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医学论文范文
在医学专业的个人需要写好论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论文的内容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经典医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 目前来华的医学留学生越来越多,我国进行国际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对我国的医疗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学留学生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而心脏内科是医疗教育界最关注的科室之一,论文仅就心脏内科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作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依据。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在高等教育、医疗等领域国际合作的日渐扩大与深入,以中国为留学目的国的海外学生越来越多,医疗则是我国除汉语专业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高等医疗教育的国际化输出是提高我国医疗教育质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有利刺激因素。为培养符合国际需求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医学人才,现行的医学留学生教学方式主要以全英文方式运作,一方面可以帮助留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源,避免留学生毕业回国工作产生语言转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周边国家医学教育的市场需求。然而,在医学留学生教育逐年扩大规模的现实面前,如何保证这些学生的教育质量也是医教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英语医学学历留学生教育始于1995年,原西安医科大学招收了首批全英语教学医学学历留学生,迄今只有20年历史。而与我国原有留学生体制不同的是,原有体制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后融入本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保留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历经近百年的发展,体系成熟稳固,效果不俗;而目前所有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均为全英文教学,相对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而言,这种模式相对独立,需要另起炉灶,构建全新的教学、课程、教材及评估系统,需要一支数量庞大拥有全英文教学能力、精湛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需要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到国内资深的医学院,纵观全球医学教育不难看出,优秀的医学教育需要深厚的文化传承、人文建设及庞大理论系统,这一系统的建设缓慢而难见速效。目前我国快速上马的医学留学生教育仓促间要完成体系的建设,难度之大、问题之多可以想见。本文仅就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留学生心脏内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及讨论,为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相长——观念的冲突与解决
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亚、南亚等周边国家,以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为多。这些学生虽然每个人的家庭、文化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前期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但他们在本国受到的教育模式则多为西方教学模式,因此学习习惯亦与国内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在中国教师眼中,他们的思维自由发散、习惯随时打断老师提问、课堂纪律差、学习针对性强但全面性差。尤其不能遵守中国老师们习惯的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老师会觉得学生不够尊师及专心而影响授课积极性;学生则会觉得中国老师的教授死板、照本宣科,由于缺少讨论而影响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上述问题,我们通常尝试采用折中的办法,老师在授课时会在每一个节段留出提问时间,而与学生则在课前约定,非提问时间不可随意提问打断。在临床见习与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老师引导的教学查房,要求留学生必须身穿白大衣,不迟到,不早退,端正学习态度,爱护、尊重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才能进行问诊、查体等医疗行为。针对这些东南亚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自由散漫、欠缺责任感等问题,一方面设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基本杜绝留学生仪表邋遢、组织纪律散漫、迟到早退等现象,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普通医学生到合格的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
二、外语VS母语——语言是个大问题
语言是所有接收医学留学生的医学院都会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全英文授课”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无可替代。但到了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力不从心”。教师与留学生间的交流、留学生与病人间的交流成为教学最大的阻碍。这种阻碍,会导致留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如何解决语言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师与留学生间的语言交流问题
学校留学生多来自尼泊尔、印度等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留学生们公共英语基础扎实,能无障碍用英语交流,但他们普遍有较重地方口音,故与教师的交流中存在一定障碍。当然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参差不齐的英语口语水平及相对于留学生而言的“口音”亦会影响知识的教授传播。解决教学中语言交流的问题,老师是主导,带教老师的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留学生的教学质量上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保证带教老师的质量才能提高留学生培养的质量。心脏内科对留学生带教老师的选择条件,首先必须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及丰富的专业外语词汇,兼顾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带教老师的外语水平与临床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兼顾,青年教师语言过关但缺乏临床经验,高年资教师则与之相反。师资力量的培训是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上,心脏内科通过科内选拔,组成英文教学的骨干团队,对该团队进行强化专业英文培训;同时,在心脏内科的对外国际交流中给予该团队额外的机会参与全程翻译,包括床旁查房及不同规模的讲座,给予团队观摩全英文课堂及床旁教学的机会。而针对师生间口音不熟悉、交流困难等问题,心脏内科在教学期间另行组织多样化的互动,给带教老师与留学生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为师生之间交流和教学过程架起一座桥梁,创造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从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到国情宗教等,使师生之间能更快地适应彼此发音,使留学生在留学期间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让留学生开展评教评学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提出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以激励师生共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做到教学相长。
(二)医患间语言交流问题
在医学生的教育中,与师生语言障碍同等重要的是医患间的语言障碍,这种障碍对教学的影响更加突出。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留学生需要到病房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患者病史,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未进行过正规的中文学习或培训,这给留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患者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几乎为零;双方语言的问题,最终将导致临床见习和实习中的有些关键步骤常难以顺利进行,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简单操作等常规临床工作中即使有带教老师帮助翻译,有部分同学仍很难顺利地完成。针对解决留学生与患者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心脏内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医学留学生教育前期,通过开设中文学习班,主要学习日常问候语如:您好、早上好、谢谢、不客气,您哪里不舒服?等,以及与心内科相关的症状用语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开展此中文学习班的.目的就是快速解决医学留学生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和患者沟通交流遇到的一些语言问题,此学习班不仅提高了医学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通过对汉语词汇的认识及词汇来源的一些了解,使得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二是心脏内科借鉴了华西医科大学运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介入教学活动的经验,培训了一批英文基础较好的研究生做志愿SP,充当模拟患者角色,以克服留学生中文基础较差,尚难以与临床患者进行顺畅沟通的困难。标准化病人是指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轻症患者,经过培训后,能准备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真实临床情况,发挥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3种功能。自1990年开始,由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三校协作,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赞助,启动将SP引进国内的医学教育。此模式不仅能帮助留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和交流能力培训,而且有助于加强心脏内科研究生自身的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也加强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训练,使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国外,更能适应国际竞争和对外交流的需求。三是由带教老师引导的半英语半中文式查房,即英汉双语教学,选取病情稳定的典型病例患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让汉语较好的留学生对其进行病史采集,不能用中文表达的由带教老师翻译,其他留学生可以补充询问,带教老师在一旁全程指导,之后由一名留学生完成体格检查,最后对此病例进行总结讨论,培养他们诊断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此英汉双语教学模式吸取了全英文教学和经典的汉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因此更有利于医学留学生的接受,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阶段性地和留学生们互相交流,及时的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VS现代
传统的医学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缺乏讨论;这种教学的优点是知识传授系统且全面,缺点在于易忽略细节,泛泛而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欠佳。而这种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留学生教育中更显弊端:由于语言障碍,授课教师以非母语授课,其授课质量及讲解程度必然会受到较大限制,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临床教学则更为突出,病例分析及思路讲解由于其即时性及随机性,教师备课不易,讲解深入程度更容易受影响。而在这种教学方式里学生多为被动接受,在语言受限的前提下,学生积极性会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教学质量。现代医学教育强调以临床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这一教学方法的代表即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由美国医学教育家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心脏内科在医学留学生教学、临床见习及实习课程中采用这种模式,通过以具体病例及问题为基础、留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侧面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激发留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增加了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培养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高留学生理解并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心脏内科是专业极强的学科,学习中的理解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心电图学、电生理学及影像诊断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点多,知识体系繁杂,记忆及理解都相对困难。对以中文母语教授的学生尚且如此,以英文为主要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就更多了一个老师教授困难的障碍。为能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心脏内科知识,培养其自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心脏内科在课堂讲学及床旁见、实习过程中均采用PBL教学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风气并增强临床思维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课堂讲学中,适当根据讲学内容穿插病例,并有针对性地提问。而在临床带教前,心脏内科专门组织人员编写典型教学病例,课前给予病案、问题及参考书目。课中教师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中心,针对临床面临的具体问题引导讨论,让留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及策略。
四、重视度的提高:带教教师and管理部门
随着学校医学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将会有更多留学生来学校学习深造。因此留学生教育对学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学校国际学院及各个教学医院已经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切实进行带教教师的培训和留学生的管理已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各个教学医院除了落实好国际学院留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外,还应严格按照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留学生进行管理,切实做到留学生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各临床科室应建立留学生实习管理档案,由科室教学秘书或教学专干负责,作为出科考核的一部分,使留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习。
总之,对于我校及多数医学院校来说,医学留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与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改革,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则医学留学生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收获。综上所述,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在于发现问题后及时地找到针对该问题的处理对策。比如留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与老师期望的不同,我们约法三章,彼此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由全英文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英汉双语教学模式,让国外留学生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方式发展为SP介导的模拟教学和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些教学方式更能为留学生接受,并且培养了留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当然,我们需要借鉴国家重点医学院校的留学生培养教育经验和模式,让学校的留学生培养更加成熟。如果可以将带教老师送入到国家重点医学院校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的话,将能更直接地感受重点医学院留学生的培养,但这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的通力合作。随着心血管病学的迅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深化,心脏内科医学留学生的培养工作对带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必须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教会留学生尽快将心脏内科理论知识综合应用,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锻炼其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等.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4(8).
[2]李治国.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及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左川,曾静,付平,欧阳钦,王一平.临床医学教学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08(6).
[4]高雪.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医学教育中的利与弊[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1).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好内科护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护理个案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并 总结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果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结论为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 教育 与培训,努力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护理水平,增强其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医患交流与沟通。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因复杂以及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一旦护理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而且还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医疗纠纷[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85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64例,心肌梗死72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
研究方法
对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2结果
18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情况与临床资料中存在53例()违规操作或者不安全操作行为,其中包括医护人员因素31例()、患者因素14例()以及医院因素8例()。
3讨论
不安全因素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工作的责任巨大、任务繁杂,极易产生医疗风险。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①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对于一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必须每30分钟对其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观测与记录,当患者病情稍微好转后,护理人员就会产生疏忽与懈怠,从而推迟对患者诊测与记录的频率,导致护理文书的记录不够完整[2];由于受到快节奏工作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文书登记时也养成了快节奏的习惯,在书写时字迹比较潦草;由于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科室的监督不到位,在日常护理巡查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不在位时,会进行随意编写;在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忘记登记护理文书,存在事后登记或文书登记时间与抢救时间距离过长的现象。②药物使用及药量配比出错:由于心血管内科用药的品种较多,药品的出厂商及名称比较复杂,而且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工作比较繁忙,可能会出现拿错药等情况;护理人员对速度的把握不准或患者自行加快滴速,会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进而造成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可能会凭个人 经验 进行配比药量,从而导致出现药量错误。
患者因素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一些患者并没有严格执行医嘱,例如一些患者会因为其症状较轻,从而就会对疾病持有一种轻视的心理,在未获得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医院与病房,或请假外出后并未按时返回病房等[3]。由于心血管疾病比较特殊,在比较嘈杂的外部环境中,再加上患者自身疲惫等因素,极易引发疾病的发作。一些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充分认识,往往对医疗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发生恶化时,常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不能充分信赖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进而诱发不安全因素。
医院因素由于心血管内科病房的床位、医疗设备以及来往的人员较多,环境比较嘈杂,会影响到科室患者的休息,易引发患者的投诉。如果医护人员未及时彻底打扫病房卫生,在地面滑湿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患者摔倒,会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带来不良影响。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其治疗费用往往较高,若护理人员未及时、详细地将费用明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结账时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3]。
防范对策
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医院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为其传授更多科学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同时再通过考核的方式考察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4]。而护理人员也要通过听课与查房等形式,不断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通过护理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操作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 法律知识 与 安全知识 的宣教,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护理记录,及时、认真地书写护理文书,从而充分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及完整性。
加强护患沟通,改善医院环境建设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要充分尊重应关心患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需求,及时解决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存在的困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将用药方法与诊疗方法详细地介绍给患者,并且将医疗费用详细地告知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及信任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加强对医院环境的建设。如在病房添加微波炉以及电视等设备,充分保证病房的安静与洁净,努力为患者营造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综上所述,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主要是由于患者、医院以及护理人员造成的。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医院要深入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 措施 。
参考文献
[1]陈少梅.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河北医学,2010,9(7):886-887.
