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这么几种,1、搜集病例,查文献,资料分析,统计学处理,讨论,结论。2、个例报道,查文献,病例分析,讨论,结论。这两种是最易常见的方法。谢谢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6岁。在这68例患者中,消化内科12例,心血管内科18例,呼吸内科20例,肾病内科18例。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的分析办法,把6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内科科室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在统计时,对可能的护理风险因素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归纳,然后再利用表格进行统计。
二、结果
68例患者在该院内科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护理。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渗漏问题,经过及时的处理与治疗缓解了其症状;2例患者和医院发生了经济纠纷,最终经过医院的耐心解释与核对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内科总体的投诉率为。
三、讨论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内科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充分,工作量不合理
在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保的逐渐普及背景之下,医院内科当中的住院患者也出现了逐年增加的情况。与此同时,医院内科的护理质量也随着患者及其家属不断提高的要求而改进。临床护理的相关技术与操作以及基础护理的工作量也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情况,再加上临床护理人员的缺编等,造成了床护比不合理,无法达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这种工作环境与要求之下,护士们经常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每天工作下来十分疲惫。这样,一个护士在面对多个危重的患者时,其护理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增加其过失行为的出现。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 面相 对狭窄
内科当中的疾病种类很多,患者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抢救比较多,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护理的操作也很多。这就要求内科的护理人员同时具备多学科相关方面的护理知识,同时还具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的能力,此外,还要熟练地使用抢救类的各种仪器,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术。但是,有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其业务水平比较低,无法完全做到这些。通常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的时候,无法对患者的某些症状做出正确认识,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其次,护理人员无法熟练地使用那些常用的或是最新的相关诊疗设备,在操作的时候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很可能乱中出错,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可能因为自身操作技术不熟练,给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一些纠纷。
迁床事件比较频繁
在内科当中很可能因为年龄、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病种变化等出现一些迁床事件,而且比较频繁。但是,迁床过后对于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和治疗单的更改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是更改不及时等,进而引发一些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
经过对内科护士法律意识方面的相关调查可知,一般护士对于医疗诉讼的知晓率只有,无法对自己工作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地从为患者服务出发,没考虑到自己的一些权益。
对住院患者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通常住院患者需要遵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服从管理。但是,个别住院患者却无视医院里的制度要求,私自外出,在此过程中就很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造成法律纠纷,增加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针对医院内科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 措施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改善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应对策
合理配置内科当中的人力资源,并提高其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可以实行弹性的排班制度,改革旧有的排班模式,适当地加强12:00~13:00以及18:00~19:00的护士力量,缓解乱、忙的紊乱局面,尽可能避免忙中出错,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护理隐患,进而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无谓的护理纠纷,提高内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可以熟练地使用科室当中的各种仪器与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有条不紊,进而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事故。
规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
内科护理的管理者必须结合自身医院的相关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例如,在迁床的时候,要及时地更换患者的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与治疗单等信息。
加强内科护理人员对于 法律知识 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士们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进行学习,熟悉并掌握其中有关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进而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增加实际案例的相关分析,使护理人员做到懂法和依法,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与宣教
在完善内科当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相关宣传与 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对其讲解其在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一些 规章制度 ,让患者在入院须知上签字,然后使其随患者的病历入档。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发现与劝阻患者的不必要外出,对于偷偷离开医院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当班的医生,并与其家属进行联系,对患者的离院时间作好记录。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 渠道 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临床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针对专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常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和自身权益。
内科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2.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3.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6.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1(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变化时的临床意义【著者】 徐茜; 赵予【著者单位】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干科,贵州贵阳 550003【文摘】 目的:探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COPD患者27例,分别在其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时抽血测定CRP,血常规,比较2组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血清CRP急性加重期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出处】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0(4): 36-37【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著者】 石慧芳; 陈山; 何海武【著者单位】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呼吸内科,海南海口 570311【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9例,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白细胞总数(WBC)和肺功能(FEV1%预计值)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血清CRP和WBC水平在急性加重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治疗缓解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未缓解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变化、WB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治疗前和未缓解组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P<),缓解组CRP阳性率明显低于WBC(P<);结论血清CRP测定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优于WBC等指标,可作为治疗效果评判的重要标志物。