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期刊赵编辑

医学期刊赵编辑

发布时间:

医学期刊赵编辑

1.左心声学造影现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3年9卷5期, 347~349 赵博文,王新房.2.心肌声学造影的应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4年10卷3期198 ~200 赵博文,王新房.3.超声对比剂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5年18卷4期224~225 赵博文,王新房.4.声振微气泡右心声学造影20例报告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年11 卷2期 95~99 赵博文,王新房.5.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瘤2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5年11卷5期 319~320 赵博文 高敏 范妙英 寿金朵 夏萍6.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49例 浙江医学1995年17卷6期 321~325 赵博文 冼棠超 高敏,范妙英 寿金朵7.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5年11卷增刊1号23 赵博文 高敏,范妙英 寿金朵8.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瘤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5年11卷 增刊1号 104 赵博文 高敏,范妙英 寿金朵9.左室条束改变155例分析 浙江医学 1996年第18卷3期 149~150 何红 冼棠超 赵博文10.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诊断永存动脉干3例 浙江医学 1996年第 18卷4期 252~253 沈同芳 赵博文 范妙英 寿金朵11.前上纵隔纤维粘液肉瘤心腔内转移1例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6年12卷5期 Page 68 赵博文 范妙英 寿金朵 冼棠超12.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位碟瓣的评估 中国超声 医学杂志1997年13卷3期31~33 赵博文 范妙英 寿金朵1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Ebstein畸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7年 13卷2期 139~140 赵博文 冼棠超 范妙英 寿金朵14.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深插管监测中的应用 浙江医学 1998年第20卷3期 163 李洪根 赵博文 范妙英 寿金朵 吕江红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of Medical (SJM) mitral valve.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8 Vol Supplement II, 1998 Page 149 Zhao Bo-wen; Fan Miao-yin, Shou Jin-duo, Fan Xiao-min, Mizushige K, Matsuo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improving diagnosis of interatrial shunting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aneurysm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8 Vol 32 Supplement II, 1998 Page 150 Zhao Bo-wen; Fan Miao-yin, Shou Jin-duo, Fan Xiao-min, Mizushige K, Matsuo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mparison of myocardial contrast echaocardiography(MCE) and low dose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Journal of Cardiology 1998 Vol Supplement II, 1998, 129 Zhao Bo-wen. Mizushige K. Watanabe K. Takagi Y. Ueda T. Iwado Y. Kondo I. Matsuo .心脏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的应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 杂志 1999年第6卷1期, 33~34, 何启才 赵博文 李泽坚 王永清 郦志军 叶伟文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atrial shunting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septal aneurysm detected by contras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giology 1999, Vol 50, 745~753, Bo-wen Zhao, Katsufumi Mizushige, Tang-chao Xian, Hirohide Matsuo2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三尖瓣闭锁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年15卷增刊1号, 64, 孙亚萍 赵博文21.声学造影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膨出瘤心房水平分流的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年15卷增刊1号, 65,22.心肌声学造影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冠心病行PTCA术患者的心肌功能及血流灌注特点的对照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年15卷增刊1号 ,174, 赵博文 水重克文 渡边一史 高木雄一郎 植田 孝 古本 涉 岩藤泰庆 近藤 功 松尾裕英23.心脏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的应用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年第16卷1期, 42, 何启才 赵博文 李泽坚 王永清 郦志军 叶伟文24.心肌声学造影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冠心病行PTC术患者的心肌功能及血流灌注特点的对照研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0年2卷 增刊 Page 44 赵博文 杨倩 范晓明 汤富刚 范妙英 吕江红 寿金朵 冼棠超 水重克文 渡边一史 植 田孝 高木雄一郎 松尾裕英2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三尖瓣闭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15卷 , 64, 孙亚萍 赵博文26.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声学造影诊断先天性三尖瓣闭锁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17卷 11期, 874~ 875, 卢一丹 赵博文27.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中华胸心血管 外科杂志 2001年第17卷6期,345, 何启才何正富 赵博文28.声学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膨出瘤心房水平分流的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11卷3期,181~ 182。赵博文 寿金朵 吕江红 范妙英 范晓明 汤富刚 徐海珊 杨倩 冼棠超29.自制声振微气泡心脏声学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第 3卷 第2 期89~91。马新光 赵博文寿金朵 范妙英 吕江红 范晓明 汤富刚 徐海珊 杨 倩 冼棠超30.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成形术的监测评估研究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 7卷 第 4期 286~287 赵博文 何启才 周大春 王永清 范晓明 汤富刚 范妙英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31.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诊及ICU/CCU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华急症医学杂志 2002年 11卷 第3期, 206, 赵博文 鲍德国 潘孔寒 范晓明 汤富刚 范妙英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 冼棠超32.