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论文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论文

发布时间: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论文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 特点 所有哺乳家畜对伪狂犬病都易感,啮齿类动物在传播伪狂犬病中起重要作用。未获得免疫力而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以上的感染、死亡,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毒可经胎盘、阴道黏液、精液和乳汁传播,常呈散发。 症状 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呼吸急促,拒食,间有呕吐或腹泻,于昏睡中死亡,或兴奋不安,口吐白沫,有共济失调、转圈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以后出现抑制、轻瘫或麻痹或丧失知觉、视觉,叫声嘶哑,呈常见便秘和呼吸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 病理变化 剖检伪狂犬病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非化脓性脑炎,脑充血、出血、水肿,肝、肾和心脏出现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点,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积血,流产母猪胎盘呈坏死性胎盘炎,胎儿表面有血斑点。 猪伪狂犬病的类证鉴别 1.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并等相区别。 (1)猪细小病毒:无季节性,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显现非常明显,其他猪即使感染也无症状。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间质性肺炎。 (3)猪乙型脑炎:本病仅发生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单侧睾丸肿胀。小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 (4)猪衣原体病: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公猪呈现睾丸炎、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涵体。 (5)猪布鲁氏菌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炎。采取血清做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呈阳性反映。 2.发病仔猪应注意与猪沙门氏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李氏杆菌病 (败血型)、断奶仔猪应激症相鉴别。 (1)猪沙门氏菌病:日龄小的仔猪和6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腹下、胸前、耳根有紫红色斑点,眼有分泌物,粪稀,淡黄色或灰绿色带有血液或假膜,恶臭。剖检可见臃肿大暗蓝色,坚度如橡皮,切面蓝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肠系膜淋巴索状肿。盲肠、结肠肠壁肥厚,黏膜上覆差纤维素污秽黄绿色假膜,掲掉假膜见有边缘不整的红色溃疡面。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椭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荚膜沙门氏菌。 (2)猪流行性腹泻;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感染。不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绒毛长度与隐窝度由正常的7:1降为3:1。将病猪的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经处理后接种试验猪,如试验猪发病,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即可作出诊断。 (3)猪李氏杆菌病。全身衰弱,病程1-3d(在3-4月龄的伪狂犬病猪病死率低,一般几日内可以完全恢复)。病料涂片镜检,可见‘V’或’Y’型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4)断奶仔猪应激症:非传染病,多在断奶仔猪转栏7-10d内发病。突然倒地大叫,全身肌肉震颤,眼上翻,多数在30-60min后症状缓和或静止,如能及时治疗,即可痊愈,用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不出现发痒撕咬局部的现象。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做好灭蚊、灭蝇、灭鼠等工作,发病时用头孢类药物配合干扰素有一定疗效。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3、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4、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 5、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 6、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猜你喜欢: 1. 三元杂肉猪的饲养技术 2. 如何诊断水貂的伪狂犬病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猪拉肚子吃什么药好得快如何预防 5. 育肥猪的饲养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养殖户家28日龄的仔猪感染伪狂犬病,出现站不稳,走路一晃一晃,呕吐,体温41°C等症状,已经死了2头仔猪了,我们让养殖户赶紧给剩下的猪注射伪狂犬疫苗进行预防,猪伪狂犬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靠预防来避免疾病的发生,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随病猪乳汁、口、鼻、尿液、粪便等排出,感染健康猪只,怀孕母猪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小猪,哺乳母猪可通过乳汁感染仔猪。仔猪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经常成窝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死胎等,成年猪抵抗力强,感染后症状比较轻。猪伪狂犬病很容易和猪蓝耳病发生混合感染。哺乳仔猪感染后会出现体温升高至41°C,食欲不振,呕吐,走路摇晃,转圈,前腿或后腿叉开等症状,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80%以上,常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断奶仔猪感染后症状较轻,会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咳嗽,运动不协调,流涎,抽搐,有时出现腹泻或呕吐,死亡率较低。养殖户除了要了解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症状,还要做好日常预防,引进猪只时,一定要先隔离饲养后,再混群。用2%~3%氢氧化钠溶液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做好疫苗接种,仔猪1月龄时接种1次,30日龄左右进行第2次接种;成年猪每年接种2次,;母猪可在产前1个月接种一次。

