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辣椒枯萎病的论文

辣椒枯萎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辣椒枯萎病的论文

辣椒枯萎病怎么解决?在种植辣椒的过程中,可以看到的病害是枯萎病。辣椒一旦患上枯萎病,就会导致辣椒植株慢慢枯萎死亡。因此,种植者应重视辣椒枯萎病的防治。现在,我们来谈谈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措施。

疾病因素及特征

1.枯萎病的病原体称为镰刀菌(Fusarium),能在冬季长期存活并耐寒,然后通过土壤、灌溉水、雨水等途径传播,反复侵入植物的根部伤口。

2.病原体喜欢高温,能在20-35℃生存,尤其是26℃。一旦生病,它们会在十五天内导致植物死亡。

3.病原体喜欢湿润。低洼积水、过度灌溉和不注意排水,很容易为病原菌创造良好的环境。

4.一旦发病,辣椒植株下的一些叶子开始变黄枯萎,然后慢慢枯萎传播疾病。严重时,茎皮层和根系会在水中腐烂,维管束会变成褐色。

如何防治辣椒枯萎病?

(1)症状

主要发生在苗期或开花结实期,多危害根或根茎。茎基和根皮层腐烂如涝,根茎维管束变成褐色直至全株枯萎。潮湿时,病茎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或蓝绿色霉菌。后期病株侧根少且易拔起,根渍软腐,皮层易剥落。病程进展缓慢,仅十几天就从发病到枯萎。

(2)疾病的原因和规律

病原菌主要在有厚垣孢子的土壤中越冬,或长期生活在腐生植物中。在田间,主要靠灌溉水传播,也可以随风随病土吹到很远的地方。潮湿或涝渍的田地容易发病,雨后积水使病情更加严重。病原体从须根、根毛或伤口侵入,在宿主根茎的维管束中繁殖和扩散,并产生随运输组织扩散的有毒物质,使宿主细胞中毒或堵塞导管。酸性土壤、连作、移栽或中耕、植物生长不良都有利于发病。

(3)预防措施

农业控制。进行水旱轮作;避免施用未完全分解的土壤肥料;改造灌排系统,实施深沟高畦种植,避免洪涝灾害。覆膜种植,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化学控制。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或用14%铜络合物溶液灌根。

辣椒早期落叶病是由炭疽病、叶斑病、疮痂病和生理病害等引起的。一般雨季常有发生,可造成减产15~30℅,品质变劣,效益下降。那么,辣椒出现落叶应该怎么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特别容易使得辣椒落叶的一个原因,土壤干旱,没有水分促进植株吸收肥料,那么植株就会缺少水分缺少肥料,这样的话就会使得辣椒叶也没有水分,经过长时间在种植辣椒的时候,要合理施肥,保证肥料中营养平衡,控制好用量,防止营养过多,引起辣椒徒长早衰,导致落叶。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然后辣椒开花期的营养需求量会大大增加。

辣椒发生肥害。辣椒的肥害就是说,辣椒肥量太足了,辣椒根部吸收不完,根被烧了,这样辣椒杆和禾慢慢就死了。特别是在施用高效氮肥的时候,一定不能直接把肥料放在根部,要温度障碍 温度对辣椒的光合速率、呼吸强弱、同化物质的分配方向和移动速度都有很大影响。温度偏低会抑制辣椒根系的吸收,叶脉间产生黄化,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开始落叶。温度平衡营养供给,防止徒长和早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辣椒平衡施肥应施足基肥,喷施壮苗肥,追施坐果肥,喷施膨果肥。以基肥为主,最好施用“冀周”牌辣椒抗病高产专用专利肥。

在种植辣椒的时候,要合理施肥,保证肥料中营养平衡,控制好用量,防止营养过多,引起辣椒徒长早衰,导致落叶。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然后辣椒开花期的营养需结合当地这个有几种情况,1.雨水过多,土壤中水分过高,根系生长氧气不足,叶片脱落。2.高温干旱,叶片含水量降低,逐渐出现枯萎,抗病能力减弱,出现落叶问题。3.叶斑病,前期。

