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摘要
由于我自己平时比较关注养身,也很注意身体健康,但对于这些了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学期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上了后觉得真的很有益,对平时生活和健康能给很多指导。
这门课是由医学院开的,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不错,分别给我们讲了他么自己从事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对中医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这个方面,写一下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中医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我对中医的理解:一、中医简介,主要从起源、特点、哲学基础几个方面阐述;二、阴阳五行学说,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概论、肝脏、精气血精液、体质几方面;四、病因病机主要是外因、内因等;五、中医治疗 方法 ,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针灸学基础,主要有筋络、腧穴、十四经血、经外奇穴;七、四诊,即指望闻问切。
二、正文
(一)、中医简介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国古代创立的哲学体系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正是在这个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构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自引入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后,逐渐成为其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轴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构筑成一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促进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因此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对立的。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但其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阴阳对立制约,最终达到对立与制约的动态平衡。将中医应用于医学能帮助人医治疾病。阴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五行各有特点,均处于运动变化中。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也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四)、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疠气;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饮、淤血。病机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这些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行。
(五)、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几乎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个与西药是相对的。中药可内服,外用、注射、外栓。针灸有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颅脑脊髓损伤、运动系统创伤、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和进行特定性肢体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针灸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的作用。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会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探求疾病的本质。
(七)、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闻诊主要从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几个方面。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 其它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 经验 的 总结 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 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中医认为,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之肾所藏,后天脾胃来濡养,借三焦和经络流行分布并弥散全身。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 思维方式 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中医科分类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历史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健康与疾病的定义
(1) 关于健康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健康的内涵不尽相同。健康在词典里的定义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这是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由此可知,"健康"既包括体能健康也包括精神健康,即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的健全和不虚弱,在生理上没有疾病,在心理和精神方面保持平衡状态,还包括人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与社会和谐相处。新的健康概念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个体与社会结合,是对健康的全面定义。
(2)关于疾病
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疾病,有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最常应用的定义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从功能或适应能力来定义疾病,认为功能受损和与环境的协调能力遭到破坏才是疾病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误划为疾病。缺氧时才出现症状的镰状细胞性贫血,就表现为适应能力的缺陷。对许多精神病人,特别需要考察其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
二、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1、人体生物学因素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在影响和制约人体健康的诸多生物学因素中,主要有遗传和心理两种因素。
(1)遗传因素
后代形成和亲代相似的多种特征称为遗传特征。遗传不仅使后代在形态、体质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亲代相似,而且还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给了后代。某些遗传病不仅影响个体终身,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遗传病,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如提倡科学婚姻,用法制来制止近亲结婚等。
(2 )心理因素
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肿瘤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是人们适应环境的良好表现。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空气、阳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粮食、蔬菜、鱼肉、食盐等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
大自然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广泛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空气中的污染物、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等。另外,气候的突然变化(如酷暑、严寒、气压、空气湿度异常等)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 2)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社会生产的成果(例如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人们有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展(例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风俗,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发达国家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进行过详细的调查,认为20 世纪70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中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已变成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以及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等,而这些疾病的起因都与人们滥用酒精和药物、过度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
保健是包括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内的康复训练、普查疾病、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预防伤残以及健康 教育 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健全的社会保健制度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保障。
5、体育锻炼因素
人体在适宜的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性变化,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然而,运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伤害;运动量过小,又达不到刺激体内各组织器官,从而提高生理功能的目的。因此,体育锻炼要想获得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其科学性。
三、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六大营养素相关知识谈预防疾病
1、食物和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体力不支,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我在夏天的时候,很容易出汗,稍微一运动,整个人就像是洗了淋浴。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这与日常饮食及六大营养素的摄入有很大的关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 措施 。
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健康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较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较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虽然有些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2、饮水和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我不爱喝水,经常一天也喝不了一杯水,也常常以果汁、咖啡代替水,通过学习健康疾病与预防,我了解到饮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六大营养素之一,它分布于:1、细胞内液(细胞质)2、细胞外液(血清)3、固体支柱组织(骨)。水占成人体重的比重约60%(有人说是70%,这个是不确切的),女性和男性稍微有点区别,只有50%多,因为脂肪多。温带居民每天吃流质食物2500毫升(根据季节和年龄不同可有所调整),一半来自水,一半来自食物,来自水的一半千万不要丢。
(1)水能防传染病
呼吸道是我们人体第一道防线,如果水补给少,呼吸道粘膜细胞因缺水而萎缩,分泌黏液就会减少,粘附病毒能力随之下降,细菌非常容易进入我们体内引发流感、气管炎等疾病。如患流感,须多饮水,可稀释病毒!
