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银屑病论文综述

银屑病论文综述

发布时间:

银屑病综述论文

1 蛋白酶的生物学特点 蛋白酶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的酶,许多皮肤真菌可分泌蛋白酶,如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鸡禽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新霉素链霉菌、密旋链霉菌、短帚霉、黄曲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等。一些细菌也可产生蛋白酶,如栖息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Lucas FS等[1]在对牧场土壤产蛋白酶细菌分离中发现产蛋白酶细菌具有多样性,可为杆菌属、噬细胞菌属、放线菌属或蛋白菌属(Proteobacteria)。最近,Kim JS [2]发现一种新的细菌Fervidobacterium pennivorans 能够产生称为fervidolysin的角蛋白酶。Riffel A等[3]从家禽废物中分离出一种新的能完全降解羽毛的产蛋白酶的细菌,经形态、生化及16S rRNA鉴定为Chryseobacterium sp菌株 kr6。蛋白酶来源不同,其结构、理化性质、活性和底物也不同。这些酶多数属于细胞外酶,个别为细胞内酶。根据蛋白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不同可以把蛋白酶分成酸性酶和碱性酶二大类;多数蛋白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在45℃~50℃,而念珠菌酸性蛋白酶(CAP)的最适温度为37℃。多数酶的活性表达依赖低浓度二价金属离子(Ca2+、Mg2+等),而一些重金属离子(Hg2+、Pb2+、Cu2+等)、1,10-邻二氮杂菲和EDTA则抑制其活性[3,4]。不同的蛋白酶有不同的特异性抑制剂,分别属于不同酶家族的抑制剂,提示蛋白酶具有不同的进化起源。蛋白酶的产生需要底物的诱导,如用蛋白胨培养的犬小孢子菌不产生蛋白酶,但在培养基中加入人发后,则可以产生蛋白酶。蛋白酶的底物范围相当广泛,除蛋白外,还包括多种多肽、胶原蛋白、酪蛋白、弹性蛋白、血红蛋白、明胶和卵蛋白等。但一些蛋白酶底物范围却较窄,如鸡禽毛癣菌酶只能利用鸟类羽毛,因此,它只感染鸟类。而密旋链霉菌释放的丝氨酸蛋白酶,P1位点对底物的精氨酸和赖氨酸有专一性,而P1'位点对苯丙氨酸和精氨酸有专一性。该酶对底物表现出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和二级结构专一性[5]。蛋白酶反应的水解产物因蛋白酶的不同而不同,须癣毛癣菌蛋白酶I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颗粒发癣菌蛋白酶则是短肽。 2 蛋白酶与免疫 蛋白酶是皮肤真菌重要的侵袭因子,是研究真菌疫苗的一个候选抗原,能否利用蛋白酶作为疫苗来预防动物和人的皮肤真菌感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蛋白酶与宿主免疫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Descamps F等[6]认为针对真菌抗原的循环抗体与皮肤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及疾病的恢复无明显的关系,与体液免疫不同,细胞免疫反应与皮肤真菌感染的康复及抗病性的获得密切相关,针对真菌抗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DTH)与皮损的恢复以及防止复发密切相关,缺乏DTH则与真菌的易感性和慢性感染相关。将真菌感染鼠的Th细胞转移至易感鼠可获得过继免疫,也说明了细胞免疫反应在真菌感染中的重要性。Mignon BR等[7]最早观察了天然的犬小孢子菌外抗原和纯化的重组犬小孢子菌蛋白酶对豚鼠犬小孢子菌实验感染模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发现纯化的蛋白酶并不诱导豚鼠产生抗蛋白酶IgG,蛋白酶不引发或仅引发微弱的DTH,提示蛋白酶不是犬小孢子菌感染的重要抗原。Brouta F等[8]用ELISA法和淋巴细胞增殖分析方法观察了天然的犬小孢子菌外抗原和纯化的重组蛋白水解金属蛋白酶(recombinant keratinolytic metalloprotease,r-MEP3)对豚鼠犬小孢子菌实验感染模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发现外抗原和r-MEP3均可促进豚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Woodfolk JA等[9]也发现重组红色毛癣菌蛋白酶Tri r2激发速发型超敏反应和DTH,认为对真菌特异性抗原的低反应性是造成人类真菌感染的原因。 Descamps F等[10]用纯化的重组犬小孢子菌 kDa蛋白酶和天然的犬小孢子菌外抗原作为疫苗免疫豚鼠,并观察其对豚鼠犬小孢子菌实验感染模型的作用。结果发现蛋白酶和外抗原均可引起强烈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但反映皮损严重程度的评分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犬小孢子菌蛋白酶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不能对犬小孢子菌的感染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利用蛋白酶研制真菌疫苗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3 蛋白酶与皮肤病的治疗 蛋白酶是皮肤真菌重要的侵袭因子,因此,能否利用蛋白酶抑制剂或者蛋白酶单克隆抗体抑制蛋白酶的作用,削弱皮肤真菌的侵袭性,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目的,是今后研究蛋白酶与皮肤真菌感染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向[11]。迄今为止,尚缺乏研制蛋白酶单克隆抗体在体表中和蛋白酶削弱皮肤真菌的侵袭性报道。蛋白酶具有高效的蛋白水解活性,利用蛋白酶改善药物在蛋白中的通透性,提高皮肤外用药物的疗效,特别是在银屑病、角化过度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和甲病中的治疗应用值得研究。蛋白酶也可以应用于美容护肤品,帮助活性因子透过皮肤屏障,去除皮肤多余角质,实现皮肤的深层护理。角蛋白酶能水解毛发蛋白,利用蛋白酶进行脱毛,治疗多毛症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4 基因工程蛋白酶的研究 以往对蛋白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菌种筛选、酶的提取纯化和活力测定等基础工作,对酶结构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些学者开始进行蛋白酶基因工程表达和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Lin X等采用随机引物PCR的方法获得了编码地衣芽孢杆菌PWD-1菌株分泌的蛋白酶基因(Ker A)的全序列,Ker A基因与地衣芽孢杆菌NCIMB6816编码Carlsberg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基因具有97%的同源序列。将Ker A基因转染产酶缺陷型枯草杆菌DB104菌株,该转化菌株能在含羽毛的培养基和LB培养基中产生活性蛋白酶[14~16]。Woodfolk JA等从红色毛癣菌cDNA文库克隆了Tri r4,并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表达了重组蛋白Tri r4,一个含7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另外,还在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BL21中表达和发现了Tri r2,一种毛癣菌的新抗原,编码412个氨基酸,属D类枯草杆菌蛋白酶亚家族;通过SYBYL分子模建软件包进行分子模建,明确了Tri r2的三维分子结构和免疫优势T细胞抗原决定簇的分子位点[9,17,18]。2002年,Descamps F等[19]成功地从犬小孢子菌中获得了3个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的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基因全序列,并通过毕赤酵母系统重组表达了SUB3蛋白酶[6]。Wang JJ 等[20]用枯草杆菌表达系统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系统表达了蛋白酶—链亲和素融合蛋白,并用生物素—亲和素一步法纯化了融合蛋白,提高了纯化效率和蛋白酶的稳定性。上述研究为蛋白酶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由于微生物在底物诱导状态下表达蛋白酶,而在非底物诱导状态下不表达蛋白酶,因此,差异PCR等方法不失为发现蛋白酶新基因的良好手段。

