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2019年医学论文征文

2019年医学论文征文

发布时间:

2019年医学论文征文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医学生关爱教育基本策略

一、关爱的理论研究

关爱是自然的人类感情,是所有的人彼此联络以及与他们的世界联络的方式 [1]。关爱一词来源于英语Caring,意为照顾、顾及、爱护、帮助、考虑、挂念等,也有学者将其译为“关怀”或“关心”。从心理层次来分析,关爱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科对关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很难对“关爱”一词下统一的定义。

国内外对于“关爱”的重视和研究的历史不长,但关于关爱的思想较丰富,如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和卢梭的关爱思想、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德育教育模式关于“关爱”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吉利根和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思想。

目前,护理界普遍认为关爱在护理上有三层含义[2]。笔者认为,医学关爱可理解为:医院中,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病人的工作中,熟悉患者病情照顾患者,采取适当的医疗活动来满足患者的需要,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真心实意的、充满感情地给予病人关爱、照顾。

二、实施医学生关爱教育的意义

1.实施关爱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医学生教育的时代呼唤

医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对医学生实施关爱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医学人才。实施关爱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爱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2.实施关爱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爱”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占有核心地位,我国公民公德教育也是以“爱”为核心的,主要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其实质是关爱。关怀是亲社会人格建构的基础。

我国传统医德强调“医乃仁术”、“仁者爱人”,这是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核心。“仁”本质就是关爱,“术”是指医疗技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实现仁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学会关爱”应当成为医学生教育和医务人员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3.对医学生进行关爱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关爱的认识不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关爱情感的缺失,人际的冷漠、责任心和感恩心的缺失,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这是医学宗旨的体现,也是减少或消除医疗实践中普遍情感淡化、医疗冷漠、缺乏同情心和感恩心、丧失精神关怀等“畸形” 现状及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医学生关爱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建构关爱教育课程体系

相对于其他职业,医学对人道德素质的要求较高。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医学院课程设定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力度,特别是关爱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开展关爱教育,要以培养关爱品质为核心,充分借鉴弗洛姆关于爱的四要素说,即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分阶段制定目标,包括情境体验、价值体验、活动实践三种基本课型的体验式学习为主。关爱教育除了可在专门开设的课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日积月累地进行,如人体解剖学、护理学等学科教学,在学习相关知识中产生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关怀之情,实现渗透性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关爱实践活动

活动理论认为,一切心理结构都是在个体的主体活动中建构的。要形成关爱品质,需要借助相应的关爱活动进行。刘秀娜等在研究护理本科生关怀行为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时发现,护生每学期参加社会活动的次数与关怀行为的认知呈现显著正相关[8]。

培养医学生关爱能力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如观看影视作品、参观展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献爱心等活动。如我校爱心社组织爱心常规活动,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手语班服务特殊学校,“天使血库”无偿献血活动等。

***三***营造校园关爱文化,提升师生关爱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充满著深刻的教育意义,学校应该致力于建立和维系一种连续性和关爱的气氛。国内外研究发现,学校的关爱环境与护生的关爱能力呈正向相关关系[3]。

如我校爱心文化建设中蕴含着关爱主题教育理念。我校的爱心文化建设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在全国率先提出“三为”的育人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一切为了学生的平安,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向全体师生提出“四爱”理念:“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人如己”;对医学生提出具体的“五心”培养:“忠心、孝心、诚心、耐心、热心”;在对全体学生普遍关爱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对“厄运”学生的关爱、帮扶。在 “仁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爱心文化活动,如入学及毕业典礼诵读医学生誓词、护士节等仪程,设立爱心日,建立爱心基金等,全方位、多角度夯实关爱主题的爱心文化建设。

***四***完善关爱教育网路

关爱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互动关爱教育网路,并通过以下途径落实:1、坚持全员关爱。加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工作的育人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联络学生寝室制度,每个教师都有育人的任务,落实“导师”制度。其次,对教师的关爱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关爱教师;2、加大扶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力度,提升学生幸福感;3、引导社会和家庭力量共同关爱育人。邀请杰出校友、企业家、专家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及时、有效的和家长联络,一起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

医学生的论文范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医学生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摘要 :针对当前医院检验科带教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提出要从提高带教教师专业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及制定规范化的带教流程等方面来切实提高医检验科实习带教水平。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习带教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仪器在检验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医院检验科开展的大多数项目都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在有些大医院甚至连样本分检都应用了流水线,这使得现在的检验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后几乎沦落为“仪器操作工”,很多实习生反映在生化、临检等专业组实习期间只是从事简单的样本编号、离心、上机等枯燥而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实习期结束后,大多数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独立的检验工作,更不要说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与预期的实习效果相差很远。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经过考察与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使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认真负责、学识丰富的带教教师,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却是大多数的带教教师理论知识匮乏、知识结构陈旧。

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本科室各个专业组除了专业组长,其他工作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带教能力,实习生跟着这些老师只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的工作流程,根本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自己的工作习惯都是错误的,这样对实习生的临床实习非常不利。随着时代的快速前进,现代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前进与发展,带教教师也需要适时转变观念。

首先必须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一方面要经常阅读专业书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查阅文献,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熟悉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及前沿技术。其次,带教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端正工作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摒弃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准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促使实习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成为实习生学习的楷模,把实习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二、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对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不理解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独立思考,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记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充分调动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采用病例讨论的方法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

比如在《临床检验基础》关于尿液检验这一章节中讲到试带法尿蛋白检测采用的是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因此尿液pH变化会干扰尿蛋白结果,pH高会出现假阳性,pH低会出现假阴性。学生在学习时由于不理解原因,所以经常会记成相反的结果。因此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尿液pH高于8、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阳性的样本时,为了证明是否是尿液pH干扰导致的假阳性,带教教师可以将这份尿液用生化分析仪进行尿蛋白检测,根据生化分析仪上的阴性结果再反过来向学生阐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原理,这样就能有助于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PBL模式进行实习带教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病案为先导的学习方式[2]。在实习带教之前,带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因为要回答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学习时就会自觉地理解记忆,这样比简单的说教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比如在凝血检验中会遇到很多心血管科的病人要多次检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这一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病人要定期复查这一项目?”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知道了心脏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之类的抗凝药,学习了这类抗凝药的抗凝原理,并且了解了华法林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使用过量易致出血,用量不足又会导致体内血栓形成,所以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检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而INR值是根据PT计算出来的,因为每个批次的凝血酶原试剂活性不同,这样检测出来的PT结果差异很大,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所以每批试剂都会有相应的国际敏感指数(ISI),利用ISI和PT计算出INR,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对于INR的临床意义就会记得非常深刻。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动参与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期间带教教师再配合一些病例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以使理论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PBL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将复杂的网络样结构的医学知识以“疾病”连接起来,将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比如在临床专业中的本周氏蛋白检测,可以与生化专业中尿蛋白电泳检验出的M蛋白带,以及血液科的多发性骨髓瘤进行联合讲解,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得以交叉,使学生学到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不是片面的、断层的知识,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建立规范化的带教流程

带教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不同的教师其工作习惯、实践经验、心得体会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项工作一个老师这样做,另一个老师却是另外一种做法。例如在临检组实习期间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时,有的老师说需要染5—10分钟,有的老师却说染2—3分钟就足够了,这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使得临床带教无法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建议科室可以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实习生带教流程。各个专业组根据本专业的检测项目和工作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带教要求写出本专业的带教目标、带教内容、带教方法以及评价要点,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文件,各带教教师定期对文件进行系统学习,对各自的带教内容做到熟记于心,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临床实习的重要性,也才能真正认真对待实习过程。

四、定期进行实习带教效果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带教工作的有效总结。科学的实习考评制度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衡量带教教师的实习带教水平[3]。我科现有的考核仅仅是对实习生进行的出科考核,并没有对带教教师的操行品德及教学方法进行考核。即使是针对实习生的出科考核,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专业组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无从得知,打分也充满随意性。针对这种现象,应该由科室成立实习带教考核小组,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及考核计划,按照计划定期进行考核。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临床实习生而言,是他们从学习到工作角色转换的非常重要的中间时期。医疗模式从过去的直觉医学到现在的循证医学,发展到未来的精准医学,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临床实习中,实习生既要学习医学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又要学习人文知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优秀的带教师资队伍、合理的教学实习计划、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的教学实施、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何伟业,蓝红云,杨平英,等.检验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几点认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66.

[2]顾兵,潘世扬,黄佩珺,等.开放实验室及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69-71.

[3]郑磊,王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优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35-38.