[2]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安徽医学,2011,11(9):1772-1773.
[3]额登格日勒.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324-325.
[4]周柳嫦.浅谈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54.
[5]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外医疗,2012(31):182-183.
摘要: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关键词:急诊内科护理;安全细节
1病情观察
为了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系统、综合的评判,医护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现状。在对内科患者进行急诊时,医护人员应仔细、认真地观察和诊断其病情,为制定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时,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发病部位及其所表现的症状,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内科护理人员应全面地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对其病情的轻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大致预测出其所患疾病的发展趋势。例如,当内科患者的病情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体温骤降、血压忽高忽低)时,可预测其病情即将恶化;当内科住院患者若精力充沛、食欲良好时,可预测其病情将很快康复。
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反应的观察
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若其病情逐渐好转,说明治护措施有效;若患者病情没能好转或出现了不良反应,说明治护措施有误。下面的病例可供参考:患者,男,67岁,患有脑梗塞。某次为该患者静脉注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的过程中,护士在巡察时发现其出现了喘憋、口唇紫绀等症状,经查体,其心率为109次/分,血压为90/50mmHg,全身出现散在性荨麻疹。护士立即为该患者停药,并采取为其吸氧、静注地塞米松10mg、肌注氯苯那敏10mg、静滴尼可刹米、洛贝林3mg、氨茶碱等方法进行急救。1小时后,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回升至107/70mmHg,脱离了危险。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一些不适反应可能仅是正常的用药反应,而非不良反应。
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常可发生诸多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其病情的变化,以免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增强工作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或严重并发症能够及时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有效地控制其病情。
2正确执行医嘱
医嘱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的诊疗计划,是护士采取治疗护理措施的指导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嘱可作为法律证据。在临床上,护士往往对严格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够重视,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为了防患于未然,规避护理事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来保障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护理人员应训练和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重视在执行医嘱过程中与医师的沟通与协作,从而确保医嘱的有效执行。
应加强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准确性的监督和管理,促使护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应建立严格的医嘱执行审查制度和执行规范,以保证医师下达的医嘱能够被及时、准确、无误地执行。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医嘱管理软件在医嘱处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应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应规范医嘱的录入、转抄、保存、打印、查对制度,保障医嘱处理、打印、查对、执行等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真正做到准确无误地按医嘱执行每一项治疗和护理意见。
护士要认真对待口头医嘱,充分认清口头医嘱的重要性,认真、正确地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
护理人员要具备疾病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例如,白血病患者在出现高热时,医师下达的医嘱为“物理降温”,此时护士不应选择酒精浴,以免因患者的皮肤受到酒精的刺激而导致或加重皮下出血。(本文来自于《求医问药》杂志。《求医问药》杂志简介详见.)
3静脉输液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防止患者出现输液反应,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为患者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为成年人滴注常规药物时,可保持常规的输液速度,约为40~60滴/分钟。在为急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输液时,可将输液速度提高至60~100滴/分钟。在为内科疾病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量和输液速度。在输液时,应向患者交待以下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参考文献
1、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何红;护理研究2009-02-11
2、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叶任秋;中国当代医药2011-07-08
【摘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迅速地发展,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医学同样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科中医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二、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1、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 文化 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疾病的具体证候,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具体体现为“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3、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于形式。
中医护理自身特色和优势已普遍得到国内外护理同仁的肯定和认同。将祖国传统医学的护理理论及经验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开发应用,并付诸实践检验,是中医护理事业得以向前发展的源泉。循证护理的开展,为其不断自我完善理论体系与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不断发现旧理论、旧经验、旧技术与现代护理科学的矛盾,用新的实践替代原有的实践,并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发扬创新,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越来越多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操作期待研究证据。要找出解决它们的新方法,就必须以可信赖的科研成果来解释和支持。因此,护理科研应从护理应用学科的角度出发,以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在继承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广泛开展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着重从护理理论的科学依据及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适性入手,选择最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融合循证护理理念,加快对祖国传统护理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转化,使中医护理工作在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2]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3]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4]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5]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3?
[6]张宝忠.中医护理学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猜你喜欢:
1.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2.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 护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护理体会的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1. 中医美容师资格证用途 很有用的,比如说自己开个美容店啊,卖护肤品啊,还有的就是做中医美容的研究项目啊,如果有医科证的话,在医院也可以担任皮肤科医生或者助手之类的。。。 2. 请问想做中医美容师需要些什么条件 我国现代高等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随着现代医学美学思想的兴起和城乡“美容热”的出现而逐渐起步的。1987年秋,大连医学院职业高中率先创办了医学美容专业,学制为两年,开课25门。1991年5月,本学会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在大连召开了有关专家会议,总结和论证了大连医学院职业高中的办学经验,会上拟议了大专层次学制三年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建议有条件的院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兴办此类专业,并建议凡以美容医师为培养目标者,至少应以大专层次为起点而试办(即不宜以中专为起点),以美容医技或美容护理为培养目标者,则可在大专层次上试行,也可在中专层次上试办。1993年春,先后有江西宜春医专、大连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和石河子医学院(成人教育)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经当地的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创办了大专层次,学制三年的美容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美容医师”。上述几所院校1993年共招生130名。 继1993年招生的四所医学院校之后,1994年以来又有皖南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广州医学院、吉林医学院、佳木斯医学院和哈尔滨职工医学院等院校先后开办了美容医学专业。 3、高等美容医学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开办正式美容医学学历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国外也没有能够参考的资料。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已形成了一种初步的教学模式。尽管各办学单位在美容医学专业课程及学时分配比例上尚未定型,但在整体上大同小异。综合各校有关资料,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课程: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美容医学专业必须与我国其它各专业的医学教育一样,应进行公共基础科目的教育,包括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以及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程。 二是医学基础课程。美容医学是医学应用学科的组成部分,同其他临床医学一样,必须以基础医学为基石。美容医学教育的有关基础医学应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药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医用寄生虫学等。 三是美容医学的桥梁课程。美容医学是一门特殊的新型的医学,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以改善人的容貌和形体之美,进而满足人的审美心理需要为目的的。因此,美容医学基础的课程除了医学基础课程之外,还必须包括与美容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比如,美学概论、医学美学概论、绘画与雕塑、医学摄影心理学与美容心理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应用化学和化妆品学等。 四是普通医学专业课程。医学美容是通过治疗实施、消除损害性疾患和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某种体表缺陷,来达到美容的目的的。培养一位美容医师,首先必要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医师。因此,这些课程应包括临床有关的各个学科。 五是美容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美容医学主干课程是指美容医务人员必须精通的职业技能科目,主要有美容外科学、美容内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医用技术和中医美容学等。为了满足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开办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1993年8月,本学会又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在大连主持召开了“全国美容医学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协商会议”。会议建议组织协助编写美容医学桥梁课和主干课试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共计11种,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分批出版。这11种教材是:医学美学概论、医学审美心理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应用药物学、美容外科学、美容内科学概要、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应用技术、中医美容学等。这些书正在分批出版或编写中。 3. 我是中医执业医师,没有美容师证书,能开家庭美容院么 好久没回答问题了 老衲我又出山了 1、办美容院是不需要美容师证书的,你只要按正常手续到工商哪里注册就可以,还要什么证件的话,还需要健康证,每个员工的 2、加盟是必须加盟的,不过是加盟的品牌,而不是什么美容院,如果你钱不多,就找一个品质还不错,在当地有代理商,代理商服务比较好的品牌 3、美容师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工资也不同,一般在底薪600-1200之间,手工2-3元,提点2-10%之间 4、需要投多少钱,这要看你准备开在哪里,装修到什么程度,接几个牌子等等 5、能不能赚回来,看你本事咯 4. 医疗美容专业需要考什么资格证书 若是医生,需要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若是护士,只要护士资格证就行。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卫生部令19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规定,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人员资质要求如下: 【医生】 一、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的医生需要具备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而要申请该证,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 2、具有从事相关临床学科工作经历。其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应分别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和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 二、各省区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的资格的许可方法有点差异,有些是认定,有些需要考试。应咨询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另,没有美容医师主诊医师资格证书的执业医师,可以在美容主诊医师指导下开展工作。 【护士】 1、具有护士资格,并经护士注册机关注册; 2、具有两年以上护理工作经历; 3、经过医疗美容护理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护理工作6个月以上。 也就是说,护士只有护士资格证工作2年以上就行,没有特殊的资格证书的要求。 5. 想考中级中医美容师
