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抗癌新药美国医学杂志

抗癌新药美国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抗癌新药美国医学杂志

根据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一种新药对耐药晚期肾癌患者有效。在这项研究中,患者正在接受affinitor的二线治疗,这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阻止肿瘤的生长。但是新药卡波赞替尼的效果比依维莫司好很多。这项研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文章认为,新药卡波替尼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30,000例确诊病例和140,000例死亡。共有658名肾细胞癌患者参加了试验,占所有肾细胞癌患者的8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一线治疗效果并不理想。VEGFR是晚期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可以被视为非常有效的药物。但在很多情况下,肿瘤细胞可以逃避药物的攻击,使得癌症继续恶化,产生耐药性。在二线治疗中,对于对肾癌耐药的患者,卡铂尼比依维莫司更有效。托尼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泌尿生殖系统癌症治疗中心临床主任Choueiri博士是该报告的第一作者。他认为,从目前的测试来看,这种药物很有希望比肾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更能延长患者的生命。他还提到,该药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已经获得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初步批准,一旦最终获得批准,很可能很快就会上市。药物是否能延长总体生存时间,延长多长时间,还需要更多的随访数据来确定。卡波替尼卡波赞替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这项III期临床试验中,与依维莫司相比,它被用作晚期肾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这项临床试验的最终目的是确定癌症的无进展生存期,即癌症在开始再次生长之前处于停滞生长状态的时间。依维莫司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个月,而卡波替尼为个月。然而,对于接受卡替尼治疗的患者,肿瘤恶化和患者死亡的比率比依维莫司低42%。在21%接受卡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肿瘤体积缩小,而在接受依维莫司治疗的患者中,只有5%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Bottinib可以靶向与癌细胞逃逸机制相关的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MET和AXL。总的来说,实验结果表明cabotinibCabozantinib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减缓肿瘤生长。在二线治疗(癌细胞已经产生耐药性)中,卡铂尼的效果比目前的标准治疗(依维莫司)更显著。这种药物卡波替尼的出现和未来的上市,无疑会给完全肾癌患者带来福音。

美国南部范德比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新型的小分子药物,能够抑制癌细胞吸收「麸酰胺酸」,使癌细包受处饥饿状态而停止生长,此研究为癌症治疗药物开启新的方向,并且已刊登在医学研究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麸酰胺酸为癌细胞能量来源 若不足则无法顺利成长

麸酰胺酸(glutamine)又称左旋麸酰胺酸,是合成DNA、蛋白质所需的原料,不但能提供能量,它也与细胞内的讯息传递及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有关。癌细胞不断的细胞分裂是造成人类癌症恶化的主因之一,而此行为是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及DNA,因此许多癌细胞是非常需要麸酰胺酸的能量供给,若麸酰胺酸补充不足,则癌细胞就无法顺利成长。

麸酰胺酸运输蛋白(ACST2)为癌细胞生长的关键

细胞外的麸酰胺酸需要倚靠特殊「运输蛋白」的运输才能顺利进入细胞内来运用,因此许多癌细胞都会大量表现一种名为 ACST2 的「麸酰胺酸运输蛋白」以增加利用麸酰胺酸在体内的的作用率。已有研究证实,肺癌、乳癌及大肠癌细胞表现愈高量的 ACST2,病人的病情愈严重、存活期愈短。研究也已发现,若减低 ACST2 基因的表现量,则癌细胞的生长会明显受阻,病人的存活率也就愈高。

本研究的主导教授Charles Manning指出,癌细胞的新陈代谢与正常细胞差别很大,因此科学家利用癌细胞的这个特性,运用化学方法可以准确分辨何为健康细胞,何为癌细胞,而得以研发抗癌新药物与新的癌症诊断技术。

范德比大学研究团队本次的突破在于,他们开发出一款能极有效抑制 ACST2 活性的药物(V-9302),在细胞培养实验及动物实验,该药物都能显著地抑制癌细胞及肿瘤生长,并增加癌细胞内 ROS 造成的伤害,导致癌细胞走向死亡。实验结果让研究团队深信,锁定「麸酰胺酸运输蛋白」攻击将是发展新一代癌症标靶药物非常有潜力的方向。

