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植物线虫病论文

植物线虫病论文

发布时间:

植物线虫病论文

线虫的生活习性决定着线虫的生存和定殖。通常,线虫生活在土壤中,土温、土壤湿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寄主的抗性等,都决定着线虫的生存和种群数量。如果是叶部寄生的线虫,叶部水分、品种抗性则是线虫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线虫常常以被动传播为主,包括人为传播,种子、苗木调运及包装材料传播,水流(灌溉水)及风、农具的携带等传播,昆虫(如松墨天牛、棕榈象甲)等介体传播。根据线虫的生活特性、传播方式和在各地分布不均等特点,线虫病害的防治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检疫。控制危险性线虫的传播危害,如松材线虫主要是靠松木为包装材料来进行传播的。由于检疫不得当,松材线虫传入我国,造成局部地区的严重危害,其引起的松树萎蔫病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实行严格检疫,把好进出口关,是杜绝线虫病害传播的最主要和有效手段。(2)轮作和土壤消毒。针对土壤存在的线虫,轮作和土壤消毒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3)利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对所有线虫病害的控制均有效。在线虫发生区域,其他防治措施费时、费力、消耗资金,而采用抗病品种既节约成本,又能达到控制线虫病害的较好效果。(4)充分利用寄主作物自身的抵抗能力。加强栽培管理,营造保证作物健康生长的环境,增强作物自身的抵抗能力,能减少线虫病害的损失。(5)生物防治。利用捕食真菌或生防细菌,在未发病前施入土壤,可以减少线虫的危害。

两日邮报:微阵列基因表达分析在大豆根容易被大豆囊肿线虫入侵文摘:大豆根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的戏剧性地建立在一个兼容交互喂养大豆囊肿线虫(SCN)的网络上。在大豆根感染后2天,我们构建了一个与大约1300 cDNA cDNA芯片插入目标识别差异表达基因在兼容交互的视交叉上核与。三个独立的生物复制种植和接种SCN,2天后RNA提取对芯片的杂交,而未接菌控制。统计分析表明,大约8%的基因被诱导监控和50%以上的这些功能未知的基因。显著的基因高表达2天后接种与视交叉上核相比,未接菌根源包括重复脯氨酸丰富的糖蛋白,压力诱导的基因SAM22、内切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和那些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植物防御和信号。关键词:大豆、微阵列、线虫、植物-病原互作,SGMD,信号通路,大豆,大豆基因组囊肿线虫基因芯片数据库,合胞体。植物寄生线虫攻击许多农艺学上的重要的植物,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全球。大豆囊肿线虫(SCN)线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大豆胞蠹线虫和负责估计10亿美元的损失每年在美国(Wrather et al。,2001)。作物轮作和种植大豆品种能为抗各种SCN提供一些保护;然而,会产生大量经济损失。当一个定栖的远藤寄生线虫进入根和新生部分觅食,植物被迫发生显著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细胞敏感的适应于线虫的寄生。对于入侵大豆根的大豆囊肿线虫,无数的组织学研究证实在喂养起始位点,产生变化形成合胞体。主要变化包括周围的细胞壁解散、核仁增大、内质网累积、液泡内积胼胝质增加、和外表的线虫分泌物在18小时到4天之间入侵(远藤,1964,1965,1991,吉普森,1971;金et al。,1987;Mahalingam和Skorupska,1996)。虽然有一些研究在基因表达变化的植物线虫入侵期间,但是很少有研究,确定大豆基因表达增加是由于线虫的入侵。