2019年医学论文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医学生关爱教育基本策略

一、关爱的理论研究

关爱是自然的人类感情,是所有的人彼此联络以及与他们的世界联络的方式 [1]。关爱一词来源于英语Caring,意为照顾、顾及、爱护、帮助、考虑、挂念等,也有学者将其译为“关怀”或“关心”。从心理层次来分析,关爱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科对关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很难对“关爱”一词下统一的定义。

国内外对于“关爱”的重视和研究的历史不长,但关于关爱的思想较丰富,如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和卢梭的关爱思想、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德育教育模式关于“关爱”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吉利根和内尔?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学思想。

目前,护理界普遍认为关爱在护理上有三层含义[2]。笔者认为,医学关爱可理解为:医院中,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病人的工作中,熟悉患者病情照顾患者,采取适当的医疗活动来满足患者的需要,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真心实意的、充满感情地给予病人关爱、照顾。

二、实施医学生关爱教育的意义

1.实施关爱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医学生教育的时代呼唤

医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对医学生实施关爱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医学人才。实施关爱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爱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2.实施关爱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爱”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占有核心地位,我国公民公德教育也是以“爱”为核心的,主要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其实质是关爱。关怀是亲社会人格建构的基础。

我国传统医德强调“医乃仁术”、“仁者爱人”,这是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核心。“仁”本质就是关爱,“术”是指医疗技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实现仁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学会关爱”应当成为医学生教育和医务人员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3.对医学生进行关爱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关爱的认识不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学生关爱情感的缺失,人际的冷漠、责任心和感恩心的缺失,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关爱教育,这是医学宗旨的体现,也是减少或消除医疗实践中普遍情感淡化、医疗冷漠、缺乏同情心和感恩心、丧失精神关怀等“畸形” 现状及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医学生关爱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建构关爱教育课程体系

相对于其他职业,医学对人道德素质的要求较高。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医学院课程设定中加大人文素质教育力度,特别是关爱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开展关爱教育,要以培养关爱品质为核心,充分借鉴弗洛姆关于爱的四要素说,即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分阶段制定目标,包括情境体验、价值体验、活动实践三种基本课型的体验式学习为主。关爱教育除了可在专门开设的课程中有计划地进行外,还可以结合学科教学日积月累地进行,如人体解剖学、护理学等学科教学,在学习相关知识中产生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关怀之情,实现渗透性教育的目的。

***二***加强关爱实践活动

活动理论认为,一切心理结构都是在个体的主体活动中建构的。要形成关爱品质,需要借助相应的关爱活动进行。刘秀娜等在研究护理本科生关怀行为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时发现,护生每学期参加社会活动的次数与关怀行为的认知呈现显著正相关[8]。

培养医学生关爱能力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如观看影视作品、参观展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献爱心等活动。如我校爱心社组织爱心常规活动,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手语班服务特殊学校,“天使血库”无偿献血活动等。

***三***营造校园关爱文化,提升师生关爱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充满著深刻的教育意义,学校应该致力于建立和维系一种连续性和关爱的气氛。国内外研究发现,学校的关爱环境与护生的关爱能力呈正向相关关系[3]。

如我校爱心文化建设中蕴含着关爱主题教育理念。我校的爱心文化建设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在全国率先提出“三为”的育人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一切为了学生的平安,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向全体师生提出“四爱”理念:“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爱人如己”;对医学生提出具体的“五心”培养:“忠心、孝心、诚心、耐心、热心”;在对全体学生普遍关爱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对“厄运”学生的关爱、帮扶。在 “仁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爱心文化活动,如入学及毕业典礼诵读医学生誓词、护士节等仪程,设立爱心日,建立爱心基金等,全方位、多角度夯实关爱主题的爱心文化建设。

***四***完善关爱教育网路

关爱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互动关爱教育网路,并通过以下途径落实:1、坚持全员关爱。加强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工作的育人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联络学生寝室制度,每个教师都有育人的任务,落实“导师”制度。其次,对教师的关爱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关爱教师;2、加大扶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力度,提升学生幸福感;3、引导社会和家庭力量共同关爱育人。邀请杰出校友、企业家、专家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对大学生进行成才教育。及时、有效的和家长联络,一起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细胞》● 肠道细菌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T. Gewirtz课题组发现分段丝状细菌可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尽管清除轮状病毒通常需要适应性免疫,但研究者无意间构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员推测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针对性抵抗RV。并且,这种RV抵抗性可通过共宿和粪便移植来传播。通过加热,过滤和抗菌剂来处理保护RV的微生物菌群,然后将稀释的处理过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并进行微生物组分析。这种方法表明分段的丝状细菌足以保护小鼠免受RV感染和相关的腹泻。这种保护与先前定义的RV阻抗因素无关,包括干扰素、IL-17和IL-22。SFB在回肠的定植诱导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加速上皮细胞更新。在体外,将RV与含有SFB的粪便一起孵育可降低RV的感染性,表明RV可被直接中和。因此,不受免疫细胞的影响,SFB可针对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和相关的腹泻病提供保护。据介绍,轮状病毒在各种微生物包围中接触肠道上皮细胞,从而提供了微生物影响RV感染的可能性。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提出针对全基因组分析的“白皮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Roseann E. Peterson课题组阐述了遗传多样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机会、方法、缺陷和建议。2019年10月10日的《细胞》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为了方便和促进多族裔和混合人群的研究,研究者概述了主要的方法学考虑因素,并重点介绍了机会,挑战,解决方案和需要发展的领域。尽管研究者认为很难分析来自不同人群的遗传数据,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拥有一个扩展的分析工具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据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关注欧洲裔人群,但重要的是,多样化的人群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研究参与者之间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将增进我们对所有人群的遗传结构的了解,并确保遗传研究广泛适用性。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早产儿两种递增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on Dorling课题组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进行了两种早产儿增加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组招募了2804名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快速增加组1224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30毫升母乳,缓慢增加组1246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18毫升母乳,直至达到正常喂养量。快速增加组中有802名婴儿获得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生存,缓慢增加组中有848名。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缓慢增加组为;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缓慢增长组为。总而言之,对于超早产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每天每公斤增加30毫升母乳与18毫升母乳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的存活率。据悉,早产儿肠道喂养量的缓慢增加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但增加了晚发型败血症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命运决定机制获揭示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Thorsten R. Mempel研究发现,迁移性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来预处理初始CD8阳性T细胞,从而确立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命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稳态期间,TGF-β在表观遗传学上调节了静息的初始CD8阳性T细胞,并为在皮肤疫苗接种小鼠模型中形成表皮常驻记忆T细胞做好准备。初始T细胞调节发生在淋巴结中,但不发生在脾脏中,这是通过与周围组织来源的迁移性D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依赖性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并且取决于TGF-β激活αV型整合素在DC的表达。因此,通过限制LN的信号,免疫前T细胞库能够为向特异性记忆T细胞分化命运做好准备。据介绍,eTRM细胞是屏障组织中的前哨,以防御先前遇到的病原体。eTRM细胞的产生方式对通过免疫接种诱导自身形成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揭示前脑突触的节律调控机制2019年10月11日,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Shiva K. Tyagarajan和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组由时间调控,但其蛋白质组由睡眠驱动。采取生化方法,研究人员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本的积累显示出绝大多数的日常节律,三分之二的突触转录本显示了与时间相关的丰度,而与体细胞的振荡无关。这些转录本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时间和功能簇,清晨之前的转录本与新陈代谢和翻译有关,而傍晚的转录本与突触传递有关。全天候表征突触蛋白质组证明了时间门控对突触过程和能量稳态的功能相关性。出乎意料的是,睡眠剥夺完全消除了蛋白质组,但转录本没有振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突触中信使RNA的昼夜节律,并且按照睡眠-清醒周期进行翻译。据介绍,神经元形成了将RNA和蛋白质转运到遥远的树突和轴突中的机制。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揭示睡眠-清醒周期中突触蛋白质磷酸化动态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和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睡眠-清醒周期引起的突触蛋白质组磷酸化的日常动态。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在24小时内分离出的小鼠前脑突触神经小体应用了先进的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可准确定量近8000种磷酸肽。一半的突触磷酸化蛋白在休息-活动和活动-休息过渡时具有最大振幅的节律。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通过磷酸化对突触功能的总体时间控制,包括突触传递、细胞骨架重组和兴奋/抑制平衡。睡眠剥夺消除了突触神经小体中所有磷酸化周期的98%,这表明睡眠-清醒周期而非昼夜节律信号是突触磷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睡眠和觉醒压力均有反应。据悉,昼夜节律通过调节转录、蛋白质丰度和功能来驱动生理的日常变化,包括睡眠-清醒周期。昼夜节律性磷酸化调控外围器官中的细胞过程,但对其在脑功能和突触活动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受NMDA调控法国巴黎塞纳河神经科学大学M. A. Diana小组,研究发现甘氨酸门控GluN1/GluN3A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成年内侧缰核厌恶情绪的控制。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发现,GluN1 / GluN3A受体在小鼠成年MHb的神经元中起作用。在MHb中没有甘氨酸能神经元专长的情况下,神经胶质细胞通过GluN1 / GluN3A受体调节神经元活性。降低MHb中的GluN1 / GluN3A受体水平可以防止产生厌恶情绪调控。甘氨酸通过兴奋性甘氨酸能NMDA受体控制负值情绪联想,这项研究借此扩展了甘氨酸的生理和行为含义。据介绍,当与其他结合甘氨酸的亚基GluN1结合时,非经典的NMDA受体亚基GluN3A和GluN3B可以产生纯被甘氨酸激活的兴奋性电导。但是,尚未在天然成人组织中鉴定出功能性GluN1 / GluN3受体。相关论文信息:● 数据分析揭示史前社会不平等关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Heidi Deeg,Philipp W. Stockhammer和Alissa Mittnik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欧洲青铜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揭示和理解史前社会不平等背后的机制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组合全基因组数据、同位素证据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数据,研究人员超越了考古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超区域方法,从而揭示了青铜时代社会地位、继承规则和迁徙的复杂性。他们采用了深层的微区域方法,并分析了来自德国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中期的农庄相关墓地的104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几代的个体家庭包括一个高地位的核心家庭和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这种组织伴随着父权制和女性外来配偶,该体系在700多年来保持稳定。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的系统回顾近日,加拿大西部大学教授Rodrigo Bagur及其研究团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从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中搜索2019年1月25日之前发表的论文,筛查口服抗血栓药物来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有20个试验被纳入网络荟萃分析,共包括4803名成人参与者,9种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中度确定性证据支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少隐静脉移植失败。在不同的抗血栓治疗中,大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这些试验的异质性和不连贯性差异较大。总之,这项网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术后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应充分权衡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2019年药学论文

