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干眼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干眼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干眼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您好!干眼症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点:1。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这些不适被典型地描述为刮擦感,眼干,疼痛,沙粒感,刺痛感或烧灼感。这些不适感往往是干眼症的证明,因为角膜的表面遍布感觉神经末梢。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有畏光和间歇性模糊或其他的视力问题。2。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发生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当工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时,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当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时,泪膜蒸发的时间将会明显延长。如果瞬目不足,角结膜暴露的时间将会超过but,从而导致在角膜表面形成一个或多个干点。3。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也是干眼的症状。有时,一个有轻度或中度干眼症的患者,如若没有配戴角膜接触镜,是不会有明显不适的。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扰乱泪膜分泌和分布的平衡,导致无法耐受角膜接触镜;此时您可以选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或者您也可以用用泪然滴眼液,此药就适用于干眼症,只是价钱要比玻璃酸钠贵一点,但是效果还不错,您可以考虑一下!药店一般都能买到的。

干眼症的症状是用眼过多后眼干像眼睛里边有东西戈的慌眼睛酸胀疼流泪是由于看东西不爱眨眼睛眼部微循环不好引起的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注意眼睛休息多眨眼睛

比如长时间玩手机后觉得眼很干涩,也很疲劳;比如在空调房间里待得时间长了,也会不自觉地多眨几下眼睛;比如眼睛经常有异物感、畏光感……如果有类似这样一些表现,或许您已经患上了干眼症。

病因学分类

干眼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1名40岁左右的内科医师,日前因为眼睛出现烧灼、干涩及异物感而求诊,经医师诊断为干眼症,不过造成他干眼症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眼睛「缺油」!眼科医师表示,其实有一半以上的干眼症患者都是因为眼睛缺乏油脂分泌、眼泪更容易蒸发所致,针对这样的干眼症患者,必须要采用「补水又补油」双管齐下治疗方法,才能缓解干眼不适的症状。

干眼症患者,5~8成与「缺油」有关

台北马偕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惠川表示,现代人口结构高龄化严重,在加上现代人使用3C产品过度频繁,又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种种原因都使得台湾干眼症人口迅速增加。根据健保局资料,干眼症人口每年成长10%以上,自2007~2012年之间,台湾罹患干眼人口几近倍增,由38万人增加到68万人,根据荣总发表的石牌社区65岁以上老人的眼疾流行病学研究,33%有干眼症问题,其中超过6成合并有「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导致脂质层缺乏而造成干眼症状。

眼睛的泪液由外而内可分为三层,分别为脂质层、水液层和黏液层,脂质层的功用在于增加泪液表面张力,润滑眼睑及眼球表面,可防止泪液蒸发;水液层是泪液主要成分,具有湿润作用,能提供眼睛氧气、营养;黏液层黏附眼球表面,帮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上,任何一层出问题,都会造成干眼症状。眼睑的睑板腺部位如果产生阻塞情形,眼睛就会无法获得足够的油脂量,或是分泌出如同牙膏般的浓稠液体,都代表泪液的脂质层已经产生变异,成为干眼症的主要原因。

