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艾滋病与细胞核的论文

艾滋病与细胞核的论文

发布时间:

艾滋病与细胞核的论文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被动地位。 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寄生于T4淋巴细胞内最核心的部位,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人体没有能力使其分开,更没有力量杀灭它,艾滋病就成为一种“病人基因”的痼疾。 艾滋病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病毒的繁殖和复制使免疫细胞遭到破坏和毁灭,并放出更多的病毒。新增殖的病毒再感染更多的细胞。就这样,病毒一代一代地复制、繁殖,免疫细胞不断死亡。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更何况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毫无作战能力的非保护性抗体。艾滋病病毒的迅速变异能力,也给目前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HIV潜入到人体,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T4淋巴细胞内的生物合成器繁殖后代,而被它利用过的T4淋巴细胞则发生破坏和溶解。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还间接损伤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当人体内这些免疫细胞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会软弱无力,很容易遭受外界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和蹂躏,所以,艾滋病病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抗病能力极度下降,也就是发生所谓“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正常人能抵抗的某些感染病如卡氏肺包虫病、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隐孢子虫病等,艾滋病病人几乎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正常人难以抵抗的感染,在艾滋病病人身上引起疾病的机会则大大超过常人。

写一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要从 写一篇关于艾滋病的论文,要从那几 个方面着手呢?给我设计个提纲啊。 那几 个方面着手呢?给我设计个提纲啊。

艾滋病的感染原理:白细胞是杀灭外来细菌的人体卫士,它主要含CD4与CD8,CD4细胞起到“通风报信”的作用,CD8是吞噬细菌的细胞,当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它会绑架CD4细胞,使CD8细胞成为“瞎子 聋子”,然后艾滋病病毒便侵入白细胞内,将白细胞作为自己繁殖的温床。T细胞是白血球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人体内有二种主要的T细胞,其中一种是称为CD4细胞,在T细胞的表面。这些CD4细胞又称为免疫系统的「辅助手」(helper),能指挥身体对抗微生物,例如病毒。另一种T细胞是称为CD8细胞,它能摧毁已受感染的细胞。爱滋病毒会附著在CD4细胞上,使得病毒进入CD4细胞并感染它。当一个人被爱滋病毒感染时,病毒便在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内制造更多的病毒细胞,把它变成制造爱滋病毒的工厂。爱滋病毒会不断复制,CD4细胞会被破坏殆尽!免疫系统会再制造新的免疫细胞替代死亡的免疫细胞,但是新制造出的免疫细胞仍免除不了被爱滋病毒感染。即使感染爱滋病毒者感觉身体良好,没有任何症状,可能有上亿的CD4 T细胞被破坏。CD4为最重要的免疫细胞,感染者一旦失去了大量CD4细胞,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疾病危险,这些疾病我们称之为伺机性感染疾病。血液测验能量出血液中每一立方毫米中CD4的数量。一般未感染爱滋病毒健康的人,男性CD4细胞数通常在400至1200 mm3之间,女性在500至1600之间。大部份的感染者,其CD4细胞数在一段时间之后会降低,降低的程度因人而异。通常很长一段内仍很稳定。最好能定期测量CD4细胞数,原因有二:1. 了解你的免疫功能,帮助你决定是否开始服药。2. 了解你目前所服的抗爱滋病毒药物是否有效。CD4细胞数愈高,你感染疾病的危险就愈低。如果你的CD4细胞数一直在500以下,表示你的免疫功能遭受破坏。如果CD4再继续下降,你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会愈来愈大。如果降到200以下,感染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会增加。此时,你应该认真地考虑是否开始服药。抗爱滋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改善你的免疫功能,增加CD4细胞数。而且药物能增加CD4细胞对抗其他感染疾病的能力。即使你已开始服用抗爱滋病毒药物,仍要定期检查CD4细胞数,如此才能得知你服的药物是否有效,以决定是否换药。当然,换药并非只以CD4细胞数来作决定,也应考虑其他因素,诸如你的身体状况,你的体重,是否你有任何症状。病毒量也是主要的考虑因素。有些人即使CD4细胞数很低,仍然保持健康状态,而有些人CD4细胞数高,却有症状产生。