药学作为一个不太广为人知的专业,似乎有很少人提起过,也很少像其他专业一样很明显的就知道哪里好哪里坏。但深入了解药学之后,还是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一些大学在这个学科方面的差别,下面就是国内一些药学实力比较强的学校: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最顶尖最知名的高校之一,药学专业也是国内最顶尖的存在。药学专业为六年制,本硕连读,也是让人比较向往的。而作为国家的重点高校,也一定拥有着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多优秀的师资和人才。北大药学院的培养制度据说也很特殊~想要学药学这个专业的同学,在国内,北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啦!

2、武汉大学

如果你考不上北大,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下武大啦!!武大的药学院位于武汉大学的医学部,学制为四年制。院系虽然比较小,但是师资力量还是比较雄厚的。所有的老师无论是什么职称,都是博士毕业的,还有很多老师是在国外留学多年回来的,有丰富的经验。老师们都很亲切的~另外,武大药学院的实验设备也比较的好,并给每个学生配备“烛光导师”,可以一对一的与很厉害的老师接触。另外,也有很多很多出国的机会~~~

3、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制为四年。药学学科在学科评估中为A+,和北大是一个级别的~其实光听大学的名字也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药学类的院校,各方面的实力也是很好的。而且分数相对来说低一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17/18/19年的大学排名和学科评估,可作为参考~

本人211本科大四毕业狗来回答一下,俗话说医药不分家,药学专业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药学跟其他专业不同,综合排名越高的学校不一定药学就越好。提到药学就不得不提“药界黄埔”中国药科大学。俗称南药的药科大,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也是211重点高校也是“双一流”高校。

中国药科大学有药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药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3个学科专业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药学一级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中西医结合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药科大也是药学学生考研的首选目标之一啦。

谈完“南药”谈谈“北药”。俗称“北药”的沈阳药科大学坐落于沈阳,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和11个学院,21个本科专业;在校研究生2558名、本科生8151名;教职工1170名,其中专任教师696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复旦大学。相较于南药北药,以复旦的知名度相信不用怎么介绍啦,复旦有很多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如果是学霸的话保研考研都很推荐哦。

最后附一下最新的学科评估排名。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杂志的内容主题涵盖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抗生素、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的合成、分离鉴定、质量控制、药理、制剂、代谢等的原创性、创新性科研成果,刊发相关综述与述评、研究论文以及研究简报。旨在为世界药学领域的前沿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学者在药学领域研究的特色和成果,推动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同时,本刊还致力于发表药学科学和技术研究高端和前沿性的论文,快速报道药学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进展。 1)影响因子:我们通过查询Web of Science,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自2017年取得首个影响因子,近三年影响因子分别为:(2017),(2018),(2019)。2019年更是止住2018年的略有下降趋势,增势迅猛,一举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我们相信它在之后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审稿周期:我们看到官网发布的审稿周期也很快,2019年的数据是:一审平均周。我们查看网站上最新文章后,很多文章在2个月左右完成接收。 3)版面费: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杂志还是很友好的,仅收取8000元人民币/篇的版面费,不收取审稿费和彩图费 回答参考资料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探讨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探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细胞工程是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关键技术,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使得生物制药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细胞工程制药前景广阔。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概述了细胞工程制药领域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制药工业中应用的意义与展望。

关键词:

细胞工程;生物制药;动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转基因;反应器;

1、生物制药及细胞工程概述

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的综合利用,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和体液中分离出有效成分,制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产品[1]。天然的生物材料赋予了生物制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营养价值较高的特点,这些显着的优势使生物药物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这也是生物药物市场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胞工程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按照需求利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设计和操作,使细胞在遗传学上的特性发生变化,达到改良或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在大规模地培养和繁殖后,最终提取出对人类有利的产品。在工业上,主要包括上游工程(包括细胞培养、遗传操作和保存)和下游工程(包括转化细胞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2]。如今,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概述及早期发展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最早能够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用动物细胞生产病毒,也就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动物细胞,进行大规模培养后,再接种减毒或灭活的病毒来生产疫苗[3]。常见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流程,一般是先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细胞群(团)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再经过10~50代的传代培养,就初步得到了需要的细胞系。然而,由于自然界的细胞普遍表达水平低,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产品不仅产量低,而且成本高,因此,早期动物细胞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杂交瘤技术

杂交瘤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的创建,是动物细胞技术发展新的里程碑。随着杂交瘤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各种新产物相继出现,在生产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制品中具有重要意义[3]。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创立抗原选择抗体学说以及发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3位科学家。他们提出将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能够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形成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这种方法得到的融合细胞可以稳定生产特异性强、效价高的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大规模生产技术

动物细胞大规模生产指在人工条件下,在细胞生物反应器内大量培养有用的动物细胞,是生产药品的技术,也是制药业的关键技术。由于动物细胞对外界环境变化高度敏感,细胞培养放大工艺需要从实验室规模逐级放大到生产规模,各个反应器中工艺的差别成为目前放大过程的一大技术挑战[4]。通过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已成为全球生物产业的主要支柱,目前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较多的生物制剂是蛋白和抗体。

、动物生物反应器

动物生物反应器可以从转基因动物体内源源不断地获得人类需要的某种蛋白,并进行工业化生产蛋白质。依据产生蛋白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的生物反应器,如血液生物反应器、唾液腺生物反应器等。科学家发现,由于雌性动物的乳腺能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并进行一定的修饰,乳腺生物反应器成为最被看好的生物反应器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发展,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产物已经扩大到了抗凝血酶、凝血因子、人蛋白,还有各种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干扰素等许多具有极高医用价值的酶或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生产模式,由于其在生产天然产物时的高产量、低成本的优势[5],乳腺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医药行业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动物细胞核移植

动物细胞核移植在细胞工程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前景。将动物的供体细胞核取出,注入另一个去核并且处于减数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以产生新产品,再将其进行体外培养、繁殖、纯化、提取,最终用于疾病治疗。我国对鱼类的核移植研究最早,“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在20世纪60年代就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鱼类细胞核移植。后来,我国学者又尝试在其他多种品系鱼类之间进行核质融合实验,并利用模式动物斑马鱼,揭示鱼类核移植后再程序化的分子机制,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鱼类核移植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6]。如今,动物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领域意义重大。由于动物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和分工的明确[7],动物细胞工程具有巨大的优势。

3、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的概述及早期发展

将植物直接入药或者从植物体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种生产药物的传统方法。随着技术的成熟,处理和提取过程越来越简便,目前多种中药都是这样生产的。但是,这样的方法只适合容易栽培、繁殖速度快的植物,对于那些生长周期长、提取难度大的植物并不适合,所以受到了诸多限制。比如拥有抗癌成分的红豆杉曾因为人们的大规模砍伐,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8]。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是将植物细胞作为基本研究单位,对植物细胞进行一系列操作,改变植物细胞生物特性,最终达到改良或培育新品种的目的[9]。应用植物细胞及组织培养,具有杂质少、提取简单、有效成分含量高和培养周期短的优势。植物细胞工程制药目前主要体现在组织及细胞培养、遗传特性改造以及转基因植物等方面。