流行病研究论文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论文流行病学研究

病因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实施步骤:重点看一下“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方法与步骤示意图”。建立假说——检验假说——验证假说。总之,应用描述——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病因,是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以及WHO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及发展初级卫生保健,应用流行病学的范围日益扩大,归纳起来大约可分为:(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所谓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是指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及人群(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中的发生率、现患率或死亡率等。这些分布经常并非千篇一律、平均分布的。这些分布特点应该用数量正确地把它表示出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上。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或数量有不同,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的不同。我国进行了1973-197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大规模调查,自始至终有流行病学专家参加,所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全国资料。全国进行的大规模的调查,如精神病、神经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眼科疾病、老年病、计划生育等等,都需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才易顺利完成。(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如恶性肿瘤、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等)。流行病学可以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从而探讨预防或控制这些疾病的方法。传染病虽然病因已知,根据其分布特点可探讨引起散发、爆发或流行的因素,从而可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1.察布查尔病系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曾发生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经过仔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是肉毒中毒。2.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40年代初在美国儿童中发现的一种逐渐使人失明的疾病。经流行病学研究,查明该病与早产儿吸入高浓度的氧有关系。以后减低氧的浓度即减少了此病的发生。3.先天性白内障于40年代初在澳大利亚突然增多。经眼科医师Gregg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得出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患风疹有关的结论。4.少女阴道腺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Herbst医师用流行病学研究,得出与其母亲在妊娠早期使用已烯雌酚有关的结论。5.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习惯与生活方式(lifestyle)(如吸烟、酗酒等)、心理、社会、遗传因素等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致疾病等等,均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探讨。(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1.应用流行病学知识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认识疾病的自然史许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变动较大,轻型病人很少到医院就诊。仅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经常见到的是症状比较重的,常把这些当作疾病的“典型”。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可到各种类型的病例,从而可以了解个体和群体疾病的过程和结局,即该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如在诊断时不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可能误诊。现举几例:(1)麻疹:由于广泛应用疫苗及球蛋白,现在不少病人症状很轻,缺少Koplik斑及“典型”皮疹。在病程早期如能了解他与麻疹病例的接触史及他周围儿童正在患麻疹的事实,则不易误诊或漏诊。(2)钩端螺旋体病:本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可以像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也有的可以有咳血、高烧,病死率很高,甚至于误诊为肺鼠疫;还有的在烧退后出现眼色素膜炎等症。仅按临床症状,极易误诊为其他病,耽误治疗,也耽误预防与防疫工作。上述几种疾病,尽管有的病临床症状类似,但各有各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乙型脑炎是高度散发的,极少能见到多数病例在一个小地区内同时发生,而钩端螺旋体病爆发时则可以。如果注意到该病所表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不易诊断错误。2.判断某些症状有无诊断价值过去所记载的认为可诊断某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如蛔虫斑诊断蛔虫症),是有诊断价值,还是仅仅按机遇二者在同一人同时存在的偶合。如为后者,则没有临床诊断价值。此点可以用流行病学方法加以判断。3.判断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某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氯霉素)的安全性或某种新药的副作用,都要应用流行病学方法。4.选择治疗方案一位临床医生对于任何病例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知道用不同治疗方案时,病人好转的可能性的大小或病死的危险性的大小,需要知道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否则不易做出正确的决定。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或建议时所需的这些资料,可用流行病学方法协助取得。医院儿科医生对于用抗生素治疗急性哮喘的重要性的认识,被其在医院的经验所限制。因为,大量病例在家中用抗生素治疗是成功的,许多转到医院的病例是早期治疗不成功的。这些病例与在家治疗成功的病例,对药物反应不相同。在确定急性哮喘的药物治疗时,应看到全部病例治疗情况,而不应只看到自己在医院内治疗的几例。流行病学的原理、方法应用于医学在处理个体病人的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比如,用什么办法使有些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病人少发生;用什么对策或措施能最快、最经济地在一个地区控制或消灭一种疾病;用什么办法不让一种病传入一个地区。这些对策或措施的效果又如何?(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流行病学描述人群中有关疾病与健康状况,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知道人群中的疾病及有关因素所造成的负担,可以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好的效益,可以有助于确定优先的预防及保健项目的卫生规划。在某些特殊地区着重研究某些暴露的特殊环境。可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及效益,如确定某病(如心肌梗死)的最合宜住院期限,确定治疗某病(如高血压)的价值,确定什么治疗方案最为经济有效(如对肾衰、心肌梗死等等),确定应用卫生措施控制腹泻病的效果等。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评价“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展是很重要的。由上述一些例子可以看到,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诊断、治疗、判断效果等等,以至于探讨病因,进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都需要流行病学知识。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员为了今后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完成防治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在学好临床课的同时还要认真学好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流行病学与统计 医学统计学: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各学科。 医学统计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医学数据 统计设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统计描述:率、均数 统计推断: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 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研究设计 2. 收集资料:来源:经常性资料【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病历、医学检查记录、出生死亡报表等)健康检查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要求:完整、正确和及时;足够数量;代表性和可比性 3. 整理资料: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常规检查;取值范围检错;逻辑检错 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4. 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区间估计、假设检验)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A .实验和调查 B.统计设计 C.收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统计工作中,分析资料指的是: A .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描述 E.统计推断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μ,总体标准差σ,总体率π。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 ,样本标准差S ,样本率p 。 误差:指实际值与真实值之差。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和抽样误差)、非随机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是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 表示。取值范围0~1。 在统计学中,误差的种类有 A .标准误差 B.计算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随机测量误差√ E .抽样误差√ 统计学上的误差主要有 A. 系统误差 B.标准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抽样误差 E.计算错误误差 算术均数: 简称均数,用于描述对称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百分位数 B.中位数 C.算术均数 D.几何均数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中位数 B.几何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标准差 有9名健康成人的空腹胆固醇测定值(mmol/L)为,,,,,,,,。求算术均数。 有7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求平均抗体效价。 n 5. 61+3. 96+3. 67+4. 99+4. 24+5. 06+5. 20+4. 79+5. 93= 9 43. 45= 9 =4. 83(m m ol /L ) X = G =lg -1( 血清抗体平均效价为1:16 注意:变量值中不能有0;不能同时出现负数和正数;若全为负数,计算时先把符号去掉计算 中位数(median, M):可用于任何分布的计量资料 有7名正常人的血压(舒张压)测定值(mmHg )为:72,75,76,77,81,82,86,87求中位数。 M =(77+81)/2=79 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定量变量,位次居中的指标是 A .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百分位数 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是 A. 标准差 B.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n lg 2+lg 4+lg 8+lg 16+lg 32+lg 64+lg 128 =lg -1() 7 =lg -1(1. 204) =16 lg X ) 方差(variance )与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数据的平均离散情况,常用于描述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的离散程度。 