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论文造假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于6月27日回应:PubPeer上有人对于我们部分文章的少数展图有些疑问,我们非常认真而慎重地对待,正在深查和核实原始数据。据初步了解,可以排除有意的学术造假,没有任何论文的科学结论有所改变。
有些疑问是因为提问者对于研究内容的不熟悉。但也有极少数情况存在无意的错误,我们正在和杂志合作进行修改。由于跨度时间长,涉及的学生、博士后较多,调查还在继续中。董晨额外强调:“基本上排除恶意造假,展图没有经过人为加工,造假是不成立的。”
扩展资料
董晨个人简介:
董晨于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1996年获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耶鲁大学免疫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他曾任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终身讲席教授、炎症与肿瘤中心主任。
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慢性疾病的免疫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去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董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董晨目前已发表论文240余篇,总被引用次数达26000余次,2014年到2019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同时,他还是《Frontiers in Immunology·T Cell Biology》主编,《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和《FASEB Journal》副主编,《Immunity》、《Cell Research》等期刊的编委。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清华医学院院长被疑论文造假,别让“子弹”飞太久
2008年10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德哉接到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以下简称IJC)副主编函件,指戴德哉实验室投至该刊的一篇论文与另一本期刊上已发表的论文十分相 似,要求解释。审阅后,戴德哉发现,先他一步发表的“孪生论文”第一作者是贺海波——两年前从他的实验室毕业的博士。两篇“孪生论文”,所用药物不同,动物病理模型一为心肌病,一为心肌梗死,却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数据和图表,甚至有部分相关段落文字都相同。因为贺海波在戴德哉实验室读博的三年期间,并未出现造假行为,戴德哉对两稿审阅格外细致,但最后仍确定:贺海波剽窃实验室资料,拼凑伪造出了一篇造假论文,并已发表。此时的贺海波早已博士毕业,并进入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7月,即事发前三个月,他被浙大聘为副教授。贺海波在浙大药学院的合作导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在IJC杂志编辑部发现的造假论文中的作者一栏,李连达的名字赫然在列。 情况严重。2008年10月15日,戴德哉将IJC的函件与两篇论文的pdf格式全文,一并转发给浙大药学院常务副院长,要求对方调查。浙大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贺海波共计发表8篇假论文,除一篇在2007年发表外,其余7篇均在2008年6月后刊出,即贺海波受聘副教授前后。而所有造假论文的作者栏里,均列有院士李连达的姓名。这一在浙大内部调查组的消息不胫而走,2008年10月23日,学术打假网站 “新语丝”上曝出第一条“院士李连达学术论文涉嫌造假”的消息。随后,越来越多的消息开始陆续在此网站上刊出。随着更多消息的曝光,李连达院士小组在2006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窃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贺海波署名的仅占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连达署名。根据浙大校长杨卫的介绍,2008年10月26日,即浙大药学院接到戴德哉举报信件的十天后,贺海波向学校递交“检讨书”,承认造假系个人所为,“我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李连达院士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偷偷地进行,而且在没有取得李老师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他的名字放在我所有的文章上。”贺海波的检讨也得到了浙大调查组的认同——浙大发出声明:贺海波的造假系个人行为。杨卫更提出“曝光的造假论文并未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上,对于已功成名就的李连达院士意义不大,李连达没有造假动机”的“动机论”一说。“我们之所以判定李连达院士没有造假,是因为不光贺海波,在所有参与造假的学生的书面检讨上,他们一致说明李连达院士对此事并不知情。”浙江大学新闻办主任单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贺海波的检讨未能得到谅解。针对这一性质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2008年11月13日,浙大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宣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并表示若发现任何与此相关的学术不道德的行为问题,都将一查到底。然而,事件却在贺海波卷铺盖走人后,有了更为戏剧性的发展。 2008年11月18日,定居芬兰的世界中医药协会常务理事祝国光向浙大发去第一封信,指院士李连达三篇论文造假。2008年12月6日,祝国光发去第二封信,指以李连达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稿多投。