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古今相关中医文献的整理,取得较为完整的有关内伤湿热理论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中医学内伤湿热的概念、发展源流、时代特点,对内伤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特点、治则治法、方药配伍进行总结研究,阐明其规律性的内涵,构建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理论体系,为今后内伤湿热理论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1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内容丰富,历代医家对内伤湿热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阐发和临床实践,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展示内伤湿热理论对内伤湿热病证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中医学治疗内伤湿热病证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但由于人们对内伤湿热理论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使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研究尚不甚全面,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进步、发展和应用。中医学湿热理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积累,无论是外感湿热还是内伤湿热,对其病因病机、病变演化规律、辨证特点、立法处方、治疗用药均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认识。外感湿热作为外感温热病的一部分,在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内容,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然而,中医学湿热理论中的内伤湿热理论,虽然也有丰富的内容,但却缺乏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许多方面还将属于外感疾病的外感湿热病证和属于内伤杂病的内伤湿热病证混为一谈,迫切需要我们对内伤湿热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身体素质、医疗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规模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在逐渐减少,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使内伤杂病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中医学湿热理论方面,较之于外感湿热,内伤湿热理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如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食道炎、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关节炎、多种肿瘤等等临床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湿热病证非常常见,在陈可冀教授主编的《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共收载有211种疾病,其中58种疾病的辨证分型中有湿热证型,占,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内伤湿热理论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如过食辛辣油腻,肥甘厚味,营养过剩,肥胖,饮酒,运动减少和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易致情志不畅等原因,使湿热之邪内生,亦使内伤湿热病证的发病较之以往更为常见,所以,现实也迫切需要我们对内伤湿热的理论进行总结,研究内伤湿热病证的发病规律、辨证特点、治疗方药,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不断提高疗效,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为病人服务。
2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在技术领域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水平与发展趋势
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内经》时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就指出:“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跗肿。”《素问·生气通天论》亦云:“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指出湿热为病可致拘、痿、黄瘅、跗肿等内伤杂病。在治疗上《素问·奇病论》谓:“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指出湿热内伤之脾瘅可用芳香化湿之佩兰来治疗,开创了后世化湿清热以治疗内伤湿热病证之先河,为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此后,两千多年来,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历代医家对内伤湿热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如晋唐时期对内伤湿热理论的广泛应用,宋金元时期对内伤湿热理论的阐发,明清时期对外感湿热及内伤湿热在认识上的区分和治疗上的创新,均促进了内伤湿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理论充实,应用广泛的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分支。内伤湿热理论涉及面广,有人通过调查认为湿热病证“涉及中医脏腑、经络7个系统的43种疾病,分属于西医的呼吸、泌尿等11个系统的72种急慢性疾病”。湿热证是中医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型之一,可见于心、肺、脾胃、肝胆、肾、膀胱和全身关节等多个脏器和部位的多种病变中,在王永炎教授主编的《临床中医内科学》一书中,共列有病证149种,其中有湿热证者47种,约占的病证具有湿热证。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亦证实,湿热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高达,可见其致病的广泛性。因此,湿热理论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十余年来,随着对湿热病证的理论探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湿热理论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验的发展过程,使对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证治等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推动了湿热理论的规范化、标准化、客观化进程,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输入“湿热”检索1994年一2015年CHKD期刊全文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330篇,输入“内伤湿热”同样检索,亦未检出相关文章。一些有关湿热理论的专著,同样未将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进行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和区分。通过对检索文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章是从对湿热理论的临床应用或动物实验角度进行研究,缺乏从文献学角度对内伤湿热理论的源流、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进行的研究,主要表现在:
(1)在现代研究中,对湿热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多,基础理论研究少,对湿热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更少。
(2)在湿热理论的研究中,对湿热理论中的外感湿热理论研究多,对内伤湿热理论研究少,而内伤湿热是湿热理论的重要内容。
(3)对外感湿热和内伤湿热许多时候还混为一谈。
(4)尚未建立系统的关于内伤湿热的概念、病因病机、病变演化规律、证治方药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3结论
经过对内伤湿热理论的研究,从历代文献、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整理和研究,首次提出并构建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的理论体系并指导临床实践,填补中医学内伤湿热理论研究的空白,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中医学对内伤湿热病证的临床疗效,造福广大病人。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医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个准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时期。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医疗环境相对复杂,儿科实习除了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培养外,还必须注重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儿科;素质教育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道德和临床技能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让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培养合格临床人才,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实习是医学生实习的重要阶段之一。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除了应注重医学生的临床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培养外,还必须注重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及法制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浅谈如下。
一、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好事的基本保证。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面对的是生命,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意识到这沉甸甸的份量和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崇高神圣。尤其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伤害,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心智和体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们要秉着对病人生命、健康绝对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让病人信任并愿意托付生命的好医生。爱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做医生首先要有爱心,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儿科医生,总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对孩子的爱,应不逊于孩子家长,看到孩子们生病,他们也很难受,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帮助患儿,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他们付出很多,即使常常不为家长所理解,他们也无怨无悔。特别是对于新生儿,见到他们那么弱小,还要和病痛做着顽强的抗争,会使我们医务工作者悠然产生无限的怜悯和母爱之心。我们经常说,病儿们除了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外,还需要一种更高级的必需维生素――I(爱),对于他们的一声呻吟、一声哭叫,医护人员都应以母爱之心给予回应,给予安抚。这样才能使疾病更快地去除。一个富有爱心的医生才是一个受欢迎的医生,才是一个负责任的医生。而这对儿科医生来说,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能坚持完成一件可能十分烦琐的事情。由于儿科实习中,面对的患者大多数是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痛楚的幼儿及过度紧张患儿病情的家长,这就要求医生在病史采集中一定要耐心倾听,并快速、准确地收集患儿的起病因素、病情进展、诊疗经过及治疗效果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因患儿家属过度紧张,会提供一些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生应迅速而巧妙地引导家长,切忌粗暴的打断。在儿科,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面对哭闹的小病患们,儿科医生从来没有丝毫厌烦,他们一边给孩子听诊,一边轻声细语地安慰他们,有时候还拿起桌面上的小玩具给孩子们玩,让他们能够转移注意力,方便自己看病。在临床实习中,必须教育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贴心服务。心存仁爱之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及无私的爱心去治疗每一位患者。
二、良好的沟通能力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益发突出,加之某些媒体不切实际的报道,医务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医患关系不协调,使得医患双方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产生的实质就是缺乏沟通。如何引导医患双方走向良好的发展轨道,重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配合的医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医学生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是医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认清医疗形势,改变服务观念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医疗执业环境每况愈下,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疗纠纷不断,医患矛盾恶化,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广大工作者的积极性,还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此以往,不利于医疗事业的长足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一种契约、合同及法律关系。在当前医疗体制下,患者从以前的被动就医,到现在的主动择医,患者似乎成为医方的衣食父母,鉴于这种特殊关系,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举止得体、衣冠整洁、温文尔雅,体现了一个实习医师的良好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提倡使用礼貌性、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交流在与病患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雅观自然的姿势、轻柔娴熟的动作配合友好、和善的表情,都会令患儿及其家属感到亲切、舒心。以良好的形象面对病人,会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亲切感、信任感,这样也才能在患者中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学会倾听,把握技巧