某地20岁男子160人 某地不同年龄女童身高(cm )的变异程度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与要求:标题、标目、线条、数字4部分组成。表中数字区不插入文字,不列备注项。必须说明者表“*”号等,在表下方说明。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为 A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线条 B.标题、横标目、纵标目、数字 C .标题、横标目、纵标目、备注 D.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统计表的基本构成有 A .标题 B.横标目 C.纵标目 D .线条 E.数字 统计表内不列的项是 A. 标目 B. 线条 C.数字 D.备注 制图的基本要求 (1)根据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形。 (2)基本结构:标题、标目、刻度、图例4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放在图的下方,左侧加图号 标目:分为横标目和纵标目,分别表示横轴和纵轴数字刻度的意义 刻度: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锁代表的事物。放在右上角或下方中间 比较两家医院15年床位数的增加速度,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构成图 B .直条图 C .线图 D .直方图 某医院拟表示一年中各月病床使用率的变化趋势,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A .普通线图 B .直条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 复式直条图 C.圆图 D. 线图 分析某医院1998年和2008年住院病人5种疾病构成比可选用的统计图是 A .单式直条图 B.复式直条图 C.百分比条图 D.统计地图 观察某地十年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比较某地2001年和2011年结核、心脏病和肿瘤的死亡率,可选择的统计图是 A. 单式条图 B.复式条图 C.普通线图 D.半对数线图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 建立假设检验,确定检验水准 (1)根据统计推断目的提出对总体特征的假设 无效假设,或称为零假设,记作H0,即假设差异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相同 备择假设,记作H1,即差别不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总体参数不同 (2)确定检验水准亦称显著性水准,用α表示 2. 选定检验方法,计算检验统计量(卡方、t 值、F 值) 3. 确定P 值,做出统计推断结论 注意:假设检验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 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定量资料 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 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方差分析 配对设计:配对t 检验 随机区组资料: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2. 结果的解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有无实际意义的关系 I 型错误(第一类错误):指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用α表示。 II 型错误(第二类错误):指不拒绝实际上是不成立的H0。用β表示。 1.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病人 B.健康人 C.人群 D.亚健康人 E.亚临床的人 下列哪一项是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 A.横断面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疾病监测 D.病例对照研究 E.社区干预试验 有学者通过调查肺癌病人和非肺癌的人过去的吸烟情况,来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 A.现况调查 B.描述性研究 C.筛检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队列研究 有学者对某人群进行了高血压的调查,获得了该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调查研究属于: A.探讨疾病的病因 B.探讨发病机制 C.描述疾病的分布 D.研究疾病自然史 E.疾病筛检 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 ) A .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B.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C .观察期间之后某病的患病人数 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数 E .观察期间所有人口数 某地区在1个月内进行了糖尿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糖尿病的( ) A .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二代发病率 E.罹患率 下面哪一个公式用于计算发病率(E ) A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B.(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C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D.(受检者中阴性人数/受检者人数)×100% E.(某一时期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数)×100% 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 ) A .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罹患率 C.高血压发病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家庭续发率 某地区1960年度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此资料可计算 A .粗死亡率 B.死亡专率C .标化死亡率 D.病死率 E.此资料不全难以计算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优点的是( ) A .资料收集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B.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C .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 D.可直接获得发病率资料 E .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是( ) A .病例组是怀疑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B .病例组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对照组是未有该暴露的人 C .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病的人 D .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是具有某种暴露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有欲研究疾病的病人,对照组是怀疑患有该病的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比例在统计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表明( D ) A .该因素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 B.该因素与疾病有因果关联 C .该因素是疾病的病因 D.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E.该病由该因素引起 下列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为( C ) A .暴露与疾病都是现在的情况 B.能够确证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联 C .由因及果的研究 D.需要随机分组 E.属于观察法 OR 主要应用于( A ) A .现况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 队列研究 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缺点的是( E ) A .不能分析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联 B.不能估计RR C.样本含量要求很大 D .容易产生医德问题 E.回忆信息时,易出现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队列研究特点的是( B ) A .由因及果,前瞻性研究 B.属于描述性研究 C.能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D .需要设立对照组 E.因果关联的说服力大于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 C ) A .在一般人群中选取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在患有某病者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C .在未患该病人群中选择有、无某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D.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群随机分成的两组 E .一组患有某种疾病者,一组为未患有该种疾病者 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 ) A . AR B. RR C.OR D.PAR E. AR% 队列研究属于( B ) A .相关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实验性研究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为( E ) A .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 .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D.OR E. RR 在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分组原则是按( A ) A .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 B.随机分组 C.是否患病分组 D.人为随意分组 E.领导意图分组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E ) A .由果及因,回顾性研究 B.属于观察法 C.获得因素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主要为比值比 D .不能确证因果关联 E.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关于临床试验中的对照组,正确的说法为( B ) A .是人群中的非患欲研究疾病者 B.是患欲研究疾病者,但在处理上不同于实验组 C .不具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人 D.与患欲研究疾病者同时入院的其它患者 E.所欲研究疾病的轻型患者 多选题: 下列所述中属于抽样调查优点的有( A C D ) A .工作量小 B.工作量大 C.省时间和人力、物力 D.工作易做到细致 E .特别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调查 属于队列研究缺点的为( A C D ) A .观察时间长,花费大 B.易出现回忆偏倚 C.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D .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 E.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 属于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的有( A/C ) A .临床试验 B.普查 C.社区试验 D.队列研究 E.个体试验 反映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E) A .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为提高诊断试验的灵敏度, 对几个独立试验可(B ) A .串联使用 B.并联使用 C.先串联后并联使用 D .要求每个试验假阳性率低 E.要求每个试验特异度低 某病早期治疗效果好,漏诊后果严重,对此病的试验诊断应(A ) A .提高灵敏度 B.提高特异度 C.降低诊断的截断值 D.提高阳性预测值 E.提高阴性预测值 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是指(A ) A .被试验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 B.是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C .是观察者对测量结果判断的一致程度 D.是试验结果表明有无疾病的概率 E.指病例被试验判为阳性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科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比例死亡比研究 生态学研究) 、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比例:是表示同意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构成比) 某医院住院病人中有15%的胃癌患者,该15%是: A. 患病率 B.发病率 C.构成比 D.相对比 例:某病患者409人,其中男性170人,女性239人,男女性构成比见右侧表所示。