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主动脉深插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年第18卷第8期, 599~600, 赵博文 吕江红何启才 陈自立 周大春 范妙英 寿金朵 汤富刚 范晓明 徐海珊3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声学造影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年第18卷第9期 赵博文 吕江红 徐海珊 寿金朵 范妙英 汤富刚 范晓明34.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第11卷8期506~507。赵博文 宋伊丽 陈湫波 徐海珊 寿金朵 吕江红 汤富刚 范妙英 范晓明 冼棠超3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钝性外伤性室间隔缺损1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第11卷10 期 615赵博文 范妙英 徐海珊 寿金朵 汤富刚 吕江红 范晓明 of valvuloplasty using intraoperative transesopg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 Clinic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Scientific Sessions Abstracts of The 13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ardiac Doppler Society(ICDS), Vol 9 Supplement P 62. Zhao Bowen, He Qicai, Zhou Dacun, Wang Yongqing, Fan Xiaomin, Tang Fugang, Fan Miaoying, Shou Jindou, Lu Jianghong, Xu Haishan37.谐波成像在胎儿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11卷11 期 673~675. 赵博文 寿金朵 徐海珊 吕江红 范妙英 汤富刚 范晓明38.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三尖瓣反流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超声影像 学杂志2002年第11卷11期 694~695 赵博文 宋伊丽 徐海珊 吕江红 寿金朵 汤富刚 范妙英 范晓明3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动脉重度狭窄 1例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年第18卷第11期878 徐海珊 冯剑 赵博文40.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 术1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年第19卷第1期 64~65 潘美 赵博文 姚向平 王永清4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第5卷1期 64 吕江红 范晓明 赵博文 汤富刚 范妙英 寿金朵 comparison study of harmonic imaging (HI) and fundamental imaging (FI) in fetal echocardiography。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2003年4(3): 374~377 Zhao Bo-wen, Tang Fu-gang, Shou Jin-duo, Xu Hai-shan,Lu Jiang-Hong, Fan Miao-yin, Fan Xiao-min, Pan Mei43.超声诊断胎儿单心室并永存动脉干1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卷 6期 384 潘美 赵博文44.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房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年第19卷第7期 赵博文 潘美 宋伊丽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 汤富刚45.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结构的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12卷 8 期 赵博文 潘美 宋伊丽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 汤富刚 范晓明 范妙英46.频谱多普勒及 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19卷8期591~594 赵博文 汤富刚 潘美徐海珊 寿金朵 吕江红 范晓明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ei Index 的对照研究 临床超声学杂志 2004年 6卷1期 7~11 赵博文 潘 美 寿金朵 徐海珊 吕江红 汤富刚 范晓明 林 莎48.室间隔缺损并双腔右心室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赘生物1例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年13卷2期 156 赵博文 潘美 指数综合评估正常胎儿心室功能的定量研究.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年 13卷3期 165~169 赵博文 潘 美 汤富刚 范晓明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 林 莎 applications of fetal echocardiography in detection of fetal arrhythmia :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451 fetuses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ZHAO Bowen 赵博文, ZHANG Songying 张松英 Pan Mei 潘美, XU Haishan 徐海珊, SHOU Jinduo 寿金朵, LU Jianghong 吕江红,TANG Fugang 汤富刚, FAN Miaoying 范妙英, FAN Xiaoming范晓明 and Lin Sha 林莎 2004 Vol 117 3期 474~4775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主动脉缩窄.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20卷3 期 221~222 赵博文 潘 美 罗叶旋 吕江红 寿金朵 徐海珊 林 莎52.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20卷 4期 307~309 赵博文 潘 美 汤富刚 寿金朵 吕江红 徐海珊 林 莎53.胎儿超声心动图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4, 23卷2期 潘美, 赵博文54.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及其临床意义 中华妇产科学杂志,2004年 39卷6期 365~368 赵博文 潘 美 张松英 宋伊丽 徐海珊 寿金朵 吕江红 林 莎 唐海林 1.《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心律失常的检测研究》200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启动基金 万元.2.《胎儿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心律失常的检测研究》200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经费12万元。3.《急性冠脉阻塞和再灌注时收缩期及收缩期后室壁改变的动物试验研究》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科学基金, 万元. 1.《临床介入治疗新趋势》。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9月。2.《实用临床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赵绍琴医学全集》收录了先生的8部著作:《温病纵横》、《温病浅谈》、《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内科学》和《赵绍琴温病讲座》。这8部著作除《温病讲座》外,全部是先生生前亲自审定的。《温病讲座》则是根据先生的讲课录音整理,皆为先生原著。概括起来,可分为三部分:中医内科学、中医温病学、中医脉学和医案。这三部分l内容构成了赵绍琴特色医学,或者更确切讲,构成了一个系统_的、完整的、独特的赵绍琴医学体系。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自1955年创刊至今已经40年了。40年来,她既是我国神经精神科学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里程碑;又是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领域中,传播科学信息,记录科研成果,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人才成长的高级专业学术刊物,对推动我国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4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验,将更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间:(1955~1966)解放前,神经精神科学事业未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专业机构很少。