【出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8(10): 1448-1450【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3(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在AECOPD的意义【著者】 李清云【著者单位】 Panzhihua No. 5 Hospual, 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China【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变化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2例AECOPD患者及88名COPD缓解期患者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血沉(ESR),疾培养及X线胸片,同时对152例AECOPD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而在AECOPD患者死亡组血清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组(P<)。结论:CRP升高不仅可以提示COPD的急性加重,极度升高又提示COPD患者病情严重并且可能预后不良。CRP在AECOPD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指标,可反映抗生素的即时疗效,比WBC,ESR更迅速且敏感。【出处】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7): 869-870【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疗效; 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机标)【标题】 AECOPD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著者】 梁世廉【著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呼吸科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 543001【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2例,分别测定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CRP、WBC计数,并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反应蛋白在患者人院时的总阳性率为。在治疗后,CRP在WBC还未有显著变化时已经明显下降,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出处】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5): 562-5635(机标)【标题】 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变化及意义【著者】 何忠(1); 彭玲(2)【著者单位】 (1)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呼吸科,湖南吉首416000; (2)湘西自治州卫生监督所,湖南吉首 416000【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变化,并以2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ng/L、(±)ng/L、(±)mg/L,明显高于治疗后(±)ng/L(±)ng/L、(±)mg/L:(均P<);且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结论:动态监测血清TNF-α、IL-6、CRP变化时于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4): 624-625【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代谢;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代谢6(机标)【标题】 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著者】 耿秀娟; 于慧敏; 徐波【著者单位】 本溪市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文摘】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各20例及健康非吸烟者15例,留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TNF-α,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TNF-α水平为(±)pg/ml,稳定期为(±)pg/ml,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明显增高(P<);正常对照组TNF-α为(±)pg/ml,与稳定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mg/L,稳定期为(±)mg/L,加重期与稳定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COPD急性加重期中TNF-α与CRP明显相关(r=<)。结论:TNF-α与CRP参与COPD的急性炎症过程。【出处】 中国厂矿医学 2008; 21(2): 137-138【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7(机标)【标题】 COPD患者肺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著者】 黄琛(1); 胡轶(2); 汤汉红(3)【著者单位】 (1)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14; (2)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北武汉430014; (3)武汉市第十二医院检验科【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i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eacitve protein,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8例COPD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CRP的水平,采用德国产JAEGER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the fore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 1%)和1秒率(the fore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vital capacity,FEVl/FVC)。结果:COPD患者血清IgG、IgA、IgM及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COPD患者FEVI%与IgG及CRP呈负相关;FEVl/FVC与IgG及CRP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及CRP呈负相关,免疫支持和预防感染在COPD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出处】 医学新知杂志 2008; 18(2): 111-112【关键词】 COPD; CRP; 肺功能; 免疫球蛋白8(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著者】 石慧芳; 陈山; 何海武【著者单位】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呼吸内科,海口 521000【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9例,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白细胞总数(WBC)和肺功能(FEV1%预计值)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血清CRP和WBC水平在急性加重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治疗缓解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未缓解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变化、WB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治疗前和未缓解组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P<),缓解组CRP阳性率明显低于WBC(P<)。结论:血清CRP测定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优于WBC等指标,可作为治疗效果评判的重要标志物。【出处】 临床急诊杂志 2008; 9(2): 99-101【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9(机标)【标题】 动态观察C反应蛋白在AECOPD的临床意义【著者】 艾庆岩【著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276007【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治疗后第2天及感染控制后采血,测定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同时观察患者体温,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感染期CRP浓度显著高于感染控制后(P<),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体温。结论:CRP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并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出处】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6): 712-713【关键词】 COPD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10(机标)【标题】 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表达及意义【著者】 王先勇; 焦桂萍; 王静; 袁志柳【著者单位】 贵州省人民医院干医科,贵阳 550002【文摘】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血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和28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包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hsCRP、TNF-α、IL-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hsCRP、TNF-α、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明显增高,提示hsCRP、TNF-α、IL-6可能参与了AECOPD的发病过程。【出处】 贵州医药 2008; 32(2): 116-118【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肿瘤坏死因子-α11(机标)【标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同病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著者】 徐斐(1,2); 洪忻(1); 沈洪兵(2); 徐耀初(2)【著者单位】 (1)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江苏南京210003; (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29【文摘】 目的:了解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同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已经确诊的COPD患者81例和正常对照者73人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治疗稳定期抽取空腹静脉血和动脉血,对照者于体检日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CRP、CK-MB或动脉血氧分压。