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去这里搜索你的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每个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都要写一篇论文,这样是对这些年来自己学的知识的一种总结。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解答一下医药毕业论文范文大全这问题吧,希望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药论文在交流中医药学术、推进中医药事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药队伍的日趋壮大、知识层次的逐渐完善、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中医药期刊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中医药论文正呈现出逐年增多和提高的趋势,这是十分可喜的事。但当前中医药论文在撰写和编辑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近年来审读中医药科技期刊的情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从近几年多种中医药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看,以下几个问题是带有共性的,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1、论文类型单调,缺乏学科特色
中医药理论虽然有学术上凝固性的一面,表述上也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程式,但同时又存在着学术上不断发展的一面,其表述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老话所表现的,正是中医药论文在不断延续、出新过程中“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这里,关键就在这个“变”字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这种变化举步维艰,打开中医药期刊一看,大部分论文所表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几乎是几十年一贯制:一些理论性论文缺乏新意,甚至是一些论点的反复克隆和重复。应用性论文更加突出,充斥版面的个案、群案报道,使人有“百刊面孔雷同,千篇似曾相识”的感觉。也有期刊开辟出医话、医论、研讨、解答等形式,但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个性,充其量是同类问题的汇集,缺乏有机交流的深层次内涵。一些专科性质的期刊,本身具备个性特色,却习惯于跟着综合性期刊的路子走,结果失去了个性。如以“民间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却找不到民间医学的内容;以“急救医学”为宗旨的杂志,反映的大都是寻常的治法。一些期刊还出于单纯的经济利益,把缺乏科技根据、夸大实际效果、明显带有广告性质的内容直接或变相强塞给读者,最终导致对读者基本利益的伤害。
2、论文设计粗糙,缺乏科学依据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来自一个好的设计。以应用性论文为例,无论是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重复测量设计,都必须能真实反映出研究目的和过程。不少作者不懂得这些基本方法,而是以简单的分组代替设计,绝大部分论文都是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具有前瞻性设计的可谓凤毛麟角。其中虽有一些论文在名义上是冠以“前瞻性”的,事实上遮不住从回顾性内容中人为制造的痕迹。以上情况基本是当前中医药学术论文存在的通病。更有甚者,个别作者随意编造、删改实验数据,更改病例发生的时段,使论文失去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少论文没有对照组,即便是一些设有对照组的文章,不少却形同虚设:实验组与对照组不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要素上不均衡,缺乏可比性,且不是采取随机抽取或分层的方法,而是按照人为划分的手段获得的。这种所谓的“对照”,失去了对照的实质性意义。如一个乡镇医院的医生,在他的论文中提供了一年内使用中医药抢救有机磷中毒100多例的报道,还有30名的对照组。且不说这个乡中毒人数之众难以令人置信,就是其所谓的“前瞻性”设计也不能不令人生疑。试想,在中毒者情况各异、迅速抢救垂危生命前提下,要套入作者设计的方案进行对照可能做得到吗?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虚假的、不现实的和不负责任的。
3、统计学处理问题多,假阳性结果随处可见
对于大多数论文作者、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来说,论文的统计学处理既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一些作者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迫于期刊的要求,要么请人帮助计算,要么干脆拿别人使用过的结果比葫芦画瓢,照着搬过来。更有甚者,随便做起数字游戏,改变实际数字,制造出能够为设计“效果”服务的假阳性来。由此造成的一些论文“水分”大、所用方法不能重复的弊病,就在所难免了。有专家对近20年来我国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审查,发现统计学误用率平均高达80%。就是一些重大项目的论文,也有50%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错误。究其原因,虽然与论文作者的科研水平和道德缺陷有关,也与期刊普遍追求的所谓阳性率的做法不无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实践中,两种实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上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却取得了基本相同效果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它证明了不同方法或药物,在临床中具有的可靠性和可替代性,其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意义。优效性结论(新方法优于传统的方法)虽然是我们每个科研者的愿望,但实际上是不容易取得的,能取得等效性(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当或相差无几)、甚至非劣效性(新方法虽然很难超过传统方法,但具有验便简廉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结论,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意义的结果,各种期刊不能不面对这一基本事实。
4、论文文采不足,语法错误较多
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本质上都是以书面语为表达手段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医药著述自古就是非常讲究文字功夫的。翻开祖国医学的'历代典籍,先贤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部部优秀的学术经典,更是一部部优美的文字学佳品,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效法的。只有准确的文字表述、优美的文学手法,才能把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才能引人入胜,才能达到扩大宣传和影响的效果。任何形式的论文,都必须符合起码的文字学规则,文章要写出点文采并不算苛刻的要求。不少中医药期刊的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采不足情况,滥用字、生造词、语句不通、乱用标点等错误并不罕见。笔者在对报纸、书籍、杂志的审读比较中发现,期刊的差错率相对较高。它除了作者的责任心和水平外,也反映出部分编辑人员责任心不够、文化素质不高的缺陷。在被人们视为文人荟萃的中医界,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作品缺乏文采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
【论文摘要】同样都是老鼠,为何有老鼠与米老鼠之别?这就是品牌与非品牌的概念。一提到品牌有很多人都觉得很玄妙,事实上并非如此。就如制药工业中的品牌,比如琥乙红霉素与利君沙,化学成分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在销售上利君沙与琥乙红霉素相差甚远。利君沙就是“米老鼠”,而琥乙红霉素就是“老鼠”;利君沙就是品牌,琥乙红霉素就不是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米老鼠”。
一、品牌策略与执行
在医药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小市场,大营销”。这个行业有一个单品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是凤毛麟角,它不同于啤酒、饮料等产品的市场很大,所以说是“小市场”。为什么说是大营销呢?我们先看一看电视里的广告就知道了,医药产品的广告投放量相当大,在当前的媒体投放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制药工业的营销费用投入是很大的。营销什么?当然是营销我们的产品。而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知名度高、美誉度高的强势品牌。
品牌从何做起?制药工业一直有一个说法:产品卓越,市场卓越,执行卓越。产品卓越对处方药的营销至关重要,市场卓越是对OTC产品的极大挑战,执行卓越无论是对处方药还是对OTC都是营销管理的一种极高境界。产品卓越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万艾可”这样的产品,我们根本就不用为打广告而犯愁,也不会担心搞促销之类的事情,这个药也会卖得很好,因为它相对卓越。国内众多药厂虽然在研发经费上不设上限,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没有哪一家敢一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来做研发的,因为研发来得太慢。
如果没有最好的产品怎么办?现阶段中国制药工业的成功者们,他们的成功大多是建立在市场卓越基础上的。换而言之,他们是找准了市场定位,再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来完成产品的差异化,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是不是有了好的想法、好的战略就可以了呢?你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模仿别人,但是你清楚这一点:过去别人做成了的,你现在不一定就能做得成;人家在别的公司做成了,在你这儿也不一定能做成。由此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企业外部的环境和内部的条件都在不断变化,而出路就在于创新,不断创新。别人的东西是拿不过来的,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创新才能获取成功。而创新需要的,就是执行上的卓越。
二、医药企业营销中的“推”与“拉”
制药工业的营销宝典是什么?实际上,无论是4C还是4P,营销都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两个方面:“推”和“拉”。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感冒了,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当然不会相信这个医生的话。但是假如有一套理论说“感冒是由痔疮引起的,治好痔疮就可以治愈感冒”,那么医生给他开治痔疮的药,他就会相信。[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同之处在于处方药营销的对象是医生,所谓“拉动”的概念就是要给医生一个说法,只要有一个说法。那么医生就有理由开处方了。但是,有一个说法之后,在非常多的药品中,医生是否会选择这个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予以“推动”。因此,“推”和“拉”要结合,“拉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理由,树立学术地位,普及医药教育;“推动”就是给医生一个开处方的动力,让自己的药品能进到医院里来。只有“推”“拉”结合,才能让医生有理由开处方且愿意开处方。
非处方药的营销实际上也可以归结为“推”和“拉”。由于在OTC的营销链条上我们实在找不到像医生那样的角色,于是医药企业的“拉动”对象就不得不面向产品定位的消费者。所谓“拉动”,就是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并且买得起;所谓“推动”,就是让顾客买得到,能够很方便地买得到。所以对于对非处方药的营销来说,就必须做品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几年药品零售商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批发企业的发展速度,而药店在做品牌经营的同时更希望与制药企业进行联盟与合作。因此,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将成为OTC药品销售的关键力量。
三、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
医药企业做品牌时遇到的另外一个难题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关系。比如在我提到杨森时人们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吗丁啉、达克宁。提到天士力时人们又会想到什么?一定会想到丹参滴丸。但一提到杨子江,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哑口。可是扬子江在我们国家却是销售额位居前三名的制药企业,它的产品一点都不少。可为什么人们对它的名字那么陌生?是因为它的药更多地是在医院里做处方药,所以它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会小一些。由此对于我们来说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做产品品牌还是做企业品牌好?其实西药制药企业内心一直有个愿望,希望摆脱“一牌独大”的状态。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药制药企业甚至包括一些中药制药企业,想以企业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做产品品牌。至于最终能不能做好企业品牌,当我们国家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时候,高到50家、10家、8家制药企业的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80%-90%的时候,制药企业的品牌对自己的产品群的销售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企业现有的所有竞争力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优势。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
着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美容健康服务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
关键字:敏感、皮肤、保养、生活细节
敏感性皮肤就是容易因饮食、情绪或所用的护肤用品,导致皮肤表面干燥、发红、起斑点、眼肿、脱皮或生暗疮等。 敏感性皮肤最直接的定义就是“易受刺激而引起某种程度不适的皮肤”,易受刺激是主要关键,这种皮肤一般都比较白,毛孔也较细小。敏感性皮肤一般很脆弱,遇到外在环境出现变化,肌肤无法调适。而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皮肤类型。
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敏感性肌肤在换季的季节最易发生,热温由热变冷,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由高变低,很多平常自觉皮肤较脆弱的人,在秋冬时期,无论护肤的选择方式以及护肤用品的选择,都是配合专业秉持“三心”的原则,逐渐改善肤质,让美丽的肌肤臻于至善至美。
一、敏感性皮肤主要具有下列特征表现:
1. 皮肤表皮薄,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微血管明显,皮肤呈现干燥机能减退,角质层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肌肤表面的皮脂膜形成不完全。
2. 接触化妆品或季节过敏后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皮肤缺乏光泽,脸颊易充血红肿。
3. 因季节变化而使皮肤容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搔痒、烧灼感、刺痛、皮肤发痒和出小疹子。
4. 容易受冷风、食物、水质、紫外线、合成纤维、香味、色素等外在环境或物质的影响。
5. 当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就会引发肌肤的问题。对阳光、气候、水、植物(花粉)、化妆品、香水、蚊虫叮咬及高蛋白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过敏。
二、敏感肌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干燥性敏感肌肤