倾听,是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儿科,面对的更多的是过度着急、紧张的父母,因此,学会倾听就变得极为重要。多听家长说几句,了解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医疗费用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患儿病情的认知程度,这不仅是诊治患儿的第一步,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当然,在倾听中一定要把握技巧,努力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三、培养法制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病人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增强,体现在医患关系方面就是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儿科面对的是患儿及其家属这一群体,且儿科病情变化快,家属关注度很高,很多家属过分紧张、着急,医患沟通中如果缺乏耐心,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作为儿科医生,更应该增强法制观念,在临床工作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加严谨、规范。作为教学医院,应加强管理,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尊重病人的权利,维护患者的利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塑造临床实习医师的良好形象。
总之,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包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的责任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同情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业务技术上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还有工作时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等。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更需要我们有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同时,新的形势要求医生必须转变服务观念,讲究服务艺术,特别是善于为患者着想,将亲切、和蔼、宽容的态度和规范的语言融会在诊疗服务中,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赖,树立良好的形象。目前,医学教育已进入到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阶段,因此,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医学人才,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周英.浅谈新生儿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98-99.
[2]阎樱.关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89-591.
[3]徐美玉,赵建美.加强儿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70-2372.
[4]许佩群,许双虹,罗坚,等.如何培养实习医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3):
[5]熊晖,陈永红,王玉燕,等.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07-909.
浅谈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摘 要]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儿科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到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为其执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儿科;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系统、综合多病种的临床学科。儿科医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其病种繁多,跨年龄阶段大,亚科分类多,工作量大;病儿不能表述主观体验,家长护子心切,容易激动等特点使儿科临床医学生无所适从,这对儿科临床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不仅仅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更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1 打好临床基础知识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谈不上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儿科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生有了扎实的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可结合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外语等现代知识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培养自身探索前沿科学知识的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举办儿科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比赛等,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儿科医学知识掌握,以达到培养有牢固的医学基础,有创造和开拓的能力,有对实际工作较强适应能力,并具备一定综合科研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之目的。
2 培养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时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病例的导人和问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并使学生面对真实病人,研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使学生们由原来的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针对婴儿腹泻的病例讨论,首先让学生复习课堂理论,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明确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再让学生到临床查看患儿,由学生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直观地掌握由于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的临床表现,并根据临床表现制订出科学的补液方案,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有机结合。
3 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培养正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具备了基础理论知识,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己有所了解。当一位新病人人院后能迅速做出诊断,为什么做这样的诊断,它和临床、基础理论是否相符,它应与哪些疾病鉴别,给出诊断依据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激发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热情。儿科临床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医学生学习是医学生将在校所学过的理论在毕业学习中进一步吸收、消化、理解的过程,是为今后转人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一个坚实、较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和环节。临床实习时,带教教师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工作伙伴关系,多与实习医生交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尊重实习医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4 尊重病人,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儿科临床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医疗实践取决于在尊重病人前提下,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之间的相互理解。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要尊重病人。医德是医术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是指导和支配医护行为的灵魂,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冈。我们提倡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病人的角度,把病人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病人解除痛苦。另外指导他们勤查房,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多与病人沟通,注意倾听。通过与病人交谈,能深人了解病人及家属,同时能介绍适合他们需要的信息和保健知识,使病人及其家属能以平等合作者的身份接受医疗方案。
5 培养儿科临床医学生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
临床医学生将来的服务对象是病人,而这种服务需要在与其他医生、护士的协作中实现。因此,良好的医生与患者交流、医生与患者家属交流以及医生与其他医生、护士的交流有助于双方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愿,协调双方的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儿科临床医学生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的培养他们交流能力,学生必须从个人形象、行为举止、说话技巧、倾听技巧等人际传播要素的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医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提高了学生的医患交流能力。
6 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向学生强调循证医学思维的意义和重要性。所谓循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以最新的系统研究结果为主要依据,而不能单凭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或依据零星文献上研究报告来处理病人。循证医学不盲从经验,也不完全排除经验,它通过系统观察获得临床经验,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以科学依据、平均数据、安全性、有效性和预后终点来评价疗效。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医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围绕这几个方面训练学生:提出患儿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评价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将研究的结果指导患儿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儿科医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3) :161-165.
[2] 宋艳秋,袁长吉,刘小玲.等.毕业实习中加强医德教育的探讨[J].医学教育,:33.
[3] 伟桂姬.规范带教程序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效果[J].中国高等教育.2009,2(5) :92-93.
[4] 刘理.祝火盛,杜华.加强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12 (3): 97-98.
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医学论文的撰写要非常的严谨。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欢迎阅读我整理的关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钟国芳,翟琳怡.建立对医院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机制的`框架设想[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3):2-4.
[2]魏双跃.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J].黑龙江史志,2013(19):141.
[3]魏娜.医院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析[J].档案天地,2014(S1):113-115.
[4]启勇,王杰宁,鄢惊雷.数字化医院的内涵特征和基本框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1):57—58.
[5]吕杰,刘从森,陈勇,等.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11.
[6]李秀真,薛庆节,吕厚东,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853-854.
[7]佟伟,李宏伟,董颖,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0):3781-3782.
[8]于淑池.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5-167.
[9]李尧清.外科性科研动物实验完成情况分析[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1):48-50.
[l0]王鹏,张作岭“顾客”及其需求:学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田成人教育,2008(8):29一30.王慧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学生观[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1]施寿康.“预防医学”是培养全科医师的一门必修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5(1):25.
[12]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四]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13]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其借鉴[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5):1-4.
[14]周中.加强预防战略意识,促进非预防专业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1992(6):15.