因此,从事本专业者寥若晨星,神经精神科学成了我国医学科学中薄弱的一环。建国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和重视广大人民的疾苦和健康,神经精神科学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并于1951年8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此期间有少量的神经精神科论文刊登在《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随着神经精神科学的发展,专业队伍的壮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怀着满腔的热情,急于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于1954年7月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常务委员扩大会议上,决定创刊我国神经精神科专科刊物——《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随后组成了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穆怀珠任专职编辑。经过全体编委和专职人员的积极筹备,《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号于1955年3月13日问世,为季刊,每期80页,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傅连暲题写了刊名。办刊方针是以神经精神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普及对危害人民健康严重的疾病知识,如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肿瘤、癫痫、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防治方法、研究心得,要求医学研究密切结合实际,以更好地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创刊初期编辑室设在中华医学会内北京东单三条胡同,1957年迁至北京东四西大街新建的中华医学会办公大楼,创刊初期,编委会议都是在协和医院神经科许英魁和冯应琨教授的办公室内召开,参加者经常有许英魁、冯应琨、魏毓麟、赵葆洵、王芷沅、穆怀珠等。到60年代,则转到中华医学会会议室召开,参加人员有许英魁、冯应琨、黄克维、赵葆洵、王芷沅、谭铭勋、伍正谊、沈渔邨、许迪、陈学诗、王忠诚、张继志等。在50、60年代,在京编委会经常是在星期天或晚上召开。当时编委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陈学诗、张继志还经常来学会帮助加工稿件、撰写编者按语等。外地编委张沅昌、夏镇夷、陶国泰、于清汉等也很关心杂志工作,帮助组织稿件。1958年6月在南京召开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对精神病人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由卫生、公安、民政三个部门组成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提倡对精神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即不要把精神病人关闭或关锁在病房内。这次会议对我国精神病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地通过各部门的协作成效显著,其中以上海、北京、南京、天津、杭州、苏州做得比较好。如上海成立了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办起了多所精神病工疗站,使精神病的复发率下降了3/4以上。外出伤人毁物者也大大减少。这次会议的纪要及会后各地开展工作的经验介绍,该刊从1958年第4期起陆续报道,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1959年起改为双月刊,第1期84页,以后每期68页。从1959年起开始刊登英文目录,从1959年第三期起刊登主要论著英文摘要。1960年6月4日根据上级通知,该刊与医学会办的所有期刊一起停刊,检查浮夸、泄密和“修正主义”问题,同时也有纸张困难等原因。至1963年国家经济情况好转后,经改选组成以许英魁为总编辑,冯应琨、伍正谊、王慰曾、张沅昌、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增加11名年富力强的新编委。专职编辑仍由穆怀珠担任,1965年增加了陈秀华。经积极筹划于1963年5月25日复刊,为季刊,每期84页。并改由中华医学会出版。1963年11月25日至12月2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会议交流了许多有价值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资料,包括应用神经病理、生化、生理等实验研究方法,对神经病理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术探讨,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成就和进展。本刊从1964年第1期起改为104页,较详细地报道了这次大会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有关脑血吸虫病的病理,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及外科治疗,颞叶癫痫的临床、脑电生理,颅内肿瘤快速显微诊断和手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转氨酶测定,不典型内因性精神病的生化代谢紊乱,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生物因素调查、生化代谢及心理学的研究,以及神经衰弱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的论著。正当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及其专业刊物蓬勃发展之际,出现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本刊与几乎所有的期刊一样于同年9月又一次被迫停刊。直停至1978年。从1955年创刊至1966年9月停刊,共刊出10卷、39期,刊登文章1366篇,平均每期35篇文章。从1955年至1960年每卷末期附有总目录,从1963年复刊改为文题索引。每期印数从4030册上升到7658册。本阶段特点: 刊出内容以实用为主,较多地报道常见病的临床分析和临床诊治经验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尚少,科研设备有限,所以回顾性临床分析文稿较多,也很需要。过去我国的有关教科书和参考书,各种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多引用外国的数据,与我国实际情况常不尽符合。因此,陆续发表大量的临床分析文稿,颇受广大读者欢迎,也为我国撰写有关教科书、参考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还经常刊出“临床病理讨论”,对锻炼临床思维、准确诊断疾病、妥善地治疗护理大有帮助,因此,成为读者喜读乐看的栏目之一。 在初期,译文和译文摘要(文摘)所占比例较大:在50年代,每期译文1~4篇,译文摘要1~14篇;译文和文摘多来自苏联,部分文摘来自英美。从1958年开始设“综述”栏,对国外的有关进展予以综合报道。由于我国神经精神科学基础很薄弱,50年代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较多地引进外国的经验和成就来充实自己,还是很有必要的。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文章较少。本阶段共刊出论著605篇,其中基础研究15篇(占),临床研究95篇(),该两类文章绝大多数在60年代前期刊出的。50年代的基础研究以大体解剖学、病理学研究较多,而生化、生理学研究在60年代开始增多。 神经外科论著较少:在50年代刊出很少,6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但所占比例仍较少,在此阶段刊出的605篇论文中有关神经外科者仅44篇(占),其原因是我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本刊编委会对神经外科的发展一直很重视,经常优先刊出神经外科研究成果的文章。 充分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资料:本刊编辑委员会十分重视学术会议的报道,认为学术会议是展示各地有关经验总结和科研成就的大课堂,是沟通信息、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切磋学术,促进科学发展、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刊编委、编辑积极参与并组织稿件加以报道,使未参加学术会议的广大读者也从中受益。 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受当时政治影响,特别是1966年,本刊登了不少政治性文章,有时每期占一半版面。