流行特点

在自然界里,病毒可能存在于啮齿动物体内,并且多不显症状而带毒,吞食这些动物的犬、 猪随后发生本病。病猪主要随鼻液、眼分泌物、乳汁、阴道分泌物及尿液排出病毒。因此,病猪亦是犬的传染源,病毒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染。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8天,少数可长达3周。病初病犬精神淡漠,而后发生不安,拒食,蜷缩而坐,时常更换蹲坐地点,体温间或升高,呕吐。经消化道感染的病例,流涎严重,吞咽困难,起初凝视、舔舐,稍后抓咬皮肤损伤处,产生大范围溃烂,周围组织肿胀甚至形成很深的破损。有的不出现痒感,但会因身体某处疼痛而呻吟;也有的撕咬周围物体,跳向墙壁而摔倒,不攻击人,但发痒时与其他犬咬斗,两眼瞳孔大小不等。反射兴奋性病初增强,后期瞳孔反射、肌肉感觉及深部和表面反射能力降低。大部分病例可见头颈部屈肌有间断性抽搐,呼吸困难,常在24-36小时内死亡。

病理变化

常有皮肤自己咬伤或擦伤,伤处流渗出液或血液。剖检可见脑膜明显充血,脑脊液量过多。组织学变化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和神经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反应,同时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在常规检查时,有15%-20%无脑炎变化。

鉴别诊断

(1)伪狂犬病与狂犬病

二者均有不安、狂躁、流涎,撕咬各种物体,自我舐咬等临床症状。

区别:患狂犬病的病例意识混乱,下颌麻痹,具有“恐水"现象,对人、畜具有攻击性;患伪狂犬病的病例常表现突然死亡,体躯奇痒,对人、畜没有攻击性。

(2)伪狂犬病与犬脑膜炎

二者均有体温升高,兴奋不安或沉郁、惊恐,呕吐,触摸敏感,有攻击性等临床症状。

区别:患犬脑膜炎的病例无传染性,有时盲目奔走,不避障碍物或做转圈运动。剖检可见脑组织有非化脓性炎症,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细胞的含量增多。

提示

常进出猪圈(猪发生伪狂犬病)的犬,症状主要为皮肤发痒,自残咬伤皮肤及咬周围物体,不攻击人,瞳孔大小不等,后期反射降低。剖检见脑膜充血,脑脊液的量过多,神经节及胶质细胞坏死。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

防治措施

(1)预防

①消灭狗舍中的老鼠,防止狗狗进入猪圈,尤其在猪发生伪狂犬病时,并严禁用病猪肉喂狗狗。

②如已发病,严格用1%-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及用具,目前尚无合适的疫苗可供使用。可试用毒力低、遗传性稳定的K毒株组织培养苗,或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福尔马林疫苗。

③有报道称伪狂犬病可感染人,表现为皮肤发痒。所以,有创伤时,处理病犬或尸体过程中要防止伤口感染。

(2)治疗

早期应用抗伪狂犬病高免血清或以此制备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犬(用量参照说明书),有较好效果。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佳。各种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治疗均无效。

注意

伪狂犬病为多种动物共患病,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宠物饲养场要重视灭鼠工作,严防鼠类传播病毒。

牛伪狂犬病的症状论文

体表皮肤奇痒。伪狂犬病病毒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传染性延髓麻痹病毒,牛羊兔犬猫感染伪狂犬后体表皮肤奇痒,是最主要的外观可见症状。疫苗注射用伪狂犬病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后6天产生免疫力,保护期可达1年。