[15]李宁秀,何挺蔚,刘朝杰,等.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3):159-160
[16]纪艳,朱海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任务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2).
[17]王飞,沈利.病原生物学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结合教学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2):186-187.
[18]李水红,段元润,赵飞骏,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9):749-750.
[19]李星云,钟民涛,刘欣,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微生态学杂,2013,25(7):382-383.
[20]刘英杰,黄红莹,许国强,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59.
[21]黄永昌.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第三次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1(4):5.
年桂芳:《国有企业员工流失问题刍议》冶金经济与管理 2008年1月 2、唐莉:《浅谈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应对措施》现代商业 2010年3月 3、王军伟《试论企业人才流失的动因及对策》商业文化 2011年5月 4、黄珍:《企业人才流失对策探索》江西科学 2011年2月 5、张艳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 2010年9月 6、吴翠华:《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理论探索 2011年5月 7、杨清珍、吕洁《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其危害性》商场现代化 2006年
2011年第33期 ・SCIENCE&TE咖LOGYINFORMATION o百家论剑。 科技佰囊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建议 张艳艳,高洪振2孙大鹏2 (1.诸城市城市供排水管理处山东诸城261000;2.山东省城建设计院山东济南250002) 【擒要】本文对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当今中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问题与建议 0引言 农村水环境污染主要由农村生活污水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同时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地表水质量严重下降,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最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十分重视污水源控制及污水处理事业发展.但是污水排放总量仍以3.15%左右的平均速度递增I”.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影响更加突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滞后。污染尤为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2002年统计结果表明,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日排放量就达320.5万t.其中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田.直接就近排放,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刻不容缓。 1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1.1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多,缺少科学的规划,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未 经处理肆意排放.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N、P元素,使得河流湖泊的水体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构成了危害。据统计。我国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有8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均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131。 1.2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相对稳定.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含量较高。一般不含有有毒物质.污水中还含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据监测分析发现农村生活污水总氮、总磷等各项水质指标浓度均很高,人均年排放量为总氮1.562kg,总磷0.153kg旧。农村与城市相比,其占地面积大,人口不集中。分布密度小。有的十户八户就是一个村,即使是中心村,相对也比较分散。所以污水排放相当分散,排放面也较广. 1.3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排放特点 农村居民没有固定的上下班作息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为不均匀排放。瞬时变化较大.日变化系数一般在3.0~5.0,同时农村生活污水还具有早、中、晚不同时段相对集中排放等特点. 2国内农村生活污水的工艺选择 2.1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处理生活污水的目的。 沼气池相比较化粪池来讲.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有机物降解率较高,处理效果好;可以有效利用沼气。但是沼气池处理污水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与化粪池比较.管理较为复杂。 可应用于一家一户或联户农村污水的初级处理.如果有畜禽养殖’蔬菜种植和果林种植等产业,可形成适合不同产业结构的沼气利用模式。 万方数据 2.2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且设有嗣堤和防渗层的池塘.它主要利用水生生物系统.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是迅速推广污水处理工艺,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在我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与传统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相比。稳定塘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对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一种较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对BOD,、COD.、氨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2%、70.1%、60.3%和 67.5%腭。 稳定塘技术适合不同的处理规模.基建费用低。处理构筑物由各种天然塘系统或经简单修建而成.没有复杂的机械设备.工程十分简易.整个系统的基建费比常规处理方法低。出水水质稳定.同用领域广阔,该技术运行费用低廉。可利用重力使水流动,费用是常规下艺的10%。50%。但是该工艺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在处理农村和小城镇污水时.稳定塘及其人工强化技术实用性强,应用也较广泛。净化效果受气温等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如果有可利用的天然养鱼塘、天然废塘等条件.可考虑采用该处理系统。2.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牛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该技术虽有很多优点但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适于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保护水环境,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节约水资源。2.4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充分利用在地表下面的土壤中栖息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属于小型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与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节能、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并且污水在被处理的同时可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但是该工艺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易污染地下水。土地处理技术突破国内外污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局限。在美、日、澳等国已经有广泛的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特别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该技术的应用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不仅不占用土地.反而节省了其他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占地。 2.5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生活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消化池.污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成为污泥.污泥通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发酵.有机物得到降解,使得生活污水得到处理. 该工艺适宜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分散处理,不耗任何能源:不需要加入任何添加剂参与反应,也无须专门人员操作;投资少.建设快.无运转费用;维护简单易行,便于管理。整个装置埋于下地。不占用土地,不影响地面的植物生长。反应系统对大水量冲击敏感.暴雨对其的影响极大,耐冲击负荷小,而且北方建设项t:l需要考虑防冻.会增加投资成本。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中的问题与建议 (下转第397页) 科技信息。百家沦剑o scmNcE&TECI州OLOGYINFORMATION2011年第33期 浅谈大地测量学 燕兴华 (济源市国土资源局河南济源454650)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 道。此后他又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天文大地测量结果,把它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产生了.测量平差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其次.三角形的解算和大地坐标的推算都要在椭球面上进行。高斯于1828年在其著作《曲面通论》中,提出r椭球面三角形的解法。关于大地举标的推算.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公式。高斯还于1822年发表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这是大地坐标换算成平面坐标的最佳方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另外.为了利用天文大地测量成果推算地球椭球长半轴和扁率.德国的F.R.赫尔默特提出了在天文大地网中所有天文点的垂线偏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下.解算与测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椭球参数及其在地球体中的定位的方法。以后这一方法被人称为面积法。 物理大地测量学。法国的勒让德(A.M.Legendre)于1806年首次发表了最小二乘法的理论。事实上.德困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c.F.高斯早在1794年已经应用r这一理论推算小行星的轨道。此后他义用最/b--乘法处理天文大地测量结果。