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经历了传统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发展时期,欧洲传统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结合诞生了西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融合正在形成系统医学的模式。 近代 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 16世纪的医学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发展,生产力的增长促进了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这些都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药物也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称为“文艺复兴”.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标志着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学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为代表的医学革命. 中世纪的医学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陈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首先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依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陈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这个时代的医书,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这反映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 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人的解剖结构,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他开始从事人体解剖.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只有150余幅,画得大都准确、优美. 达·分奇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由此证明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 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是由维萨里完成.维萨里肄业于卢万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当时,这两所大学讲解剖时,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讲课,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内最多只允许进行三或四次解剖.维萨里不满足这种状况,曾夜间到野外去盗窃尸体来进行解剖.当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欧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于是他就到那里任教.1543年,他将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公开发表.这本书就是《人体构造论》.维萨里虽然也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指责,但他的学生们发展了解剖学. 中世纪,由于手术操作污秽而受到轻视,一般的外科手术都由理发师进行.法国的帕雷就是理发师-外科医生,他曾任军医,在战伤处理中,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还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进行止血;做过异位胎儿倒转术;创制过假手假足.他不懂拉丁文,又不信仰天主教,他的作品用本国文字法文写成的. 14~16世纪,传染病非常流行,曾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这时弗拉卡斯托罗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还指出了三条传染途径. 总之,16世纪欧洲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的医学 在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 17世纪,量度观念已很普及.最先在医学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还制造了一个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运动、进食.在排泄前后,他都秤量自己的体重,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了30余年.他发现体重在不排泄时也在减轻,于是认为其原因是“不易觉察的出汗”,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新陈代谢研究. 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家们曾相继发现并解释了血液在心脏循环的过程.1553年,西班牙学者塞尔维特确认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时,不是经过中隔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进行了“漫长而奇妙的迂回”. 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同时,他还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总动脉,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他分析认为血液绝不可能来自饮食,也不可能留在身体组织内,他断定自左心室喷入动脉的血,必然是自静脉回归右心室的血.这样就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 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意大利马尔皮吉观察动物组织,发现了毛细血管,他还观察过脾脏、肾脏等组织的微细结构.荷兰业余科学家列文胡克也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细胞;他在观察蝌蚪的尾巴时发现血细胞从毛细血管中流过的情形.他和马尔皮基的观察填补了哈维在血液循环学说中留下来的空白,说明血液怎样由动脉进入静脉的.但是,17世纪的显微镜观察很不深入,真正的人体组织学是19世纪才发展起来. 17世纪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都有了进步,医学家也开始不满意过去的医学学说,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这主要有三种派别.其一是物理学派,医学机械论者、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对医学的见解就是代表.他主张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机械的反应;认为人有灵魂,而灵魂存在于松果体中. 化学派则以化学原理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荷兰人西尔维乌斯可为其代表.他曾致力于盐类的研究,认为身体的三要素是水银、盐和硫磺;“酵素”在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他是加伦学说的信奉者,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酸性和碱性的平衡失调所致,所以其治疗方法也是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为主.这个学派是当时医学上有势力的一派,他们在唾液、胰液和胆汁方面的研究对生理学有一定的贡献.他们认为血液是中枢,一切病理过程都由血液产生.对所有疾病都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和治疗. 另一位英国的化学派代表,牛津大学的威利斯注重临床观察.在西方他第一个知道糖尿病的尿是甜的,所以糖尿病也曾称威利斯氏病,他记述过现在所称的重症肌无力,还描述并命名过产褥热和大脑基底动脉环. 还有一派叫做活力派,认为生命现象不能受物理或化学的支配,生命现象是由生命特有的生命力来维持的,这种生命力亦即活力.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斯塔尔,他认为疾病的原因在于生命力的减少,而其消失就是死亡.此派到18世纪更为盛行. 这三个学派虽然开始于17世纪,但其影响都很大,直到20世纪各种学派中还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内科学直到17世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医术与中世纪相仿,四体液论依然是疾病理论的基础.由于当时医生多研究解部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西德纳姆指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同时,他非常拥护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治愈力”的思想.这既说明了当时临床学还很落后,也表明他对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视. 18世纪的医学 到18世纪,医学家已经解剖了无数尸体,对人体的正常构造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基础上,他们就有可能认识到若干异常的构造. 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莫尔加尼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并且据此对疾病原因作了科学的推测.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损伤,而且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它在某个器官内的相应病变部位.在他以后医师才开始用“病灶”解释症状,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 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叩诊.他的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的酒量.后宋,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寻找“病灶”.经过大量经验观察,包括尸体解剖追踪,他创立应用至今的叩诊法.但叩诊法的推广应用,还是19世纪的事. 在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学生到医校学习,只要读书,经过考试及格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 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布尔哈维成了当时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布尔哈维充分利用病床教学,他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的症候以及这些与病理变化关系的资料,这是以后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先驱. 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 19世纪的医学 19世纪初,细胞学说被提了出来.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 19世纪中叶,由于发酵工业的需要,再加上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也随之诞生了.法国人巴斯德开始研究发酵的作用,后研究微生物,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科赫三定律.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19世纪后30年,是细菌学时代,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被发现.巴斯德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并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吞噬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提出了微生物间的对抗和它们变异的论述;20世纪初,发现乳酸菌与病原菌在人肠中相互拮抗,并用乳酸菌制剂来治疗某些肠病.他对早期免疫学作出很大贡献. 