具体计算: 表 409名患者性别构成 男性患者数 男性构成比=⨯100% 男女性患者总数170 =⨯100%= 170+239 构成比的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 例如,某年某地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有185人,女性婴儿有176人,则: 出生婴儿性别比= 男性婴儿数女性婴儿数 = 185176 = .比或相对比:是两个相关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性质相同,如不同时期发病数之比;也可以性质不同,如医院的门诊人次与病床数之比。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相对比= 甲指标 ⨯100%)乙指标 3.率:表示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生某现象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用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 或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 率= 说明某现象发生频率或强度的相对数是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k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发病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用途:反映该病的风险。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效果 1.描述疾病的发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发病率的分子是 A .患病人数之和 B.新病人数之和 C.感染人数之和 D.死亡人数之和 1. 描述疾病的患病率指标,计算时分子应为:B A. 新发病例数 B.新旧病例数 C.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D.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2.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k 同期观察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或100 000/10万 时点患病率:调查时间一般在1个月内 期间患病率:调查时间超过1个月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用途: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发生或流行情况 黄炳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 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1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 K=1000或100 000/10万 死亡率= 某时期内死亡总数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2. 病死率: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死率= 某时期因某病死亡的人数 ⨯100% 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 年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与随访病例的总数之比 n年生存率是评价慢性、病死率高的疾病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n 年生存率= 1. 相对危险度(RR )或率比: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于疾病的关联强度。RR= Ie/I0 RR=1,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暴露与疾病存在正联系(暴露是危险因子) 例:Doll 和Hill 调查了英国35岁以上男性吸烟习惯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不吸烟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为‰,中度吸烟者(15-24支/日)的肺癌死亡率为‰。RR= 说明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倍。 2. 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发病率(死亡率)很低;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RR 归因危险度(AR )或率差(RD ):是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 随访满n 年后仍存活的病例数 ⨯100% 随访满n 年的该病病例数 程度。AR= Ie-I0 =RR×I0-I0 =I0 (RR-1) AR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例:AR=‰‰=‰。表明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当中由于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为‰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指暴露人群中有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e-I0)/Ie×100% 例:AR%=()/×100%= 表示在每日吸15-24支香烟者中有的肺癌是由吸烟所致。 现况调查: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 现况调查的种类 (!)普查: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人群的每一个成员所进行的调查,也称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人群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结果来估计总体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非随机和随机抽样 现况调查优缺点 (1)优点: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 (2)局限性:难以确定心因后果;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队列研究的原理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段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 A .研究发病机理 B.研究职业种类 C .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D.研究个体基因突变性 队列研究的特点: 时序是前瞻性研究 观察性对比研究 暴露组否分组 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追踪观察的两组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RR=[a/(a+b)/[c/(c+d)] 1. 队列研究的特点有 A. 属于观察法√ B.属于实验法 C.设立对照√ D.研究方向由因推果√ E.研究方向由果追因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 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自然史。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 能力强。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2)局限性: 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多选 1. 队列研究的用途有( ) A. 用于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 B.用于传染病发病机理研究 C.用于检验职业人群 D. 用于人群干预研究 E.描述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病例对照研究: 选择患有所研究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患该病的人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病例研究的优点 1. 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 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 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 由果及因的推理顺序 5. 比较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分析暴露于疾病的联系。OR=ad/bc 1. 病例对照研究的因果顺序是:c A .由因追果 B.由因追因 C.由果追因 D.由果追果 2. 病例对照研究在时间上属于: b A. 现况性研究 B.回顾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回顾加前瞻性研究 实例 目的: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研究对象: 病例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医院对照(内对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其他科室住院者 人群对照(外对照):中型企业健康普查人群完全随机抽样( ECG平板运动试验阴性)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 A 型性格:全国冠心病与A 型行为类型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A 型性格问卷》,按确诊冠心病前两年的情况 其他危险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及家族史,烟酒及膳食习惯等。 冠状动脉病变指数:按造影所示病变部位及支数、狭窄程度及范围,结合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节段法进行评判。 研究对象例数:实际分析339人 病例组139人 医院对照83人 人群对照117人 主要结果: 病例组与医院和人群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及工作年限、职业构成等方面经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组间可比性较好 A 型性格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男性:OR 值(95%CI:) 女性: OR值(95%CI:) 性格评分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控制和调整了各因素的混杂后,A 型性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依然密切相关 表6-2 性格类型与冠状动脉疾病程度间关系的对比分析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基本性质是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实验的条件,主动给予研究对象某种干预措施。 主要类型: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 实验研究的特点: 1. 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 3. 设立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 4.有干预措施:容易产生伦理学问题 临床试验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实验组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对照组该措施或给予安慰剂(placebo ),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种措施产生的效应,从而评价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的效果和进行病因研究。 诊断指标: 客观指标:仪器测定指标 主观指标:患者主诉 半客观指标:诊断者的主观感知(肿物的硬度、大小) 诊断标准:生物统计学方法、临床判断法、ROC 曲线法 真实性:有效性、效度或准确性。是指待评价试验所获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金标准测量值)符合程度。 灵敏度(真阳性率) 特异度(真阴性率) 误诊率(假阳性率) 漏诊率(假阴性率) 似然比 正确诊断指数 练习题 提高诊断试验灵敏度的办法是( ) A. 串联试验 B.并联试验 C.先串联后并联 D.先并联后串联 筛检试验: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那些可能无病的人区分开。 筛检的主要用途: 早发现临床前期的可疑患者(二级预防) 发现高危个体(一级预防) 流行病学监测 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小王是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健康管理师,需要针对本社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计划两年之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检出率、建档率和随访干预覆盖率,五年之内减少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等指标,那么他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动手呢? 该小区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性别等)情况如何分布? 该小区人群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患病率如何? 影响这些慢性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干预? 社区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风险如何,怎样预测?在进行12个月的干预后,如何评价效果?