流行特点

在自然界里,病毒可能存在于啮齿动物体内,并且多不显症状而带毒,吞食这些动物的犬、 猪随后发生本病。病猪主要随鼻液、眼分泌物、乳汁、阴道分泌物及尿液排出病毒。因此,病猪亦是犬的传染源,病毒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染。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8天,少数可长达3周。病初病犬精神淡漠,而后发生不安,拒食,蜷缩而坐,时常更换蹲坐地点,体温间或升高,呕吐。经消化道感染的病例,流涎严重,吞咽困难,起初凝视、舔舐,稍后抓咬皮肤损伤处,产生大范围溃烂,周围组织肿胀甚至形成很深的破损。有的不出现痒感,但会因身体某处疼痛而呻吟;也有的撕咬周围物体,跳向墙壁而摔倒,不攻击人,但发痒时与其他犬咬斗,两眼瞳孔大小不等。反射兴奋性病初增强,后期瞳孔反射、肌肉感觉及深部和表面反射能力降低。大部分病例可见头颈部屈肌有间断性抽搐,呼吸困难,常在24-36小时内死亡。

病理变化

常有皮肤自己咬伤或擦伤,伤处流渗出液或血液。剖检可见脑膜明显充血,脑脊液量过多。组织学变化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和神经炎,有明显的血管套及弥散性局部胶质细胞反应,同时有广泛的神经节细胞及胶质细胞坏死。在常规检查时,有15%-20%无脑炎变化。

鉴别诊断

(1)伪狂犬病与狂犬病

二者均有不安、狂躁、流涎,撕咬各种物体,自我舐咬等临床症状。

区别:患狂犬病的病例意识混乱,下颌麻痹,具有“恐水"现象,对人、畜具有攻击性;患伪狂犬病的病例常表现突然死亡,体躯奇痒,对人、畜没有攻击性。

(2)伪狂犬病与犬脑膜炎

二者均有体温升高,兴奋不安或沉郁、惊恐,呕吐,触摸敏感,有攻击性等临床症状。

区别:患犬脑膜炎的病例无传染性,有时盲目奔走,不避障碍物或做转圈运动。剖检可见脑组织有非化脓性炎症,脑脊液中蛋白质与细胞的含量增多。

提示

常进出猪圈(猪发生伪狂犬病)的犬,症状主要为皮肤发痒,自残咬伤皮肤及咬周围物体,不攻击人,瞳孔大小不等,后期反射降低。剖检见脑膜充血,脑脊液的量过多,神经节及胶质细胞坏死。根据这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

防治措施

(1)预防

①消灭狗舍中的老鼠,防止狗狗进入猪圈,尤其在猪发生伪狂犬病时,并严禁用病猪肉喂狗狗。

②如已发病,严格用1%-2%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及用具,目前尚无合适的疫苗可供使用。可试用毒力低、遗传性稳定的K毒株组织培养苗,或鸡胚细胞氢氧化铝福尔马林疫苗。

③有报道称伪狂犬病可感染人,表现为皮肤发痒。所以,有创伤时,处理病犬或尸体过程中要防止伤口感染。

(2)治疗

早期应用抗伪狂犬病高免血清或以此制备的丙种免疫球蛋白治疗病犬(用量参照说明书),有较好效果。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佳。各种抗生素及化学药品治疗均无效。

注意

伪狂犬病为多种动物共患病,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宠物饲养场要重视灭鼠工作,严防鼠类传播病毒。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发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因其症状与狂犬病有类似的地方,曾被误认为狂犬病,后启用为伪狂犬病。

【病原】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线性双股DNA病毒。病毒抵抗力较强,外界环境中可存活数周,但对乙醚、氯仿、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等较敏感。

病毒广泛感染动物。猪、牛、羊、狗、猫、老鼠、兔子、水貂、狐狸和熊都可能受到感染。研究表明,猪和啮齿动物是自然界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特别是猪。它们不仅是原发性感染动物,而且是病毒的长期贮存和解毒剂。它们是引起狗、猫和其他家畜疾病的动物。猫、狗的伪狂犬病主要发生在伪狂犬病流行区,是由食用死于该病的鼠、猪、牛的尸体或肉引起的。

感染犬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为突然出现变化,肌肉痉挛、头部和四肢奇痒,疯狂啃咬痒部和嚎叫,下颚和咽部麻痹和流涎等。病势发展迅速,通常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死亡,死亡率100%。

感染猫的潜伏期为1~9天。早期临床症状为不适、嗜睡、沉郁、不安、攻击行为、抗拒触摸,以后症状迅速发展,唾液过量、过分吞食、恶心、呕吐、无目的乱叫,疾病后期发生较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感觉过敏、摩擦脸部,奇痒并导致自咬。典型症状多呈急性经过,多在36小时内死亡。非典型的猫伪狂犬病缺少典型的奇痒症状。