19世纪初期,在药理学方面,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例如,1806年由鸦片中提取出吗啡;1819年由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至19世纪中叶,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杨酸盐类解热镇痛药合成成功;19世纪末精制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临床医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为手段,产生了实验药理学. 19世纪,人们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机体,从而逐渐兴起实验生理学.法国的马让迪,德国人弥勒和法国人贝尔纳先后用动物实验对神经和消化等系统进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基础. 由于病理解剖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当时的临床医学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到19世纪末,检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从直接观察病人转变为研究化验室的检验结果. 发明听诊的是拉埃内克,他是法国病理学家、临床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对于心肺可以听诊的启示.起先他用耳直接听诊,后来制成纸制听诊器,后用木制.他检查了许多病人,研究了用听诊器发现的各种最微小的现象,并进行了许多尸体解剖,把解剖结果与临床现象相对照,从而改进了听诊法.1819年,他发表论文《间接听诊法》,并根据这种新的检查方法用来诊断肺和心脏的疾病. 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装置和光学器具,一系列光学器械相继发明和使用.较早的有德国人赫尔姆霍茨的检眼镜,继之喉镜、膀胱镜、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等先后发明,这丰富了临床内科诊断手段,并使其后体腔内进行治疗成为可能. 由于化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利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以检查血液的内容物,大大改进了诊断法.显微镜学的不断进步,促使形态诊断学在临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机体体液和固体部分的组织结构和有形成分,并研究正常和异常排泄物的结构成分.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成就,医生的诊断方法更为丰富. 19世纪之前,外科非常落后.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问题未得解决,这限制了手术的数量和范围.19世纪中叶,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麻醉法的发明.19世纪中叶一氧化二氮、乙醚、氯仿相继被用作全身麻醉药,外科手术能够在无痛情况下施行,这是外科学的一大进步,是外科手术学得以发展的前提.19世纪末又发明了局部麻醉的方法,克服了全麻手续繁杂、副作用多的不足. 创伤手术后的化脓并发症是最麻烦的事,在巴斯德发现病原微生物以前,维也纳的产科医生塞梅尔魏斯于1847年证明,产褥热的真正原因是手和产科器械带进了感染因素,主张用石灰水洗手. 根据巴斯德的发现,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荻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 1886年贝格曼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标志着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止血方面也有些初步进步,如止血钳、止血带以及血管结扎的方法的应用等. 以上几方面的重要成就,为外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 18世纪时预防医学有某些改进,但大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实施范围也很有限.到19世纪,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的问题.英国于1848年设立卫生总务部,规定一些预防疾病的法令. 之后不久,英国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亡约六万人.统计资料显示疾病的传染媒介是饮用水,于是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方法,而逐渐遏止了疫情. 使卫生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的人是德国的佩滕科弗,他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卫生学方面,研究了空气、水、土壤对人体的影响;测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呼吸的意义,并发明了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住宅的通气和暖气设备.继他之后,研究职业病的劳动卫生学、研究食品工业的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相继产生. 护理工作历史悠久,但从事护理的人长期地位低下,19世纪之前工作条件一直十分恶劣,人员素质差,待遇低.英国的南丁格尔曾在德国学习护理知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收效显著.1860年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你要的可是这篇?????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对流体的流量或流速进行精确控制,如化工领域里对微量化学元素的检测和分析常需精确控制流量。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流量与流速有时也要精确控制。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临床上应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不同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更严重时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受影响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常规临床输液,普遍采用挂瓶输液,并用眼睛观察,依靠手动夹子来控制药滴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工作量大。癌症病人的化疗和病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灌注,通过调节输入的速度和时间将化疗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既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糖尿病人遭受病痛的折磨,需要以一定的速度给他们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药效作用时间也较短,因此极需一种流量和流速能控的持续输送装置,来输送少量的药物并精确控制其输送速度和流量。对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输送某些特殊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硝普纳、TPN(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等时,输液速度和用药量尤其需要认真精确控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血液非常容易凝固,输血时很容易阻塞输液管。要保证血流速度大于某一值,才能顺利输血。另外,不管是输液还是输血,普通输液器对输液完毕和输液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故障,如气泡、阻塞等都不能自动报警,也不能及时切断输液通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倒流或其他后果。因此需要用智能型输液泵来控制药液的输送,并进行异常报警。二、智能型输液泵的功能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可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归纳起来,输液泵能实现以下功能:(1)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2) 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3) 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4) 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5) 实现智能控制输液。三、智能型医用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智能型输液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图1是智能型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框图。1. 微机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2. 泵装置: 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目前有很多种泵装置,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3. 检测装置: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4. 报警装置:传感器感应到的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发光二极管)和声音报警(扬声器和蜂鸣器)等。5. 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多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和LCE液晶显示。四、泵装置泵装置的种类很多,分类也多种多样,就驱动原理来说可分为电磁泵、气动泵和压电泵等;就结构来说有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等。医用输液泵需要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有些类型的泵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且考虑到输液管要安装方便,药液不能污染泵装置等因素,因此用得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指状蠕动泵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指状蠕动泵(Finger-like Peristaltic Pump),又称线性蠕动泵(LinearPeristalticPump),它体积小,重量轻,定量准确,使用方便,输液管安装方便。如图2所示,这种泵有一根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多个(一般为12个)凸轮,这些凸轮的运动规律相差一定的角度,每个凸轮与一个“手指”(即滑块)相连。工作时,由步进电机带动凸轮轴转动,使滑块按照一定顺序和运动规律上下往复运动,像波一样依次挤压静脉输液管,使输液管中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定向流动。这种泵比较精确,容易控制。输液时不希望产生脉动,要求泵的线性度好。泵的线性度与“手指”的数目有关,当“手指”数目超过8个时,就有很明显的线性度,脉动也明显减少。2. 盘状蠕动泵这种蠕动泵具有圆弧形内周面的泵壳,有一中心轮,中心轮的边缘呈轴对称分布安装着一定数量的可转动的挤压轮,输液管夹在挤压轮和泵壳的圆弧形内周面之间。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中心轮转动,中心轮又带动其周围的挤压轮转动,中心轮像“恒星”,挤压轮像“行星”,挤压轮既绕中心轮公转,又绕自己轴线自转。几个挤压轮沿着中心轮顺序挤压输液管,使液体以一定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3. 注射泵这种泵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具有往复移动的丝杆、螺母,因此也称为丝杆泵。螺母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注射器里盛放药液。工作时,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而步进电机带动丝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示意图如图4。4. 弹性输液泵这种输液泵靠的是机械力,它由气球状容器、输液管和输液调节器组成,如图5所示。气球状容器即是泵体,其内层膜是合成弹性橡胶(不是乳胶)。工作时,先用注射器往泵体里注进药液,然后使泵体密封,这样泵体里就有正压力,打开输液调节器,利用合成橡胶的弹性挤压作用,就可把药液连续或间断地输入到人体。这种泵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多用于长时间或间断地输液。五、产品简介及发展趋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输液泵,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固定点泵(Stationary)和非固定点泵(Ambulatory);标准泵(Standard)和便携泵(Portable); 体外泵(External)和可植入泵(Implantable);机械泵(Mechanical)、电子泵(Electronic)和重力泵(Gravity);容积泵(Volumetric)和蠕动泵(Peristaltic) ,如图6所示。