病因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主要方法: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实施步骤:重点看一下“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方法与步骤示意图”。建立假说——检验假说——验证假说。总之,应用描述——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病因,是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

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糖尿病干眼症论文

干眼症又称为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空气污染以及精神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被诊断为干眼症。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多或泪液中的成分异常导致的眼部不适以及视功能的障碍。干眼症的泪液分泌不足跟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泪液分泌会减少。还和某些疾病,比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类免疫系统的疾病有关。还跟药物有关,比如服用了抗组胺的药、激素替代疗法的药,使用了抗抑郁药,以及治疗高血压、痤疮、帕金森的药物等等也会导致眼睛干涩。导致干眼症的其他原因还有年龄,年龄增大,泪液分泌会减少。还有性别,它与雌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怀孕时使用节育药物,以及更年期的时候更容易患肝炎。还跟饮食有关系,长期缺乏维生素A及γ酸、脂肪酸的人患病率高。还跟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看手机、电脑时间过长有关。因此,要避免以上引起干眼症的原因。

Alpha-lipoic acid: A possible pharmacological agent for treating dry eye disease and retinopathy in diabetes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 2020 Dec;47(12):1883-1890. doi: . Epub 2020 Jul 21. PMID:  32621549   DOI:  IF=(2015)index (一般偏难) 摘要: α-硫辛酸(ALA)是天然存在的二硫醇微量营养素,可充当线粒体酶活性的辅助因子。由于其潜在的抗氧化剂活性,它被认为是“通用抗氧化剂”。先前的研究报道了ALA的药理学优势,例如 血糖控制 , 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 以及 减轻糖尿病并发症 (如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 干眼病和视网膜病 。 实验研究证明了ALA在干眼症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有益作用 。ALA可以通过 下调 角膜上皮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并激活眼表的抗氧化状态来预防干眼症。此外,它的直接 抗氧化作用 还可以防止氧化应激引起的角膜表面侵蚀和泪腺损害。ALA通过 抑制 O-联结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和核因子-κB活性并减轻氧化应激来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它可以 激活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和AMP激活的蛋白激酶。在视网膜前病变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含染料木黄酮和维生素的ALA可以保护视网膜细胞并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炎症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探索其在干眼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有益作用。因此,这篇评论文章讨论了ALA在干眼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作用的最新进展, 关键字:  α-硫辛酸;抗氧化剂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干眼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 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1引言 α-硫辛酸(ALA)1,2-二硫杂环戊酸酯-3-戊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低分子量( g / mol)二硫醇微量营养素,可作为与线粒体代谢相关的生物能酶活性的辅助因子。 1  ALA与丙酮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支链α-酮酸脱氢酶和甘氨酸裂解系统等酶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共价连接。 1 , 2 与硫醇基团此有机硫化合物在植物和动物中产生。动物的主要来源是肉,尤其是红肉,而植物的主要来源是西兰花,抱子甘蓝,菠菜,马铃薯,番茄和豌豆。 3 , 4 它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合成,发现在病理条件下会降低。 5 在人类中,ALA是在心脏,肝脏和肾脏中合成的。 6 商业ALA是R和S形式的外消旋混合物。天然存在的R形式充当线粒体酶的辅因子。 7 食物中R和S形式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均不超过40%,并且能够穿越血脑和血视网膜屏障。 8 , 9 许多植物衍生的抗氧化剂,包括在ALA老化相关的病症的治疗用途最近进行了综述。 10 Hagen等人证明,饮食中补充2周的ALA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大鼠的O 2消耗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来证明。 11  ALA或其钯共轭形式可改善老年大鼠心肌和大脑中的电子传输链活性。 12  -  14 如防止心血管疾病,炎症,衰老和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LA的许多生物活性吸引了其药理好处。 15  -  17  ALA的抗癌作用表现在各种癌细胞系。 18 , 19 该作用通过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一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衔接蛋白和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介导,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S6信号转导的靶标下调。途径。 20 , 21 此外,ALA可以下调几个蛋白激酶,包括粘着斑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蛋白激酶B这将最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的磷酸化。这被解释为ALA对乳腺癌细胞抗侵袭作用的可能机制。 22 ALA或其还原形式的二氢硫辛酸(DHLA)可以直接或间接调节蛋白激酶C和AMPK的表达,这是细胞代谢的许多下游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酶。 23 , 24 此外,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γ的激动剂。 25 这些机制解释了ALA对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有益作用。 26  -  28 由于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分子机制,因此ALA的抗氧化作用可用于其治疗。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在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神经病以及与神经病有关的疼痛和感觉异常方面具有药理作用。 29 , 30 。然而,最近的荟萃分析与安慰剂相比时结束ALA的对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不显着。 