两次停刊(1960年和1966年)均受到当时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停刊长达12年之久,对神经精神科学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此期间各地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科学研究工作很少,零星的成果只能刊登在文革后期复刊的《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上,专职编辑陈秀华先后参加上述两杂志的编辑工作。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1978年春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大会发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并在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影响下,激励我国广大神经精神科学工作者奋起追赶国际神经精神科学发展水平,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形成兴旺发达的繁荣局面。为迎接这一局面,1978年初卫生部同意上报经国家科委批准复刊《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调出陈秀华负责筹备复刊事宜。在京原编委冯应琨、黄克维、陈学诗、赵葆洵、谭铭勋、王芷沅、沈渔邨、王忠诚、张继志等多次召开筹备会,讨论编委会人选和复刊计划。复刊后的编委人选原则上是上届编委中身体状况较好者建议继续聘用,有的省缺少编委请当地医学会推荐人选,最后由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后聘任。组成以冯应琨为总编辑,伍正谊、王忠诚、张沅昌、黄克维、夏镇夷、陶国泰、陈学诗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适逢当年7月4~10日在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大会,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由冯应琨、陈秀华在会上分别介绍了杂志筹备情况和提请审议的编委会工作条例草案、审稿原则草案和组稿计划。会上讨论热烈,各地编委表示将努力为杂志组审有关稿件。随后,在同年9月5日杂志正式复刊,仍为季刊,每期64页,并开始在论文参考文献前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从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每期64页。1988年起论文英文摘要改在每期后部集中刊登并取消论文英文目次。1993年起则将论文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之下,并恢复论文英文目次。本刊从1980年起被纳入美国的《医学索引》,亦被纳入我国《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医学文摘》。编辑室专职人员由1名编辑增加到3名编辑,1名编辑干事。复刊后,本刊除针对当前防病治病的需要,组织相应稿件外,特别注意报道有关学术会议的内容以满足广大读者的渴求。1984年4月10日国家科委批准创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5年《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正式创刊后,该刊不再刊登神经外科稿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领导下,进行了第四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1986年5月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组成以陈学诗为总编辑,夏镇夷、周孝达、陶国泰、史玉泉、谭铭勋、沈渔邨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调整了1/3编委,遴选50岁左右、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取代身体不好的65岁以上的老编委,并保留部分身体尚好的老编委作咨询编委。1986年6月3日至7日在重庆召开第三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会上由陈学诗总编辑介绍编委会改选经过,陈秀华汇报了本刊1978~1986年工作报告以及编委会工作条例(修订草案)、审稿办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通过。并围绕如何办好杂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求把神经科和精神科分开办刊物的呼声较高。为了使读者了解本专业的最新信息,从1986年开辟了“精防动向”栏目,介绍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国外神经精神科发展状况。为了加强思想导向,开辟了“人物述林”栏目,介绍老一辈神经精神科专业工作者艰苦创业、刻苦钻研、治学育人的业绩。1991年初进行第五届编委会改选筹备工作,经过反复酝酿于1991年4月组成了以陈学诗为总编辑,沈渔邨、郭玉璞、姜佐宁、江德华、张明园、陆雪芬为副总编辑的《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1991年5月在吉林市召开《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陈学诗总编辑报告编委会改选经过和1986~1990年杂志工作总结。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杂志压稿时间长和脱期问题;部分编委再次提出本刊应分办神经科和精神科两本杂志的建议。由于本学科专业的杂志在各地相继创办,如《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20余种,同时这期间,纸张、印刷、邮局发行费用不断涨价,本刊每期的定价从1986年开始突破了多年的每册元,逐渐上涨,以致发行量逐年下降。从1980~1993年每年平均每期印数为22294、20066、19297、19617、20445、18193、17876、17330、13569、13593、13485、13270册。到1988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经济状况陷于低谷,于1988年7月1日起停付作者稿费1年,9月1日起收取稿件处理费(1991年1月1日起对中华医学会会员停收稿件处理费)及发表费。自1991年开始封面加印中华医学会会徽。根据出版署的规定,从1993年第2期起停用傅连暲会长题写的繁体字刊名,改为简体字刊名。从1978年复刊到1994年底共刊出17卷,90期,刊登文章3106篇,平均每期篇。本阶段特点: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增多:自本刊1978年到1994年底,发表的论著共1379篇,其中基础研究82篇(),临床研究541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所占的百分比为50~60年代(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1倍多。这是可喜的改变,是这些年来各单位加强科研工作、推行研究生制度的结果。基础研究论文对我国医学科学有促进作用。多数临床研究有利于基层专业人才的成长,促进神经科和精神科防治工作的开展。 神经外科论文迅速增多:这阶段神经外科发展迅速,从1978年复刊至1984年底,共刊出论著472篇,其中神经外科162篇,占,与50年代神经外科仅占(5/292)、60年代占(39/313)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表明我国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已能用手术方法根治或明显改善多种颅脑、神经疾病,同时也表明已有可能创刊神经外科专业杂志。 重点号和专辑增多:重点号和专辑的专题是编委会根据来稿和有计划地组稿,尤其是结合专题座谈会和有关学术会议组编的。本阶段刊登45个重点号和13个专辑,两者共58个,平均每年3~4个。这是由于自1978~1993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成立14个专业学组,专业学组均举办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加上本刊组织的专题座谈会,总计有29个(不包括本刊编辑部未参加的会议),其中神经科19个,精神科10个。本刊除了报道这些学术会议水平较高的论文外,多数专业学术会议和专题座谈会都写了富有指导意义的会议纪要及相关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判定标准等。这些纪要和方案标准(详见附表)较充分地反映了会议各种内容和各种见解,并发挥了学术导向作用,颇受读者欢迎。 增辟栏目,活跃版面:本刊原有栏目有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临床病理(例)讨论、学术动态、书讯,本阶段增辟了学术讨论、技术改革、国际学术交流、精防动向、读者*作者*编者、人物述林等,以充实内容,活跃版面。 加强编辑规范化:从1986年起,加强编辑规范化工作,严格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同时加强对图表、统计学符号、参考文献、名词术语及版面设计等的规范化,贯彻各种有关编辑出版的国家标准。 该刊创刊40年来,贯彻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不懈地工作,因而不论在提高防病治病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培育方面,都做了重要贡献,兹简要分述于下。 