在接到这两封信的期间,浙大校长杨卫又接到来自两家国外期刊主编发来的传真,大致内容是两家期刊刊登了很相似的文章,希望大学进行内部调查。“这样我就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调查。所有校内能够反映出问题的信息我们都查了,包括财务、科研申报等等。”杨卫说。12月2日,在杨卫给这两位期刊主编回复的信里,杨卫要求对方告知,是否有相关证据证明其他的署名作者事先不知情的声明不成立。与此同时,杨卫也给另外一些相关期刊发出了同样信件。与此同时,浙大药学院党委书记陈枢青、常务副院长曾苏、杨卫校长先后向李连达了解情况。杨卫更是两次找到李连达,“杨校长很负责,抠得很细。”李连达回忆说。2008年12月26日,李连达向学校给出书面信函,说明:对于所有的造假论文我一无所知,对于被盗用署名亦不知情,直至被揭发后才知道。 就在媒体和公众开始关注这一事件之后,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李连达在解释论文风波的同时指出,给浙大寄信揭发,并在网上高调曝光自己论文造假的祝国光,是出于商业上的目的——祝国光是天津天士力药品公司的高级顾问,此前不久,李连达刚刚得出一个研究成果:天士力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有严重毒副作用。这一说法遭到天士力的强烈反击。天士力立即发表声明,说李连达讲的完全 不实。2009年2月5日,天士力集团总经理李文表示,李连达除了院士的身份,还是其最大竞争对手——国内最大的生产“复方丹参片”的白云山中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李连达现在是‘复方丹参片’的利益代言人,所以他代表的是白云山的利益。”李文说,“所以他出这个研究的目的是来打压我们。”对此,李连达回应道,自己最初的研究不是要挑天士力的毛病,而是考虑到复方丹参制剂种类多、厂家杂的混乱现状,才进行的研究比较。并指出,他所用的研究数据,就是由天士力自己出的书里摘的。此后,在天士力的回应中,不断曝出“李连达曾索要200万元研究费未果因此报复”、“研究结果是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等说法。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2009年2月5日上午,天士力股价逆市大跌,下午,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宣布临时停牌。天士力更表示近,他们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司法取证,一定要把李连达送到司法的审判庭上。“不论他是不是院士,只要他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我们就会采取法律手段,保留我们的法律权利。”
自5月起,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截至目前,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有上述被质疑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含董晨的论文有24篇。
在这些论文里,出现了部分实验图像在不同项目中重复出现,但标记数值不同的问题;两幅实验图像相似度极高;不同指标的直方图完全一致的情况。目前发现的24篇论文全部由董晨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
扩展资料
作为通讯作者的董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把关不严”责任:
媒体查阅到的24篇论文,全部由董晨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导师担任通讯作者的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普遍。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责任,因此通讯作者不只是个“通讯员”,实际上要保证文章的可靠性,对论文发表中各类问题负责。
因此,此番无论涉及的学生或博士后是否的确是“无意出错”,作为通讯作者的董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把关不严”责任,这一责任无法推脱。这也提示各位学界“大佬”,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不只要对自己撰写的内容负责,更需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涉及学术问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清华医学院院长被疑论文造假,别让“子弹”飞太久
邹明辉的真实水平还是有待考察的,而且后期这15篇论文还都是他后期出名后才陆续发表的。
根据主编被退回的原因,进行相应修改。一定要仔细研究主编的意思,是不是不符合本杂志的主题。或者选择投其他期刊
完全可以。一稿多投的定义是同时投给多家。你既然收到了明确的退稿信,就说明这家不会采纳你的稿子了,就可以自行处理,再另投他家。只是不能在还没给你明确答复前,投多家,那样如果都过了你给哪家呢?这就浪费了其他N家编辑的劳动成果了……是这个意思……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被退回,分三种情况:一是“文章质量达不到要求”,这种肯定是写作问题,可以找专业的人员修改润色,然后改投;二是专业不符合,学术期刊也分为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如果你的稿件与期刊专业不一致,也会被退稿,这种直接改投就好了;三是“修改重投”,编辑要求你修改后重投论文,表示他认为你的论文如果能根据建议修改,是有发表的潜力的,关键是一步一步来,系统性地处理审稿人的意见。
应该就是水平是可以的。只不过在写论文上面。人比较懒惰,不想写吧。
到底是不是谣言,目前还在调查之中,但是詹启敏在其微信公众号中称:“少数论文中确实存在标记错误的现象,并不涉及学术不端、也不影响科学结论,我们按照学术界惯例正在与相关杂志社沟通勘误。” 也就是说在他出问题的一些论文中出现了标记错误的现象,而不是抄袭之类的。但是具体情况到底如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曝涉嫌论文不端不是谣言,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专案组,针对此事进行调查!