发病症状:枯萎病发生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大量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腐烂,地上部茎叶迅速凋萎。有时病情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条型坏死区,后期全株枯死,地下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从茎基部纵剖,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最好采用高畦栽培方法。注意不要伤根。与非茄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使用育苗母剂育苗,发病初期喷施91%克萎星可溶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菌线威1000倍液,定植时可穴灌萎菌净可湿性粉剂400倍剂,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升,隔5天灌1次,连灌2~3次。

辣椒枯萎病是温室辣椒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会导致整株辣椒枯萎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收入。该病害影响范围广,严重时可全园患病,植株病死率很高,因此,认真了解辣椒枯萎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才能保证辣椒优质、高产、丰产。发病初期,植物下部大量叶片脱落,与地面接触的茎基皮层浸没腐烂,地上茎叶迅速枯萎。有时病害只发生在茎的一侧,形成一条纵向的坏死区域,随后植株死亡。剖检发现,病株地下层根系也呈浸水软腐,皮层易剥落,木质部呈深褐色,呈烟灰色。在高湿度条件下,病区常产生白霉或蓝绿色霉。

辣椒枯萎病菌可在病害上残留,长时间存活并越冬,然后通过土壤、灌溉、雨水等传播,反复侵染植株,引起病害。如果疾病不能妥善处理,使致病菌留在土壤中,直到条件适宜才会继续发病。高温高湿时易发病,一般在28℃左右发病迅速,连作或根伤时易发病,雨后水分潮湿时发病严重。当辣椒枯萎病发生时,辣椒植株下部叶片枯萎变黄脱落,疾病逐渐向上扩散。茎皮层和与地面接触的根系浸没腐烂,维管束呈褐色。

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播种前用药剂或微生物剂浸泡种子,播种时苗床土壤也应严格消毒。尽量避免连作,防止病害通过土壤年复一年地侵染植物。种植辣椒应选择高床栽培,排水方便,湿度控制好。种植过程中要避免漫灌,雨后要注意排水,防止积水。病株应彻底搬离种植区,埋埋或焚烧,以防止病株和残留细菌继续感染。一种作物种植结束后,也要彻底清除植株,清除残枝、落叶杂草等。然后挖掘土壤并进行消毒。施用富含益生菌的有机肥可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发病时可购买相应的农药,按说明书灌根或喷药。有机园艺种植者可以选择益生菌进行控制,益生菌有效、安全、无残留。无论哪种疾病,都要注意预防,一旦疾病被再次治疗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做好种植管理,合理控制种植规则,相信病虫害自然会减少。

辣椒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如何治愈它更快更好,据悉,胡椒的早期发病叶黄,后期植物迅速萎蔫,根和茎基皮层褐色坏死腐烂,木质部深色,高湿度的疾病蓝白相间的模具,坏死部分从外部的开发、无菌厚。这种疾病易在大雨和潮湿的条件下发生。防治药物:先除去病株,再用枯萎灵、多菌灵灌根2~3次,每株500g灌液。

辣椒炭疽病的论文

防治炭疽病可采取以下方法:

(1)轮作

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的津研系列、津杂1号、津杂2号、津春1号、中农5号、中农13;甜瓜的伊丽莎白、龙蜜1号较抗炭疽病。

(3)种子处理

播前可用55℃温水浸种20~3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的25%炭特灵(溴菌腈)可湿性粉剂,或25%施保功(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或50%利得(福·异菌)可湿性粉剂拌种。

(4)栽培防病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地膜覆盖和滴灌、管灌或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瓜,避免阴天或有露水时进行农事操作,避免田间积水,保护地应加强通风,尽量降低空气湿度。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25%炭特灵(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施保功(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福·福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利得(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或50%翠贝(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加收米(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喷雾。保护地可采用常温烟雾施药防治。炭疽病菌在适宜条件下繁殖量很大,用药要早,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