把它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产生了测垦平差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其次.i角形的解算和大地坐标的推算都要在椭球面上进行。关于大地坐标的推算,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公式。高斯还于1822年发表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的正形投影法.这是大地坐标换算成平面坐标的最佳方法.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另外.为了利用大史大地测量成果推算地球椭球长半轴和扁牢.德国的F.R.赫尔默特提出了在天文大地网中所有天文点的垂线偏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条件F.解算与测区大地水准面最佳拟合的椭球参数及其在地球体中的定位的方法。以后这一方法被人称为面积法。卫星大地测量学。到了20世纪中叶.几何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都已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但是,由于天文大地测量工作只能在陆地上实施.无法跨越海洋;重力测量在海洋、高山和荒漠地区也仅有少量资料.闪此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定都未得到满意的结果。直到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产生了卫星大 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华标系中的!维坐标来表示。大地 测母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蓖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大地测量学的摹本任务是(1)研究全球.建立与时相依的地球参考坐标框架.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描述极移固体潮及地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问胚.研究高精度定位理论与方法。(2)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其重力场。,(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围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圈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芙的大地测量计算。(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餐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儿何大地测量学。19世纪起.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全国天文大地测量丁作.其目的并不仅是为求定地球椭球的大小.更主要的是为测制全固地形图的1=作提供大量地面点的精确几何位置。为达此目的,需要解决一系列理论和技术r廿】题.这就推动了几何大地测碴学的发展。首先.为了检校天文大地测量的大景观测数据.消除其间的矛盾.并由此求出最可靠的结果和评定观测精度.法困的勒让德(A.M.Legendre)于1806年首次发表了最IbZ.乘法的理论。事实上。德国数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C.F.高斯早在1794年已经应用了这一理论推算小行星的轨 地测量学,才使大地测量学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e [责任编辑:江广曩】 (上接第404页)3.1因地制寅选择合理的处理工艺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u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地区少,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经济与技术的分析.确定最优工艺.力求达到最高经济与环境效益。根据农村村落聚集情况选择进行集中收集还是分散处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选择较经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并且能够很好的与当地自然环境融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适当的选择比较高效、处理效果可靠的处理工艺。3.2增加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科研的投资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技术相对城市地区落后。当今中国农村地区约90%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必须增加资金的投入.增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比例.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在科研方面同样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找到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特点的高效、叮靠、经济的水处理工艺。 3.3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现有的农村住宅大多没有科学的规划.生活污水难于收集以便集中处理.而且系新建没集中收集设施.尤疑会增加成本,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积极有效地实施,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切实落实.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中改厕、改尉和改圈的工作.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要在相荧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督管理的配合和农村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等 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加强污染源控制.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有效运转。使农村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A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制定切实有效地政策与法规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开展水污染危害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农村生活治理工作的重视.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力争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同时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对相应的水污染行为进行激励与处罚.增强农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的积极性。e ’●}——————————————————————————。—————————一 【参考文献】 【1]韩振宁.中国2020年城市污水排放置预测及淡水资源财富GDP指标的建立 【A1.环境科学研究,2005。18(5):88—90. [2]张京震。刘建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选择及经济实用性比较叨.科技情报开发‘j经济。2009.24(3):149一151. [31詹金星,支崇远.夏品华.农村生活污水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对策【A】.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941—942 【4]万玉山,张平.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典型工艺技术分析【A】.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33):67—68. [5]李剑超,褚君达.等.我国稳定塘处理的研究与实践【A】.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33(1):l一3. [责任编辑:江广曩】 万方数据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建议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艳艳, 高洪振, 孙大鹏 张艳艳(诸城市城市供排水管理处 山东诸城261000), 高洪振,孙大鹏(山东省城建设计院 山东济南250002)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33) 参考文献(5条) 1. 李剑超;褚君达 我国稳定塘处理的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2(01)2. 万玉山;张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典型工艺技术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33) 3. 詹金星;支崇远;夏品华 农村生活污水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4. 张京震;刘建红 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的选择及经济实用性比较[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3)5. 韩振宁 中国2020年城市污水排放置预测及淡水资源财富GDP指标的建立[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05(05) 本文链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摘 要:《圣经》不是某个人写的一本书,而是一个系列的有关经典,共有六十六本之多。前三十九本合称为《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千年,用的是希伯来语,后二十七本合称为《新约》,主要是用希腊语写的。《圣经》对英语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将就《圣经》对英美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圣经》 语言 文化 影响 英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在当前国际往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语言做为一种符号系统,往往会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地联系着,如果想对其语言有深入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就必须对这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毫无疑问,宗教对英语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做为西方第一大宗教的***的圣书《圣经》对英语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一、《圣经》对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 英语语言中留有***文化的痕迹。而谈及***文化,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其教义《圣经》。首先,现代英语的形成就与《圣经》的英译有密切关系。《钦定圣经译本》(以下简称《译本》)出版于1611年,它一问世便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进一步确立了规范而统一的英语,而且大大拓宽了它的使用面,成功奠定了现代英语的基础。《译本》为英语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大量的习语、格言、典故词、派生词等,从而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这一语言。 首先,《译本》在流传中形成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鲜明生动,成为现代英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 an eye for an eye (以眼还眼) 在《圣经》中多次出现,如《圣经.旧约.申命记》的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在埃及做奴隶的以色列人的领袖。