这个校长发现他发布的一些文章里面说的一些知识都是错误的,而且也有问题,所以就指责了他。
尹烨是个商人,包装成生物专家学历造假,,都不敢回应真正的专家质疑,心理很虚,这个利用人们对基因不了解,胡编乱造,为了宣传自己,卖益生菌(实际是和饮乐多,酸奶饮料,换个马甲),采用的惯用手法,到各大媒体电视台做节目,蒙蔽老百姓,结果被全国真正的生物专家看到了,专家实在是看不惯胡说八道,就出来炮轰尹烨,这个包装的很专业,一般人很难识破,现在打着基因,区块链口号,是常用手段,一定要当心
这位校长是知名大学毕业的,同时担任了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校长。
两所高校的校长居然是同一人,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这件事就发生在了广东两所985高校,高松院士将会担任两所学校的校长,这确实是太令人震惊。
高松院士是非常优秀的无机化学家,也是我国的中科院院士,他主要研究的领域就是词性配高位分子的设计等,2018年的时候他就担任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校长,可是在2020年的时候又担任中山大学的校长,因此他担任两所高校校长居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看来这位院长不仅仅在化学领域非常厉害,各方面都很优秀呀。
这位校长在28岁的时候就评为副教授,35岁成为教授,在他43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的院士,大家都说这正是电视剧都不敢上演的情节,实在是太厉害。
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肯定是能够带领的学校更快速的发展。更能够有独特的氛围,高松院士能够同时兼任两校的校长,可见他身上有着过人的优势,在1981年,他便考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在硕士毕业之后,他就选择留校任教,并且在很多科研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他还获得了国家杰青,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等荣誉,发表了数百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也获得过重要奖项,而在做这些学术研究的时候,他也涉及了管理岗位,开始担任起副院长院长这些职务,当他任职华南理工校长之后,就努力提升学校知名度,扩展影响力,整合资源,提升人文情怀。
可见高松院士各方面的实力都是非常突出,才能够被委以重任直辖两所大学,一位优秀的人才走到哪里都是不会被埋没的,因此他不管在哪个领域都能够闪闪发光,确实值得敬佩。
这位校长的过程成绩是非常多的,在位期间,各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优秀的,而且曾经担任了北京大学的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工程院长,副院长,副校长,教务长等各项职位做出来的贡献是非常重大的,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
庚寅五月廿八(吃醋还轮不到你) 《围城》里写汪处厚太太勾引赵辛楣。高松年校长得知消息,忙带汪处厚来捉奸。 高松年的积极热心兼义愤填膺比汪处厚本人还有过之无不及,汪太太哈哈狂笑道:“高校长,你又何必来助兴呢?吃醋没有你的份儿呀。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嗯?高先生,好不好?”弄得高松年下不了台。近日,所谓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揭露“打工皇帝”,微软中国的荣誉总裁,盛大网络的总裁,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涉嫌论文及学历造假,并指出唐骏的几项专利发明也有名无实。就使我想起这一节来。唐骏不过是一个打工仔而已,不是什么专业的学术人士,他的论文和学历,他的老板都并不在乎,对于大众而言,是真还是假就更不用费神去关注了。当然,喜欢造神的人们也许会关注,那也是他们的自由。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写作和网站建设,现居美国。其对中医的批判、对转基因主粮的宣传是很得其主子赏识的。我真不知道这个“学术打假”是个什么含义,从他在网络上的表现来看,要说跟学术有什么关系,那也是天大的笑话。质疑文凭的真假,是普通网民都能做的事,跟学术打假有什么关系?