(2)•水能防肝癌
中国现在很重要的成就—防肝癌。其中,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肝癌,是癌症之王。肝癌患者中国占全球一半,每年发病35万人,死亡32万人,死亡率非常高,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沿海地区,都是我国肝癌高发区。肝癌与水污染关系密切。
乙肝、丙肝病毒污染水。吃入生的或未煮透的海产品能引起病毒性肝炎。水遭到污染后,富含各类营养,使水中的藻类繁殖快。其中最常见的蓝藻,带剧毒,可引发中毒性肝炎。水和食物被黄曲霉毒素(霉玉米、霉粮食中含量最高)污染,也能引发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为肝癌危险因素。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肝癌患者?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清洁程度不高,污染非常严重,所以中国是全世界肝癌最多的地方,是最危险的地方。一个月前在广州开肝癌的防治会议,提出了这些新的数据和观点。
(3)水能防心脑血管病、泌尿系统结石和关节痛
喝水不足或不主动喝水,(特别是老人)导致身体缺水,会加快脏器衰退;喝水不足,使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由于缺水凝聚黏度高,造成供氧不足,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堵住脑血管引起脑中风、血栓堵住心脏的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塞。多饮水可减少此过程。有些老人的“中暑”与此有关(301医院证实)。希望我们老人家可要注意,天天早上要喝一杯水,最好是喝活性水。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医院推拿科实习总结范文眨眼之间,在校三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为了给明年的实习打下雄厚的基础,在今年暑假之中,我怀着对学习的热情,来到我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见习。短短的一个多月过去了,我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东西还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会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作为医生应有的品德及其责任心。 满怀自信的我,在见习的第一天早上,早早地来到了一附院推拿科。到了八点,医生和护士准时的交接班,值夜班的医生和护士将昨夜病人的情况进行报告。我站在旁边认真地听着,然后各个管床医生分别开始查房。我就跟着李老师开始查房,兜里揣小本子和写字笔,身上带着听诊器,认真地听老师如何询问病人病情,看他作相关体格检查,并时不时地把关键信息记录下来:我注意到老师在询问病人时,还时不时注意病人打点滴的速度是否合适:检查病人是否按时吃药,是否按要求吃药,并且将每一种药的作用对病人做了相关讲解,尽管这些都是护士做的事情,但为了更好取得更好治病疗效,老师还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以确保万无一失。看着老师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对老师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查完房以后,我就跟着老师和学姐来到推拿治疗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给病人做治疗。因为之前在学校就学过推拿手法学,所以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就大胆的在病人身上练习手法,不对之处老师就及时纠正,这让我的手法进步很快。在学校学的大部分都是理论,实际操作很少,在这里弥补了学校的不足,而且还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完病人之后,老师会教我们如何开医嘱,我也跟着学姐学开化验单,整理病历本以及其他的相关琐事。 早上做完病人后,下午对于我们见习生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彼此身上练习手法,巩固学过的东西。除了练习手法,我们还学习如何拔罐、如何艾灸以及电针的使用,在这里得到了很多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有观摩得份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基本上是如此。老师有空的时候就会跟我们讲讲推拿科的专科病种,病种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等。在医院见习就是与学校学习的效果不一样,直接面对病人,让我们不仅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更容易理解与记忆了。当我遇到不懂或者非常模棱两可的问题是,我会在老师有空闲时间时向老师进行询问,这样他会讲得更详细一点,有时也会向学姐虚心请教,在其他时间我会抽时间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记得有一个早上查房时,一个病人向老师反映说:“在医院治疗了差不多半个月了,病情怎么不见缓解,还是老样子呢???”老师耐心的对病人解释说:“您这个是长期劳损造成的,需要长期的治疗。。。”出了病房老师就和主任讨论这个问题,因为这个病号是在其他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才转入我院的,本不好治的病效果当然是不明显了。这让我想到了,当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而且还要学会很好的与病人沟通,减少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 在见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严格自我要求及老师、学姐的耐心指导,我基本上掌握了基本手法,学会了开各种化验单,熟悉并了解本科室常见疾病的症状体、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与预后转归等。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学校到的那点知识不扎实,或理论联系不是实际,或知识范围太窄等。虽然有时候站得腰酸腿的,很累,但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不得不迫使自己坚持跟着老师转,并时刻提醒自己重温课本的理论知识。 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充实地过着每一天,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遵守科室相关制度,跟着老师查房,熟悉病人的病情。查房和治疗时随机应变的给老师递上棉签、针灸针、消毒液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随时做好助理工作。按时完成老师分配的工作并积极主动的问问题,同时帮助病人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 在医院里,老师对我们说:“当你们穿上白大褂时,在病人面前你们就不是学生,而是医生,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学会参与科室的管理,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有一次下午在推拿门诊下班后,我正走在回推拿病房的路上,因为穿着白大褂所以有位阿姨跑过来向我问路:“说照x线片在哪照啊???”我一时傻了,因为平时没有留意,一时还真答不上来,只好不好意思的说了句:“不知道,您问问其他人吧!”只听见阿姨会了句:“作为医院的工作人员竟不熟悉自己的医院???”所以去医院还要熟悉各科室的位置,这个也非常重要。例如病人向你问路时,老师让你去某个科室拿点东西或办点其他什么事时,这都会派上很大的用场。对于科室相关设备你也要熟悉一下,某个病人做某种治疗的参数及时间也用笔记一下,下次老师叫到你时,你才不会感到尴尬,这样才不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医院必需树立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的意识,因为医务人员本身也会带来细菌,所以为了病人和我们自己,我们要做好防备措施。 在这次见习中,我受益颇多,不仅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还认识了很多老师及朋友,扩大了我的交际圈,再和他们相处的一个多月里,让我感觉到很快乐。见习当中感受到在学校掌握好理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走上临床就是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无从谈起,基本上是做一步就错一步,这会让人很没有自信心,所以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了理论来指导实践,实践的正确率就会升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让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这次见习后我知道了在以后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做到学以自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操作水平,为明年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医院的日子里,我也深刻的意识到医德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一个医生如果只有精湛的医术而无医德的话,那他就可能变成一个杀人的魔鬼;相反如果一个医生拥有良好的医德,日久必定会有良好的医术。还有就是我们必须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态度用临床上,那就是“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改成“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仅要让病人在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通过这次见习,我以后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投入医疗工作,服务于百姓。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教导和期望,认认真真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人。