楼上的很明显是使用软件翻译的,不带这么糊弄人的。你可以找专业的翻译公司。一千字大概是150-200块。国内比较大的翻译公司有元培、雅信、统一、创凌等等。

植物感病对害虫的影响论文

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名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是越来越高,相对来说,高质量的环境系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国家提出了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相关策略,并鼓励一些大城市做表率,如北京,天津,上海等都相继开始了生态园林的工程。而且政策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也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做到城市与农村同绿化的标准。但在园林植物的生产栽培和养护管理过程中往往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这已成为园林植物栽培和养护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就天津而言,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过去8年中,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经常发生的病虫害种类由02年的158种一跃递增到10年的465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园林行业的兴起导致引种和苗木工作频繁,引种范围越来越大,而内检工作却十分不利,甚至直接省去了这个环节。因此有害生物也就“搭乘”了苗木、种子到处“旅行”,加之全球气候转暖又给这些病虫害的“长期定居”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2、防治工作不利。主观上的“只重治,不重防”、“表面工程”、“长官意识”等严重制约着植物工作的顺利进行。客观上的防治死角、病虫害抗性增加等问题也确实影响着防治的实效。3、城市生态系统遭受人为破坏,几乎丧失了自身的调节和平衡功能。在人、有害生物、天敌、非生物因子这个大的系统中,各生态因子本来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但过去向自然界施放的大量的有毒、有害农药,在杀伤了大量天敌的同时,化学农药的单一组分使得害虫很快产生抗性,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刺激了增大投放量,提高使用浓度等不良作法,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为病虫害的再猖獗奠定了基础。因此要提倡“生物防治”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而在在常见的465种病虫害中,食叶害虫52种,刺吸害虫59种,蛀干害虫19种,其它8种,病害23种。发生频度为100%的有:食叶害虫:美国白蛾、杨扇舟蛾、国槐尺蛾、榆绿金花虫、柳毒蛾、合欢巢峨、大袋蛾共7种。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小线角木蠢蛾、国槐小卷蛾、臭椿沟眶象、沟眶象共5种。刺吸害虫:山植红蜘蛛、国槐红蜘蛛、梨冠网蝽、叶蝉、桃粉蚜、斑衣蜡蝉、蚱蝉等共7种。其它:无。病害:月季黑斑病1种。频度在60%以上,100%以下的有:食叶害虫:淡剑袭夜蛾、粘虫、梨星毛虫、桑刺尺蛾、棉铃虫、棉大卷叶螟、榆毒蛾共6种。蛀干害虫:玫瑰茎蜂、白蜡窄吉丁虫、白蜡哈氏茎蜂、双条杉天牛、双斑锦天牛共5种。刺吸害虫:桑白盾蚧、槐坚蚧、日本龟蜡蚧、白蜡绵粉蚧、卫矛矢尖蚧、侧柏蚜、棉蚜、草坪红蜘蛛、绣线菊蚜、毛白杨蚜共10种。其它:无。病害:草坪锈病、月季黑斑病2种。 按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趋势,我市园林病虫害的常见种类为食叶害虫和刺吸害虫。其中刺吸害虫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是优势种。其次为食叶害虫,两者是防治的重点。由此可见,园林害虫种类正由林木大型向园林小型演替,危害部位由暴露的叶面向隐蔽的干茎内发展。除美国白蛾外,其它食叶害虫的种群优势地位已渐渐被刺吸害虫和蛀干害虫所替代。发生特点为:连年发生机率为100%的各种病虫害为食叶害虫:美国白蛾、杨扇舟蛾、国槐尺蛾、桑刺尺蛾、梨星毛虫、榆绿金花虫、粘虫、淡剑袭夜蛾、柳毒蛾、合欢巢蛾、大袋蛾共11种。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小线角木蠹蛾、白蜡窄吉丁虫、国槐小卷蛾、臭椿沟眶象、沟眶象、玫瑰茎蜂共7种。刺吸害虫:卫矛矢尖蚧、山楂红蜘蛛、白蜡绵粉蚧、桑白盾蚧、槐坚蚧、日本龟蜡蚧、国槐红蜘蛛、梨冠网蝽、蚱蝉等共9种。病害:月季黑斑病1种。其它:无。分别占各自总数的21.2%、15.3%、36.8%、4.3%。因此,蛀干害虫的连年发生机率要明显高于其它病虫害,是防治的难点。按资料所分析的几个原因,因此我市未来几年仍会有新的病虫害种类入侵,或者是一些病虫害种类会增加发生频度。另外,由于蛀干害虫的高发生机率导致这一集合种群在整个害虫生态群落中的稳定地位,也就是说,诸如小线角木蠹蛾、天牛类等蛀干害虫仍会有中等偏重发生的趋势。但也从各个方面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后,也直接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如由美洲传入我国的美国白蛾,2006年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北方省市又出现暴发态势,对公路干线绿化树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另一项资料显示,天津的病虫害多发区,每年约有500多种病虫害对全市各种植物造成危害,其中蝗虫、棉铃虫、小麦蚜虫等30多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天津每年平均发生各类农作物病虫害1750万亩次,损失仅粮食就达10余万吨。林植物的危害性可以看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和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只有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园林植物对环境的美化功能、生态功能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园林植物的生产栽培才得以正常开展,园林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才具有可靠保证。 这里还要要提及的事天津的‘两条线’建设。园林部门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两条线”建设,一条是防治线,即通过加强预测预报的虫情调查,把虫情及时准确地发布到各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和作业单位,使各区县园林部门及时掌握虫情变化,做到防治工作反应快捷,有针对性;二是服务线,今年夏季园林部门将公布病虫害防治热线电话,健全种植和保护网络,市民通过热线电话把身边的虫情信息反映到园林部门,园林专业队伍将及时赶到实施打药,采取防治措施。希望相关部门更进一步的完善各种防虫害方针,以对今后的害虫侵害。