专科医学毕业论文
以实现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专科医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依据国家有关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岗位需要,我校三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能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根据此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为: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要初步达到临床助理医师的基本要求。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预防保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预防和危急重症病的初步处置能力;具备卫生保健初步指导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二、按需构建课程体系
以实现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确立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把社区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作为临床教学的重点,同时兼顾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设和删减,重组分为五个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思政、体育、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社科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正常人体结构和正常人体功能、异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生命过程、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及基本变化规律。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等,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能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急救医学、全科医学概论、五官科学、中医学概论、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要求学生较全面学习医学有关知识,掌握急重症的处理技术和常用的护理技术,正确处理好医疗保健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涉及面广泛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块即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积累基本的临床实践经验,培养其临床诊断、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
(二)调整课程结构比例
总体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原则是缩减职业基础课程,按有关要求开足通识教育课程,提高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的比例。课程结构比例调整为:通识教育课程占%;职业基础课程占%;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占%。
(三)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1.校内实验、实训课进行大胆改革,删减陈旧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减少示范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调整后的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由原计划的1:增加到1:。
2.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临床技能实训室,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细化训练项目,并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以技能考试为指挥棒,将实践课考试作为独立的科目进行考核,以达到学生能系统规范、独立操作临床基本技能的目的。
3.临床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进行,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由医院临床教师带教,一边学习一边见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4.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临床实习,除在医院顶岗实习外,所有学生均分批轮换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让学生熟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等。
(四)新课程体系的特色
1.新课程体系突出面向基层岗位的特色职业教育,开设面向基层岗位的医学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实习,亲身感受工作岗位的任务,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2.新课程体系与国家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接轨,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新的课程体系在我校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已经实施一年多时间,初见成效。对2013级740名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开设的职业基础课程满意率达98%;对实践教学满意率达97%。通过对专业课教师、医院专家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调查,认为新的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不好写。医学研究生是一个比较需要专业知识的学位,医学博大精深,知识点特别多,想要学好,并且写出一篇好的研究生论文是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的。所以内科学研究生的论文并不好写。
⑴ 请问想做中医美容师需要些什么条件
我国现代高等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随着现代医学美学思想的兴起和城乡“美容热”的出现而逐渐起步的。1987年秋,大连医学院职业高中率先创办了医学美容专业,学制为两年,开课25门。1991年5月,本学会同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在大连召开了有关专家会议,总结和论证了大连医学院职业高中的办学经验,会上拟议了大专层次学制三年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建议有条件的院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兴办此类专业,并建议凡以美容医师为培养目标者,至少应以大专层次为起点而试办(即不宜以中专为起点),以美容医技或美容护理为培养目标者,则可在大专层次上试行,也可在中专层次上试办。1993年春,先后有江西宜春医专、大连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和石河子医学院(成人教育)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经当地的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家教委备案,创办了大专层次,学制三年的美容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为“美容医师”。上述几所院校1993年共招生130名。 继1993年招生的四所医学院校之后,1994年以来又有皖南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广州医学院、吉林医学院、佳木斯医学院和哈尔滨职工医学院等院校先后开办了美容医学专业。 3、高等美容医学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开办正式美容医学学历教育是医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国内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国外也没有能够参考的资料。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已形成了一种初步的教学模式。尽管各办学单位在美容医学专业课程及学时分配比例上尚未定型,但在整体上大同小异。综合各校有关资料,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课程: 一是公共基础课程。美容医学专业必须与我国其它各专业的医学教育一样,应进行公共基础科目的教育,包括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等医学人文课程,以及外语、体育等公共课程。 二是医学基础课程。美容医学是医学应用学科的组成部分,同其他临床医学一样,必须以基础医学为基石。美容医学教育的有关基础医学应包括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药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医用寄生虫学等。 三是美容医学的桥梁课程。美容医学是一门特殊的新型的医学,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以改善人的容貌和形体之美,进而满足人的审美心理需要为目的的。因此,美容医学基础的课程除了医学基础课程之外,还必须包括与美容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比如,美学概论、医学美学概论、绘画与雕塑、医学摄影心理学与美容心理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应用化学和化妆品学等。 四是普通医学专业课程。医学美容是通过治疗实施、消除损害性疾患和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某种体表缺陷,来达到美容的目的的。培养一位美容医师,首先必要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医师。因此,这些课程应包括临床有关的各个学科。 五是美容医学专业主干课程。美容医学主干课程是指美容医务人员必须精通的职业技能科目,主要有美容外科学、美容内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医用技术和中医美容学等。为了满足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开办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需要,1993年8月,本学会又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在大连主持召开了“全国美容医学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协商会议”。会议建议组织协助编写美容医学桥梁课和主干课试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共计11种,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分批出版。这11种教材是:医学美学概论、医学审美心理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应用药物学、美容外科学、美容内科学概要、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应用技术、中医美容学等。这些书正在分批出版或编写中。
⑵ 求中医美容学方面的资料
Sunday, 2006-01-22 武当道教美容秘方 一、美肤丽颜方 二、美发健齿方一、美肤丽颜方 1、仙姑沐面方 白果仁、白术、白蔹各100克,白丁香20克,麝香2克 将上药研为极细面,每日早晚将药面用鲜裂汁或鲜黄瓜汁调膏外搽面部,不过10日,可除去面部黑斑,面部白滑如熟蛋白。此方属纯天然药物,美自皮肤疗效可靠,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2、白仙姑驻颜方 鲜白果仁100克,上等白酒半斤,立夏前的柿树叶(晒干)和白术各200克 将白果仁泡在白酒中20天备用,白术、柿树叶研极细面,每日睡前用白果仁酒少许,调上述药面2克,涂抹于面部,第二天早晨洗去,可以祛皱除斑,如连用百日,可使50岁的人面部皮肤如同十五六岁少女一样红润有光泽。此方3味皆为苏颜佳品,加上少许白酒活血,是理想的美容妙方。 3、观音驻颜神丹 云母粉、石钟乳粉、白茯苓、柏子仁各50克,人参、续断各30克,菊花、桃花、玫瑰花各40克,生地50克、白术100克 将上药如法炮制后,分别研为细面备用,再用铜锅蒸黍米500克,至米如稀泥状,与上药面拌匀,制成小丸晒干,收藏在瓷罐内,每日早晚各用白开水送服10克,服用10天后力量倍增,30日面如桃花,肤如脂膏,服用百日身轻腿健,行走如风,全身透出花香味。此方为一赵氏坤道所藏,方中人参、续断、生地、柏子仁、白茯苓皆能益元气,通血脉,养心补肺肾;白术健脾,以养后天之本;桃花、菊花、玫瑰花,能祛风、美肤养颜;云母与钟乳含有矿物元素镁,镁有良好养颜美肤作用。故长服此方,能起到美肤丽颜效果。 云鹤之家 4、王母娘娘驻颜仙丹 天门冬、白茯苓各50克,白术、黄精、桑椹子、何首乌各100克,人参、苍术各50克,枸杞、白蒺藜、香白芷各100克,白僵虫50克、柏子仁100克 将上药研极细面,炼白蜜100克,拌药面均匀,做成丸如梧桐子大。有坤道40有余,面生黑斑,自愧丑陋,难以见人,服用此丸3月余,颜如婴童,肌肤如脂膏,人云其美如天仙。本方能补肝肾,养阴活血,美肤安神。 5、观音丽肤丹 卷柏、地黄、人参、麦冬、土茯苓、武当山追风草各100克,藏红花50克,沙参、黄精各100克 将上药研极细面,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用白开水送服10克。主治全身皮肤粗糙,肌肤甲错,月经不调,癣疥诸疾。 6、周仙姑治雀斑方 霜梅肉、樱桃嫩枝、皂角各50克,白丁香10克,武当山追风草、紫背浮萍各50克 上药研极细面,调入洗面膏中,每日用此膏洗面二三次,其斑自去。 7、陈道姑治面疮方 白蚤休、山慈菇、武当山追风草 上药各等份,研极细面备用,用50%芦荟液调膏,每日用硫磺、虎杖、大黄、透骨草各20克煎水洗面,外擦上述药膏,每日2次。药膏以现配现用为好。笔者用此方治疗痤疮68例,皆在10天左右痊愈。 8、武当十香散 甘松、白芷、白蔹、白术、茯苓各50克,白芨、白附子各30克,白果仁50克、细辛30克、白丁香10克 将上药研极细粉,每晚睡前以鸡蛋白(蛋清)蘸药面涂面部,第二天早晨洗去,可令人面部光泽红润,致老不皱,并能清除一切面部黑斑。方中诸药可去除皱纹、泽皮,消除黑斑,美白皮肤,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美容妙方。 二、美发健齿方 道人无论男女都是留长发,在头上盘成云髻,所以道士们认为,有一头黑发是代表自己修炼有素,更是美的象征。道教在美发方面积累有大量的秘方、验方,笔者试用几方,40岁以前白发者均能在短期变黑。 1、彭祖养生方 枸杞子、核桃仁、何首乌各68克,黑小豆半斤 将前三味放人6斤水中,熬至2斤水,放黑小豆煮至半熟,捞起晒干,再放人原药液中以文火煮至药液全入豆中,取出晒干,再用七岁前男女童便,将小豆泡胀,再次晒干,每日早晚各服50至100粒黑小豆,白发可以变黑,齿健不落,有返老还童功效。 2、邵康节真人方 首乌(如法九制)一斤、白茯苓(牛乳九制)、怀牛膝(酒、盐、童便分别制)、枸杞子(宁夏产者佳)、当归身(酒制)各132克,菟丝子同黑豆煮半熟,再加酒煮至豆熟,药豆同用干品共200克,骨碎补(酒制)、黑芝麻(炒)各132克 将上药研极细面,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用白开水送服二丸,有黑发、生发、轻身美容、增强性功能的多种效果。 3、王真人白发还黑方 马齿苋子200克、白茯苓64克、熟地130克,泽泻、卷柏、人参各64克,松脂130克、桂心32克 将上药研极细面,炼蜜为丸,以温黄酒每次送服6—10克,每日2次,主治血虚发白。此方为道士王怀隐所集。马齿苋子能黑发,笔者在其它书中尚未见到过,想来此药无毒,可以试用之。 4、王子乔白发变黑方 玉英、容城、金精、长生各等分 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花,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腊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诸药采集后只能放干燥处阴干,不能晒干。 将上药研细面,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3次用黄酒送服七丸,百日内身轻肤泽,白发变黑,服之一年齿落再生,久服有延年益寿之功。 //