由《科学新闻》网站冠名赞助发表于中国数学领域独立的德国科学合理新闻记者因涉嫌伪造报导。根据对学院开展反伪造整理,有65篇论文因涉嫌伪造,77篇论文因涉嫌伪造坐落于中国44所院校,主要包括多家“985”和“211”学院,也有职业技术学院和其它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及其湖南铁路职业技术工程系作者工程建筑。
近些年,很多本地学术领域都暴露于伪造的文章中,但是由于数学课非常容易被同年龄人检测,一旦被觉得不可能是伪造的科目。有许多猜疑规模性伪造的论文数学题目,比如反复剽窃、伪造同行评议“有的人说数学课是一个单纯的循环系统,但实际上,剽窃状况一直存有的,不但在今日,国内外,依据一个可能并不优秀的人这样的说法,衟衟菲尔兹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邱正东接受采访时表示,彻底剽窃,非常容易被发觉,这就意味着在他的文中应用他人的习惯,但专家学者会看见这便是剽窃。菲尔兹奖获得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邱正东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实际上,维持学术诚信只有一个缘故:假如不是所有人都坚持不懈,假如每个人出轨,那么这样的学界就没有了,这一小区就更多了!风充满着房屋建筑。更为重要,当风吹雨打险象环生时,更重要的是修建信仰之墙,维持观点详细。因而,你必须学会始终如一投入工作,自始至终坦然地科学研究,每天进步一点。从这些投机取巧得人来看,短时间可能丧失许多益处,但是我们可以承重自我认同,能够承重他们的心。
虽然这篇论文展现了足球界的状况,但全部学术领域都存在着状况。因而,我们要持续保持真诚,而不是因为马上获得成功并打破道德底线。
董晨强调,“基本上排除恶意造假,展图没有经过人为加工,造假是不成立的。”
学术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国内外科研界的重视。可是,谁能想到,作为哈佛这样最顶尖的高等学府,竟然也未能摆脱学术造假的负面丑闻。
据美国《纽约时报》10月15日报道,哈佛医学院日前宣布,此前曾在该院工作的著名心脏病专家皮耶罗( Dr. Piero Anversa)博士曾在31篇论文研究中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这31篇论文应当被撤回。其中,第一篇论文发表于2001年,距今已经17年。
▲学术造假的著名心脏病专家皮耶罗博士图据《纽约时报》
报道称,皮耶罗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心脏病专家,在哈佛医学院附属布列根与妇女医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任职。红星新闻记者在官网上查询确认,布列根与妇女医院(BWH)隶属于哈佛医学院,是一个具有793个床位的教学附属医院。而哈佛医学院,即哈佛大学医学院,是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医学院,因高超医学技术及每年录取学生人数最少而闻名世界。
▲哈佛官网上对布列根与妇女医院的介绍图据哈佛医学院官网
皮耶罗的研究声称,使用干细胞可以令受损心肌再生。尽管其他实验室纷纷表示无法复制其研究,但他的研究工作仍促成了数个初创企业的成立,使得众人投入研发治疗心脏病和中风的新方法。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更是注入资金,供其做临床实验。
自5月起,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陆续有人匿名发帖,质疑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论文存在一图多用和重复使用等问题。截至目前,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有上述被质疑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含董晨的论文有24篇。
在这些论文里,出现了部分实验图像在不同项目中重复出现,但标记数值不同的问题;两幅实验图像相似度极高;不同指标的直方图完全一致的情况。目前发现的24篇论文全部由董晨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
扩展资料
作为通讯作者的董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把关不严”责任:
媒体查阅到的24篇论文,全部由董晨担任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导师担任通讯作者的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非常普遍。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责任,因此通讯作者不只是个“通讯员”,实际上要保证文章的可靠性,对论文发表中各类问题负责。
因此,此番无论涉及的学生或博士后是否的确是“无意出错”,作为通讯作者的董晨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把关不严”责任,这一责任无法推脱。这也提示各位学界“大佬”,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不只要对自己撰写的内容负责,更需要对整个团队负责。涉及学术问题,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清华医学院院长被疑论文造假,别让“子弹”飞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