固定泵控制精确,报警齐全,但体积较大;便携泵体积小,病人可随身携带,用电池作为电源,只适用于小量输液;可植入泵使用方便,输液时病人移动不会产生影响,但需要外科手术;机械泵用正压力来输送药物和液体,没有电源(电池或交流电),体积小,可携带,主要用于输送小体积,长时间或间歇输液,通常用于化学医疗、止痛或抗生药类的输液;电子式泵输液速度可达999mL/h,可实现智能控制。国外对智能型输液泵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国外产品,类型多样,性能较好,如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601型输液泵(控制精度为10%)和SP-500型注射泵,美国IMED公司GeminiPC-2TX型输液泵可实现四路控制,还有德国贝朗(B|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Infusomat P型和InfusomatfmS型,型号众多,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国内对输液泵的研制起步较晚,大都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输液泵,如北京科力丰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ZNB系列产品,深圳康福特公司也有输液泵产品。不过总体说来,种类较少,性能也需改进。输液泵将向更小型化、更便携化、控制更精确、更安全可靠发展。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泵现在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大多数日常生活,甚至可带着泵洗澡或游泳,如MiniMed公司的507型产品。输液泵还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以后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植入连续血糖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传感器,它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皮下体液并获得血糖数据。当血糖过高时,系统将发出警报。胰岛素泵根据血糖传感器测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后自动控制泵向患者体内注射胰岛素,真正实现智能输送。六、结论智能型医用输液泵能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切除输液通路。智能型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心血管科、急诊科和手术室,尤其适用于ICU和CCU病房的输液治疗。在医疗保健领域里,对精确控制药液的流速和流量,智能型输液泵将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她将成为精确输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百度里面就有啊。
年,法拉第出生在伦敦铁匠家的贫困郊区。他的父亲微薄的收入,经常生病,孩子又多,所以法拉第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仅一个星期吃的当然是一块面包,更别说上学了。他特别喜欢这本书 电气和机械方面。法拉第的钱去买书,买笔记本,就用废纸打印设置成笔记本,摘录各种资料,有时还伴随着自己的插图。 2,一次偶然的机会,英国皇家学会舞蹈来打印校对他的书,无意中发现了法拉第的“手抄本”。当他知道是时候要记住有约束力的学徒笔记,惊喜,然后给了听课券法拉第皇家舞蹈学院。 法拉第极度兴奋,前来参加皇家艺术学院。这是众所周知的报告了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盯着很难听大卫的演讲。回国后,他把讲稿成书,作为一个自学“化学教材。” 3.后来,法拉第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教材”发送到戴伟教授,附有一封信,说:“非常愿意商界逃进了房间,在科学界,因为作为据我的想象,科学能使人高尚,和蔼可亲。“ 4.收到信后,戴维被深深地打动了。他非常欣赏法拉第的人才决定聘请他当助手。法拉第非常努力,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 五六个月以后,大卫去欧洲的研究之旅,参观著名的科学家在欧洲,参观国家化学实验室。大卫决定把法拉第国外。通过这种方式,其次是大卫·法拉第在欧洲旅行了一年半,会见了安培等著名科学家,很多知识,还学会了法语。 6.回国后,法拉第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立性。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 1834年,他发现了电解定律,震动了科学界。该法律规定,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 7.法拉第很难靠自学,从一所小学甚至没有读这本书装订学徒,进入世界一流科学家的行列。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力科学家。” 8月25日去世时,法拉第坐在他的读书学习,76岁年。由于他对电化学的巨大贡献,人们用他的姓 - “法拉第”作为动力装置;他的英文缩写姓 - “法拉”作为电容单位。 1 ***牛顿,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1642年12月25日出生在格兰瑟姆,林肯郡,英格兰靠近墙索普村,伦敦在1661年于3月20日,1727年 2.牛顿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文学士度。随后两年在主场以避免瘟疫。这一年,他制定了为创作蓝本的最重要的科学人生。回到剑桥1667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后。 1669任卢卡斯讲座教授,直到1701 1696皇家造币厂任何监督,并移居伦敦。 1703年,他是英国皇家学会,英国总裁。由安妮女王在1706年授予爵士在他的晚年集中在自然哲学和神学。 3.牛顿在科学上创建微积分和经典力学中最杰出的贡献。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去世。 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0年,从技术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后毕业于苏黎世,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发现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工作。 1905年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柏林大学教授理论物理学的1909年副教授苏黎世大学,教授1911年的布拉格大学的物理学威廉皇家学会后,德国的两年总监,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 1932年被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在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和推广做出贡献,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满意固体的比热,量子统计的发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于1921年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生于公元前西西里叙利亚德古拉287,公元前212年,并在同一个地方了。 5. ****阿基米德早年在亚历山大欧几里得的文化中心的时候跟着同学对他的生活没有详细的记载,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他建立了杠杆原理,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 - 阿基米德,以及用于识别冠的真实性;谁设计了许多战争机器,对敌人的攻击......阿基米德 后人的高度评价,而且往往他和牛顿,高斯和数学家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贡献。
医学经历了传统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发展时期,欧洲传统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结合诞生了西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融合正在形成系统医学的模式。 近代 西方近代医学是指文艺复兴以后逐渐兴起的医学,一般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 16世纪的医学 封建社会后期,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发展,生产力的增长促进了对新市场的寻找.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7年达·伽马发现好望角,1519~1522年麦哲伦环绕世界……,这些都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许多药物也由东方传入欧洲.美洲发现后,欧洲也有了金鸡纳、愈创木、可可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意大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敢于向教会思想挑战,反对宗教迷信的束缚.他们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我应该了解”,以此来反对神学的统治.他们一方面传播新文化,一方面竭力钻研和模仿古代希腊的文化,因此称为“文艺复兴”.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标志着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 文艺复兴运动中,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于是医学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为代表的医学革命. 中世纪的医学学校中,主要讲阿维森纳的《医典》,以及加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教师照本宣科,一切墨守陈规,毫无生气.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首先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反对中世纪的传统和权威观念.他说“没有科学和经验,谁也不能成为医生.我的著作不是引证古代权威的著作,而是依靠最大的教师—经验写成的”.他勇敢地向墨守陈规和盲目崇拜进行斗争,公开焚毁了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 在封建社会,各民族无例外地禁止解剖尸体,因此人体解剖学得不到发展.这个时代的医书,解剖图几乎全是根据动物内脏绘成的.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这反映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 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必要深入了解人的解剖结构,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他开始从事人体解剖.他所绘制的700多幅解剖图,传至今日只有150余幅,画得大都准确、优美. 达·分奇首先对加伦的解剖学发生疑问.他曾往气管吹入空气,但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见心脏膨胀起来,由此证明加伦所谓肺与心相通的学说是错误的.他还检查过心脏的构造与形态,他所画的心脏图较以往有关图画正确得多.此外,他还发现了主动脉根部瓣膜的活动及其性质,证明瓣膜的作用在于阻止血液回流.他所提到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不久就引起了医学家们的注意. 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是由维萨里完成.维萨里肄业于卢万大学,后转入巴黎大学.当时,这两所大学讲解剖时,仍是教授高坐椅上讲课,助手和匠人在台下操作,而且一年内最多只允许进行三或四次解剖.维萨里不满足这种状况,曾夜间到野外去盗窃尸体来进行解剖.当时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有欧洲最好的解剖教室,于是他就到那里任教.1543年,他将工作中积累起来的材料整理成书,公开发表.这本书就是《人体构造论》.维萨里虽然也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指责,但他的学生们发展了解剖学. 中世纪,由于手术操作污秽而受到轻视,一般的外科手术都由理发师进行.法国的帕雷就是理发师-外科医生,他曾任军医,在战伤处理中,用软膏代替沸油处理火器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他还用结扎法取代烧灼法进行止血;做过异位胎儿倒转术;创制过假手假足.他不懂拉丁文,又不信仰天主教,他的作品用本国文字法文写成的. 14~16世纪,传染病非常流行,曾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这时弗拉卡斯托罗提出有关传染病的新见解,认为传染病是由一种能繁殖的“粒子”造成的,还指出了三条传染途径. 