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写作技巧(一)题目医学论文担负着传播医学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的重任,论文的题目是信息的集中点,更要求论文命题能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论文题目要求具体、简洁、鲜明、确切而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1、论文题目要有具体性。题目不具体是初学者撰写医学论文时常见的缺点,例如“矽肺的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等。2、论文题目要有简洁性。题目应简短、精练,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多亦不超过30个字,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中间不用标点,题末不用句号;尽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题目太长就不鲜明简洁和引人注目。例如,《无偿献血者肝炎指标检测结果及不同性别与血型差异分析》,应改为:《无偿献血者肝炎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非长不可时考虑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解决。副标题常常是将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标题之后,但必须用圆括号或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位于正标题之下,以区分于正标题。较大的题目则应分成若干分题。每个分题单独写一篇文章,且尽可能不设副标题。3、论文题目要确切而有特异性。指的是要求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防止小题大作,名不符实例1,《剖宫产资料统计分析》,该文仅涉及剖宫产时间的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如产妇的年龄、职业、新生儿性别等均未涉及,故应改为:《剖宫产时间统计分析》。例2,《鼻挫伤、烧伤等38例远期疗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内容还有裂伤、撕脱伤、离断伤、挫伤、烧伤等,单列2种伤不全面,应改为:《鼻创伤38例远期疗效分析》。例3,《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2)这个题目既有特点,也很具体;题目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题目可有多种类型,有以目的命题、以研究对象命题、以研究方法命题、以研究结论命题等。“研究”、“探讨”、“观察”、“分析”等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在必要时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宜改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4、论文题目要有可检索性。题目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社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5、撰写论文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缩略词语、符号、代号、公式等。外国人名、常见缩略语和符号(如CT、ATP、DNA、HBsAg等)可以使用,但不宜将其原形词同时列出,亦不必再写出中文全名。以外国人命名的综合征或体征,不必译成中文,不加“氏”字。(2)文题中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但不包括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数字,如“十二指肠”不能写成“12指肠”,“三叉神经”不能写成“3叉神经”。(3)下列情况,应在文题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页下列出角号及加注内容。论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的课题总结,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论文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系在进修或学习时的工作总结,加注“本文系在某院进修期完成”。(二)作者及其单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 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三)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四)前言(introduction)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五)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1、对象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2、研究方法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一、研究对象1、病例组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2、对照组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二、家庭史的确认除先证者外,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还有一位银屑病患者。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在门诊对每位先证者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其一般情况、家庭史、发病情况等,以了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二级以上亲属未统计),对患病亲属进行随访,以确诊是否患病。一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的父母、子女及同胞,二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所有病例、对照均用EPI info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不同类型论文还应提供一些资料1)临床研究:1)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病例是住院还是门诊病人,或是普查普治;病例选择标准(引用者要注明出处,自订者要说明根据),诊断及分型标准,分型分组标准(应考虑随机分配和双盲观察)。2)一般资料:病人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因、病情、病型,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依据,观察方法与指标等,对病例摘要可不写姓名和住院号,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重要的有意义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住院经过,治疗方法和疗效等。3)治疗方法:如药物名称、剂量、剂型、使用方法及疗程、生产厂及出厂日期(批号)等。如为手术治疗则需写出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4)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现代医学器械检查、病理检查、观察方法与指标、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2)实验研究:1)实验条件:动物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身长、体重、健康状况、分组标准和方法、手术和标本制备过程,实验、观察、记录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方法与质量:感染接种方法,仪器种类及其精密度、测定结果,描记图像,试剂种类、规格、来源、成分、纯度、浓度、配制、操作方法及过程,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批号等。3)其他:季节、室温、湿度以及其他条件等3)现场调查研究:要阐明何时、何地进行本次调查,设计类型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现况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大小的估计。调查对象是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甚至病人。如果调查对象为病例,则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标准,还需注明病例来自医院还是从普查中获得。由于资料来源能反映调查结论的可信性,所以应实事求是的详尽叙述,使读者可以从中判定该文是否有进一步阅读价值及结论的可靠性。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及其统计方法。实验室检测应介绍使用的方法、步骤、试剂来源、批号及诊断标准,如果应用新的方法则应介绍具体操作过程。统计方法如果是众所周知,则毋须详述,如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应介绍计算公式,引自文献等,使读者了解应用是否确切(六)结果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靠,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靠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七)讨论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使内容有条理,有联系,重点突出。讨论部分不使用图和表,篇幅亦不宜过长,一般占全文的1/31/2即可。文献一般不整段引用,而是摘其观点或结论,用角码标出参考文献。讨论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过高的解释结果:讨论中不要盲目夸大实验或调查的理论意义、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例如,一篇题为《大葱预防口腔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内微量元素分析》的论文中,得出“大葱可达到治疗和预防口腔癌变的目的”的结论。而该研究的实验仅仅获得初步结果,这一结论明显夸大了该文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2)不要对结果解释不全:从事科研工作时间不长,对科技论文写作不熟悉的作者常范此类错误。一方面,可能是查阅资料不多,对与课题有关的信息掌握不全面;或可能由于作者文字表达能力差,不知道如何解释结果。例如在《脊髓小脑变性患者脑脊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测定》一文的讨论中,作者仅介绍了2篇相关报道,并仅重复部分实验结果部分,而对该文许多需要解释的地方,作者只字未提。比如讨论中提到,脊髓小脑变性(SCD)患者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酸(HVA)浓度较对照组降低,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所引用的文献中5-HIAA水平升高,与作者的报道略有不同,且作者还检测到SCD组中5-羟色胺(5-H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这一结果是该文特有的,尚未文献报道),作者并未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因此,笔者建议作者就上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以确保该文的学术质量。(3)不要对结果进行无关的解释:无关或多余的解释是指引用与课题研究不太相关或完全无关的文献,而不去围绕该文的资料结果展开讨论,此类错误常忽视了本应讨论的问题。例如,在一篇题为《巴特综合征5例报告》的病例报告,作者用大量篇幅转述巴特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而看不出所述机制与全文内容有任何逻辑关系。该文属于病例报告,应该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临床资料的展示和归纳上,并对资料作简明扼要的分析即可。(4)不要对结果进行错误的解释:错误解释是指解释不当,或有意歪曲实验事实,以使其符合作者当初立题时的设想。此类错误可能是作者理论水平有限而未能发现设计上的漏洞或表述上的漏洞,也可能是因为实验结果与当初设想相背离,课题结束时间已到或硕士、博士毕业时间临近而有意为之总之,讨论中要紧密地围绕研究的主题,不宜离题发挥或重复他人之见,切忌大量旁征博引,而对自己研究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轻描淡写。因此,研究者应将已获得的材料系统化、理论化,形成自己的见解,以便进一步阐述研究的结论。八)结论结论是论文最后的总体结语,主要反映论文的目的、解决的问题及最后得出的结论。通过实验观察的结果,从中对事先提出的假设作出判断,即结论。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所揭示的规律,即结论。任何研究论文都要尽可能地提出明确的结论,回答科研构思或科学假说所提出的问题,因此结论也是科研构思或科学假说的答案。结论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练完整,逻辑

