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层,它不仅保护我们身体,还参与很多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老化,会对其生理功能产生影响。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皮肤老化会影响皮肤的水分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逐渐失去保湿功能,水分含量下降,导致皮肤变得干燥,失去弹性。因此,保持皮肤的水分含量非常重要,可以使用一些补水保湿的产品来帮助皮肤锁住水分,保持皮肤水润。皮肤老化还会导致皮肤的营养供应减少。皮肤老化后,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变慢,血管也会变得不够丰富,血液循环减缓,使皮肤细胞不好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因此,平时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尽量多吃些新鲜蔬果、鱼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加皮肤所需的营养成分。第三,皮肤老化还会造成皮肤的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细胞的再生能力变弱,皮肤的免疫能力也随之下降,从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导致皮肤发生一些问题,比如容易长出斑点、皱纹等。因此,我们平时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选择合适的护肤品,对皮肤进行科学的护理。而对于已经出现了问题的皮肤,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治疗性的产品进行改善。皮肤老化也会导致皮肤的抗氧化能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所受到的紫外线、空气污染等伤害也逐渐增大,皮肤的氧化压力也随之增加。而皮肤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地抵御这些损伤。因此,我们平时需要注意皮肤的防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身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可以使人平安长寿,免患许多疾病;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人们带来疾病。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篇1 一、摘要 由于我自己平时比较关注养身,也很注意身体健康,但对于这些了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学期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上了后觉得真的很有益,对平时生活和健康能给很多指导。 这门课是由医学院开的,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不错,分别给我们讲了他么自己从事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对中医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这个方面,写一下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中医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我对中医的理解:一、中医简介,主要从起源、特点、哲学基础几个方面阐述;二、阴阳五行学说,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概论、肝脏、精气血精液、体质几方面;四、病因病机主要是外因、内因等;五、中医治疗 方法 ,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针灸学基础,主要有筋络、腧穴、十四经血、经外奇穴;七、四诊,即指望闻问切。 二、正文 (一)、中医简介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国古代创立的哲学体系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正是在这个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构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自引入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后,逐渐成为其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轴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构筑成一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理论 体系,促进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因此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对立的。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但其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阴阳对立制约,最终达到对立与制约的动态平衡。将中医应用于医学能帮助人医治疾病。阴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五行各有特点,均处于运动变化中。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也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四)、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疠气;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饮、淤血。病机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这些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行。 (五)、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几乎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个与西药是相对的。中药可内服,外用、注射、外栓。针灸有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颅脑脊髓损伤、运动系统创伤、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和进行特定性肢体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针灸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的 作用。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会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探求疾病的本质。 (七)、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闻诊主要从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几个方面。