【病理学变化】

主要组织学改变为弥漫性肺脓性脑膜炎、脑膜充血和脑脊液(CSF)增多。在患病狗、猫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发现核内包涵体。

【诊断】

主要根据接触史和临床症状。也可用猪用伪狂犬病诊断试剂盒诊断。

主要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同时不要用生猪肉或加工不适当的感染猪肉饲喂犬、猫。另外还要注意灭鼠后妥善处置。该病一般不横向传播,并且人对该病毒不容易感染。

猪的伪狂犬病论文

伪狂犬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伪狂犬病自然发生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水貂、雪貂因饲喂含伪狂犬病毒的猪下脚料也可引起伪狂犬病的暴发。实验动物中家兔最为敏感,小鼠、大鼠、豚鼠等也能感染。关于人感染伪狂犬病毒的报道很少,并且都不是以病毒分离为报道依据。如土耳其及我国台湾曾报道有血清学反应阳性者。欧洲也曾报告数例因皮肤伤口接触病料组织而感染,主要表现为局部有发痒,未曾报告有死亡。最新的报道见于1992年,在波兰因直接接触伪狂犬病毒而感染的工人,首先是手部先出现短暂的瘙痒,后扩展至背部和肩部。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贮存宿主,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不少学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鼠有关。在猪场,伪狂犬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空气传播则是伪狂犬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但到底能传播多远还不清楚。人们还发现在邻近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周围放牧的牛群也能发病,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惟一可能的途径。在猪群中,病毒主要通过鼻分泌物传播,另外,乳汁和精液也是可能的传播方式。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感染伪狂犬病毒后,其结果都是死亡。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死亡率20%左右;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他季节也有发生。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除猪外,大部分动物为致死性感染,并有奇痒的表现。猪的易感性极高,而且是该病的重要贮存宿主。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少部分感染发病者,主要表现轻度发热,倦怠,精神沉郁,便秘及食欲不振,数天即恢复正常,死亡及神经症状极少发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导致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及分娩延迟等。妊娠前30天内感染,胚胎常常被重吸收,但超过40天才感染时,造成流产、死产。大多数流产胎儿新鲜,部分胎儿脑部及臀部皮肤出血,胸腔、腹腔及心包有棕褐色积液,肾脏及心肌出血,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妊娠末期感染时产出的活胎的活力较差,并在产后不久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哺乳期及断奶后仔猪感染的症状最为严重,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流口水,下痢,食欲不振,并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如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倒地后四肢呈划水状。出现神经症状后24~48小时内死亡,死亡率接近100%。育成猪感染的一般症状及神经症状都比较轻微,死亡率也比较低。临床上,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等症状,哺乳期及断奶仔猪有显著的神经症状,而且死亡率极高,其他成年猪症状轻微或无症状时,如怀疑伪狂犬病,需要采取病料送化验室进一步确诊。在条件许可的地方,可以采取死亡仔猪及流产胎儿的脑组织用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液,在家兔后肢外侧肌肉注射1~2毫升,家兔在48~72小时死亡。死亡前注射部位奇痒,并明显地啃咬注射部位。该方法可作为猪伪狂犬病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手段,但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注意不要人为散毒。其他的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血清学检测等,但不适合于养猪生产单位,必要时可取病料送检。预防的关键是防止本病的传入,引进种猪应了解当地的疫情并采取严格的检疫隔离措施,隔离饲养期间应进行1~2次的血清学监测。在有条件的猪场,将不同日龄段的猪分地饲养,至少应分区并采取良好的隔离措施。在有本病存在的地区或猪场,接种疫苗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伪狂犬病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的油佐剂疫苗,二者的免疫效果各有利弊。应注意,疫苗在控制猪出现临床症状和减少死亡方面效果显著,但不能完全阻止猪被感染和向外界排毒。因此,可能造成保毒猪的后果。

