瘤(腹膜间皮瘤)等。胰岛素含量相对增高常见于肝病和肾病,肝癌、肝硬化、肝炎等可使肝脏的胰岛素降解作用减弱,使胰岛素在血中的含量相对增高。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出现肾功能下降时,肾对胰岛素的降解作用减弱,胰岛素含量相对增高,可导致低血糖。85%的胰岛素降解在肝脏和肾脏进行,正常人分泌的胰岛素15%在肾脏降解,出现肾功能障碍时胰岛素的排出明显减少。升糖激素分泌不足常见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如患糖尿病10~15年后,少数患者失去对低血糖反应性分泌肾上腺素的能力,在没有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下,直接出现皮层脑干损伤的症状反应性低血糖餐后反应性低血糖常见于餐后2~3h或餐后3~5h。原因是饮食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餐后未得到及时抑制,导致胰岛素含量增高。手术后反应性低血糖多由胃大部切除术后,饮食快速进入小肠,大量葡萄糖被吸收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和胃肠激素的过度分泌,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所致。危重患者输注50%葡萄糖注射液30min后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原因可能与葡萄糖注射液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有关。其他药物作用是临床上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或遇到感染、腹泻、肾功能下降、运动量增加时未减量。常见药物有胰岛素、格列本脲(消渴丸)、格列齐特、肠溶阿司匹林、普萘洛尔等。酒精可抑制肝糖原合成及小肠对糖分、氨基酸的吸收,造成低血糖。感染、腹泻、发热、运动量增加、饮食时间延迟、激动等均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常见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2病理机制据研究,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约为2mg·kg-1·min-1,其中50%被大脑利用,中枢神经细胞每分钟约需葡萄糖100mg,相当于6g/h或每天144g。当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血糖低于时,葡萄糖的利用率接近1mg·kg-1·min-1,就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的是肾上腺素能神经因低血糖出现兴奋,即交感神经损害,其次是大脑皮质、基底核、脑干损害。脑组织对低血糖的耐受性是不一致的,越是进化发育程度高的组织,对缺糖的敏感度越高,耐受性越差。因此,低血糖发生时,首先是大脑皮质出现抑制,其次是底节区、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间脑、中脑、脑干、网状结构、延脑。当脑血糖耗竭,而脑细胞仍需氧化又无外源性糖类补充时,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成分—蛋白和脂肪类通过异生途径转化为糖类,从而形成对脑结构的损害。显微镜下显示脑神经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甚至坏死或消失,并伴有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生。在部分患者中,可有相应的CT表现,即白质区及额、颞、顶叶大片低密度改变,形似脑水肿,有占位效应、中线移位、晚期神经细胞水肿及缺血性点状坏死区,以皮层、低节、海马为著,最后神经细胞坏死消失。3临床表现低血糖的神经系统损害分为交感神经兴奋型和中枢神经抑制型两种。(1)交感神经兴奋型。当血糖低于正常时,胰岛素的反调节激素分泌增多,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症状,如心慌、心率变快、脸红或苍白、烦躁、头晕头痛、肢体震颤、出汗等。(2)中枢神经抑制型。皮质抑制时,患者出现意识蒙眬或嗜睡、震颤、肌力下降、单瘫或双瘫、肌张力增高、定向力识别力下降等症状;皮质下受抑制时出现肌阵挛、神志不清、失语、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并椎体束征阳性,低血糖波及中脑时,出现张力性痉挛或阵发性惊厥;延脑被抑制则会出现去皮质强直、深昏迷、瞳孔缩小、血压下降、肌张力下降,此时如不及时补糖治疗,时间超过1~2h则不能逆转。此型症状较重,但经过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后病情会很快好转,只有极个别患者遗留痴呆、精神症状,有的甚至死亡。一般患者低血糖发作先有交感神经兴奋损害,再有中枢神经抑制损害,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交感神经损害症状,而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有人称此为“无警报低血糖”。另外,苏净等提到三种低血糖神经系统损害,即低血糖脑病、亚急性低血糖和慢性低血糖,患者逐渐出现的嗜睡和昏睡状态称亚急性低血糖,渐进性智能退化称为慢性低血糖,这两型多继发于胰岛细胞病变、肝癌和胃癌。