、植物细胞工程大规模培养

最早提出应用植物大规模提取天然药物的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他们从多升发酵罐中得到了大量药用成分呋喃色酮。我国作为植物药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能够帮助我国传统中药材发挥更大的价值。

丹参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功效的一味中药,其中的'主要成分——酚酸类和二萜类,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由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低、生长缓慢,野生丹参资源遭到大规模破坏,加上各地培育出的品种质量良莠不齐等原因,其在数量以及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市场的供给需求[10]。经过实验研究发现,用一种10L规模的特殊植物组织反应器培养丹参发根,仅用50天,鲜重增殖倍数高达240倍,各种有效成分含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丹参发根生长及产物积累的方法,而且避免了农药等物质的污染。

、植物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动物相比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培养条件简单且易于成活;另一方面进入植物体的外源基因,可以在与其他植物杂交的过程中积累有益基因优化表达。利用转基因植物也能生产疫苗,以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将携带抗原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在植物体内表达和修饰这类特定抗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质。香蕉、胡萝卜、土豆等都可以作为受体植物。一些转化编码基因的植物疫苗,如HBsAg、LTB、诺沃克病毒等,已被用于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及细菌性腹泻。在生物和临床试验中,均展示了良好的免疫应答,相较于传统疫苗,具有生产成本低、成功率高、易形成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尽管植物转基因疫苗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报道的转基因植物生物试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11],成为我国制药业的重要进步。

、植物生物反应器

植物生物反应器,又名“植物基因药厂”。这种技术拓宽了药用蛋白及疫苗的来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扩大了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并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抢占生物经济制高点有着重要的意义,许多发达国家都已把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列入了国家重点生物技术研究的战略性计划[12]。我国开发植物作为反应器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对于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发和投入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九五”计划对这一项目进行政策扶持后,目前已经取得了大幅度进展[13]。

4、细胞工程制药的意义与展望

研究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进展和前景,对于制药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据统计,世界上50%的医药产品来自细胞工程制药,其中,植物细胞提取物和动物细胞提取物大约各占1/2。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技术操作基础,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提升治病疗效、创新医药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8],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在不断取得突破,其影响和前景也日渐得到展现。如今,生物制药与细胞工程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细胞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生产中的普遍应用,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4]。

伴随着更多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在未来细胞工程制药研发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平台寻找最佳研究方案。与其他相关领域的结合,也将更好地推动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细胞工程制药发展迅猛,并且已在医药领域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应更加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和壮大新一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世成,杨永红生物制药的发展现状、特征及技术平台[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2-24.

[2]李刚,刘鹏,刘诚迅,等我国细胞工程制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4):28-31.

[3]胡显文,肖成祖.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地位[J].生物技术通讯,2001(2):39-44.

[4]刘小双,陈飞,赵孟江,等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pCO2的控制策略[J]药物生物技术,2019(2):82-87.

[5]谢晶莹,张勇,冯若飞乳腺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61-66.

[6]王学耕,朱作言,孙永华,等鱼类核移植与重编程[J].遗传,2013(4):45-52.

[7]唐亚雄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I业中的地位[J].科技风。2020(6):198.

[8]成静,郭勇.植物细胞工程药物生产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0(1):62-64.

[9]赵玉平,杨夏,高峰丽植物细胞制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169-170.

[10]晏琼提高丹参毛状根生产丹参酮的诱导和过程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11]郝宇娉,陆琳,杨志红.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20(12):86-102.

[12]张胜利,李东方,许桂芳,等.植物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2):102-105.

[13]李从林.细胞工程在制药方面的研究[J]科技风,2021(5):173-174.

[14]陈劼.细胞工程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地位[J].中国高新区,2018(3):58.

2019年秋药学论文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增加临床实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参与建立患者药历,对治疗药物进行监测等工作,培养他们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

【摘要】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和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学逐渐由以往的单一供应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扩展,从传统的药品调配到参与临床的合理用药是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药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关键词】 医院药学; 发展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已经逐渐成为药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医院药学的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影响,时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本文从药学发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医院药学的概念

医院药学是研究、实践医院药品供应、药事管理、药物制剂、药学技术和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参与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1]。

医院药学包括下列专业:药品调剂、药品供应、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临床药学、临床药理、药事管理、药物研究等。

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治疗学、生物学、临床检验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法学和伦理学等学科。

医院药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的,现已广泛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我国在80年代才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2 医院药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化的前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学药学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医院药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传统药学阶段 传统的药师服务是按方配发药品。

在配方服务岗位上,药师的责任主要是认清处方、保证质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过发药窗口与患者接触。

药剂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药品供应、调配简单制剂。

医院药学服务阶段 此阶段的特点是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

自70年代末临床药学概念引入我国以来,全国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特点积极开展了临床药学实践。

临床药学的兴起是药师服务的一次突破。

药师与临床结合,参与药物治疗,推动合理用药。

在药师与患者关系方面突破了原来配方的局限,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方案,调剂工作由传统窗口供应服务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学监护阶段 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pler和Srtand教学提出了药学监护(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这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医院药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最初定义,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

这些结果包括:(1)治愈疾病;(2)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症状;(3)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4)预防疾病或症状的发生[3]。

指出药学监护具有3种职能,即识别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药物问题的发生。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药学监护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确定结果。

由于上述定义不够完善,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新的定义为“药学监护是执业者(如临床药师)对患者药物有关需要承担责任并为满足这些需要负责实践”。

PC强调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必须承担责任,要求医院药学的各个环节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药品为手段,运用药学专业技术知识来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例如,用艾绒不仅达到治疗的目的,还要考虑到患者生存的质量;解除患者用药顾虑,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宣传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减轻患者负担等。

“PC”这一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医院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人们开始明确医院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认识到医院药学实践必须由过去“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即从“对物”转变为“对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在药房)等候服务为上门(病房、门诊)为患者服务。

PC要求药师必须去临床,成为药学治疗小组成员,直接接触患者,参与临床药学治疗,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医师和护士合作共同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药学监护与医疗监护、护理监护一样,是为了满足患者需要,是强调患者药物治疗有关的需要。

药师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非处方药物OTC),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用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的进展情况定期随访。

药师必须学会如何确定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及如何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监护计划。

近年来,国外医院药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多年来医院药学的单一供就服务型模式向科技服务型发展,以患者为本,向临床延伸。

药学部(药剂科)在医院是技术职能部门,不是单纯“买卖药品”。

结合到笔者所在医院,自从开展临床药学以来,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做了大量服务于临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医师、临床药师和护士组成的临床治疗团队,开展起了具体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药学查房,为患者提供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和疑难、危重患者的医疗救治,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与遴选;对临床药物治疗提出意见或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探讨对药物的治疗方案。

开展了使用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已进行了临床应用监测,对临床大夫实施了处方点评与超常预警,从而促进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时,掌握与临床用药相关的药物信息,提供用药信息与药学咨询服务,向公众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真正使临床药师在治疗患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未来医院药学发展方向主要是药学监护。

面向21世纪,适应医学药学发展的要求,承担起患者监护中的责任,为药师在患者治疗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机遇,也是挑战。

另外,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台和对药品收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规定要求必须重视合理用药,避免造成药品浪费,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逐步实施药学监护实践,推动我国医院药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永佩.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图,张楠森.药学监护实践――21世纪中国药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6):355.