总之,16世纪欧洲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始独立发展,其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 17世纪的医学 在17世纪,英国科学处于领先地位. 17世纪,量度观念已很普及.最先在医学界使用量度手段的是圣托里奥,他制作了体温计和脉搏计,还制造了一个像小屋似的大秤,可在其中生活、睡眠、运动、进食.在排泄前后,他都秤量自己的体重,如此不厌其烦地进行了30余年.他发现体重在不排泄时也在减轻,于是认为其原因是“不易觉察的出汗”,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新陈代谢研究. 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毕业于帕多瓦大学,在他以前,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家们曾相继发现并解释了血液在心脏循环的过程.1553年,西班牙学者塞尔维特确认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时,不是经过中隔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进行了“漫长而奇妙的迂回”. 哈维最先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活体解剖的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动物机体的活动.同时,他还精密地算出自左心室流入总动脉,和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量.他分析认为血液绝不可能来自饮食,也不可能留在身体组织内,他断定自左心室喷入动脉的血,必然是自静脉回归右心室的血.这样就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著作《心脏运动论》. 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17世纪初出现的.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意大利马尔皮吉观察动物组织,发现了毛细血管,他还观察过脾脏、肾脏等组织的微细结构.荷兰业余科学家列文胡克也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细胞;他在观察蝌蚪的尾巴时发现血细胞从毛细血管中流过的情形.他和马尔皮基的观察填补了哈维在血液循环学说中留下来的空白,说明血液怎样由动脉进入静脉的.但是,17世纪的显微镜观察很不深入,真正的人体组织学是19世纪才发展起来. 17世纪时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都有了进步,医学家也开始不满意过去的医学学说,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这主要有三种派别.其一是物理学派,医学机械论者、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尔对医学的见解就是代表.他主张一切疼痛、恐怖等都是机械的反应;认为人有灵魂,而灵魂存在于松果体中. 化学派则以化学原理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荷兰人西尔维乌斯可为其代表.他曾致力于盐类的研究,认为身体的三要素是水银、盐和硫磺;“酵素”在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上有重要的作用.他是加伦学说的信奉者,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酸性和碱性的平衡失调所致,所以其治疗方法也是以平衡两者的关系为主.这个学派是当时医学上有势力的一派,他们在唾液、胰液和胆汁方面的研究对生理学有一定的贡献.他们认为血液是中枢,一切病理过程都由血液产生.对所有疾病都用化学原理进行解释和治疗. 另一位英国的化学派代表,牛津大学的威利斯注重临床观察.在西方他第一个知道糖尿病的尿是甜的,所以糖尿病也曾称威利斯氏病,他记述过现在所称的重症肌无力,还描述并命名过产褥热和大脑基底动脉环. 还有一派叫做活力派,认为生命现象不能受物理或化学的支配,生命现象是由生命特有的生命力来维持的,这种生命力亦即活力.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斯塔尔,他认为疾病的原因在于生命力的减少,而其消失就是死亡.此派到18世纪更为盛行. 这三个学派虽然开始于17世纪,但其影响都很大,直到20世纪各种学派中还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内科学直到17世纪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医术与中世纪相仿,四体液论依然是疾病理论的基础.由于当时医生多研究解部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西德纳姆指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同时,他非常拥护希波克拉底关于“自然治愈力”的思想.这既说明了当时临床学还很落后,也表明他对人体抗病能力的重视. 18世纪的医学 到18世纪,医学家已经解剖了无数尸体,对人体的正常构造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这基础上,他们就有可能认识到若干异常的构造. 意大利病理解剖学家莫尔加尼于1761年发表《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一书,描述了疾病影响下器官的变化,并且据此对疾病原因作了科学的推测.他把疾病看作是局部损伤,而且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它在某个器官内的相应病变部位.在他以后医师才开始用“病灶”解释症状,这种思想对以后的整个医学领域影响甚大. 18世纪后半期,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了叩诊.他的父亲是酒店老板,常用手指敲击大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的酒量.后宋,奥恩布鲁格把这个方法用在人的胸腔,以寻找“病灶”.经过大量经验观察,包括尸体解剖追踪,他创立应用至今的叩诊法.但叩诊法的推广应用,还是19世纪的事. 在17世纪以前,欧洲并无有组织的临床教育,学生到医校学习,只要读书,经过考试及格就可领到毕业证书.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 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布尔哈维成了当时世界有名的临床医学家.布尔哈维充分利用病床教学,他在进行病理解剖之前,尽量给学生提供临床的症候以及这些与病理变化关系的资料,这是以后临床病理讨论会的先驱. 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 19世纪的医学 19世纪初,细胞学说被提了出来.到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层次.他学说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来自细胞;机体是细胞的总和;疾病可用细胞病理来说明. 19世纪中叶,由于发酵工业的需要,再加上物理学、化学的进步和显微镜的改进,细菌学也随之诞生了.法国人巴斯德开始研究发酵的作用,后研究微生物,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还提出科赫三定律.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19世纪后30年,是细菌学时代,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被发现.巴斯德还研究了鸡的霍乱、牛羊炭疽病及狂犬病等,并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俄国人梅契尼科夫,系统阐述了吞噬现象及某些传染病的免疫现象;提出了微生物间的对抗和它们变异的论述;20世纪初,发现乳酸菌与病原菌在人肠中相互拮抗,并用乳酸菌制剂来治疗某些肠病.他对早期免疫学作出很大贡献. 19世纪初期,在药理学方面,一些植物药的有效成分先后被提取出来.例如,1806年由鸦片中提取出吗啡;1819年由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至19世纪中叶,尿素、氯仿等已合成;1859年水杨酸盐类解热镇痛药合成成功;19世纪末精制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开始研究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以临床医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动物实验为手段,产生了实验药理学. 19世纪,人们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机体,从而逐渐兴起实验生理学.法国的马让迪,德国人弥勒和法国人贝尔纳先后用动物实验对神经和消化等系统进行了大量生理研究.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生理学研究的科学基础. 由于病理解剖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当时的临床医学中特别注意对内脏器官病理变化的研究和诊断,想尽各种方法寻找“病灶”,使诊断方法不断充实,诊断手段和辅助诊断工具不断增多.到19世纪末,检查工作又或多或少地从直接观察病人转变为研究化验室的检验结果. 发明听诊的是拉埃内克,他是法国病理学家、临床家.他从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得到对于心肺可以听诊的启示.起先他用耳直接听诊,后来制成纸制听诊器,后用木制.他检查了许多病人,研究了用听诊器发现的各种最微小的现象,并进行了许多尸体解剖,把解剖结果与临床现象相对照,从而改进了听诊法.1819年,他发表论文《间接听诊法》,并根据这种新的检查方法用来诊断肺和心脏的疾病. 许多临床诊断辅助手段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体腔镜检查都是在19世纪开始应用的.利用新的照明装置和光学器具,一系列光学器械相继发明和使用.较早的有德国人赫尔姆霍茨的检眼镜,继之喉镜、膀胱镜、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等先后发明,这丰富了临床内科诊断手段,并使其后体腔内进行治疗成为可能. 由于化学的发展,临床医学利用化学分析检验方法以检查血液的内容物,大大改进了诊断法.显微镜学的不断进步,促使形态诊断学在临床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它研究机体体液和固体部分的组织结构和有形成分,并研究正常和异常排泄物的结构成分.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成就,医生的诊断方法更为丰富. 19世纪之前,外科非常落后.疼痛、感染、出血等主要基本问题未得解决,这限制了手术的数量和范围.19世纪中叶,解剖学的发展和麻醉法、防腐法和无菌法的应用,对外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是麻醉法的发明.19世纪中叶一氧化二氮、乙醚、氯仿相继被用作全身麻醉药,外科手术能够在无痛情况下施行,这是外科学的一大进步,是外科手术学得以发展的前提.19世纪末又发明了局部麻醉的方法,克服了全麻手续繁杂、副作用多的不足. 创伤手术后的化脓并发症是最麻烦的事,在巴斯德发现病原微生物以前,维也纳的产科医生塞梅尔魏斯于1847年证明,产褥热的真正原因是手和产科器械带进了感染因素,主张用石灰水洗手. 根据巴斯德的发现,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荻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 1886年贝格曼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标志着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止血方面也有些初步进步,如止血钳、止血带以及血管结扎的方法的应用等. 以上几方面的重要成就,为外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此外科学开始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体腔外科普遍发达,这样许多临床专业(如妇科、泌尿科、眼科等)中除进行内科处置外,外科方法也获得重要地位. 18世纪时预防医学有某些改进,但大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实施范围也很有限.到19世纪,预防医学和保障健康的医学对策已逐渐成为立法和行政的问题.英国于1848年设立卫生总务部,规定一些预防疾病的法令. 之后不久,英国发生霍乱大流行,死亡约六万人.统计资料显示疾病的传染媒介是饮用水,于是采取了适当的预防方法,而逐渐遏止了疫情. 使卫生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的人是德国的佩滕科弗,他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卫生学方面,研究了空气、水、土壤对人体的影响;测定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对呼吸的意义,并发明了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住宅的通气和暖气设备.继他之后,研究职业病的劳动卫生学、研究食品工业的营养和食品卫生学相继产生. 护理工作历史悠久,但从事护理的人长期地位低下,19世纪之前工作条件一直十分恶劣,人员素质差,待遇低.英国的南丁格尔曾在德国学习护理知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收效显著.1860年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了一门科学.