辣椒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损害。辣椒炭疽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黑色斑点,斑点呈圆形,边缘有灰色环状,斑点中心有白色点,叶片表面有白色粉末状物,叶片变硬,叶脉变紫,叶片变黄,最终叶片脱落。为了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植物保护。应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并及时施肥,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应及时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环境;三是及时施药。应及时施用有效的抗病药剂,如抗病菌剂、抗真菌剂等,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四是加强防治措施。应及时锄除病叶,并将病叶丢弃到专门的垃圾堆,以防止病菌的扩散;五是加强植物检疫。应定期检查植物,及时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病害的扩散。此外,还应注意植物的种植空间,避免植物过密,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病害的发生。总之,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有效防治,就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强植物保护,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药,加强防治措施,加强植物检疫,以及注意植物的种植空间等,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果实,染病果实 。炭疽病是辣椒上的常发病害,特别在高温季节,果实受灼伤,极易并发炭疽病使果实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辣(甜)椒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果腐刺盘孢的分生孢子盘刚毛较少,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9~29×4~6微米。也可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1小时,捞出后用草木灰或少量石灰中和酸性,再进行播种。

辣椒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辣椒病害,常常引起辣椒落叶、烂果。今天,小编就来谈谈辣椒炭疽病的症状有哪些,以及如何防治辣椒炭疽病。一、辣椒炭疽病的发病原因遇雨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都可能导致辣椒炭疽病的发生。若植株缺肥缺素导致植株抗病性弱,田间病菌基数大或种子带菌,也有利发病。管理粗放,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在烈日下暴晒,均可诱发辣椒炭疽病。二、辣椒炭疽病的症状1.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逐渐变成褐色,中间淡灰色,病斑上轮生小黑点。果柄受害,生褐色凹陷斑。2.茎和果梗染病时,可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稍凹陷,干燥时易开裂。3.果实受害,开始产生水渍状黄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继而稍凹陷,中央灰褐色,上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轮纹上密生小黑点。三、如何防治辣椒炭疽病1.化学防治可选用炭疽病用苯甲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咪鲜胺、吡唑代森联、肟菌酯戊唑醇等药剂防治,注意轮换用药。或在发病期间,采收完一批辣椒果后喷药1次,重点喷施植株下部叶片和叶背面。2.种子消毒可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可降低田间湿度,中耕除草时避免伤害植株根部。平衡施用氮、磷、钾肥,适量补充钙、硼等微量元素,忌施用无腐熟的有机肥。发现少量病果、病叶可摘除并深埋或烧毁。

辣椒病毒病论文

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曾士迈1926年4月生于北京。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六十年代初在国内进行植物病害流行的数理分析。七十年代倡导采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植物病害流行学研究。是中国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保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开拓免疫学与流行学交叉的研究领域中也起了重大作用。在研究植物水平抗病性,小麦条锈病定量流行学和大区流行规律及其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合作主编《植物免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与杨演合著《植物病害流行学》。周宗璜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并率先对人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我国空白。 邓叔群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粮棉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国以后,在他的倡导下实现了人工栽培食用、药用真菌,还成功地运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积防治森林虫害,为中国真菌学开拓了道路。他所发现的4个新属120个新品种为国际所公认,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的《真菌字典》中。曾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有《中国的真菌》等。裘维蕃 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讲师。194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农学会第三届理事和第四、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在植物病理学方面有杰出贡献。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教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高度重视;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力地控制其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措施,报导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林亮东别号立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奥列贡大学研究院学习植物病理及真菌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获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金质奖章一枚。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农林处处长、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戴芳澜 字观亭,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他发表的“三角枫上白粉菌之一新种”的论文,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的真菌新种,是真菌学在中国创立的标志。他与.道奇(Dodge)合作对脉胞霉 (Neurospora) 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成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中国真菌总汇》和《真菌的形态与分类》等。黄齐望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在油菜病害、稻瘟病、烟草立枯病和疫病都有较深的研究。他编著的《江西省病虫害志》一书,对促进江西省农业生产起过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齐望历任南昌大学、江西农学院、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政协常委、民盟江西省常委,还担任过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以及江西省植保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等职。吴友三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一生潜心研究柑桔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病原为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桔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不是,那是通过传统杂交技术培育出来的。