中医推拿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中医推拿在针对肌肉张力异常疾病方面开展较广,但在西医理论中推拿针对改变肌肉张力的情况很难量化。针对该问题本文从肌肉张力改变的发病机理及中医推拿的治疗机理的角度阐述了中医推拿的治疗效果,并提出了作者在如何使中医推拿在国际上推广的心得体会。 论文关键词:中医推拿,肌肉张力 1.前言: 推拿最早又名导引、按 蹻 或按摩等。推拿疗法渊源久远,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按谓以手往下抑制,摩者谓徐徐摩之也。”(《素问·血气形志篇》)按摩疗法的产生在《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也有记载:“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可见按摩疗法最初是适应痿厥寒热病而产生的,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扩大了适应范围。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按摩疗法的适应症由最初的痿厥、寒热等几种,至清朝,已可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等科的几百种疾病了。[1]然而中医推拿在治疗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肌肉痉挛、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效果尤为显著。上述运动系统障碍体表多表现为肌肉张力的变化。本文将对中医推拿在肌肉张力方面的影响加以讨论。 2.肌肉张力变化的情况分析 肌肉张力是由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肌张力的产生与维持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分布在肌肉中的肌张力反射的感受器(神经肌梭和神经健梭)接收到信号,再由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的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临床多出现两种肌张力方面的变化,分别是肌张力减低以及肌张力增高,现将中两种情况结合推拿分别进行讨论。 肌张力减低 肌张力减低是指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 腱 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针对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肌肉萎缩推拿能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其原理是,推拿能增加对那部位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大其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肌肉萎缩部位的血管网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这些都可减缓萎缩的肌肉组织萎缩进程,从而提高肌肉和肌 腱 的弹性、松解肌肉、肌 腱 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在针对肌张力减低的情况时退拿手法多采用较轻手法,这样可以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达到增加肌肉张力弹性的效果。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分为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情况。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除此之外肌肉组织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也会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的现象。临床治疗过中结合药物的推拿可对张力较强的肌肉组织减张的作用。另外针对疲劳性肌肉张力增加进行推拿治疗,能促使其内部的乳酸消散和排出,减缓疼痛感,疲劳消除从而降低肌肉痉挛情况。同时通过按摩手法治疗,有利于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扩张,后备毛细血管开放增加,我国医学界认为,推拿与按摩手法作用下,肌肉横断面的毛细血管比手法作用前增加40倍,并改善微循环中的血液流速、流态,加速体内活性物质的转运和降解,促进炎性物质的排泄[2]有利于剥离粘连、理筋生新、促进损伤肌肉组织的修复;从而起到功能恢复快,康复期短,后遗症消失的良好作用。另外肌张力增加多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如: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主要是侧副韧带的损伤受伤后踝部出现肿胀疼痛,压痛明显,不能走路或勉强能走而运用推拿按摩手法,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水肿散结,改善新陈代谢,有助于松解粘连、润滑关节、纠正筋出槽及关节错缝,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针对肌肉张力增加时的推拿手法多采用重手法,使局部温度升高增加血流盲从而疗肌痉挛。[3] 3总述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认为人与自然界和社会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所有领域,推拿临床亦不例外。[4]在西医的指导思想下人们习惯于单纯从局部解剖与现代病理学知识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加之西方医学对中医治疗的确切性及量化方法存有疑问,这样使我们传统中医在国际上很难推广。如何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来指导推拿临床,并对其疗效的针对性及确切性的量化是应该认真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1]廖军关于推拿教学改革的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第24卷第6期29-30 [2]陈中伟,实用运动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1):26,39. [3]雷鸣枝,推拿按摩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0827,589-91 [4]王宁中医整体观念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及其应用举隅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32976-78 [5]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华夏出版社2006524-529 ;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针灸科个人总结(通用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针灸科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灸康复科在认真贯彻国家中医工作政策下,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在我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业务工作取得显著进步。
1-11月收治收治门诊病人超过1000人次,针灸、推拿、理疗、体疗等总治疗人次达1000余人次。较去年均有显著增幅。
二、医疗业务工作管理
我科职工共3人,全体成员积极学习钻研医疗技术,提高医学医药业务素质,全科工作秩序协调,对就诊患者热情接待,精心诊治,医德、医风、执业行风良好,医疗技术过硬,我科在患者的心目中有很好的信誉,在诊治过程中,不仅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对不少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经验。
三、安全医疗,严防差错事故
我科在严格工作纪律的基础上,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查对等医疗核心制度,对病患者的健康负责,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四、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我科加强学习政治思想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职工经过政治思想学习,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能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院内规章制度。
五、不足之处及以后工作展望
1、由于医院规模及资金等多种原因,我科治疗区偏小,治疗床位过少,硬件建设更新进度较慢,康复场地及器材极度缺乏,导致发展潜力不足,急须进一步不断完善、加强硬件建设,购进康复治疗设施及器材,提高中风后遗症等老年病的康复治疗及外伤截瘫、小儿脑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及能力,做大做强现代康复治疗业务。
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不足,使针灸、康复科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2、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中医人员科研意识,创新能力仍须加强;相对于中医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缺乏康复专业技师,成为制约我科业务发展的瓶颈。
3、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治疗未病的理念未能充分发挥优势。
4、须进一步加中药、针灸、推拿、体疗等各种治疗的合理配合运用。
总之,我们将以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加强内涵建设为内容,以减轻患者负担为目的,注重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努力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