一提起外科手术,许多人以为在我国是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事,中医看病只是望舌诊脉,开一张处方就完了。打开浩瀚的中国医学发展史,便会发现这是大错而特错了。远在新石器时期,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便有通过“手术”使头骨变形和拔除侧门齿的风尚,以激励人们更加勇敢地与野兽搏斗,使“鬼祟”、病邪外出。虽然其目的不是为了治疗疾病,却是人类在了解人体自身和改变它的形态上的一种大胆行为,无意识地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手术。约在3000年前的周代,我国就有了专门的外科医生,当时称为“疡医”,使用一些简单的手术及外治疗法治疗疮疡及体表外伤。“外科”也因此而得名。战国及奏汉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外科列专篇论述,并出现了针砭疗法,手术疗法进一步发展,如治疗“脱疽”赤黑者,“急斩之”。应用腹腔穿刺术治疗单纯性腹水,也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稍后的华佗,以麻沸散作全身麻醉,行腹腔内肿瘤切除肠吻合术,一个月就能康复。《列子 列问》也载。当时著名的医家扁鹊以药酒作全身麻醉,行开胸探心术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当时的外科手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手术成为人们祛除疾病的重要手段。而西方国家直到19世纪后半叶,在先后解决了疼痛、出血、感染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才开展了腹腔手术,落后于中国1700多年。中医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和精湛的技术,成为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唐以后,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封建思想也逐渐完备,人体逐渐被神秘化,解剖人体被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大大地限制了外科手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创造性的手术被记载下来。《诸病源候论》最早详细叙述吻合的步骤及术后护理。宋元时期的骨外科专家危亦林作了较多的正骨手术,为中医伤骨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他还有一些外科手术如兔唇修补术、鼻端赘瘤摘除术等。值得一提的是,在17世纪,曾有一名操浙江口音的外科学家作了一例阑尾切除术,其步骤与方法与现代外科手术基本相似,其中对阑尾炎的描述维妙维肖:“切开腹壁……有形如蜈蚣昂头出,急以刀钳去之”。说明这一时期的外科学家,在封建统治的高压下,还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了明清时期,中医外科的发展进入全盛阶段,形成了“正宗派”、“心得派”、“全生派”的争鸣之势,随着经骚的进一步积累和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大量外治及手术疗法相继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相当成熟的治疗体系。如高文晋的《外科图说》仅手术器械的描绘就有33种之多。现在也已挖掘出许多古代外科手术工具。不可否认,今天的人们一般习惯上都会认为西医学的外科手术水平远远高于中医的外科手术,其实中医的外科手术历史上远远超过西方当时的水平,至少从扁鹊、华佗的那个时代,一直到十六世纪之前,中医的外科手术水平是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外科手术不仅存在,而且在宋明代以前曾经得到过很高水平。例如,在唐代出土的文物中已有镊子、剪刀这样的常见外科手术器械,宋代时已有玛瑙刀的出现,而公元1974年江苏省江阴县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医疗器械,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器械。该墓出土的一种铁质柳叶刀,系外科手术用刀,有尖刃口的一头与现代医用手术刀十分相似。该刀长厘米,宽厘米,铁质。刀端锐尖呈柳叶形,刃口位于刀端的一侧,约长4厘米左右。由于刃口较长,应是切开较大面积皮肤的一种工具。用刀时刀体与皮肤平行,作横向切开,近似现代应用的手术刀。这充分说明,像柳叶刀这样的外科手术器械在明代已广泛使用。同墓出土的还有平刃刀、镊子、剪子、牛角柄铁质圆针。平刃刀刃口位于刀的下端,前方扁平薄锐,约长厘米。刃口较短,应是切开较小面积皮肤和“死腐、余皮”之用,用刀时刀体与皮肤垂直,作纵向切开。出土的两把外科用的铁质镊子,也叫做“大钳”、“长钳”、“钗”等。《外科明隐集》中说这种形状类似于今天的镊子的工具,其用途是“用以枷捏余皮顽腐,以得刀割之便也。”《外科心法真验指掌》也说:这种手术工具的功能是“……捏溃疮之腐肉,取之,去之,不可伤好肉,伤则血流。”与某些中医著作中所绘制镊的形状相同。同墓中出土的外科用剪子,大体与家用剪相仿,仅在尖端有方头和尖头区别,江阴出土的两把铁制小剪,是外科手术中辅助刀、针的常用工具。这些古代外科器具的原件现都藏于江阴县文化馆中。该墓中出土的牛角柄铁质圆针,它的刃尖呈卵形,已略有磨损,是当时针灸和外科医疗的常用工具。这些外科手术器械在当时的广泛使用,说明中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发展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清代高文晋于1834年编《外科图说》,书中载有器械图谱,如首页绘有“外科应用刀剪钳针各式物件全图”,反映了当时手术疗法已经进入了较为系统和规范的阶段,但可惜影响并不广泛。翻开历史我们知道,至少在十五、六世纪之前,中医的大家们都是自己亲自操刀做手术的,而在西方直到十五十六世纪,西方医学还处于理论与解剖相分离的状况,教授们还将做手术的工作分派给理发师去做。从中世纪以来直到十六世纪的医学院里,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在大学的讲台上,医学教授们捧着医学经典在那里照本宣科,而在台下,却由理发师甚至屠夫这样的操刀匠在持手术刀给学生们作示范,这看起来似乎很滑稽,但却是事实。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外科医生或解剖术施行者都是理发师或屠夫,因为人们在当时极端歧视外科,认为外科手术就像屠宰。外科医生的地位十分低下,外科实践更是不足挂齿的事情。这些被称为“短袍理发师外科医生”的命运直到十六世纪末才逐渐有所改善。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著名的“短袍理发师外科医生”的创造性工作,由于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外科软膏剂,改革了创伤出血的烧灼法而发明了结扎法,并创造了假手假足,使外科的状况焕然一新,外科医生也逐渐提高到与其他科医生同等的地位。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在我国古代由于宋明理学的影响以及在宋明以后大量外科医生受到由外治转向内治这一思潮的影响,致使我国古代外科手术的技术没有能够流传下来,而那些受孔孟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更不屑于记载那些专用针刀实行手术的所谓“技者”,导致外科手术从此走向没落,这应该看作是中国古代外科发展的悲哀吧。
有的。中国古代中医公认最早的外科手术,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名医华佗,于公元三世纪在魏、蜀两国行医,发明让病患以酒服麻沸散作为麻醉,再施行“刮骨疗伤”、“剖肚清肠”等多种外科手术,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皆有记载。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华佗到处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华佗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扩展资料:
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的方法并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础上的中医学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主张之下,外科手术在中医学当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
中医外科远在汉代,就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这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就渐渐被更加“文明”和“简便”的内治法取代了。在这种条件下,中医学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其它医学不得不承认它超越的科学性和其理论的精妙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科手术
百度里面就有啊。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 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护生将以往学到的医学、护理基础知识与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体会
引言
目前,医学模式和护理理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以来,在各个医院相继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此为契机,为了优化护理管理业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全面履行护理人员职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制订了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程序,“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在心脏外科的初步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心脏外科是集急、危、重症患者于一体,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救多,由于频繁的治疗、护理和观察造成非常紧张、节奏很快的气氛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这样使患者产生很多想法,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和治疗,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责任护士对其积极的疏导和解释,解除患者的种种疑虑,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于2010年6月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新理念新模式运用于心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取得良好效果。
2 实施方法
筹备动员
宣传教育,全面部署 为使我科广大医务人员尽快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科室多次召开护理人员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宣传,强调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工作是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 措施 ,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要求,护士长主动了解护士的思想状况,并与护士有效沟通,使护士的认识统一到医院开展此项工作上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并外派2名参加“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研讨班”实践学习。
积极宣传,接受监督 科室全体人员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在工作启动阶段及时召开了实施大会,向全体工作人员宣传“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目的和意义,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 经验 分享会”,学习和吸取其他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方法,并在医院网站开辟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专栏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同时公示基础护理项目和内容,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
修订各项护理职责、制度和工作程序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工作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临床各类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标准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定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调整排版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
改革传统的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力量的强弱搭配合理排班,病区60张床位,护士21名,除护士长、主班护士、辅助护士3人外,其余18名人参与负责“包干“患者。病房床位分成前后两组(由1名护理组长及8名责任护士组成),每组30张病床。护理组长由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轮流担任,每组护理人员长期为每组患者服务,将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及小组成员的姓名张贴于病房公示墙,便于患者知晓负责其护理工作的护士姓名,当责任护士不在岗时,由所在组的护理组长或其他责任护士代管,责任护士在工作中落实整体护理,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护理组长担负责任护士外还负责所在组的护理质量检查和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在对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确定职责分工。根据病房多数护士的志愿和患者的需求,调整护士排班模式,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满意护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和 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及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各班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各类隐患、各种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神志不清的病人是否使用床栏、是否履行告知义务并及时记录等等,加强不同层次护士人力资源的管理,合理安排工作职责,严格履行护士义务。
改革薪酬机制,分层级使用护士,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改变原有的“一锅粥”平均分配制,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的薪酬机制,全体人员积极为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献计献策,积极有效的给予奖励.对新老护士进行一对一传、帮、带,每个班次均实行双班制,细化工作流程,拓展护理服务内容,每日严格落实患者基础护理工作,为每一位患者亲自实行洗头、擦背、洗脚等生活护理。
注重人为关怀 创造温馨病房
注重人为关怀,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1]。我们的护理工作要求做到五点:仪表美一点、问候多一点、巡视勤一点、观察细一点、业务精一点。尤其是护士们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增加了理解和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3 体会