31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视网膜病变和干眼症。 32 实验研究证明ALA在干眼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有效性。但是,尚未通过临床试验确定其在这些眼部疾病中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ALA在干眼病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作用。截至2020年6月,在PubMed,Scopus和Web of Science中使用搜索词α-硫辛酸和眼部疾病或干眼症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文献检索。 2 硫辛酸的抗氧化剂和抗炎活性 α-硫辛酸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分子,因此被认为是“通用抗氧化剂”。ALA和DHLA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如图 1 所示 。通过基于NAD(P)H的反应,ALA易于从饮食中吸收,运输到细胞并在肝脏中还原为DHLA。由于它可溶于水和脂肪,因此广泛分布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中。 33  ALA的氧化形式和还原形式均具有抗氧化性能。 1 , 33 , 34 的范围内的氧化还原活性含硫天然产品,包括ALA的药理学性质被关联到硫醇基团。 35 ALA的潜在抗氧化作用可以归因于直接活性氧(ROS)清除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和恢复细胞抗氧化剂的能力,例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辅酶Q,维生素C和E含量。 11 , 34 , 36 研究已经证明ALA可以提高下降在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中GSH,维生素C,维生素E和辅酶Q的水平。 36 发现ALA的脂质体制剂可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37 在ALA的ROS清除特性中,在生物系统中已证明清除了羟基自由基,次氯酸,过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38 它还可能通过过渡金属螯合发挥抗氧化作用。ALA可以螯合Fe 2+和Cu 2+,从而防止氧化还原活性金属介导的反应,如Fenton和Haber-Weiss反应。 2 , 39 , 40 此外,由于金属螯合性质它可以有效地减轻与重金属中毒有关的毒性。α-硫辛酸可以增加主要抗氧化剂的基因表达,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该作用是通过氧化还原敏感的转录因子,核因子erythroid-2相关因子2(Nrf2)的稳定和核易位介导的。 41 由于Nrf2阻断了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因此可以解释ALA的Nrf2活化和抗氧化特性,因为它具有抗炎作用。 41 此外,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显示出一种新型的ALA抗炎机制,它可以使DNA甲基化,从而下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β和IL-6的水平。 42 体外和体内研究均表明ALA和DHLA的促氧化特性。DHLA的促氧化特性可能是通过羟基自由基的产生介导的。 15 此外,ALA和DHLA已显示出可促进离体大鼠肝脏线粒体中线粒体通透性的转变,从而产生过量的ROS(如超氧阴离子)。DHLA刺激大鼠肝线粒体和线粒体下颗粒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 43 因此,选择合适的ALA药理剂量对于限制其抗氧化作用至关重要。 44 为确定老年人群体中ALA的耐受性而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天600毫克一餐,连续5天的口服剂量耐受性良好。 45 但是,较高剂量可能产生上消化道副作用和潮红感。 45 3 硫辛酸在眼病中的作用 干眼症 干眼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多因素慢性疾病,会因泪液产生中断和角膜上皮完整性丧失而影响眼表。此病最初会引起轻度不适。以后,它可能导致眼表疤痕,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泪腺中泪液的产生与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免疫学因素有关。带有角膜上皮的眼泪可保持眼表的水合作用和表面光滑度。眼膜,眼角膜和房水中的酶抗氧化剂和非酶抗氧化剂可提供抗氧化应激的保护。抗氧化剂关键酶SOD,CAT和GPx, 46 , 47 在正常角膜上皮,抗氧化酶活性的顺序被报告为SOD> CAT> GPx的。 48 除此之外,眼泪蛋白乳铁蛋白和S100A还有助于眼表的抗氧化防御。 经常与干眼症有关的环境因素包括暴露于污染物,臭氧,紫外线辐射以及长期使用防腐眼药水(如治疗青光眼)。 49 这些因素会增加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眼表发炎。 50 , 51 在干眼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活性氧和氮物种的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增加证明在眼表面组织8-羟基脱氧鸟苷2,4-羟基壬烯醛,丙二醛和硝基酪氨酸水平。 49 , 52  -  54  ROS的水平和活性保护酶导致的氧化性损伤和眼表面炎症之间的不平衡。 49 , 55 减少的结膜上皮抗氧化酶(SOD,CAT和GPX)的表达是在与干眼疾病的受试者中发现。 56 干眼动物模型表明,氧化产物在角膜上皮中积累。 57  Kruk等人发现,增加的氧化应激反过来会导致眼表发炎和干眼症的发生。 58 眼泪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抑制剂之间平衡的改变是与眼表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59 , 60 在氧化应激,MMP的在角膜上皮屏障(对-和反式-细胞上皮)的分子的破坏作用在干眼病进行了说明。 61 , 62  MMP-9过度表达已被证明在干眼病。 63 类似于Kelch的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途径在调节抗氧化剂基因的表达,维持角膜上皮细胞的抗氧化剂状态并从而保护眼表免受干眼症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64 , 65 因此,Nfr-2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激活可以间接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例如SOD,CAT和GPx。 66 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在干眼模型中,Nrf-2激活剂可有效抵抗角膜上皮细胞损伤。 67 仅少数研究提出氧化应激作为干眼病局部治疗的靶标。 49 , 68 的氧化应激和ALA的干眼疾病中的作用描述于图  2 。最近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ALA可以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并增加其组织抑制剂在眼泪中的表达。 69 , 70个 研究在动物模型表明,ALA和硒蛋白P可以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的眼表。 71  ALA通过激活眼表细胞中的Nrf-2来增加泪腺过氧化物酶并恢复泪腺产生。 72 ALA对大鼠辐射性泪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是通过抑制活化的T细胞表达和NF-κB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的,从而提示ALA在干眼症中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73 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干眼病。 32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干眼症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 74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也与干眼症发生率相关。 75 糖尿病中干眼症的可能机制与高血糖症有关,高血糖症可能导致高泪膜渗透压和眼表发炎。由于泪腺的神​​经病变,这种炎症和氧化应激降低了杯状细胞密度,结膜上皮鳞状化生以及泪液产生不足。 