新型「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能筛检出适合新药物治疗之癌症病患

但如同一般抗癌药物,抑制ACST2的药物并非对每一种癌症皆有效,而是只对 ACST2 运送能力较强的癌细胞有效,因此专家们仍需要筛选出适合此药物的病患,才能真正发挥此药物的功效及经济效益。幸运的是,新型「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影」(简称正子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技术具筛检出高度仰赖麸酰胺酸之肿瘤的潜力,有机会帮助挑选出适合以 V-9302 治疗的癌症病患。

参考文献:

Cancer by Glutamine Transporter Blockade

Cancer Metaboli *** : Dietary and Pharmacologic Interventions

不是,不同的抗癌靶向药其副作用都有很大差别,有效性和作用大小都是相对的。

确实是这样的,抗癌新药的获批,绝对是癌症晚期患者新曙光,这样能够大大的减少患者的经济情况,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病痛。

美国医学杂志抗疫

美国最近宣布新冠疫情在美国结束大流行,这是首个宣布疫情结束大流行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写成新闻。

这段话是在今年9月11号,全球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总编辑霍尔登 · 索普说的,而且是被刊登在这本由美国人创办的杂志的官网上,这一天也恰好是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的19周年纪念日。这篇文章的题目为《特朗普对科学说谎》,他在文章中说到“这可能是美国科学政策史上最羞的时刻!”。而且通过美国记者鲍勃·伍德沃德的新书中对特朗普采访的爆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特朗普在已经知道这次疫情的严重性的情况下,还在反复的编造谎言,甩锅其他国家,对民众说谎。

可以说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像特朗普这样的总统,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不作为的行为,为了自己能够连任总统,不但无视老百姓的生命,而且在全球都在紧张抗疫的时候,还在不断教唆和编造不实的消息,致使700多万人感染,20万人死亡。特朗普还在对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抗疫工作指手画脚,特朗普这不是躺枪,他这一切所作所为完全是应该挨美国人的枪子。

《科学》杂志总编辑霍尔登 · 索普还在文中指出,在这次新冠疫情开始的早期,美国医学界的专家们一直在研究和观察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流行疾病,并且通过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发布的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况,而且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抗疫经验,不断的提醒和建议特朗普以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这场疫情可能会给美国,乃至世界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全世界应该学习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做的科学的决断和严格的隔离手段。而特朗普一直不断的大放厥词,并且在各种场合表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流感。眼看感染人数不断攀升,疫情发展的事态已经严重到无法控制的局面。特朗普再次做出了惊人的言论,告诉美国民众们,喝消毒液可以治疗。特朗普甚至不顾疫情感染的危险性,也不听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博士的一再建议,强制学习开学,命令企业营业。这些都是特朗普躺枪的原因。

在新冠疫情应当如何防范,以及该如何采取控制的问题上,特朗普的表现完全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冷血杀手,在明知新冠肺炎可能会致死的情况下,依然两耳不闻、我行我素,不断地给美国民众做洗脑式的宣传,仍然宣扬新冠疫情没那么严重的观点来误导民众,特朗普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了,尤其是引起美国一帮科学家们的公愤。因此,在《科学》杂志里称特朗普是美国科学政策史上最羞耻的时刻。