无论什么季节,肌肤总是干巴巴且粗糙不平,一搽上化妆水就会感到些微刺痛、发痒,有时会红肿,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属于干燥性敏感肌肤。肌肤过敏的原因是因为肤持干燥,导致防卫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余的皮脂和充分种保湿即可。
B.油性敏感肌肤
脸上易冒出痘痘和小颗粒,会红肿、发炎,就连脸颊等易干燥部位也会长痘痘,专家称有这些症状的人应属于油性敏感肌肤。敏感原因为过剩附着的皮脂及水分不足引起肌肤防护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作的皮脂和充分保湿即可。
C.压力性敏感肌肤
季节交替及生理期前,化妆保养品就会变得不适用,只要睡眠不足或压力大,肌肤就会变得干巴巴,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应属于压力性敏感肌肤。原因在于各种外来刺激或荷尔蒙失调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
D.永久性敏感肌肤
如同过敏性皮肤炎或阳光、香料、色素等异常敏感来源。特定的刺激物(过敏源)引起过敏反应,如果依然按照自己日常的保养方式会很危险,最好公平是马上到皮肤科诊所求诊,并用医师所建议的保养产品。
三、注意护理
成为敏感性肌肤后,皮肤会变得非常脆弱,外界轻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肌肤过敏,因此在平常的养护中一定要注意小心呵护。
1.保持皮肤清洁。春天多风沙,这些灰尘与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肤粗糙,故应时刻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和的洗面奶及柔肤水,帮助杀菌、清洁、柔软肌肤。皮肤在冬季多因干燥缺水而异常敏感,因此在选择护理用品时,应选不含香料、酒精、重防腐剂的成分。
2、洁面剂方面,不要选太浓太刺激的碱性产品,由于碱性太强,会伤害皮肤,因此应以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为佳。 此外,洁面时亦不应使用洁面刷、海绵或丝瓜络,以免因摩擦而造成敏感。使用天然植物制成的护肤品,如用蔬菜水果制成的护肤品或面膜。不宜使用含有药物或动物蛋白的营养护肤品及面膜,因皮肤对其易发生过敏。
3.不要随意更改往日用惯的化妆品品牌,因为皮肤需要适应新的气候,正处于一种抵御、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为薄弱的时候,随意更改品牌的话,很容易出现过敏。
4.随时注意皮肤的保湿,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可选用清爽型、亲水性护肤品,原来冬季使用, 的含油多的护肤品应尽量少用。跟夏季不同,在干涸的秋冬,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粉底时,除要顾及防敏感的作用外,也应选择含高水分的湿粉底,以减少因干燥而造成的痒痛。
5.对寒风和紫外线过敏的皮肤,外出应保护好皮肤。如冬天戴好防寒帽及口罩,防止寒风侵袭。夏天应撑伞或戴遮阳帽,面部皮肤涂防晒霜,防止日光曝晒。
注意风沙对皮肤的影响,平时皮肤较敏感的人外出时要注意这些。
6.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强、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笋类等。多补充维他命C ,缺乏维他命C,容易令皮肤粗糙枯干,从而引致皮肤炎、脱皮等敏感症状。在含丰富维他命C的蔬果中,梨与奇异果是首选,多吃可以加强皮肤组织,有助对抗外来敏感。
7、晚上护理皮肤时,应用水果汁或蔬菜汁护肤。既起到营养皮肤的作用又防止皮肤过敏。
8、定期到美容院做皮护,对改善皮肤的条件,增加皮肤的抗敏性有较好的作用。
四、注意化妆品的选择
1.洁面产品
我们的皮肤通常在秋冬季会因缺水干燥而异常敏感,因此护理品应以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剂等成分为准。对于敏感性肌肤者而言,洁面产品不能太刺激,可选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这里要强调的是,洁面时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更不能用肥皂和香皂洗脸等含碱性物质的洁面乳洗脸,那样会加重皮肤过敏的症状。另外,敏感性皮肤不宜使用磨砂膏、去死皮膏等。这是因为皮肤的角质层薄和角质层损伤是造成敏感的主要原因,因而保养的首要原则就是维护角质层不受伤害。像尚赫的海洋活肤洁颜露和蓝希活性金洗面乳就是两款不错的洁面品。前者集卸妆和清洁为一体,能彻底清除肌肤表面彩装及深层污垢,同时对皮肤进行滋养保护;后者由于其独特的成分,能让用者在彻底清洁面部污垢的同时使肌肤得到滋养并增强肌肤自身免疫机能。
2.爽肤水
洗完脸后涂上爽肤水能使面部有清爽及光滑的感觉,一般的爽肤水都含有酒精,除容易令敏感皮肤发红外,当酒精挥发后还会令皮肤感觉很紧绷。所以皮肤敏感的朋友应该选择性质温和又不含有酒精,香料的爽肤水。涂时应用手指指腹轻弹,不宜大力拍打。具有海洋高密度锁水分子,海洋粘多糖等成分的尚赫海洋活肤水,是爽肤水中的好品牌,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柔软平滑的保湿屏障,活化肌肤细胞,具有辅助、提高保养品吸收的功能。
3.日霜
皮肤敏感的朋友不宜选用带刺激性而浓度高的修复霜,偏微酸性而无香料或标明敏感皮肤专用的最好。由于秋冬阳光不如夏季强烈,日霜中便不需要使用油光控制的成分,但应以能着重锁紧肌肤水分的活性粒子成分为主. 比如内含海洋高密度锁水因子,锁水磁石的尚赫海洋活肤精华霜,它能在表皮形成3D保湿水网,平衡油水,超强保湿,同时修复受损细胞。
4.面膜
敏感性肌肤浅薄的角质层常常不能保持住足够的水分,无论是在夏天的冷气房中,或是在冬天干燥的气候中,具有这种肤质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觉到皮肤缺水、干燥,因而日常保养中加强保湿非常重要。除使用含保湿成分的化妆水、护肤品外,还应经常性地定期做保湿面膜。海洋活肤面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能提高细胞活力、达到油水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将清洁,补水、美白一次完成。
5.隔离乳
敏感性肌肤者比非敏感性肌肤者更易在日常生活中对刺激性物质产生反应,因此外出或者上彩妆之前,涂上一层隔离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尚赫海洋活肤隔离乳,能隔离紫外线,粉尘等有害物质,提供全天候的保湿作用,抗自由基及氧化物质,防止皮肤衰老。它清爽透气,不油腻,同时修饰肤色,为肌肤增添光彩。
对于敏感性皮肤我们既要注重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又要注重保养。希望每个人对自己的皮肤负责,还自己一个美丽。
参考文献:
1、农牧岗,梁作裕,覃君良,曹烁;中成药药理实验 方法 的探讨——美容中成药药理实验方法初探[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2、吴琰瑜,王学民;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04期
3、胡晋红,朱全刚,范国荣;皮肤药理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4、王旭平 ,任道凤 ,金锡鹏;皮肤屏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6期
【摘要】所谓“一白遮白丑”,亚洲女性对于美白有执着的追求。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维生素,有一种人体皮肤内表层易于吸收的褪色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功用也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通过食用以及外敷都可提高皮肤的光泽及亮度。
【关键词】美白、维生素、果实美容。
现在市场上各种美白产品琳琅满目,对于美白肌肤很多女生都喜欢使用昂贵的美白产品,有时候用得多还比不上内服的效果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很多可以美容的食物,省钱又有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果蔬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维生素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人体一旦严重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美容与健康。
一、影响肤色的因素
人类的肤色因种族不同而不同。在同一种族的人中,皮肤颜色的深浅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体中,皮肤的颜色也可受年龄,环境、季节、食物、皮肤状态,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皮肤的颜色与下列因素有关。
(1)皮肤表皮角质层的厚薄。表皮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厚薄、真皮层内血管的充血程度及皮肤表面的光洁度都与肤色有关。若角质层厚,皮肤偏黄色;颗粒层和透明层厚,皮肤显白;真皮层血液循环充足,皮肤红润;皮表若不平整,有凹陷,可使皮肤发青。
(2)黑色素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它是使毛发和皮肤着色的黑褐或黄褐色色素,其数量与分布影响皮肤黑色调的深浅,是引起皮肤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3)内分泌 内分泌对肤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黑色素的影响来实现的。例如肢端肥大症患者因为垂体分泌的促黑素激素增加,所以黑素的形成增加,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也能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孕激素则促进黑素的转运和扩散,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就使妊娠妇女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妊娠斑。
(4)营养 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包括色素代谢在内均与营养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酪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在黑素形成中是必需的。泛酸、叶酸、生物素、对氨苯甲酸等也可参与黑素形成。维生素C在黑素代谢中可使深色氧化型酿式产物还原,从而使色素转淡。维生素A缺乏引起毛囊角化过度而使流基减少,引起色素沉着。烟酸缺乏可对光敏感而出现色素沉着。微量元素在黑素代谢中也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铜离子和锌离子较为重要。身体中若缺少了铜离子和锌离子,毛发就要变白。此外,一些重金属,如砷、钮、银、金等,可以通过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而使黑素生成增加,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
专业论文,需要登陆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下载美容中药的研究进展唐永红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美容业的发展,中医药美容已成为时尚.我国发掘和运用中医药进行美容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很多美容中药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确是安全、疗效显著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并引起国内外医学的关注.中药美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用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散结之类药物组成,通过内服外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整体美容的目的.现将近年来美容中药的研究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单位:唐永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南宁,530021)
一、文献综述(一)中国中医药简史1.中国古代中医药发展史众所周知,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依靠集体打猎和采集植物维持生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了有害的食物,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有时也会因吃了某些食物,使腹泻、呕吐等疾病减轻或消除。这样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实践经验,人们逐渐地积累了医药知识,并有意识的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从而便产生了早期的医药学。古代书籍中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这些记载虽属传说,但仍然说明医药知识是通过人类不断在生活实践和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周朝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由于铁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当时许多杰出的医学家,总结了历来的医学成就,著出了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九卷八十一篇,共计十四万余言。它采用黄帝与歧伯相互问答的体裁,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阐述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为中国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主张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在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时,处处结合四时气候、地理水上、社会生活及思想情绪等诸方面的变化,其观点主要是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内经》对人体解剖知识,如脏器质地、大小、肠胃及血管的长短等,都有详实的记载。如血液循环的概念,呼吸与脉搏频率的比例等,远比西欧早得多。《内经》已明确了十二经脉、七经八脉,创造了中国医学重要学说之一——经络学说。在疾病诊治方面,已初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药性理论方面,提出了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概念;并指出五味人五脏理论,也是后世归经学说的本源;方剂也有记载,全书共收载12个处方。秦汉时代,医药进一步发展,这时《神农本草经》问世,简称《本经》。全书收载药物365种,不仅对药物疗效作了总结,而且对药物产地、采集、炮炙方法、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以及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也都作了记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学著作,所收载的药物疗效确切。例如水银治疗疥疮,麻黄发汗止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等,内容丰富广泛,为后世历代本草的蓝本。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通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前人积累的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出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匾要略》两部著作。《伤寒论》在临床医学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收载了100多个有效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等,至今仍奉为经方而被广泛应用着,是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金匾要略》论述了各种杂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为后世医学对杂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唐代,孙思逸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编著了《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收载方剂5300余首。他重视单方,验方的收集,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研究方剂的重要文献之一,由官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李箦,苏敬等22人在《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共载药844种,并绘有药物图谱。