2010年4月17日欧盟时报报道《俄罗斯报告称:随着神秘死亡加快,已有超过2百万美国人死亡》,原文摘录如下:今天,由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为普京总理编写的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报告正在克里姆林宫传阅,该报告称:自2008年以来,美国一种“神秘死亡”已经夺去了超过2000000人的生命,这极可能与转基因谷物和粮食滋生的一种“跨物种”植物疾病有关。报告说,这种造成大规模死亡、尚不明原因的神秘肺部疾病于2008年春天在美国农业大州艾奥华爆发。而艾奥华州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产区之一,在近3200万英亩农田上99%种植的是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研发的转基因品种。报告接着说,“神秘、不明原因”死亡的美国人几乎都与肺部有关,且一直被错误地记录为感冒和肺炎类型疾病造成的,以免引起人们的恐慌,但实际上是由一种成功跨越物种障碍并危害人类的植物病毒引起的。法国马赛地中海大学的Didier Raoult 进行的研究佐证了俄罗斯科学家的结论,在人类历史上他们首次发现一种植物病毒让一些人生病。这篇《人类感染辣椒病毒》的论文发表在2010年4月14日《新科学家》上,文章指出:人们一直认为植物病毒不会感染动物,反之亦然;但现在我们发现,辣椒病毒也能让人生病。转基因实验证明,人吃了转基因食物后,被植入的转基因毒片断能够转移并在人的小肠肠道里完整存活,且入侵到小肠肠道里的细菌体内和小肠上皮细胞内。所以,跨物种传染的内在机理就是,人在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其中的转基因片断会转移到人体细胞中,由于其本身来自动植物,所以动植物的病原体能够以这种转基因片断为中介或跳板进入人体细胞,从而使人跨物种感染动植物的病毒,患上动植物才会得的病。一般来说是不会的