9月23日,《今日美国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尽管拜登政府试图“翻篇”,但新冠疫情在美国并未结束。文章称,尽管近期各类重大新闻事件层出不穷,拜登的言论仍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美国社会的重点议题。文章作者表示,他对拜登政府的这一表态感到“震惊”,并强调,这些言论是“伤人的、有害的、大错特错的”。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9月20日发布评论文章《新冠疫情“结束了”?拜登大胆声明引发质疑》。文章写道,欧洲药监局正敦促各国在冬季来临之前实行针对潜在的新一轮疫情的防控加强计划。文中援引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流行病学家科普特斯的话表示,站在世卫组织的角度而言,拜登的声明仅仅是一则“政治声明”。法国《解放报》9月19日报道指出,早在2021年春季美国完成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后,拜登就曾表示美国在对抗新冠疫情上“占了上风”,然而事实却是新冠病毒变种(德尔塔毒株)导致美国疫情持续肆虐。报道分析认为,拜登此次宣布美国“疫情已经结束”,是由于临近中期选举促使其面对疫情表现乐观。因其可能失去对美国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因此拜登竭力想描绘出一个对己方参选有利的美国形象。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法国24小时电视台网站9月20日发布评论文章《新冠疫情“结束了”?拜登大胆声明引发质疑》。文章写道,欧洲药监局正敦促各国在冬季来临之前实行针对潜在的新一轮疫情的防控加强计划。文中援引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流行病学家科普特斯的话表示,站在世卫组织的角度而言,拜登的声明仅仅是一则“政治声明”。法国《解放报》9月19日报道指出,早在2021年春季美国完成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后,拜登就曾表示美国在对抗新冠疫情上“占了上风”,然而事实却是新冠病毒变种(德尔塔毒株)导致美国疫情持续肆虐。报道分析认为,拜登此次宣布美国“疫情已经结束”,是由于临近中期选举促使其面对疫情表现乐观。因其可能失去对美国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因此拜登竭力想描绘出一个对己方参选有利的美国形象。美国广播公司9月20日发表题为《新冠疫情真如拜登所说的那样“结束”了吗?专家称并没有》的评论文章,否定拜登的说法,并指出了专家对美国疫情形势的担忧。文章称,联邦卫生机构数据显示,仅8月份就有约万名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公共卫生专家强调“疫情尚未结束”,拜登的结论“为时过早”。罗格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佩里·哈尔基提斯对拜登此番言论表示担忧:“‘疫情结束’意味着‘没有病例’。但新冠病毒仍将导致很多美国人生病,甚至死亡。由于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情况更加令人不安。”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助理教授茱莉亚·芮福曼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仍然非常担心美国没有为应对新的变异病毒激增而做好准备。美国未来可能会有很高的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她还补充道,“这些情况是可以预防的,但显然美国还没准备好。”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海外网友们也纷纷揭露拜登“离谱”言论背后的用心,并以辛辣评论对其加以嘲讽:

这次的疫苗效果可能更完善,而且预防能力特别高,同时也会很有效的控制疫情,这期疫苗可能会减少反应。

美国医学杂志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引起拉肚子,服用益生菌(常乐康)最有效,益生菌(常乐康)有利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服用益生菌的时间,应与抗生素间隔1-2个小时,这样有利于发挥益生菌的作用。常乐康,是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或胶囊,是唯一老幼孕产妇均可使用的益生菌,大品牌,值得信赖。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肠道菌群紊乱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Ⅰ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就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Ⅰ度失调基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Ⅲ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份被抑制,只有少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粘膜屏障损伤[1],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抗生素的使用,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泌性腹泻。抗生素的直接作用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和肠上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内酶(双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2]。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3]。低胎龄、低体重、低日龄为导致住院新生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4]。此外,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基础病也是发生AAD的重要影响因素,免疫抑制、肠道损伤性检查、外伤手术、鼻饲等也与AAD的发生有关。

最新一期《新闻》周刊关注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流行病学研究趋势,那就是细菌对于抗生素的生存抵抗能力越来越强大,它们正在变成抗生素杀不死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是啥意思呢?打个比方,大肠杆菌是人体内常见的细菌,如果大肠杆菌超标的话也会带来生命危险,不过及时使用对应的抗生素基本就不会出啥大问题。但是如果这些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免疫问题就严重了,有一半的患者会在两周内死亡。

《新闻周刊》的报道是在警告我们,我们需要意识到一个严峻的趋势,那就是细菌对于抗生素的抵抗力越来越强了,换句话说,抗生素正在渐渐失效。

这次的内容是美国三大新闻刊物之一的《新闻周刊》报道的,无论是这本杂志多年以来积累的声望,还是内容的严谨性来说都值得你重视。

抗生素危机到底有多严峻?

1942年青霉素首次投入使用,拯救了13名夜总会火灾受害者的生命。从那以后,医学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抗生素,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下面的事实你可能就不清楚了:

形势如此严峻,那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三个方向努力: 首先,招募擅长进化领域研究的生物学家。 细菌的繁殖进化速度太快了,像大肠杆菌这样的微生物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咱们人类想要对某种毒素产生抗性,至少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变革性进化,而微生物用几年就可以了。

现在的趋势是,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的速度越来越快。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表示,研究表明,无论何时使用新的抗生素,大约一年之后就会产生第一批产生抗性的微生物了。所以,懂微生物又懂进化理论的生物学家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的时候就能发挥大作用。

最近就有生物学家研究出了噬菌体,并在一些国家地区开始了临床试验。噬菌体是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病毒,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保护好的细菌。