书成后,即颁行全国。后抄传至日本,列为医学生必修课之一。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颁布的药典早83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宋代,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唐氏把《嘉拓本草》和《图经本草》合二为一,并增药500余种,全书共收载药物1455种,每药项下附有图及单方。《证类本草》对药物归经进行了考证和阐述,对历代各家学说都予以收录, 因而保存了许多现已散失了的象《开宝本草》、《日华子诸家本草》、《嘉佑本草》等书的内容。宋大观年间,当时官府曾令将《官药局》所收载的方剂加以校订,写成《和剂局方》,共收载方剂297首。后经多次修订,命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当时医家和民间许多有效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紫雪丹、至宝丹等,大都采用丸散剂型,便于服用和保存,可谓当时的配方手册。金元时代,不少医学家认真探讨古代医书理论,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这就是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其中以四大学派最为突出,即刘完素重视“火热”为病,对运用寒凉药有独到的见解,强调泻火,故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人体生病,都是感受外邪,善于使用汗、吐。下三法攻逐邪气,故称 张氏为“攻下派”。李东垣重视脾胃的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在治疗上善于温补脾胃,故称李氏为“温补派”。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 论点,并以此立论,常应用滋阴降火的药物治疗疾病,故称朱氏为“滋阴派”。诸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理论和治疗经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医学史上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由于受到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经验都是不完善的。严用和著《济生方》10卷,载方400首,是他个人5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中有不少方剂如归脾汤、济生肾气丸、清脾散等,直到今日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着。张洁古著《珍珠囊》,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之一,全书讨论了100种药物,包括 “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随证用药之法”。归经学说,早在《内经》已有记述,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张氏所著《珍珠囊》进行论述和发挥之后,才成为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之一。李时珍对张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中药方书的著作良多,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李时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蓝本,参考医药书近500部,搜集历代诸家本草学说,再经亲自治病验证,或亲自到各地访问,采集和实地观察,加以辨认和论述,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于1578年正式出版。《本草纲目》,全书约200万言,共52卷,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出版后发行全国,后来又被译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广泛流传国外。这部巨著,不仅是我国医药科学上的光辉硕果,而且也是世界医学和生物学重要文献,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还有朱榆、膝硕编辑的 《普济方》是明代以前方书的总集。全书168卷,收载方剂61739首,是收载方剂最多的方剂著作。2.中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明清以来,中医对温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等)的认识和诊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 理论方面,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纲领,形成了温病学派,这是清代医学 学术上的重要成就。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温病论治》(叶天士著)、《温病条辨》(吴鞠通著)。《温热条辨》(薛生白著)。《温热经纬》(王孟英著)等。这些著作者 被后人推崇为温病四大名医,他们对温病的理论和诊断和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清代,有许多简明、实用的本草和方书陆续问世。如《本草备要》(汪昂著)、《本草从新》(吴仪洛著)。《本草求真》(黄宫绣著)。《成方便读》(张秉成著)、《医方集解》,《成方切用》(吴仪洛著)等。这些本草和方书的特点:1、从“临床实际出发,精选方药,由博返约,便于学习和掌握;2、对每个方或药的组方意义和证治机理,都作了详细的注释和阐发,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3、药物和方剂分类方法,象《本草从新》、《医方集解》等,都采用了按功效分类方法,使本草、方剂的分类法更趋于完善和实用。自鸦片战争至解放前的100多年,我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各通商口岸和内地,举办学校、教会和医院,并大量倾销西洋药品,使我国文化和科学饱受摧残。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虚无主义,否定祖国的民族文化,全盘否定中医中药,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使中医中药事业濒于被消灭的境地。值得提出的是少数从国外归来的药学家和药理学家如:汪敬熙、陈克恢、朱恒壁等按西方药学思想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对器官功能的药理作用。其中最有名的发现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得麻黄碱,同时发现这个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西药。这个例子说明用现代药学和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条通向西医药之路;以植物成分纯化为化学单体的药学思路。这条路是18世纪西方药学家走的一条老路,从阿片到吗啡从洋金花到阿托品等。这正是西方药学家不承认中医药学是科学,而只把中药当原料,不需要学习中医药学就可以研究出新药,即 “废医存药”的错误观点,其结果使中医药学非但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废弃甚至被消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在我国存在着两个医药体系,即一个是有几千年历史,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学体系,另一个是在世界(包括中国)发展了几百年现代医药学体系,两种医药体系共存在于同一块国土上,都在同疾病作斗争这一事实,有着不同认识和理解。是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往来,互不干预;是以谁为主;还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中西结合。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相当尖锐的。我党的政策是采取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明确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创造中西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几十年,来在正确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0年代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医药学习中医药的高潮;建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中医院,中医药大学,培养出一大批高级中医、中药人才;编写出《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及《方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等专著;创刊了多种中医中药杂志与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90年版、95年版,收载中药材从509种增加到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从275种增加到398种等等。它们在继承弘扬祖国医药遗产,提高科研、教学、生产水平和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等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志中医药学进展过程的鲜明特征,是中西医药结合的思想和取得的最新成果。西 医药学的优势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微观为特征,以局部观点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结 构与功能为研究中心,忽视了宏观、整体、相互制约与调节的理论基础。后者正是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思想的精华。以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研究中医学,就可以取各家之长,逐步走向集体的、多学科合作的、具有创造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现代中医药学的道路上来。中药研究成果累累,已有几十种中药单体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青嵩素治疗疟疾,雷公滕皂甙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靛玉红治疗白血病,黄连素治疗炎症等等。中医方剂的研究,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创造了一批新方剂,并不断地被验证和改进。如冠心H号方、宫外孕1号方、胆道排石汤、清胰汤等;经典方如生脉散、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汤、安宫牛黄九、四逆汤、桂枝汤等的研究都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学研究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日本研究中药的思想仍是按西医药的模式,“有药无医”,因而限制了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疗效,从而开始建立中医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研究中心等组织。但是,从发展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看,仍有待今后逐步推动。21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的科学文教事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科教兴国的决策也将把中医中药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既往开来,任重道远,中医中药研究有若干重要课题要我们去探讨。目前我国医学发展形成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的三支并存的力量。中医学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与哲理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而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继承井弘扬广大。(二)厚朴简介及研究意义木兰科植物厚朴为常用传统中药,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是我国特产,树皮、花、果均可入药,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材,而且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常用药物,其性味苦、辛、湿,具有有温中、下气、燥湿、清痰、排满等作用,用于湿滞伤中、腕痞吐泻、食积气滞、腹涨便秘、痰饮喘咳等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 其干皮、枝皮和根皮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著名的半夏厚朴汤既是已厚朴为主要原料,辅以桔梗、枇杷、桔皮、防风、黄芪、川贝、延胡索、丹参等中药材,具有理气和中、消滞化湿的功效。而丙肝宁冲剂也是以厚朴与伏虎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厚朴中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β-桉油醇(β-Eudesmol,Machilol),占挥发油的95%以上,有镇静作用。另含厚朴酚(Magnolol)及它的异构体约5%,有抗菌作用。此外,还含少量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及鞣质。长缘厚朴的化学成分研究除文献报道的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及少量木兰箭毒碱外,其他成分还包括从长缘厚朴干树皮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的新的联烯丙基苯对苯醌型化合物木兰醌magnoquinone和七个已知新木酯类化合物。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一对同分异构体,二者高含量是长缘厚朴作为厚朴代用品的主要依据。如下图所示即为厚朴中所含各组分的分子式图。magnoquinone magnolol honokiol4-O-methylhonokiol 3-O-methylmagnolol magnoldehydemagnoligan A magnoligan C1.分布厚朴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东自浙江、福建沿海,西至云南怒江、四川盆地西缘,南自广西北部,北至秦岭南麓、大别山,位于102~122° E,22~34°N。历史上主要商品来自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浙江的产量最大,占全国的40%~60%,湖北、四川各占全国的10%~20%。厚朴的垂直分布幅度相当大,并随纬度和地形而变化。东部沿海多分布于海拔500~1200m的山地,西部山区分布教高,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m、湖北五峰香党坪药林场海拔1650~1780m仍然有天然林和成片人工林生长,但海拔1700m以上的厚朴一般虽能开花,但种子较难成熟。[2]2.生物学特性厚朴喜光,性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宜生于雾气重、相对湿度大、阳光充足的地方。产地年平均温度9~20℃,1月份平均温度2~9℃,年降水量800~1800mm,多在1400mm左右,水湿条件对厚朴生长和分布起着限制作用,其次是温度条件。厚朴对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树种,喜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湿润、派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一般以山地黄壤和石灰岩形成的冲积钙土为宜,野生的多混生在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内,在溪谷、河岸、山麓等湿润、深厚、肥沃林地生长良好。人工栽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很大。[3]厚朴侧根发达,萌芽力强,主根不明显,一般有侧根9~15条,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有强烈的趋肥性和好气性,栽于适地生长快,10a以前年高生长量,以后生长减缓;8~13a开始开花结实,15a左右可间伐剥皮,50a生厚朴高15~20m,胸径30~35cm,在林内能长成直干良材。厚朴一般3~4月双周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萌动,气温18~20℃左右花叶同时开放,每朵花持续期15d左右,气温22~25℃、月降雨量200mm以上生长量达到高峰,在适宜的海拔范围内,海拔增高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厚朴生长。3.