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类型的病虫害防治文章!就给园林的吧!(一)苗木检疫 一些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但这些病虫害可以随苗木的种子、用作繁殖材料的插条或根、原木以及其他园林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传播到新区,扩大其危害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如美国白蛾从国外传入辽宁省,后又随铁路运输传到陕西省武功县,随水路传入山东省荣成县。因此,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我国林业部于1996年新确定了35个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它们是日本松干蚧、梨圆蚧、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落叶松种子小蜂、大痣小蜂、柳扁蛾、双钩异翅长蠹、黄斑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双条杉天牛、美国白蛾、杨干透翅蛾、杨干隐喙象、苹果棉蚜、苹果蠹蛾、枣大球蚧、杏仁蜂、松材线虫病、松疱锈病、松针红斑病、松针褐斑病、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落叶松枯梢病、毛竹枯梢病、杉木缩顶病、桉树焦枯病、猕猴桃溃疡病、肉桂枝枯病、板栗疫病、香石竹枯萎病、菊花叶枯线虫病、柑橘溃疡病等。在检验中发现检疫对象,应及时对验检物品采取消毒处理、就地烧毁或隔离试种等措施。由于检疫工作中还存在执法不严、检测手段和设施较落后等问题,致使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和杨干象等检疫害虫仍呈蔓延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二)园艺技术 园艺措施是防治病虫鼠害的根本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措施有: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不同树种间、同一树种不同品种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均有差异。一个品种如果仅具备速生、丰产特性,而不抗病虫害,则很难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如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大官杨,推广不久即因受光肩星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而被淘汰。这个教训说明了抗病虫育种在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我国抗性育种工作,起步较晚,职务保护工作者和育种工作者应加强协作,选育出更多具有抗病虫能力的优良品种,以满足生产的需要。目前已选育出一些抗松疱锈病、杨树天牛、杨树溃疡病和泡桐丛枝病的优良品种或无性系。 欧美一些国家利用杨树遗传可塑性强的特点,培育出不少抗病虫性强的优良品种。1988年,美国科学家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在杨树抗虫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基因嵌合,把马铃薯中对昆虫有抑制作用的蛋白基因通过大肠杆菌转移到杨树中,培育出了新型抗虫树种。我国育种工作者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 3.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 4.用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 5.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 6.及时清除系统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 7.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三)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1.微生物制剂。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90%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和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6000hm2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1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105hm2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锈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2.天敌昆虫。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蝽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肤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松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3.益鸟。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20~30hm2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4.性外激素的应用。70年代以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开始用于一些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近年来飞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便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性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由于药价偏高,飞机防治费用不断上涨,地面喷雾防治喷雾器射程不够,影响了防治效果。一些地方长期单一使用溴氰菊酯,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影响了化学防治工作的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六六六粉已经扑灭的竹蝗在80年代有所抬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未找到替代六六六的化学药剂。 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 但大量采用化学药剂防治,产生了严重的“3R”问题,即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留(Residue)。许多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抗药性。一些主要害虫的数量急剧下降后又突然回升造成更大的危害,次要害虫在天敌被杀死后突然暴发成灾。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五)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如47~51℃温水浸泡桐种根1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线虫病论文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博士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例眼睛生长有活虫的病例,研究人员对该病例进行追踪研究,首次收集到完整的结膜吸吮线虫病临床资料。日前,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柳叶刀》上,并成为该杂志1月在线阅读点击量最多的文章。 结膜吸吮线虫于1910年首次被发现,是一种专门寄生于狗、牛等动物眼睛里的寄生虫,也可寄生于人的眼睛中,由此虫感染的疾病叫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于该病多发生于亚洲地区,故称为东方眼虫病。人眼寄生了结膜吸吮线虫后,轻者导致眼睛刺痒、有异物感,重者造成眼内感染,甚至失明。在临床中,结膜吸吮线虫病因为相似的症状,容易与飞蚊症、慢性结膜炎等混淆。 2010年10月,广东省惠州市一名38岁的女性患者,因为右眼有虫子蠕动感,到中山眼科中心就诊。门诊医生林浩添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发现该患者没有任何其他全身或视觉症状,也没有其他疾病史,眼睛出现不适症状前3个月,在她做农活的时候,曾有某种昆虫飞进了她的右眼。 检查时,医生发现患者右眼鼻侧上睑处的结膜上有虫爬行,经诊断证实了眼睛里有活虫的存在,并从患者眼睛里清除了数条活虫,同时清除了患者鼻上方结膜下组织中的蠕虫巢穴。这些活虫经过研究人员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经过治疗及半年随诊,患者眼睛里没有发现新的活虫,也没有蠕动感等不适症状。 据了解,虽然结膜吸吮线虫病病例不断被发现,在我国已有数百例报道,但正规医学文献中却几乎为空白。林浩添在临床发现该病例后,马上拍摄了相关图片,在进行诊治和随访的同时,记录和保留了结膜吸吮线虫病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资料过程、图片等。这些详细、完整的临床资料,使《柳叶刀》接受了该研究成果并予以发表。 由于果蝇是该病的中间宿主,林浩添提醒说,一旦人们被果蝇叮咬眼睛,要及时到医院冲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另外,狗结膜吸允线虫病的发病率很高,建议家中养狗的市民,如发现狗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流泪,要提高警惕,并避免家人尤其是儿童与其接触。