其次,增强医院环境的消毒力度。 医院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里是没有采取正确的消毒错失的。美国医院里至少有5%的患者会在医院里感染其他的有害细菌。

(这一点中国医院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有多少医院的预防感染只是在纸面上做的。)

最后,新的抗菌材料。 有人研发了细菌无法粘附的纳米晶体涂层,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种纳米晶体融入到医院日常使用的服装、油漆、不锈钢、塑料等材料中,这些经过处理的材料可以比普通消毒剂擦拭的医院环境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无菌。

文章结尾,《新闻周刊》总结道:

上面就是对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中有关抗生素报道的内容概述,为避免断章取义,我是完整转述了得到app专栏《新知报告》中的翻译。

抗生素在中国被滥用的情况有多严重,简直是触目惊心,这个我没有去查找数据,但相信你我都有感受。

不论男女老幼,城市乡村,“生病了就去打针”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了下意识,而打针就是打的抗生素。

前段时间,我姐的孩子额窦炎,在现成医院连续打了5天针(抗生素)都没有好,孩子发烧、呕吐还说头疼,她就着急得不行,一大早开车从现成到武汉同济挂号看病。结果,同济医院的医生说没啥大事,开的还是抗生素。

你看,老百姓把抗生素当做灵丹妙药,抗生素没有效果了就以为没有就了,而医生也经常不问青红皂白,过度依赖抗生素。

所以,新闻周刊的提醒更加值得我们中国人重视,因为我们孩子从小一生病就是抗生素,那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只会更多。

想到这里,除了担心那些长期打针的孩子和成人,我也在思考我们是否有应对的方法。

新闻周刊中介绍的三个方法,前一个是怎么治疗细菌的,后两个是怎么预防细菌的,给人的感觉都是不痛不痒,真是没啥信心啊。

噬菌体的研发思路跟抗生素并没有本质区别,后两个预防的方法倒是很有必要实行,即便管不了大用。

思路决定出路。既然我的职业是中医,那么中医药是不是可以发挥作用或者提供思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中医药对于抗生素失效这一问题的应对,一方面是中医药如何治疗和预防细菌,另一方面是中医药理念对西医药对付细菌可能的启发。

这里要说具体的东西了,我就简单说个大概。

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的细菌感染,有两种途径:一是外部细菌侵入,二是内部细菌失衡。后者在中医药看来跟其他疾病并没有区别,恢复平衡正是中医的拿手好戏。

而后者在中医这里也很麻烦,中医药里没有细菌这个词,中医药将之称为“疫戾之气”或“六淫之邪”,古代经常爆发的瘟疫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细菌传染病。

下面就以感冒为例,来介绍中医对付细菌的方法。

感冒分为两种,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就是内部失衡导致的,受凉、劳累、熬夜等原因引起人体免疫力降低,于是上呼吸道本就存在的细菌就相对占据上风。

流感就是外部的流感病毒(这里暂把病毒当细菌说事)侵入人体,很显然,也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流感具有传染性,病程短,病势急、病情重。中医很早就积累了大量的治疗经验,后来又发展出了伤寒、温病学说,对这一过程有很深的认识,也有相应的治疗方药。这方面治疗的例子也很多,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包括最严重的非典,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来说,对付细菌,内部失衡的话,按照普通中医辩证就行,中药、针灸等方法均有不同疗效;外部侵入的传染病,中医也有广泛的治疗经验,而且不用围着细菌病毒打转,治疗生病的这个人就好。

这种启发,一方面是中医药具体方法上的疗效,比如某些中药成分的功效、某些疗法具体的抗菌疗效。这些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重点讲的是观念和思路方面。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系统论和还原论的不同,关于系统论以后我会详细讲述,这里展开讲三点。

1、联合用药。 中药为什么没有耐药性?因为单味中药的成分就很复杂,更不要说一个方子了,单一成分反复刺激才会形成耐药性,中药复杂的成分细菌根本无法摸着头脑。在具体治疗当中,西医也可以多联合用药。

2、扶正祛邪。 抗生素对付细菌是在驱邪,但我们人体本就有免疫系统,扶正也是一条路子,其实这在癌症治疗中已经开始运用,关于癌症的免疫疗法去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就是证明,细菌治疗领域为什么不开发免疫疗法呢