厚朴在美容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用化学品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呈现上升势头,美容化妆品几乎成为必备之物,而且社会需求与日俱增,仅据沈阳市的调查统计,1988年全市居民人均用化妆品的支出为元,同1987年相比,增长了。近年来有了更大幅度增长。九十年代以来,护肤品及防晒霜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可见人们对于自身肤质的保养愈渐重视。然而,大多数的防晒霜中都不可避免的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如铅、汞、砷等有毒物质,这些化学成分在对皮肤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人体肌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纯天然的护肤品及防晒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天然原料制成的化妆品,达到既美容又防病的目的,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在世界化妆品生产中,天然化妆品约占30%~40%。中国在天然化妆品的开发方面,充分利用了中药资源的优势,研制和生产出各种药物型化妆品,美化了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人皮肤衰老的主要表现为出现皱纹及皮肤松弛,由于面部被阳光照射的机会较多,因此会更加明显。近年来有报道称:厚朴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以及抗菌等作用,因而可以用来作为防晒霜的原料,厚朴中提取物制成的防晒霜系纯天然产品,对皮肤无伤害,刺激小,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科学家西部幸修以照射性衰老模型小鼠探讨了厚朴预防光照性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无毛小鼠背部皮肤每周三次,照射紫外线十周(总量为4J/cm2),作为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照射紫外线1h前涂抹10µvL厚朴提取液或赋形剂。10周后取小鼠背部皮肤匀浆,检测其中弹性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的活性。结果与讨论:紫外线照射虽使各种酶活性增加,但厚朴提取液对上述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电子显微镜观察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小鼠的皮肤切片,发现胶原纤维被破坏,而涂抹厚朴提取液则对此有预防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对光照性皮肤衰老有预防作用。[4](三)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在已发现的厚朴中,对于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很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现将各种分析方法简述如下:1.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厚朴及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过薄层层析分离后,在紫外光灯(365nm或254nm)下定位,再用一定溶剂洗脱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度,计算含量[5~7]。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经95%乙醇加热回流1h可提取完全,薄层层析可采用硅胶GF254板或硅胶G板,展开剂可用苯-甲醇(9:1)[6,7]。有人用此法测定了厚朴不同炮制品、不同商品规格厚朴、木兰科厚朴及凹叶厚朴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回收率高,稳定性好。[8]2.薄层扫描法将厚朴或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薄层层析分离后,直接在薄层扫描仪上,在选定的λs和λR范围内扫描,经薄层斑点的面积积分值由回归方程计算出含量,不受气团成分的干扰,稳定性好、方法简便、结果准确。3.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上,用适宜的流动相使厚朴或其制剂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达到良好的分离后,经紫外线检测器检测得到峰面积,用内标法或外标法由回归方程计算含量,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是质量控制的可靠手段。有人使用此法测定厚朴类药用植物[13]、厚朴和大叶木兰[14]、七种不同方法炮制的厚朴[15]厚朴不同炮制品[16]、厚朴等药材及多种剂型中厚朴酚的含量。4.气相色谱法用气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内,用选定的载气,使厚朴中被加热气化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随载气带入色谱柱内完全分离,用内标或外标法测定,经检测器得相应得相应值,由微处理机计算出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能较好地控制质量。有报道[17]用此法测定了厚朴及其提取液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5.表面活性剂荧光法刘万军[18]用该法测定了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经实验选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进行增敏增稳作用,使测定灵敏度较紫外线分光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提高了荧光量子效率,实现了对厚朴酚的荧光测定,再用薄层层析-紫外法进行测定。6.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王晓敏[19]等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制得样品后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得含量。结果证明,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可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在自动微分系统紫外分光度计上分别测定,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均较满意,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小结对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各式各样,效果也各自不同,本篇论文即拟采用索氏提取仪配合层析柱从厚朴原药中提取并提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并通过检测熔点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连用的方法对所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分析检测。二、实验(一)实验原理如综述所述,厚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二者系同分异构体,因羟基所在的位置的差异从而导致二者的极性有所不同,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通过改变洗脱液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二者的目的。(二)实验药品厚朴干皮(购于中国矿业大学西门外百惠药店)薄层层析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东懿化学试剂公司)氯仿(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南京化学试剂厂)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凌峰化学有限公司)以上各试剂均为分析纯(三)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真空干燥箱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JB-3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新泾分厂)MP200B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此外还需30×80mm色谱柱一根常用玻璃仪器若干(四)实验流程由于购得的厚朴系主干皮,呈双筒卷状、质韧不易折,故为方便下步实验,需先对其进行干燥并切碎,之后再对厚朴进行提取。关于厚朴的提取,我设计了两套方案以选择其中较好的一套进行更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一、将粉碎的厚朴经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得浸膏,浸膏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清洗,再使用乙酸乙酯溶解之后再次旋转蒸发,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约。方案二、使用索氏提取器,将粉碎后的厚朴先通过石油醚回流,连续提取,再经过乙酸乙酯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经旋转蒸发也得到浸膏约。
造成整形美容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及防范对策日期:2009-01-18 04:35:05 点击:5 好评:0 【摘要】 通过对整形美容手术后效果不理想的临床表现的分析,找出其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期望值要求极高、过分挑剔、坚持...
着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美容健康服务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
关键字:敏感、皮肤、保养、生活细节
敏感性皮肤就是容易因饮食、情绪或所用的护肤用品,导致皮肤表面干燥、发红、起斑点、眼肿、脱皮或生暗疮等。 敏感性皮肤最直接的定义就是“易受刺激而引起某种程度不适的皮肤”,易受刺激是主要关键,这种皮肤一般都比较白,毛孔也较细小。敏感性皮肤一般很脆弱,遇到外在环境出现变化,肌肤无法调适。而出现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皮肤类型。
要遵循(细部观察及不断询问客人的感觉及反应,客人极度不适,要停止观察)、专心照顾(一面护肤,一面专注观察过程的变化,一有肤变,立即停止)、小心使用护肤品(选择护肤用品要有专业常识,并小心使用,刺激性较弱的保养品为优先考虑)的“三心”原则,避免护肤过程中引发刺激产生类敏感的不适。敏感性肌肤在换季的季节最易发生,热温由热变冷,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由高变低,很多平常自觉皮肤较脆弱的人,在秋冬时期,无论护肤的选择方式以及护肤用品的选择,都是配合专业秉持“三心”的原则,逐渐改善肤质,让美丽的肌肤臻于至善至美。
一、敏感性皮肤主要具有下列特征表现:
1. 皮肤表皮薄,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微血管明显,皮肤呈现干燥机能减退,角质层保持水分的能力降低,肌肤表面的皮脂膜形成不完全。
2. 接触化妆品或季节过敏后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皮肤缺乏光泽,脸颊易充血红肿。
3. 因季节变化而使皮肤容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主要症状是搔痒、烧灼感、刺痛、皮肤发痒和出小疹子。
4. 容易受冷风、食物、水质、紫外线、合成纤维、香味、色素等外在环境或物质的影响。
5. 当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就会引发肌肤的问题。对阳光、气候、水、植物(花粉)、化妆品、香水、蚊虫叮咬及高蛋白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过敏。
二、敏感肌肤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干燥性敏感肌肤
无论什么季节,肌肤总是干巴巴且粗糙不平,一搽上化妆水就会感到些微刺痛、发痒,有时会红肿,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属于干燥性敏感肌肤。肌肤过敏的原因是因为肤持干燥,导致防卫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余的皮脂和充分种保湿即可。
B.油性敏感肌肤
脸上易冒出痘痘和小颗粒,会红肿、发炎,就连脸颊等易干燥部位也会长痘痘,专家称有这些症状的人应属于油性敏感肌肤。敏感原因为过剩附着的皮脂及水分不足引起肌肤防护机能降低,只要去除多作的皮脂和充分保湿即可。
C.压力性敏感肌肤
季节交替及生理期前,化妆保养品就会变得不适用,只要睡眠不足或压力大,肌肤就会变得干巴巴,有这几种症状的人应属于压力性敏感肌肤。原因在于各种外来刺激或荷尔蒙失调所引起的内分泌紊乱。
D.永久性敏感肌肤
如同过敏性皮肤炎或阳光、香料、色素等异常敏感来源。特定的刺激物(过敏源)引起过敏反应,如果依然按照自己日常的保养方式会很危险,最好公平是马上到皮肤科诊所求诊,并用医师所建议的保养产品。
三、注意护理
成为敏感性肌肤后,皮肤会变得非常脆弱,外界轻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肌肤过敏,因此在平常的养护中一定要注意小心呵护。
1.保持皮肤清洁。春天多风沙,这些灰尘与分泌旺盛的皮脂相混合,易造成皮肤粗糙,故应时刻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和的洗面奶及柔肤水,帮助杀菌、清洁、柔软肌肤。皮肤在冬季多因干燥缺水而异常敏感,因此在选择护理用品时,应选不含香料、酒精、重防腐剂的成分。
2、洁面剂方面,不要选太浓太刺激的碱性产品,由于碱性太强,会伤害皮肤,因此应以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为佳。 此外,洁面时亦不应使用洁面刷、海绵或丝瓜络,以免因摩擦而造成敏感。使用天然植物制成的护肤品,如用蔬菜水果制成的护肤品或面膜。不宜使用含有药物或动物蛋白的营养护肤品及面膜,因皮肤对其易发生过敏。
3.不要随意更改往日用惯的化妆品品牌,因为皮肤需要适应新的气候,正处于一种抵御、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为薄弱的时候,随意更改品牌的话,很容易出现过敏。
4.随时注意皮肤的保湿,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可选用清爽型、亲水性护肤品,原来冬季使用, 的含油多的护肤品应尽量少用。跟夏季不同,在干涸的秋冬,敏感性皮肤在使用粉底时,除要顾及防敏感的作用外,也应选择含高水分的湿粉底,以减少因干燥而造成的痒痛。
5.对寒风和紫外线过敏的皮肤,外出应保护好皮肤。如冬天戴好防寒帽及口罩,防止寒风侵袭。夏天应撑伞或戴遮阳帽,面部皮肤涂防晒霜,防止日光曝晒。
注意风沙对皮肤的影响,平时皮肤较敏感的人外出时要注意这些。
6.饮食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强、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海鲜、笋类等。多补充维他命C ,缺乏维他命C,容易令皮肤粗糙枯干,从而引致皮肤炎、脱皮等敏感症状。在含丰富维他命C的蔬果中,梨与奇异果是首选,多吃可以加强皮肤组织,有助对抗外来敏感。
7、晚上护理皮肤时,应用水果汁或蔬菜汁护肤。既起到营养皮肤的作用又防止皮肤过敏。
8、定期到美容院做皮护,对改善皮肤的条件,增加皮肤的抗敏性有较好的作用。
四、注意化妆品的选择
1.洁面产品
我们的皮肤通常在秋冬季会因缺水干燥而异常敏感,因此护理品应以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剂等成分为准。对于敏感性肌肤者而言,洁面产品不能太刺激,可选温和而偏微酸性的洁面乳。这里要强调的是,洁面时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更不能用肥皂和香皂洗脸等含碱性物质的洁面乳洗脸,那样会加重皮肤过敏的症状。另外,敏感性皮肤不宜使用磨砂膏、去死皮膏等。这是因为皮肤的角质层薄和角质层损伤是造成敏感的主要原因,因而保养的首要原则就是维护角质层不受伤害。像尚赫的海洋活肤洁颜露和蓝希活性金洗面乳就是两款不错的洁面品。前者集卸妆和清洁为一体,能彻底清除肌肤表面彩装及深层污垢,同时对皮肤进行滋养保护;后者由于其独特的成分,能让用者在彻底清洁面部污垢的同时使肌肤得到滋养并增强肌肤自身免疫机能。
2.爽肤水
洗完脸后涂上爽肤水能使面部有清爽及光滑的感觉,一般的爽肤水都含有酒精,除容易令敏感皮肤发红外,当酒精挥发后还会令皮肤感觉很紧绷。所以皮肤敏感的朋友应该选择性质温和又不含有酒精,香料的爽肤水。涂时应用手指指腹轻弹,不宜大力拍打。具有海洋高密度锁水分子,海洋粘多糖等成分的尚赫海洋活肤水,是爽肤水中的好品牌,它能在皮肤表面形成柔软平滑的保湿屏障,活化肌肤细胞,具有辅助、提高保养品吸收的功能。
3.日霜
皮肤敏感的朋友不宜选用带刺激性而浓度高的修复霜,偏微酸性而无香料或标明敏感皮肤专用的最好。由于秋冬阳光不如夏季强烈,日霜中便不需要使用油光控制的成分,但应以能着重锁紧肌肤水分的活性粒子成分为主. 比如内含海洋高密度锁水因子,锁水磁石的尚赫海洋活肤精华霜,它能在表皮形成3D保湿水网,平衡油水,超强保湿,同时修复受损细胞。
4.面膜