我院中医针灸理疗科自开科以来,稳步发展。在桂林市中医医院大力支援及帮扶下,我科业务建设、技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科室建设逐步完善,医疗市场得到拓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诊疗水平及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扩大,圆满完成了20xx年各项工作任务。
1、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后勤工作的保障下,科室环境的发展较前大有改观。将墙面重新刷新,铺瓷砖,悬挂中医针灸推拿历史人物、名医名言的书画作品等,为病患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营造了浓厚的中医传统文化氛围。
2、在桂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专家的大力帮扶、院领导正确指导及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院针灸理疗科工作稳中求进,我们的业务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治疗效果好,门诊人数显著提高;参与病房查房,学习临床常见疾病,辅以针灸理疗治疗,提高我院整体医疗水平,突出中医中药特色服务。因我院条件限制,针灸理疗科尚未具备独立设立病房的条件,经院务会研究方案决定,内、外、妇产科的病床均为我科病床,我科诊治范围覆盖全院。
3、在这一年里,我科严把医疗质量关,制定操作中出现的晕针、滞针、烫伤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时刻牢记爱心医疗宗旨,耐心对待病患,增进医患沟通,基本没有出现医疗事故。
4、引进了2名高学历、高层次的中医针灸推拿技术人员,宣传及开展的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刮痧治疗等新项目,被广大病患所接受。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人员队伍年轻化,诊治经验不足,中医推拿手法和脊柱调衡法的运用不纯熟,有时遇到疑难病种及复杂病历,处理欠妥当;医院条件限制,未能开展专科病房,导致无法更好地进行病情追踪。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信心克服种种困难,发扬优点,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我院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贡献力量。
针灸推拿科于20XX三月开始申报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虽然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起步比较晚,可是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软硬件实力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此次重点专科的建设也为我科的学术进一步发展与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针灸科是我院建院以来成立最早的科室之一。中医特色治疗疾病明确、简捷、疗效显著。近年来在缪滋光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科室迅速壮大,现有床位22张,门诊与住院治疗体系完整,完善、整合各种传统的治疗方案及操作规程,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提出并制定以科研创新为立科之本,专病专治为特色的科室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XX年提出的加强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的中医药工作重点的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将传统的各种特色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的基础治疗相结合,治疗遵循统一指导原则,归纳各项诊疗信息,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并将其服务于基层社区,使传统中医药治疗惠泽与广大民众。现将本科室20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度全年的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完成经济收入万元,经济效益明显。门诊4328人次,比去年有所增加。收住住院病人580人次,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优势病种占到了76%左右。门诊病人中医治疗率达到了90%左右,住院病人中医应用率达到了100%。
二、针灸科的中医特色治疗
1、中医治未病特色治疗
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未病治疗原则,以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为施治基础,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开展了头部推拿,足浴,针刺,灸疗,学位贴敷,刮痧,拔罐,刺络,放血,埋线,穴位注射以及冬病夏治等传统治疗项目,有效缓解症状,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疼痛专病门诊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村基层群众防病、治病意识的提高,来我院本科诊疗颈肩腰腿痛的病人日益增多,一些病患者甚至疼痛剧烈活动受限,这一类的病患者临床上已在他处治疗或自行服用止痛类的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或不缓解,来我院本科给予针灸、推拿、拔罐、电磁等治疗后,患者颈肩腰腿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绿色减肥塑身专病门诊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我科推出的绿色减肥瘦身综合疗法,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为主体,结合穴位点压、药物透入等多种治疗方法,使人体内外脂肪代谢趋向负平衡,同时配合心理指导、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达到科学减肥瘦身而不伤身的目的。
4、中医传统疗法:我科开展多种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包括普通针刺、灸法、穴位贴敷、梅花针、拔罐、耳穴压籽、刺血疗法、足浴保健、刮痧、穴位注射、中风康复、脂肪肝整合疗法,以及冬病夏治贴敷疗法等,适用于治疗面瘫、中风后遗症、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尿潴留、各种疼痛性病变、关节病变、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各种亚健康状态等。中医传统疗法操作相对简捷、安全、无副作用,可有效缓解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机体失调状态,以达气血阴阳平衡。
三:科室管理方面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抓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科室主任以身作则,对每一位就诊患者视如亲人,真正将温情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患者。对患者认真负责,明确诊断,精心治疗合理用药。本年度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严格按照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发现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且及时整改,对所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明确科室工作纪律及劳动纪律,奖罚公正分明,将考核和绩效工资挂钩,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现在针灸科已成为我院的重点专科之一,虽然医院已经加大了对我科的扶持力度,但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还有许多,成为重点专科是压力也是动力,针灸科的全体医护人员理论和实践结合,在针灸科现有开展的各项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中医针灸的潜力,创新中医针灸特色疗法,开展其他中医诊疗方法,使医院社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更要做一个让患者满意,让百姓放心的专科。
20XX年在院领导及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我科的院感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制定了以科主任为组长的院感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采取多种措施,使我科的院感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了进一步搞好我科的院感工作,现将我科的院感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使院内感染工作顺利开展。
在主任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的对院感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层层落实,使我科的院感工作顺利开展。
二、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保证,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提高防范意识。降低院内感染率,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搞好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医护人员在使用一次性用品前,严格查对制度。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坚持毁形,并记录。
四、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意识
根据院感科的要求,每月定时对院感相关知识培训一次,其内容为《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办法》、院感诊断标准等;每月定期召开一次质控会议,对院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整改措施。