由于伪狂犬野毒感染后,容易造成母猪群流产、死胎、木乃伊、返情比例高,公猪表现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给猪场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大多数猪场普遍重视对种猪群的免疫。即便如此,种猪群伪狂犬疫苗免疫也经历了一断曲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种猪场选用进口或国产伪狂犬灭活疫苗,他们在种猪分娩前30天左右进行肌肉注射接种,免疫预防控制伪狂犬病。应该肯定地说,这些灭活疫苗在预防控制伪狂犬感染所引发的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早期感染发病死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免疫过的种猪群仍然有小比例的繁殖障碍问题出现,其所分娩的仔猪仍然有小比例的发病死亡,可以说灭活疫苗不能彻底有效控制伪狂犬病。

随着人们对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发病机理,以及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应答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伪狂犬灭活疫苗以产生体液免疫力为主、细胞免疫力为辅,伪狂犬弱毒疫苗以产生细胞免疫力为主、体液免疫力为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细胞免疫力在伪狂犬病免疫预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继之,一大批猪场放弃使用伪狂犬灭活疫苗,代之以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种猪群进行肌肉注射免疫。种猪的免疫程序也由千遍一律的分娩前30天一次免疫接种发展到集中统一免疫与其它免疫程序共存的时代,免疫频率也相应地由2次/年发展到3次/年甚至4次年。与此同时,部分养猪发达地区猪场也开始重视商品猪群的伪狂犬疫苗免疫,遗憾的是它们所占的比例太低。尽管种猪群的免疫程序改变,免疫频率增加,但时至今日,猪伪狂犬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2005年某省48%以上的发病猪与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直接相关;2005年夏季华东部分省市的“猪无名高热症”主要诱因是猪群感染猪伪狂犬病毒;2006年夏季我国部分省份的“猪无名高热症”中,30%以上病例与感染猪伪狂犬病毒有关。因此,有必要反思在猪伪狂犬病控制措施上我们是否遗漏其他因素。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现象,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它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一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另外感染猪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出栏,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鉴别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猪伪狂犬病预防与治疗推荐方案:预防:l.采取严格消毒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与营养,减少应激。2.免疫前两周在饲料中添加替米先+瑞特奇+普诺康,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倍力奇。3.母猪配种前及产前注射伪狂静(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4.仔猪3日龄伪狂静滴鼻,45日龄注射伪狂静l头份。治疗:对已发生本病的猪群,可采用下列方法。l.加强消毒:(金)卫康(l:400)带猪喷雾消毒,每日2次。2.全场紧急接种伪狂静。

猪伪狂犬病的论文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 特点 所有哺乳家畜对伪狂犬病都易感,啮齿类动物在传播伪狂犬病中起重要作用。未获得免疫力而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以上的感染、死亡,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毒可经胎盘、阴道黏液、精液和乳汁传播,常呈散发。 症状 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呼吸急促,拒食,间有呕吐或腹泻,于昏睡中死亡,或兴奋不安,口吐白沫,有共济失调、转圈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以后出现抑制、轻瘫或麻痹或丧失知觉、视觉,叫声嘶哑,呈常见便秘和呼吸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 病理变化 剖检伪狂犬病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非化脓性脑炎,脑充血、出血、水肿,肝、肾和心脏出现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点,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积血,流产母猪胎盘呈坏死性胎盘炎,胎儿表面有血斑点。 猪伪狂犬病的类证鉴别 1.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并等相区别。 (1)猪细小病毒:无季节性,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显现非常明显,其他猪即使感染也无症状。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间质性肺炎。 (3)猪乙型脑炎:本病仅发生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单侧睾丸肿胀。小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 (4)猪衣原体病: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公猪呈现睾丸炎、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涵体。 (5)猪布鲁氏菌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炎。采取血清做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呈阳性反映。 2.发病仔猪应注意与猪沙门氏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李氏杆菌病 (败血型)、断奶仔猪应激症相鉴别。 (1)猪沙门氏菌病:日龄小的仔猪和6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腹下、胸前、耳根有紫红色斑点,眼有分泌物,粪稀,淡黄色或灰绿色带有血液或假膜,恶臭。剖检可见臃肿大暗蓝色,坚度如橡皮,切面蓝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肠系膜淋巴索状肿。盲肠、结肠肠壁肥厚,黏膜上覆差纤维素污秽黄绿色假膜,掲掉假膜见有边缘不整的红色溃疡面。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椭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荚膜沙门氏菌。 (2)猪流行性腹泻;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感染。不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绒毛长度与隐窝度由正常的7:1降为3:1。将病猪的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经处理后接种试验猪,如试验猪发病,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即可作出诊断。 (3)猪李氏杆菌病。全身衰弱,病程1-3d(在3-4月龄的伪狂犬病猪病死率低,一般几日内可以完全恢复)。病料涂片镜检,可见‘V’或’Y’型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4)断奶仔猪应激症:非传染病,多在断奶仔猪转栏7-10d内发病。突然倒地大叫,全身肌肉震颤,眼上翻,多数在30-60min后症状缓和或静止,如能及时治疗,即可痊愈,用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不出现发痒撕咬局部的现象。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做好灭蚊、灭蝇、灭鼠等工作,发病时用头孢类药物配合干扰素有一定疗效。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3、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4、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 5、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 6、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猜你喜欢: 1. 三元杂肉猪的饲养技术 2. 如何诊断水貂的伪狂犬病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猪拉肚子吃什么药好得快如何预防 5. 育肥猪的饲养方法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热、脑脊髓炎及瘙痒等。