敏感性肌肤浅薄的角质层常常不能保持住足够的水分,无论是在夏天的冷气房中,或是在冬天干燥的气候中,具有这种肤质的人,会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觉到皮肤缺水、干燥,因而日常保养中加强保湿非常重要。除使用含保湿成分的化妆水、护肤品外,还应经常性地定期做保湿面膜。海洋活肤面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能提高细胞活力、达到油水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将清洁,补水、美白一次完成。
5.隔离乳
敏感性肌肤者比非敏感性肌肤者更易在日常生活中对刺激性物质产生反应,因此外出或者上彩妆之前,涂上一层隔离乳就显得尤为重要。尚赫海洋活肤隔离乳,能隔离紫外线,粉尘等有害物质,提供全天候的保湿作用,抗自由基及氧化物质,防止皮肤衰老。它清爽透气,不油腻,同时修饰肤色,为肌肤增添光彩。
对于敏感性皮肤我们既要注重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又要注重保养。希望每个人对自己的皮肤负责,还自己一个美丽。
参考文献:
1、农牧岗,梁作裕,覃君良,曹烁;中成药药理实验 方法 的探讨——美容中成药药理实验方法初探[J];中药药理与临床;1985年00期
2、吴琰瑜,王学民;敏感性皮肤的测试及其评定[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3年04期
3、胡晋红,朱全刚,范国荣;皮肤药理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05期
4、王旭平 ,任道凤 ,金锡鹏;皮肤屏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6期
【摘要】所谓“一白遮白丑”,亚洲女性对于美白有执着的追求。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维生素,有一种人体皮肤内表层易于吸收的褪色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功用也多种多样。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通过食用以及外敷都可提高皮肤的光泽及亮度。
【关键词】美白、维生素、果实美容。
现在市场上各种美白产品琳琅满目,对于美白肌肤很多女生都喜欢使用昂贵的美白产品,有时候用得多还比不上内服的效果好,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存在很多可以美容的食物,省钱又有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果蔬中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维生素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素,而且是美容的重要物质。人体一旦严重缺乏维生素,会影响到美容与健康。
一、影响肤色的因素
人类的肤色因种族不同而不同。在同一种族的人中,皮肤颜色的深浅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体中,皮肤的颜色也可受年龄,环境、季节、食物、皮肤状态,健康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皮肤的颜色与下列因素有关。
(1)皮肤表皮角质层的厚薄。表皮透明层及颗粒层的厚薄、真皮层内血管的充血程度及皮肤表面的光洁度都与肤色有关。若角质层厚,皮肤偏黄色;颗粒层和透明层厚,皮肤显白;真皮层血液循环充足,皮肤红润;皮表若不平整,有凹陷,可使皮肤发青。
(2)黑色素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它是使毛发和皮肤着色的黑褐或黄褐色色素,其数量与分布影响皮肤黑色调的深浅,是引起皮肤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3)内分泌 内分泌对肤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黑色素的影响来实现的。例如肢端肥大症患者因为垂体分泌的促黑素激素增加,所以黑素的形成增加,使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性激素特别是雌激素也能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孕激素则促进黑素的转运和扩散,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就使妊娠妇女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妊娠斑。
(4)营养 人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包括色素代谢在内均与营养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酪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在黑素形成中是必需的。泛酸、叶酸、生物素、对氨苯甲酸等也可参与黑素形成。维生素C在黑素代谢中可使深色氧化型酿式产物还原,从而使色素转淡。维生素A缺乏引起毛囊角化过度而使流基减少,引起色素沉着。烟酸缺乏可对光敏感而出现色素沉着。微量元素在黑素代谢中也起很大作用,其中以铜离子和锌离子较为重要。身体中若缺少了铜离子和锌离子,毛发就要变白。此外,一些重金属,如砷、钮、银、金等,可以通过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而使黑素生成增加,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美容与健康论文”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探析摘要]目的:广泛取其精华,不断完善美容医学专业的教学及临床应用,从而提高美容医师的审美情趣。方法:总结各学派的审美标准,整理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探析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结果:取化妆造型之长,补美容医学之短,使人类更贴近于自然美,从而引领唯美新时尚。结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内呼外应之美,是最时尚的求美指南。我们提倡求美者走“健美-化妆-整形”这条求美之路,来寻求属于自己的个性美。[关键词]呼应之美;本质特征“呼应”一个熟悉而又经久不衰的字眼,她是文学鉴赏中最常用的一项指标。由前文埋下的伏笔,到后文的悬念被诠释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法,她不断地渗透到各个领域(美容、军事、医药学、工程学、IT、艺术等)。如化妆艺术中常用呼应的造型手法原则;美术中也运用明暗关系、色彩的晕染、渲染来体现人物、环境与角色的呼应。虽然各行业中的呼应是大同小异,但是又各具特色。总之,他们的目的都是“烘云托月,表现主题”。那么,究竟整形泰斗与化妆大师之间,是怎样有机结合、内外呼应地将人的健与美发挥的淋漓尽致的呢?这有待于我们去探究,为了使该专业能与国际接轨,满足众多新世纪求美者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了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着眼于人体的骨骼结构、肌肉走势、皮纹的走向,来通过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立足于外部五官的长势通过素描学中的明暗关系、色彩的层次晕染、服饰的装扮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典雅、时尚、唯美的真实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她们两者的内呼外应、相得欲彰的联系,将是我们美容医学界探索、研究及应用的新课题。1相互呼应殊途同归:医学美学与化妆美学,一源于整形外科,一源于美术艺术,两者逐渐向医学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共同以人体美为研究对象,殊途而同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必然有美化自身、改变容颜的要求。在社会交际中,容貌美者容易赢得更多的信赖和倾慕,给人以愉快的视觉形象,从而有利于人际间进一步交谈和情感领域的开拓。中央电视台主任化妆师徐晶曾说“:化妆……,能够拂拭掉心灵的尘埃,能够唤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潜在活力,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甚至有人说“:容貌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正是这种现实社会的需要,人们利用医学手段,来重塑容颜,美化人体;利用美术及艺术的色彩与线条,高光与阴影,造成视错觉,来美化容颜,修饰人体美,二者共同达到藏缺扬优的目的。整形外科学这样一门以诊治畸形为目的的学科,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最终独立出一门学科-美容外科学;美术艺术也逐渐向美容领域渗透,独立为一门学科-化妆造型学。各有所长:化妆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通过丰富的化妆材料、运用基本底、高光、阴影(暗影)的明暗关系来修饰不理想的容貌,使之接近“三停(庭)五眼”的标准,是在人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的美化,再润上色彩衬托,起到藏缺扬优的视幻觉美,以此来充分展示自己长处的魅力美学[1];而医学美学是一门以医学原理和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研究、维护、修复和重塑人的健与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新兴美学学科[2]。两定义告诉我们:由于美容手段不同,各具优势,其美容效果也各有所长。通常将人体美分为生命活力美和人体形式美,对人体形式美的张扬是化妆美容的长处;对人生命活力美的流露是医学美容的优势。人们已公认的容貌美标准为:端正的五官,形态正常的眉、眼、鼻、唇、颏;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面型;健康红润的颜面皮肤;自然闭合的双唇,微笑不露牙龈,侧貌鼻、唇、颏突度适宜;面部双侧对称,颧颊及腮腺咬肌区无异常肥大或凹陷;牙列整齐,牙齿洁白,咬合关系正常等。标准中包含了形式美和生命活力美两方面。要改变容貌的形态、轮廓,使之符合美学要求,非医学美容莫属。虽然化妆美容也有类似的效果,但只是色彩、阴影产生的视错觉,这错觉与要建立在一定的形态结构之上,且尚需一定的距离,不可能将鞍鼻妆饰成高鼻梁。但对皮肤色泽、弹性、湿润及容貌动势这些都能表现人的生命活力因素进行张扬或夸张,非化妆美容莫属。医学美容是重塑人体美,化妆美容产生的是修饰人体美。例如单睑,给人的印象是眼小、疲惫、迟钝、臃肿的感觉。美容医师根据受术者的要求、脸形、性格、职业设计出各种重睑:较宽的重睑、适中的重睑、较窄的重睑、广尾型重睑、平行型重睑、新月型重睑,并施行重睑成形术以改变上睑的形态,从而增进人的容貌美,并维持较长时间,这是化妆美容无法做到的。但化妆美容也有其优势,一是可重复性,二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美的张扬。在中国化妆美容界,公认且富盛名的“化妆造型三剑客”-毛戈平、吉米、李东田,他们的妆型和妆色都各具风格,也称为中国三大派别。唯美、典雅、经典而贴近生活的美女是毛戈平大师的化妆风格;时尚、惊艳、五彩斑斓、魅力四射的女人味是吉米大师的指南;前卫、时尚、狂野、诱人的妆型是李东田大师的路线。这些唯美、典雅、时尚、狂野、惊艳……的字眼,都是大师们对人体形式美各方面进行张扬和引领。相互呼应:呼应,在词海中的解释是: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声气相通,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前后照应。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主要表现在美容手段与美容效果上的互补和目的的一致性。如鼻梁低者,先行隆鼻术,使鼻梁加高到合适的高度。一般手术切口采用:前鼻孔侧切口,鼻小柱基底部切口,蝶形切口,剥离鼻背到鼻根部,将雕塑好的L形假体放在鼻背筋膜与鼻骨骨膜之间,术中还须对假体进行适当修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缝合切口。术后无需特殊固定,1~2个月恢复正常,在2个月内应避免戴眼镜、日光曝晒及暴力冲击。隆鼻术一般选在身体发育定型后进行,男性在17~25岁,女性在15~22岁。隆起的鼻梁如果再配以化妆与之呼应,将会锦上添花。即在清洁皮肤、修眉后,打底以遮盖瑕疵,然后用高光膏,涂在鼻根至鼻尖,反复提亮,以达到理想的鼻型和鼻根高度。一个完美无缺,符合美学规定的鼻子就诞生了。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交相呼应,魅力无穷。所以,时下,笔者建议全球爱美者选用健美-化妆-整形的程序去探寻适合自已个性美的方案,这必将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求美时尚,随着中国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的出炉,整形美容再次热遍大江南北。2呼应之美呼应美感:审美是人的独特的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动、交错、影响,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活动[3]。审美愉悦就是美感,他是审美活动与其它意识活动的区别。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美丽无比,分别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之美称,即是美感,是古人对她们进行审美产生的美感。审美意识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4],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联想,而以联想尤为重要。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能引发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如果将美容领域看成为一个王国,站在美容学的高度对美容王国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就像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医学美容好似宫殿的结构、框架、造形,化妆美容好似宫殿的装饰、色彩、气势,两者相互呼应,给人以金壁辉煌之美感。如果将美容领域比作一个美丽的花园,在我看来,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犹如花与叶,花因叶绿而五彩缤纷,叶绿因花艳而生机盎然,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心旷神怡。对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之美,也许有人会想起美丽的苹果,颜色红艳,外形完美,肉质可口,内呼外应,惬意与食欲油然而生。近期,一股较强的“韩流”在国内登陆,国人无不因韩国影星的美艳而惊羡,由艳羡而仿效,准确地说,“韩星之美”应属于医学美容与化妆美容的呼应美的表现。本质特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众所周知,医学美容是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方式相结合的实施手段来达到和谐统一的重塑美,是一种“内呼”效应;而化妆美容则是通过素描学的属性来产生视错觉(幻觉)的修饰美感,是一种“外应”的结果。探析呼应美的本质,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该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身的独有的规定性(或曰特有属性的集合);就人的认识来说,本质是对这种独有的规定性的正确反映;寻求美的本质,也就是要寻求美之所以成为美的本质的独有的规定性。诚然,医学美容和化妆美容的呼应美与美学是一种子属关系,也是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譬如现在盛行的“唯美、净化心灵,美化他人、美是自然的人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比”等观点,事实上,都是审美主体对人体美独有的规定性反映。换言之,也就是人类在驾驭美容学中的特有反映。医学美容是以治疗手段为目的,而化妆美容则是以修饰方法为目的,自然也就存在本质上的自身属性。呼应美,也是一种可以找到固定层面的一种事物的属性,她具有自身稳定的独特的规定性,其本质最终是能被人类揭示的。所以,呼应美探析的成果将会给美容领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点燃全球最亮的一次美容火花。[参考文献][1]毛戈平.毛戈平化妆艺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0-150.[2]郑振禄,何伦.医学美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7:]护肤纠错,留住美丽容颜[J]. 八小时以外, 2007, (07) . [2] 黄立娃,高媛,陈敏. 美容化妆学实验教学初探[J]. 长春医学, 2006, (02) . [3] 黄毅,彭力,王昌辉. 美容中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J]. 长春医学, 2008, (02) . [4] 秀芬. 家制美容猪蹄肴[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07, (05) . [5] 张平,刘宁,曹刘静,李黠,陈翩. 盛唐时期的美容理念及美容方法初探[J]. 甘肃中医, 2007, (05) . [6] 毛忠南,李占虎,贾建兵. 经络美容法治疗黄褐斑120例[J]. 甘肃中医, 2009, (03) . [7] 魏华,黄倩. 简谈中药美容[J]. 海峡药学, 2008, (04) . [8] 刘吉凤. 《美容中医学·绪论》的教学体会[J]. 中医药导报, 2009, (01) . [9] 张小龙. 中医药中的美容[J]. 环球中医药, 2008, (02) . [10] 沈志荣. 珍珠粉美容6问[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8, (04) .