低血糖是极易引起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机体自身“耐受”情况、低血糖持续时间、程度、是否反复发作等多方面。损伤部位以枕顶叶皮层、胼胝体压部及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受累为主,可以扩大到丘脑、基底节、白质受累。引起急性及慢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一般不表现为严重的脑性瘫痪,而是以运动、视觉、学习和行为困难和小头畸形及远期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

如果是新生儿低血糖是要住院治疗的,出院的时候会拍核磁,到时候可以明确有无脑损伤,根据脑损伤程度,做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在条件许可下,建议对低血糖患儿于足月龄1、3、6、9、12、18及24个月进行随访,评估其神经发育及生长状况,并进行视听觉、智力及运动评估等检查,必要时随访MRI及EEG等,以期及时干预,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远期不良影响。低血糖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慌、饥饿、手抖、出汗、头晕、意识障碍、昏迷、抽搐,但临床上并不典型,因此不能只从症状上判断低血糖,还要考虑病史、血糖水平;若长期反复发作,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脑损伤,包括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

众所周知,机体各个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脑组织代谢旺盛但没有能量储备,必须依赖于血液中持续且充分的葡萄糖供应以维持正常的代谢。

因此,血糖浓度一旦降低,将直接影响脑细胞能量的供给,导致脑功能障碍,出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内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感知能力出现障碍,是严重的脑功能紊乱表现,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轻者表现为注意力涣散;严重的,可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

研究还发现,大脑皮质、海马、白质、基底节等区域对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更敏感,这些区域都“掌管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功能,如学习记忆、觉醒维持、运动系统的调节等。

所以,如果严重的、持续或反复的低血糖发生可导致上述区域的不可逆性损害,出现低血糖脑病。

谁最容易低血糖?

低血糖不是单独的一种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低于诊断水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这些年,糖尿病患病人群快速增加,人们开始关注和担心血糖升高造成的危害,低血糖却很少被谈论。

不同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主要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某些情况下血糖过低的危害甚至比血糖过高更大。

低血糖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从临床的角度,依据病因可分为器质性(如胰岛β细胞瘤、肝功能衰竭等)、功能性(如胃大部切除术后低血糖、糖尿病早期的反应性低血糖等)和外源性低血糖(主要为药物所致低血糖)等。

临床最常见的是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降糖药物调整或使用不当,急性感染创伤等应激事件,进食减少、腹泻等能量摄入减少以及空腹下大量饮酒均为常见诱发低血糖的原因。

火眼金睛“识别”低血糖

首先,了解下低血糖判断标准:

当然,这是指通常情况下判断低血糖的标准。由于个体差异,有的人在血糖不低于此值时也可以出现低血糖症状,也有人在血糖低于此值时没有明显的低血糖症状。

其次,了解下发生低血糖时会有哪些表现:

一方面,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心慌、手抖、出冷汗、紧张焦虑、饥饿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可以理解为发生低血糖后身体传递给我们的预警信号。

另一方面,由于脑细胞葡萄糖能量供应不足,人会出现相应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情绪烦躁、言语及行为异常、注意力下降,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症状。

此外,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无症状性低血糖。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以及病程长、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可无任何征兆地发生低血糖性昏迷,如不及时发现及纠正低血糖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低血糖千万不能小视。一旦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应尽快纠正,以减少低血糖所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葡萄糖是大脑主要能量来源,脑组织本身储存的糖仅能维持大脑神经系统正常活动5-1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 严重低血糖会严重损害脑组织,当大脑中的葡萄糖都被损耗完,那神经元机构成分也会被代谢,那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 索引序列
  • 低血糖脑病论文参考文献
  • 低血糖脑病论文范文参考
  • 糖尿病低血糖论文最新参考文献
  • 脑血管病论文参考文献
  • 低血糖脑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