1.杨 峰,郑 敏: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7,6:3572. 郑 敏,朱铁城: B淋巴细胞激活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1987,6:2653. 杨 峰,郑 敏:龟板提取物对SAC 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 1988,2 :1274. 张家敬,郑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辨证分型 浙江中医杂志 1989,24:4175. 郑 敏,朱铁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906. Mrowietz M.,Zheng M.,Christophers E.: Phenotyping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gen expression in atopic dermatitis,allergic contact eczema and psoriasis. Symposium on the macrophage 1990,part I,held at the 1990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upper Rhine universities,Freibury,Germany,September 6-8,1990. Pathobiology 59 (3).. Mrowietz M.,Zheng M.,Schwarz T.,Urbanski A.: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6 from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Abstract) J Invest Dermatol 1991,96(6)10088. Zheng Min,Yang Hua,Mrowietz M .et al. Isolation of Human Monocyte Subpopulation by Single-step Counterflow Centrifugation Elutriation by a Sanderson Chamber. Clinical Biotechnology 1991,3:1979. 郑敏等,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亚群表型细胞流式仪分析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2,25:17510. 朱可建、郑敏:树突状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18(2):143-14511.孙国钧,郑 敏,陈有英:环胞菌素A 治疗严重皮肌炎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3,25: 37112. 郑敏等。SLE 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凝血功能检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3,26:8013. 郑敏等。SLE患者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3,26 :34314. 劳力民,郑敏,孙国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 科技通报1994,11(5):321-32215. Zheng Min,Mrowietz U.,Christophers 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e molecules. (Abstract) Arch Dermatol Res 1994,286 : 18816. Zheng Min,Christophers E.,Mrowietz U.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purified human T-lymphocytes towards interleukin 8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Abstract) Arch Dermatol Res 1995,287 : 36617. Zheng Min,Mrowietz U.,Christophers 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e molecules. (Abstract) Chin Med J 1995,108 (3):23818. Zheng Min,Mrowietz U: CCE isolated Monocytes is chemotactic to IL-8. . (Abstract) Arch Dermatol Res 1996,288 : 45419. Zheng Min,Christophers E.,Mrowietz U. Decreased chemotactic activity and increased activation of T-lymphocytes in psoriasis. (Abstract) J Invest Dermatol 1996,106:92420. Zheng Min et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T-lymphocytes in response to interleukin 8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xp Dermatol 1996,5 :33421. 蔡绥勍,孙国钧,郑敏: 银屑病皮损ICAM-3 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5(11) 131-13222. Muller R. Zheng Min. Mrowietz U: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human monocyte chemotactic response to 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 1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malignant melanoma. Exp. Dermatol 1997,6: 81-8623. Zheng Min and Mrowietz U.: Phenotypic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J Dermatol 1997,24:. 郑敏等: 以痒疹为皮肤表现的艾滋病.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2:11425. 蔡绥勍,孙国钧,郑敏:银屑病患者粘附因子免疫组化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2:79-8126. 郑敏,孙国钧,蔡绥勍: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化学趋化功能.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2:8727. Zheng Min et al.: The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T-lymphocytes in response to interleukin 8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Chin Med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8,2:16628. 郑敏,蔡绥勍,,孙国钧: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T淋巴细胞化学趋化功能.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4: 87-9129. 曹越兰,郑敏,商慧英: Reiter 病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4:26130. 蔡绥勍,陈有英,郑敏: 青霉素诱发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3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4:26831. 郑敏,孙国钧: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研究进展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 328-32932. 蔡绥勍,,郑敏,孙国钧: 钙泊三醇外用治疗可减少银屑病皮损中ICAM-3阳性浸润细胞的表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6:360-36233. Zheng M et al.: Significent reduction of T-cell Chemotaxis to MCP-1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Melanoma. Chin Med J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1999,112(6):493-49634.邱家全,孙国均,郑敏等:胫前粘液性水肿拌甲亢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29(5)302-30335.蔡绥勍,,郑敏,孙国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amm-Horsfall 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33: 8-936.蔡绥勍,,林丽萍,茅晓红.曹越兰 郑敏: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35例错误纹眉疗效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29(1)28-2937.陈积素,郑敏: 血管生长因子与银屑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2000.(1)1638.郑敏,蔡绥勍,,孙国钧等 异位性皮炎T细胞化学趋化功能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 29: (2) 49-5139.金洁,钱文斌,郑敏,R Parwaresch: 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 (21)12:654-65540.朱可建、Mrowietz、郑敏等:Il-8,MCP-1,RANTES 及其受体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与其趋化性 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 2000.(20)4:344~34541.朱可建、沈倩云、Mrowietz and 郑敏: Human monocyte-dendritic cells both express chemotactic cytokines IL-8,MCP-1,RANT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selectively migrate to chemokines. Chin Med J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2000;113(12)1124-112842.朱可建、Mrowietz、郑敏等:抗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银屑病的初步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 34(2):12543. 戴宇文、毛建华、梁黎、郑敏: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检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34 (6):45444.Zhu KJ、Shen QY、Zheng Min et al: Effects of calcitriol and its analogues on interaction of MCP-1 and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in vitro. Acta Pharmacol Sin 2001;22:62-6545.黄新炎、郑敏: 激光脱毛的治疗现状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2001,27(3):131~13446.颜文飞、孙国均、郑敏: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与银屑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2001,27(1):10~1247.梁爱民、郑敏、孙国均:儿童线状免疫球蛋白A大疱性皮病1例报告 浙江预防医学2002,103(3):4048.朱可建、周伟芳、周凯、郑敏等:延胡索酸脂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31(6):453-45649.陈积愫、郑敏: 银屑病血清皮损VEGF表达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2: 111-11350.颜文飞、郑敏、孙国均: 银屑病皮损NGF和EGF表达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94-9651.王建有、郑敏等: SLE患者血清MCP-1和RANTES水平检测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1:.蔡绥勍、郑敏: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粘附因子表达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99-10153.郑敏: 银屑病是细胞免疫介导性皮肤病?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85-8754.朱可建、周伟芳、劳力民、郑敏: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能力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88-9055.刘伦飞、俞新民、郑敏: 重症药疹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31(6)302-30356. 刘伦飞、郑敏: CXCR3及其配体与皮肤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2002;28(5)16657.鲍 彰、郑敏: Fratalkine及其受体与皮肤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2003;28(6)365-36758.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毛发生长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6)47559.蔡绥勍、、姚丽芳、郑敏等: 泛发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6: 48460.吴贤杰、郑敏: Tarcrolimus外用治疗皮肤病的进展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6: 491-49361.严建良、周伟芳、周凯、郑敏: 26例梅毒妇女及其子女TPPA、RPR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2 (18)4:414-41562.刘伦飞、周伟芳、周凯、郑敏:1004例支原体性尿道及宫颈炎病原药敏试验 浙江预防医学 2002 14(12)59-6163.蔡绥勍、、姚丽芳、郑敏等: Merkel 细胞癌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31(5):316-31764.殷文浩、郑敏等: 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浙江预防医学》2003(15)4:29-3065.殷文浩、郑敏: 防御素与皮肤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2003(29)1:25-2766.邱斌松、殷文浩、陈正行、郑敏: Leser-Trelat 症1例报告 实用肿瘤杂志2003(18)1:54-5567.刘伦飞、郑敏: SLE患者血清I-TAC水平与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4-668.吕中法、郑敏、蔡绥勍、孙国均:莫能菌素中毒抢救一例.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30569.蔡绥勍,、郑敏等: 595nm脉冲染料激光和532nm半导体泵激光治疗蜘蛛痣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36(6): 353-35470.朱可建、商惠英、劳力民、郑敏等:银屑病患者T细胞CD25和CD69的表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 36(3):142-14471.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 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中胶元凝胶收缩的几个因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4)323-32672.朱 凡、郑敏等: 银屑病患者VEGF受体KDR和FLK-1 表达与血管增生关系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365-36773.黄新炎、郑敏: 激光脱毛术后家狗皮肤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4).叶进、劳力民、严建良、郑敏: 伴类白血病反应的脓疱型银屑病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32(8):47075.殷文浩、郑敏: 302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2(12)536-54276.殷文浩、郑敏: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结缔组织病(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29)6: 11:646-64977.殷文浩、劳力民、郑敏等: 僵硬皮肤综合征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2:32178.黄新炎、郑敏: 外源性α-MSH对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疗效的影响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36)11:646-64979.朱凡、郑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银屑病血管异常的关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2(6)543-54680.蔡绥勍,、郑敏、陈丽荣: Recurrent Merkel cell carcinoma Chin Med J (Eng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03,116(9): 1429-1431 SCI收录81.刘暘、郑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4782. 殷文浩、鲍彰、郑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MP-9检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2): 77-7983. 蔡绥勍、刘伦飞、郑敏等: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2): 12284.王建有、陈有英、郑敏:寄生虫病妄想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3): 16185.吴贤杰、郑敏、吕中法: 他克莫司对阿糖胞苷引起的离体毛囊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6): 36586.刘暘、郑敏: 血清中肝细胞因子与SLE活动性的关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76-7887.吴贤杰,郑敏,吕中法。他克莫司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39(5):7-9。EI收录88.傅君芬,戴宇文,梁黎,沈洪强,郑敏:GPI-80表达动态变化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相关性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6): 338-34089.Zheng Min,Zhu Fan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n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epidermis of psoriasis vulgaris J Invest Dermatol 2004,122(3):862(A1) SCI/ ISTP90.吴贤杰、郑敏、吕中法: 咪诺环素对对阿糖胞苷引起的离体毛囊损伤的保护作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89-29491.吴贤杰、吕中法、郑敏等: 毛囊球部细胞体外在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上形成皮肤样结构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 280-28492.吴贤杰、郑敏、吕中法:骨形成蛋白在毛囊中表达意义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69-37393.吕中法、曹越兰、郑敏: 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86-28894.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培养毛乳头细胞FGF,ET-1,SC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95-29895.刘暘、郑敏等:SLE患者血清HGF与MMP-9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39-34296.蔡绥勍,、陈丽荣、王海军、姚丽芳、郑敏:磷酸化STAT3和p53基因在表皮肿瘤中的表达.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30-33397.郑敏、吕中法:皮肤毛囊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77-28098.刘暘、郑敏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DC与MMP-9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关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刘暘、郑敏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4): .刘暘、郑敏等:SLE患者血清HGF及MMP-9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理探讨.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2):703-705101.刘暘、郑敏等:他克莫思对RH-HGF刺激ECV304细胞株表达MMP-9的抑制作用。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6):540-5452004年有16篇一级杂志文章102.周建光、郑敏: TARC在某些皮肤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1: 29-31103.Cai. Suiqing,Z. Min,C. Rirong: Over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STAT3 Correlated with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Dermatol. 2005,32:收录104.刘暘、郑敏等: 咪诺环素对rhHGF刺激ECV304细胞株表达MMP-9的抑制作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95-99105.吴贤杰、郑敏等:阿糖胞苷引起的毛囊损伤的离体模型建立以及他克莫司对其的逆转作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109-113106.蔡绥勍,、陈丽荣、王海军、姚丽芳、郑敏等: 磷酸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和上皮钙粘着素尚在表皮肿瘤的表达《中华皮肤科杂志》:(2) 86-88107.蔡绥勍,、郑敏、陈丽荣等: 阿维A对表皮鳞状癌细胞A431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4) 225-228108.周建光、郑敏: 双肺弥漫性钙化灶--右下肺单发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华医学杂志》(26)1864-1867109.蔡绥勍,、王海军、郑敏等: 皮肤鳞状细胞癌STAT3和MAPK磷酸化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意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8):449-454110.张宝荣. 殷鑫浈. 夏昆. 丁美萍. 胡正茂. 郑敏. 刘志蓉. 夏家辉: 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分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21)6:570-111.吴华香,李军,郑敏: 关节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中华皮肤科杂志》:(5) 170112.高文凤、郑敏: 光过敏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5: 294-296113.温丽虹、郑敏: 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5: 291-293114.吴贤杰、郑敏: 肥大细胞增生症与C-kit 《国外医学:病理生理学分册》2005(25)1:87-90115.蔡绥勍. 陈丽荣. 郑敏: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与皮肤肿瘤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30)6:393-395116.Cai Suiqing,Zheng Min,et al. Over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STAT3 Correlated with the Invasion and and Metastasis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Invest Dermatol (4):A17 (099) Abstract SCI/ ISTP117. Zheng Min et al. Skin-like Structure Generated from Implantation of Hair Follicle Bulb Cells into Collagen/Chitosan Porous Scaffolds in vitro. J Invest Dermatol (4):A99 (590)Abstract SCI/ ISTP118. Zheng Min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Minocycline against Hair Follicle Damage Induced by Cytosine Arabinoside. J Invest Dermatol (4):A99 (589)Abstract SCI/ ISTP119. Zheng Min,Cai Suiqing,et al. The Effects of Acitret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duction in Non-Melanoma Epiderm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J Invest Dermatol (4):A17 (100)Abstract SCI/ ISTP120..Lu Zhongfa,Zheng Min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on ofcultured dermal papilla cells and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J Invest Dermatol : (4):A100 (595)Abstract SCI/ ISTP121.周建光、郑敏等: 疑难病例评析: 双肺弥漫性钙化症-右下肺单发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华医学杂志》(26):1864-1867122.周建光、郑敏等: POEM 综合症《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10:647123.傅君芬、梁黎、董关萍、王秀敏、郑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7:429-431124.蔡绥勍,、陈丽荣、郑敏等: 伊曲替酸对表皮鳞癌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1-24125.吕中法等、郑敏: 培养毛乳头细胞生物学和毛囊重建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64-67。126.郑敏: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21-123127.蔡绥勍,、陈丽荣、郑敏等: 伊曲替酸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途经的改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2):182-188128.满孝勇、郑敏: 银屑病治疗进展《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74-177129.Zheng M,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on keratinocytes in psoriatic epidermis. J Invest Dermatol (4) Abstract. SCI/ ISTP130.Man SY,Zheng M,Yang XH: Calcium enhance mRNA expression of VEGFR1,VEGFR2 and VEGFR3,but not Neuropilins o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1.Yang XH,Zheng M,Man SY et al: 17βestradiol enhanc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HaCaT cell line.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2.Cai SQ,Zheng M,et al: Acitretin Induces Apoptosis and Change of Relative Signaling Pathway in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 Line.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3.Zhou JG,Zheng M,et al: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Expression in Murine Lupus Nephritis.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4.Zhang XQ,Zheng M,et al: Effects of 8-methoxypsoralen on melanocytes adhesion,mi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MP-2 in vitro.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5.Zheng M、Liu Yang,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 of MDC and MMP-9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6.蔡绥勍,陈丽荣,郑敏: 伊曲替酸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途经的改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2):182-188137.满孝勇、郑敏: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皮肤科杂志》(综述)(4):238-240138. Lu Zhong-fa,Zheng min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ultured dermal pappilla cells and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Chin Med J 2006 (4):收录139.徐玮、郑敏: 神经营养素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165-167140.江建雄、郑敏: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研究进展(讲座)《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赵璐、郑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皮肤表现和治疗进展(综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153-155.