⑶ 中医美容
第一节 中医美容学的概念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互交叉而成的新兴的中医学科。它的任务是在中医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容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损美性生理缺陷的矫正或掩饰,探讨抗衰驻颜的方法,以维护人的形态美和体魄美。 美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容,仅指颜面五官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的美容则指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等全身的美化。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即为广义的美容。 广义美容学同于健美。健美,即在健康基础上的美,它是根据健康标准、美学标准、年龄、性别特征,对人的颜面五官,须发爪甲,肌质肤色,体形姿态,动作风度进行的综合评价。身体的健康,是人体外形美的基础,身体健康,表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良好及功能正常,只有具备这个条件,人体才能有红润光泽的皮肤,富有弹性的肌肉,挺直的身躯,敏捷的动作,从而给人以外形美的添加剂。一个心理状况良好的人,才能精神愉快,豁达大度,给人增添一种气质上的美,同时,良好的心理,能延缓人的衰老,健康与美丽,不一定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一般说,美的人应该同时是健康的,健康的人,不一定有美的外表,医学美容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给人创造外形美的条件,采用医学手段来修复,塑造人的外形美。 第二节 中医美容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美容的理论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辨证施治为诊疗手段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本身的统一性;二是人体与自然界的依存和协调性。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心,依托遍布全身上下、内外表里的经络系统,把大肠、小肠、肝、 胆、胃、三焦等六腑以及四肢、五官、九窍、百骸、爪甲、皮毛联系一起,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和协调,以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同时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和关联而造成一系列病变。比如,中医脏象学说以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到通利,则面色红润而有光泽;反之,如果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脉道不利,则见面色苍白无华,甚至灰暗、青紫。肺主气,输精于皮毛,肺的功能正常则可将卫气、津液及水谷精微敷布于皮肤和毛发,使皮肤滋润,致密,具有抗御外邪的力量使毛发光亮,润泽,给人增添活力,若肺气虚弱,则可造成毛发憔悴,枯槁,既易感受邪气的侵袭,又使人显得萎靡不振。脾主运化,主肌肉,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则人的营养状况良好,红光满面,肌肉丰满,行运矫健,口唇红润。肝主疏泄,其华在爪,肝的疏泄正常,全身气机流畅,气血和调,则人的精神清爽,情感舒畅,肤色正常,指甲光泽红润,坚韧,若月干气不舒或肝郁气滞,可导致烦躁易怒,郁闷不舒,面色发青或生黑色,褐色斑片,指甲色枯无华,软薄甚至变形,脆裂。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其华在发,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的整个生命进程,都与肾息息相关。肾气旺盛,肾精充沛,人则精力旺盛,朝气蓬勃,须发乌黑,容颜不老,青春常驻,若肾虚精亏,则人精神不足,萎靡不振,须发早白,面衰早老,年少而有老相。所以中医美容离不开全身调理这个根本的方法,且常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方位地调动人体内部的积极因素,来达到防病、治病、抗衰、驻颜的美容目的,这就使中医美容和众多的学科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基础学科看,中医美容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药理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中医营养学,从临床学科看,牵涉到中医皮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气功等。 上述各科,和中医美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需要的前提下,萌发出了和美容有关的学科边缘。如皮肤美容,眼科美容,口腔颌面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然后又在社会需要的催化下,各学科边缘交叉,产生了以人体美为对象的现代中医美容学,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发展为中医美容打下了基础,使它一产生就站在一个较高起点。 第三节 中医美容学的研究意义和 研究范围 一、中医美容学的研究意义 中医美容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本世纪初将会在中医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将对世界卫生保健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1.中医美容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代医学正处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这个模式的转变,使人重新考虑健康的概念。1978年国际卫生初级保健大会给健康下的明确定义是:“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个新概念表明医学的目标已不仅是维护人的生存,而要进一步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使之生存得更加完美,在躯体、精神、适应社会三方面都完美和谐。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出现了“第四种状态人”即“非疾病状态”、“非健康状态”、“非康复状态”的人,这种人由于自觉“不美”,在心理和适应社会上处于一种 “非完美状态”,具有强烈的改善自身之美的要求。其余三种状态的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为之服务,这“第四种状态人”,无疑只能由医学美容来承担服务任务。因此,医学美容学,包括中医美容学,是社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它有广阔的前景。 2.中医美容学丰富了中医的学术体系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而医学美容学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中医美容学是老树新发芽,它对于丰富中医的学术体系,增强中医的生命力量有重要意义。 所以,无论是从社会的需要来看,还是对整个医学以及中医学的需要来看,还是对整个医学以及中医学本身的发展来看,中医学美容的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医美容学的研究范围 中医美容学的学科对象是人体健康。“健”包括躯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美”包括形体美和精神美。所以中医美容学研究范围是广泛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 (1)中医美容史。 (2)各类损美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 (3)各种美容缺陷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处理。 (4)中医美容手段的研究。 (5)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体美理论及应用。 (6)中医医学审美心理的理论和应用。 目前,中医美容学的研究重点在2、3、4项。一般认为医学美容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人的形体美,本章节以人的形体美为主要对9 象,从治疗和保健两方面加以论述。 中医美容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于1994年开办的,培养具有基础美容学技术和中医美容特长的 人才,受到社会的青睐。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医学美容人才。 培养要求: 1、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基础文化知识; 2、 具有一定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3、 熟练掌握生活美容、医学美容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 具有创新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 适应各级医疗工作的需要,具有基础中医学知识。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 三年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中医美容学、生活美容学。 主要课程: 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正常人体学、中医学基础、医学美容学基础、公关与礼仪、中药学、方 剂学、药理学、中医美容学、皮肤美容学、针灸学、推拿学、美容外科学、化妆品学、美容仪器及 机构原理、美学鉴赏等。 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皮肤美容、美容整形及美容保健技术; 2、 具有对美容整形的审美诊疗能力; 3、 具有对损容病人突发病症的急诊处理能力; 4、 可进行一般的卫生家教、健康指导和预防保健。
⑷ 请问,中医美容学,皮肤美容学属于人文社科类吗这两个是选修课,已经上完好久了,主要是有要求6分以上
所谓人文社科类是指的两大类,即人文和社科,主要包括:文化、历史、哲学/宗教、古籍、政治/军事、法律、社会科学、心理学,这些大类学科。你说的两个都不属于人文社科类。
⑸ 学中医美容有前途吗
学这个专业是很好找工作的而且现在市场上也很却这方面的人才的,但是你一定要把它学精通才行
⑹ 有哪些本科大学可以学中医美容专业
1、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方向,本科阶段的专业叫做医学美容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所需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医学美容技术的基本技能,在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企业、化妆品企业、医学美容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医学美容工作的高级实用型美容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掌握中、西医基础医学及医学美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较熟练地运用美容化妆、美容护理、形象设计等美容实用技术及针灸、推拿、中药保健、膳食调理等中医药美容保健技术诊治损美性疾病;对求美者进行美容及保健;对医学美容外科整形等进行技术咨询与指导;具备化妆品配制及研发的基本技术,具有指导使用化妆用品及市场开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美容企业策划、运营、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中医学、正常人体结构机能学、医学美学教程、美容药物学、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皮肤科学、美容外科学、针灸推拿美容学、美容化妆品学、美容保健技术、美容业管理与营销、美容心理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企业、化妆品集团、医学美容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医学美容专业技术及管理工作,胜任美容指导、美容顾问、美容师培训、医疗美容整形、形象设计、化妆品调配及营销、美容仪器使用及维护、美容机构高级管理等项工作。 由于美容业的迅速发展,美容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2、医学美容技术方向的本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
⑺ 哪个大学设有中医美容专业,所学课程有哪些
北京驻颜美容学院 北京京都薇薇美容学院 陕西海棠中医美容学院 可以打当地的114查询 北京区号:010 西安:029
⑻ 报考中医美容师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报考条件: ①初级:凡是学习美容中级以上课程的学员,并且持有身份证者(年满19周岁,考完初级两个月后可以报考中级) ②中级:年满21周岁。(年满23周岁,考完中级三个月后可以考高级) ③高级:年满23周岁,已考取中级资格证,或考中级三个月后。 年满25周岁,可以出示本专业8年以上工龄证明的学员可直接报考高级。 2、报考所需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两份,大一寸免冠黑白光面无花边相片5张。(身份证复印件要清晰) 3、美容理论考试内容: 等级 考核内容 准备工作 时间 初级 ①化妆:新娘妆②面部护理 ①化妆用品一套②面部护理用品一套 化妆:35分钟护理:50分钟 中级 ①化妆:晚宴妆②纹眉或绣眉③面部护理 ①化妆用品一套②纹眉皮、铅笔、擦拭用品、纹刺工具③面部护理用品一套 化妆:35分钟纹刺:30分钟护理:50分钟 高级 ①化妆:整体造型②面部护理+眼部护理③晚宴妆+新潮妆 ①化妆用品一套②面部护理用品一套+眼部护理用品 化妆:60分钟护理:50分钟 4、美容实操考试内容: 等级 考核内容 准备工作 理论时间 初级 ①初级试题②素描几何图 ①蓝色或黑色,圆珠笔或钢笔②素描用品 90分钟 中级 ①中级试题②素描五官图③眼影 ①蓝色或黑色、圆珠笔或钢笔②素描用品③彩色铅笔 90分钟 高级 ①高级试题②素描大卫头像③梦幻小样 ①蓝色或黑色圆珠笔或钢笔②素描用品③彩色铅笔 120分钟 5、注意事项: ①学员请在考试当天提前45分钟到校准备。 ③请学员带身份证原件进考场,方便检查。 ④所有回校考试学员需穿校服,戴学生证方可进入考场。 ⑤考试过程中,请保持考场清洁。 ⑥考试过程中,请考生不要随意接听电话,把电话关闭或调成振动。 建议你可以购买张晓梅的《中级美容师》教材学习一下
⑼ 北京中医药大学有哪些特色课程
北中医身为一所中医药类的院校,开设的特色课程自然是有很多,例如, 药用动物养殖学 ,在这门课上,我们学到了许多能够入药的动物的生长和生活的方式,他们的特点药性,最后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很有意思,是每一位同学出一篇推送,最后看总的阅读量和点赞量。这也更好的宣传了这门课程。