他发布法令: “The punishment is to be a life for a life,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 a h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for a foot”“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汉语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即源于此,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其次,《圣经》中有大量的格言。这些格言在《译本》中译的典雅工整,韵律极美,加之内容隽永深刻,已经成为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如: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etter is a neighbor that is near than a brother far off,远亲不如近邻。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观其果知其树,观其行知其人。由于《圣经》在***世界中的权威地位,源于《译本》的格言往往具有特殊的力量。 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经常出现,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如:劝善戒恶的格言All who take the sword will perish by the sword,玩火者必自焚。When words are many,sin is not absent,言多必失。 英语习语中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出自于《圣经》。如:A kiss of death (死吻)指表面友好实际上却害人的行为。此意来自犹大出卖耶稣时以吻耶稣为暗号提示犹太教当局把耶稣抓走的典故。Job (约伯)源出《圣经.旧约》,他本来是个富翁,生有七子三女,非常敬畏上帝。为了考验约伯,上帝让撒旦毁掉约伯的一切,但约伯没有因小失大,见利弃义,此语源自指“极能忍耐的人”。非利士人的领袖求Delilah诓哄参孙,她是大力士参孙的情妇,以了解参孙为什么力大无比,参孙被Delilah纠缠不过泄露了秘密,于是被非利士捕获,后来,人们常以Delilah比喻“不忠实的女人”。 二、《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圣经》中有众多人物,这些人物各有自己的形象、性格、信仰和经历,经过人们长期的传诵引用,他们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从而具有特定的形象或含义。犹太民族(古以色列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他们又认为自己的民族保护神耶和华上帝是统治世上万族的惟一真神。他们深信上帝必将派遣一位英雄来复兴他们的民族,这位民族的拯救者被称为Messiah。Messiah 在现代英语中是救世主的意思。Moses是古代以色列的先知和领袖,是《圣经.旧约》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Moses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又在西奈山上接受了上帝的律法诫命。现在人们用Moses来喻指“领袖”“立法者”。 《圣经》中有许多历史传说,记述了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描绘了不少想象中的战争场景,其目的是以历史事件为内容,传达上帝的旨意,警世喻理。这些传说成为牧师、神父布道施教的重要内容, 其中某些词语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据《圣经》记载 Joseph’s coat (约瑟的彩衣)中雅各偏爱幼子约瑟而给他做了一件彩衣的故事。约瑟的哥哥忌妒怀恨,剥掉约瑟的彩衣,并将约瑟卖掉,又将彩衣涂上羊血后带给父亲,使父亲相信约瑟已被野兽所害,悲痛不已。因此, Joseph’s coat成了“因福得祸”的典故。 《圣经》中提到的某些动物或植物,在一定的背景中具有特定的含义,现在有关这些动植物的词语也常以其喻意出现在各类英语文学作品中。在西方古典绘画和雕塑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裸体的人物身上有一小片树叶遮住下体。这种用以遮羞的叶子,就是fig-leaf (无花果树叶)。当亚当和夏娃意识到自己赤身裸体时,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用以“遮羞”。现在fig -leaf常用来喻指“遮羞布”。 由于人们经常引用《圣经》典故,《圣经》在英语语言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而且继续不断地丰富着英语语言。《圣经》语言已经成为英语语言中不可分割的精华部分。英语中涉及《圣经》的词语比任何其他语种都要多。英语中所出现的大量《圣经》语汇正是英语民族浓厚宗教观念的真实写照。 三、《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圣经》为英美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最突出的表现是有许多作家直接取用《圣经》上的素材,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以英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长诗《贝尔武夫》为例,诗中便已谈到上帝,并说妖怪格兰代尔是该隐的后裔。该隐的故事取自《创世纪》。该隐是上帝造出的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的儿子,他出于嫉妒把弟弟亚伯诱杀,因而成为世间的第一个罪人。说嗜血成性的格兰代尔是该隐的后裔是合乎《圣经》的精神的。杰佛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说到亚当的堕落,情节取自于《圣经》的《创世纪》,说的是上帝开天辟地,从一片混沌中造出天地、江河、鸟兽、树木花草,还用泥土造一个男人,名叫亚当,又在他睡去的时候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一个伴侣给他,这个女人就是夏娃。他们的住处美妙极了,到处是奇花异草、果实硕硕、群鸟在空中悠闲地翱翔,群兽在地上自在地走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切应有尽有。后来夏娃受蛇的挑唆,违令吃了禁果,还叫亚当吃,男人听信女人,便照办了。上帝发现以后,盛怒之下,把他们赶出乐园。这就是“原罪说”的来源。 四、结 论 《圣经》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而且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要想深入细致的了解英美语言和文化,就必须要认真学习《圣经》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林穗芳.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基于中外一些语文词典比较借鉴》.科学出版社.1999. [2]曹青.宗教文化与翻译.《文化与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 [3]张亚利.论《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J] .福建外语.1999 . (1) . [4]张会森、陈启明译.《圣经故事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 [5]《圣经》.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2000年. 作者简介: 1.张艳艳,女,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教师,从事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芦晶晶,女,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教师,从事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热心网友算机导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次数:1次 郑晓曦 文献来自: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 第03期 以期把计算机导论议程建设工作做得更好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郑晓曦$五邑大学计算中心 ... 2. 《计算机导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次数:1次 沈智慧 文献来自:教育信息化 2001年 第09期 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导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计算机导论》cAI的开发环境 2 ... 3. 计算机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余平 文献来自:科技信息 2006年 第11期 计算机导论教学改革实践$淮南联合大学计算机系@余平针对近年来在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开展的计算机导论课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良好的 ... 计算机导论;;课程体系;;启发式;;培养创新[1]王玉龙编.计算机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 4. 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与改革 楼永坚 文献来自: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年 第05期 浙江杭州310018计算机导论;;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阐述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目前大多数高校该课程开课状况的分析以及作者历年授课总结、比较与研究,提出了适合本校本科教学的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课 ... 5. 计算机导论课教学实践思考 陈怀义 陆勤 文献来自: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0年 第04期 对计算机导论这门课首先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计算机入门 ... 6. 对改进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思考 吴文昭 文献来自:陇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 第01期 对改进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思考@吴文昭$甘肃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偏差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该课程教学改进意见,以使其"名符其实",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 ... 7. 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曹雁 文献来自: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 对计算机导论这门课首先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目的是计算机入门 ... 这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导论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曹雁$石河子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计算机导论 ... 8. 《计算机导论和算法语言》辅导教材 陈毓秀 文献来自:机械工程师 1986年 第02期 《计算机导论和算法语言》辅导教材@陈毓秀$上海交通大学<正> 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计算工具,近年来已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成为人们进行计算或处理问题的得力助手。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是着重于将计算机这 ... 9. 基于计算机导论课程浅析中美计算机科学教育模式方法 衣杨 常会友 罗艳 文献来自:现代教育技术 2007年 第07期 适合中国高校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总体目标种种情况表明,实验教学对与计算机导论课程非常重要,归纳出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总体目标如下:建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实验教学课程规范和体系 ... 基于计算机导论课程浅析中美计算机科学教育模式方法@衣杨$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 10. 