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 其它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 经验 的 总结 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 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篇2 一般对人来说,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两者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源泉。作为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我们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应保持高度重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然而,周边的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为工科学生的我深有体会,经常熬夜完成作业),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监督,自己的随意性、惰性逐渐表现出来。据一份调查显示:近90%的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一小时,超过54%的大学生每周只参加1到2次的课外体育活动,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体质的整体下滑。有鉴于此,我首先将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出阐述,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 身体健康 1、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我们宿舍为例,大家普遍的入睡时间是晚上十二点。长此以往,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的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都有晚上熬夜打游戏,看书早上或者白天补觉的习惯并且直接导致了不能够正常进行一日三餐。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能够对身体机能进行能量的补充,满足人体的正常运转。如果不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容易使自己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健康状况肯定有影响。有时候也会使自己的生物钟失调,这样对眼睛及脑部的伤害比较大。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体力不支、易累、心烦等现象。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2、 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根据中医饮食保健的特点来说: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不主张偏食,不提倡过量与废食。注重协调阴阳、脏腑。同学们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不能够光根据自己的喜好吃单一的食品种类或者为了盲目减肥而不吃食物。虽然食堂的饭菜不太可口,但我们应尽量不要挑剔,只要注意饭菜的营养搭配,鼓励自己管饱就行。对于女生而言,由于近几年,在高校女生的减肥队伍越来越庞大。为了身体的所谓苗条,整天不吃饭,吃减肥药品,结果身体搞坏了,心理方面也形成一种疾患。同时,女生普遍存在着挑食和偏食现象,这不吃、那不吃,要么暴饮暴食。有时候打一个菜,吃不下几口,就倒掉,这样身体缺乏营 养,体质也就自然下降。对于男生而言,男生不能够酗酒。很大一部分学生有参加聚会的习惯,借着给同学过生日、同乡会、庆祝会,各种理由的宴请也就此起彼伏,豪饮一番,结果不胜酒力,每次下来,都难受几天,甚至送医院抢救。 其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食物。例如:人的体质简单分类为三种。阴性体质偏寒,宜食偏温热的食物;阳性体质偏热,宜食偏寒凉的食物;平性体质属正常,宜食平性的食物。 体瘦者多阴虚(火旺),宜食甘润生津之品;体胖者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之物。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更是对身体的重要保证。 3、 保持一定量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前身健体缓解压力。现在我们学校虽然组织早操,跑之前还必须盖章,然而因为场地、天气的限制,加之大学生们的普遍反感,早操根本就达不到预想效果,甚至许多同学呼吁要求取消早操。对我们个人而言,一定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地锻炼。我平常喜爱打 篮球 ,但上学期初来大学感到不适应,打篮球的次数也变得屈指可数了,我后来就明显地感到体质的下降。好在,这学期我坚持每周打一次球,身体状况也大有改观。资料介绍,一定量的运动驱除忧虑,焕发精神。控制体重,降低血胆固醇浓度、防止骨质疏松 、有利于降低血压 、 消除紧张 力 、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质量 、抵抗焦虑和压抑感,增加积极性和乐观感。 二、 心理健康 我们大学生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 自己,学会自行解脱,时刻绽放阳光笑颜。 要想时刻保持好心情,就要积极地避免不良刺激,养精神,和喜怒,调情志。第一,是 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 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 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我们生活在西安交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花园一般美丽的校园,净畅宁美的环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第 二,要积极地治疗疾病,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这些疾病既可给我们造成痛 苦等不良刺激, 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 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 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身体可是自己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这告诉我们在不能改变客观的外界时,就要试着提高自我的心理调摄能力,注重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勤奋上进、勇敢理性是我的座右铭,我会将它一直坚持下去。 三、 常见疾病及预防 1、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起因于接触感染,传染性极强,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发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春、夏二季多见。 预防 措施 : 注意用眼卫生,不熬夜,尽量减少用眼时间。不用脏手揉眼睛。阅读书写保持良好采光、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不乱用他人的毛巾、脸盆及其它生活用品。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人,接触后要洗手。洗澡或 游泳 后应滴上消炎眼药水。 