曾士迈1926年4月生于北京。194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年7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毕业 1948年8月 北京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助教 1949-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助教 1953-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讲师 196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教授 1964-1966 农业部派往越南执行文教援越任务 农业部派往墨西哥稻作生产考察组组长 1980-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 1980-1995 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系主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所所长,北京农业大学学报主编等职。 1995年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 1995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1953 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病防治等课带实验,带毕业班生产实习。 1953-1964 先后主讲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病理学、植物免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1974-1979 植物病理学(三年制,工农兵学员)。 1980-1987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均为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88-1995 植物免疫学、植物病害流行学、植保系统工程(大学生课和研究生课)。 1995至今 植物病理学进展、植物抗病性专题(研究生课)。 获奖情况 1960 北京市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 北京市委 1987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植物病害流行电算模拟 国家教委 1987 国家自然科学奖 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 国家科委 1989 国家级优秀教师队伍 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 1989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市级奖 北京市政府 1989 北京市优秀教师 北京市政府 1989 政府特殊津贴 国务院 1989 农业部首届优秀教材优秀奖《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部 1990 全国首届"兴农杯"优秀农村科技图书一等奖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科技日报、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19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师队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1996 农业部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1997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农业部 主要著作 1960 植物免疫学 林传光 曾士迈等编 农业出版社 1986 植物病害流行学 曾士迈 杨演合作编著 农业出版社 1989 植物保护(农业科技现代丛书) 曾士迈编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0 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 曾士迈 肖悦岩合编 电大出版社 1990 系统科学在植保研究上的应用 曾士迈 庞雄飞合编 农业出版社 1991 农业植物病理学(全国统编教材)第二版 修订组组长曾士迈 农业出版社 1991 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 李光博 曾士迈 李振歧主编 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4 植保系统工程导论 曾士迈 赵美琦 肖长林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植物免疫学(全国统编教材) 李振歧 曾士迈 商鸿生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8 植物抗病育种的流行学研究 曾士迈 张树榛 科学出版社 1953-1998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社会活动 曾任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1991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植保土化学科组召集人(1994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97止)、北京市政府顾问团植保组组长(1997止)、北京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1997止)等,现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多种学术刊物编委。-------------------------------------------周宗璜周宗璜,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高等真菌分类和个体发育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高等真菌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粘菌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并率先对人参病害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我国空白。 简历 1904年8月27日 生于浙江省吴兴县(湖州)。 1920—1923年 上海青年会中学。 1923—1924年 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 1924—1928年 南京东南大学(即后中央大学)农学院。 1928—1929年 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助教。 1929—1934年 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 1934—1937年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同时兼任中国大学生物系主任。 1937一1938年 成都四川省病虫害防治所所长。 1938—1941年 成都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组主任。 1941—1946年 江西中正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6—1948年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专门委员会主任秘书,其间兼中正大学教授。 1948—1949年 农林部棉产改进处简任技正。 1949—1952年 上海军管会农林处—华东农林部特产处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副主任。1952—1959年 公主岭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植物保护系主任。 1959—1962年 吉林特产学院教员。 1962—1981年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 1981年9月24日 病故。---------------------------------------------邓叔群(1902--1970)福建福州市人。真菌、植物病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从事林业植物病理和粘菌、真菌的分类研究,以及中国粮棉作物--水稻、小麦、棉花病害的研究。建国以后,在他的倡导下实现了人工栽培食用、药用真菌,还成功地运用生物防治的科研成果,大面积防治森林虫害,为中国真菌学开拓了道路。他所发现的4个新属120个新品种为国际所公认,列入英国真菌研究所编的《真菌字典》中。曾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有《中国的真菌》等。------------------------------------------裘维蕃 Qiu Weifan(Chiu Wei-Fan)1912.5.15~植物病理学家。1912年5月1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简历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植物病理专业主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真菌学会理事长,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选入国际名人录,并被选为国际传记中心管理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 四十年代开始从事真菌分类、 生理和栽培研究, 五十年代还开展了植物病毒学和生物诊断研究。 对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的病毒病理学以及防治基础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对北京大白菜三大病害和华北小麦丛矮病的病原学,流行规律以及防病增产措施,都做了大面积的防治试验。另外提出研制抗病毒诱导剂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并据此研制出 NS-83增抗剂,用以抑制番茄和烟草病毒病有显著抑病增产效果,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作用机制研究获国家教委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专著。