普及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建国初期,我国神经精神专业队伍很小,随着各地专业医疗防治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专业人员迅速增多,但多系从内科队伍分流出来,专业知识不足,且有关专业参考书缺乏,为适应这一需要,本刊创刊后,特别注意针对这些需要进行组稿,除了通过论著介绍我国各地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外,用较多的篇幅以译文、文摘形式,继之采用文献综述形式及时介绍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起到没有围墙的全国专业性继续教育大学的作用。 促进各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的诊疗规范化工作:为了统一各种神经精神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的依据和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14个专业学组和本刊召开的学术会议、专题座谈会都十分注意分别就有关疾病制定“分类”、“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本刊均及时在有关重点号、专辑中予以报道,以便各医疗防治单位推行应用。对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到广大神经精神科工作者的热烈欢迎。 反映我国神经精神学科的新成就,推动学科发展: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专业高级学术期刊,肩负着反映我国这一专业的先进水平的重任。建国后,我国神经精神科工作者意气风发,越来越多地开展科研工作,其研究成果大量投寄本刊,本刊总是力争及时地严密审查后择优刊出,尤其是1980年召开了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后,研究报告迅猛涌现,多种先进的诊断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如CT扫描、数字减影、磁共振成像、多普勒超声检测、核素造影、红外热图、脑地形图、诱发电位等;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定位、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以及神经化学、精神药物药代动力学等的研究工作;各种实验性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动物模型的建立;神经组织移植,如垂体移植、胎脑组织移植、肾上腺组织脑内移植等;各种常见的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流动病学调查报告等;众多的新成就的报道传播,推动着学科的迅速前进。 促进临床医生的诊疗思维锻炼:本刊创刊不久就设立了“临床病理讨论”栏,先后刊出了59篇。由于其内容与读者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启发读者从临床难题中独立思考,有力地进行诊断思维锻炼。 该刊创刊40年来,编委会和编辑部一直努力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并侧重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做出了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编辑委员和审稿人的作用,做好审稿和组稿工作:本刊的编辑委员和审稿人大都是我国神经科和精神科界有名望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是本学科各地的带头人,在审稿和组稿工作中能够严格筛选把关,提供恰当有力的组稿线索,促证了杂志质量。特别是在创刊初期,老一辈编委曾牺牲个人大量休息时间,为本刊审阅和修改稿件,经常星期日或夜晚参加在京编委会,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他们都按时出席,认真讨论每一篇文稿。继续充分发挥这样一支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有权威的专业编审队伍的作用,是搞好杂志的根本保证。 充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新成果和新动向:本刊始终将反映国内外神经精神科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放在首位,通过良好的总体设计与导向,使广大专业人员获得新知识,扩大其眼界,提高其医疗水平和科研层次,进而促进我国神经精神科事业的发展。 充分报道学术会议的内容,扩大其社会效益: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及其后来的14个学组,早年每隔几年召开一次学术会议,后期每年总要召开2~3个专科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讨论会。并就有关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专业学术讨论会是针对本专业中各有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的学术讨论会,除公开征文外,根据主要议题特邀专题报告和综述报告,这些会议结束之前,会议领导小组总要根据报告的论文和广泛讨论的情况以及与会人员对会议的评价意见,认真总结,指出主要的收获、学术争鸣情况,取得一致认识的意见和尚有不同认识的几种意见,以及今后应努力探索的课题等,委托一位主持人向大会作总结报告。本刊为了充分发挥学术会议的效益,除了选登有代表性的重要论文外,组织有关专家写出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要求不要套话、空话,要求在会议总结报告的基础上,把会议的重点议题所涉及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纪要应达到使未参加会议的读者读后感到象参加会议一样真正有所收获。有关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论文、会议纪要、综述,加上述评,形成一个重点号或专辑,以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会议内容,获得效益。 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和重点号:举办专题座谈会是一种重要的组稿形式。选题是由编委会制定下年度编辑计划时确定的。选择当前急待讨论的问题,并提出各有关分题的中心发言人、特邀综述报告人以及拟约请参加讨论的专家或单位名单。对于一些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可邀请多学科专家参加讨论。座谈会一般以50~100人的规模最好,讨论范围明确,人数少,但均是专家,便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和争论,达到讨论深入。会后将座谈内容整理,写成充分反映会议内容的纪要刊出,可使读者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和诊治水平,促进研究的深入。同时选登一些有关研究报告和综述,约请对该专题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撰写一二篇指导性述评,对有关问题提出看法,指出方向,集中刊出这些文章,就可形成一个很受欢迎的重点号。 加强读者、作者和编者的联系:本刊1992年、1993年两次在杂志上刊出启事征求读者对本刊的意见,有不少读者和作者就本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批评和希望。这些意见很定贵,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对策,并认真改进、落实,对杂志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有好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联系,除不定期公开征求读者意见外,还要通过编委、座谈会多方收集读者的要求、希望、批评、建议,及时改进杂志工作。 由于作者、读者、编辑的密切配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从1978年复刊后,认真抓好编辑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杂志社主管社长、总编辑、编江部主任对每期稿件认真核查及签发。刊出稿件质量是较高的,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以来本刊发表的1379篇论文,有101篇获国家、部、全军科技奖,58篇获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科技奖,31篇获优秀论文奖(附件2),共有190篇获奖,获奖率达,我们衷心感谢全国广大作者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的大力支持。 处理好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关系:创刊以来,该刊在处理两个学科的稿件上是基本协调的,基本按1∶1的比例编辑的,1990年一度出现的精神科稿偏少的现象已得到纠正。尽管如此,由于近几年来神经科和精神科事业发展迅速,队伍不断壮大,县级医院已有专科医生,两科均有上万名专业医务工作者,来稿逐年有较多的增长,稿件积压日趋严重,虽曾采用增加页数、出版增刊、部分论著改为论著摘要等措施加以缓解,仍存在压稿时间较长现象,今后将更进一步加强这些努力,力争1年内刊出率达到70%,消灭来稿2年登不出的现象。鉴于199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已分成两个学会,分别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将本刊分成《中华神经科杂志》和《中华精神科杂志》已提上了议程,可望在1996年得到实现。