2、疥疮 是一种由疥虫(螨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两季流行。它偏爱于住集体宿舍的学生,往往是一人患病,整个宿舍全部遭殃。 患了疥疮常有剧烈的瘙痒,尤以夜间为重,故影响睡眠。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换衣服,避免同疥疮病人接触。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同学之间不要混睡,宿舍内物品堆放整齐,无蚊蝇、无垃圾、无臭味、开窗通风、空气保持新鲜,经常晾晒被褥,这样才能避免疥疮的传染与蔓延。 3、扁桃腺炎 本病在大学生中极为多见,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如果事先有感冒,可能为病毒后继发性细菌感染。发病前可能有全身无力和发冷,随后有咽痛,吞咽时尤甚。开始时大多位于一侧(以后蔓延至对侧),颌下或耳旁淋巴结可出现肿痛。随着病情发展,临床出现高热、体温39℃以上,全身酸痛、头痛、食欲减退,医生检查:咽部充血,扁桃腺明显增大,表面有散在的白色渗出物覆盖。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要劳逸结合,不熬夜,娱乐过度,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逐步增强体质。 4、甲沟炎 脚拇趾甲边缘一侧常发生红、肿、热、痛,逐步形成趾甲边缘脓肿,即所谓的甲沟炎。发生原因是穿的鞋子过小、过紧,脚拇指甲不能平稳地生长,边缘扎入趾头组织、引起细菌感染。轻微的甲沟炎局部用碘酒消毒或敷消炎膏可消散。重者需剪去或拔去趾甲,抗菌消炎治疗。 预防措施: 养成个人习惯,天天洗脚、洗袜,保持鞋内干燥,鞋子要适当宽畅、透气,尽量不穿尖头鞋、高跟鞋,尤其是体育活动或较长时间走路更应穿舒适的平底运动鞋。 5、口腔溃疡 口腔粘膜、舌尖、牙龈常出现直径2—3毫米的溃疡,有剧烈的烧灼痛,咀嚼和接触咸味时尤甚,影响食欲、工作、学习。病程一般不超过7—10天,愈合后不留疤痕,但容易复发。一处好后,他处又可发生,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预防措施: 得了口腔溃疡,经口服一些抗菌消炎药、维生素B2、C,局部敷锡类散、西瓜霜喷剂、云南白药等,短期内即可愈合,另外,要调整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不疲劳、娱乐过度;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精神负担;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3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皮肤科一般皮肤衰老症状可出现皮肤干燥、无光泽、皮肤弹性降低、皱纹等症状。年龄正常的人会出现皮肤老化,但也会出现饮食不良、生活习惯不良、其他慢性病等原因。如果暂时没有其他异常可观察,应注意饮食和营养,注意避免过多的风吹日晒,不要熬夜。另外,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护肤品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的机能活动,以维持机体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在皮肤上反映出来,皮肤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通过反射调节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屏障作用:皮肤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流失。(2)感觉作用:皮肤内分布着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3)调节体温作用: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4)吸收作用: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5)分泌和排泄作用:皮肤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身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可以使人平安长寿,免患许多疾病;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人们带来疾病。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篇1 一、摘要 由于我自己平时比较关注养身,也很注意身体健康,但对于这些了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学期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上了后觉得真的很有益,对平时生活和健康能给很多指导。 这门课是由医学院开的,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不错,分别给我们讲了他么自己从事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对中医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这个方面,写一下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中医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我对中医的理解:一、中医简介,主要从起源、特点、哲学基础几个方面阐述;二、阴阳五行学说,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概论、肝脏、精气血精液、体质几方面;四、病因病机主要是外因、内因等;五、中医治疗 方法 ,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针灸学基础,主要有筋络、腧穴、十四经血、经外奇穴;七、四诊,即指望闻问切。 二、正文 (一)、中医简介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国古代创立的哲学体系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正是在这个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构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自引入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后,逐渐成为其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轴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构筑成一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理论 体系,促进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因此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对立的。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但其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阴阳对立制约,最终达到对立与制约的动态平衡。将中医应用于医学能帮助人医治疾病。阴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五行各有特点,均处于运动变化中。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也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四)、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疠气;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饮、淤血。