体育课上的一段锦,八段拳,初级剑和太极剑教授,也十分具有中医药特色。
⑽ 中医美容专业需要那些课程!具体
我是辽宁中医 医疗美容技术的毕业生 这专业实话 不太好……免疫 中医 病理 解剖 经络 ……都学 将来也用不上 你是哪个学校的?华北煤炭这专业出来还行~能考个医师证啥的……
① 医疗美容的学习培训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人体形式美理论为指导,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医学手段,来直接维护、修护和再塑造人体美,并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为目的的新兴医学技术类专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本世纪后,美容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人民大众对高品质的医疗条件及美容保健行业的服务需求,各级医疗美容机构和美容保健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却是严重地供不应求,尤其是美容保健行业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美容技术人才的缺口甚大。 通过对《医学美学导论》、《美容实用艺术基础》、《美容局部解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审美标准,并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审美技巧等医学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对《中医美容学》、《皮肤美容学》、《美容化妆学》、《美容外科学》、《美容牙科学》、《医学美容技术》等美容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口腔、化妆及皮肤护理保健和物理治疗等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验、实践、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逐步熟练掌握各类美容专业技术操作技能。 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病理学》、《医学伦理学》、《外科总论》、《临床疾病概要》和《化妆品化学》等 专业课程:《美容局部解剖学》、《美容实用艺术基础》、《美容化妆学》、《美容心理学》、《皮肤美容学》、《中医美容学》、《医学美学导论》、《美容外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药物学》、《医学美容技术》和《美容伦理学》《纯沁肌语美容》等。
②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需要学习多少门课程
医疗美容主诊医师申报条件: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医师执业注册机关注册。 2.具有从事相关回临床答学科工作经历,其中: (1)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6年以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从事眼耳鼻喉科专业和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可分别申报美容外科B类和美容外科C类。 (2)负责实施美容牙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5年以上从事美容牙科或口腔科专业临床工作经历,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5年以上。 (3)负责实施美容中医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3年以上从事中医专业临床工作经历,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年以上。 (4)负责实施美容皮肤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3年以上从事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历,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3年以上。 3.经过浙江省医学会组织的医疗美容专业培训合格;或经过三级医疗机构医疗美容专业进修并考核合格;或在三级医疗机构美容科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4.近三年来未发生医疗事故。 5.经本人所在单位或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以上申报条件应同时具备。
③ 医疗美容技术培训学习什么
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 (1)中医美容史。 (2)各类损美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 (3)各种美容缺陷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处理。 (4)中医美容手段的研究。 (5)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人体美理论及应用。 (6)中医医学审美心理的理论和应用。 目前,中医美容学的研究重点在2、3、4项。一般认为医学美容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人的形体美,本章节以人的形体美为主要对9 象,从治疗和保健两方面加以论述。 中医美容专业是培养具有基础美容学技术和中医美容特长的医疗美容人员。 主要课程: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正常人体学、中医学基础、医学美容学基础、公关与礼仪、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中医美容学、皮肤美容学、针灸学、推拿学、美容外科学、化妆品学、美容仪器操作使用。 医学基础课程有: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诊断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等等 跟专业密切的课程有:美容营养学,中医美容技术(包括针灸、推拿等等),美容皮肤科学,医疗美容技术,医学美学导论、化妆等等 其它还有各种文化课:英语,计算机,形势政策, *** 思想 *** 理论及 *** 概况,大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防教育等等(这个要看学校的设置了)。
④ 第一次听说趣课多上面还有声音变现这样的课,这个课程都是学习什么呢
配音。 给视频配音,给电子书配音,给小说配音,还有很多很多的配音,都是可以变现的。
⑤ 专科生学医学检验和医学美容技术就业好不好
培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所需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医学美容技术的基本技能,在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企业、化妆品企业、医学美容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医学美容工作的高级实用型美容专业人才。
中医学、正常人体结构机能学、医学美学教程、美容药物学、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皮肤科学、美容外科学、针灸推拿美容学、美容化妆品学、美容保健技术、美容业管理与营销、美容心理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
手术室护士、整形医生、整形美容医生、美容导师、美容师等。
能在各级医院美容科及各级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从事美容技术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
各级医院以及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
医学检验专业主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检验、临床血液、临床微生物以及临床免疫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接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临床检验仪器、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免疫学及检验技术、血液学及检验技术等。
医学检验专业可从事临床医学检验、食品检验、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
⑥ 狒狒探索英语视觉素养课程对孩子有哪些提升
利用校区图书馆海量阅读题材,培养包括文字,图表、地图、日历、思维导图、维恩图等视觉信息的应用能力。
⑦ 有没有人知道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医疗美容专业的情况我是今年的考生!!!
成都中医药来大学医疗美容技术 学制:三源年 层次: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一定的医学美容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熟练的医学美容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医学美容临床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美容学、美容手法学、经络美容学、美容理化学概论、美学欣赏基础、美容外科学、美容局部解剖学、生理学、中医皮肤病学、针灸学、推拿学等。 就业方向:医院,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等。 从主要课程安排中可以看出中医药大学里的医学美容比较强调中医基础,注重经络、腧穴对美容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不减弱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 至于发展,要看你在学校中的努力程度了。
⑧ 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哪个好
我连我来回答这问题,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哪个好,我认为是口腔医学比较好。
⑨ 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成为中医了吗
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成为中医了吗?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得中医这一个国粹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中。以前,连中国人都鄙夷中医,如果自己生病了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西医治疗。但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中医发挥了巨大的贡献,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中医的作用。那么现在我们来聊一聊,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成为中医了吗?
养生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门词,你会发现,现在许多老人非常喜欢观看养生节目。中医在延年益寿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用天然的中草药,对养生保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现在对养老产业非常重视,而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与养老产业非常贴合,可以说关乎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从事养生保健方面的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要非常注重自己的医德。以便更好地为老人为社会服务。
中医学专业前景是可观的,以此中医学的毕业生不必发愁毕业以后就业如何?你们的市场前景很大。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救死扶伤,成为国民的骄傲,让世界重新认识我们的国粹。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成为中医了吗?这一话题的见解,你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⑩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出来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呀
招生专业介绍 (一)专科 1.药学专业:培养具有药学、中药学基本专业理论知识、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础化学、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学。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院的药房、药物制剂室、药厂生产车间和化验室、药品营销部门、药品监督部门。 2.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面向社区、农村的助理执业医师和医疗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基础、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3.临床医学(妇幼保健方向):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妇幼卫生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需要的,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人体解剖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妇幼营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儿童保健学、妇女保健学、流行病与传染病学、社区医学。 就业去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县、乡、厂矿和各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农村、城市社区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妇幼保健岗位。 4.医疗美容技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医疗美容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从事临床医学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人体解剖学基础、美容应用解剖学及组织学基础、病原生物学与美容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实用内科学、外科学、皮肤美容学、美容皮肤治疗学、医学美容实用技术、美容整形外科学、中医美容学、医学美学与美容化妆品化学、美容药学概论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各级医院美容科及各级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从事美容技术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 5.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临床医学检验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础化学、临床医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验、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检验学、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从事检验工作。 6.护理专业:培养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主要课程: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预防医学 就业去向: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康复保健工作。 7.