转变了观念,改善了服务态度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四心:接待病人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执行医嘱细心;六声:病人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电话有问候声。经常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生活上是否需要帮助等,不但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 文化 素质和修养。
加强了责任心,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由一组护士提供责任制包干护理服务,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包括心理变化,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专科护理,使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无误的完成。科室每月集中组织护士学习,加强护理 安全教育 ,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每周安排规范化培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生活护理到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实施基础护理,进行生活照顾,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对病人病情开展有效护理工作,牢记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同等重要,对患者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施中不断规范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设施,扩展基础护理服务范围,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明显改善 护士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增进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患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患者和家属更加信任和依赖护士了。
我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后,病房变得整齐卫生,患者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大大降低,很多病房都不乏患者称赞我们护士、感谢护士的声音。护理人员主动工作意识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足,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好,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从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病人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胡德英,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护理学杂志,2010,25(18);22- 23
输血疗法可以使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 治疗和最大的安全性。尽管由于心脏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灌注技术的改善,心脏手术后病人少输血或不输血是新的输血疗法试图达到的目标。但由于心脏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及其手术的要求,病人手术中失血、术后循环不稳、容量不足等都会需要输血治疗。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失血患者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使垂危的生命得到逆转。因此输血护理是心脏外科护士的常规工作之一。西京 医院心脏外科每年行心脏手术3800余例,每年都有数万毫升的血液经过不同护士的双手分别输入每一位病人的体内。然而输血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从输血申请到血液输入完毕,这其中任何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生命。而且受当前 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输血还达不到零风险[1]。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媒体也时有报道,因此安全输血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影响心脏外科患者输血安全的风险因素
护士对相关输血的 法律法规知识淡漠: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部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只注重了完成常规工作而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导致相关知识缺乏而盲目操作,影响输血疗效,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
护士工作超负荷、 规章制度 执行不得力:护士是输血治疗的具体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大医院的护士工作量大,在较忙的状态下个别护士往往会忽视规章制度的落实而采取工作简单化,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差错。如在多个病人同时需要采集血样时,护士会将几个病人的试管同时带上,以至于忙中出错将血样放错试管。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新农合政策的实施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切身的实惠,但同时也带来了大医院病人的剧增,有时甚至是出现井喷状态。病人多,护士医生的工作量势必增大。每日病房护士需完成6-10位心脏病人的术前准备。陈宇宁[2]等报道成都某医院临床输血所导致的缺陷中护士缺陷比率占到,而主要缺陷是输血记录内容不全、严重的还有采送错配血标本。
病人住院期间处置的环节较多;心脏外科收容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其住院治疗需要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患者住院后需经过病房(进行术前准备)、手术室(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灌注)、重症监护室(危险期)、及病区恢复,不论是急诊或是择期手术,心脏手术前均须对患者进行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患者,其术前的交叉血样都有病房护士采集并通过卫勤人员负责送往血库,有部分急诊手术会在手术室采集血样,而患者输血多数情况下是在手术时或者是在手术后ICU进行。这期间经过了病区护士、卫勤人员\血库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ICU等多个部门护士的手,从采血时保存血样的试管上标签的黏贴、采血时查对、送样时的交接、及提血时与血库工作人员的查对到为患者输入体内,任何流程上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输血差错的发生。有 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及管理。娜琴[4]等对输血差错资料的分析显示,多数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忽视核对而造成。
病人病情复杂多变,评估难于详尽准确: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临床用药较多,临床各种突发事件是其他外科病人的数倍;加之术前可能应用的药物作用的影响,患者机体凝血机制紊乱;特殊青紫型患者侧枝循环丰富;又因为术中体外循环的影响,凝血因子、血小板破坏较多;再加上手术复杂,患者术后早期循环稳定性差。因此评估患者的病情难以详尽准确,要求护士护理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理解力强。 2护理对策
输血是临床重要的 治疗措施之一[5],特别心脏外科病人病情危重者较多,临床工作中输血相应较多。在输血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要仔细周密、审慎对待,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发挥高度的责人心,严防差错的发生。
输血前执行知情同意:患者家属拥有输血知情同意权,由于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出于窗口期供血者的血液感染指标显示阴性,虽然现在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在输血的过程中也有感染艾滋、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在输血前和患者家属进行谈话,详细告知输血目的及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使其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过硬的技术,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在临床用血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认真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输血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每个心脏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医院均能为之提供安全取血、安全输血。
加强病情观察、防范输血不良反应:心脏病人由于病情的复杂多变,输血的要求也要更为严格。护士在执行输血疗法前要做好层层把关,输血后更应该根据病情做好“四多”即多监测、多巡视、多询问、多观察,防止输血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要求立即停止输血,积极 报告 医生,在维持循环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救治,预防其他并发症。同时在管理上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排查原因,以消灭隐患。每次输血完毕,均要求将输血袋留取24小时以便于出现意外情况时复核查对。
加强环节控制、注重知识培训,严防差错发生:科室上要注重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输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输血知识和技能,熟悉成份输血的用途、作用、血液存贮的方法及安全时间、输注时要求、交接班的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输血、用血新知识、新方法,根据每个心脏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的特点更合适地选择成份输血,减少输血风险,从而减少纠纷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
3小结
降低临床输血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各级医务人员需要长期努力执行的一相工作,需要参与输血工作的全体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全面、充分认识输血风险性,了解降低风险性的措施,加强宣传 教育, 科学合理地使用血液,才能将此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 文献
[1]李爱琴.护士在预防输血纠纷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6-207
[2]陈宇宁.临床输血主要环节存在缺陷的比较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音,2005,4(11):1162-1163
[3]吕珍秀、陈玲利.手术室输血中的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实践与研究生,2009,6(17):120-121
[4]娜琴.临床输血护理.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3):239-240
[5]逯秀玲.安全输血的护理探讨.国际护 理学杂志,2007,4(26):337-338
心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2. 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3. 有关心外科护理论文
4. 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外科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外科护理论文
7. 有关肝胆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最伟大的发明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中华的国粹——中医学。如果要说意义的话,也许中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将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在本世纪初期以前,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说它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说它是外科吧,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有内科外科混为一体的医学模式,怎么看中医也不符合规则,美国就规定:凡进行针灸的,必须有外科行医执照。另一方面,中医从头到脚散发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例如,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就说:“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而且中医普遍有“医者,《易》也”的说法。《易》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啊!说起《易经》,那可是了不得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看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是什么,了就是相面顺,中医满嘴的精气、阴阳,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词句绝对是不能翻译的。于是,如来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看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学不满意,那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中医的医就是“意”,这个意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比如,像把脉这种事,那就全凭经验,同样的浮脉或洪脉,它主什么病,虽然有一些医书的根据,但更多的却是凭经验,凭感觉,这里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领神会,却不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是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有一个人上山割破了手,他偶尔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鲜血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此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这个解释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没有实证性,因此当然很难被西方现代科学接受。