结果:稳定期COPD病人的血清CRP和CK-MB平均值分别为(±)、(±)mg/L,对照组分别为(±)、(±)mg/L,稳定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而处于急性期时,CRP和CK-MB浓度都进一步增加,分别为(±)、(±)mg/L;当COPD患者的病情由急性发作经治疗而趋于稳定时,PaO2上升。在COPD急性发作期,CK-MB与CRP之间存在正相关,而PaO2与CRP、CK-MB与PaO2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CRP和CK-MB是COPD病人病情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在临床上可用来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出处】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1): 46-48【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动脉血氧分压;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流行病学; 慢性阻塞性肺病12(机标)【标题】 慢阻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体内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著者】 何燕玲【著者单位】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江苏昆山 215300【文摘】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4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诱导痰和空腹静脉血,测定诱导痰上清液和血清中的CRP浓度。结果:COPD组痰、血清CRP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COPD组痰和血清CRP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出处】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20(1): 20-21【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13(机标)【标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著者】 杨晶; 张爱丽【著者单位】 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文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笔者对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第一段]【出处】 临床荟萃 2007; 22(22): 1634-1635【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肿瘤坏死因子α14(机标)【标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著者】 赵勉之; 周新【著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080【文摘】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缓解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RP水平对AECOPD患者的诊断意义和l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3例COPD患者在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与缓解期(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及肺功能检查卜一秒用力呼出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用力呼出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FVC)]。结果:AECOPD患者CRP阳性率为,显著高于WBC、N、ESR的阳性发现(P<)。患者急性加重期CRP含量高达(±)mg/L,而缓解期迅速下降至(±)mg/L,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P<)。AECOPD患者血清CRP与FEV1%、FEV1/FVC的相关性分别为和,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结论: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RP检测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灵敏指标。【出处】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 6(5): 406-408【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你好,临床疾病存在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等慢性疾病,临床疾病治疗还没有特异性方式,临床疾病积极就诊住院改善病情状况,需要改善病情呼吸衰竭及心肌缺血等,此类疾病稳定期需要注意临床二级预防治疗。建议,结合你描述的情况看,临床疾病治疗时可以到医院呼吸内科,遵医嘱选择治疗方式,平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避免吸烟限制饮酒等。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1(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变化时的临床意义【著者】 徐茜; 赵予【著者单位】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干科,贵州贵阳 550003【文摘】 目的:探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COPD患者27例,分别在其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时抽血测定CRP,血常规,比较2组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血清CRP急性加重期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出处】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8; 30(4): 36-37【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著者】 石慧芳; 陈山; 何海武【著者单位】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呼吸内科,海南海口 570311【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9例,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白细胞总数(WBC)和肺功能(FEV1%预计值)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血清CRP和WBC水平在急性加重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治疗缓解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未缓解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变化、WB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治疗前和未缓解组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P<),缓解组CRP阳性率明显低于WBC(P<);结论血清CRP测定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优于WBC等指标,可作为治疗效果评判的重要标志物。【出处】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8(10): 1448-1450【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3(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在AECOPD的意义【著者】 李清云【著者单位】 Panzhihua No. 5 Hospual, 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China【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变化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2例AECOPD患者及88名COPD缓解期患者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血沉(ESR),疾培养及X线胸片,同时对152例AECOPD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而在AECOPD患者死亡组血清CRP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组(P<)。结论:CRP升高不仅可以提示COPD的急性加重,极度升高又提示COPD患者病情严重并且可能预后不良。CRP在AECOPD是一个良好的观察指标,可反映抗生素的即时疗效,比WBC,ESR更迅速且敏感。【出处】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7): 869-870【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疗效; 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机标)【标题】 AECOPD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著者】 梁世廉【著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呼吸科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 543001【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2例,分别测定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后CRP、WBC计数,并比较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反应蛋白在患者人院时的总阳性率为。在治疗后,CRP在WBC还未有显著变化时已经明显下降,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出处】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5): 562-5635(机标)【标题】 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变化及意义【著者】 何忠(1); 彭玲(2)【著者单位】 (1)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呼吸科,湖南吉首416000; (2)湘西自治州卫生监督所,湖南吉首 416000【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CRP的含量变化,并以2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ng/L、(±)ng/L、(±)mg/L,明显高于治疗后(±)ng/L(±)ng/L、(±)mg/L:(均P<);且治疗前血清TNF-α、IL-6、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结论:动态监测血清TNF-α、IL-6、CRP变化时于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4): 624-625【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代谢; 白细胞介素6/血液;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血液; 肿瘤坏死因子α/代谢6(机标)【标题】 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著者】 耿秀娟; 于慧敏; 徐波【著者单位】 本溪市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省本溪市 117000【文摘】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各20例及健康非吸烟者15例,留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TNF-α,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TNF-α水平为(±)pg/ml,稳定期为(±)pg/ml,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明显增高(P<);正常对照组TNF-α为(±)pg/ml,与稳定期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mg/L,稳定期为(±)mg/L,加重期与稳定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COPD急性加重期中TNF-α与CRP明显相关(r=<)。