76  -  78 ALA的降血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能对糖尿病相关的干眼症有效。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在干眼病中的作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仍然是糖尿病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之一。已经证明包括氧化应激和炎症在内的各种机制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形成。 79 葡萄糖的自动氧化,高级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增加以及醛糖还原酶和蛋白激酶C活性的增加,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多种细胞类型中ROS形成的因素。 6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学也报道了肾素-血管紧张素过度活化,血液血液动力学变化,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灌注不足和增厚。 80  -  83 高血糖症会在己糖胺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诱导 O- 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活性的激活。这种增强的 O- 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活性产生了 O- 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信号传导,这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理有关。 84 , 85   ö  -GlcNAcylation在高血糖状态可以激活NF-κB,炎性转录因子。 86 由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86 在图 3中 描述了AL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作用 。ALA在线粒体生物能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在细胞膜和细胞溶质中作为抗氧化剂的作用可以显着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其他血管疾病。 29 此外,ALA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 87  Inman等人已经证明饮食疗法可以减轻氧化应激,从而改善青光眼的RGC存活率。 88  ALA补充4-11个月可以改变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 88 与对照组相比,ALA治疗组的RGC数和轴突转运,轴突数和轴突完整性发生了变化。 88 所测量的视网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亚硝基化和DNA氧化水平支持了这一效果。ALA可以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产生一氧化氮,改善内皮功能,并抑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反应。 29 , 89 Nrf2在氧化应激过程中在视网膜中的保护作用被证明。 90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可能有助于Keap1的表观遗传修饰,以增加其在细胞质中的水平,并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观察到Nrf2的相关失活。 91 , 92  ALA增强的Nrf-2的视网膜神经元的核易位。 93 为ALA提出的另一种保护糖尿病小鼠RGC的机制是通过激活AMPK和抑制 O- 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活性来介导的。 94  ALA可以抑制糖尿病动物视网膜中的NF-kB活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95 在视网膜病变前期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以染料木黄酮和维生素进行的ALA剂量为400 mg / d持续2个月可以保护视网膜细胞。 96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以600 mg / d的ALA对糖尿病患者的抗炎作用持续4个月。 97 但是,Haritoglou等人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每天的ALA(600毫克,持续2年)不能预防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 98 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ALA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中的作用。 4 结论与未来展望 硫辛酸被认为是“通用抗氧化剂”。ALA的抗氧化作用与直接ROS清除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及其恢复细胞抗氧化剂的能力有关。ROS和抗氧化剂含量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眼表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动物模型研究表明,ALA和硒蛋白P可能有助于缓解眼表的氧化应激。ALA增加了泪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恢复了泪腺的产生,从而改善了干眼症。还发现ALA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有效。它通过诱导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在视网膜中发挥抗氧化应激的神经保护作用。 O- 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活性。通过抗氧化活性,ALA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并维持RGC。临床试验发现口服ALA(600 mg / d)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中轻度至中度多发性神经病的作用,范围为40天至4年。 99  -  101 短期ALA治疗(600毫克/千克,静脉注射8周)可以改善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肾病。 102 口服剂量为1300 mg / d的ALA以及维生素E或二十碳五烯酸和能量受限的饮食8-10周可减轻肥胖症的体重。 26 , 103 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连续六个月给予ALA以及其他抗氧化剂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可减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氧化应激,而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104 制备了一种基于纳米胶束的ALA滴眼剂,用于糖尿病相关的角膜治疗,它可以增强ALA的角膜通透性,稳定性,溶解性和积累。 105 ALA预防这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有益作用是值得的。但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ALA治疗眼病(如干眼症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临床试验尚不足以支持其有益作用。尽管进行了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但仍需要使用不同的口服剂量或ALA滴眼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长期临床试验,以探索其在眼部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致谢 作者非常感谢印度印度喀拉拉邦Elthuruth,Thrissur,St。Aloysius HSS英语系Babitha NV,高级HSST,英语系的宝贵帮助。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没有潜在的利益冲突。 同行评审 本文的同行评审历史记录可从 ‐获得 。