西方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学那该怎么办呢?中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理论猛劲往西医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经络吗?那好办,我把经络说成是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不就行了吗?第二种是把中药还原成化学成分,你不是不懂中医的汤剂吗?那也好办,我把汤剂还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学分子式。许多人给这种方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西医结合”,实际上,这样结合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非驴非马的怪物。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医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子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适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中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弥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药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要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化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药理。大家知道,中医的单方并不多,在实际中使用的大多是复方,《黄帝内经》载方13,《伤寒论》载方113,《本草纲目》载方11000,绝大多数都是复方。中药的复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复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那么何为阴阳平衡?何为正气、邪气、清气、浊气、病气?在西医贫乏的词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语词。那么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复方,你最终想说明什么?再说,每一种中药中都有几十种,甚至百种化学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学成分就有七十余种,这样算下来,一副汤剂就很可能有上百种。上千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又是如何体现君、臣、佐、使原则的?化学检测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吗?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天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吗?同时,中医用药的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同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一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事实上,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中药药理的做法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它或许可以在几剂中医复方中有用,但却不能概括整个中医药。比如说,中医的用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但却从来没有静脉注射的,打针这玩艺是西方人发明的。现在发现,将中医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改为西医静脉注射法,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将中药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处理是没有效果的。再者,现代西方医学的化学分析法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中药而言更是如此。有的中药对动物没有丝毫疗效,但对人却有疗效;有的则是对人无效,而对动物有效。这样一来,研究西医常用的动物试验法就失去了作用,基本堵死了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医药的路子。还有一点,根据西医的观点,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实际上,许多的中药并没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们恰恰可以治病,这与西医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说明中医药,基本上属于瞎胡闹。许多人都因为中医学没有现代科学原则作支撑,所以心里发慌,在骨子里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于是,厚着脸皮硬往西医上靠,认为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成为科学。这是多么可悲的想法!中医存在的价值根本用不着西医来承认,西医没有这个资格,早在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更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从中医学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与西医学走的是两条路,如果硬要区分出谁高谁低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脸红地说:中医学在整体上要高出西医学一大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更气人的是,不论你解释得了还是解释不了,中医一直在有效地使用着,你说到底是谁先进谁落后呢?比如说经络学吧。经络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中医是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之上的,《黄帝内经》说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那么什么是经络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曾经有人说,经络是血液循环系统,也有人曾说经络是神经系统,都是用西医理论会中医,根本就说不通。经络既不是血液循环系统,也不是神经系统,经络就是经络,目前它对全人类来说也是一个迷,因为经络在现代解剖学上是看不见的。有报道说,中国医学家祝总骧通过多年研究发现,经络是不依赖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是条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的线,是由一些看得见的微小结晶颗粒组成的带状物,它在人体上宽约一毫米。几年前,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质锝,利用锝的R射线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发现得的行走路线与中医的经络基本相同,同时证明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些点。接着,日本的一些科学家采用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某些组织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由以上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证明了几千年前的一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类绕了一个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真是太有意思了,既然经络是已经被证明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涉及到中医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印象,中医的全部理论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东西被称为“气”。“气”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最高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一致也。”中医用来解释人体生命的一条主线就是“气”。气是生命的本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形气交感而化生万物。”《生气通气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热、暑、湿、燥、寒为六气,它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藏象是人体的气化,《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六节藏象论》说:“以其气命其五脏。”病因病机在于气化失常,《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也就是说,气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内流转,所谓的病就是气在流转过程中受到了阻碍。诊断必须全面诊察精神气血,人体病变,可由外在各种表现诊察得知,因为机体气化是“内外相袭”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篇》。治疗在于调理气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灵枢·本神篇》说:“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那么中医里的“气”又是什么呢?这可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气绝对不是指人们的身体,《内经》中曾明确地说,“气先身生”,虽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论的嫌疑,但它却说明气与身体不是一回事。其次,气也不是指人的思、虑、忧、喜。悲、恐、惧等显意识状态,因为任何显意识状态都有对应的刺激物,也有负载它的可见身体器官,比如说,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人会产生痛苦的感觉,伤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经系统是痛苦感觉的载体。此外,人的显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类型,像恐惧、爱好等等。气在中医里是精、气、神的总称,在藏象学中又化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医里的气乃是指精神,是一种脱离肉体的纯精神,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文化、个人修养等,说白了它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它是潜藏在我们身体之内的另外一种生命。中医的“气”是灵魂的推测,也可以从“气”字的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气在甲骨文中写作“”,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国八卦中乾卦的符号,即三个阳交。乾为天、为大、为生,故甲骨文的气字可以直接理解为生命或生命之本。实际上,甲骨文中的气字还可以理解为数字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气”字同样可以理解为万物生命之源。那么,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甲骨文“气”这个本字的构成也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气”是别人给的,《说文》释“气”云:“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氧即馈也,给也。”这个解释与上古造人神话在解释灵魂的来源时是一致的。值得说明的是,在中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神“给气”这个细节,而《说文》中的这个解释恰恰弥补了神话的缺陷。从这一点,我们再一次震惊于世界神话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远古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因此,中医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肉体就必然健康,为此中医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用在于协调双方的平衡。中医的存在恰好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这个生命体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肉体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我们推测,中医的基本原则可能是这样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间各种作用力影响时,它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当它不健康时,就直接表现为肉体疾病。同样,肉体自身的病变也会影响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矾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草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举一例子,古老的中医学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里找不到依据,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试验时,未发现任何反常的现象,心跳、体温、瞳孔、肠胃均属正常。再比如,“半夏贝母反乌头”,在药理试验时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由此可以推断,“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则所针对的并不是肉体,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说:如此的配伍会伤害精神生命。
1867年8月12日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发明的“苯酚消毒法”,被誉为19世纪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他本人也获得了“外科消毒之父”的美称。
1827年,约瑟夫?利斯特(Joseph Lister)出生在英国。1848年在伦敦大学学习医学,1861年他担任格拉斯哥皇家医院外科医生时,对切断术和麻醉术很感兴趣。由于当时的消毒技术十分落后,即使手术本身很成功,最终病人仍不免由于感染而死亡。有统计资料表明,当时,因“医院坏疽”引起复合骨折所进行的截肢手术,在英国多数医院中死亡率达40%,欧洲其他国家有些医院的死亡率高达60%。利斯特对这种状况深感焦虑,便开始了对外科消毒法的研究。1865年巴斯德通过实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利斯特受这个结论的启发,设想感染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开始研究防止创伤处的微生物繁殖,这标志着消毒术的萌芽。