关于“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的探讨 李艳东 李明 郭淑馨 文献来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1期 一、开设“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必要性“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导引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入门介绍,使他们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陆以宏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近日开展“广西文艺评论推优活动”,从推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中,可以管窥到新时代广西文艺评论旨在提升自身理性力度和感性温度、助力八桂文艺发展繁荣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广西文艺评论工作者切实提高认识和站位,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强化问题意识和学理探索,在历史纵向上深度溯源中华美学精神和地域性、民族性的广西文艺基因,在现实横向上广泛关注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动态,敏感而准确地捕捉重大问题、重要现象和重点作品,及时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分析评价,以厚积薄发、掷地有声的学理洞见和体验真切、态度真诚的平等对话增强文艺评论的说服力和认同度;借助全媒体时代各种传播手段,增强文艺评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占比最大、份量也最为厚重的是评论家们对重大文学关切的学理深度阐释和系统化构建。容本镇、张淑云等合著的《壮族文学二十年——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新世纪壮族文学转型研究(2000-2020)》以文学地理学为抓手,在文学地理空间、作家文化身份、文学审美精神等多维交叉融合的视域中探究新世纪壮族文学转型发展的显性景观与精神内核,兼具“史”“论”的多重意识和独到见解,研究方法的借鉴和拓展颇具启迪意义。叶君的专著《新世纪乡村叙事研究》体系化精研细读近二十部乡村叙事作品,并跨学科将虚构性的文学乡村叙事与非虚构性的社会学乡村叙事参照互证,以自觉的学理诉求和社会责任感勾勒了新世纪乡村题材小说的叙事模型和局部乡村现实图景。耿文婷、刘星《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艺术探索与创新》从真人真事的审美优势、守正创新的史学根底、虚实相生的影像叙事等视角,揭示新时代语境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呈现高原与高峰、成为铸造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力量的“神奇密码”。胡大雷《传统文论的境界》在经纬交织的缜密梳扒中深入探讨传统文论境界传统文论的境界包括哪些方面、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得以实现以及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境界,纵论传统文论以“经”“道”为境界导引、以“成一家之言”为精神境界、以博通古今为学术境界、以构筑“文”的大一统为理想境界、以“化天下”为最高境界之说,考证周密、见地洞明。文学评论聚焦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是评论家们对文学桂军代表性作家作品触角敏锐、洞隐烛微的品味和解读。李北京《陆地创作的心灵史——有关写作的几个问题》梳扒陆地的日记、书信、手稿和责编审读意见等史料,分析《美丽的南方》“写作的天时地利人和、创作心态及修改意见等问题”,阐述陆地的知识分子情结、身份焦虑与文本意涵之间的通约关系,为文本研究和文学史抒写提供了新视域。黄璐《壮族爱情的诗性书写——论韦其麟的爱情叙事诗》基于细腻丰盈的文本感悟,抽丝剥茧揭示韦其麟爱情叙事中唯美浪漫的爱情、自然淳朴的风土人情以及壮族文化的独特之“魅”,论证融入了民族性、地域性元素的爱情诗性书写的迷人风采。曾攀《边地姿态、问题意识及整体性重塑——东西小说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先锋文学》在宏观审视先锋文学发展态势的总体框架中品鉴东西的小说文本,评价东西小说“通过不断构成悬置意味的形象、景象与想象,凝视并透析现实人世及当代中国的征兆,在边地姿态与问题意识中形成精神质询,通过智性叙事及其话语修辞,完成先锋文学整体性的形式探索。”肖晶《迭代与新生:网络文学发展的符号密码——兼谈广西网络文学女作家辛夷坞、海青拿天鹅、四丫头》扫描网络文学“在迭代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的历程,以广西网络文学女作家为样本,探究网络文学发展繁荣的社会动因和自身规律。黄伟林《真实性、全局观与信仰的基因——评李时新纪实作品》指出作品因为具有“历史全局、历史现场与历史细节融会贯通”的“信史”价值、拥有“信仰基因”这个“灵魂”而卓然独立,赞许其为同类作品确立了价值标杆。戏剧、影视经典和新品力作同样受到了评论家们的热切关注。卢有泉、陀艳《新时代农村面貌与农民形象的成功演绎——评电视连续剧》透析剧作如何以“美丽南方”某山村一批有为青年励志逐梦的创业故事为缩影,富有审美张力地折射和凸显了当下中国千千万万农村脱贫奔小康的壮阔现实和壮美愿景。黎学锐、罗艳《民歌精神·审美经验·时代价值——谈彩调剧及》从“民歌精神的熏陶”“审美经验的转变”“时代价值的体现”等角度分析比较了同样根植于广西深厚民歌文化沃土的彩调剧不老经典《刘三姐》和新晋力作《新刘三姐》,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外在社会文化生态和内在审美发生机制。陈玉茜、农德聪《海歌剧: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广西实践”》关注海歌剧这一将海歌艺术和戏剧艺术创造性融合而产生的新兴剧种,诠释了《龙窑村的故事》的显著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弘扬钦州海歌文化、坭兴陶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彰显了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践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的“广西经验”。摄影、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也不乏或短平快或点线面体圆融的专题评论,呈现出评论主体和对象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和广泛性、评论方法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蓬勃发展格局。潘万里《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的观看之道———早期中国西部民族摄影研究》厘清了20世纪初中国西部民族摄影三种主要类型及其背后潜藏的视觉话语和文化逻辑,以学术眼光界说西方殖民主义摄影的“他者”观看、本土少数民族业余摄影无意识的“自我”观看、国内民族志纪实摄影师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交互”观看,以学者情怀探索建构具有东方诗意色彩的本土观看之道。谢麟《应会感神写情愫 胸中自有万山壑——浅论山水画写生中的自然景象与精神意象》在古今中外交汇的时空里透视山水画写生的“前世今生”,切中肯綮地讨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表现“精神意象”与西方风景画再现“自然景象”的不同审美追求与价值分野,认为熔铸了源自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核和时代感、当代性的“精神意象”才有更鲜活的生命力。李永强《立时代潮头 颂时代新风(全面小康画卷)》通过具体分析评价近年来一系列表现劳动者敬业精神、倡导志愿者奉献品格、传递英模榜样力量的画作,倡导美术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彩绘时代新貌,大力弘扬时代文明新风。何志伟《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古风”音乐的当代阐释》在“古风”音乐的源起流变、本质属性、艺术表征等方面提出了有自己心得体会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针砭了“古风”音乐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中存在的抄袭侵权、粗制滥造、故弄玄虚、矫揉造作等不良现象,力求促进“古风”音乐持久发展繁荣。梁冬华《新时代广西民歌的艺术突围——评歌曲》推崇优秀新民歌《一面旗》大胆运用民歌形式表现重大主题,巧妙以“旗”的具象演绎出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以“小我”情感寄寓家国“大我”情怀,“方寸之间有大乾坤”
· 国家卫生部检验· 中国首个经络类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欧盟CE的医疗级设备标准认证(CN-60601)· 美国FCC电磁安全标准认证· ISO 13485医疗设备制造规范认证· ISO 9001标准制造程序规范认证· 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AANM)所颁发的正式推荐文件。· 美国自然研究学院经络临床研究中心临床研究报告。 · 罗艳忠,贾芳芳,《经络临床研究500例之实证解析》,2011年4月。· 黄孝清,《长寿之乡——巴马的经络奥秘》,2011年4月。· 宋明烨,赖正国《经络道-医生不说的秘密》,上医健康事业,2010年5月。· 赖正国, 《以PHCS发展远距居家健康促进系统》,美国自然医医学研究院,2010年3月。· 宋明烨, 《中医五行生克新解》,第三届世界自然医学大会,2009年12月。· 杨乃彦、宋明烨, 《健康美颜与经络养生》,第三届世界自然医学大会,2009年12月。· 杨乃彦,《经络、阳虚与远红外线》,中华生命电磁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2009年4月。· 杨乃彦,《不良体质之检测与改善》,中华民国能量医学会第四届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2009年6月。· 杨乃彦、宋明烨,《体质、经络与食物选择》,中华民国能量医学会第四届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2009年3月。· 杨乃彦,《经络检测与保健食品比对》,中华民国能量医学会第四届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2008年12月。· 杨乃彦,《自然医学会经络养生》,第二届世界自然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08年10月。· 康佳燕,《生活中的经络现象》。2010年11月· 宋明烨,《经络测量中所发现的经络现象》,2010年11月· 宋世源,《中医<药性归经>理论之现代化解释》,第四届自然医学学术大会,2010年10月15日· 宋明烨,《从经络关系看疾病的产生》,第四届自然医学学术大会,2010年10月15日· 杨乃彦,赖正国,《瞑眩反应的实证与临床研究》,2010年11月· 杨乃彦,赖正国,《调经络,致中和》,2010年10月 在现今的社会生活节奏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让我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因素,我们避免不了。既然避免不了,那么我们就要及时把自己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那么如何掌握亚健康状态,如何从亚健康状态恢复过来?传统中医可以通过经络来治未病,这是种非常准确,有效果的方法,可惜经络一直是个谜,一直找不到具体的方法来表达它。安康经络仪就做到了把经络数据化,图表化,让普通大众掌握自己的经络,再从经络上掌握自己的亚健康。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进步已经进步到不能再进步的地步了,为什么如今会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着我们而我们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出了问题还是因为我们太不重视预防保健呢?为什么很多公司和企业花大价钱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增加销售而最后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收获?是因为方法不对还是身上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行销工具呢?在这里,安康经络仪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通向绿洲的方案。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硕士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谈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 文化 语境,强调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的传统。本文着重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主义诗学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而兴起的西方文艺批评新军。它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个人色彩。之所以把英美文学合在一起,是因为二者不约而同地对女性问题中的社会历史因素给予格外关注。