医诺医学期刊网的赵编辑

如何写项目申请书 信息来源: 齐鲁医学期刊网 齐鲁医学期刊网上面有很多相关医学论文写作和辅导医学论文,医学专著出版,继续学分,你可以SOSO齐鲁医学期刊网一下嘛 一、选题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利用已经发现的现象和规律进行应 用前景或应用的探讨 (2)体现科学价值 (3)高科技含量 2、创新性 创新性既有原始性的创新性,也有在问题某一方面有新的探索或改进。 (1)探索与重复 (2)特色 (3)国内外的地位 3、实用性 (1)社会价值 (2)经济价值 (3)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 (4)形成或促进一个产业 4、可行性 (1)研究条件和基础 (2)技术和方法 (3)人员素质 5、连续性 (1)有相应的前期研究积累 (2)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3)以前完成项目的情况 6、注意政府或民间基金会的导向 二、立项依据 1、阐述本项目对社会或经济的意义 2、本项目国内外进展情况 3、提出本项目解决的目标 4、强调本项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充分反映特色及创新点 5、预期成果 ......................... 七、申请书写作注意点 过长的篇幅就难以让评审专家看出重点所在,或者引起厌倦情绪,对项目评价也是不利的。 较为理想的写法,应当抓住研究目标及特色,用最简洁通顺的语言合乎逻辑地充分表述项目的特点,这样就能使评审者清楚地理解项目特点,相对容易得到好的评价。求采纳

那有啥不是真的,喜欢人也不一定非要因为颜值,因为这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人品和说话方式为人处世相处,如果他是没接触你就说喜欢那确实是假的

你说的是核心期刊的?看你的需要来投稿吧

这个是看你文章的走向的,核心期刊就可以了,其它的还的看规定

医学期刊编辑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以下供你参考: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BMJ目前的编辑为芬娜·戈里,在前任编辑李查·史密斯(Richard Smith)于2004年7月退休后她接着继任。芬娜·戈里于2005年2月被任命,而在过渡间期的代理编辑为肯伦·阿贝西(Kamran Abbasi)。BMJ有四种的文章编辑组织(内容相同不过广告不同):一般实习 针对一般实习来编辑。临床研究 针对医院医师。国际编辑 针对外国订户。冲击编辑 针对BMJ的退休人员。有一些国际编辑也是地区语言版的编辑。

较好的电脑技术,编辑要求需要在试用期中掌握,不同级别的杂志社,要求不一样!能进核心的很好! 性格要耐得住寂寞!心要比针还要细!有事联系我!QQ

当代医学杂志社编辑部赵丽

不论是什么错,还是谁提出的,一经核实,原刊物会在以后的期刊中,给出勘误表或更正。如果是作者本人,发现的最好尽快与杂志社联系,予以更正,并附一封对读者的致歉信。

停刊了。《当代医学》创刊于1994年4月,由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医学新信息、新技术。