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的要求与转变【2】

[摘要]新形势下,笔者就临床药学管理思想,电脑网络化管理,信息与咨询服务,提高药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分析医院药学面临的要求和转变。

关键词:临床药学网络化管理信息服务专业知识

随着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用药需求不断增加。

面对新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现代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拓宽药学服务的内容、转变药学人员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对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挑战。

医院药学要正确处理并兼顾国家、患者、医院三者的利益,通过医、药、护三方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药品使用中体现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药学技术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药师工作实践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认为新形势下医院药学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转变。

1建立临床药学管理思想

传统的医院工作模式使药学专业人员的职能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性工作上,医院领导对医院药学重视不够,这为临床药学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应定期安排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师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

使之在科室轮转,参与管理患者,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增进医、药、护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推动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事实上临床药学已经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药师进入临床,协助医师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

药师走向临床,医药结合,参与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这是临床药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加速临床药学发展的关键。

培养专职临床药师长期深入病房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所长,积极培养药师走向临床与医师合作,为病人药物治疗服务,加快临床药学发展。

通过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结合而实施医院药学及药学监护工作,药师的工作才不再是单纯地保证药品质量,而是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合作共同保证服务质量。

即根据各个医院的特色和技术要求,将药学实践工作尽可能与临床分科接轨,划分为专科药师,以便提供相应的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进一步加强电脑网络化管理

目前我国医疗行业已基本进入电脑全程化管理。

从药品入库开始基本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药品管理方面,由于数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仅可以减少无意的浪费,还可以杜绝工作人员私用和盗用。

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减少了病人看病的环节,使整个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水平,从而整体提高了服务质量。

同时,为了加强医疗管理和工作需要,药品电脑管理系统程序须不断完善与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电脑用于药品管理,主要是药库和药房药品等,应加强提高计算机药品系统程序,实施全程电算化管理,促使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双向管理,避免收费处划价的药品库存不稳定。

3加强药物信息、咨询工作,开展信息资料交流和咨询服务

药物信息交流及咨询服务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医院,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从发展来看,不仅是选择、储备各种医药书刊、杂志及资料供药学人员参考和编写定期刊物供院内医务人员参考,如何扩大服务范围,值得研究,例如编制本院病人用的药品资料,为药事委员会编写和修改本院处方集,提供拟增添的新药系统资料与原有同类药物相比和价格分析,汇总有关物药不良反应资料,供增删药品品种参考。

提供有关药物及医疗保健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将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帮助医药人员在为病人治疗、科研、学术活动中提供服务,建立院内计算机联网的药物咨询系统,开展咨询服务,争取与院外药物信息交流。

4不断提高药师的药学专业知识

促进合理用药是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药物则是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载体。

所以药师必须加强药物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机制等知识的学习,并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同时,要积极参与药物不良反应监察、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利用评价、新药开发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断拓展医院药学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药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有义务为实习生、进修生、医护人员开展学术讲座及至整个社会进行临床药学普及知识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医院药学需要在制度上做相应的转变,以及严格要求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科技进步与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临床药学各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时期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服务质量[J].天津药学, 2008, 20(6): 49-50.

[3] 张琦媛,关于县级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医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蒋亚萍.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2):106-108.

在医学领域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学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 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文章 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新技术 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 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 方法 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 保险 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 结语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芳菊,谈对制药新技术的探析,论文网,2009,08.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摘要】 本文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 渠道 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制药;发展;创新 近20年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的加快。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1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现状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突出的问题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 仿制、创新并举 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 营销策划 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拓宽融资的渠道 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 经验 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2010(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8(7).8―11。 [4]令狐谱,黄速建: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经济管理.2009(3).3―5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 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根据WHO 报告 ,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 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规定剂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药 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防治作用,更注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好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 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 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 儿童 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13/713)[4]。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说明书 ,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 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314.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猜你喜欢: 1. 电大药学论文范文 2. 药学论文范文 3.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4.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2019年医学论文题目