其代表性论文: 1 秦万章,75例播散型红斑狼疮辨证论治的探讨. 上海中医药杂志,1965,1:18 2 秦万章,活血化瘀疗法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原理的初步探讨.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76,1:64 3 秦万章,等. 血瘀症的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的初步探讨. 自然杂志,1979,2(2):115 4 秦万章,等. 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03例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81,94(12):827 5 秦万章,等. 胶原病及其重叠胶原病活血化瘀治疗与免疫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4):210 6秦万章,等. 银屑病的血清唾液酸及环核苷酸的含量与评价. 中华皮肤科杂志,1984,17(3):167 7秦万章,等. 29例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有关的重叠综合征的探讨. 中华医学杂志,1985,65(3):175 8秦万章,等. 胶原病血瘀证的天然杀伤细胞、β2-微球蛋白及纤维蛋白结合素免疫实验的联合研究.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1(6):665 其代表性著作: 1 《中西医结合研究丛书、皮肤病研究》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0. 2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外科分册》文汇出版社 1995. 3 《活血化瘀研究》科技出版社 1984. 4 《雷公藤治病顾问》文汇出版社 1995. 5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7. 6 《银屑病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 7 《红斑狼疮防治》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8 《脱发》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0. 以上成果受到国际科技界的重视,其突出的成就被收入英国剑桥、美国北卡国际传记中心的《世界名人录》,列入世界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之列。

银屑病论文综述

王学军同志长期从事医疗、科研工作,临床上有较强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中医治疗皮肤病、中药研发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在治疗顽症银屑病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他根据牛皮癣是由于风湿毒邪客于腠里,外邪蕴积肌肤与气血相搏,气血运行不畅,寒闭热伏,阳气不得升发外达,蕴久化热,热壅于血络发为红斑的发病机理,由于内外合邪,腠里气血凝滞,脉络受阻,血行不畅,蕴久化热,出现血热、血虚、血燥、血瘀等的病理表现,在汲取古今名医的学术精华基础上,王学军结合临床提出了牛皮癣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热毒、气血瘀滞”,从而确立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并依此大法在众多古今方剂中,筛选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并根据治疗大法精心配伍,研发了新制剂“祛屑灵胶囊”,以及具有软坚散结、润肤脱屑、杀虫止痒功效的“消屑灵软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主持完成的《消屑灵软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作用机理》,证明消屑灵软膏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热、镇痛的作用,对银屑病病例模型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他参加完成的抗肺炎支原体项目《芩百清肺浓缩丸治疗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及作用机理研究》在中药抗支原体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他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气血淤滞”为治疗大法研制出的银屑灵A号(胶囊、软膏)内服外用治疗银屑病,取得满意的疗效,此科研成果被列入黑龙江省中医药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其中《消屑灵软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作用机理》等3项课题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祛屑灵A号(胶囊、软膏)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现承担《面部接触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研究》等省部级在研攻关课题3项。在国家及省级书刊杂志上发表《祛屑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等论文20余篇,主持编撰《卫生事业管理》等著作3部。