护理(社区护理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医学和药学基本知识,具有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有较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健康教育和指导能力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具有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高级社区护理及护理管理人才。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导论、护理基本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急救护理、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家庭护理、预防医学、中医护理技术、烹饪与膳食管理基础、现代护理管理学。 就业去向:毕业后能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人院、家庭、疗养院、康复机构、学校健康保健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 8.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能从事医药商品、医疗器械经营与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药商品学、医药商品学、临床医学概论、会计学、医药商品经营与管理、医药商业企业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学、药事管理学、药剂学。 就业去向:药厂营销部、医药商品营销企业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整形外科虽然是一个新兴专业,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整复体表缺陷的手术可追溯到古代。例如公元前中国晋书上就有唇裂的记载,公元前6~7世纪印度即有鼻再造与耳垂修复的记载。19世纪从事整形外科手术者日益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皮片移植的出现及许多有关整形手术的著作问世,对整形外科向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世纪初期在治疗一战中以颌面部损伤占重要作用。中国整形外科作为一门学科开始40年代末期,50年代初,一些医学院纷纷成立整形外科,设置专科病床,收治各种类型的整形外科病人.朱洪荫编著了《整形外科概论》,宋儒耀编著了《唇裂与腭裂的修复》、《手部创伤的整形外科治疗》,以及孔繁祜编写的《实用成形外科手术学》,张涤生主编的《整复外科学》和汪良能的《整形外科学》等陆续出版,为整形外科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杨果凡、李吉等(1975年)首创的吻合血管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被国外同行誉为“中国皮瓣”。为了专业的发展与学术交流,中国整形外科与烧伤专业已于1982年正式成立了专业组,1985年整形外科学会正式成立。整形外科学(plastic surgery)的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也可采用异体、异种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来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整形外科医学分类可分为十大类⒈颅颌面外科:脸部外伤、颜面骨折、唇颚裂、其它先天颜面畸形的治疗和重建等。⒉烧伤整形:对烧伤后的疤痕、畸形造成的外观或功能障碍近行的治疗和重建. 手术可采取植皮,皮瓣转移,埋置扩张器等方法。其中眼部和双手的瘢痕是要早期做的,越早越好,解决功能障碍问题。其它部位瘢痕可以半年以后,待瘢痕稳定后再做手术.小儿手术也要尽可能早做手术,否则,随着年龄生长,瘢痕挛缩而正常皮肤生长造成生长不同步导致肢体畸形,功能障碍,影响骨骼肢体发育,危害明显.且瘢痕整形术后,功能部位一定要加强锻炼,否则影响远期效果。⒊手外科:手部外伤、先天畸形、断肢重接、显微皮瓣移植等。⒋显微外科:是通过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微小血管、神经进行吻合重建功能的过程。⒌美容整形外科:是对具有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人体进行形体的美学修正和再塑造。⒍骨外科:是对先天畸形,断肢,外伤等进行的骨骼手术。⒎私处修复科:是对处女膜修复,包皮包茎。⒏美容牙科:针对牙齿的参差不齐或者牙齿的颜色方面进行纠正和修补。⒐疤痕整形:针对疤痕的问题进行的修复的达到美化的效果。⒑毛发整形:针对头发稀少,头秃,头皮创伤而进行的头部整形;毛发移植集毛发检测、毛发种植、头皮健康管理于一体,三大核心技术FUT、FUE、二代FUE。整形外科是最年轻的外科分支,爱美的人固然要找整形外科,就是一般人也可能和整形外科扯上关系,因为它包含的范围很广,小到点痣、去疤,大到断手断脚的显微重接手术,都属于整形外科的领域。中国整形美容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近些年,整容手术每年以超过200%的速度增长,2004年有100万人整过容,全世界每年整容平均总额有1500亿美元.2003年,仅美容业全国从业人数达1120万人,机构总数万家,营业收入亿元人民币,产值占.全国美容市场基本成型,整形美容行业刚刚起步。
书名:外科学(附光盘北京大学医学教材)ISBN:781071362作者:郭应禄/祝学光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定价:页数:1148出版日期:1900-1-1版次:开本:16开包装:平装简介:本书是为长学制临床外科教学编写的教材。自1998年我校(原北京医科大学)增设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以来,已连续招生十四届。参与历年教学的教师们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深感为了巩固教改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校际交流,应为长学制教学编写一本新教材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为此,由我校各附属医院和临床教学医院的资深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根据教育部对长学制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国外经典教材及其他外科专业书籍,结合教师们十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及临床教学改革的效果编写了本教材。编写中除了强调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宽口径、广适应性的原则外,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本书具有以下特色:1.尝试双语编写,强化外语学习本书以我校《人体生理学》为样本,尝试在教材中加强英语关键词的教学,使同学通过学习专业内容扩大专业英语词汇,有利于提高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2.突破传统教材的模式,提倡内容更新,开拓思路本教材除介绍一般教材对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外,还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极有发展前景的新概念、新理论或短时间内极可能推广使用的新疗法和新技术以及一些国内尚在酝酿、国际已经使用的新理念或新法规等,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他们毕业后在新环境下的工作做好适应性的准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及对新问题探索与研究的兴趣。此外,教材中还包括了一些只供小组讨论和个人自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后期的科研选题。3.教材配有光碟请外籍教师读讲每章中的关键名词及其注解内容,帮助学生自学专业外语,提高学生听、读、说、写专业外语的能力。由于本书为初次编写,作者人数极多,对上述编写要求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因此各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英语词汇量的选择范围均可能存在繁简程度不一,比例不平衡的问题,加上成书仓促和我们的经验与水平有限,不足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有待今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诚邀各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无菌术(6)第一节手术用品的灭菌(7)第二节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8)第三节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10)第四节手术室的无菌原则(10)第三章外科病人水电解质和酸平衡失调防治(11)第一节水电解质和酸平衡失调的防治(11)第二节体液容量不足的综合治疗(13)第三节输液不当引起的问题(21)第四节外科病人的酸平衡失调(23)第四章输血(26)第一节输血适应证输血技术血制品的选择和注意事项(26)第二节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28)第三节自身输血(32)第四节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32)第五章休克(35)第一节概述(35)第二节低血容量性休克(43)第三节感染性休克(44)第六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46)第一节概述(46)第二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第七章麻醉(55)第一节概述(55)第二节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56)第三节局部麻醉(59)第四节椎管内麻醉(68)第五节全身麻醉(80)第六节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的检测和管理(98)第七节控制性将压和全身低温(101)第八章重症检测治疗与复苏(104)第一节重症检测治疗室(104)第二节血流动力学检测(107)第三节呼吸功能检测(113)第四节心肺脑复苏(115)第九章疼痛治疗(120)第一节概述(120)第二节疼痛的测定和评估(123)第三节疼痛治疗的原则和方法(123)第四节手后镇痛(126)第五节癌痛治疗(128)第十章术前准备(130)第二节术后处理(134)第三节术后并发症的处理(138)第十一章外科营养(141)第一节营养状况的评价(141)第二节能量代谢与能源基质(143)第三节外科病人的蛋白质代谢(144)第四节微量元素与维生素(146)第五节肠内营养(147)第六节肠外营养(150)第十二章外科感染(153)第一节概论(153)第二节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160)第三节全身化脓性感染(165)第四节肠源性感染(169)第五节特殊感染(169)第六节外科操作后并发的感染(175)第十三章创伤与战伤总论(179)第一节创伤的全身反应(179)第二节严重创伤的分类和创伤严重性的判断(180)第三节重度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运送(182)第四节多发伤和多发骨关节损伤(183)第五节创伤早期常见的并发症(186)第六节战伤的类型和处理原则(190)第14章烧伤冷伤和咬伤(194)第一节烧伤的预防(194)第二节烧伤病理变化(194)第三节烧伤的诊断(195)第四节烧伤临床分期(199)第五节烧伤治疗(200)第六节特殊烧伤(204)第七节冷伤(208)第八节咬伤(211)第15章显微外科(217)第一节显微外科基础(217)第二节显微外科基础手术技术(219)第16章肿瘤学概论(223)第一节肿瘤病因学基础(223)第二节肿瘤的临床诊断(225)第三节肿瘤的治疗(229)第四节肿瘤的预防(232)第17章器官移植(234)第一节基本概念及移植发展史(234)第二节移植免疫学基础(238)第三节供体的选择和评估(251)第四节器官的切取与保存(251)第五节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抑制剂(257)第六节器官移植手术(264)第18章颅内压增高(268)第一节颅内压的形成及其生理调节(268)第二节颅内压增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269)第三节颅内压增高的治疗(272)第19章颅脑损伤(274)第一节概述(274)第二节头皮和颅骨损伤(275)第三节闭合性颅脑损伤(276)第四节外伤性颅内血肿(278)第五节开放性颅脑损伤(279)第20章颅内肿瘤(281)第一节概述(281)第二节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282)第三节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284)第21章脊髓压迫症(287)第一节概述(287)第二节椎管内肿瘤(292)第三节椎间盘突出合脊椎关节病(293)第22章脑和脊髓血管外科疾病(295)第一节高血压脑出血(295)第二节颈动脉海绵窦偻(297)第三节颅内动脉瘤(298)第四节脑动静脉畸形(300)第五节脊髓血管畸形(302)第23章颅脑和脊髓发育异常(304)第一节脑积水(304)第二节狭颅症(305)第三节颅裂和脊柱裂(305)第四节颅椎联合部畸形(306)第24章颌面部疾病(308)第一节颌面部感染(308)第二节颌面部创伤(310)第三节颌面部肿瘤(313)第四节唇裂与腭裂(316)第25章颈部疾病(320)第一节颈部肿块(320)第二节颈淋巴结结核(323)第三节甲状腺疾病(323)第四节原发性甲旁状腺功能亢进症(335)第26章乳腺疾病(337)第一节乳房发育及解剖生理概要(337)第二节乳腺检查法(339)第三节乳腺炎性疾病(341)第四节乳腺囊性增生病(342)第五节乳腺良性肿瘤(343)第六节乳腺恶性肿瘤(344)第七节男性乳房肥大症(352)第27章胸部损伤(353)第一节概论(353)第二节肋骨骨折(355)第三节气胸(357)第四节血胸(358)第五节膈肌损伤(360)第六节创伤性窒息(361)第七节肺爆震伤(361)第八节心脏损伤(362)第28章胸壁和胸膜疾病(366)第一节先天性胸壁畸形(366)第二节胸壁结核(367)第三节胸壁肿瘤(368)第四节非特异性肋软骨炎(369)第五节胸膜疾病(369)第29章肺部疾病(374)第一节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374)第二节肺气肿和肺大泡的外科治疗(375)第三节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外科治疗(377)第四节肺部肿瘤的外科治疗(382)第30章食管疾病(390)第一节食管肿瘤(390)第二节门失弛症(394)第三节损伤性食管狭窄(395)第四节食管室(396)第五节食管囊肿(397)第31章原发性纵隔肿瘤(398)第一节神经源性肿瘤(398)第二节生殖细胞肿瘤(398)第三节胸腺瘤(399)第四节淋巴瘤(400)第五节纵隔囊肿(400)第32章心脏外科(402)第一节心脏直视手术的基础(402)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408)第三节后天获得性心脏病(427)第33章胸部主动脉疾病(442)第一节胸部主动脉瘤(442)第二节胸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43)第三节马方综合征(445)第34章疝(447)第一节概论(447)第二节腹股沟疝(448)第三节股疝(462)第四节其他腹外疝(464)第35章腹部创伤(468)第一节概论(468)第二节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原则(473)第36章急性腹膜炎(478)第一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81)第二节原发性腹膜炎(484)第三节腹腔脓肿(485)第37章胃十二直肠疾病(488)第一节胃十二直肠的解剖生理(488)第二节胃十二直肠溃疡的外科治疗(491)第38章肠疾病(508)第一节炎性肠病的外科问题(508)第二节肠梗阻(513)第三节短肠综合症(524)第五节肠肿瘤(529)第六节小肠移植(529)第39章阑尾炎(530)第一节急性阑尾炎(530)第二节小儿老年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538)第三节复发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539)第40章急腹症(541)第一节腹痛的解剖与生理学(541)第二节急腹症的临床诊断要点(544)的41章直肠肛管疾病(550)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550)第二节检查方法(554)第二节直肠肛管畸形(556)第四节直肠肛管损伤(557)第五节肛裂(558)第六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560)第七节肛瘘(561)第八节痣(564)第九节直肠脱垂(567)第十节慢性便秘的外科治疗(568)第十一节直肠息肉(570)第十二节直肠癌(571)第十三肛管及肛周恶性肿瘤(576)第42章肝外科(578)第一节肝解剖生理概念(578)第二节肝外伤(580)第三节肝脓肿(581)第四节肝囊性疾病(583)第五节肝肿瘤(584)第六节肝移植(590)第43章胆道外科(594)第一节胆道炎症(594)第二节胆石病(599)第三节胆道蛔虫病(609)第四节胆道肿瘤(610)第五节胆道先天畸形(613)第44章门静脉高压症(617