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所以遗传信息存在于两个相同的RNA单链模板中。该病毒能结合人类具有CD4+受体的细胞,特别是和CD4T辅助淋巴细胞相结合,还能与神经细胞表面的半乳糖神经酰胺结合,逆转录酶可将病毒RNA逆转录为DNA,然后DNA再与人类基因相整合。病毒DNA序列被感染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终身携带。 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当HIV的包膜蛋白gp120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后,在gp41透膜蛋白的协助下,HIV的膜与细胞膜相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当病毒进入细胞内后迅速脱去外壳,为进一步复制作好准备。最近研究表明,HIV进入细胞内除CD4受体外,还需要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同gp120的V3环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完成。 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复制开始,首先二条RNA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为DNA,再以DNA为模板,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复制DNA,这些DNA部分存留在细胞浆内。进行低水平复制。部分与宿主细胞核的染色质的DNA整合在一起,成为前病毒,使感染进入潜伏期,经过2-10年的潜伏性感染阶段,当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在转录酶作用下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释放出来后,继续攻击其他CD4T淋巴细胞。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 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首先引起细胞功能的障碍。表现有对可溶性抗原如破伤风毒素的识别和反应存在缺陷,虽然对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仍然正常。细胞因子产生减少,IL-2R表达减少和对B淋巴细胞提供辅助能力降低等。当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的溶解和破裂。HIV在细胞内复制后,以芽生方式释出时可引起细胞膜的损伤。由于HIV可抑制细胞膜磷脂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导致细胞病变。HIV还可以感染骨髓干细胞导致CD4+T淋巴细胞减少。 当受HIV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的gp120发生表达后,它可以与未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CD4分子结合,形成融合细胞,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的溶解和破坏。游离的gp120也可以与未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结合,作为抗体介导依赖性细胞毒作用的抗原,使CD4+T淋巴细胞成为靶细胞,受K细胞攻击而损伤。gp41透膜蛋白,能抑制有丝分裂原和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从而使CD4+T淋巴细胞减少。HIV感染后一般首先出现CD4T淋巴细胞轻度至中度降低,该细胞总数可持续数年不变,反应病毒为免疫应答所抑制。历经一段时间后, CD4+T细胞逐渐进行性下降,表明病毒逐渐逃脱了免疫应答的控制。当CD4+T淋巴细胞一旦下降至×109/L(200细胞/μl)或更低时,则就可出现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的t淋巴细胞论文

分段写,第一段,第二段……

HIV感染所致免疫功能的损害,不仅是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其他免疫细胞也不同程的受到影响。 (1)单核巨噬细胞:因其表面也具有CD4受体,所以也易被HIV侵犯,但其感染率远远低于CD4+T淋巴细胞。研究发现被HIV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有播散HIV感染的作用,它可以携带HIV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细胞中受HIV感染的主要是单核 — 巨噬细胞,如小胶质细胞。HIV感染的单核 — 巨噬细胞释放毒性因子可以损害神经系统。当一定数量的单核 — 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时,就会导致机体抗HIV感染和其他感染的能力降低。并且CD4+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也和单核 — 巨噬细胞功能损害有关。 (2)CD8+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有对HIV特异的细胞溶解能力,在HIV感染初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作用,当CD8+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时HIV感染者病情发展。在HIV感染的进展期,HIV-1特异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数目进行性减少,说明CD8+T淋巴细胞对HIV特异的细胞溶解活力的丧失,可能与CTL减少有部分关系。HIV选择性变异和由于CD4+T淋巴细胞的破坏也是促使HIV特异性细胞溶解活力丧失的原因。 (3)B淋巴细胞:HIV感染后,可通过多克隆抗体激活B淋巴细胞,使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分泌免疫球蛋白,使IgG和IgM的水平增高。同时B淋巴细胞对新抗原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在HIV感染进展时,化脓性感染增加,而对流感A病毒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抗体反应降低。HIV感染,B淋巴细胞多源活化的机制不明,可能是由于缺乏正常T细胞的调节,B淋巴细胞被Epstein-Barr病毒激活阶段,或HIV直接激活B淋巴细胞。