腐乳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大豆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是一种质构颇似软干酪的植物蛋白食品.腐乳生产过程中色、香、味、体的形成都与微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腐乳生产用主要出发菌株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并综述了微生物蛋白酶在腐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杨 峰,郑 敏: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7,6:3572. 郑 敏,朱铁城: B淋巴细胞激活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1987,6:2653. 杨 峰,郑 敏:龟板提取物对SAC 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中国免疫学杂志 1988,2 :1274. 张家敬,郑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辨证分型 浙江中医杂志 1989,24:4175. 郑 敏,朱铁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23:906. Mrowietz M.,Zheng M.,Christophers E.: Phenotyping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inflammatory dermatoses: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gen expression in atopic dermatitis,allergic contact eczema and psoriasis. Symposium on the macrophage 1990,part I,held at the 1990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upper Rhine universities,Freibury,Germany,September 6-8,1990. Pathobiology 59 (3).. Mrowietz M.,Zheng M.,Schwarz T.,Urbanski A.:Production of interleukin-6 from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Abstract) J Invest Dermatol 1991,96(6)10088. Zheng Min,Yang Hua,Mrowietz M .et al. Isolation of Human Monocyte Subpopulation by Single-step Counterflow Centrifugation Elutriation by a Sanderson Chamber. Clinical Biotechnology 1991,3:1979. 郑敏等,银屑病患者单核细胞亚群表型细胞流式仪分析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2,25:17510. 朱可建、郑敏:树突状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18(2):143-14511.孙国钧,郑 敏,陈有英:环胞菌素A 治疗严重皮肌炎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3,25: 37112. 郑敏等。SLE 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凝血功能检测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3,26:8013. 郑敏等。SLE患者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3,26 :34314. 劳力民,郑敏,孙国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测定 科技通报1994,11(5):321-32215. Zheng Min,Mrowietz U.,Christophers 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e molecules. (Abstract) Arch Dermatol Res 1994,286 : 18816. Zheng Min,Christophers E.,Mrowietz U.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purified human T-lymphocytes towards interleukin 8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Abstract) Arch Dermatol Res 1995,287 : 36617. Zheng Min,Mrowietz U.,Christophers 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vidence fo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surface molecules. (Abstract) Chin Med J 1995,108 (3):23818. Zheng Min,Mrowietz U: CCE isolated Monocytes is chemotactic to IL-8. . (Abstract) Arch Dermatol Res 1996,288 : 45419. Zheng Min,Christophers E.,Mrowietz U. Decreased chemotactic activity and increased activation of T-lymphocytes in psoriasis. (Abstract) J Invest Dermatol 1996,106:92420. Zheng Min et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T-lymphocytes in response to interleukin 8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Exp Dermatol 1996,5 :33421. 蔡绥勍,孙国钧,郑敏: 银屑病皮损ICAM-3 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5(11) 131-13222. Muller R. Zheng Min. Mrowietz U: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human monocyte chemotactic response to 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 1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malignant melanoma. Exp. Dermatol 1997,6: 81-8623. Zheng Min and Mrowietz U.: Phenotypic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blood monocyte subpopulations in psorias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J Dermatol 1997,24:. 郑敏等: 以痒疹为皮肤表现的艾滋病.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2:11425. 蔡绥勍,孙国钧,郑敏:银屑病患者粘附因子免疫组化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2:79-8126. 郑敏,孙国钧,蔡绥勍: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化学趋化功能.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2:8727. Zheng Min et al.: The chemotactic activity of T-lymphocytes in response to interleukin 8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Chin Med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8,2:16628. 郑敏,蔡绥勍,,孙国钧: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T淋巴细胞化学趋化功能.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4: 87-9129. 曹越兰,郑敏,商慧英: Reiter 病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4:26130. 蔡绥勍,陈有英,郑敏: 青霉素诱发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3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4:26831. 郑敏,孙国钧: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研究进展 实用肿瘤杂志1998,13: 328-32932. 蔡绥勍,,郑敏,孙国钧: 钙泊三醇外用治疗可减少银屑病皮损中ICAM-3阳性浸润细胞的表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6:360-36233. Zheng M et al.: Significent reduction of T-cell Chemotaxis to MCP-1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Metastatic Melanoma. Chin Med J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1999,112(6):493-49634.邱家全,孙国均,郑敏等:胫前粘液性水肿拌甲亢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29(5)302-30335.蔡绥勍,,郑敏,孙国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amm-Horsfall 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33: 8-936.蔡绥勍,,林丽萍,茅晓红.曹越兰 郑敏: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135例错误纹眉疗效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29(1)28-2937.陈积素,郑敏: 血管生长因子与银屑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2000.(1)1638.郑敏,蔡绥勍,,孙国钧等 异位性皮炎T细胞化学趋化功能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 29: (2) 49-5139.金洁,钱文斌,郑敏,R Parwaresch: 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 (21)12:654-65540.朱可建、Mrowietz、郑敏等:Il-8,MCP-1,RANTES 及其受体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与其趋化性 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 2000.(20)4:344~34541.朱可建、沈倩云、Mrowietz and 郑敏: Human monocyte-dendritic cells both express chemotactic cytokines IL-8,MCP-1,RANT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selectively migrate to chemokines. Chin Med J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2000;113(12)1124-112842.朱可建、Mrowietz、郑敏等:抗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银屑病的初步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 34(2):12543. 戴宇文、毛建华、梁黎、郑敏: 过敏性紫癜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检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34 (6):45444.Zhu KJ、Shen QY、Zheng Min et al: Effects of calcitriol and its analogues on interaction of MCP-1 and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in vitro. Acta Pharmacol Sin 2001;22:62-6545.黄新炎、郑敏: 激光脱毛的治疗现状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2001,27(3):131~13446.颜文飞、孙国均、郑敏: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与银屑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 2001,27(1):10~1247.梁爱民、郑敏、孙国均:儿童线状免疫球蛋白A大疱性皮病1例报告 浙江预防医学2002,103(3):4048.朱可建、周伟芳、周凯、郑敏等:延胡索酸脂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31(6):453-45649.陈积愫、郑敏: 银屑病血清皮损VEGF表达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35)2: 111-11350.颜文飞、郑敏、孙国均: 银屑病皮损NGF和EGF表达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94-9651.王建有、郑敏等: SLE患者血清MCP-1和RANTES水平检测与临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1:.蔡绥勍、郑敏: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粘附因子表达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99-10153.郑敏: 银屑病是细胞免疫介导性皮肤病?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85-8754.朱可建、周伟芳、劳力民、郑敏: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能力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2: 88-9055.刘伦飞、俞新民、郑敏: 重症药疹分析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31(6)302-30356. 刘伦飞、郑敏: CXCR3及其配体与皮肤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2002;28(5)16657.鲍 彰、郑敏: Fratalkine及其受体与皮肤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2003;28(6)365-36758.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毛发生长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6)47559.蔡绥勍、、姚丽芳、郑敏等: 泛发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病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35)6: 48460.吴贤杰、郑敏: Tarcrolimus外用治疗皮肤病的进展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6: 491-49361.严建良、周伟芳、周凯、郑敏: 26例梅毒妇女及其子女TPPA、RPR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2 (18)4:414-41562.刘伦飞、周伟芳、周凯、郑敏:1004例支原体性尿道及宫颈炎病原药敏试验 浙江预防医学 2002 14(12)59-6163.蔡绥勍、、姚丽芳、郑敏等: Merkel 细胞癌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31(5):316-31764.殷文浩、郑敏等: 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浙江预防医学》2003(15)4:29-3065.殷文浩、郑敏: 防御素与皮肤病 国外医学 皮肤科分册2003(29)1:25-2766.邱斌松、殷文浩、陈正行、郑敏: Leser-Trelat 症1例报告 实用肿瘤杂志2003(18)1:54-5567.刘伦飞、郑敏: SLE患者血清I-TAC水平与临床意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4-668.吕中法、郑敏、蔡绥勍、孙国均:莫能菌素中毒抢救一例.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4):30569.蔡绥勍,、郑敏等: 595nm脉冲染料激光和532nm半导体泵激光治疗蜘蛛痣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36(6): 353-35470.朱可建、商惠英、劳力民、郑敏等:银屑病患者T细胞CD25和CD69的表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 36(3):142-14471.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 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中胶元凝胶收缩的几个因素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4)323-32672.朱 凡、郑敏等: 银屑病患者VEGF受体KDR和FLK-1 表达与血管增生关系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365-36773.黄新炎、郑敏: 激光脱毛术后家狗皮肤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4).叶进、劳力民、严建良、郑敏: 伴类白血病反应的脓疱型银屑病1例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32(8):47075.殷文浩、郑敏: 302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2(12)536-54276.殷文浩、郑敏: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结缔组织病(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29)6: 11:646-64977.殷文浩、劳力民、郑敏等: 僵硬皮肤综合征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12:32178.黄新炎、郑敏: 外源性α-MSH对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疗效的影响观察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36)11:646-64979.朱凡、郑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银屑病血管异常的关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2(6)543-54680.蔡绥勍,、郑敏、陈丽荣: Recurrent Merkel cell carcinoma Chin Med J (Engl)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03,116(9): 1429-1431 SCI收录81.刘暘、郑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4782. 殷文浩、鲍彰、郑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MP-9检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2): 77-7983. 蔡绥勍、刘伦飞、郑敏等: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2): 12284.王建有、陈有英、郑敏:寄生虫病妄想一例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3): 16185.吴贤杰、郑敏、吕中法: 他克莫司对阿糖胞苷引起的离体毛囊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6): 36586.刘暘、郑敏: 血清中肝细胞因子与SLE活动性的关系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2):76-7887.吴贤杰,郑敏,吕中法。他克莫司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4,39(5):7-9。EI收录88.傅君芬,戴宇文,梁黎,沈洪强,郑敏:GPI-80表达动态变化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相关性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37(6): 338-34089.Zheng Min,Zhu Fan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n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epidermis of psoriasis vulgaris J Invest Dermatol 2004,122(3):862(A1) SCI/ ISTP90.吴贤杰、郑敏、吕中法: 咪诺环素对对阿糖胞苷引起的离体毛囊损伤的保护作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89-29491.吴贤杰、吕中法、郑敏等: 毛囊球部细胞体外在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上形成皮肤样结构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 280-28492.吴贤杰、郑敏、吕中法:骨形成蛋白在毛囊中表达意义的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69-37393.吕中法、曹越兰、郑敏: 毛囊细胞移植诱导裸鼠毛囊样结构形成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86-28894.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培养毛乳头细胞FGF,ET-1,SCF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95-29895.刘暘、郑敏等:SLE患者血清HGF与MMP-9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39-34296.蔡绥勍,、陈丽荣、王海军、姚丽芳、郑敏:磷酸化STAT3和p53基因在表皮肿瘤中的表达.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30-33397.郑敏、吕中法:皮肤毛囊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277-28098.刘暘、郑敏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MDC与MMP-9的检测及与疾病活动性关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2):.刘暘、郑敏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4): .刘暘、郑敏等:SLE患者血清HGF及MMP-9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理探讨.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2):703-705101.刘暘、郑敏等:他克莫思对RH-HGF刺激ECV304细胞株表达MMP-9的抑制作用。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6):540-5452004年有16篇一级杂志文章102.周建光、郑敏: TARC在某些皮肤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1: 29-31103.Cai. Suiqing,Z. Min,C. Rirong: Over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STAT3 Correlated with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Dermatol. 2005,32:收录104.刘暘、郑敏等: 咪诺环素对rhHGF刺激ECV304细胞株表达MMP-9的抑制作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95-99105.吴贤杰、郑敏等:阿糖胞苷引起的毛囊损伤的离体模型建立以及他克莫司对其的逆转作用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109-113106.蔡绥勍,、陈丽荣、王海军、姚丽芳、郑敏等: 磷酸化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和上皮钙粘着素尚在表皮肿瘤的表达《中华皮肤科杂志》:(2) 86-88107.蔡绥勍,、郑敏、陈丽荣等: 阿维A对表皮鳞状癌细胞A431细胞株生长及凋亡的影响《中华皮肤科杂志》:(4) 225-228108.周建光、郑敏: 双肺弥漫性钙化灶--右下肺单发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华医学杂志》(26)1864-1867109.蔡绥勍,、王海军、郑敏等: 皮肤鳞状细胞癌STAT3和MAPK磷酸化及CYCLIN D1蛋白表达的意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8):449-454110.张宝荣. 殷鑫浈. 夏昆. 丁美萍. 胡正茂. 郑敏. 刘志蓉. 夏家辉: 一个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KRT9基因突变分析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21)6:570-111.吴华香,李军,郑敏: 关节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中华皮肤科杂志》:(5) 170112.高文凤、郑敏: 光过敏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5: 294-296113.温丽虹、郑敏: 自身免疫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5: 291-293114.吴贤杰、郑敏: 肥大细胞增生症与C-kit 《国外医学:病理生理学分册》2005(25)1:87-90115.蔡绥勍. 陈丽荣. 郑敏: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与皮肤肿瘤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30)6:393-395116.Cai Suiqing,Zheng Min,et al. Overexpression of Phosphorylated -STAT3 Correlated with the Invasion and and Metastasis of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Invest Dermatol (4):A17 (099) Abstract SCI/ ISTP117. Zheng Min et al. Skin-like Structure Generated from Implantation of Hair Follicle Bulb Cells into Collagen/Chitosan Porous Scaffolds in vitro. J Invest Dermatol (4):A99 (590)Abstract SCI/ ISTP118. Zheng Min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Minocycline against Hair Follicle Damage Induced by Cytosine Arabinoside. J Invest Dermatol (4):A99 (589)Abstract SCI/ ISTP119. Zheng Min,Cai Suiqing,et al. The Effects of Acitret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duction in Non-Melanoma Epidermal Squamous Carcinoma Cells. J Invest Dermatol (4):A17 (100)Abstract SCI/ ISTP120..Lu Zhongfa,Zheng Min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on ofcultured dermal papilla cells and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J Invest Dermatol : (4):A100 (595)Abstract SCI/ ISTP121.周建光、郑敏等: 疑难病例评析: 双肺弥漫性钙化症-右下肺单发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华医学杂志》(26):1864-1867122.周建光、郑敏等: POEM 综合症《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10:647123.傅君芬、梁黎、董关萍、王秀敏、郑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7:429-431124.蔡绥勍,、陈丽荣、郑敏等: 伊曲替酸对表皮鳞癌细胞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1-24125.吕中法等、郑敏: 培养毛乳头细胞生物学和毛囊重建的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2)64-67。126.郑敏: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的问题与方向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21-123127.蔡绥勍,、陈丽荣、郑敏等: 伊曲替酸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途经的改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2):182-188128.满孝勇、郑敏: 银屑病治疗进展《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74-177129.Zheng M,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on keratinocytes in psoriatic epidermis. J Invest Dermatol (4) Abstract. SCI/ ISTP130.Man SY,Zheng M,Yang XH: Calcium enhance mRNA expression of VEGFR1,VEGFR2 and VEGFR3,but not Neuropilins on epidermal keratinocytes.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1.Yang XH,Zheng M,Man SY et al: 17βestradiol enhanc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HaCaT cell line.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2.Cai SQ,Zheng M,et al: Acitretin Induces Apoptosis and Change of Relative Signaling Pathway in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 Line.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3.Zhou JG,Zheng M,et al: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Expression in Murine Lupus Nephritis.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4.Zhang XQ,Zheng M,et al: Effects of 8-methoxypsoralen on melanocytes adhesion,mi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MP-2 in vitro. J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5.Zheng M、Liu Yang,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level of MDC and MMP-9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nvest Dermatol (4):Abstract SCI/ ISTP136.蔡绥勍,陈丽荣,郑敏: 伊曲替酸诱导上皮鳞癌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途经的改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2):182-188137.满孝勇、郑敏: 银屑病发病的遗传与免疫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皮肤科杂志》(综述)(4):238-240138. Lu Zhong-fa,Zheng min et al: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ultured dermal pappilla cells and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Chin Med J 2006 (4):收录139.徐玮、郑敏: 神经营养素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165-167140.江建雄、郑敏: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研究进展(讲座)《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赵璐、郑敏: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皮肤表现和治疗进展(综述)《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153-155.