)第45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处理原则(624)第一节出血病因(624)第二节诊断方法(626)第三节处理原则(628)第46章胰腺疾患(631)第一节解剖及生理(631)第二节急性胰腺炎(632)第三节慢性胰腺炎(639)第四节胰腺假性囊肿(640)第五节胰腺癌和壶腹部癌(641)第六节胰外分泌良性肿瘤(646)第七节胰腺内分泌肿瘤(646)第47章脾外科(651)第一节概论(651)第二节手术治疗的各种脾疾患(651)第48章周围血管与淋巴管疾病(656)第一节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及体症(656)第二节动脉疾病(658)第三节下肢静脉疾病(669)第四节淋巴水肿(674)第49章泌尿外科绪论(676)第一节泌尿外科的范围及腔镜发展(676)第二节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679)第三节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681)第50章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685)第一节肾和输尿管的先天性畸形(685)第二节膀胱和尿道的先天性畸形(690)第三节睾丸的先天性畸形(693)第四节包痉和皮包过长(694)第51章泌尿系统损伤(696)第一节肾损伤(696)第二节输尿管损伤(699)第三节膀胱损伤(701)第四节尿道损伤(703)第52章泌尿男生殖系统(707)第一节概论(707)第二节上尿路感染(709)第三节下尿路感染(712)第四节男生殖系统感染(715)第53章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718)第一节肾结核(718)第二节肾结核对侧肾积水(721)第三节男生殖系结核(723)第四节尿道与阴茎结核(725)第54章尿路梗阻(726)第一节概述(726)第二节肾积水(727)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729)第四节急性尿潴留(732)第55章尿石症(734)第一节概论(734)第二节上尿路结石(742)第三节膀胱结石(747)第四节尿道结石(749)第56章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751)第一节肾肿瘤(751)第二节膀胱肿瘤(755)第三节阴茎癌(759)第四节睾丸肿瘤(762)第五节前列腺癌(762)第57章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其他疾病(764)第一节肾下垂(764)第二节精索静脉曲张(765)第三节鞘膜积液(766)第四节睾丸扭转(768)第五节压力性尿失禁(768)第六节肾血管性高血压(772)第58章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775)第一节概论(775)第二节皮质醇多症(776)第三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78)第四节儿茶酚胺增多症(779)第五节无功能肾上腺肿瘤(780)第59章男性不育节育和性功能障碍(781)第一节男性不育(781)第二节男性节育(784)第三节男子性功能障碍(786)第60障骨科基本理论与诊断治疗技术(791)第一节骨组织学与生理学基本知识(791)第二节骨愈合与骨移植(795)第三节骨的生物力学(798)第四节骨折内固定和外固定架的生物力学(801)第五节关节镜术(806)第六节骨科辅助诊断技术(809)第七节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问题(814)第八节截肢与假肢技术(817)第61章骨与关节损伤概论(821)第一节骨折定义原因与分类(821)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823)第三节骨折治疗大的原则(824)第四节开方骨折的处理原则(832)第五节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原则(834)第62章上肢损伤(837)第一节肩部损伤(837)第二节骨干骨骨折(846)第三节肘部损伤(849)第四节前臂骨折(861)第63章下肢损伤(872)第一节髋部损伤(872)第二节股骨干骨折(883)第三节膝部损伤(886)第四节胫腓损伤(897)第五节部损伤(899)第六节跟腱骨折(301)第七节跟腱断裂(902)第八节趾骨骨折(902)第九节趾骨骨折(902)第十节骨盆骨折(903)第64章手部损伤与疾病(908)第一节腕关节损伤(908)第二节掌指骨骨折(913)第三节狭窄性腱鞘炎(914)第四节肌腱损伤(916)第五节手部的化脓性感染(918)第65章周围神经损伤(923)第一节概论(923)第二节上肢神经损伤(926)第三节下肢神经损伤(929)第四节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930)第66章肢体离断伤(934)第67章运动损伤(940)第一节关节软骨损伤(940)第二节运动员末端病(944)第三节肌腱断裂(946)第四节关节韧带损伤(948)第五节肩袖损伤(950)第六节疲劳骨折与骨膜炎(952)第七节骨软骨病(954)第68章脊柱损伤与疾病(957)第一节脊柱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957)第二节颈肩痛与颈椎病(970)第三节腰腿痛与腰椎间盘病(986)第四节胸锥间盘病与黄韧带骨化(994)第五节脊柱侧弯与脊柱后凸畸形(998第六节强直性脊柱炎(1004)第69章骨与关节结核(1006)第一节概论(1006)第二节脊柱结核(1009)第三节髋关节结核(1012)第四节膝关节结核(1014)第70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1016)第一节化脓性骨髓炎(1016)第二节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1024)第71章非化脓性关节炎(1027)第一节骨性关节炎(1027)第二节类风湿性关节炎(1033)第三节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性关节炎(1037)第四节大骨节病(1042)第五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046)第六节血友病性关节病(1048)第七节银屑病性关节炎(1051)第72章骨关节先天性畸形(1055)第一节颅椎畸形与寰枢椎不稳(1055)第二节先天性肌性斜颈(1057)第三节高肩胛症(1058)第四节先天性髋脱位(1059)第五节先天性髋内翻(1063)第73章骨肿瘤(1065)第一节原发性骨肿瘤(1065)第二节骨转移瘤(1089)第74章缺血性骨坏司病(1090)第一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90)第二节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1095)第三节月状骨无菌性坏死(1098)第四节胫骨节结骨骺无菌性坏死(1098)第五节潜水病(减压病)(1099)第75章营养性与代谢性骨疾病(1101)第一节骨质疏松症(1101)第二节佝偻病与骨软化症(1104)第三节维生素D中毒(1107)第四节坏血病(1109)第五节非氟骨症(1110)第六节肾性骨病(1112)第七节畸形性骨炎(1114)第76章整形外科(1118)第一节概论(1118)第二节皮肤瘢痕(1119)第三节皮肤移植(1123)第四节其他组织移植(1134)第五节美容外科概要(1138)主要参考书目(1148)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中医药美容以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效果持久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美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美容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现代中医美容是脱胎于传统中医美的新兴学科,具有历史悠久、 经验 丰富、整体观念、辨证求美、 方法 多样、安全有效、融入生活、简便易行等诸多特点。经过近代几十年的发展,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学科地位不断提高。
【关键词】现代中医美容;发展状况
现代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中医学科,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探讨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方法,以达到维护、修复、塑造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1]。现代中医美容脱胎于传统的中医美容,是对传统中医美容的继承和创新。传统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 文化 底蕴,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经过祖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美容体系——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形神俱美、文质并重,并且方法多样,安全有效,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亦不断提高,中国的医学美容事业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医美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现将现代中医美容的发展现状作简单概述。
1 传统文化 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传统中医美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的医学分科,将医学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而疡医,则便是是最早的中医外科医生。而各种对于皮肤疾患的治疗和护理则便是属于中医外科的范畴。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已有一些关于美容药物的记载,如“荀草……服之美人色”,“蕃草……服之媚于人”[2]。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实践、 总结 出多种损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方法,甚至还涉及外科、牙科美容,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家及经典著作。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具有保健美容或治疗美容作用的药物达160余种,并提到了美容用品的独特剂型——面脂,如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唐代著名医家及养生大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分别辟有“面药”和“妇人面药”专篇。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载药1892种在“眼目”、“面”、“鼻”、“唇”、“须发”、“胡臭”、“诸疮”等篇中,集中介绍了数百味美容药物,对每一味药物的功效及使用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以上这些不过是沧海拾遗,由此可见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而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现代的中医美容正是对这些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现代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研究,并加以整理和总结,通过不断实践和验证,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医美容。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 教育 组副组长黄霏莉女士和首都医科大学的马斌荣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医美容咨询系统”,该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1993年底的400余种中医医籍及近10年40种期刊中有关中医美容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医美容科研、教学、临床治疗中随时可以提取的资料库。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的科技也为中医美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验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草药进行药理研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药理成分。运用现代工艺的加工和提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其有效成分,如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该技术是以低温高压提取,能有效防止中草药活性成分和热敏物质氧化,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别是能较好地保留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且无溶剂污染。使用该技术萃取分离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是普通方法提取的倍。
另外,对于制剂剂型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也促使现代的中医美容更加便捷、实用、有效。例如将传统汤剂的改为口服液并改善其色泽、气味、质地再加以精美包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医美容的形象和品位,良好的口感也使之更趋于求美者接受。
2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中医美容具有诸多优点
整体观念、辨证求美: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而整体观念把人体美与五脏六腑乃至外在环境联系起来。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 ”发生于我们皮肤体表的一些损美性疾病往往就是体内脏腑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这就说明了对于一些损美性的疾病,不仅要外治还要内调,要运用内服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各种治疗养护方法进行全面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黄褐斑,常常由于肝肾亏虚、肾阴不足等原因引起,那么在治疗黄褐斑的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祛斑的面膜外敷或是使用现代医学美容的激光、光子等技术来治疗,疗效差而且易反复。倘若,在外治的同时配合补益肝肾、滋补肾阴的内服药,再辅以针灸推拿疗法,从根本原因上治疗,就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中医美容的这一整体观念得到了广大求美人士的普遍认同。
方法多样、安全有效:中医美容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中药、针灸、推拿、刮痧、气功、音乐、心理、食膳、养生等,其中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优势。如中药又分内服外用,内服又分为疗效迅速并且可以随证加减的汤剂、便携的丸剂、使用方便的口服液、滋补力强的煎膏剂等;外用有膏剂、酊剂、气雾剂等。这些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或无。在这个崇尚绿色、自然、无害的时代,中医美容自然深受欢迎。
融入生活、简单易行:中医美容很多治疗和养护方法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食膳美容,古人云:“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食物与药物治病原理相通,源自“药食同源”一说。的确,很多中药界与药物和食物之间,如山药、大枣既是美味的食物,同时也属益气健脾的药物。中医讲: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皮肤、毛发等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的濡养而表现出滋润、光泽的健美状态;脾不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亏少,导至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毛发枯槁,皮肤粗糙等临床症状,有损人体健美。那么一个脾气虚弱的人就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诸如山药、大枣之类具有益气健脾作用食物,来实现美容的目的。这样,既享美味又养容颜,简单易行,何乐不为?