他用了许多方法进行尝试,1867年8月12日他试用化学杀菌剂中的苯酚为外科医生的手和外科器械消毒获得了成功,使手术后病人感染死亡率大大减少。1865年到1869年间,他主管的病房中手术死亡率由45%降到15%以下。在普法战争中,他的消毒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当时在英国和美国医学界对此法仍表示怀疑,直至在国王学会医院用他的消毒法进行骨科手术并获得成功后,这一方法才真正被接受。此后,许多医学科学家研究出应用于手术器械、衣物、敷料、手术室、病人皮肤等的多种消毒法,如加热、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照射、γ射线照射、超声波灭菌法等。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输液泵在临床医疗应用的现状输液治疗是现代医药学中最常执行的操作,也是病人衡量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病人满意度以及康复的结果。据某医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调查资料表明,该院20个临床科室发生护理缺陷58例,有关输液治疗的护理缺陷26例,占45%,致病人投诉3例。发生输液护理缺陷的护理人员工龄1~2年的17人次,占65%;工龄2~5年的7人次,占27%;工龄5年以上的2人次,占8%。如此大规模的误操作,必定汇给病人和医院本身带来无法预计的后果,并且在现代医学护理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使用的药物及所需要的滴注速度也不相同。为改变输液时仅凭护理人员不断地查看滴速是否异常、输液是否完毕然后手动调节的原始方法,需研制出一种智能型输液泵。这类输液泵在市场上已经有所应用,但目前在医院中使用的静脉输液泵价格均比较昂贵,一般在1~2万元之间,所以在医院中大多只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护输液,而普通病人的静脉输液多数仍采用手动方式、人工看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使普通病人的静脉输液也能自动得到监视和报警,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保证树叶的精确性、安全性,并且便于集中管理,我设计了一种低价位、高性能的智能医用输液泵。 智能输液泵与莫菲氏点滴法的区别及优点传统的临床护理中,多采用莫菲氏滴管输液法 ,莫菲氏点滴法问世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法在治病救人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使用中存在着诸多不便,尤其在战地和野外救护中更为突出。如:要靠高度差才能输液,否则,不但不能输液,还会导致血液倒流,造成危险。随着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电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医疗输液泵在对病人的治疗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仪器,它可以在输液过程中精确控制流速,利用单片机对步进电机的控制来调节流速,弥补了莫菲氏点滴法的诸多不足,如伤、病员在移送,走动等过程中,可以做到无需架子的任意放置,达到正常输液救护的目的,可自主设定输液速度、输液完了报警、气泡报警等功能。所以智能输液器的各种优点必将受到人们的重视,未来的开发必然会给医疗护理领域以及战地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
你要的可是这篇?????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对流体的流量或流速进行精确控制,如化工领域里对微量化学元素的检测和分析常需精确控制流量。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流量与流速有时也要精确控制。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临床上应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不同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更严重时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受影响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常规临床输液,普遍采用挂瓶输液,并用眼睛观察,依靠手动夹子来控制药滴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工作量大。癌症病人的化疗和病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灌注,通过调节输入的速度和时间将化疗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既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糖尿病人遭受病痛的折磨,需要以一定的速度给他们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药效作用时间也较短,因此极需一种流量和流速能控的持续输送装置,来输送少量的药物并精确控制其输送速度和流量。对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输送某些特殊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硝普纳、TPN(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等时,输液速度和用药量尤其需要认真精确控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血液非常容易凝固,输血时很容易阻塞输液管。要保证血流速度大于某一值,才能顺利输血。另外,不管是输液还是输血,普通输液器对输液完毕和输液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故障,如气泡、阻塞等都不能自动报警,也不能及时切断输液通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倒流或其他后果。因此需要用智能型输液泵来控制药液的输送,并进行异常报警。二、智能型输液泵的功能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可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归纳起来,输液泵能实现以下功能:(1)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2) 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3) 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4) 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5) 实现智能控制输液。三、智能型医用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智能型输液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图1是智能型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框图。1. 微机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2. 泵装置: 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目前有很多种泵装置,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3. 检测装置: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4. 报警装置:传感器感应到的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发光二极管)和声音报警(扬声器和蜂鸣器)等。5. 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多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和LCE液晶显示。四、泵装置泵装置的种类很多,分类也多种多样,就驱动原理来说可分为电磁泵、气动泵和压电泵等;就结构来说有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等。医用输液泵需要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有些类型的泵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且考虑到输液管要安装方便,药液不能污染泵装置等因素,因此用得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指状蠕动泵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指状蠕动泵(Finger-like Peristaltic Pump),又称线性蠕动泵(LinearPeristalticPump),它体积小,重量轻,定量准确,使用方便,输液管安装方便。如图2所示,这种泵有一根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多个(一般为12个)凸轮,这些凸轮的运动规律相差一定的角度,每个凸轮与一个“手指”(即滑块)相连。工作时,由步进电机带动凸轮轴转动,使滑块按照一定顺序和运动规律上下往复运动,像波一样依次挤压静脉输液管,使输液管中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定向流动。这种泵比较精确,容易控制。输液时不希望产生脉动,要求泵的线性度好。泵的线性度与“手指”的数目有关,当“手指”数目超过8个时,就有很明显的线性度,脉动也明显减少。2. 盘状蠕动泵这种蠕动泵具有圆弧形内周面的泵壳,有一中心轮,中心轮的边缘呈轴对称分布安装着一定数量的可转动的挤压轮,输液管夹在挤压轮和泵壳的圆弧形内周面之间。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中心轮转动,中心轮又带动其周围的挤压轮转动,中心轮像“恒星”,挤压轮像“行星”,挤压轮既绕中心轮公转,又绕自己轴线自转。几个挤压轮沿着中心轮顺序挤压输液管,使液体以一定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3. 注射泵这种泵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具有往复移动的丝杆、螺母,因此也称为丝杆泵。螺母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注射器里盛放药液。工作时,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而步进电机带动丝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示意图如图4。4. 弹性输液泵这种输液泵靠的是机械力,它由气球状容器、输液管和输液调节器组成,如图5所示。气球状容器即是泵体,其内层膜是合成弹性橡胶(不是乳胶)。工作时,先用注射器往泵体里注进药液,然后使泵体密封,这样泵体里就有正压力,打开输液调节器,利用合成橡胶的弹性挤压作用,就可把药液连续或间断地输入到人体。这种泵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多用于长时间或间断地输液。五、产品简介及发展趋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输液泵,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固定点泵(Stationary)和非固定点泵(Ambulatory);标准泵(Standard)和便携泵(Portable); 体外泵(External)和可植入泵(Implantable);机械泵(Mechanical)、电子泵(Electronic)和重力泵(Gravity);容积泵(Volumetric)和蠕动泵(Peristaltic) ,如图6所示。固定泵控制精确,报警齐全,但体积较大;便携泵体积小,病人可随身携带,用电池作为电源,只适用于小量输液;可植入泵使用方便,输液时病人移动不会产生影响,但需要外科手术;机械泵用正压力来输送药物和液体,没有电源(电池或交流电),体积小,可携带,主要用于输送小体积,长时间或间歇输液,通常用于化学医疗、止痛或抗生药类的输液;电子式泵输液速度可达999mL/h,可实现智能控制。国外对智能型输液泵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国外产品,类型多样,性能较好,如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601型输液泵(控制精度为10%)和SP-500型注射泵,美国IMED公司GeminiPC-2TX型输液泵可实现四路控制,还有德国贝朗(B|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Infusomat P型和InfusomatfmS型,型号众多,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国内对输液泵的研制起步较晚,大都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输液泵,如北京科力丰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ZNB系列产品,深圳康福特公司也有输液泵产品。不过总体说来,种类较少,性能也需改进。输液泵将向更小型化、更便携化、控制更精确、更安全可靠发展。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泵现在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大多数日常生活,甚至可带着泵洗澡或游泳,如MiniMed公司的507型产品。输液泵还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以后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植入连续血糖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传感器,它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皮下体液并获得血糖数据。当血糖过高时,系统将发出警报。胰岛素泵根据血糖传感器测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后自动控制泵向患者体内注射胰岛素,真正实现智能输送。六、结论智能型医用输液泵能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切除输液通路。智能型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心血管科、急诊科和手术室,尤其适用于ICU和CCU病房的输液治疗。在医疗保健领域里,对精确控制药液的流速和流量,智能型输液泵将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她将成为精确输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论文关键词】:医疗器械国际竞争力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 —竞争优势指数;Xij—— 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 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 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 表示世界j 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 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 —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 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 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 —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论文关键词】医疗器械 维修检查 维修 管理 【论文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仪器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 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润滑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代理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代理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代理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3结语 通过几年来的维修管理实践证明,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只有规范和完善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做到以人为本,注重维修人员的素质及维修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才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等会给你传呀 把分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