微生物环氧化物水解酶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唐燕发 许建和 叶勤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237) 手性环氧化物及其开环产物邻二醇能与各种亲核试剂反应,因而在手性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有价值的中间体。近年来很多研究小组都对它们的生产方法进行了研究[1],如烯烃的Katsuki-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和不对称二羟基化;烯烃的Jacobsen不对称环氧化。另一方面很多利用生物催化合成这类物质的方法已有报道,如水解酶类(特别是脂肪酶和酯酶), a-卤酸脱卤素酶,乳酸脱氢酶或甘油脱氢酶,单加氧酶,过氧化物酶和卤过氧化物酶。以上各种方法有的对底物有特殊要求,有的对映选择性不高,有的需要氧化还原辅酶如NAD(P)H,这些都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不依赖于辅因子的环氧化物水解酶[]可以有效地代替以上各种方法,环氧化物水解酶最初是在哺乳动物肝组织的解毒功能研究中被发现,但由于从哺乳动物中得到的这种酶来源有限,故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但近年来发现在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中也存在环氧化物水解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将综述各类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环氧化物水解酶。 1 环氧化物水解酶作用机理 酶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进攻被酶的一个赖氨酸残基部分质子化的环氧化物的一端形成一个共价结合的二元醇单酯-酶中间体[2,3],酶的组氨酸残基[4]从落到酶活性中的一个水分子中夺取一质子从而产生一个羟基,这个羟基进攻二醇-单酯-酶中间体,水解产生二醇,如图1。 图1 环氧化物水解酶的作用机理 图2 环氧化物微生物水解时构型保持和构型反转 水解时有两个不同的途径,如图2。 (1) 羟基进攻取代较少的碳原子,手性中心构型不变(如by Asper- gillus niger)[5]。 (2) 羟基进攻取代较多的碳原子(即手性中心)从而使手性中心构型反转(如by B. sulfurescens)[5]。 在两种途径中,进入的羟基都是以反式立体方式进入的,若环氧环的两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则羟基进攻的任何位置碳原子的构型都将反转。虽然保持构型不变的第一种方式较普遍,但也有一些构型反转的例子已报道[5-7]。 2 细菌产生的环氧化物水解酶 早期美国Illinois大学等小组发现Pseudomonad sp. NRRL 2944[8]、Psedomonas pautida[9]、Bacillus megaterium ATCC 14581[10]中存在环氧化物水解酶,但真正开始对环氧化物水解酶的研究是由奥地利的K. Faber研究小组进行的。他们最初在用Rhodococcus sp. NOVO 409的固定化酶水解腈化合物的研究中发现该酶具有未知的能水解环氧化物的活性。对1,1-二取代环氧化物,当R1为甲基,R2为一长碳链时,对映选择性最高,剩余R-环氧化物和水解产物S-二醇ee值分别为72%和40%;对单取代环氧化物,ee值都很低;而内消旋环氧化物则不能作为底物[11],如图3。 图3 Rhodococcus sp. NOVO 409不对称水解1,1-二取代环氧化物 之后他们[12]筛选了43种菌,其中7种显示活性,即4种细菌:Rhodococcus spp. NCIMB 11216, NCIMB11215 和NCIMB 11540及Corynebacterium sp. UPT 9;3种真菌:Diploida gossypina ATCC 10936, Fusarium solani DSM 62416 和Glomerella Cingulata ATCC 10534。其中第一和第四种细菌对2-环氧辛烷有中等活性,都优先水解R型环氧化物形成R-1,2-二羟基辛烷,但对映选择性很低。NCIMB11540水解2-甲基-1,2-环氧庚烷时产生的S-二醇和剩下的R-环氧化物ee值分别为89%和51%,E值为29。NCIMB 11216[13]水解2-甲基-1,2-环氧庚烷,2-甲基-1,2-环氧壬烷和2-甲基-1,2-环氧十一烷时,产物S-二醇ee值分别高达96%、98%和99%,剩下的R-环氧化物ee值亦分别为71%、25%和55%,E值分别为104、126和200,可见两个取代基差别愈大,选择性愈高,当把甲基改为乙基时,对映选择性E值急剧下降,其纯酶[14]表明该酶不需要辅酶,是一个溶解性的寡酶,分子量为35 kDa,等电点为。催化2-甲基-1,2-环氧庚烷时,最佳温度为30°C,最佳pH为,这个菌可运用于芳樟醇[15](一些植物和果实的香味物质)的合成中。 另有两种菌Rhodococcus equi IFO 3730和Mycobacterium paraffinicum NCIMB 10420[1]对1,1-二取代环氧化物也显示相似的对映选择性,E值大于200,其中第一个菌可应用于昆虫性信息激素(S)-(-)-Frantalin[16]的合成中,在拆分过程中E=39。 最近又发现另外4种菌,Nocardia sp. H8, Nocardia sp. EH1, Nocardia sp. TB1和Rhodococcus ruber DSM 43338[17]对2-甲基-1,2-环氧庚烷也具有很好的选择性(E>200)。以前的情况是若得到的二醇光学活性高,但转化率总是较低,使收率很低,并且剩下的环氧化物光学活性也很低,然而,两种新菌Nocardia sp. EH1和Nocardia sp. TB1对底物的转化率都达到50%,并且剩下的R-环氧化物和形成的S-二醇ee值都大于99%。在长侧链上引入一个芳香基团(即底物为4-苯基-2-甲基-1,2-环氧丁烷)则Nocardia菌对此底物的选择性急剧降低(EH1, E=12; TB1, E=13)。若酶水解后,再加酸处理,即两步反应在一起连续进行,则得到同一种构型的二醇[18,19],收率都大于90%,ee值都大于99%。从Nocardia sp. EH1中提取的粗酶[20,21]水解顺式2,3-环氧庚烷,得到单一的产物(2R,3R)-2,3-二羟基庚烷,收率为79%,ee值为91%。两种异构体的水解都发生在分子中构型为S的碳原子上,故得到(2R,3R)-二醇这一种产物。此粗酶固定化[22]于DEAE-Cellulose后,酶的对映选择性只有很小的下降,但酶活提高了1倍多(为原来的225%),最佳温度可从35°C提高到45°C,重复反应5次后,酶活仍有55%。纯化后得到的纯酶[23]表明该酶不需要辅酶,是一种寡酶,分子量为34kDa,最佳pH为8~9。 以上所研究的细菌酶都显示出相似的对映选择性,比如它们都优先水解S-2-甲基-1,2-环氧烷烃,Faber等还分离到了另外两种具有相反对映选择性的菌株,即Mycoplana rubra和"Rot" [24],第二种菌在分类学上还没有确定。对1,1-二取代环氧化物都优先水解R型,但对映选择性都不高。 Faber所研究的环氧化物水解酶都属于组成型酶,它们对2-甲基-2-烷基环氧化物等具有分支的末端1,2-环氧化物具有很高的对映选择性,但对于无分支的末端1,2-环氧化物只有很低的对映选择性,并且不水解内消旋环氧化物,而南非Botes等[25]应用Chryseomonas luteola拆分1,2-环氧辛烷,剩余的S-环氧化物和形成的R-二醇ee值分别为98%和86%,这是到目前为止首次报道在细菌中存在的对末端1,2-环氧化物具有很高对映选择性的环氧化物水解酶。 1995年英国Carter 和Leak [26]分离到一株菌Corynebacterium sp. C12, 所产环氧化物水解酶为诱导型酶。Archer等[27]应用此菌拆分1-甲基-1,2-环己烯环氧化物,有很好的对映选择性,得到(1R,2S)环氧化物,(收率30%, ee>99%)和(1S,2S)-1-甲基-1,2-二羟基环己烷(收率42% , 89% ee)。若随后再用酸水解剩下的环氧化物,则两步串级反应就得到单一的(1S,2S)-二醇产物(收率80%, ee>95%)。这种诱导型酶的底物特异性范围较小,只对与诱导物相关的底物有相对较高的活性。分离得到的纯酶[28]表明该酶是一种聚合酶,其亚单位分子量为43140Da。 1989年荷兰Van den Wijingard等[29]从淡水沉淀物富集培养液中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菌Pseudomonas sp. AD1,所产环氧化物水解酶也为诱导型酶。纯化[30,31]后表明该酶是一种寡酶,分子量是35kDa,该酶能水解表氯醇、表溴醇、环氧辛烷及苯乙烯环氧化物。基因克隆后在E. coli中表达[32]的重组酶水解苯乙烯环氧化物和对氯苯乙烯环氧化物[33]时对映选择性分别为和。Rink等[34]研究了其催化机理。除此之外,日本Nakamura等[35,36]发现在Corynebacterium sp. N-1074中存在两种环氧化物水解酶(IIa, IIb)也能降解表氯醇,其中酶IIb具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 1999年荷兰Van Der Werf等报道[37]发现了一类新的产生于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DCL 14的环氧化物水解酶。单萜能诱导该菌产酶,该酶是一种寡酶,分子量为17kDa,不需辅酶,在pH=7和50°C时酶活最高。只有柠檬烯-1,2-环氧化物,1-甲基-1,2-环己烯环氧化物,环己烯环氧化物和茚环氧化物可作为其底物。水解1-甲基-1,2-环己烯环氧化物时对映选择性同Corynebacterium sp. C12[27]相反,但两种情况下都得到(1S,2S)-二醇,说明该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机理。 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含有环氧化物水解酶的细菌比五六年前所认为的要普遍的多,这些细菌分别属于Pseudomonas, Rhodococcus, Corynebacterium, Mycobacterium, Nocardia, Mycoplana,“Rot”, Bacillus, Agrobacterium, Xanthobacter及Chryseomonas 等,其中Rhodococcus sp. NCIMB 11216, Nocardia sp. EH1 和Nocardia sp. TB1对2-甲基-2-烷基环氧化物等具有分支的末端1,2-环氧化物具有很高的对映选择性;Chryseomonas luteola对无分支的脂肪族末端1,2-环氧化物具有特别高的对映选择性。底物结构与酶的对映选择性的关系才刚被探讨,只有当底物具有严格的取代方式时,才具有高对映选择性。同单取代环氧化物相比,C-2位的甲基对对映选择性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甲基变为乙基后就丧失了对映选择性,这表明存在着一个相当严密的活性位点,只有一部分底物能符合它。大多数酶对被测试的底物显示相同程度的对映选择性,甚至对单取代和双取代环氧化物显示相似的对映选择性的变化,这些相似性表明这些酶在进化上是具有联系的。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组成型酶对1,1-二取代环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对映选择性,但比活力都不高;而诱导型酶虽然比活力较高,但仅对有限的底物有活力。盼望在不久的将来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3 真菌产生的环氧化物水解酶 虽然早期日本Suzuki等[38]和美国Kolattukudy[39]等发现真菌Helminthosporum sativum和Fusariun solani pis中存在环氧化物水解酶,但真正集中研究真菌环氧化物水解酶是由法国Furstoss等首先进行的。他们发现Aspergillus niger LCP 521能不对称水解香叶醇衍生物,制备Bower's compound[40](一种保幼激素类似物);还可以选择性地水解非对映的8,9-环氧柠檬烯立体异构体,制备Bisabolol的4种天然立体异构体[41]。 1993年Furstoss等[5]报道了Aspergillus niger水解苯乙烯环氧化物剩下S-苯乙烯环氧化物(收率23%, 96% ee),另一种菌Beauveria sulfurescens水解苯乙烯环氧化物具有良好的互补对映选择性,给出R-苯乙烯环氧化物(收率19%, 98% ee),两种菌都产生同样的R-二醇,[18O]标记实验[42]结果表明A. niger水解发生于C-2,构型不变,而B. sulfurescens水解发生于C-1,构型反转。若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用这两种菌水解苯乙烯环氧化物消旋物,则得到单一的二醇产物R-1-苯基-1,2-二羟基乙烷,收率92%,ee值为89%。在水解一系列取代苯乙烯环氧化物[43](底物结构如图4)时若苄位引入一个甲基如2就降低了A. niger的对映选择性,剩余S-环氧化物和R-二醇ee值分别为73%和32%;若在b位有取代如3-7,则都不能作为酶的底物。 图4 与A. niger 和 B. sulfurescens 反应的底物 B. sulfurescens水解a -甲基苯乙烯环氧化物2时对映选择性不高;水解顺式-b -甲基苯乙烯环氧化物3形成的(1R,2R)-二醇在所有转化率下几乎都光学纯,而剩下的(1R,2S)-环氧化物在所有转化率下ee值都很低(20%);b ,b -二甲基苯乙烯环氧化物5不能作为B. sulfurescens的底物;水解茚环氧化物6和1,2-环氧四氢奈7后剩余的(1R,2S)- 环氧化物光学纯度很高(ee>98%);水解反式-b -甲基苯乙烯环氧化物4产生的(1R,2R)-环氧化物和(1R,2S)-二醇收率(分别为30%和38%)和ee值(分别为98%和90%)都很好,它是唯一在转化率接近50%时,剩余的环氧化物和二醇产物光学纯度都很高的底物,但反式-环氧化物的对映选择性水解在文献中少有报道。 对一系列对位取代苯乙烯环氧化物[44],A. niger都仍优先水解R-环氧化物形成R-二醇,剩余S-环氧化物ee值都大于96%,收率28%~38%。水解对硝基苯乙烯环氧化物时,若随后进行酸水解[45],则得到单一的R-二醇(收率94%, 80% ee),可用于制备b-肾上腺素阻断剂(R)-Nifenalol。酶水解时,若用粗酶[46,47]代替菌丝体,DMSO是抑制影响最小的一种助溶剂,反应后剩下的S-环氧化物ee值可达97%,转化率为47%,对映选择性也很高(E=41),底物浓度可提高到330mmol/L()而不影响ee值,因此这个方法在制备规模的环氧化物拆分上很有用。B. sulfurescens仍显示互补的对映选择性,当取代基是-H, -CH3, -F, -Br时,水解剩余的R-环氧化物ee值都大于96%,除对硝基苯乙烯环氧化物外,水解所形成的二醇仍都具有R构型,给电子基团如p-CH3,使反应速度增加4倍,而吸电子基团不仅降低反应速率还降低对映选择性,这两种现象都显示有酸催化过程存在,并且在过渡态时有碳正离子存在。