3、整体观念。 系统内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一个简单的感冒,我们要看的不仅是某个细菌病毒,也不仅是发生炎症的上呼吸道,而是身体的全局,而是患病的这个人。

4、黑箱治疗。 这是中医一直被诟病的一点,但其实颇有点后现代的思想,语言哲学和现象学也有类似理念,透过现象看不到本质,现象之外还是现象,相关性大于因果律,这也是为什么不同中医开的不同方子对同一个疾病都有效果的原因。西医也可以从各个环节入手,注重相关性,多途径干预。

以上乃一家之言,一时之想,大家若觉得有意思请点赞分享哦。

细菌从生物“适者生存”的本能出发,迅速通过基因变化,产生抗药性,并遗传给迅速不断大量繁殖的后代。例如,面对青霉素对自己的杀灭,许多细菌都会产生出一种叫β-内酰胺酶的物质来对抗。这种酶能破坏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使其失效;并将其遗传给24小时内繁殖的1 677 720个惊人数量的后代,从而使更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病例,多次使用某一抗生素的病人,当初用药时一用就灵,后来就收效甚微了,其原因就在这里。

据美国亚拉巴马州立大学教授、美国微生物学会前任主席盖尔·卡斯尔统计,在美国,90%以上的葡萄球菌株,对青霉素及相关抗生素都产生了抗药性。而葡萄球菌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儿童耳部感染等疾病的元凶。

1998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对35个国家的5万名结核病患者调查表明,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已遍布全球。在青霉素攻击下已“灰飞烟灭”的肺结核病,近年又已死灰复燃。例如,在2000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就在“晚间新闻”中,报道了一种新的抗药性肺结核病在西方蔓延的消息。

在2004年10月2日,香港《东方日报》刊登了中国台湾独有的一种超级细菌(ODRAB),“攻陷”了中国台湾从南到北的医学中心,几乎无药可治的消息。原因也是滥用抗生素。

在2005年底,中国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滥用抗生素已经产生出许多种耐药的“超级细菌”。

这类“超级细菌”的实例,是一种由已有菌种因“基因变异”产生的新菌种——“超级肺结核杆菌”。《华盛顿邮报》在2007年5月初报道,产生这种变异的主要原因是滥用抗生素,而它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已经在全球37个国家传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它引起的人患肺炎的死亡率高达50%!

《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在2007年10月16日报道,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肆虐美国,每年让9万多人感染。第一次发现MRSA是在1961年。目前,证实对它有效的抗生素,只有万古霉素。MRSA破坏肌肉、感染血管,所引起的疾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艾滋病,位居世界三大最难治愈的传染病之首。

有人说,科学家们针对这种酶发明一种威力更大的、能破坏这种酶的又一种抗生素不就解决问题了么!科学家们的确也生产出这种酶的抑制剂,但不幸的是细菌又产生出一种对它耐药的基因。

不但如此,更使人惊叹的是,一些细菌还把杀灭它们的抗生素当做食物,使人束手无策。例如,英国圣乔治医院在1996年2月,分别对64岁和60岁的两位男性病人手术后注射了防止感染的万古霉素。后来,医生在做术后疗效检查时惊奇地发现,二病人体内出现了一种不但不能用万古霉素杀灭,反而可以吃掉万古霉素的超级细菌。经微生物学家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因滥用万古霉素之后由普通肠道球菌产生的变种。更使人奇怪的是,当停用万古霉素之后,这种细菌会因缺乏食物——万古霉素而饿死!

抗药性的产生有时会使医生或病人困惑无奈。例如,在2000年3月8日,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的“晚间新闻”,报道了北京住院病人孙美艳在三八国际妇女节50周年献爱心的事迹。这一天,她的哥哥替她办好了向社会捐赠眼角膜的合法手续。而她,则是在历经十多年淋巴瘤治疗,对所有抗生素都产生抗药性之后,认为治疗无望才做出这一善举的。

不过,人们有时也燃起一点希望。在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发明了氧氟沙星和氯氟沙星,有人就说这不大可能产生抗药性了,因为它们是人工合成而不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细菌并不“认识”。但无情的事实是,它们不久就产生了抗药性!