题目: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者: 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延续性护理; Elderl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ontinuity of Care摘要: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繁重且困难的任务。故为老人设定保健目标,制定和执行一套简化的照顾方案,确保各医疗单位与不同的照护人员可以维持照护的连续性,以改善对老年糖尿病的照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达到有温度、广度、精度的延续性护理。文章引用: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 2022, 11(4): 527-533. .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受生活环境与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攀升。其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预防对象,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仍不断增加 [1]。糖尿病是一种在基因和生存环境共同作用下,由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食物摄入量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服药的方式来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预后不佳。同时,老年糖尿病在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的对象。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人缺少医学知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照顾,特别要注意对长期在家休养的老人进行术后的照顾和护理。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的报告统计,我国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为38%、治疗率为34%、控制率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很繁重 [2],所以,在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的要求仍很高。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倡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选取各种形式的护理指导,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能力。无独有偶,《2014版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同样建议要加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强调强化自身管理、强化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预后,文章将对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就是应需而生的一种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的全新护理模式。方荣华 [3] 等以目标取样方式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的老人期望可以在患病时及时获得护理照顾,而接近90%的老年人则期望能够了解更多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知识。官庆妮 [4] 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84%的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治疗,以得到社区的延续性照顾。这些数据都直观的表明,患者出院后也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回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性护理,帮助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2. 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随着当前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高,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护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需要创新的护理方式,以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延续性护理是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是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不仅深化了传统护理的内涵,而且扩大了传统护理的范围,并使得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地点或层级间的进行转移时,保证了卫生保健的协调、一致及连贯。延续性护理是医疗与医疗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患者及健康照顾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达到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预后 [5] [6]。根据调查统计,超过一半的疾病治疗费用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 [7]。不难发现,随着卫生保健人数的增多,各类医疗诊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医疗护理。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很长,其特征决定了它必须长期服用药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这是困扰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使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建立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于出院后密切关注 [8]。因此,正确地照顾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崔菲菲 [9] 等对200例内科、神经科以及肿瘤科的出院老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并在出院后的6个月再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小组相比,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出院老人复发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李恩慈 [10] 等将60名COPD患者分成两组,在仅接受出院指导的患者在半年内有13位再次入院,而受到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干预患者仅有5位再次入院。故延续性护理是高质量护理中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亦是如此。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高品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防治发生不良事件,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11]。3.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的运用运用跨理论模型 [12] 作为理论指导,将被访问者的健康行为分为科学的类别,并根据其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习惯,逐渐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风险的重视程度,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从而促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并通过监督保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已经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要做到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相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花费较高。临床上以足部溃疡、感染或破坏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13]。2022年版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报告中提到,近一半的糖尿病足病人是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造成肢体大面积的溃疡,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陈立群 [14] 等研究显示,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糖尿病足溃疡健康教育的护理后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总掌握率远高于住院期间,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延续性护理中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随访模式”相吻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网络平台进行随访、指导与教育,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了解学习有关糖尿病的权威和有效的信息。首先,要成立一支由资深医师、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 [15],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然后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负责解答患者的问题 [16]。向糖尿病人传播健康知识的内容,如“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如何延缓糖尿病足的恶化?”、“如何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护?”等。这些内容在医师的检查下,将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群里或公众号进行宣传,亦或是通过发送网站链接 [17],让病人在闲暇之余自主查看学习。除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衍生的网络平台的随访模式,传统的电话随访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它是一种最便捷的延续性护理方法,被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纳,并受到慢性病病人的青睐。通过电话随访,定期跟踪,可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及临床表现等,以便远程掌控,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8],保证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延迟,降低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汪叶青 [19] 选取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达63%的出现了并发症,以冠心病为最高,可达到16%。从徐妙云 [20] 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和社区指导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采取打电话或上门探访的传统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血糖控制状况,并依据患者的近期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护理,在家中就能够获得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导。例如告知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但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强度适宜有氧运动,注意休息与锻炼合理结合。同时,建立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用药、联络方式、现地址等信息,并对住院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善的电子档案将会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居民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病人离开医院后,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医疗资料,依据医院的就诊记录、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等,给予病人持续的照护,通过随访、复查等,详细询问病人的近期病情、用药、饮食、运动状况,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和运动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实现了医院和家庭、家庭和社区甚至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和长期服药,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运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在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表明,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伴有肾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病以及终末期肾病较为重要的病因。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痊愈,还需要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治疗。为了有效地将医院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联系起来,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应在患者离开医院前发放印有糖尿病方面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南小册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并为患者编制个性化糖尿病出院手册,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22],告知患者要注意定时的复查血糖水平和定期的复查跟踪。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避免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情况。此外,刘红 [23] 等研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故可采取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且编写《糖尿病患者健教手册》 [24],内容涉及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方便病人和家人阅读。努力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技能。后续配合延续性护理中的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病人的积极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量。.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但会使病人的视觉受损,还会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这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来的研究显示 [25],相比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有可能产生诸如忧虑、消沉和沮丧之类的不良心情。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持续开展,最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延续性护理中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维春等 [26]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血糖值、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 [27] 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新模式 [28],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从“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眼科定期检查”等几个版块建立目标,再将小板块中的内容具体到每天后划分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每次病人达到较小的目标时,都能获得奖励。以通过鼓励、赞扬、奖赏等方式来激励病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以鼓励的口吻与患者进行交流 [29]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护理过程适时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使依从性高、积极性高的患者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养成规律吃药的良好习惯。激励式心理护理相比传统的一般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医院及社区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消极情绪分为逃避情绪、妥协情绪、烦躁情绪和郁愤情绪,并视情绪、压力状态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0]。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让患者全程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以开朗、豁达的正面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病情恢复效果。4. 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府支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九的三甲医院的就诊者络绎不绝,而基层的社区卫生站的就诊人数却屈指可数。由于大家更信赖综合性医院,所以当需要就诊时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这也是实施“双向诊疗”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这一制度,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外,为防止在转诊过程中大小医院发生利益冲突,需投入更多的医疗资金。首要的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感。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投资,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更新优化较为落后的医疗设备,改善就诊环境,使得基层医院也有高诊治水平 [31]。. 加快“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制作住院糖尿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卡,在出院前采集并记录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的院内诊断、其他合并症等。出院后,把病人的资料交给病人所在的社区,由他们进行系统的持续管理,并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时刻进行较好的交流沟通,防止在出院后出现护理服务无法延续的现象 [32]。一旦老人的病情出现了紧急变化,医院、社区、家庭都会积极配合,及时将其送到就近的医院,在转入、转院、转出三个环节中,做到了无缝衔接和双向转诊,保证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得到持续的医疗和服务 [11]。.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品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不仅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还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汪晖 [33] 等的调查发现,在44家综合性医院中,只有近一半()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品质管理规范 [32],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延续性护理效果、延续性护理过程、病人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护理品质监督的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估,进而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4],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5. 结束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迅速增大,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将对护理人员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对自身的积极管理 [35],从而实现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控制,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加上未能有效控制血糖,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采用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情恶化,从而使病人的生活品量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 潘琦, 郭立新.