另外,同为英语国家,女性主义批评者致力找寻的文学传统和艺术形象都集中在相仿的经典之中。 一、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深层背景和原因 以往所谓的文学传统一律以男性为中心,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也都被父权主义意识所统治。面对这种情况,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批评要具备普遍意义和有效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将女性意识包括在内,坚决动摇和解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对现存的文化和制度进行总批判,整理提供掀起一场女权主义的文化革命。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是从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而开始的。 这主要是通过考察、分析、审视男性文学中那些陈旧的女性形象。在男性本位创造的 神话 故事 中,女性总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夏娃、潘多拉,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在《性别政治》一书中,米勒特对D?H?劳伦斯、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和让?热奈特等男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作了尖锐有力的批评和分析,指出这些作家的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把女性给非人化了。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和过程全都是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出发的,女性人物自始至终都处于被控制的地位,男性人物则是绝对的操纵者。 米勒特的分析说明,男作家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表现为正常的政治关系,让女人处于屈从、附属的地位。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指出,19世纪(乃至今日)占统治地位的父权主义意识形态把艺术创造力当成男性的一种根本优质,由于创造力被界定为男性,其结果必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女性文学形象也必然是男人幻想的产物,女作家们被剥夺了创造自我形象的权利,而必须努力遵照父权制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标准。 吉尔伯特和格巴条分缕述地论证了19世纪的《不朽女性》是怎样被男人想象为虚无飘缈、温柔美丽的天使形象,认为从但丁的贝雅特里齐、歌德的葛雷特和玛甘泪一直到考文垂?帕特莫尔的《屋内天使》,理想的女性始终被视为逆来顺受、俯首帖耳和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种创造物。她们还指出,在天使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妖妇的形象,男人把女性理想化的对应面就是对女性的恐惧。她既给男人带来满足,又会使他产生厌恶。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中心的文学把性别推向边缘,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接受者,批评的功能在于揭露隐藏在作品中的男性沙文主义的真正面目。因此,女性主义者的首要任务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男性创造的女性神话,作一种对抗性阅读,把根植于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识根除。文学批评一旦揭开了这些形象的政治含义和文本的性歧视,就能帮助读者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动摇父权制的根基,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建立女性主义诗学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一些实践 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试图通过对男作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考察、剖析和审视来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但她们并不只满足于此,她们努力扩大批评的范围,拓展新的批评领域,确立女性主义批评原则,建造一座她们自己的文学宫殿,发掘被男人和社会所忽视的妇女文学传统,将批评的焦点对准女作家及其作品。她们要求拓宽妇女生活题材,创造一种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迥然有别于男性文学的妇女文学;她们系统阐述女性主义批评原则以此肯定妇女的文学 经验 和社会经验;建构女性主义诗学,以此对传统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评价,重新书写文学史;此外,她们还对男女作家在文学传统方面的差异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对女作家的创作经验、想象及其创作手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不同倾向进行初步研究,对既存的批评观念和文学的道德性质进行深刻的 反思 和审视。 具体做法就是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及作品。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丽娜?蓓姆指出,如果从已出版的文学史或文集来看,美国几乎没有一个女性大作家,而主要的小说很容易发现,早在移民时期,女作家就开始活跃了。到了19世纪中叶,在销售和品种方面,女作家已在美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位置,连霍桑那样的名作家都免不了担心自己的读者会被女作家吸引过去。然而,这些女作家在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因为文学史对她们不屑一顾,认为女人不能算是作家,其作品也够不上载入史册的标准。 正是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标准将女性作家长期摒弃于文学史外。因此,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之一便是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发掘被埋没或受冷漠的女作家的作品,纠正男性传统对之的错误理解,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重铸文学批评的 方法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承认一个女性文学的传统存在,但它时时被迫中断,妇女文学的发展呈间歇状态,直到19世纪以后才能较清楚地看到文学创作的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女性文学传统。 相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这一女性文学的传统无疑是十分短暂的,并且以阿弗拉?贝恩为代表的19世纪初期的妇女创作又被男性的文学批评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故导致妇女文学传统的难以发现。尽管有着种种困难,但妇女文学传统的存在是无疑的。伍尔夫认为她自己的创作也是沿着这条女性先辈开拓出的道路而进行的,这条道路是许多年以前开辟出来的,动手的有芬尼?伯尔尼、阿弗拉?本、哈利?马提诺、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许多著名的女人,以及许多无名的和被忘记的女人,曾在我之前修缮着这条路以使之平坦光滑,并且调整着我的步伐。 所以,当我写作时,我的前面只有极少一些物质障碍。伊莱恩?肖瓦尔特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中最为活跃、影响较大者之一,她倡导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 三、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反思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灵活地吸收了西方流行的各种批评方法,容纳了生理学、人类学、现代心理学和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呈现出一个多元开放的体系。女性主义批评不为单一的方法所左右,从语言、心理、文化等多角度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达到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与独特文化的目的。 然而,玛丽?朴维在其文《女性主义与解构批评》里声称:“‘女性’仅仅是社会的产物,不具有自然的基础,即‘女性’是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的界定取决于它所被讨论的语境,而不取决于某些性器官或社会经验”,“‘女性’反映不了完整的自我,因为特征是有所联系的,‘女性’仅仅是同‘男性’相对照时获得的临时定义的一个位置。”如果性别角色完全取决于话语,这一话语又时刻处于变化和解构之中,两性的意义缺乏稳定性,那么女权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支点。如果放弃了对社会性别的界定,要求女性正当权益的斗争就失去了理论基石。 她因此呼吁,女性主义不能忽视女性受歧视的社会现实,不应该消解主体,反倒更应该加强对现实的斗争策略的研究。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O年代末兴起于欧美的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它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对父权制文化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而且还突破了理论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使历经沧桑的女权思想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得以理论化,并进入了理论话语的中心,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摆脱异端与边缘的地位,转而成为当代理论话语的重要一维,促进了西方理论话语的转型。当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探讨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的发掘。 参考文献: [1]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莫文斌,罗艳《求索》2005(02). [2]试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2(02). [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魏天无外国文学研究,2011(06).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2 论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要适应新世纪英美文学教学的发展,满足21世纪外语人才的需要,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构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本文从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和英美文学的 教学方法 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一、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字语言形式。语言文字经过大师们的加工酝酿,便具有了鲜活形象的生命力,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经典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为文学作品中饱含生活气息,使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所以成为教学的典范和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背景的了解和对英语语言艺术的浓厚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结合其中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悟单词和语法的实际应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基本的英语常识,还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了解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使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文化情操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了解英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英美人民的生活现实,可以让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修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优秀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和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寄托于文字之中但精神无限延展。