人类认识、研究和防治植物病害远在人、畜病害之后。人类注意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也比病害早。因为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用肉眼看不见为害农作物的微生物。

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极其有限。往往幻想是超自然的神灵在主宰自然现象的变化。认为植物病害是人们的罪孽使上帝发怒或日月星辰移位所致。这种神学观念统治长达2000年之久。

自18世纪后期,许多科学家冲破宗教信念的束缚,对植物病害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法国的MarthieuTillet经过实验证明小麦腥黑穗病是由一种“黑粉”传染所致,其后法国的确证这种病原物是一种真菌,成为第一个用事实证明植物病害直接原因的人,这也是病原学说的开端之一。

1845年和1846年,一种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几乎毁灭了爱尔兰所有的马铃薯而造成了大饥荒,这一悲剧性事件把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力集中到植物病害上来,给予植物病理研究以极大激励。当时对马铃薯的这种病害原因众说纷纭。德国医生兼真菌学家Anton de Ba-ry花了5年时间研究,到1861年完全证实是由一种疫病菌所致的马铃薯晚疫病,说明真菌是植物病害的原因。由此建立了植物病原说。他还提出黑粉病和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他被视为植物病理学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继LuisPasteur和RobertKoch(1876)发现动物炭疽病的病原是细菌,并由RobertKoch提出了著名的柯赫氏法则之后,(1877)在美国证明了梨和苹果的火疫病为细菌所致。美国从1895年起在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植物细菌病害方面写了100多篇论文,特别是在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细菌性萎蔫病方面消除了人们对其病原的疑问。他首次研究了果树根癌病的解剖学及其发展,认为该病类似于人类和动物的肿瘤,被誉为植物细菌病害的奠基人。

植物病毒病害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但对病毒的认识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的。德国人AdolfMayer(1886)发现烟草花叶病可由病叶的汁液传染,证明这种病害是一种传染性病害。俄国人(1892)进一步证明烟草花叶病病株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仍具有致病力。荷兰科学(1898)重复了试验,得到同样的结果,并且发现这种致病物质能在琼脂中扩散,认为这是一种“传染性活液”,后来称之为病毒。这才首次把植物病毒病同其他侵染性植物病害区别开。此后类似的病害不断发现,并且还发现了病害同媒介昆虫的关系。1935年美国的用硫酸铵沉淀法和醋酸铅脱色法提纯烟草花叶病毒,得到纯结晶,并证明它是一种蛋白质。1936年英国的和发现烟草花叶病毒中含有核酸(RNA)。1956年发现烟草花叶病毒除去蛋白质后,仅用核酸接种,也有侵染力,并表现出原有症状。等人(1968)证明花椰菜花叶病毒是DNA病毒,1972年发现了类病毒。