五、规范书写院感手册及记录,按时上交各种资料。
六、存在问题
1、个别医护人员院感意识不够强,医疗废物的处置不规范。
2、对抗生素的使用不够合理。
20xx年在上级领导及本科领导的关心下,我科的带教实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确保实习质量
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对一个学生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搞好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我科每年将教学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内,组成科主任带头,各高年资医师,护士长及带教秘书参加的教学小组。
教学小组每月需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学实施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研究讨论如何完成临床实习教学任务。使科室明确实习计划和教学要求,并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回顾上月科室带教计划及措施有无缺失,提出改进措施。
二、强化制度
实习生入院后,做好入科前岗前教育及培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教学工作制度,实习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安排了,医德医风教育,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医疗文件,处方规范书写,本科常规操作,安全防护措施等专题讲座,了解本科环境概况,实习生职责,教学工作制度,尤其是劳动纪律,请假制度等反复强调。通过岗前培训,一是使学生尽快熟悉本科工作环境;二是使学生牢固树立制度,法规意识。用制度,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使学生在诊疗过程中要规范,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四是教育学生,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医务工作者。
三、先选强师资力量,按大纲带教,确保实习质量
为了确保实习带教工作质量,带教老师是关键。在选带教老师上严格按条件:一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知识面比较广;二是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三是具备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连续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或主治医师,副高职以上人员均可担任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既要带业务,带技术,更要带思想,带品德,带作风,不仅业务技术过硬,更要思想过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关心学生的工作、学习、出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观,学员才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学习,确保实习质量及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带教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在学生实习中,要从几个环节着手:一是狠抓医疗文件书写,规定学生每周书写一份大病历,由带教老师修改,修改超过三处则重抄,各种化验单,辅助检查申请单,处方等书写,带教老师应认真修改;二是狠抓三基训练,要求带教老师对学员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操作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做到每项检查,每个动作都要正规操作,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作风;三是狠抓教学查房质量。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查房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面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查房中进行示范教学,纠正学生不正确或不规范的技术操作;传授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及临床经验;要培养学生独立观念,分析处理和操作等临床工作的能力;四是狠抓实习出科考核。学生出科考核应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二方面,本科根据实习大纲,建立理论、实践考试试题库,把好出科考核关,保证每位学员按实习大纲要求完成任务。
五、统筹计划,合理安排,认真考核
1、根据学生中西医、针灸、康复、中医、等专业不同,按各专业实习大纲要求,安排实习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要全面考虑、统筹计划、主项突出、细心安排、尽量合理,以保证实习任务的完成。
2、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本科实习任务,督促书写大病历,听课笔记,科内教学讲课,病案讨论以及衣帽着装,在岗在位情况等进行认真检查,填入考核登记表。
3、每月2次科内讲座,要求全体实习生按时参加并签到,若遇值班必须请假,无辜缺课,按旷实习处理,以确保教学讲座计划按时完成。
六、注重实践
随社会的进步,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职称较高的医师为其服务,病员维权思想增强,无形中学生动手机会少,能力差,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带教老师要做到多讲课、多诱导、多示范、在实践工作中多提问,让学生多思考、多书写、多操作,培养学员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存在问题,学生实习到后期,有些学生考研、找工作不去实习,思想不稳定,针对这些,严格考勤,规定实习学生必须在科内工作12小时以上,如不遵守时间或未按时参加教学讲座,无故缺岗者,经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则进行处罚或退回学校等规定,同时严格考勤,每周坚持抽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从而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临床实习时间,确保实习质量,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及实习效果,严格落实学生请销假制度,利用夜间查房抽查学生在岗情况及住宿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你要知道根本问题在哪里,颈椎病的根本在肝,肝不调理好,你这个是好不了的,按摩有的地方通过大力按摩让你感到暂时舒适,过后更疼
这颈椎病还是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好。以吃草药为主,配以针灸辅助治疗。效果会更好。颈椎病是椎体骨质病变,治疗目的就是控制其继续破坏骨质;控制疼痛、麻木等症状。不过得是正规医院纯正中西医结合医师给以施治,才有保障。患者自己要有坚定信心,与医师精诚合作也很关键。
中医推拿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中医推拿在针对肌肉张力异常疾病方面开展较广,但在西医理论中推拿针对改变肌肉张力的情况很难量化。针对该问题本文从肌肉张力改变的发病机理及中医推拿的治疗机理的角度阐述了中医推拿的治疗效果,并提出了作者在如何使中医推拿在国际上推广的心得体会。 论文关键词:中医推拿,肌肉张力 1.前言: 推拿最早又名导引、按 蹻 或按摩等。推拿疗法渊源久远,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按谓以手往下抑制,摩者谓徐徐摩之也。”(《素问·血气形志篇》)按摩疗法的产生在《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也有记载:“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可见按摩疗法最初是适应痿厥寒热病而产生的,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扩大了适应范围。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按摩疗法的适应症由最初的痿厥、寒热等几种,至清朝,已可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等科的几百种疾病了。[1]然而中医推拿在治疗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肌肉痉挛、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效果尤为显著。上述运动系统障碍体表多表现为肌肉张力的变化。本文将对中医推拿在肌肉张力方面的影响加以讨论。 2.肌肉张力变化的情况分析 肌肉张力是由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肌张力的产生与维持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分布在肌肉中的肌张力反射的感受器(神经肌梭和神经健梭)接收到信号,再由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的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临床多出现两种肌张力方面的变化,分别是肌张力减低以及肌张力增高,现将中两种情况结合推拿分别进行讨论。 肌张力减低 肌张力减低是指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 腱 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针对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肌肉萎缩推拿能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其原理是,推拿能增加对那部位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大其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肌肉萎缩部位的血管网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这些都可减缓萎缩的肌肉组织萎缩进程,从而提高肌肉和肌 腱 的弹性、松解肌肉、肌 腱 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在针对肌张力减低的情况时退拿手法多采用较轻手法,这样可以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达到增加肌肉张力弹性的效果。