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4): 1-6+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3] 方荣华, 邓学学, 李霞.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6, 31(4): 759-761. [4] 官庆妮.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彭文亮, 徐文丽, 龙春云, 唐云. 延伸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0): [6] 王少玲, 黄金月. 延续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4): 433-438. [7]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 养生大世界, 2020(10): 63-65. [8] 于洁, 郭振刚.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 [9] 崔菲菲, 王木桃. 基于“智慧养老”下的社区老年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9): 94-96+113. [10] 李恩慈, 王牡丹, 陈连国, 周慧洁, 程恒金, 邵赛丹.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3): 50-52. [11] 方慧, 唐茂婷, 施雁. 延续性护理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2): [12] 刘桂芳, 莫结霞, 黄素枰, 梁少琼.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8, 16(15): 1900-1902. [13] 龙美岑, 温贤秀, 李蓉. 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分级及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22, 48(2): 149-152. [14] 陈立群, 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 [15] 姜正芳.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 6(19): [16] 付悦, 孙波. 微信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18, 4(6): 543-545. [17] 印红. 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1): 39-43. [18] 韩书环, 王辉.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4): 28-31. [19] 汪叶青, 张春槐, 黄曙锋.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 2022, 44(3): [20] 徐妙云. 基于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8): [21] 陈佳佳, 郑元裕. 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4): 505-506. [22] 申丽娜, 张真真, 朱晓嬿. 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7): [23] 刘红, 韦伟.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4): 2111-2114. [24] 徐顺英. 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6): 46-47. [25] Zhang, B., Wang, Q. and Zhang, ., Jiang, L., Li, L. and Liu, B.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BMC Ophthalmology, 21, Article No. [26] 刘维春, 叶碧青, 黄淑鹏.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7): [27] 李伟霞, 黄月桂, 皮玉红, 胡荣.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5): 720-723. [28] 杜秀莲, 王孔专.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4): 1906-1908. [29] 吉焕彩, 王欢.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7): 969-970. [30] 彭晓艳.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4-105. [31] 陈小佳. 关于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22(2): 241-242. [32] 葛亚男, 张郁澜. 福州市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16): 2008-2011. [33] 汪晖, 杨纯子, 徐蓉, 曾铁英, 尹世玉, 陈英. 我国44所综合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65-468. [34] 张建华.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2): [35] 刘雅静, 马沛, 陈慧芳.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5-8.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者几乎成为了中国患者的主流。而糖尿病的危害也在日趋严重,它可能会导致以酮症酸中毒为代表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包括整个视网膜的病变和神经病变,有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截瘫等严重后遗症。本文从糖尿病的病因切入,了解糖尿病的爆发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社会发展糖尿病的分类的具体化,不同类型的不同表现与原因。普及糖尿病临床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更是强调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对于糖尿病未来的预防和治疗,要更加的努力钻研。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分类、防治方式、未来展望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recent years, diabetes patients have almost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patients. The harm of diabet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t may lead to acute complications and chronic complications such as ketoacidosis, including retinopathy and neuropathy, paraplegia caused by vascular diseases and other serious sequelae.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outbreak of diabetes and clinical symptom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diabetes, different types of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To popul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of diabetes, we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elf-care of diabetes patients. For this, we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the words: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diabetes class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uture prospect目录1糖尿病病因以及患病比率.....................型糖尿病....................................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的功能缺陷.............糖耐量降低(TGP)和空腹血糖.....................临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等...............................63非科学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列举和纠正..........认识错误.....................................饮食问题..................................... 运动问题..................................... 心理健康.....................................84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展望.................95糖尿病自我管理不当对老年人的生活响..........10老年人是指步入65岁之后的群体,不同于青壮年时期的身姿矫健,老年人在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出现了难以逆转的损伤,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列如消化系统和代谢功能的衰退。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羸弱,增大了老年人患病的几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高发病率的糖尿病患病率首当其冲,每年患糖尿病的老人人数占老年人总人口数量的26%,且这个数据近几年不断上涨,更加醒目的数据是每年大约有近130万老年人由于糖尿病去世。随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运动量的减弱,糖尿病的患病率[1]不可小觑,况且糖尿病对不少的老人造成了极大的身心痛苦,也对这些家庭有着不小的经济负担。然而糖尿病此类慢性病,一蹴而就的治疗方式并不存在,它更大程度上要求老年人的自律和自我健康管控,需要长此以往的进行与糖尿病的斗争。一、糖尿病病因以及患病比率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由于胰岛素的分泌绝对不足或者相对不足,引起的机体血糖升高的一系列代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之后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之类,这些方法是判断老年人是否患糖尿病的一个参考方法。准确的检验和判断老年人是否换糖尿病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连续检测两次老年人空腹静脉血糖,观察是否大于等于,第二种是观察老年人餐后血糖大于等于 / l ,最后一种是老年人血糖不论任何时候都大于等于 / l 。老年人一旦出现以上三种检测结果,应立即就医,谨遵医嘱,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胰岛素是从胰岛素原分解的,每当一个胰岛素分子产出,同时一分子的C-肽也应运而生。C-肽能够检测自身胰岛素分泌的情况,对鉴别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极大的帮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2019年全世界约有亿人口患有糖尿病,其中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就有亿,位居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之最。2008年我国的成人中糖尿病患者占据了,2010年上升至,多么触目惊心的证据,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仍然日趋增长,基于此数据,有众多学者预测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高达亿,2045年继续上涨,最有可能达到亿,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就2019年的数据计算大约11人中有1 人为糖尿病患者,而就2030年数据计算大概每9 人中将有1名患有糖尿病。2045年呢?长此以往糖尿病的可怕性不言而喻。而我们更应该清楚的知道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治疗的难缠的会对患者家庭造成多大的经济困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由于糖尿病这个恶魔渐入困顿,甚至于分崩离析。糖尿病除去其自身病因的侵扰,不可忽略的是它多样的并发症,涉及之广小到糖尿病神经病变,大到心血管疾病等等,无法彻底根治。据现有资料分析、可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最终会由于各种原因,约15%的糖尿病患者将患发糖尿病足病,在这其中约80%的糖尿病足病患者可能由于此病导致截肢,而且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以上[2]杜绝此类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本遍论文的研究重点和意义即糖尿病的全面认识和自我管理方式方法。二、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是肾上腺素分泌不足的一类统称。实际上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大概分为三类。(一)1型糖尿病该类型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 细胞的破坏或者功能不完善造成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产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所以治疗1型胰岛素口服药物完全无效,只能通过终生注射胰岛素来对人体进行胰岛素的补充。对1型胰岛素二次分类存在自身免疫性与特发性,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又因为发病时间的迟早分为急发性和缓发型。急发性糖尿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就已见端倪,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缓发型又称成人晚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通常在20-48岁之间发病。(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分类中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类型,高达95%的发病率。其发病基础具有明显遗传基础、胰岛素抵抗和B 细胞分泌异常。但究其病因主要可以从遗传、饮食不当造成的身体负荷加重、运动量过少、生活压力过大,过量饮酒分析,该类型糖尿病发病阶段分为四个阶段[3]:①遗传易感性:在遗传特性的基础下,它更多的发病诱因是环境因素。可以从人口老龄化,人体肥胖症、运动量减少、压力骤增等等因素入手,迫使糖尿病的遗传基因进行激活。②胰岛素抵抗( IR ) 和B 细胞的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一个长此以往的诱因,作为2型糖尿病病发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在糖尿病病发之前已经潜伏多年,寻找机会伺机而动。③糖耐量降低( TGP )和空腹血糖调解受损( IFG )一般 TGP 更多的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具体为葡萄糖不受耐的类型之一;IFG 是一类非糖尿病性空腹高血糖,通过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的判断值。这两者均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的高血糖之间的代谢状态,表明其调解受损。④临床糖尿病在该阶段糖尿病对机体的侵蚀速度加快,但由于各自机体情况不同,有的机体无明显的症状,有的或伴随出现代谢紊乱症侯群,还有甚着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此期,胰岛分泌功能渐渐败下阵来,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能力加强,外周组织器官列如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降低,葡萄糖摄入利用量不足,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输出抑制减弱,葡萄糖外输情况严重,从而引起餐后血糖升高,及空腹、餐后持续高血糖。严重时或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患酮症[4]。(三)、妊娠糖尿病等等 此类糖尿病的发病期集中在妊娠期,孕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即可避免[5],即使此类糖尿病在分娩期之后就会恢复,但存在22%-50%的孕妇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且当孕妇再次妊娠时有50%的可能性复发[5]。妊娠糖尿病的另一方面不得不强调说明,孕妇在孕期如若血糖控制不良,极有可能使得孩子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综合征[6]。 三、非科学性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列举和纠正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必须依从于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合理的计划将在糖尿病的防治行动中事半功倍,但一个不合理的自我管理必将使患者坠入深渊,加重病情,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7]。因此,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误区进行整理,并加以指导和纠正,能大大避免非科学性糖尿病自我管理,对患者以及家属将起到极大的帮助[7]。(一)认识错误据2017公布的一组数据而言,在中国平均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罹患癌症,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所以这也造成了另一个局面,一部分患者和患者家属介怀,对糖尿病存在认知误差 ,认为一旦患有糖尿病就是被判了死刑,从而放弃治疗,导致糖尿病得不到有效抑制,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段[8]。另一部分患者由于自身糖尿病无明显症状,觉得“没关系”,“我没病,吃嘛嘛香”因此在糖尿病初期不甚在意,延误治疗。更有患者在使用过药物后,糖尿病在短期内得以控制,就放弃继续治疗,认为自己已经痊愈,殊不知这样做将面临更严重的后果[9]。(二)饮食问题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搭配合理,患者每天摄入的热卡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大供能物质提供[10],除此之外,人体内另一部分物质:水、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盐等作为辅助物质用以均衡机体营养。但部分悲观患者认为余下的时光所剩无几,从而大吃特吃,认为不应该“亏待”自己;也有患者采用饥饿式疗法,造成营养缺失,其实以上两种心理认识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糖尿病患者是需要控制摄入量但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要背负节食的枷锁[11]。由于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热卡要基本维持不变,部分患者为了不出错的或许会选择一成不变的饮食物质,忽略饮食的多元性[12],一味的盯住一样,造成患者的厌烦情绪,在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中在保障摄入热卡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对患者饮食进行变动[13]。同时不应该对饮食时间没有规划,进食时间和进食量不规律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极大不利。糖尿病患者要捉到少食多餐,餐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14]。运动问题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难以经受高强度的运动量,所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居家休息,但科学调差显示适当的运动将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于糖尿病人呢?2018年5月9日昆明新华社报道:中科院科学家通过四年时间进行了猕猴实验,此实验最终数据结果揭示了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印证了糖尿病发病的独立且危险要素是糖尿病。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美国生理学-内分泌及代谢》上发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梁斌如是说道,肥胖与糖尿病的关联简而言之就是由肥胖转为糖尿病过程中,人体肝脏能量代谢出现了转变,脂肪积累到支链氨基酸降解”。由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运动要进行运动,比如一些强度小的有氧运动,散步、太极、空竹、广场舞等运动,相比较蜗居在家,外出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帮助[15]。但一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身心素质有着很大的自信,可能会选择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一类力量性运动,但这是非常不理性的。据医学数据分析,力量性运动通常会对患者的心脏负荷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加强,极有可能引发心脏病[16]。心理健康据科学分析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患有糖尿病之后,心理上产生抑郁倾向,且精神病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远大于普通人,这一点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特别是由于病情出现反反复复,患者可能出现疲于人际交往,疲劳嗜睡,食欲不振甚至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但更多的由于我们不能与患者感同身受,所有我们很难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继而忽略。患者一旦出现不遵医嘱、抵触治疗的倾向,其家人往往难以理解,造成患者与家人的矛盾,使患者的情绪雪上加霜[17]。