英国(1743)第一个报道小麦籽粒(虫瘿)内的植物寄生线虫。植物寄生线虫奠基人(1907)在美国农业部内建立第一个线虫学研究机构,并于1913—1932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寄生线虫,对线虫的分类学、形态学和方法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16年,章祖纯发表了关于北京附近的小麦粒线虫和粟线虫的报告,我国其他学者对其他植物线虫病害也做了调查研究,其中朱风美1940年研制的小麦粒线虫虫瘿汰除机,汰除虫瘿率达99%以上。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养二发现几种由叶蝉传播、引起植物黄化病的植原体。可认真考虑,总结经验。随后有人提出了病害三角关系、病害四面体关系,认为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将对植物病害产生一定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生态学的发展,植物病理学界也随之提出了植物病害系统的概念以及较为科学的病害综合防治策略,使植物病理学迈入成熟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更多的是用生化技术、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病害发生的机制,阐明植物病害过程中寄主与病原物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寄主、病原物与病程有关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近年来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开展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以及对植物病原物进行分子标记用于病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和病害流行学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我国植物病理学起步较晚,大约在1912年前后才开始有人从事植病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植病工作者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倾注于主要经济作物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棉花枯黄萎病、大白菜三大病害和苹果树腐烂病等。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有关植物病理学的领域,在我国已经没有空白,经过广大植病工作者的努力,有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指出的是,植物病理学今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协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为保障人类的食物来源、环境的优化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肺线虫病论文

1、丝状网尾线虫:虫体呈细线状,乳白色。雄虫长约30毫米。交合伞发达,交合刺呈靴形,黄褐色,为多孔结构。雌虫长约35~毫米,阴门位于虫体的中部。

2、胎生网尾线虫:虫体呈线状,黄白色。雄虫长40~55毫米,交合刺黄褐色,也为多孔结构。雌虫长'60~80毫米,阴门位于虫体中央部分。丝状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现以羊丝状网尾线虫为例介绍。雌虫在羊气管和支气管内产卵,卵产出时已含幼虫,当羊咳嗽时,卵随痰液进入.口腔,大部分被咽入消化道,少部分随痰或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卵在通过消化道的过程中。幼虫从卵内逸出随粪便一起排到体外。体外的幼虫在适宜的条件下经两次蜕皮变成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落入水中或附着在草上,当羊在吃草、饮水时吞食幼虫而感染。幼虫进入肠壁,随淋巴管和血管移到心脏,再沿小循环到肺脏,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进入小支气管和支气管内发育为成虫。本病呈全国性分布,据对辽宁省部分县区绒山羊的调查,丝状网尾线虫的感染率为33. 4%。本病的感染季节主要在春、夏、秋较温暖的季节。网尾线虫的幼虫耐低温,在4~5℃时就可发育,感染性幼虫在零下20~40℃仍然不死亡。幼虫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差。感染初期,幼虫移行引起肠粘膜血管壁和淋巴管的损伤。成虫寄生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引起发炎,炎症可扩散到支气管周围组织,并引起肺组织萎缩。大量的虫体及其炎性产物可阻塞细支气管,从而引起肺膨胀不全。患病牛羊表现咳嗽,尤其是清晨和夜间明显,多为阵发性,常咳出粘液性团快。患畜常以鼻孔中排出脓性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贫血,头胸部和四肢水肿。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羔羊和犊牛症状明显,严重者死亡。成年牛羊症状轻微。尸体消瘦、贫血。支气管中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混有血丝的分泌物团块,团块中有成虫、幼虫和虫卵。支气管粘膜混浊、肿胀、充血,并有小出血点。支气管周围发炎,有不同程度的肺膨胀不全和肺气肿。在有虫体寄生的部位,肺表面稍有隆起,并呈灰白色,触诊时有坚硬感,切开时可见到虫体。