在真菌学上,他是国际上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在食菌分类和栽培的基础研究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论著有《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毒学》,《中国食菌及其栽培》,《中国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研究》,《植物诱导抗性及83增抗剂的研制,作用机制和应用》,《中国丝条状病毒及其导致的病害》,《农园植病谈丛》 等百余篇或部。------------------------------------------------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家。福建龙岩人。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教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的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作出了新贡献”;发现一种新的水稻病毒——水稻簇矮病毒,受到国际稻病学界的高度重视;报导的水稻齿矮病毒和东格鲁病毒均系中国新记录;三种病害的及时发现,有力地控制其蔓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水仙、甘蔗、福建烟草、蕃茄和香蕉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治理措施,报导了9个中国新记录和5个中国大陆新记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林亮东(1900-1974年),别号立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朗镇大车人。1935年被选派到美国奥列贡大学研究院学习植物病理及真菌学,1937年获硕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获美国生物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及美国植物病理学会金质奖章一枚。回国后,一直从事植物病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农学院教授、广东农林处处长、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系主任、华南农学院湛江分院副院长、广东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戴芳澜 字观亭,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 1893年5月4日生于湖北省江陵县, 1973年1月3 日卒于北京。1911考入清华学堂预备班,两年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植物病理学。1918年毕业,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一年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南京第一农业专科学校、广东省立农业专门学校,东南大学和金陵大学。1934年赴美国纽约植物园生化实验室和康乃尔大学植物病理系进行客座研究。1935年任清华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任农业研究所病害组主任。他仍继续真菌分类研究。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和植病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曾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为理事长和《植物病理学报》主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他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农业科学院通讯会员。 戴芳澜在真菌分类学、形态学、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等方面发表论文和著作50多篇,为中国近代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是中国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1930年,他发表的“三角枫上白粉菌之一新种”的论文,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报道的真菌新种,是真菌学在中国创立的标志。他与.道奇(Dodge)合作对脉胞霉 (Neurospora) 的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成果是真菌学的经典文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植物病原目录》《中国真菌总汇》和《真菌的形态与分类》等。-----------------------------------------------黄齐望简历 1904年1月16日 出生于浙江省定海县。 1930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 1930—1933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3—1935年 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士。 1935—1937年 留学于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 1937—1938年 在家乡定海简师任教。 1939—1941年 任上海南通学院讲师。 1942年 任苏北南通学院副教授兼图书馆主任。 1945—1946年 任浙江省定海县立中学教务主任。 1046—1948年 任福建农学院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8—1949年 任中正大学教授。 1949年 任浙江省舟山中学校长。 1950—1952年 任南昌大学教授。 1953—1968年 任江西农学院教授。 1971—1979年 任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教授。 1979—1982年 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1982年4月13日 在南昌逝世。 主要论著 1 黄齐望.粟黑穗病对于粟株生长及收量的影响.昆虫与植病,1935,3:234—235. 2 黄齐望.烟草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speg.)De Hann〕与木霉菌〔Trichoderma lignorum(Tode.)Harz〕拮抗作用之研究.中华农学会报,1937,162:43—50. 3 黄齐望.烟草立枯病菌之研究史略及防除法.农学月刊,1937,4(2):34—42. 4 黄齐望.1936年植病界新发现之植物细菌病.农报,1937,4:901—902. 5 黄齐望.植病界溶菌素研究概况.昆虫与植病,1937,5:368—375. 6 黄齐望.植病研究上土壤温湿度之调节装置.昆虫与植病,1937,5:478—483. 7 黄齐望.中国棉麻病害要览.上海新农出版社,1952. 8 黄齐望.1955年江西境内所发现的几种作物病害.江西植保通讯,1955,2:21—23,4:24. 9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十字花科根肿病的观察和防治意见.植物保护通讯,1955,8:1—4. 10 黄齐望,陈善堃.棉花缩叶病调查.植物保护通讯,1954,5:10—11. 11 黄齐望,欧阳谅.江西作物病害名录.江西农学院学报,1957,1—10. 12 黄齐望.油菜对菌核病的抗病性和病菌寄生性初步调查.江西植保通讯,1957,3:1—4. 13 黄齐望,刘安国.都昌棉花雷害调查.江西农学院科学研究汇刊,1959,128—132. 14 黄齐望等.江西农业病虫害病害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 15 黄齐望,陶承祥.草皮、草木灰及几种矿物质对于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植物保护学报,1962,1(3):326—327. 16 黄齐望,李富文等.油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病原生活力及防治研究.江西农学院学报,1963,74—82. 17 黄齐望,陈菊芳.南昌郊区辣椒两种炭疽病菌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64,3(3):317—318. 18 黄齐望.江西桑寄生调查.植物保护,1964,2(6):267. 19 黄齐望,李富文等.棉角斑病种子带菌研究.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39—41. 20 黄齐望.棉花根肿的观察和预防.江西植保论文选集(病害部分),1965,42. 21 黄齐望,夏林元.蚕豆赤斑病病原菌的研究.植物保护,1965,3(2):62. 22 黄齐望等.水稻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江西人民出版社,1975. 23 黄齐望.江西经济植物病害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24 黄齐望,刘安国.南昌郊区水稻菌核菌鉴定.江西植保,1978,1:42—44. 25 黄齐望.观察安义县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纪要.江西植保,1978,1:18,2. 26 黄齐望.植医须知(一)江西植保,1978,1:46—49. 27 黄齐望.植医须知(二)江西植保,1978,2:42. 28 黄齐望.植医须知(三)病菌接种.江西植保,1979,4:50. 29 黄齐望等.稻条叶枯病概观及分生孢子促成研究.江西植保,1979,2:27—29. 30 黄齐望.植医须知(四)稻叶斑病害鉴别法.江西植保,1980,4:47—50. 31 黄齐望.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治疗剂研究近况.江西共大学报,1979,1:53—57. 32 黄齐望.植物感染生理.江西共大学报,1980,1:41—43. 33 黄齐望,车慕贞,廖月华.诊断二晚黄叶病纪要.江西共大学报,1980,3,4:25—26,71. 34 黄齐望.江西近年升级的稻曲病.江西农大学报,1981,2:22—26. 35 黄齐望.论农药之祸及病虫害防治.江西农大学报,1981,3,4:34—41. 36 黄齐望.植医须知(五)菌类实验的准备工作.江西植保,1981,1:30—32. 37 黄齐望.植医须知(六),植病解剖的石蜡切片.江西植保,1981,2:26—29.---------------------------------------吴友三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林孔湘,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一生潜心研究柑桔黄龙病,首先证明黄龙病病原为病毒;首创柑桔繁殖材料热处理消毒方法;推行“无病虫栽培”技术,为振兴我国柑桔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辣椒菌核病论文