病机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这些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行。 (五)、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几乎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个与西药是相对的。中药可内服,外用、注射、外栓。针灸有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颅脑脊髓损伤、运动系统创伤、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和进行特定性肢体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针灸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的 作用。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会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探求疾病的本质。 (七)、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闻诊主要从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几个方面。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 其它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 经验 的 总结 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 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篇2 一般对人来说,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两者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源泉。作为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我们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应保持高度重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然而,周边的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为工科学生的我深有体会,经常熬夜完成作业),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监督,自己的随意性、惰性逐渐表现出来。据一份调查显示:近90%的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一小时,超过54%的大学生每周只参加1到2次的课外体育活动,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体质的整体下滑。有鉴于此,我首先将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出阐述,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 身体健康 1、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我们宿舍为例,大家普遍的入睡时间是晚上十二点。长此以往,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的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都有晚上熬夜打游戏,看书早上或者白天补觉的习惯并且直接导致了不能够正常进行一日三餐。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能够对身体机能进行能量的补充,满足人体的正常运转。如果不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容易使自己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健康状况肯定有影响。有时候也会使自己的生物钟失调,这样对眼睛及脑部的伤害比较大。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体力不支、易累、心烦等现象。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2、 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根据中医饮食保健的特点来说: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不主张偏食,不提倡过量与废食。注重协调阴阳、脏腑。同学们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不能够光根据自己的喜好吃单一的食品种类或者为了盲目减肥而不吃食物。虽然食堂的饭菜不太可口,但我们应尽量不要挑剔,只要注意饭菜的营养搭配,鼓励自己管饱就行。对于女生而言,由于近几年,在高校女生的减肥队伍越来越庞大。为了身体的所谓苗条,整天不吃饭,吃减肥药品,结果身体搞坏了,心理方面也形成一种疾患。同时,女生普遍存在着挑食和偏食现象,这不吃、那不吃,要么暴饮暴食。有时候打一个菜,吃不下几口,就倒掉,这样身体缺乏营 养,体质也就自然下降。对于男生而言,男生不能够酗酒。很大一部分学生有参加聚会的习惯,借着给同学过生日、同乡会、庆祝会,各种理由的宴请也就此起彼伏,豪饮一番,结果不胜酒力,每次下来,都难受几天,甚至送医院抢救。 其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食物。例如:人的体质简单分类为三种。阴性体质偏寒,宜食偏温热的食物;阳性体质偏热,宜食偏寒凉的食物;平性体质属正常,宜食平性的食物。 体瘦者多阴虚(火旺),宜食甘润生津之品;体胖者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之物。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更是对身体的重要保证。 3、 保持一定量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前身健体缓解压力。现在我们学校虽然组织早操,跑之前还必须盖章,然而因为场地、天气的限制,加之大学生们的普遍反感,早操根本就达不到预想效果,甚至许多同学呼吁要求取消早操。对我们个人而言,一定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地锻炼。我平常喜爱打 篮球 ,但上学期初来大学感到不适应,打篮球的次数也变得屈指可数了,我后来就明显地感到体质的下降。好在,这学期我坚持每周打一次球,身体状况也大有改观。资料介绍,一定量的运动驱除忧虑,焕发精神。控制体重,降低血胆固醇浓度、防止骨质疏松 、有利于降低血压 、 消除紧张 力 、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质量 、抵抗焦虑和压抑感,增加积极性和乐观感。 二、 心理健康 我们大学生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 自己,学会自行解脱,时刻绽放阳光笑颜。 要想时刻保持好心情,就要积极地避免不良刺激,养精神,和喜怒,调情志。