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医美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医美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说中医美容带着浓重的人文气息。现在连奥运都讲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中医美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紧握了时代脉搏。另外,中医美容讲究中和(自然)之美、神韵之美、文质之美,这种理念也正好与现在的潮流相呼应。这样的中医美容自然会受青睐。
市场环境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状态,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去消费美容产品,而中医美容内调外护、绿色自然、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等特点也正好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其次,众多商家嗅到了中医美容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纷纷投资致力于中医美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百草集、丁家宜等就是成功中医药美容的典型案例。现在,国外商家也纷纷进军中医美容市场,04年4月,资生堂“中医美容与健康”研究项目由日本中医学协会在日本正式启动,旨在开展中国中医药学中涉及美容与健康部分的研究,并探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工作的可能性。
3注重学术研究,人才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各种有关中医美学和中医美容学的著作陆续出版,如《中医美学》、《实用传统美容法》、《中医美容大全》、《针灸美容》、《中医美容学》等,各类有关中医美容的论文也日渐增多。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成立,1997年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标志着中医美容与中医其他科室一样成为独立的学科。为了适应中医美容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许多中等或高等医药院校开办了医学美容专业,不论是中医院校还是西医院校, 中医美容学都是作为主干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有中医美容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 生。这些人才充实到美容行业中,大大提升了美容行业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4相关法规不断出台
卫生部2002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19号令(《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医疗美容的定义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的容貌和人体各部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并且明确规定“医疗美容可谓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进一步确立了中医美容的学科地位。
中医美容博大精深,虽然近十几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还有诸多方面的欠缺。由于各种原因,中医美容科在各大医院里还不是很多见,而市场上的形式多样的中医美容也欠缺规范,从事中医美容的人才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没有医学基础。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也打击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所以未来的发展亦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未来中医美容的发展应该从进一步加强中医美容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融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中医美容的发展,促进中医美容的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宜群.中医美容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6:1
[2]胡长鑫.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的历史小考.医学与哲学,1992:(2):51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样,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6大类1233首美容方剂,269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1 远古至先秦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秓”、“癣”、“疣”等损美性疾病[1]。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2]。战国时的《山海经》146种药物中,有12种与美容有关[1]。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6个[3]。《养生方》中有3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2 秦汉三国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4]。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
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00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上经54种,中经27种,下经19种),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
另外,汉代2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4];《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10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56首[5]。
3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2本书,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6]。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50卷中,而《肘后备急方》 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66条,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95种[7]。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730种药物中[8],有保健美容中药70余种,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如藁本,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共50首左右。 隋唐时期
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30卷,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七窍病下,列方81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列方56首;《千金翼方》卷五·妇人一·妇人面药第五,列1论,39方;《千金翼方》卷一·药录篡要·悦人面第六十三,列药9味,其余大量内容则散在各卷之中。其弟子孟诜撰《食疗本草》,载食药260味[9],其中有许多美容食物,如“荔枝,微温……健气与颜色”,“萝卜,性冷……服之令人白净肌细”,丰富了食膳美容的内容。唐王焘的《外台秘要方》,其中三十二卷专论美容,有面部美容方97首,美眉发方87首,澡豆方9首,口脂方3首,美手方3首,香体熏衣方10首,另有其他美容制剂方法11首[10]。凡其他各卷方药主治和用法与美容相关,并确有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作用的方药有34首。其中美发方9首,香体方4首,美手方7首,去除面斑方11首,保健方3首。凡原文中指明对头面损容性相关疾病具有美容治疗作用,如治疗白癜风方14首,香口方9首,香体除臭方43首,除疣方19首,除瘢痕方17首。依此思路,共得美容方药两类356方,294种药物。总之,两晋至唐间,中医美容可谓承上启下全面发展,不仅初步体系形成,也为宋元时期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宋金元明清时期
此期是传统中医美容方剂学的拓展时期。此期的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大部分都涉及到了美容问题,清代宫廷美容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两宋时期
在遗留至今的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收载有很多美容方剂。《太平圣惠方》第四十卷以美容方为主,共列方187首;第四十一卷为须发专方,共列“治法白令黑方”、“治眉发须不生诸方”等120首;此外,在其他卷中,还有治羸瘦、白癜风、针眼、目不明、牙齿黄黑、牙齿脱落、揩齿令白净、口臭、唇疮、热疮、(各种)癣、漆疮、手足皴裂等损美疾病诸方440余首,以及各种补益驻颜方240余首[3]。全书共有美容方剂980余首。《圣济总录》中,仅面体、髭发两门,就有处方10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诸虚门”及 其它 各门中,也散在收载了许多具有增白驻颜、乌发固齿、延年润肤作用的美容方剂[4]。此外,《使辽录》中,还记载了以中药“瓜蒌”调敷于面部的“佛妆”配方,与现代所称之“倒模”美容术是类同的。除此之外,《苏沈良方》、《洪氏集验方》、《济生方》、《类证普济本事方》、《鸡峰普济方》、《是斋百一选方》、《魏氏家藏方》等等,都载有美容方或法[3]。 金元时期
元初许国祯撰《御药院方》,汇集了金元以前大量宫廷美容用方,如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等,该书还列出多种牙药,如白牙珍珠散、麝香散等,共计180余首,丰富了美容范畴。
浅谈中医美容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2.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老年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浅谈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7.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8. 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整形美容论文
医学美容是如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下是我收集的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1《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以人为本”健康理念
“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著作《管子霸言》中原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国学大师张岱年[7]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将以人为本与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并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要点。因此,管仲提出的“以人为本”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传统文化也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8](公元前490—421)提出著名的论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惊讶,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充溢着以人为本精神的哲理。十四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重新弘扬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现在理论界认为:Humanism(英文)译为汉文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译为人道主义,还可译为人本主义[9]。以人为本弘扬了人性与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开始全面考虑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经济、家庭、社会交往、精神状态等方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从社会人和生物人两者结合起来解决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再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形成了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孙秀珍提出,以人为本的内涵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存在的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珍视和关注的思想[10]。因此,今天的医学伦理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医疗中为患者提供精神、感情和文化等各方面服务,旨在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和更有尊严的幸福人生,避免科学技术过度在医学中的滥用。覃红等[11]认为,医学必须充分体现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医学中的和谐与统一。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不仅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了中医美容学理论的源头,而其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医学和美学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2《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多元化审美理念
《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充满医学人体美学思想的经典医籍,阐发了人体美的多元标准,对今天中医美容实践仍然产生重要影响。李红阳指出,《黄帝内经》不仅较详细的阐述人活体测量,还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体质人类学基础、形态特征及气质要素等医学人体美学思想[12]。同时,中医体质学说,正是起源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体质差异是有差异的,比如人的性情性格有刚柔之分,体格有强弱之别,寿命有长短,阴阳有偏颇。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体质又是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结果,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调节的[13]。这种承认并关注人体健康及美感状况各有特色的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浸润下产生的以人文本的中医美学思想,它为尊重不同风格的美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审美标准多元化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3《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健康之美
中医美容的健美之象
一般来说,中医美容所关注的形之美主要在人的容貌美,尤其是面部皮肤美方面。从人体美学的角度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和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具有感觉、表情功能,能传递人体美感信息,是人体审美的第一观照对象[14]。虽然维护和创造人体容貌之美是美容医学领域共同的审美行为与审美要求,但与西方美容医学模式注重外形美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文化框架下的中医传统美学,是在中国文化之哲学、美学和医学层面上概括形成的,因此中医美容同时注重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中国医学基于“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气血盛衰,常常从面色显示出来。中医认为,人体面部皮肤作为美容的重要美感元素,虽然肤色可青、赤、黄、白、黑等有所偏重,但都需具备“光明、润泽”的健康征象。《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云:“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杯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此段话以比象之法,阐述了容貌色泽美与五脏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黄帝内经》形容健康而美的面色叫作“白绢裹朱砂”,即看上去如白色的丝绢裹着朱砂,白里透红;而不健康的人则常常表现出多种异常的脸色,如苍白、潮红、青紫、发黄、黑色等。而且,《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关加鼓、座、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爪枯等皮肤病症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充分说明了人体容貌与健康关系重要性。
中医美容生理及病理规律
《内经》将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特别是面部。《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其卷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主在骨”“肝者,其华在瓜,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素问五藏生成篇》也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瓜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对于五官容貌与内脏功能关系的生理机制,《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明确指出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意即脏腑化生的气、血、津液通过经络系统源源不断输送到头面,发挥温煦、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只有气、血、津液上荣皮毛,皮肤得到充分的营养、滋润,皮肤才会红润、水嫩、光滑细腻。人体病理状态会导致容貌失美,《黄帝内经》首先论述了人体毛发、胡须、颜面、五官、皮肤以及形体之美的衰退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上古天真论》阐述了人体在发育成长衰老过程中人的容貌变化,其中尤以皮肤毛发的变化最为典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阴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颈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下,面焦,发须颁白,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则齿发去。”另外,《灵枢天年》亦云:“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特别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最早确定了“天癸”这一重要的物质,认为它与人的增龄衰老直接相关。在体外表现于头发皮肤牙齿等美感损减。另外,《内经》还讨论了造成容貌失美的不良生活方式,认为不当饮食,是容貌损伤的重要原因。《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劳逸得当,助生容貌,劳逸不当,容貌损伤。《素问宣明五气篇》则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逸不当,则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少阳之气不得宣发,气失和畅,身呆人乏。虚者清阳不升,神怠抑郁;实者郁浊不降,扰神逆乱。表明饮食劳逸过则伤气,阳伤而形貌损。据此,《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初步的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体系,当时称抗衰老为《摄生》《道生》和《养生》等。该著作将养生之道的论述《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等三篇列于《素问》之卷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延年益寿的理论和实践,并明确提出“治未病”,来维护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保持美好容颜。当今世界文化范围内,人们对葆有青春的追求日益强烈。赵雅妮提出,现代社会中抗拒衰老,保持青春,已被赋予了类宗教式的道德律令[15]。所有这些,正与当下医疗美容保健的总原则一致。
4《黄帝内经》反映中医美容关注形神之美
中医美容形美与神美的统一
整体思维是中医最根本的思维特点。它把人的形与神有机结合,把研究对象人作为身心如一的存在——即全人来考虑,在中医美容的思维模式,包括人体形美和神美,二者共同作为中医美容学核心研究对象。中医美容强调的神之美,在中医学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风度等,无不包括在神的范围;狭义的神是指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情感过程,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黄帝内经》作为生态医学经典,《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口,于胃肠,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同时,“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更表现出思维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性特点,把人置于与自然和社会的密切关连当中。《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些思想一方面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法天则地”,通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养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教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注意与他人和社会规范和谐相处,创造良好生活氛围,达成身心愉悦状态,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和容貌美感。
中医形神美的生理及病理原理
人体之形、神与气血、五脏功能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互相影响。《素问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而对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内经》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以心统帅,分属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同时,对于其中的情感过程,或说五脏藏神的不同状态可以导致气机的不同运动和后果,《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由于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所以,神之动必然最终导致人体气血变动,当变动幅度过大时,就会引起气血阴阳偏颇之症。可见,神之状态导致人体气血运动失衡,与人体容貌美关系密切。对于不同情致对五脏功能的伤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愁忧恐惧则伤心”,《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百病始生》云:“忧思伤心”等;而《灵枢本神》也提出:怵惕思虑伤心、忧愁伤脾、悲哀伤肝等思想。以上论述,说明神志过激或情志过于强烈即会伤害人体脏腑功能,导致人体健康和容貌美感下降。因此,《内经》按照五行生克规律提出了五志相胜疗法,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不仅如此,林俊华研究提出,作为中医理论巨著的《黄帝内经》,除了为中医美容理论提供了全面深刻的美学和医学理论依据,还贡献了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16]。如《灵枢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治疗皮肤疾病,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总之,《内经》通过阐发人体形、神与气血、五脏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人们从自然、社会、心理、生活、体质等方面获得和谐自然的健康感、幸福感和容貌美感。这种观念虽历经几千年,不但没有被其他观念替代,反而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契合。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保健大宪》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症状,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整状态”。这充分说明了《黄帝内经》巨大的经典价值和现代价值,值得人们研究借鉴。这也是中医美容理论和实践未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之处。
5结语
通过考察发现,《黄帝内经》诸多篇章对人体生理病理所阐发的中医美容思想十分丰富可贵。首先,对于美容的理念和原则,《黄帝内经》具有全面而辩证的美容多元化观念,充分反映了中医美容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中国医学以人为本的美学理念。同时,《黄帝内经》中的美容机制阐述,不仅包括外形之美的肌肤层面,还包括内在神气之美感,二者的共同基石乃是人体气血平衡和五脏功能的健康,以及人体身心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健康和谐,这种认识与当前世界健康理念十分吻合,有助于避免西方美容过度追求表面化、过度依靠整形化妆技术,对人体健康有所忽视的不利倾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