在农村人们在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时候,通常会把种子晾晒后给种子伴药以达到虫害的防治和土壤有益微生物有促进作用,达到增产目的 。

种子伴药的益处:

一、土传病害,如纹枯病、根腐病等主要在种子萌芽期就可以侵蚀。

二、系统侵害疾病,如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等主要在穗期表现严重。

三、是地下虫害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垅。

四、是地上害虫,如蚜虫、灰飞虱等等。

五、适合对大批量的种子进行处理,时间短,效率高;对种子本身具有消毒作用,药效长;种子处理的时间较灵活,可在种子采收后,也可在种子贮藏期间或播种前。

种子伴药怎么做,用多少:

1、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茄子黄萎病、枯萎病、褐纹病。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番茄枯萎病、叶霉病。2、用拌种双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茄科蔬菜幼苗立枯病、白菜类猝倒病、冬瓜立枯病。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菜用大豆根腐病、甜瓜枯萎病、甘蓝根肿病和胡萝卜黑斑、黑腐病等。3、用35%甲霜灵种子处理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为,防治菜用大豆、蚕豆、大葱、洋葱、十字花科蔬菜等的霜霉病。4、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萝卜黑腐病、大葱和洋葱黑粉病。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茄子、瓜类、甘蓝、花椰菜、莴笋、蚕豆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炭疽病、白斑病、霜霉病和菜豆炭疽病等。5、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豌豆根腐病、白菜类猝倒病、胡萝卜黑斑病等。6、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白菜类猝倒病。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胡萝卜黑斑病、黑腐病、斑点病。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7、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甘蓝黑根病、白菜霜霉病等。8、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防治白菜类黑斑病、白斑病,甜瓜叶枯病,辣椒菌核病等。9、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马铃薯种薯块重的,防治晚疫病。

拌种剂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在我过也有四十年之久,最初的拌种剂不是用做杀虫和杀菌,只是在种子外面包一层附着物(土,面等),这样有助于播种均匀。

国内外对拌种剂的研究一直是乐此不疲,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很多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但也在不断改善。

辣椒菌核病近年在局部地区保护地生产上发生,在地上部各部位均可发病。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辣椒菌核病的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本病多从主茎或侧枝基部发生,开始发病部位呈水浸状淡褐色、稍凹陷病斑,后来病部变灰白色或灰色,干缩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霉层,皮层很快腐烂。病茎表皮及髓部易形成菌核。

叶片发病,会产生水浸状褐色轮纹病斑;花受侵染后,出现水浸状腐烂、脱落。果实发病,病部褐色腐烂,表面长有白色霉层,后形成菌核;病果腐烂脱落或形成僵果。

本病由核盘菌引起。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的多少,与病害发生的轻重关系密切。新建的棚室,经过轮作的棚室,土壤中残留菌核少,发病很轻或不发病,反之发病变重。

本病菌核形成和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要求土壤湿润。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菌核不但萌发率高,萌发也快,持续时间也长,从而产生大量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温度16℃~20℃,相对湿度85%~100%,最适于发病。