第一,是 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 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 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我们生活在西安交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花园一般美丽的校园,净畅宁美的环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第 二,要积极地治疗疾病,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这些疾病既可给我们造成痛 苦等不良刺激, 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 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 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身体可是自己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这告诉我们在不能改变客观的外界时,就要试着提高自我的心理调摄能力,注重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勤奋上进、勇敢理性是我的座右铭,我会将它一直坚持下去。 三、 常见疾病及预防 1、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起因于接触感染,传染性极强,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发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春、夏二季多见。 预防 措施 : 注意用眼卫生,不熬夜,尽量减少用眼时间。不用脏手揉眼睛。阅读书写保持良好采光、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不乱用他人的毛巾、脸盆及其它生活用品。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人,接触后要洗手。洗澡或 游泳 后应滴上消炎眼药水。 2、疥疮 是一种由疥虫(螨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两季流行。它偏爱于住集体宿舍的学生,往往是一人患病,整个宿舍全部遭殃。 患了疥疮常有剧烈的瘙痒,尤以夜间为重,故影响睡眠。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换衣服,避免同疥疮病人接触。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同学之间不要混睡,宿舍内物品堆放整齐,无蚊蝇、无垃圾、无臭味、开窗通风、空气保持新鲜,经常晾晒被褥,这样才能避免疥疮的传染与蔓延。 3、扁桃腺炎 本病在大学生中极为多见,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如果事先有感冒,可能为病毒后继发性细菌感染。发病前可能有全身无力和发冷,随后有咽痛,吞咽时尤甚。开始时大多位于一侧(以后蔓延至对侧),颌下或耳旁淋巴结可出现肿痛。随着病情发展,临床出现高热、体温39℃以上,全身酸痛、头痛、食欲减退,医生检查:咽部充血,扁桃腺明显增大,表面有散在的白色渗出物覆盖。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要劳逸结合,不熬夜,娱乐过度,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逐步增强体质。 4、甲沟炎 脚拇趾甲边缘一侧常发生红、肿、热、痛,逐步形成趾甲边缘脓肿,即所谓的甲沟炎。发生原因是穿的鞋子过小、过紧,脚拇指甲不能平稳地生长,边缘扎入趾头组织、引起细菌感染。轻微的甲沟炎局部用碘酒消毒或敷消炎膏可消散。重者需剪去或拔去趾甲,抗菌消炎治疗。 预防措施: 养成个人习惯,天天洗脚、洗袜,保持鞋内干燥,鞋子要适当宽畅、透气,尽量不穿尖头鞋、高跟鞋,尤其是体育活动或较长时间走路更应穿舒适的平底运动鞋。 5、口腔溃疡 口腔粘膜、舌尖、牙龈常出现直径2—3毫米的溃疡,有剧烈的烧灼痛,咀嚼和接触咸味时尤甚,影响食欲、工作、学习。病程一般不超过7—10天,愈合后不留疤痕,但容易复发。一处好后,他处又可发生,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预防措施: 得了口腔溃疡,经口服一些抗菌消炎药、维生素B2、C,局部敷锡类散、西瓜霜喷剂、云南白药等,短期内即可愈合,另外,要调整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不疲劳、娱乐过度;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精神负担;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3篇”
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虽然其教育价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但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健康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高校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虽然其教育价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但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对大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等问题的分析,针对性的开展高校健康教育,达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是21世纪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国内外健康教育发展史表明,健康教育是从学校开始再推广于社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性的公益性服务,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促进身心正常发育。学校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一是增进青年学生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青年学生的自我保健、自我预防意识。二是使青年学生逐步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为终生健康奠定基础。三是在普及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至2010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预计将稳步达到3000万,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7~22岁,处在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心理发展正处于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他们往往又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由于他们还缺乏丰富的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会表现出幼稚或片面,产生矛盾心理,甚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对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常见的生理、心理问题有①自卑: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评价过低,对自己没有信心,心理承受力很差,经不起刺激,经常多愁善感,容易产生猜疑心理,瞻前顾后。有报道,某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有57%的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②社交障碍:主要是自我防御心理过强,过于关注自己,自信心不足。有报道,高校大学生中84%存在人际关系问题,其中57%学生存在社交困难。③懒惰:大学生普遍存在懒惰的表现。