猪的伪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畜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自然发病的猪很少康复。成年猪症状极轻微,很少死亡。病猪、带病毒的猪及带毒鼠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途径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等,通过交配感染本病。母猪感染后6~7日乳猪吃母乳而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常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发生流产。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猪的易感性与年龄有明显关系,10~2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本病在猪群流行的时间很短,大猪群2~3周便可平息,小猪群则更短。

本病的潜伏期3~6天,个别达10天,新生仔猪及20日龄内的哺乳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至41~42℃,气喘,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有时呕吐和拉稀。个别猪有瘙痒感。靠在圈舍墙壁或饲槽擦痒,颈部、前肢、后肢、尾根及从骨结节等处被毛完全脱落,露出污秽的红色创面。后期完全拒食,不能饮水。有的病猪出现齿龈溃疡。患猪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一般持续几分钟。发作时病猪仰头,歪颈。有时病猪兴奋不安,出现间歇性转圈运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以后又重复发作。也有的猪呆立不动,头触地或抵墙,几分钟或数分钟后缓解。站立不稳或步态摇晃,进一步发展四肢麻痹,完全不能站立,出现两肢交叉。任人摆布的姿势,极度衰弱。后期出现声带麻痹,叫不出声音。部分猪从口角不断滴出或流出唾液。有的猪只能向后移动,有的侧卧四肢划动,头向后仰,有的肌肉痉挛性收缩,癫痫发作,鼻镜歪向一侧,有的视力减弱,瞳孔散大。最后体温下降而死亡,死亡率95%。康复者极少。哺乳仔猪以及3月龄以内的猪,常在20~60小时之内死亡,少数延至4~6天,个别13天左右。耐过仔猪一般发育不良。4月龄以上的猪,症状轻微,体温上升到41℃以上,几天后,出现呼吸困难、流鼻液、咳嗽等呼吸道及肺炎症状。有时出现拉稀和呕吐,个别的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有的发热,精神沉郁,呕吐,咳嗽,一般4~8天康复。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发生睾丸炎。

发现可疑病猪及时报告畜牧部门,采集病料及时送检。诊断为伪狂犬病,应立即封锁,禁止人员、车辆往来,病猪立即分群隔离,对患病仔猪及发生流产的母猪进行处理。猪舍场地全面清扫,可用5%石炭酸,2%火碱等消毒。猪场清除此病后,在进猪时要间隔45天,并要接种两次疫苗。

常用药物治疗均无效。在发病初期用伪狂犬病血清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必须在发病的初期使用。抗血清是从本病的病毒递增量免疫猪上采血制备的,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