一、文献综述(一)中国中医药简史1.中国古代中医药发展史众所周知,中国医药学历史悠久。上古时代,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依靠集体打猎和采集植物维持生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了有害的食物,发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有时也会因吃了某些食物,使腹泻、呕吐等疾病减轻或消除。这样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实践经验,人们逐渐地积累了医药知识,并有意识的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从而便产生了早期的医药学。古代书籍中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这些记载虽属传说,但仍然说明医药知识是通过人类不断在生活实践和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周朝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由于铁的发明和应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药学和其他学科一样,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当时许多杰出的医学家,总结了历来的医学成就,著出了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九卷八十一篇,共计十四万余言。它采用黄帝与歧伯相互问答的体裁,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指导,阐述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为中国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内经》主张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在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时,处处结合四时气候、地理水上、社会生活及思想情绪等诸方面的变化,其观点主要是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内经》对人体解剖知识,如脏器质地、大小、肠胃及血管的长短等,都有详实的记载。如血液循环的概念,呼吸与脉搏频率的比例等,远比西欧早得多。《内经》已明确了十二经脉、七经八脉,创造了中国医学重要学说之一——经络学说。在疾病诊治方面,已初步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在药性理论方面,提出了寒热温凉四气及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概念;并指出五味人五脏理论,也是后世归经学说的本源;方剂也有记载,全书共收载12个处方。秦汉时代,医药进一步发展,这时《神农本草经》问世,简称《本经》。全书收载药物365种,不仅对药物疗效作了总结,而且对药物产地、采集、炮炙方法、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以及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也都作了记述。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学著作,所收载的药物疗效确切。例如水银治疗疥疮,麻黄发汗止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等,内容丰富广泛,为后世历代本草的蓝本。 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通过“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继承前人积累的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出了一部《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与《金匾要略》两部著作。《伤寒论》在临床医学方面,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形成了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治疗体系。收载了100多个有效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承气汤。小柴胡汤。四逆汤等等,至今仍奉为经方而被广泛应用着,是学习和研究祖国医学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金匾要略》论述了各种杂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为后世医学对杂病的诊断治疗奠定了基础。唐代,孙思逸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编著了《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收载方剂5300余首。他重视单方,验方的收集,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医疗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研究方剂的重要文献之一,由官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李箦,苏敬等22人在《神农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共载药844种,并绘有药物图谱。书成后,即颁行全国。后抄传至日本,列为医学生必修课之一。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颁布的药典早83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宋代,唐慎微所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唐氏把《嘉拓本草》和《图经本草》合二为一,并增药500余种,全书共收载药物1455种,每药项下附有图及单方。《证类本草》对药物归经进行了考证和阐述,对历代各家学说都予以收录, 因而保存了许多现已散失了的象《开宝本草》、《日华子诸家本草》、《嘉佑本草》等书的内容。宋大观年间,当时官府曾令将《官药局》所收载的方剂加以校订,写成《和剂局方》,共收载方剂297首。后经多次修订,命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当时医家和民间许多有效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紫雪丹、至宝丹等,大都采用丸散剂型,便于服用和保存,可谓当时的配方手册。金元时代,不少医学家认真探讨古代医书理论,结合各自的临证经验,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见解,这就是医学史上著名的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其中以四大学派最为突出,即刘完素重视“火热”为病,对运用寒凉药有独到的见解,强调泻火,故称他为“寒凉派”。张从正认为人体生病,都是感受外邪,善于使用汗、吐。下三法攻逐邪气,故称 张氏为“攻下派”。李东垣重视脾胃的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在治疗上善于温补脾胃,故称李氏为“温补派”。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 论点,并以此立论,常应用滋阴降火的药物治疗疾病,故称朱氏为“滋阴派”。诸家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理论和治疗经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医学史上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由于受到经验和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经验都是不完善的。严用和著《济生方》10卷,载方400首,是他个人5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中有不少方剂如归脾汤、济生肾气丸、清脾散等,直到今日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着。张洁古著《珍珠囊》,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之一,全书讨论了100种药物,包括 “辨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随证用药之法”。归经学说,早在《内经》已有记述,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张氏所著《珍珠囊》进行论述和发挥之后,才成为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之一。李时珍对张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中药方书的著作良多,其中最突出的当推李时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以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蓝本,参考医药书近500部,搜集历代诸家本草学说,再经亲自治病验证,或亲自到各地访问,采集和实地观察,加以辨认和论述,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于1578年正式出版。《本草纲目》,全书约200万言,共52卷,它是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科技史上极其辉煌的硕果。出版后发行全国,后来又被译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广泛流传国外。这部巨著,不仅是我国医药科学上的光辉硕果,而且也是世界医学和生物学重要文献,为世界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还有朱榆、膝硕编辑的 《普济方》是明代以前方书的总集。全书168卷,收载方剂61739首,是收载方剂最多的方剂著作。2.中国近代中医药发展史明清以来,中医对温病(急性传染性疾病等)的认识和诊治,有了长足的发展。在 理论方面,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纲领,形成了温病学派,这是清代医学 学术上的重要成就。反映这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温病论治》(叶天士著)、《温病条辨》(吴鞠通著)。《温热条辨》(薛生白著)。《温热经纬》(王孟英著)等。这些著作者 被后人推崇为温病四大名医,他们对温病的理论和诊断和治疗,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清代,有许多简明、实用的本草和方书陆续问世。如《本草备要》(汪昂著)、《本草从新》(吴仪洛著)。《本草求真》(黄宫绣著)。《成方便读》(张秉成著)、《医方集解》,《成方切用》(吴仪洛著)等。这些本草和方书的特点:1、从“临床实际出发,精选方药,由博返约,便于学习和掌握;2、对每个方或药的组方意义和证治机理,都作了详细的注释和阐发,在理论上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3、药物和方剂分类方法,象《本草从新》、《医方集解》等,都采用了按功效分类方法,使本草、方剂的分类法更趋于完善和实用。自鸦片战争至解放前的100多年,我国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各通商口岸和内地,举办学校、教会和医院,并大量倾销西洋药品,使我国文化和科学饱受摧残。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虚无主义,否定祖国的民族文化,全盘否定中医中药,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使中医中药事业濒于被消灭的境地。值得提出的是少数从国外归来的药学家和药理学家如:汪敬熙、陈克恢、朱恒壁等按西方药学思想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对器官功能的药理作用。其中最有名的发现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得麻黄碱,同时发现这个生物碱对心血管系统有类似“肾上腺素的作用,从而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西药。这个例子说明用现代药学和药理学研究中药是一条通向西医药之路;以植物成分纯化为化学单体的药学思路。这条路是18世纪西方药学家走的一条老路,从阿片到吗啡从洋金花到阿托品等。这正是西方药学家不承认中医药学是科学,而只把中药当原料,不需要学习中医药学就可以研究出新药,即 “废医存药”的错误观点,其结果使中医药学非但得不到发展,反而被废弃甚至被消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在我国存在着两个医药体系,即一个是有几千年历史,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学体系,另一个是在世界(包括中国)发展了几百年现代医药学体系,两种医药体系共存在于同一块国土上,都在同疾病作斗争这一事实,有着不同认识和理解。是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往来,互不干预;是以谁为主;还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中西结合。争论也是相当激烈的,相当尖锐的。我党的政策是采取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明确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创造中西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正确道路。”几十年,来在正确的政策指引下,我国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0年代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医药学习中医药的高潮;建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开办中医院,中医药大学,培养出一大批高级中医、中药人才;编写出《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的药理与应用》、《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及《方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等专著;创刊了多种中医中药杂志与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90年版、95年版,收载中药材从509种增加到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从275种增加到398种等等。它们在继承弘扬祖国医药遗产,提高科研、教学、生产水平和保证临床用药质量等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志中医药学进展过程的鲜明特征,是中西医药结合的思想和取得的最新成果。西 医药学的优势是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微观为特征,以局部观点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结 构与功能为研究中心,忽视了宏观、整体、相互制约与调节的理论基础。后者正是中医药学与东方文化思想的精华。以中西医结合的思想研究中医学,就可以取各家之长,逐步走向集体的、多学科合作的、具有创造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现代中医药学的道路上来。中药研究成果累累,已有几十种中药单体达到较高临床治疗水平。如青嵩素治疗疟疾,雷公滕皂甙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等,靛玉红治疗白血病,黄连素治疗炎症等等。中医方剂的研究,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创造了一批新方剂,并不断地被验证和改进。如冠心H号方、宫外孕1号方、胆道排石汤、清胰汤等;经典方如生脉散、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汤、安宫牛黄九、四逆汤、桂枝汤等的研究都受到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学研究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日本研究中药的思想仍是按西医药的模式,“有药无医”,因而限制了中医药在日本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认识到中医药学的疗效,从而开始建立中医医院,中医学院、中医研究中心等组织。但是,从发展中西医结合的观点来看,仍有待今后逐步推动。21世纪来临之际,中国的科学文教事业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科教兴国的决策也将把中医中药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既往开来,任重道远,中医中药研究有若干重要课题要我们去探讨。目前我国医学发展形成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的三支并存的力量。中医学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与哲理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都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而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继承井弘扬广大。