④狭隘:很多大学生喜欢斤斤计较,对一点小事都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心胸狭窄。如云南大学生物系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同学打牌时被同学怀疑作弊,就对同学怀恨在心,将3名同学残忍杀害。⑤抑郁: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据调查,广州医学院学生抑郁症检出率为。每年全国各地高校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⑥焦虑: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竞争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⑦过分自我: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娇生惯养,常常以自己为中心,缺乏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精神。大学生独立生活自我照料能力差,健康知识匮乏,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性生理知识。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有①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经常晚睡晚起,早餐不吃,早、中餐合并,造成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有些学生偏食,喜欢的食物多吃,不喜欢的食物少吃甚至不吃;还有些学生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节食。由于不规律和不平衡的饮食行为,长此以往会引起胃炎、胃溃疡、厌食症等;营养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营养摄入不足会引起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身体疲劳感加重等现象。②不良的生活嗜好: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情感丰富、复杂和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为了表现成熟,模仿成人行为,吸烟、喝酒甚至吸毒,还有些学生追求虚幻的刺激,无节制的上网,不仅荒废了学业、伤害了身体,甚至还有少数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③不良的卫生习惯:我国大学采取寄宿制管理,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大学生群体也就成为各种疾病传播的易感人群。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主要表现和影响有:长时间不洗澡,不换洗衣服,不定期理发剪指甲,不定期晾晒被褥毛巾,会引发接触性传染病,如各种皮肤病、沙眼;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饭前便后不洗手,随意使用他人生活物品,会引发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接触性传染病,如肺结核、流感、甲肝、菌痢、结膜炎、霉菌感染引起的脚气等等;不注意保护口腔卫生,不早、晚刷牙,会引发牙周炎、牙龈炎、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虽说这些都是很小的事,但不注意个人卫生,却是引发多种传染病的温床。④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在压抑、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的长期作用下,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各种传染性疾病,同时内脏器官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到影响。大学生中常见的偏头痛、心律失常、胃溃疡等疾病与不良情绪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大多与持久的消极情绪有关,如神经衰弱的病因就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有直接联系。有些大学生还因无法调适、消除不良情绪,长期陷于苦闷、压抑、抑郁等状态中,感到悲观、痛苦,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会走上自杀的道路,酿成悲剧。⑤缺乏体育锻炼:信息时代,学生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加大,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久坐不起,很少参加课外活动。许多年轻人认为,年轻就是本钱,年轻就是竞争力,锻炼是浪费时间。这一错误的观点导致如今年轻人患病率增加,身体素质下降,富贵病发病率上升。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高校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生理健康:人体解剖生理知识;营养卫生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全及自我防卫的知识;环境卫生知识;常用药物知识;常见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②心理健康:青春期性心理卫生保健;学习心理卫生保健;交往心理辅导及其他心理卫生辅导。③社会适应:生理迅速生长发育的适应,尤其是性成熟的适应;学习生活的适应;人际交往的适应;升学或择业的适应;挫折的适应等。
同时,要使大学生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解决课时问题是关键。没有必要的课时保证,健康教育就无从谈起。另外,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教材、教学模式等都是做好健康教育课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必须明确,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壮一个民族,虽然其教育价值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的,但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健康教育给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单位:235000淮北市健康教育所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健康教育的论文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你好,皮肤遇冷遇热脸部潮红是怎么回事,是体内热重吗