棚室内阴湿,植株郁闭发病重,植株长势弱发病也重。

高垄、高畦栽培,覆盖地膜,膜下滴灌或暗沟灌溉。定植后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好温、湿度,特别是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可减少发病。

发现辣椒菌核病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

发病初期立即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氯硝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布。各种药剂交替使用,5~7天喷1次。

本病病原为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混在种子间越冬。遇到温、湿度条件适宜,菌核陆续萌发抽生出子囊盘,子囊盘开放后,子囊孢子成熟即喷弹出,是病害初侵染来源。

病害发生的中期,由病部长出的白色絮状菌丝可形成新的菌核。这些菌核萌发后可再次侵染。病菌侵染期长,所以辣椒生育期间可陆续发病。

防治方法:①采收完毕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随后进行20~30厘米深度的深翻,把遗漏在地表的菌核翻到土壤深层。②提倡高垄地膜栽培,但注意定植时把植株周围弄破的地膜及时用土盖严。③生态防治。上午闭棚提温,下午放风排湿,创造不利于病菌萌发、侵染的温、湿度条件。④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减少棚室内的菌源。⑤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超微粉600倍液喷雾。如棚室内发病株数较少,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病部,可起到治疗病株和控制病害蔓延的双重作用。

种子伴药多放一点种子,放少量的药,这样搅拌均匀就可以了。

辣椒炭疽病论文

这种病菌会影响到辣椒的产量,会导致辣椒的腐烂情况,这种病菌是需要使用农药治疗的,对辣椒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这种病菌会影响到辣椒的生长情况。

辣椒炭疽病

对于没有种植辣椒的农户对辣椒炭疽病的了解并不多,可能就觉得是一种病害,只要及时施救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辣椒炭疽病的影响非常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辣椒炭疽病主要影响即将成熟的辣椒果实,或者是有日灼的果实,会降低辣椒经济效益以及辣椒落果等,轻则造成辣椒减产,严重时还会造成辣椒绝收的情况,对辣椒的影响非常大。

辣椒炭疽病的形成原因有什么

形成辣椒炭疽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高温高湿的环境、辣椒施氮过量、重茬种植以及辣椒病害等原因。

高温高湿的环境:河南多地辣椒出现炭疽病的情况,就是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的。河南多地降雨量比较多,再加上气温比较高,这种外部环境会造成炭疽病迅速繁殖,从而形成炭疽病的出现。

辣椒施氮过多:对于种植农作物的农民朋友都了解氮肥的作用,氮肥主要是起到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的作用,而辣椒施氮过量,就会造成枝叶旺长,降低辣椒的通风能力,造成病菌的繁殖。

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方案

采用抗病品种,各地可依据情况采用抗病品种,一般选比较抗病的品种,如杭州鸡爪椒,辣椒种类中,如长丰、茄椒1号、白铁皮青等较抗病。采用没病种子及种子消毒留种。若种子细菌很多,种前用55℃水泡种10分钟或用50℃水泡种30分钟消毒处理。取下后凉水制冷,催芽种植。

轮种和提升种植管理,发病严重土地要与茄科和豆科进行2-3年以上轮种。应在施足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配施氮、磷、钾肥。防止种植太密和洼地种植。杯苗育苗,培养适龄青年旺苗。防止果子日灼。消除田里残留体,降低病菌侵染。

药物预防,发病前期或果子着色开始打药,合理药物为:50%施保功、80%大生金达克宁、65%代森锌、80%普诺、60%拓福、70%甲基硫菌灵、80%炭疽福美、农用链霉素()、50%三唑酮等,隔7~10d-次,连喷2~3次。

可以使用氮肥,或者是喷洒农药,了解病害形成的原因,制定防治的方案,注意病菌繁殖的速度,可以选择优良的品种,或者是对种子进行消毒,要有栽培的方法。

及时喷洒农药,要选择品种优良的辣椒进行种植,要注意外界的温度,要及时浇水,注意太阳的光照强度。

  • 索引序列
  • 辣椒枯萎病的论文
  • 辣椒炭疽病的论文
  • 辣椒病毒病论文
  • 辣椒菌核病论文
  • 辣椒炭疽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