(二)厚朴简介及研究意义木兰科植物厚朴为常用传统中药,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Wils)是我国特产,树皮、花、果均可入药,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材,而且是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的常用药物,其性味苦、辛、湿,具有有温中、下气、燥湿、清痰、排满等作用,用于湿滞伤中、腕痞吐泻、食积气滞、腹涨便秘、痰饮喘咳等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 其干皮、枝皮和根皮是中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著名的半夏厚朴汤既是已厚朴为主要原料,辅以桔梗、枇杷、桔皮、防风、黄芪、川贝、延胡索、丹参等中药材,具有理气和中、消滞化湿的功效。而丙肝宁冲剂也是以厚朴与伏虎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厚朴中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β-桉油醇(β-Eudesmol,Machilol),占挥发油的95%以上,有镇静作用。另含厚朴酚(Magnolol)及它的异构体约5%,有抗菌作用。此外,还含少量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及鞣质。长缘厚朴的化学成分研究除文献报道的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叶醇及少量木兰箭毒碱外,其他成分还包括从长缘厚朴干树皮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的新的联烯丙基苯对苯醌型化合物木兰醌magnoquinone和七个已知新木酯类化合物。其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一对同分异构体,二者高含量是长缘厚朴作为厚朴代用品的主要依据。如下图所示即为厚朴中所含各组分的分子式图。magnoquinone magnolol honokiol4-O-methylhonokiol 3-O-methylmagnolol magnoldehydemagnoligan A magnoligan C1.分布厚朴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东自浙江、福建沿海,西至云南怒江、四川盆地西缘,南自广西北部,北至秦岭南麓、大别山,位于102~122° E,22~34°N。历史上主要商品来自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浙江的产量最大,占全国的40%~60%,湖北、四川各占全国的10%~20%。厚朴的垂直分布幅度相当大,并随纬度和地形而变化。东部沿海多分布于海拔500~1200m的山地,西部山区分布教高,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m、湖北五峰香党坪药林场海拔1650~1780m仍然有天然林和成片人工林生长,但海拔1700m以上的厚朴一般虽能开花,但种子较难成熟。[2]2.生物学特性厚朴喜光,性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宜生于雾气重、相对湿度大、阳光充足的地方。产地年平均温度9~20℃,1月份平均温度2~9℃,年降水量800~1800mm,多在1400mm左右,水湿条件对厚朴生长和分布起着限制作用,其次是温度条件。厚朴对土壤的要求高于一般树种,喜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湿润、派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一般以山地黄壤和石灰岩形成的冲积钙土为宜,野生的多混生在落叶阔叶林、毛竹林内,在溪谷、河岸、山麓等湿润、深厚、肥沃林地生长良好。人工栽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很大。[3]厚朴侧根发达,萌芽力强,主根不明显,一般有侧根9~15条,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有强烈的趋肥性和好气性,栽于适地生长快,10a以前年高生长量,以后生长减缓;8~13a开始开花结实,15a左右可间伐剥皮,50a生厚朴高15~20m,胸径30~35cm,在林内能长成直干良材。厚朴一般3~4月双周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萌动,气温18~20℃左右花叶同时开放,每朵花持续期15d左右,气温22~25℃、月降雨量200mm以上生长量达到高峰,在适宜的海拔范围内,海拔增高生长期延长,有利于厚朴生长。3.厚朴在美容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用化学品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呈现上升势头,美容化妆品几乎成为必备之物,而且社会需求与日俱增,仅据沈阳市的调查统计,1988年全市居民人均用化妆品的支出为元,同1987年相比,增长了。近年来有了更大幅度增长。九十年代以来,护肤品及防晒霜的消费量一直居高不下,可见人们对于自身肤质的保养愈渐重视。然而,大多数的防晒霜中都不可避免的含有各种化学成分,如铅、汞、砷等有毒物质,这些化学成分在对皮肤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会对人体肌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纯天然的护肤品及防晒霜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天然原料制成的化妆品,达到既美容又防病的目的,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同愿望。目前,在世界化妆品生产中,天然化妆品约占30%~40%。中国在天然化妆品的开发方面,充分利用了中药资源的优势,研制和生产出各种药物型化妆品,美化了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福音。人皮肤衰老的主要表现为出现皱纹及皮肤松弛,由于面部被阳光照射的机会较多,因此会更加明显。近年来有报道称:厚朴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以及抗菌等作用,因而可以用来作为防晒霜的原料,厚朴中提取物制成的防晒霜系纯天然产品,对皮肤无伤害,刺激小,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日本科学家西部幸修以照射性衰老模型小鼠探讨了厚朴预防光照性皮肤衰老的作用。方法:无毛小鼠背部皮肤每周三次,照射紫外线十周(总量为4J/cm2),作为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照射紫外线1h前涂抹10µvL厚朴提取液或赋形剂。10周后取小鼠背部皮肤匀浆,检测其中弹性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的活性。结果与讨论:紫外线照射虽使各种酶活性增加,但厚朴提取液对上述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电子显微镜观察光照性皮肤衰老模型小鼠的皮肤切片,发现胶原纤维被破坏,而涂抹厚朴提取液则对此有预防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对光照性皮肤衰老有预防作用。[4](三)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测定方法在已发现的厚朴中,对于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很多,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现将各种分析方法简述如下:1.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厚朴及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过薄层层析分离后,在紫外光灯(365nm或254nm)下定位,再用一定溶剂洗脱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收度,计算含量[5~7]。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经95%乙醇加热回流1h可提取完全,薄层层析可采用硅胶GF254板或硅胶G板,展开剂可用苯-甲醇(9:1)[6,7]。有人用此法测定了厚朴不同炮制品、不同商品规格厚朴、木兰科厚朴及凹叶厚朴中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回收率高,稳定性好。[8]2.薄层扫描法将厚朴或含厚朴酚的制剂经薄层层析分离后,直接在薄层扫描仪上,在选定的λs和λR范围内扫描,经薄层斑点的面积积分值由回归方程计算出含量,不受气团成分的干扰,稳定性好、方法简便、结果准确。3.高效液相色谱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上,用适宜的流动相使厚朴或其制剂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达到良好的分离后,经紫外线检测器检测得到峰面积,用内标法或外标法由回归方程计算含量,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是质量控制的可靠手段。有人使用此法测定厚朴类药用植物[13]、厚朴和大叶木兰[14]、七种不同方法炮制的厚朴[15]厚朴不同炮制品[16]、厚朴等药材及多种剂型中厚朴酚的含量。4.气相色谱法用气相色谱仪,在选定的色谱柱内,用选定的载气,使厚朴中被加热气化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随载气带入色谱柱内完全分离,用内标或外标法测定,经检测器得相应得相应值,由微处理机计算出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能较好地控制质量。有报道[17]用此法测定了厚朴及其提取液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5.表面活性剂荧光法刘万军[18]用该法测定了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经实验选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乳化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进行增敏增稳作用,使测定灵敏度较紫外线分光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提高了荧光量子效率,实现了对厚朴酚的荧光测定,再用薄层层析-紫外法进行测定。6.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王晓敏[19]等用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制得样品后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得含量。结果证明,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可消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在自动微分系统紫外分光度计上分别测定,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均较满意,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小结对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各式各样,效果也各自不同,本篇论文即拟采用索氏提取仪配合层析柱从厚朴原药中提取并提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并通过检测熔点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连用的方法对所得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分析检测。二、实验(一)实验原理如综述所述,厚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二者系同分异构体,因羟基所在的位置的差异从而导致二者的极性有所不同,依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通过改变洗脱液的极性,从而达到分离二者的目的。(二)实验药品厚朴干皮(购于中国矿业大学西门外百惠药店)薄层层析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东懿化学试剂公司)氯仿(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95%乙醇(南京化学试剂厂)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凌峰化学有限公司)以上各试剂均为分析纯(三)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真空干燥箱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JB-3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仪器厂新泾分厂)MP200B型电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RE-52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此外还需30×80mm色谱柱一根常用玻璃仪器若干(四)实验流程由于购得的厚朴系主干皮,呈双筒卷状、质韧不易折,故为方便下步实验,需先对其进行干燥并切碎,之后再对厚朴进行提取。关于厚朴的提取,我设计了两套方案以选择其中较好的一套进行更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一、将粉碎的厚朴经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得浸膏,浸膏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清洗,再使用乙酸乙酯溶解之后再次旋转蒸发,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约。方案二、使用索氏提取器,将粉碎后的厚朴先通过石油醚回流,连续提取,再经过乙酸乙酯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经旋转蒸发也得到浸膏约。
中医在美容保健的应用 中医美容保健是中医美容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还重视内、外调治相结合,在内通过中药内服或是食疗的方法调整人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且延缓衰老,在外施用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方法,固密肌腠,防止外邪入侵,或调整局部气血或美化局部。根据美容保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中药、饮食、按摩、气功、针灸等多种方法。 1 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及临床应用 1.1 中药美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内服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类药物整体调理人的阴阳、气血、脏腑,进而达到抗衰驻颜目的,以整体健康来保证局部之美,同时外用中药或中药化妆品,直接作用于体表,以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作用。内、外同用使脏腑阴阳平衡、经络气血调和,进而提高生理功能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朱晓薇等选用白芷、丹参、川芎、大黄四味药制成养肤洁肤保健涂膜剂,治疗痤疮总有效率达%。李刚玉用祛斑汤药物(组成为柴胡12g,白芍12g,香附12g,川芎15g,益母草18g,泽兰10g,浮萍10g,白芷12g,白鲜皮12g,当归10g,合欢皮10g)治疗黄褐斑45例,治愈、好转率达%。贾丽亚采用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药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霜剂用做面部按摩,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达%。 1.2 药膳美容:食膳美容之理根于“药食同源”,它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食物或在食物中加入药食两用的中药,以治疗和预防碍容性疾病并强身驻颜的一种中医美容保健方法。食膳因存在味美、色美、形美、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偏胜之弊、易于接受又能保护胃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美容药膳的配制和剂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食物和药物熔于一炉,既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又具有食物性和味淡、可口宜人、兼补脾胃的特长。如《宫廷美容长寿方》的“山药粥”为行之有效的美容药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美容药膳的各种药物或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微量元素、蛋白质类等营养成分,且这些成分大多数为天然结合状态,更有利于调节或补充人体各种营养成分的失衡或缺乏,从而达到美容保健的目的。 1.3 针灸美容:采用针刺、艾灸等各种方法疏经活络、消肿散结、调理气血,调整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保健的目的,是中医美容保健的重要方法。针灸美容方法对酒渣鼻、面部皱纹、斑秃、肥胖、面部色斑等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增加肌肉弹性,消除眼角处的鱼尾纹和额头的皱纹,又可除去色素斑和暗疮,且它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故引起国内、外美容界的极大关注。