这真是一个怪圈。要杀灭细菌,就必须用抗生素;而滥用的结果,却使这些小家伙产生抵御的本领。于是再寻利剑,但同样“教会”它们抵抗的“方法”和“提供”抵抗的“武器”或“食物”。看来,人类用抗生素杀灭病菌治病的过程,好似一场你来我往、胜负难测的拉锯战。悲观的医学家们甚至认为,人类很有可能会回到那“没有抗生素的黑暗年代”。

美国权威医学期刊总结抗癌

你有被医生宣判过死刑吗?王瑛在2003年查出肺癌晚期,当时医生很遗憾地告诉她,生命可能只剩下不到3个月了。结果如今已经18年过去了,当初治疗她的医生都因为肝癌而去世了,她却依然健在。

刚查出肺癌的时候,王瑛只有41岁,诊断为“右肺腺癌伴两肺及第五胸椎骨转移”,很多人都认为她可能撑不过3个月,但是为了争取一线生机,王瑛对自己使用了 超剂量的药物治疗,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在治疗的过程中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好在付出是值得的,经过10个月的努力,她的病情稳定了,肿瘤也缩小了。

但是2005年,不幸再次发生,这次肺癌发生了脑转移,她再次被医生宣判了死刑。但是王瑛依旧没有放弃自己, 历经数次放疗和化疗,还有那时刚刚兴起的靶向治疗, 王瑛再次挺了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的靶向治疗在中国还处于初步试验阶段,对于疗效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王瑛还是毅然决然地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使用靶向治疗的患者,她认为即使自己不能从中获益,至少也要为医学做出一些贡献。

通过基因检测,王瑛检测到了 EGFR基因突变 ,开始服用靶向药。这些年不断地通过正规治疗,尤其在是靶向药的帮助下,王瑛带瘤生存至今,成为了肺癌的超级幸存者。

像王瑛这样因为靶向药而受益的患者还有很多,毫无疑问,靶向药的出现,改变了无数癌症患者命运。

一、什么是靶向药?

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面对癌症不再束手无策,现代医学有许多对抗癌症的手段,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作用的原理是杀死患者体内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但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无法分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 ,只要是快速分裂的细胞都会成为它的“攻击对象”,这就是许多患者在化疗之后身体没有好转反而变差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就想,能不能设计一款能够分辨癌细胞的药物?于是靶向药就出现了。同一个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基因是不同的, 靶向药就是基于癌细胞基因变异的特征,在分子水平上制作出来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具备特异性和一对一的针对性,在进入人体后能够精准地杀死癌细胞, 比起化疗,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要小得多。

现阶段的靶向药根据药物的分子性质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 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和小分子化合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它们是根据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和肿瘤细胞内部酶产生的原理 来制作的。

靶向药作为治疗癌症的新型药物,是否能彻底治愈癌症还是一个未知之数,但是它的出现确实帮助许多患者重回家庭,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在靶向药面前,癌症就像是一个可持续治疗的慢性病,帮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的目标。

二、为什么靶向治疗的推广效果这么差?

靶向药对于患者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效果如此显著的良药为什么生活中很少听到?医院为什么不推广开来,让更多的癌症患者从中受益呢?上面的内容提到了靶向药的治疗原理,它是基于基因和分子水平的药物,它在临床治疗之前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而且最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有靶向药。

1、以靶点为指征

靶向药的使用是需要患者自身满足条件的,也就是 基因突变,医生们称其为靶点 。如果患者没有检测出基因突变,或者没有针对该靶点的治疗药物,那么是不适合进行靶向治疗的。

美国俄勒冈 健康 与科学大学的肿瘤专家Vinay Prasad博士曾经研究过美国有多少癌症患者能受益于靶向治疗 ,结论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JAMA上,结果显示, 超过90%的患者肿瘤测序结果并没有检验出相匹配的突变,估计不到16%的患者符合使用条件。

2、每个人治疗效果都不同

即使同样存在靶点的患者,在使用靶向药之后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靶向药能否起效,效用达到什么程度都要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而且很多靶向药只对部分患者有效。

3、有副作用和耐药性

靶向药虽然是基于分子水平,但是它也有副作用和耐药性,这种药的副作用和疗效相比并不算严重,主要副作用是 皮疹、腹泻、皮肤瘙痒, 数据显示, 因副作用停药的情况大概是3% ,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忍受。问题出在 耐药性 ,靶向药本来就是患者们对抗癌症的最后一道关口,一旦出现耐药性,有限的靶向药类型也让患者无药可选,而且肿瘤有可能反弹疯长,此时只能不得已采用化疗手段,对于患者形成的心理和身体双重打击往往是难以承受的。