本病的虫体寄生于羊的气管,引起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炎。呈地方性流行。(1)病原分大型肺线虫(丝状网尾线虫)和小型肺线虫(原圆科线虫)两类。大型肺线虫虫体寄生于气管中。雌虫在呼吸道产卵,虫卵随痰咳至口腔、被咽下入肠道,在消化道内孵化出幼虫。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后随草进入消化道被感染。幼虫先进入肠壁淋巴管、血液入心、肺到肺毛细血管,最后突破毛细血管入肺泡,到达支气管,寄生。小型肺线虫虫体寄生在支气管和小支气管内。雌虫在肺内产卵,孵出幼虫后由气管上逆行至口腔,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钻入螺蛳体内发育,再由螺蛳体内钻出来,随羊吃草饮水入消化道,最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2)症状幼虫进入羊肠道,钻入肠壁淋巴管刺激肠黏膜可引起腹泻。以后主要症状在肺部和气管系统。病初精神不振,咳嗽频繁,运动气喘,咳嗽严重,呼吸困难,清晨和夜间咳嗽特别厉害。鼻常流出黏液。听诊有啰音及支气管呼吸音,并发肺炎时体温升高,体况下降,被毛干燥粗乱,食欲不振,消瘦,黏膜苍白,四肢、腹下、胸前及下颈部发生血性浮肿。有时因气管分泌物过多,堵塞支气管,病羊突然发生窒息而死。(3)治疗①碘溶液:碘片1克,碘化钾克,蒸馏水1500毫升混合装入玻璃瓶内,煮沸消毒后待用。气管注射,成年羊12~15毫升,幼羊(1岁半)10毫升,羔羊8毫升,每日1次,连用2日,或间隔1~2日,连用2次。②驱虫净: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配成1%水溶液内服,对大小型肺线虫都有效。③磺苯咪唑:每千克体重用5~10毫升。或丙噻咪唑,每千克体重用20毫克,内服。(4)预防每年应在春、秋两季预防性驱虫,粪便及时处理,并不要在低洼潮湿处停留。

流行特点在我国野猪后圆线虫(Metastrongylus apri)是猪肺线虫病的主要病原,感染范围较广,在我国23个省市都有分布。其广泛流行的原因主要是:虫卵生存时间长,在运动场的粪便内可存活6~8个月,牧场上的虫卵可越冬;第1期幼虫的存活力强,在潮湿的土壤中可生活4个月以上;虫卵在20℃以上时只需8~10天即可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后圆线虫的发育需要蚯蚓作为中间宿主。因此,猪多在夏秋季发生感染,主要发生于散养猪。危害幼虫移行对肠壁及淋巴结的损害是轻微的。主要损害肺脏,呈支气管肺炎的症状。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有强力的阵咳,呼吸困难(特别在运动或采食后剧烈),贫血,食欲丧失,即使病愈,生长仍缓慢。肺线虫还可以给肺部其他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创造有利条件。剖检时,肉眼病变常不甚显著。膈叶腹面边缘有楔状肺气肿区,支气管增厚,扩张,靠近气肿区有坚实的灰色小结,小支气管周围呈现淋巴样组织增生和肌纤维肥大。支气管内有虫体和黏液。诊断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可怀疑本病;因虫卵比重较大,用饱和硫酸镁溶漂浮进行粪便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虫卵卵壳厚,表面有细小的乳突状突起,稍带暗灰色;剖检病尸,在肺部发现丝状线虫,可以确诊。防治治疗可参考蛔虫病部分。此外,对放牧猪在夏秋季用抗蠕虫药定期驱虫,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防止猪吃入蚯蚓。