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分为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情况。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除此之外肌肉组织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也会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的现象。临床治疗过中结合药物的推拿可对张力较强的肌肉组织减张的作用。另外针对疲劳性肌肉张力增加进行推拿治疗,能促使其内部的乳酸消散和排出,减缓疼痛感,疲劳消除从而降低肌肉痉挛情况。同时通过按摩手法治疗,有利于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扩张,后备毛细血管开放增加,我国医学界认为,推拿与按摩手法作用下,肌肉横断面的毛细血管比手法作用前增加40倍,并改善微循环中的血液流速、流态,加速体内活性物质的转运和降解,促进炎性物质的排泄[2]有利于剥离粘连、理筋生新、促进损伤肌肉组织的修复;从而起到功能恢复快,康复期短,后遗症消失的良好作用。另外肌张力增加多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如: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主要是侧副韧带的损伤受伤后踝部出现肿胀疼痛,压痛明显,不能走路或勉强能走而运用推拿按摩手法,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水肿散结,改善新陈代谢,有助于松解粘连、润滑关节、纠正筋出槽及关节错缝,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针对肌肉张力增加时的推拿手法多采用重手法,使局部温度升高增加血流盲从而疗肌痉挛。[3] 3总述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认为人与自然界和社会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所有领域,推拿临床亦不例外。[4]在西医的指导思想下人们习惯于单纯从局部解剖与现代病理学知识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加之西方医学对中医治疗的确切性及量化方法存有疑问,这样使我们传统中医在国际上很难推广。如何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来指导推拿临床,并对其疗效的针对性及确切性的量化是应该认真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1]廖军关于推拿教学改革的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第24卷第6期29-30 [2]陈中伟,实用运动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1):26,39. [3]雷鸣枝,推拿按摩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0827,589-91 [4]王宁中医整体观念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及其应用举隅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32976-78 [5]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华夏出版社2006524-529 ;
中医推拿对肌肉张力的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中医推拿在针对肌肉张力异常疾病方面开展较广,但在西医理论中推拿针对改变肌肉张力的情况很难量化。针对该问题本文从肌肉张力改变的发病机理及中医推拿的治疗机理的角度阐述了中医推拿的治疗效果,并提出了作者在如何使中医推拿在国际上推广的心得体会。 论文关键词:中医推拿,肌肉张力 1.前言: 推拿最早又名导引、按 蹻 或按摩等。推拿疗法渊源久远,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论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按谓以手往下抑制,摩者谓徐徐摩之也。”(《素问·血气形志篇》)按摩疗法的产生在《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也有记载:“中央者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可见按摩疗法最初是适应痿厥寒热病而产生的,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扩大了适应范围。随着祖国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按摩疗法的适应症由最初的痿厥、寒热等几种,至清朝,已可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等科的几百种疾病了。[1]然而中医推拿在治疗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肌肉痉挛、软组织损伤、肌肉萎缩等效果尤为显著。上述运动系统障碍体表多表现为肌肉张力的变化。本文将对中医推拿在肌肉张力方面的影响加以讨论。 2.肌肉张力变化的情况分析 肌肉张力是由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肌张力的产生与维持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分布在肌肉中的肌张力反射的感受器(神经肌梭和神经健梭)接收到信号,再由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性神经核内的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r运动神经元发出Ar纤维到达并支配梭内肌。其反射弧任何部位的病变均可引起肌张力改变。临床多出现两种肌张力方面的变化,分别是肌张力减低以及肌张力增高,现将中两种情况结合推拿分别进行讨论。 肌张力减低 肌张力减低是指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 腱 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针对由于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肌肉萎缩推拿能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其原理是,推拿能增加对那部位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大其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肌肉萎缩部位的血管网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这些都可减缓萎缩的肌肉组织萎缩进程,从而提高肌肉和肌 腱 的弹性、松解肌肉、肌 腱 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在针对肌张力减低的情况时退拿手法多采用较轻手法,这样可以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达到增加肌肉张力弹性的效果。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分为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情况。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除此之外肌肉组织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也会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的现象。临床治疗过中结合药物的推拿可对张力较强的肌肉组织减张的作用。另外针对疲劳性肌肉张力增加进行推拿治疗,能促使其内部的乳酸消散和排出,减缓疼痛感,疲劳消除从而降低肌肉痉挛情况。同时通过按摩手法治疗,有利于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扩张,后备毛细血管开放增加,我国医学界认为,推拿与按摩手法作用下,肌肉横断面的毛细血管比手法作用前增加40倍,并改善微循环中的血液流速、流态,加速体内活性物质的转运和降解,促进炎性物质的排泄[2]有利于剥离粘连、理筋生新、促进损伤肌肉组织的修复;从而起到功能恢复快,康复期短,后遗症消失的良好作用。另外肌张力增加多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如: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主要是侧副韧带的损伤受伤后踝部出现肿胀疼痛,压痛明显,不能走路或勉强能走而运用推拿按摩手法,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水肿散结,改善新陈代谢,有助于松解粘连、润滑关节、纠正筋出槽及关节错缝,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针对肌肉张力增加时的推拿手法多采用重手法,使局部温度升高增加血流盲从而疗肌痉挛。[3] 3总述 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认为人与自然界和社会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所有领域,推拿临床亦不例外。[4]在西医的指导思想下人们习惯于单纯从局部解剖与现代病理学知识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加之西方医学对中医治疗的确切性及量化方法存有疑问,这样使我们传统中医在国际上很难推广。如何运用中医整体观念来指导推拿临床,并对其疗效的针对性及确切性的量化是应该认真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1]廖军关于推拿教学改革的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第24卷第6期29-30 [2]陈中伟,实用运动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1):26,39. [3]雷鸣枝,推拿按摩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应用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0827,589-91 [4]王宁中医整体观念对推拿临床的指导意义及其应用举隅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32976-78 [5]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华夏出版社2006524-529 ;