三、第4代靶向药有望出现

第三代靶向药在临床应用中已经逐渐显露出新的问题,临床数据显示, 三代靶向药只有70%的有效率,虽然副作用较小,但是患者使用一年就会逐渐产生耐药性 ,而现阶段还没有相应的药物解决其耐药机制。

在这种困窘的状况下,2021年第112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简称AACR,顺利开幕,作为全球癌症领域的尖端力量,该年会公布了 第四代EGFR靶向药——BLU-945 的相关数据,让人们看到了打败癌症的新希望。 BLU-945在细胞模型试验中疗效良好,单独使用此药物可以使肿瘤保持稳定或持续缩小,而联合奥希替尼则能够使肿瘤迅速缩小至消失。

除此之外,AACR还公布了两款 第四代ALK抑制剂,NUV-655和TPX-0131 ,可以用来解决患者因使用靶向药出现ALK G1202R突变而产生的耐药性。实验结果表明 ,NUV-655和TPX-0131分别有强大的入脑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

这些药物的出现说明癌症专家们持续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且这些效果显著的四代药物非常有希望步入临床,为患者们带来新的希望。

面对癌症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要保持强大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因为虽然癌症的病情在不断变化,但是致力于肿瘤领域的专家们也在不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患者们使用的救命良药也会继续更新。#清风计划# #谣零零计划# #科学真相#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asian pac j cancer prev是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 APJCP的NLM缩写,《亚太癌症防治杂志》简称《亚太癌防》,总部在泰国曼谷,东南亚诸国合办的国际肿瘤专业期刊。

1、Cancer research(癌症研究)2、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3、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4、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临床癌症研究)5、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6、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各个检索系统的影响因子不同一般最大的是《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

《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是美国癌症协会的官方旗舰期刊,也是全球顶尖的医学期刊,主要报道全球肿瘤防控、诊断、治疗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和发现,为全球肿瘤人群预防、临床诊疗等提供最新政策。

《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介绍:

《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是由美国癌症学会主办的一份综述性、履行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论文内容涉及癌症诊断、治疗和预防。

其影响因子在SCI每年发布的JCR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充分依托学会主办的优势进行组稿、约稿工作,并刊登医学继续教育方面的信息,发行量约88 000册,号称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肿瘤学期刊。

影响因子-2010年至2012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3年平均影响因子:。

其中,2020年影响因子为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临床医师癌症杂志

美国医学杂志封面抗疫

因为现在疫情还没有彻底解决,美国白宫也没能幸免,这是一个全球隐患,在这个时期设计的这个封面比较有震撼力和批判性。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中国。

世界10大抗疫国家排名如下:1中国、2俄罗斯、3德国、4法国、5巴基斯理、6伊朗、7土耳其、8巴西、9印度、10美国。

这10大抗疫国家,均受到新冠病毒的大规模进攻,有的损失最轻,有的损失最重。笔者把损失最轻的国家往前排名,而把损失最重的国家往后排名。排名越向前,就表明它的抗疫能力越强,这造成的损失最小;排名越向后,就表明它的抗疫能力越弱,由此造成的损失最大。

这10个抗疫大国,尽管它们各自制定的抗疫策略所实施的抗疫快速化、机动化、网络化、封锁化、时间化、统一化、调控化以及命令化等不相同,但它们拥有的资源、人力、医疗技术等在第一时间里基本控制疫情并逐渐消灭新冠病毒的做法是几乎相同的。

只要它们制定出高效的抗疫策略并及时地到达国家的深层结构中给予实施,就可使疫情损失最小。但有些国家的最高层,对国家与人民完全不负责任,不是积极制定出高效的抗疫策略并及时地送到自己国家的深层结构中给予实施。

而是使用政治去干扰而制定出低效的抗疫策略,这使人民不懂科学地打着“还我自由”的旗号进行游行示威,也不懂科学地不戴口罩。

  • 索引序列
  • 抗癌新药美国医学杂志
  • 美国医学杂志抗疫
  • 美国医学杂志抗生素
  • 美国权威医学期刊总结抗癌
  • 美国医学杂志封面抗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