你的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随着气温的升高,脸上的皮肤变得发烫发红,特别红,这个现象经常让我们感到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需要知道,皮肤的颜色是由血液循环和血管大小决定的。当气温升高时,身体会自然地调节体温。这时,血液会流向皮肤表面以散热。血管也会扩张,以便更多的血液流入皮肤表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脸会变得更红更热。脸部皮肤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更加敏感,所以它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变得发红、发热。比如说,在夏天阳光下暴晒、进食辛辣食物、喝酒等都可能导致脸部皮肤因过度刺激而变得发红。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的脸部皮肤本来就比较薄弱或者有一些皮肤疾病,在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出现红肿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除了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我们还可以尝试用一些特别针对敏感皮肤的产品来进行护理。医科大学教授建议使用素见敏感肌修护乳,这款产品受到非常多消费者喜欢和好评。在夏天或者气温升高时,可以用水温适当降低的毛巾轻拍脸部皮肤,以缓解发红发热的现象。脸部皮肤在气温升高时会变得更加发红发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会正确护理皮肤、控制外界刺激因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保养。
人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对身体有伤害。高温给人体带来高温烫伤和全身性高温反应,如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恶心、虚脱、昏迷等。高温环境是指温度超过人体舒适程度的环境。一般取21±3℃为人体舒适的温度范围,因此24℃以上的温度即可以为是高温。但是对人的工作效率有影响的温度,通常是在29℃以上。造成高温环境的热,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所散发的热、燃烧所散发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所散发的热、机械运转所散发的热、人体所散的热等。高温环境主要见于热带、沙漠地带,以及一些高温作业、某些军事活动和空间活动场所。高温环境中保持各种体液的正常含水量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良好的耐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高温营养中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及其补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温环境中的出汗量因当时的湿度、劳动强度和个体素质差异而不同,最多一小时出汗可达1.5升,一天可达10升以上。由于汗液中99%以上为水分,约0.3%为无机盐(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钠,主要是钠离子,对保持体液的渗透压和体液平衡,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和保持酸碱平衡都有重要意义。因出汗而大量丧失水、盐时,可引起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如不及时补充,即可出现一系列失水和失盐的症状。
高温闷热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据对北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发现,高温闷热天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天气。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还易出现热伤风(夏季感冒)、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疾病。原因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闷热又常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再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或电扇来解暑,人体长时间处于过低温度环境里,机体适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急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另外,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再有人们从室外高温环境中回到家中,习惯马上打开空调或用电扇直吹,吃些冰镇食品,这一冷一热,立马见效,马上就开始腹泻;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还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症,主要为丘疹样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过多地雨水接触到皮肤的话,是对皮肤有一定伤害的。雨水是比较脏的,如果用显微镜看的话,会发现很多杂物,现在由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气体的存在,使雨水明显呈酸性化了,它对人体也就更有伤害了。一、雨水对皮肤的伤害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下雨对人体不利的有,淋雨容易引起感冒、关节炎等疾病,如果雨水酸量较高会侵蚀皮肤或者引发其他皮肤疾病。2、下雨时会气温降低、湿度增大,关节炎患者、开过刀的人都会觉得不舒服。 二、雨水对皮肤的伤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1、湿疹。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水中玩耍,如果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会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而孩子的皮肤比较嫩,接触污水容易引发湿疹。2、脚癣。造成皮肤细菌感染。3、皮肤炎症。暴雨过后潮湿的环境很容易吸引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好像有虫子爬的感觉,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4、过敏性皮肤病。雨后空气潮湿,如若家中衣物一直没有晾晒,那么病菌便会不断滋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大皮肤过敏的几率。三、下雨的好处这主要是:雨水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能降低空气中灰尘含量。雷雨时的雷电能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这些都有利于人的呼吸舒畅和身体健康。
雨水对人皮肤是有伤害的。
雨水浸泡皮肤会带来哪些伤害
1、湿疹
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水中玩耍,如果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会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而孩子的皮肤比较嫩,接触污水容易引发湿疹。
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涂防水油膏。遇雨水湿脚后,除了要尽快冲洗干净,还可以用1%的盐水对脚部进行短时间的浸泡,防止皮炎的出现,之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2、脚癣
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应穿上雨靴防护。如果水位太高,雨靴不顶用,则要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避免细菌感染。并及时到医院就医。
3、皮肤炎症
暴雨过后潮湿的环境很容易吸引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好像有虫子爬的感觉,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