皮肤针扣刺腿部三阴经的皮部区域可防治面部皱纹;脾肾阳虚型黧黑斑选用附子隔神阙穴灸之。沈明瑛等采用大椎及双侧合谷穴刺络拔罐配合三棱针耳穴(耳尖、肺、内分泌、肾上腺)放血治疗48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达100%。魏波等用散刺法治疗痤疮120例,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者105例(占%),显效15例(占%),总有效率为100%。 1.4 按摩美容:属外治范畴,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法作用于头、面及全身,一方面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脏腑功能,一方面通过体表局部的物理效应达到美容保健及治疗的作用,具有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按摩可以使皮肤组胺分泌增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循环,使皮肤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功能增加,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营养肌肤、延缓皮肤衰老、美化容颜的目的。按摩擅长于泽颜、除皱、疏导气血,如《千金翼方》的“彭祖浴面法”能使面部气血流通,又除面上色素,令人面光泽。在面部口周、眼周等处按摩可达到防皱除皱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很多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能通过按摩法得到治疗及矫正,如黧黑斑、油风、肥胖症等。按摩疗法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防治结合的特点,易被人接受。胥秀琴探索总结了一套穴位美容按摩的方法,在临床美白嫩肤、祛斑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苏彦林等。推拿治疗面部黄褐斑26例,经1~2个疗程(每个疗程12天)治疗后,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100%。 1.5 气功美容:通过调形(动作)、调神(意念)、调息(呼吸)的调练,使人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平心静气,锻炼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避免情绪刺激对人体脏腑气血及面容的影响,是达到治病强身、养颜驻容目的的一种自我整体修炼方法。其特点是易学易用,适用范围广。常用的美容气功有驻颜功、明目功、健美减肥功等,通过修炼可达到驻颜、明目、健美及减肥等作用。 2 中医美容保健临床应用的优势 中医美容保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书中已有大量关于药物美容、针灸美容、气功美容、食物美容的记载,为中医美容保健方法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美容保健从整体出发,既注重从内疏通经络、补益气血、调节脏腑、调节情志,又注重外部用药及局部手法来祛除疾病及保健皮肤。从根本上保证机体的健康,达到自然美的目的,因此其疗效确切、持久,它是经过无数医学家、美容专家的反复实践、筛选,去粗取精,才得以流传下来的精华,因此其安全可靠。中医美容保健也十分重视对损容性疾病和美容缺陷的预防,它强调治未病,主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如:痤疮是损容性皮肤疾病,年轻男女进入青春期好发,若能在此期间合理运用中医美容保健方法,注意内外调理,既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整,又注意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同时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等,就可能有效预防痤疮的发生。 中医美容保健以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优势在医学美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方法有效地预防或延缓人的衰老,使人们保持健康基础状态下的美丽,因此逐渐得到众人的青睐,显示出它强大的魅力。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 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 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 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 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 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 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 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 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 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 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 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 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 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 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中医美容学, 是以中医美容学、 中医学基本理论、 美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为指导, 研究人体的形神美,研究损容性疾病和损容性生理缺陷, 以达到防病健身为目的, 并运用中医药的方法维护、 修复、 改善与塑造人体的形神美及研究其规律为主要目的的专门学科。 也是中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中华民族爱美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甲骨文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学家积累了大量的美容经验和知识, 发现了许多极其有用的美容方法和方药,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美容学, 她已经同整个中医学融会在一起。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众多的美容方法、 丰富的美容药物散在地记载于历代医药学着作中, 为我们研究中医美容学留下了大量的资料。 如何整理和继承前人的这些宝贵遗产, 将其挖掘出来以造福于今天的广大民众, 是我们从事医学美容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文献整理
收集历代涉及中医美容方剂的古医籍, 对其进行筛选、分类、 归纳、 整理和总结, 拟采用 “以法类方”、 “以病类方”、 “以药类方” 等方法对筛选出来的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特点和配伍规律的研究。 专题深化是研究中医美容学的基础。 历代医家对美容药物的运用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 《山海经·中山经》 就有 “荀草, ……服之美人色” 的记载。 其后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着 《神农本草经》中更记载了白芷、 白僵蚕、 菟丝子、 柏子仁等数十种具有美容作用的中药。 秦汉时期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 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也为中医美容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内经》 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脏腑气血津液的变化, 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人体外表来, 确立了中医美容学内外结合整体调节的理论体系和药食并用、 针灸按摩相结合的美容方法。 魏晋时期, 陶弘景的 《本草经集注》 载有美容中药 70 余种, 并有 “灭瘢通用药” (鹰矢白、 僵蚕等)的记载。 葛洪的 《肘后备急方》 收载了许多美容验方。 唐代孙思邈的 《千金要方》 中即辟有 “面药” 一章, 收有唐以前美容方 80 余个。 其另一着作 《千金翼方》 卷 5 也收有美容诸方 80 余首, 而且在其 《千金要方》 “食治” 卷还载有许多食物的美容功效, 如大豆黄卷 (黄豆芽) 有 “去黑痣、 黑黑干、 润泽皮毛” 之功效, 开后世食物美容之先河。
王焘的 《外台秘要》 更是广集前贤之大成, 在 “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第三十四门” 中, 载有 28 类 200 余首美容方剂。 《新修本草》 不仅记载了大量美容药物如旱莲草、 密佗僧, 而且收载了不少芳香药, 丰富了美容中药的内容。 宋代出版了几部大型方书, 如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均收载有不少美容方剂。
在其本草专着 《证类本草》 中载有美容中药 170 余种, 较唐代又有所发展。 至明代, 出现了医药学巨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 其记载的美容中药近 300 种。 这些经验和知识是我们研究医学美容的宝贵遗产, 因此, 整理古代文献很有必要。
2 中医美容的学科定位研究
中医美容是在中医学及美学理论指导下, 研究如何运用中药、 针灸、 推拿、 气功、 饮食等方法治疗皮损, 美化容颜为目的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内容涉及中医皮肤科、 妇科、 内科、 外科等, 怎样定位, 关系到中医美容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医美容学应切合实际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式、发展前景。 要尽早建立、 健全、 规范中医美容的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具有高素质、 并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又有良好美学修养、 熟悉现代医学技术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中医美容师。
使中医美容学尽快走上科学、 健康的道路, 真正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
3 中医基本理论在美容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的一门中医学科。 而中医美容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美容护肤, 并作为以人体健美为研究对象的多种基础和临床学科相交叉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 因此,作为其基础理论, 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阴阳五行与美容;藏象学说与美容; 气血津液与美容; 经络学说与美容等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治疗皮损性疾病、 美容护肤提供理论依据。
4 分类研究
采用 “以法类方”、 “以病类方”、 “以药类方” 等方法对筛选出来的美容方剂进行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的研究。
①以法类方: 对于体现同一治法类方剂的组方用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组方遣药的总体倾向性。 如以悦色驻颜法、 润肤去皱法、 生发黑发法、 洁齿固齿法、 香身美体法、 减肥瘦身法、 洁面增白法等类方, 研究其内在的配伍规律。 ②以病类方: 通过对于治疗某种疾病古方剂组成药物的分析研究, 如以损容性皮肤黧黑斑、粉刺、 斑秃、 唇风、 体癣等病类方, 探讨该病治疗方剂的.遣药配伍规律。 ③ 以药类方: 对于主要组成药物或主要配伍关系相同、 组方结构相似的一类方剂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 以进一步认识此类方剂的基本证治, 如以祛风药为主组成治疗皮肤病的一类方剂进行研究, 揭示相关类方的配伍规律和变化规律。
5 整体美容
中医美容着重的是整体的养内荣外, 长久的美, 讲究“治本 ”, 它是通过调理人体机能来达到美容效果的 . 因面部的红润光泽是以气血为本, 并与五脏有密切相关, 故中医美容首从补益调理气血着手, 进而调整人体神经、 内分泌以及代谢等功能。 通过文献考证和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医美容学是颇具特色的。 首先,在理论基础上她以脏腑经络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作为理论依据, 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 强调人体外观如皮肤、毛发、 体表的病变当责之于其内在相应脏腑功能的失调和气血津液的盈亏, 为确立丰富多彩的美容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 在美容方法上强调整体调节, 内外合治, 针药并施, 药食同用等。 中医美容从整体出发, 十分重视通过内治来纠正脏腑气血的失调从而保持容颜美, 如 《圣济总录》 云驻颜美容 “当以益血气为先, 倘不知此, 徒区区平膏面染髭之术, 去道远矣”. 在处方用药上常用培补腑腑、 调理气血、 疏通经络之品, 如 《千金要方》 的 “久服颜如童子方”、 《圣济总录》 的 “枸杞丸” 等均为补虚驻颜的代表方。
6 与现代科技及现代医学相结合研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美容研究应当重视与现代科技、 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 提高科技含量。 要用现代科学技术, 深入发掘祖国医学美容的财富, 开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美容化妆品及美容药品。 如果能有机地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中医美容学相结合, 将会使中医美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至少在美容新剂型乃至新产品的研制、 美容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是大有可为。 近几年来国内同志们的探索及国外的研究均证明了这点。 如白芷一直是作为美容佳品应用, 《神农本草经》 谓其 “长肌肤, 润泽,可作面”; 《本草纲目》 谓其 “去面黑”. 但对其作用机理、有效成分等无法说明。 经现代研究, 发现白芷主要含有挥发性的白芷素, 而白芷素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正是通过其酶抑作用可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从而具有增白作用。
再如中药防晒剂的研究, 按传统的方法, 常选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中药, 经现代研究, 在太阳光线中, 会引起急性皮炎 (红斑) 和灼伤皮肤的是波长为 280~320nm 的中波光线, 而 320~400nm 的长波光线会氧化表皮中的还原黑色素而直接晒黑皮肤, 因此, 我们研制防晒剂就不能仅从清热解毒、 祛风止痒药入手, 而要结合现代研究成果, 选择那些能够吸收阳光中紫外线成分的中药作为防晒霜的基础用药。 此外, 引进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 在传统美容制剂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些新的美容剂型, 如胶囊剂、 冲剂、 颗粒剂、 气雾剂、 霜剂、 面膜等, 这些剂型将会更受欢迎更具竞争力。 如能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 结合中医学的针灸按摩原理, 我们很可能研制和开发出新的美容技术或产品,使之造福于 21 世纪的人类。
中医美容手段多种多样, 除中药美容外, 还应重视食膳、 针灸、 推拿按摩、 气功、 心理、 养生等美容方法的研究。 总之, 中医美容这一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的美容方法,在当今世界倡导 “顺应自然, 返朴归真” 的环境中, 在广大致力于中医美容事业的学者的共同努力下, 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 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中医美容学事业的发展也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岚 , 沈静 . 前景广阔的中医美容学 [ J] . 中华医学美学 美 容 杂 志 ,2006, .
[2] 王欣。中医美容及未来发展趋势 [J] .中国美容医学, 2000, .
[3] 吴宁。中药外用法在治疗美容上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概况 [J] .江苏中医药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