推拿除消除疲劳以外,临床上仅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而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内、妇、五官科推拿治疗几乎被遗忘。中医古代名著《黄帝内经·素问》就提到按穴位可以立即缓解心绞痛。后来,却将心脏病列为推拿禁忌症。事实上,由于有的临床医生不顾患者的耐受能力,手法用力大,产生过强的酸胀感,使患者精神紧张,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才是引起心脏病发作的真正原因。 患病又称“不舒服”,治疗也就是要使病人解除痛苦。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西藏就根据《素问》的有关记述,运用推拿治疗高原心肌缺氧,取得良好效果,进而创造出用推拿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内、妇科疾病的推拿治疗,强调用柔和手法于特定穴位。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通四肢关节,将人体内外连成一个整体,内脏有病会在体表穴位处有所反映。因此,在相关穴位处施针灸或推拿手法会取得治疗效果。 推拿治病是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并无任何药物介入,只要运用得当,就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西藏高原12个县巡回推广推拿疗法,治疗高山反应中的高原心脏病、多血症、小儿腹泻、感冒发热、咳嗽、胆囊炎、胰腺炎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经过30多年的探索,对推拿治病的研究又有了进一步认识,综合归纳起来,在特定穴位施推拿手法可以产生以下效应: 调整内脏功能:如治疗胃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尿路结石、胆绞痛、咳嗽、气喘、青光眼、弱视等。促进血液循环如治疗心肌缺血、痛经、脑供血不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改善免疫功能:推拿可以通过增加脾动脉血流量,使脾脏内的免疫细胞释放出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纠正损伤引起的关节错位:如脊椎后关节紊乱、关节错缝、颈椎病、急性腰扭伤、桡骨小头半脱位等。 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如肩周炎,小儿肌性斜颈,骨折脱位后遗症的修复等。 促进体内产生内啡呔:可用于戒毒。除了治疗疾病以外,推拿还可以保健强身。人们通常以冬令进补来增强体质,实际上,体育锻炼,自我推拿都是增强体质,又不用花钱的好办法。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小儿推拿确实可以治病,但是这仅限于某些专业人士,社会上出现的小儿推拿,大多数都是一个噱头,确实能让孩子更舒服一些,但说到治病就有些夸张了。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_医学专业论文题目150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2、 基于玄府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3、 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
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5、 消化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整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
6、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7、 中西医结合新思维辨治脓毒症核心病机
8、 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9、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1、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3、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4、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15、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述评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19、 早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20、 中西医结合改良肌内效贴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
24、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25、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6、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7、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9、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实践与分析
3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4、 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6、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37、 短期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8、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 方法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肝胆胰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
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的统一——从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特色看中西医结合
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5、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4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疗效评价
47、 《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护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探讨高职院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
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高职高专护理"三校生"病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性探讨
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
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
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
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
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23、微信平台的健康 教育 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价值体会
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
28、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2、 儿童 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
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 种植 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0、三年制护理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41、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
42、人体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部分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
43、趾骨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4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5、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46、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
47、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的护理效果
48、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49、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50、肾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策论文范文6篇
★ 关于医学的学术论文(2)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宏博小儿推拿认为,小儿推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渊源悠久!