要减少在污水中的浸泡时间,涉水后一定要及时清洗皮肤,尤其是足部。若不及时清洗,可能会引起真菌繁殖,从而导致皮肤炎症。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皮肤和鞋子的干燥。
4、雨后潮湿过敏性皮肤病
雨后空气潮湿,如若家中衣物一直没有晾晒,那么病菌便会不断滋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大皮肤过敏的几率。
不吃刺激性食物及腥膻发物,多饮用温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保持皮肤干爽,及时更换衣物鞋袜,内衣袜子分开泡洗,并可以用开水烫洗杀菌,从而防止真菌的滋生。若皮肤出现瘙痒,应避免过度搔抓烫洗皮肤,及时就医。
5、手足浸渍
大雨过后,由于手脚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身体长时间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下水前可涂防水油膏对皮肤进行屏障保护,蹚水后洗净双脚,自然晾干,鞋袜用紫外线杀菌。患者可将双脚洗净后扑层痱子粉,症状较轻者可用3%的硼酸粉湿敷,症状严重者需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雨水对人的皮肤有伤害。
长时间淋雨或在雨水中浸泡后,皮肤的角质层会被泡得松软发白,受摩擦、剐蹭时就容易破损,雨水中的化学物质和细菌就可能“趁虚而入”,引起皮肤红斑、丘疹,甚至感染、发炎,也极易继发真菌感染,发生脚癣、股癣和体癣等。
身体被雨水淋到或浸泡后,要尽快冲洗干净并擦干,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双脚尤其注意,可用1%的盐水泡半小时后再洗净。如遇酸雨对皮肤的刺激更大。因接触雨水等引发的夏季皮炎、脚癣等足部皮肤病在夏季占很大一部分。
扩展资料:
淋雨注意事项:
1、衣服消毒分开洗
淋过雨后的衣服也要做好及时消毒,因为雨中带有大气层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时雨太大很多人都是趟水回家,身上沾满了街道上各种污物混杂在一起的雨水。回家后需及时脱掉衣服,然后与其他衣服分开放。另外,清洗时要用消毒液浸泡之后才能彻底杀菌。
2、被雨淋后快洗澡
雨水中有很多的细菌,如果过长时间淋雨,雨水中的细菌就会侵蚀到皮肤。因此,回家后要及时淋浴,而且沐浴时一定要带有杀菌作用的沐浴液。另外,若双脚长时间浸泡雨水,可用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然后再洗澡。
参考资料:人民网-被淋湿了?想不生病赶紧做这几件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自然灾害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城市是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主要场所,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洪涝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洪涝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如何防灾减灾就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为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灾前的风险管理最为重要,洪涝风险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和措施的最重要依据,而其中脆弱性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国际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修正后的SCS模型分别计算出浦东新区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的共6个重现期的暴雨径流量,根据浦东DEM得出不同重现期淹没浦东的水深分别为:、、、、、。通过栅格计算、重分类提取出不同重现期淹没深度图,结合实地调查和参考国外的自然村落住宅、农田、工业仓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在不同水深区间淹没的灾损率,绘制6个重现期4种用地类型的整体脆弱性等级分布图。通过6个重现期的脆弱性分布图得出:⒈从20年到100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范围在不断增加、强度在加大,其中200年一遇重现期是一个转折点,造成的脆弱性面积急剧增大;⒉浦东新区在不同重现期的整体脆弱性分布主要表现为低脆弱区和高脆弱区,这与脆弱性的等级划分范围有关。从20年到100年一遇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分布范围比较小,中、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高桥镇、高行镇、北蔡镇、张江镇、合庆镇和川沙新镇,低脆弱区分布在浦东新区的街道和中、高脆弱区的镇附近;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洪涝灾害脆弱区面积分别占浦东新区的26%、30%和32%,中、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浦东各镇分布,低脆弱区分布普遍,但主要沿浦东各街道集中分布。⒊具体分析6个重现期4种用地类型的脆弱性情况是:⑴6个重现期中,农田始终是高脆弱区;⑵20年到10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中脆弱区的用地类型是自然村落住宅;低脆弱区是工业仓储和少部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自然村落住宅;⑶200年到100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中脆弱区主要是自然村落住宅和少部分工业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低脆弱区是工业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根据浦东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情况,本文从自然条件、历史和政策等方面提出降低脆弱性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海拔高的地方紫外线强`再综合这位友友的讲解就全面了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光照大,紫外线强,对人眼睛和皮肤有影响;高原反应更会引起精神压力效应。高海拔地区空气新鲜,长期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人,肺活量会增大,身体消耗大,不容易胖。
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特殊,特点是空气稀薄,光照大,紫外线强,风速大,如果去高海拔地区旅游,一定要带上太阳帽和墨镜,减少这边气候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以免带回“高原红”。
土生土长的高海拔地区人,体质呈酸性,长期生长在平原的人,体质呈碱性。酸性体质的人适合低压缺氧环境,碱性体质的人适合高雅高氧的环境。一般碱性体质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就会有缺氧引起精神压力效应。
但长期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人,肺活量比平原人大。加上高原地区的人运动消耗大,身体不容易长胖。据美国图书馆的一篇杂质报道,移居到高海拔地区的人能降低40%的肥胖机会。
差别不是很大!但对于脑供血不足的人来说会有好转,但也不会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