植物病毒病论文

早在1576年就有关于植物病毒病的记载,举世闻名的、美丽的荷兰杂色郁金香,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谓郁金香碎色花病毒造成的。 1892年Д.И.伊万诺夫斯基与1898年M.W.拜耶林克证明,烟草花叶病为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所引起,可通过病叶汁液传染。20世纪初,已经知道昆虫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如叶蝉传播水稻矮缩病。1930年,Н.Н.麦金尼和汤清香发现病毒可以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的毒株,而且不同毒株之间有干扰作用。1935年,美国.斯坦利第一次把烟草花叶病毒(TMV)提纯结晶,.鲍登和.皮里进一步证实结晶物为核酸与蛋白质所构成的核蛋白,从而揭露了病毒的本质。1939年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TMV烟草花叶病毒是杆状颗粒。1956年证明TMV的核糖核酸(RNA)能独立侵染烟草,第一次证明RNA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60年代将TMV外壳蛋白和 TMV的RNA在试管内重组成完整的、有侵染性的TMV颗粒。TMV的外壳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第一个被完全测定的病毒蛋白。利用 TMV第一次证实病毒核酸的突变反映在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编辑本段]最早的使用 在16世纪早期,荷兰人对一种植株上有着条斑的郁金香极为珍视,不惜重金购买来装扮自己的花园。这种郁金香的颜色不是单一的,它具有缤纷杂乱的花纹,如同喷溅在一起的各种颜色。这种自然之美的奥秘是什么呢?是一种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危害作用是使植物的叶或花改变颜色。正是因为病毒的侵染,使花瓣上的原有颜色上产生了花斑或条纹,使花色更加奇异、绚丽,起到对花卉的美化作用。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利用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叶和花的变色,创造新的花卉品种。感染郁金香碎色病毒的杂色花,呈白色花斑和条纹。感染香石竹斑驳病毒的杂色花,也因单色花质地颜色的不同,分为白色、黄色、浅绿色、浅红色等,有五六种杂色花类型,花斑纹都不相同。虞美人杂色花单色红色花经病毒感染后,在花瓣上出现白色的细条纹,条纹间距不均,色彩鲜艳美丽。[编辑本段]特点 植物细胞最外层有以纤维素为材料构成的细胞壁,足以抵抗病毒的侵入,因而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实验室内常用摩擦叶面造成轻微伤口来接种某些植物病毒。农田操作、人口移植、摘心、整枝、打杈时手沾染含病毒的汁液,均可造成病毒传染。病毒也可通过嫁接或植物根在土壤砂砾中伸长时所造成的伤口而传染。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见昆虫纲)和螨类(见蜱螨亚纲)。已知大约有 400种昆虫可传播200种以上的病毒,其中以叶蝉和蚜虫最为主要,仅桃蚜就能传播约70种病毒。某些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病毒既能在植物体内、也能在昆虫体内繁殖。传播介体除昆虫外,还有真菌、线虫、兔丝子等。 植物病毒的另一特点是植物体内没有象高等动物那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感染后病毒能在植物体内无限期地存活,直到寄主死亡,或通过营养繁殖体和块茎、块根、蔓藤、枝条等继续传播。除个别的可通过花粉传染(如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外,一般植物病毒很难进入植物茎尖的分生组织,也不能通过种子传播。 绝大多数植物病毒是由核酸构成的核心与蛋白质构成的外壳组成的,极少数还含有脂肪和非核酸的碳水化合物。植物病毒核酸类型有 ssRNA(单链RNA)、dsRNA(双链RNA)、ssDNA (单链DNA)和dsDNA(双链DNA)。但绝大多数含ssRNA,无包膜,其外壳蛋白亚基或呈二十面体对称,或呈螺旋式对称排列,形成球状或棒状颗粒(图1)。大多数植物病毒是由单一种外壳蛋白组成形态大小相同的亚基,多个亚基组成外壳。外壳内含有携带其全部基因的病毒核酸。有的植物病毒的核酸分成1~4段,分别装在外壳相同的颗粒中,如烟草脆裂病毒的RNA分成两段,分别装在两种颗粒中,分子量大的一段装在长棒状颗粒中,小的一段装在短棒中,故称二分体基因病毒;又如雀麦花叶病毒的RNA分成4段,RNA1、RNA2、RNA3和RNA4分别装在外形大小相同的3种球形颗粒中,故称三分体基因组病毒。二分或三分总称为多分体基因组病毒。

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多发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我国的重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达1400多种,其中重大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有20多种。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发生。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有可供病虫滋生和食用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使病虫进一步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其中气象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虫害与气象条件---害虫生长、繁育和迁移活动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温度、降水、湿度、光照和风等,特别是其综合影响对于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气象要素还通过对寄主作物和天敌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间接地影响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温度: 农作物害虫的活动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为6℃—36℃。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害虫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长,害虫生命活动旺盛,寿命长,后代多。 湿度和雨量: 湿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害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害虫生长繁育的影响,因害虫种类而不同。喜湿性害虫要求湿度偏高(相对湿度≥70%),喜干性害虫要求湿度偏低(相对湿度<50%)。例如,春季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 光照: 对害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波、光强、光周期三个方面:光波与害虫的趋光性关系密切;光强主要影响害虫的取食、栖息、交尾、产卵等昼夜节奏行为,且与害虫体色及趋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光周期是引起害虫滞育和休眠的重要因子。自然界的短光照会刺激害虫休眠。 风:风与害虫取食、迁飞等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弱风能刺激起飞,强风抑制起飞;迁飞速度、方向基本与风速、风向一致。 病害与气象条件---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要素是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低温、阴雨、干旱和大风等不利条件将明显影响寄主作物的抗病能力。 掌握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规律,用前期气象因子和病虫因子就可以预测未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密切相关