提供资料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进而预防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员及经费投入惊人。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亚属。现已证实HIV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破坏,逐渐导致免疫功能衰竭。这样,即使一个对正常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如小伤口或普通感冒,也可以致艾滋病人于死地。 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 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一种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1.原虫类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弓形体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隐孢子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2.病毒类 (1)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3)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艾滋病病毒进入机体后,他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人的免疫系统,他负责免疫功能,攻击人使CD4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干细胞治疗艾滋病论文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基于改造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新型基因疗法,也许能长期提供抗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

具体做法是,利用CAR-T疗法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其T淋巴细胞识别和消灭艾滋病病毒的功能更强大。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需要和CD4分子结合,研究人员通过对自体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让分化出的CAR-T细胞表达含有CD4分子的融合蛋白,当这个融合蛋白结合艾滋病病毒时,CAR-T细胞就会被激活,从而清除病毒和被感染细胞。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科特·基钦实验室等机构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体》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它们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不仅能有效识别和消灭艾滋病病毒,还能在机体中持续存在超过两年时间。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研究员甄安洁对新华社记者说,虽然“鸡尾酒疗法”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程,但无法完全清除病毒,感染者需终身服药。而他们的思路是,通过基因疗法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让CAR-T细胞在体内长期“巡逻”,一旦潜伏病毒出现就及时清理,从而治疗艾滋病。

这样的思路不错,可能离临床实践还要有一定的距离。

是的,研究出能治疗艾滋病的疫苗,那这个的贡献是肯定能拿诺贝尔的

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这也是一项突破,一项为医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体现,就像屠呦呦一样

艾滋病CD4细胞实验室论文

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所以遗传信息存在于两个相同的RNA单链模板中。该病毒能结合人类具有CD4+受体的细胞,特别是和CD4T辅助淋巴细胞相结合,还能与神经细胞表面的半乳糖神经酰胺结合,逆转录酶可将病毒RNA逆转录为DNA,然后DNA再与人类基因相整合。病毒DNA序列被感染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终身携带。 HIV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侵犯有CD4受体的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为主。当HIV的包膜蛋白gp120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后,在gp41透膜蛋白的协助下,HIV的膜与细胞膜相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当病毒进入细胞内后迅速脱去外壳,为进一步复制作好准备。最近研究表明,HIV进入细胞内除CD4受体外,还需要细胞表面的蛋白酶同gp120的V3环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完成。 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复制开始,首先二条RNA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为DNA,再以DNA为模板,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复制DNA,这些DNA部分存留在细胞浆内。进行低水平复制。部分与宿主细胞核的染色质的DNA整合在一起,成为前病毒,使感染进入潜伏期,经过2-10年的潜伏性感染阶段,当受染细胞被激活,前病毒DNA在转录酶作用下转录成RNA,RNA再翻译成蛋白质。经过装配后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释放出来后,继续攻击其他CD4T淋巴细胞。大量的CD4+T淋巴细胞被HIV攻击后,细胞功能被损害和大量破坏是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原因。 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后,首先引起细胞功能的障碍。表现有对可溶性抗原如破伤风毒素的识别和反应存在缺陷,虽然对有丝分裂原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仍然正常。细胞因子产生减少,IL-2R表达减少和对B淋巴细胞提供辅助能力降低等。当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的溶解和破裂。HIV在细胞内复制后,以芽生方式释出时可引起细胞膜的损伤。由于HIV可抑制细胞膜磷脂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导致细胞病变。HIV还可以感染骨髓干细胞导致CD4+T淋巴细胞减少。 当受HIV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的gp120发生表达后,它可以与未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CD4分子结合,形成融合细胞,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引起细胞的溶解和破坏。游离的gp120也可以与未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结合,作为抗体介导依赖性细胞毒作用的抗原,使CD4+T淋巴细胞成为靶细胞,受K细胞攻击而损伤。gp41透膜蛋白,能抑制有丝分裂原和抗原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从而使CD4+T淋巴细胞减少。HIV感染后一般首先出现CD4T淋巴细胞轻度至中度降低,该细胞总数可持续数年不变,反应病毒为免疫应答所抑制。历经一段时间后, CD4+T细胞逐渐进行性下降,表明病毒逐渐逃脱了免疫应答的控制。当CD4+T淋巴细胞一旦下降至×109/L(200细胞/μl)或更低时,则就可出现机会性感染。