猪伪狂犬病论文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下面我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 特点 所有哺乳家畜对伪狂犬病都易感,啮齿类动物在传播伪狂犬病中起重要作用。未获得免疫力而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以上的感染、死亡,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毒可经胎盘、阴道黏液、精液和乳汁传播,常呈散发。 症状 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呼吸急促,拒食,间有呕吐或腹泻,于昏睡中死亡,或兴奋不安,口吐白沫,有共济失调、转圈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以后出现抑制、轻瘫或麻痹或丧失知觉、视觉,叫声嘶哑,呈常见便秘和呼吸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 病理变化 剖检伪狂犬病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非化脓性脑炎,脑充血、出血、水肿,肝、肾和心脏出现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点,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积血,流产母猪胎盘呈坏死性胎盘炎,胎儿表面有血斑点。 猪伪狂犬病的类证鉴别 1.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并等相区别。 (1)猪细小病毒:无季节性,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显现非常明显,其他猪即使感染也无症状。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间质性肺炎。 (3)猪乙型脑炎:本病仅发生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单侧睾丸肿胀。小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 (4)猪衣原体病: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公猪呈现睾丸炎、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在细胞内可见到衣原体的包涵体。 (5)猪布鲁氏菌病:本病一般发生于布鲁氏菌病流行地区,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炎。采取血清做布鲁氏菌病凝集试验,呈阳性反映。 2.发病仔猪应注意与猪沙门氏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李氏杆菌病 (败血型)、断奶仔猪应激症相鉴别。 (1)猪沙门氏菌病:日龄小的仔猪和6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生。腹下、胸前、耳根有紫红色斑点,眼有分泌物,粪稀,淡黄色或灰绿色带有血液或假膜,恶臭。剖检可见臃肿大暗蓝色,坚度如橡皮,切面蓝红色,白髓周围有红晕,肠系膜淋巴索状肿。盲肠、结肠肠壁肥厚,黏膜上覆差纤维素污秽黄绿色假膜,掲掉假膜见有边缘不整的红色溃疡面。病料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椭圆或卵圆形,不运动。不形成芽孢,荚膜沙门氏菌。 (2)猪流行性腹泻;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感染。不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绒毛长度与隐窝度由正常的7:1降为3:1。将病猪的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制成悬液,经处理后接种试验猪,如试验猪发病,再取小肠组织做免疫荧光检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即可作出诊断。 (3)猪李氏杆菌病。全身衰弱,病程1-3d(在3-4月龄的伪狂犬病猪病死率低,一般几日内可以完全恢复)。病料涂片镜检,可见‘V’或’Y’型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4)断奶仔猪应激症:非传染病,多在断奶仔猪转栏7-10d内发病。突然倒地大叫,全身肌肉震颤,眼上翻,多数在30-60min后症状缓和或静止,如能及时治疗,即可痊愈,用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家兔,不出现发痒撕咬局部的现象。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 猪伪狂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和消毒,做好灭蚊、灭蝇、灭鼠等工作,发病时用头孢类药物配合干扰素有一定疗效。消灭牧场中的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犬、猫、鸟类和其他禽类进入猪场,严格控制人员来往,并做好消毒工作及血清学监测等,这样对本病的防制也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 1、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2、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实行1~2次免疫。 3、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 4、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 5、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 6、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猜你喜欢: 1. 三元杂肉猪的饲养技术 2. 如何诊断水貂的伪狂犬病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猪拉肚子吃什么药好得快如何预防 5. 育肥猪的饲养方法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现象,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它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一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另外感染猪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出栏,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鉴别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类诊断方法。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猪伪狂犬病预防与治疗推荐方案:预防:l.采取严格消毒防疫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与营养,减少应激。2.免疫前两周在饲料中添加替米先+瑞特奇+普诺康,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倍力奇。3.母猪配种前及产前注射伪狂静(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4.仔猪3日龄伪狂静滴鼻,45日龄注射伪狂静l头份。治疗:对已发生本病的猪群,可采用下列方法。l.加强消毒:(金)卫康(l:400)带猪喷雾消毒,每日2次。2.全场紧急接种伪狂静。

  • 索引序列
  • 猪伪狂犬病的症状论文
  • 牛伪狂犬病的症状论文
  • 猪的伪狂犬病论文
  • 猪伪狂犬病的论文
  • 猪伪狂犬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