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浅谈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植物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园林植物养护中,园林害虫常常对园林植物造成了危害,对其防治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繁多,在对其防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传统的防治方法,很容易出现灭虫不彻底的现象,而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大大提高防治效率。鉴于此,本文对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园艺植物,生物防治,研究;

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过程中,目前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植物种类跟以往相比,要复杂得多。随着全球气候恶劣变化,温湿度季节分配的失调,导致早涝灾害的.现象频繁发生。再加上人类活动的频繁以及干扰,使得植物结构失调,加上品种单一,植物的地下空间不足。最终,可使生长环境变坏,更严重时,会导致园林虫害泛滥。鉴于此,本文对园林植物的种类进行分析,为今后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种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园林植物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大量增加,分布范围也随之增大,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园林植物害虫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经过一些统计调查表明,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害虫有这些,食叶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害虫及地下害虫等。

2、生物防治害虫的具体方法

利用害虫生物天敌进行除虫工作

通过对常见的栽培的园艺植物进行分析,可发现,这些植物对应的害虫中,存在一些补食性的天敌或者是一些寄生性的天敌。这些天敌能够为园艺植物提供害虫的生物防治功能。在园艺植物中,树木的种类繁多,寄生于树木中的虫类也很多,其中蚜虫是害虫,能够影响树木的生长。益虫有蚯蚓、螳螂、篦麻蚕、瓢虫、蜜蜂等。谈到利用害虫生物天敌除虫,有不少例子。例如,红蜡蚧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其生长速度很快,对其防治难度很大,但是其寄生性天敌种类也非常多,其寄生性天敌比捕食性天敌要多得多。为除去红蜡蚧虫害,可对红蜡蚧的天敌的种类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合理地投放害虫天敌。然而,在害虫天敌的养护实践过程中,发现害虫天敌过冬是一个问题,每当冬季来临,需要为这些害虫天敌供给生物养分和生存空间。当使用害虫天敌除害虫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以下2点:把生物除虫充当主要方法,恰当使用灭虫农药,从而有效保障除虫效果,避免害虫天敌繁殖过快致使除虫效果不理想;注意生物防治害虫方法的适用对象,同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在不同的植物中的效果不一样。

利用病原微生物农药进行除虫工作

病原性微生物农药是指真菌和病毒等原生动物。其中的例子很多,比如苏云金杆菌,其是使用生物化学原理来灭虫的,借助微生物在孢子形成时得到的一些蛋白物质,在害虫幼虫的腹部上皮细胞形成孔隙,使害虫的吸水量增加,当害虫细胞的吸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害虫死亡,这样实现除虫的目的。另外,在利用该原理除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注意安排好病原体的释放时间,通常情况下,以清晨或晚上为宜,尽量选择阴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或者光线过强的情况发生;病原体微生物释放的位置应注意,务必释放在害虫和害虫卵等活体上,这样才能给病毒或细菌复制提供充足的环境和养份;要充分进行实践来验证灭虫方法的适用性;为使病毒或真菌的除害虫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要注意调整园林中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为病原微生物生命活度提供保障另外,应充分利用病原线虫的作用。线虫主要经由昆虫的口腔或者肛门进入体内释放细菌以使昆虫致死。线虫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病原微生物类同。

3、小结

在目前的园艺植物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大量的生物防治手段被使用,为防治病害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其防治效果往往不是太理想。其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一些问题未能解决,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为了对园艺植物的病害进行更好地防治,需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充分利用好植物的遗传方式,通过基因重组去改变细菌的生长状况。通过人工养殖,对生物防治进行不断地优化,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去,诱导园艺植物产生抗病性的化学、物理、生物诱导因子,从而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进。在害虫的生物防治过程中,应当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在对园艺植物病害进行控制时,应当使该项工作满足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敏.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J].现代园艺,2013(09).

[2]权俊娇,马行.园艺植物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4(01).

[3]刘琴,何月秋.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04).

[4]林沙.重寄生菌防治园艺植物病害研究[J].北京农业,2014(09).

[5]王珊.园艺朱武病害的生物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2014(21).

  • 索引序列
  • 植物线虫病论文
  • 植物感病对害虫的影响论文
  • 线虫病论文
  • 肺线虫病论文
  • 植物病毒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