方法 :分别用NASBA方法和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法检测2 1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对15名病例随访4次以上,随访时同样检测HⅣ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并观察临床变化。结果 :在全部 81组数据中,CD4细胞数小于100 mm3的34组数据HIV载量全部大于104cp ml,而CD4细胞数大于400mm3的27组数据,载量小于104 cp ml(P <)。HIV载量越高、CD4细胞数越低,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r=)。CD4细胞数低于300mm3的9例患者中有5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HIV载量的上升和CD4细胞数的下降,2例患者死亡。CD4细胞数大于400mm3的6名患者HIV载量和CD4细胞处于波动状态,临床情况较好。结论 :HIV病毒载量较低和CD4细胞数较高,患者的预后较好,二者均为评估疾病进程的有效指标。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艾滋病基因编辑细胞论文

一、发病机理二、发病症状三、传播途径四、预防措施五、关爱艾滋病人...

始终,艾滋病是人类始终于和之斗争的疾病,尽管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代价了极大的不懈,但是迄今也无法研发出根除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亦也没任何可用作防治的精确疫苗。但是好消息是,美国一个科学家团队透过基因编辑技术顺利铲除了活体老鼠DNA的HIV病毒,这使得艾滋病可以医治。

科学家们于老鼠之上服用人类骨髓,仿效人类免疫系统,并且使用基因编辑与药物两种方法对抗病毒。实验之中,研究人员先用药物刺激病毒生长,再次使用基因编辑工具当作“化学剪刀”来去除残余的HIV基因。最后,于21只遭试验的小白鼠之中,9只顺利地去除了病毒。这一实验的顺利,增加了科学家们的信心,他们把会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灵长目类动物之上,由于小白鼠身上适用甚余的局限性。假如方法再次证实是顺利的,医学测试把于明年夏天展开。

尽管结论并且绝不是 100% 地理想,但是亦已作为根除艾滋病造成了可知的希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假如这项技术于人体之上采用,基因疗法于把 HIV 细胞手术的同时,亦非常难绝不受控制地切割掉其他人体细胞,这有可能造成细胞癌变。所以这项研究依然需大量试验来提高效率与安全性,以此保证绝不会造成越来越奇怪的副作用。

实际上,亦绝不只基因序列与药物治疗技术预计能治糟糕艾滋病。早在2007年,一名叫保罗西·布朗的德国人接纳了化疗与干细胞转移之后康复,至现在亦没有侦测到艾滋病病毒。无独有偶,一名伦敦艾滋病患者亦用同样的方式接纳了16个月的治疗,此后到今的18个月未曾侦测到艾滋病病毒。

基因编辑还可以治疗癌症,基因疾病。

应该是可以彻底治疗的,只不过需要普及开来才行。

  • 索引序列
  • 艾滋病与细胞核的论文
  • 艾滋病的t淋巴细胞论文
  • 干细胞治疗艾滋病论文
  • 艾滋病CD4细胞实验室论文
  • 艾滋病基因编辑细胞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