关于银屑病的综述论文

银屑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牛皮癣,是属于一种皮肤方面的疾病,首先来说的就是银屑病介绍,它主要是在冬季,春季发病率比较高,另外鳞屑病的类型也是比较多的,大约有4种,还有就是银屑病产生的原因,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和细菌感染以及自身引起的。银屑病是一种属于银屑类方面的皮肤疾病。一般情况下该症状主要是出现皮肤带有红斑以及出现白色的鳞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比较多的,在治疗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物理治疗和系统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方法。今天来看一下银屑病是什么?1、银屑病介绍银屑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牛皮癣。这种疾病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以及自身内在条件所引起的皮肤疾病。一般情况下他在冬季春季是发病率比较高的因为春季和冬季季节比较干旱寒冷的天气,所以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病率会比较高。最主要的症状还是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对于指甲也会有一定的伤害。2、银屑病的类型银屑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皮肤疾病,它也是有不同的类型,第1种就是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这种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大约有99%以上的人群都是患有寻常型银屑病。第2种就是关节病型的银屑病。还有一种是包脓性银屑病和红皮病型的银屑病。关于这几种银屑病所出现的身体变化也是不一样的。3、银屑病产生的原因银屑病出现的原因也是比较多的。第1种原因就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都有一些别那么孩子身体中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另外就是受到细菌的感染所引起的。还有就是受到精神方面的压力以及出现身体肥胖所造成的。对于后两种情况,是可以通过自身的条件可以改变的。以上就是关于银屑病的介绍,主要说明了银屑病的类型和出现的原因。相信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大家都会对银屑病有一定的了解。银屑病在发病期初会有一定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症状来判断出是否患有银屑病,另外就是要去医院做积极的检查。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银屑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认为有家族史者约占30%。发病率在不同人种差异很大。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本病患者的某些HLA抗原出现率显著增高。银屑病与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遗传位点可能存在重叠。 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的一型,多急性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稍有浸润增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Auspitz征)。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