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对作者表达出的中心思想从不同角度加以揣摩,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滋润了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眼界进一步拓宽。在英语教学上,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作品内容进行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 对于同一篇作品,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潜藏着未知答案的文本空间,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自认为正确的看法,主动去通过作品对作者进行评判。他们主动对话作者、质疑作者甚至否定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中,逐步养成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真正意义也正在这里。 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还保持着传统的泛读化教学方式。文本资料以教材上的为主要对象,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教材,把重点在黑板上罗列出来,学生阅读仍然是次要的。英语教师往往背负着较重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讲解也只是一遍而过,而教材对于英美文学的选取也受篇幅所限往往节选某一段落,对于英美文学的分类和评价往往比较混乱。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由于教材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历史年限跨度长,文学流派和创作风格不一,英语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和作品中心思想无法得到全面展现。这使得学生们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无法全面展现作品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能针对几个关键的词汇和语言点重点讲解。 所以,现实中英美文学与课往往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漫无目的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麻木地记词汇。随着民间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英美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提高 英语学习 效果,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的共识。 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英美文学理论部分的讲述过于冗长,使学生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课堂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自己不会动脑去思考有关作品的问题。教材选取的作品与文史理论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其次,英美文学课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完整摘录某一文学作品,只能有选择地节选作品中的关键段落,而对作品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作品的发生背景、人物介绍也变得残缺不全,学生初次接触作品很难深入阅读下去,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英美文学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 英美文学课是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上,要考虑到学生们对英语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逐步提高讲课层次。例如,在学生刚入学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英语读本培养他们的 英语阅读 习惯,等他们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给他们安排英语作品的原著阅读赏析。只有阅读英美文学原著作品,才可以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英美文学 教育 。学生有了一定的原著阅读经验,可以在课堂上适量增加阅读量,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通读原著 开设英美文学阅读课的目的是全面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特色。只有将英语原著通读下来,才能充分体会到作品的语言特色、思想脉络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材只是节选作品的某一章节,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作品。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量通读原著全文,全面体会作品思想内核,有条件的也可以横向扩展,多读一些相关作品,从更广阔的角度试着去理解作品,一定能收到意料之外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通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并布置写 读后感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三)向学生推荐作品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时,除了教材上节选的内容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向他们推荐一些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英美文学作品。例如英语典籍《圣经》、英国史诗文学《贝奥武夫》、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等等,都是一些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读来让人兴趣盎然,学生们课余饭后可以认真的深入进去进行精读。 (四)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不能仅仅当做消遣,教师要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作品都要写出心得。只有这样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加强体验,在写读后感时重温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从而加深了最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读后感中看出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是否充分?认识角度是否恰当?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学生重读作品相关章节,纠正错误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分析能力。此外,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写论文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通读作品,加深认识。 (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反串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学,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分析教材。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记忆。从而避免了其被动接受知识养成的惰性。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去对作品内容进行学习、记忆,对作品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促使他们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对作品本身或作者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检索,将之作为教科书的有益补充,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上,只有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满足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恒.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文学课程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5). [2]董梅.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研究[J].前沿,2012,(10). [3]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4). [4]章洁帆.论文学性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体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何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大学首批“1311”人才计划“求是青年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10年)和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获得者。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SCI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审稿人。2001-2006年硕博连读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6年6月获浙江大学土壤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7年3月出访澳大利亚,在Griffith大学开展为期1年的合作研究。2008年3月回国后,通过浙江大学特别评审,晋升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土壤环境化学与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界面行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子课题、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以及浙江省科技计划面上社会发展项目等各类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近5年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Environmental Pollution》、《Chemosphere》、《Geoderma》、《Environmental Research》及《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等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单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3,高出所在学科SCI期刊平均影响因子2倍以上(其中5篇为国际土壤学科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顶级SCI权威期刊);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1项已授权),主编英文著作1部,参编著作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