一、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是中华医药学中的一绝。
小儿推拿又称为中医古法婴童养生秘笈,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医药学中的一绝。
早在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里就第一次提到了小儿推拿;
晋《肘后备急方》介绍用捏脊方法以治疗腹痛。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受阻惊掣。五物甘草生摩膏方……”。
唐《外台秘要》记载用 *** 头面及脊背以防治小儿夜卧不安。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到十六世纪末,四明陈氏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小儿推拿作了总结,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保婴神术》,又称《小儿 *** 经》,被收录在《针灸大成》中,得以流传。从此,小儿推拿作为独立一科,为防治治疗小儿疾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婴幼儿 *** 形成的独特的体系,大量的书著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小儿推拿著作就有30余种,现在尚存约10种。
小儿推拿渊源流长,在明代儿科专家万全对小儿推拿颇有心得;明清时代的小儿推拿很盛行,有许多小儿推拿著作问世,诸如: 解放后,在山东地区影响最深的有张汉臣,李德修的著作。
纵观历代名家之作,可粗分为两个流派,一派:以从指尖推向指跟为补,从指跟推向指尖为清,我称之为直推派;二派:以指头罗纹面旋推为补,在指头罗纹面从指尖往指跟推为清,我称之为旋推派。似乎二种流派的推拿方向相矛盾,这正代表了二种流派的特点。
山东地区以直推派为多,而各中医院校则以旋推派为多,这也体现出百家争鸣的特点。张汉臣的著作对现代小儿推拿影响很深,张汉臣注重试验室的数据,以至各中医院校也相继引用其资料为参考,至于其后代是否会小儿推拿,资料不详。
再就是影响深的是清代徐谦光的《推拿三字经》,至于其后代是否会小儿推拿,资料不详。 倒是李德修继承了徐谦光的《推拿三字经》,经过八年的刻苦学习,1920年在青岛设推拿所,1955年应聘于青岛中医院,与张汉臣齐名,至于其后代是否会小儿推拿,资料不详。
《推拿三字经》以推拿时间长,取穴少为其特点,临床需精通中医者,认真辩证施治,才能取得好的疗效,才不至于南辕北辙,这也是其它小儿推拿流派的基本原则。
古代称推拿为 *** 、按乔,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术。
在还没有中药汤剂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给人治病。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 *** 博士、 *** 师等职位。推拿疗法的理论依据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的。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们在人体内彼此紧密相连,纵横交错,内通五脏六腑、外络肢体皮毛,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起着兴气血、通阴阳、养脏腑、利关节的作用。
如果气血循经顺利运行。那么人自然身体健康,如果气血运行受阻,人就产生疾病。
推拿疗法就是能够使经络畅通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1949年以前,推拿学科的发展特点是存在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由于当时的卫生政策不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在和发展。这种发展的方式,其缺陷是受一地之限,缺乏交流;但其优势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植根于民间,易按照该地域流行病的特点和民间要求,发展为各具特色的推拿学术流派。如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山东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等等。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是我国推拿学科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由于西方医学的传人,推拿与中医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冲击。但推拿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冲击中吸收了西方医学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充实自身,如上海的滚法推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50年代以后,推拿学科有了显著的发展。1956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1958年在上海建立了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通过设科办校,培养了一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继承和整理了推拿的学术经验。60年代初、中期,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整理出版了推拿专业教材和专著,开展了推拿的实验观察和文献研究。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中,推拿作为一种无创伤、非介入性的自然疗法,被国内外医学界有识之士重新认识。高等中医院校正式设置推拿专业,如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于1982年招收本科生,培养推拿高级中医师,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还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硕士研究生;全国的医疗机构、康复(保健)机构,普遍设立推拿( *** )科,推拿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科;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性的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推拿的实验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中医推拿特色标志之一的学术流派,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扬。据近几年的统计,我国主要的推拿学术流派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运动推拿、指压推拿、保健推拿、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经穴推拿、腹诊法推拿等10余家。
在临床研究方面,50年代后期。推拿的临床应用范围有伤、内、妇、外,儿等科病症。如1959年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根据世代相传的民间推拿临床经验整理编著的《中医推拿学》,所列出的治疗病症即达70余种。其中,内科病症有头痛、感冒、中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病症有经闭、痛经、盆腔炎等;伤科病症有椎间盘突出症、腱鞘炎、伤气等;儿科病症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腹泻、惊风等;外科病症有痈、乳蛾等。50年代末期及60年代初期,医学临床开始逐步应用推拿治疗食道癌、胆道蛔虫病、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腹泻、流行性感冒、白喉、疟疾、乳腺炎、电光性眼炎、麦粒肿等。70年代初,根据推拿止痛的作用,开展了推拿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摘除、疝修补、剖腹产、胃大部切除等10余种手术。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推拿治疗内儿科疾病有了迅速的进展,如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糖尿病等疗效及其作用原理,都可通过现代检测仪器加以证实并作出阐述。
推拿是可以很好的治疗疾病的,这种物理性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可以达到治疗疾病效果,而且又减少了药物的摄入,这也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