她饰演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和一起又看流星雨里的慕容云海他妈妈

李颖百科名片人名,著名人物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另有演员大李颖、小李颖,清代篆刻家、画家,所长,副校长,研究员,医师,女作家,大学教授,漫画家等等。中文名: 李颖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日期: 1960年职业: 官员代表作品: 《中国十大女经理人》1995年: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总编辑1997年: 《中国计算机报》社社长2000年: 创办了赛迪网任CEO2000年: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 获CCID杰出人物奖 新浪博客: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大李颖个人资料电影作品电视作品获奖情况?李 颖专长简介清代篆刻家清代画家八一女排队员小李颖李颖环境信息研究所所长邯郸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二中副校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四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女作家李颖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漫画家李颖河南大学讲师长江师范学院教师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主管校长赛迪传媒总裁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南开大学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爱国者数码影像事业部总经理广州市东颖石艺有限公司董事长贵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福州第二中学教师主任医师 李颖李颖个人职称和个人荣誉个人专长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教授太子奶集团财务总监李颖454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大李颖 个人资料电影作品电视作品获奖情况?李 颖 专长简介清代篆刻家清代画家八一女排队员小李颖李颖环境信息研究所所长邯郸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市和平里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二中副校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四平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女作家李颖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漫画家李颖河南大学讲师长江师范学院教师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主管校长赛迪传媒总裁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心理咨询师南开大学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爱国者数码影像事业部总经理广州市东颖石艺有限公司董事长贵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福州第二中学教师主任医师 李颖李颖个人职称和个人荣誉 个人专长 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教授太子奶集团财务总监李颖454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展开 编辑本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女,1960年出生,高级工程师。1995年任《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总编辑;1997年任《中国计算机报》社社长;2000年成功融资800万美金,创办了赛迪网,并任赛迪网公司的首任CEO;2000年被任命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2000年底,担任赛迪传媒董事长,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软件频测中心副主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被《当代经理人》杂志评为“中国十大女经理人”。2002年被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女领导干部”。2005年获CCID杰出人物奖。2009年4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及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董事长。编辑本段大李颖个人资料姓 名:李颖 李颖拼 音:li ying写真(15张)? 身 高:170厘米 地 区:大陆 籍 贯:上海 语 言:普通话 特 长:表演电影作品1992年:《香港浴血》 饰:罗娜 《三毛从军记》饰:师长太太 1993年:《激情警探》 饰:阿芳 《黑狮行动》 饰:紫貂 1997年:《上海新娘》 饰:歌星 2001年:《第十三个名字》 饰:绮绮电视作品1986年:《聊斋》 《佟客、雨钱》篇 饰:董妻剧照(19张) 1994年:《孽债》 饰:卢玉琪 1995年:《浦江叙事》 饰:叶玲 1997年:《走入欧洲》 饰:余蔚 1998年:《兄弟姐妹》 饰:秦地 《一日夫妻百日恩》饰:秦小柯 1999年:《惊涛》 饰:许娜 《理想万岁》 饰:白姗 2000年:《千秋英烈传——花之风暴》 饰:铃木芳子 《沧桑花楼街》 饰:扬子 《被告》 饰:秦亚昭 2001年:《烟花女驼龙》 饰:张淑贞 李颖? 《都市名片》 饰:桑红 《女人别哭》 饰:叶婵 2002年:《浪迹天涯》 饰:裘贞贞 《中国传世经典名剧——桃花扇》 饰:李贞丽 《婚姻的故事》饰:花也侬 《粉红女郎》 饰:万美 《江山》 饰:一点红 2003年:《小皮匠登基》 饰:凤妃 《目击证人》 饰:卫华 《冰山下的来客》饰:谷燕妮 2004年:《长恨歌》饰:苏珊 《出轨》 饰:洪艳 李颖? 《急鼓》 饰:白雪菲 《婚姻的敌人》 饰:郝乐乐 《英雄有约》 饰:胡晓燕 《国母宋庆龄》饰:宋美龄 《银杏飘落》 饰:沈红 《预谋》 饰:黑社会老大 2005年:《绿蔷薇》 饰:玲玲 《三揭皇榜》 饰:客印月 《守望幸福》 饰:香雪 《利益与代价》 饰:韩潇潇 2006年:《爱在来时》 饰:萧湘云 《决不妥协》 饰:刘倩 2007年:《东方霸主》饰: 夜未眠 《我的丑娘》饰 王思梦 《午夜玫瑰——最佳处方》 饰:何颖 《相思树》 饰:吕经理 《大案组》 饰:邵雅丽 《诚信》 饰:白洁冰 《叫一声妈妈》 饰:廖中秋 《洒满阳光的小院》饰:刘贞 2008年:《一颗颗眼泪都是爱》饰: 汪敏 《微笑在我心》饰:薇薇安 《单亲妈妈》 饰:何琳 《追根究底》 饰:孟莲梦 《真情无限之养母生母》饰:莎莎 《下一个是谁》 饰:周怡 《重返杀虎口》 饰:丁大凤 2009年:《铁骨芳心》 饰:萧玲 《野鸭子》 饰:周丽琴 《春桃的战争》饰:青莲 《一起来看流星雨》饰:沈含枫 《守着阳光守着你》饰:何俪 李颖? 《中国式亲情》 饰:徐海燕 《走西口》 饰:风摆柳 《成家立业》 饰:于兰 2010年:《生死依托》饰:林姗姗 《女婿难当》饰:赵丽 《单身女王》饰:薛母 《天道人道》饰:凤娇 《爱上女主播》饰:崔丽芬 《国球》饰:丁蕾 《广府太极传奇》饰:吴氏获奖情况?《浦江叙事》叶玲一角获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奖编辑本段李 颖专长无痛针灸简介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现任沈阳市东陵区李颖中医针灸诊所所长 前任解放军202医院副主任医生 2000年被《中国专家人才库》录入的著名针灸专家 世界针灸联合会特邀教授 中国针灸学会会员 针法灸法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特效医术发掘整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专家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医针灸学科副主任委员 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12月代表解放军第202医院参加沈阳军区中医药技术比武大赛,获集体一等奖,个人银牌奖。 