银屑病是一种疾病,它会导致人们发展出覆盖着银色鳞片的厚厚的发炎皮肤。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意味着免疫系统变得过度活跃,错误地攻击身体中的健康细胞。

银屑病,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细胞生长过快:新的皮肤细胞在几天而不是几周内形成,导致它们在皮肤表面迅速积聚,据美国国家银屑病基金会(National psoriasis Foundation)称,银屑病形成了银屑病特有的厚斑块和鳞片。波士顿塔夫茨医学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的皮肤科医生大卫·罗斯马林(David Ro *** arin)博士说,在浅色皮肤的人身上,

看起来像是覆盖着白色鳞片的鲑鱼粉色斑块。他说,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肘部、膝盖、头皮、下背部和背部,生殖器也可能受到影响。

在深色皮肤的人身上,这些皮肤斑看起来更紫或略带紫色,有灰色的鳞片,据美国皮肤病学会称,

在美国约有750万人患有银屑病。最常见的类型是斑块型银屑病,据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motology)称,约80%的人患有这种病。

斑块型银屑病是影响成人和儿童的五种银屑病之一。(其他四种类型是点滴型、脓疱型、逆型和红皮型)有可能同时有一种以上的银屑病,罗斯马林说。[5种皮肤可以暗示健康问题]

根据梅奥诊所的说法,斑块型银屑病最常见的物理症状包括:

另一个理论是牛皮癣可能是由皮肤的创伤引起的,如烧伤、动物咬伤或纹身,Ro *** arin说。

以下因素可能会触发牛皮癣的发作,使据美国国家银屑病基金会称,病情持续数周或数月恶化。

皮肤科医生将检查一个人的皮肤、指甲和头皮是否有银屑病的迹象,并询问是否有任何家庭成员有这种疾病。如果怀疑有银屑病,可以取出一小块受影响的皮肤(活检)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银屑病皮肤看起来比湿疹皮肤更厚和发炎,例如,

银屑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发展。罗斯马林说,人们通常在20多岁时就被诊断出患有银屑病,但在50到60岁之间有一个较小的高峰期。

随着目前治疗方法的进步,皮肤科医生对绝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的帮助要比10年前多得多,Ro *** arin告诉Live Science,

牛皮癣患者有四种治疗方法:外用药膏和软膏;光疗(紫外线照射);口服药物;生物制剂,这是通过注射(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物,Ro *** arin说。银屑病患者接受的治疗取决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整体健康状况。

虽然银屑病是一种皮肤病,但它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健康。例如,有些银屑病患者患银屑病性关节炎(一种炎症性关节炎)的风险增加。罗斯马林说,大约三分之一的银屑病患者患有这种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疼痛和僵硬。罗斯马林说,如果不进行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可能会对受影响的关节造成结构性损伤。

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也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这可能是因为银屑病会在体内引发持久的炎症,影响皮肤和关节,也可能影响心脏和血管,他说,

额外资源:

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并不打算提供医疗建议。

牛皮癣(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又称银屑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节容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缓解。“牛皮癣”这一病名,是银屑病的俗称,历史悠久,是我国中医上一种很古老的说法。称其为“牛皮”,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本病反复发作而且难以根治,其“韧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复发作以及种种治疗后,变得肥厚、暗红,互相融合成斑块,表面呈皮革状,而鳞屑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肤。

针灸治疗银屑病的综述论文

中医针灸的论文发表的普刊为你列举以下几个:

1.针灸临床

报道、特种针法、腧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2.上海针灸

《上海针灸杂志》(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针灸学会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

3.江苏中医药

《江苏中医药》(原名《江苏中医》、《江苏中医杂志》)创刊于1956年,是全国创刊时间最早的中医药期刊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的通报类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文革”的原因,被迫于1966年停刊。在党的十一届三...

4.中华针灸电子

《中华针灸电子》是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国家级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5.现代中医临床

《现代中医临床》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主编为中国中医界学术权威王永炎院士。办刊宗旨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临...

银屑病,中医称为白疤,中国古代文献中还有“蛇虱”、“松皮癣”、“干癣”、疟风”等病名。早在公元前14世纪,殷城甲骨文中就有“龙”字的记载当时泛指一般皮肤病。

清《外科证治全书》文中载“白龙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对本病有较为详细而形象的描述。

而古代文献对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也多有记载。病因涉及外因及内因,外因多认为与风、寒、湿、热、燥、毒有关,内因与血燥、血虚有关。治疗则注重祛风、润燥、养血。

主要根据它的辨证来治疗,中医考虑:

若是血热症,则用清热凉血的方法来治疗;

若是湿热症,则用清热利湿通络的方法来治疗;

有一些,比如一生气就发作的,这个一般考虑是郁火引起的,所以要给他疏肝解郁,祛火凉血来治疗;

还有一些,比如说像关节疼痛或者斑块非常肥厚,一看他舌有暗暗的血瘀,则用活血化瘀,通络来治疗的,比如像有的病人,得了银屑病之后,关节非常疼痛,一遇冷就加重,这种情况,除了给他治疗银屑病以外,还要给他用一些温阳通络的方法,这样银屑病也好了,他的关节疼痛也明显地缓解了,也可以上班了,这就是中医来个体化辨证论治的一种效果。

1、风湿风热或者风寒类型的银屑病状态,患者发病前可以有咽喉扁桃体的炎症状态,患者有类似感冒样的症状,皮损表现为局部点滴状,轻微瘙痒的表面鳞屑不是十分明显的皮疹类型,舌苔一般为薄白苔或者淡白苔,脉相一般呈浮脉或者正常的脉象状态。

2、湿热偏重的类型,临床银屑病发在下肢或者下肢偏重的临床类型为多见。检查舌苔为黄腻苔或者白腻,厚腻苔,脉相成滑脉数脉等。

3、热毒偏盛的类型,患者可以出现皮温增高,患者局部皮肤肥厚增生,阵发性瘙痒明显,患者大便出现干结或者出现口渴,小便黄,舌苔呈红绛或者黄色舌苔,脉象沉数脉或者大脉等。

4、肾精不足或者气血亏虚的状态。患者感觉腰背痛,下肢发冷,机体出现明显的气血功能不足的状态,感觉劳累或者饮食比较差的情况,脉沉或者缓舌苔为少胎或者薄苔的情况。

以血论治的辩证思路是中医皮肤科同仁的广泛认可,需要解释的是从血论治的“血" ,是指中医所说的精、气、血、津液的血。

中医认为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而这些物质的生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又都依赖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活动才得以进行。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状况下,这些基本物质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1)血热证 :多见于本病的进行期,特点为新出皮疹不断增多,迅速扩大;

皮损颜色较为鲜红。伴有口干、小便黄,性急躁等。

(2)血燥证 :多见于本病的静止期及消退期,特点为皮损谈红;原有皮损部分消退或静止。伴有口干咽燥。

(3)血瘀证 :多见于本病的静止期特点为皮损颜色暗红;皮损肥厚没润,经久不退。女性可有痛经。

药物治疗是西医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包括口服、注射、外用等给药途径;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外用药物,以维生素D3衍生物制剂,如卡波三醇;维A酸制剂,如他扎罗汀;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如醋酸氟轻松、哈西奈德等为主;由于该类软膏副作用较大、耐药率高等问题,使该类软膏在临床上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而最新上市的自主创新I类新药—本维莫德软膏,它是一种非激素抗炎/免疫小分子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酪氨酸蛋白激酶,干扰/阻断多种免疫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功能,达到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其起效快、作用持久、复发类低、安全性高,已成为治疗轻至中度稳定性寻常型银屑病的新选择。

本维莫德乳膏是我国全球首创,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显示,在本维莫德三期研究中,未见系统性不良反应,同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停药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可以快速控制临床症状,单药PASI75应答率高,改善红斑效果优异,临床治愈后缓解期长,停药后中位复发可长达9个月。

临床试验表明,患者用药2周后,红斑状况显著改善,用药8周后,肉眼可见皮损基本消失。

除此之外,本维莫德还在多个重大疾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湿疹、过敏性鼻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以上药物如需用药或联合用药,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本维莫德乳膏##清风计划##银屑病系统治疗#

如果没有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建议不要试验

汉语拼音:zhēn jiǔ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编辑本段【针灸的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编辑本段【针灸的历史】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综述论文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皮肤病。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和以下几点有关系:遗传因素、免疫力下降、情绪环境的改变等。

您好,牛皮癣,病因复杂一般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药物因素,神经精神因素等等有关系。

引起牛皮癣的原因复杂多样,是由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主要病因有: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受到患者免疫因素的影响 3.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等病毒感染因素 4.患者内分泌因素影响,妊娠可使皮损消失或减轻,也可使皮损加重 5.患者的精神因素和患者周围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受潮、感染、饮酒、服药及精神紧张是诱发牛皮癣的主要危险因素。

腐乳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大豆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是一种质构颇似软干酪的植物蛋白食品.腐乳生产过程中色、香、味、体的形成都与微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本文概述了腐乳生产用主要出发菌株产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并综述了微生物蛋白酶在腐乳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索引序列
  • 银屑病综述论文
  • 银屑病论文综述
  • 关于银屑病的综述论文
  • 针灸治疗银屑病的综述论文
  • 银屑病与真菌感染的关系综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