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治疗中,可以适当加入心理治疗,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与家人的交流也必不可少,这两者齐头并进能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内心世界了深入的了解,继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18]。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展望 迄今为止糖尿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仍旧只高不低,难以根治,但一个合理、可行性高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体系将有效的抑制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一套基于患者层面的社会生态模式,其目的在于控制糖尿病画着的血糖,以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通过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19]。 目前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主要分为四类,饮食管控、运动管控、心理检查和药物管理。基于药物管理,即谨遵医嘱的条件下,对患者展开自我管理。经由科学研究证明自我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于患者生命时长挂钩。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更多取决于生活中的自我管理[20]。 糖尿病的治疗过程我们一定要积极动员身边的一切社会资源,为糖尿病患者营造一个高效便利的方式,使患者有足够的空间与医疗水平去完善自我管理[21]。在医疗层面上,应当分配更多的资源给予糖尿病患者,加强治疗糖尿病新药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将中草药、西药混合研究,探索道路,也要考虑到人工智能,或许它也能帮助我们攻克糖尿病,避免未来糖尿病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疑难杂症;在社会层面上,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帮助,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进行帮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加大对糖尿病的宣传,让普通民众对糖尿病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防治[22]。而且为一些有患者的家庭提供了一些自我管理参考,避免由于知识盲区对患者的管理出现偏差。随着全球乃至我国的医疗水平发展日趋上升,对糖尿病的治愈方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通过患者家庭的积极监督和患者的自我管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糖尿病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条件,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的共同提升下,相信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未来可期[23]。五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当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对于长期患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自我管理的水平决定着生活质量的高低。在糖尿病易患高发群体[24]中老年人是占据主要地位的,所以说老年人对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护理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因为现在的社会基本是空巢老人比较多,儿女都外出务工,自我管理的完善性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25]①老人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有所欠缺,以至于很多的自我管理的要点不能完全掌握,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程度不能完整正确的评价。包括家里人对于糖尿病知识[26]的混淆,可能会导致老年人生活的舒适度下降,出行一时受到限制,盲目的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糖尿病恶化。②在基本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自我管理开始对饮食和运动量进行控制,老人的身体本来代谢下降,运动耐力差,在自我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27],糖尿病性肾衰竭以及血管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或下肢截瘫,加剧了老年生活的悲剧。面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不当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更是在老年人所剩无几的短暂时光里雪山加霜,所以老年人在做好自我管理[28]的同时,享受美满的晚年。参考文献:[1] 王忆黎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J]. 养生月刊 2001,(02) 期刊[2]刘建琴,许樟荣。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患者的自我管理[J]. 中国医刊,2017,(02):14-17.[3]刘艳,孙勇,姚华。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Meta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04):530-534.[4]殷荣平,王琪,王丽丽,汪小华。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知信行调查分析[J]. 护理学报,2017,(02):11-13.[5]朱远,张爱霞,徐桂华。 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9):1025-1028.[6]刘竹韵,高玲玲。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妊娠期糖尿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护理研究,2017,(09):1108-1111.[7]赵丽华,张宇,王咏梅,王丽华。 一日多餐饮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2017,(01):65-68.[8]袁晓丹,姚平,刘超,楼青青。 个体化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1年效果评价[J]. 护理与康复,2017,(03):212-216+220.[9]冯小芬,韦玉和,邵雪景,赵志勇,印永,罗春媛。 微信群管理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观察[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02):149-153.[10]王君,王爱民。 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7,(03):23-26.[11]邓开琴,何仕蓉,彭露瑶,陈青青,王琏,胡慧。 同伴支持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17,(02):116-118.[12]孟朝琳,程婵婵,崔轶男,王媛媛,吴小彬,沈兴平。 自我管理网络支持模式在初发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7,(01):22-25.[13]刘霞,杨贵云,张泓,李芸。 动机性访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01):202-204.[14]倪云霞,刘素珍,李继平,刁永书,董婷,陶琳。 护士主导的管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就医行为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7,(02):222-227.[15]于鹏,温肇霞,胡新林,尹雪燕,张凡,刘绍。青岛市不同等级医院护士糖尿病饮食管理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 (11)1498- 1502.[16]展恩欣,宋欢,柳韦华。 中文版糖尿病与吸烟信念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 护理研究,2017,(01):39-42.[17]赵正清,张渭芳,钱进军,江萍,隆卫娟,于德纯。 PDCA循环结合手测量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1):45-48.[18]吕莉慧,丁淳,王颖。 延伸护理服务对军队老干部糖尿病患者保健康复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02):186-189.[19]温桂敏,孙田杰,赵宏,冯会玲。 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行为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7,(03):7-11.[20]薛亚男,尚国爱,吕倩,翟春娟,侯月颖。 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2017,(02):137-140.[21]高晨晨,周兰姝。 国外糖尿病自我管理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7,(03):18-22.[22] Li Hui. The role of diabetes care group in the clinical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J]. Chinese community physician, 2014, 30 (22): 143-143145. [22] Li Xia.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service in diabetes care [J].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Study, 2016, 14 (1): 95-96[23] Zhang Yaling.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diabetes care group in the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J]. Chinese modern medicine application, 2015, 9 (21): 231-232.[24]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elated endocrine hormon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thyroid cancer after operation. [25]Chinese Community of diabetes nursing home on health educ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17 .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细胞》● 肠道细菌可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Andrew T. Gewirtz课题组发现分段丝状细菌可预防和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尽管清除轮状病毒通常需要适应性免疫,但研究者无意间构建了RV抵抗性免疫缺陷小鼠,研究人员推测这反映某些微生物可以针对性抵抗RV。并且,这种RV抵抗性可通过共宿和粪便移植来传播。通过加热,过滤和抗菌剂来处理保护RV的微生物菌群,然后将稀释的处理过的微生物群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并进行微生物组分析。这种方法表明分段的丝状细菌足以保护小鼠免受RV感染和相关的腹泻。这种保护与先前定义的RV阻抗因素无关,包括干扰素、IL-17和IL-22。SFB在回肠的定植诱导宿主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加速上皮细胞更新。在体外,将RV与含有SFB的粪便一起孵育可降低RV的感染性,表明RV可被直接中和。因此,不受免疫细胞的影响,SFB可针对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和相关的腹泻病提供保护。据介绍,轮状病毒在各种微生物包围中接触肠道上皮细胞,从而提供了微生物影响RV感染的可能性。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提出针对全基因组分析的“白皮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Roseann E. Peterson课题组阐述了遗传多样性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机会、方法、缺陷和建议。2019年10月10日的《细胞》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为了方便和促进多族裔和混合人群的研究,研究者概述了主要的方法学考虑因素,并重点介绍了机会,挑战,解决方案和需要发展的领域。尽管研究者认为很难分析来自不同人群的遗传数据,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拥有一个扩展的分析工具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据介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主要关注欧洲裔人群,但重要的是,多样化的人群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研究参与者之间日益增加的多样性将增进我们对所有人群的遗传结构的了解,并确保遗传研究广泛适用性。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早产儿两种递增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on Dorling课题组近日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进行了两种早产儿增加母乳喂养进度的对照试验。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0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组招募了2804名超早产儿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将其随机分组,其中快速增加组1224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30毫升母乳,缓慢增加组1246名,每天每公斤体重增加18毫升母乳,直至达到正常喂养量。快速增加组中有802名婴儿获得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生存,缓慢增加组中有848名。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缓慢增加组为;快速增加组中有的婴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缓慢增长组为。总而言之,对于超早产或超低出生体重婴儿,每天每公斤增加30毫升母乳与18毫升母乳相比,并未显著增加无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的存活率。据悉,早产儿肠道喂养量的缓慢增加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但增加了晚发型败血症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命运决定机制获揭示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Thorsten R. Mempel研究发现,迁移性树突状细胞激活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来预处理初始CD8阳性T细胞,从而确立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的命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稳态期间,TGF-β在表观遗传学上调节了静息的初始CD8阳性T细胞,并为在皮肤疫苗接种小鼠模型中形成表皮常驻记忆T细胞做好准备。初始T细胞调节发生在淋巴结中,但不发生在脾脏中,这是通过与周围组织来源的迁移性DC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依赖性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并且取决于TGF-β激活αV型整合素在DC的表达。因此,通过限制LN的信号,免疫前T细胞库能够为向特异性记忆T细胞分化命运做好准备。据介绍,eTRM细胞是屏障组织中的前哨,以防御先前遇到的病原体。eTRM细胞的产生方式对通过免疫接种诱导自身形成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信息:● 科学家揭示前脑突触的节律调控机制2019年10月11日,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Shiva K. Tyagarajan和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等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组由时间调控,但其蛋白质组由睡眠驱动。采取生化方法,研究人员揭示了前脑突触转录本的积累显示出绝大多数的日常节律,三分之二的突触转录本显示了与时间相关的丰度,而与体细胞的振荡无关。这些转录本形成了两个明显的时间和功能簇,清晨之前的转录本与新陈代谢和翻译有关,而傍晚的转录本与突触传递有关。全天候表征突触蛋白质组证明了时间门控对突触过程和能量稳态的功能相关性。出乎意料的是,睡眠剥夺完全消除了蛋白质组,但转录本没有振荡。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了突触中信使RNA的昼夜节律,并且按照睡眠-清醒周期进行翻译。据介绍,神经元形成了将RNA和蛋白质转运到遥远的树突和轴突中的机制。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揭示睡眠-清醒周期中突触蛋白质磷酸化动态德国慕尼黑大学Maria S. Robles和瑞士苏黎世大学Steven A. Brow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了睡眠-清醒周期引起的突触蛋白质组磷酸化的日常动态。相关论文发表在2019年10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对在24小时内分离出的小鼠前脑突触神经小体应用了先进的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可准确定量近8000种磷酸肽。一半的突触磷酸化蛋白在休息-活动和活动-休息过渡时具有最大振幅的节律。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了通过磷酸化对突触功能的总体时间控制,包括突触传递、细胞骨架重组和兴奋/抑制平衡。睡眠剥夺消除了突触神经小体中所有磷酸化周期的98%,这表明睡眠-清醒周期而非昼夜节律信号是突触磷酸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睡眠和觉醒压力均有反应。据悉,昼夜节律通过调节转录、蛋白质丰度和功能来驱动生理的日常变化,包括睡眠-清醒周期。昼夜节律性磷酸化调控外围器官中的细胞过程,但对其在脑功能和突触活动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受NMDA调控法国巴黎塞纳河神经科学大学M. A. Diana小组,研究发现甘氨酸门控GluN1/GluN3A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成年内侧缰核厌恶情绪的控制。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他们发现,GluN1 / GluN3A受体在小鼠成年MHb的神经元中起作用。在MHb中没有甘氨酸能神经元专长的情况下,神经胶质细胞通过GluN1 / GluN3A受体调节神经元活性。降低MHb中的GluN1 / GluN3A受体水平可以防止产生厌恶情绪调控。甘氨酸通过兴奋性甘氨酸能NMDA受体控制负值情绪联想,这项研究借此扩展了甘氨酸的生理和行为含义。据介绍,当与其他结合甘氨酸的亚基GluN1结合时,非经典的NMDA受体亚基GluN3A和GluN3B可以产生纯被甘氨酸激活的兴奋性电导。但是,尚未在天然成人组织中鉴定出功能性GluN1 / GluN3受体。相关论文信息:● 数据分析揭示史前社会不平等关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Heidi Deeg,Philipp W. Stockhammer和Alissa Mittnik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欧洲青铜时代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揭示和理解史前社会不平等背后的机制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组合全基因组数据、同位素证据以及人类学和考古学数据,研究人员超越了考古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超区域方法,从而揭示了青铜时代社会地位、继承规则和迁徙的复杂性。他们采用了深层的微区域方法,并分析了来自德国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中期的农庄相关墓地的104个人的全基因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几代的个体家庭包括一个高地位的核心家庭和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这种组织伴随着父权制和女性外来配偶,该体系在700多年来保持稳定。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的系统回顾近日,加拿大西部大学教授Rodrigo Bagur及其研究团队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抗血栓治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网络荟萃分析。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从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等大型数据库中搜索2019年1月25日之前发表的论文,筛查口服抗血栓药物来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的随机对照试验。最终有20个试验被纳入网络荟萃分析,共包括4803名成人参与者,9种干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中度确定性证据支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少隐静脉移植失败。在不同的抗血栓治疗中,大出血、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这些试验的异质性和不连贯性差异较大。总之,这项网络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替卡格雷或氯吡格雷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隐静脉移植失败。术后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应充分权衡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 索引序列
  • 2019年医学论文征文
  • 2019年医学论文
  • 2019年药学论文
  • 2019年秋药学论文
  • 2019年医学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