2009年获得国家“中医特技人才奖” 开创了中医针灸“无痛进针法” 李颖教授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治疗方法科学,深受国内外患者的爱戴。在四十余年医学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丰富经验。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自己一整套独特的针灸疗法,发明了“无痛进针技法”,治愈了国内外众多疑难病患者。先后收到大量的感谢信、锦旗等,被广大患者称为“笑容天使”、“神针”、“赛华佗”。她的座右铭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李颖教授不但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对针灸理论的研究颇有造诣,曾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中医基础杂志》、《中医药学刊》、《全国疑难杂症》、《中华医学大典》上发表论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发表学术论文。与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元徳教授、魏红教授等共同编写并出版了《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疑难病针刺经验手册》、《简明中医诊断学》等著作。 李颖教授医学成就享誉国内外,曾受到解放军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沈阳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并对她的事迹做过多次宣称报道。 李颖教授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将以她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编辑本段清代篆刻家〔清〕字考叔,仁和(今杭州)人。善篆隶书,工篆刻。 《广印人传》编辑本段清代画家〔清〕字箕山,江苏泰州人。善山水,墨焦笔健,气势大雄。清画家诗史云:“精篆刻,印人传称其巧极而天工出。”《图绘宝鉴续纂》编辑本段八一女排队员姓名:李颖(Li Ying)比赛截图(8张) 国籍:中国 性别:女 生日: 身高:米 体重:65公斤 项目:排球 位置:自由人 俱乐部:八一女排 扣球高度:3米15 拦网高度:3米06 主要成绩: 199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第3名; 1999年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第4名。编辑本段小李颖生日:78年11月3日 李颖星座:天蝎座 血型:B型 籍贯:山东 身高: 体重:45kg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喜欢的水果:芒果 最喜欢的食物:海鲜 最喜欢的明星:周润发、张曼玉 最喜欢的歌手:王菲 最喜欢的人:妈妈 最崇拜的人:爸爸 最讨厌的人:说谎的人 最喜欢的运动:乒乓球 最喜欢的地方:香港 最难忘的事:签约香港无线 从艺简历:1995年—1997年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台为TVB合约艺员 演出电视剧 四十四集历史剧《雍正王朝》 20集电视剧《2000年我们结婚》女一号参加节目(2张)东北一家人剧照(11张) 一百二十集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 一百六十集电视剧《快乐电信街》 四十集电视剧《有事您说话》 tvb版《西游记》饰嫦娥 tvb版《圆月弯刀》饰谢小玉 电视剧《花妮妹妹》饰雨佳 三十六集电视剧《重案六组3》饰马幽兰(第23集) 《旅行社的故事》饰 蔡欣欣 《巴哥正传》饰演彭兰花 《当大卫遇到丽丽》饰演芳芳 《家里家外》饰白玉 《二哥艳遇记》客串小兰 《最近比较烦》饰小飞燕 《小房东》饰罗兰(刘二喜的初恋情人) 《新警事之隐形兄弟》饰吕京红编辑本段李颖《新白娘子传奇》 白素贞(白娘子)小时候编辑本段环境信息研究所所长女,1968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3月在东北大学(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环境信息研究所所长。一直致力于GIS和遥感方面的研究、应用以及GIS和其他信息科学融合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在WebService新领域从事了许多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并且发表论文18篇,其中右6篇进入SCI检索。承担“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WebService方法和应用的研究与开发” 、“3D view system with GPS”、 “货轮漏油事故对策管理系统的开发”、“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的道路管理对应系统”、“城市水道管路地震遇害情况模拟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法在丘陵地区灾害分析与环境变迁上的应用”等国际项目。编辑本段邯郸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1960年生于河北邯郸,河北工艺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入选《北京画院研修生作品选》,《河北书法精品集》,《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集》等。现为邯郸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编辑本段北京画院专业画家李颖 长城秋色(1934年—2008年),别名李彬三,河北束鹿人。 中国画家。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画家。作品集(5张) 1961年考入北京画院研究生班,毕业后留院任专业画家。 1963年首次以色造型创造了《山川新绿》,参加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在法国展出。 1972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作《阿里山云海》,同年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元首接待厅作《太行之晨》,同年创作《红旗渠》参加北京市美展,《人民画报》等报刊发表。 1982年《峨嵋积雪》参加北京市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同年《峡江清晓》参加中、日联展,在中国美术馆和日本展出。 1985年《古塞秋晴》、《蜀江秋色》参加法国第17届海滨涅城艺术节,获特等奖。 1988年与画家臧伯良在桂林展览馆举办二人联展。 1989年《李颖山水画集》出版。 1992年迁居日本东京研创现代重彩山水画。 1993年“李颖画展”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 1993年《古塞长岭云漫》选为国家领导人新贺年卡。 1995年大阪特邀展。 1996年东京每日新闻社主办《李颖画展》。 1997年入选《世界名人录》并被聘用为该书顾问作品有《山川新绿》、《阿里山云海》、《太行之晨》、《红旗渠》、《蜀江晓雪》、《峡江清晓》、《古塞秋晴》等。 出版有《李颖山水画集》等 李颖--代表作2。 李颖--代表作1

药学期刊编辑

前者是半月刊,一年24期;后者是年48期,从发行量上来说,后者占有优势。审稿快慢的问题,不好妄下定论,《中国实验方剂学》可以查一查资料,了解是不是符合。这是可以提供投稿的。要是能够满足要求,投稿的时候一定要向期刊vip编辑说明见刊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以免投递之后才想起这个问题。

其实去学校阅览室看就好了呀…………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临床医学进展,医学诊断 ,OA中文核心,出版较快。

  • 索引序列
  • 医学期刊赵编辑
  • 医诺医学期刊网的赵编辑
  • 医学期刊编辑
  • 当代医学杂志社编辑部赵丽
  • 药学期刊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