1.补充维生素,调整膳食结构维生素对眼睛对身体有利而无一害。糖尿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各类豆制品,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补充维生素的摄入。2.合理使用电脑首先是坐在电脑前时间不宜过长,每隔1小时起身做做运动,以活动筋骨,减少眼部疲劳。其次是电脑摆放要合理,光照要柔合。第三是电脑屏幕光亮不宜太刺眼。最后是身体与电脑间距要保持在60厘米以上。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可在电脑桌前摆些绿色植物,除了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外,还能愉悦身心,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3.不戴或少戴隐形眼镜戴隐形眼镜会加重干眼症状,也会影响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并发感染或出现糖尿病性眼部的危险性。4.多做眼部运动,缓解眼部疲劳眼睛长时间盯着电脑后,眼部容易出现干涩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可做做眼保健操、瞬目动作及眨眨眼睛,以缓冲眼部疲劳。最后,爱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特别要注意,尽量少描眼线或涂眼影,这些物质不利于泪液的蒸发。大家都知道,随着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糖尿病性眼部。早期多无自觉症状,患者自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遮挡,或有飞蚊飘动,视物变形,严重者突然视物不见,眼底缺血继发青光眼等症状,有的糖尿病患者可导致失明。

糖尿病患者眼睛发赤发干可能由于出现干眼症、视网膜病变等,也可能出现其他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眼表细胞、泪液成分、渗透压和黏蛋白的改变,引起糖尿病眼部疾病,如干眼症,干眼症会表现为眼睛干涩、灼烧、眼红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糖尿病合并干燥综合征,也可出现眼干、口干等症状,需要完善相关抗体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眼睛发干发赤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 索引序列
  • 干眼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 流行病研究论文
  • 论文流行病学研究
  • 流行病学研究论文
  • 糖尿病干眼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