结论:TNF-α与CRP参与COPD的急性炎症过程。【出处】 中国厂矿医学 2008; 21(2): 137-138【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7(机标)【标题】 COPD患者肺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著者】 黄琛(1); 胡轶(2); 汤汉红(3)【著者单位】 (1)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14; (2)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北武汉430014; (3)武汉市第十二医院检验科【文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i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C-reacitve protein,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8例COPD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CRP的水平,采用德国产JAEGER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the fore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 1%)和1秒率(the fore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vital capacity,FEVl/FVC)。结果:COPD患者血清IgG、IgA、IgM及CR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COPD患者FEVI%与IgG及CRP呈负相关;FEVl/FVC与IgG及CRP呈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及CRP呈负相关,免疫支持和预防感染在COPD的治疗中至关重要。【出处】 医学新知杂志 2008; 18(2): 111-112【关键词】 COPD; CRP; 肺功能; 免疫球蛋白8(机标)【标题】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著者】 石慧芳; 陈山; 何海武【著者单位】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呼吸内科,海口 521000【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79例,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白细胞总数(WBC)和肺功能(FEV1%预计值)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血清CRP和WBC水平在急性加重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治疗缓解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未缓解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变化、WB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治疗前和未缓解组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WBC(P<),缓解组CRP阳性率明显低于WBC(P<)。结论:血清CRP测定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优于WBC等指标,可作为治疗效果评判的重要标志物。【出处】 临床急诊杂志 2008; 9(2): 99-101【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9(机标)【标题】 动态观察C反应蛋白在AECOPD的临床意义【著者】 艾庆岩【著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276007【文摘】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治疗后第2天及感染控制后采血,测定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同时观察患者体温,并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感染期CRP浓度显著高于感染控制后(P<),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体温。结论:CRP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并可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之一。【出处】 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6): 712-713【关键词】 COPD急性加重期; C反应蛋白;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10(机标)【标题】 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表达及意义【著者】 王先勇; 焦桂萍; 王静; 袁志柳【著者单位】 贵州省人民医院干医科,贵阳 550002【文摘】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血清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老年健康人群(对照组)和28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验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包进行非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hsCRP、TNF-α、IL-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hsCRP、TNF-α、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明显增高,提示hsCRP、TNF-α、IL-6可能参与了AECOPD的发病过程。【出处】 贵州医药 2008; 32(2): 116-118【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高敏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肿瘤坏死因子-α11(机标)【标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同病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著者】 徐斐(1,2); 洪忻(1); 沈洪兵(2); 徐耀初(2)【著者单位】 (1)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制科,江苏南京210003; (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29【文摘】 目的:了解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同病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已经确诊的COPD患者81例和正常对照者73人进行分析。病例组患者分别于急性发作期和治疗稳定期抽取空腹静脉血和动脉血,对照者于体检日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CRP、CK-MB或动脉血氧分压。结果:稳定期COPD病人的血清CRP和CK-MB平均值分别为(±)、(±)mg/L,对照组分别为(±)、(±)mg/L,稳定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而处于急性期时,CRP和CK-MB浓度都进一步增加,分别为(±)、(±)mg/L;当COPD患者的病情由急性发作经治疗而趋于稳定时,PaO2上升。在COPD急性发作期,CK-MB与CRP之间存在正相关,而PaO2与CRP、CK-MB与PaO2之间均存在负相关。结论: CRP和CK-MB是COPD病人病情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在临床上可用来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治疗效果。【出处】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1): 46-48【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动脉血氧分压;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流行病学; 慢性阻塞性肺病12(机标)【标题】 慢阻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体内CRP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著者】 何燕玲【著者单位】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一科,江苏昆山 215300【文摘】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07年2月4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诱导痰和空腹静脉血,测定诱导痰上清液和血清中的CRP浓度。结果:COPD组痰、血清CRP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COPD组痰和血清CRP水平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发现,反映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出处】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20(1): 20-21【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诱导痰13(机标)【标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著者】 杨晶; 张爱丽【著者单位】 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文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笔者对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COPD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第一段]【出处】 临床荟萃 2007; 22(22): 1634-1635【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8;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肿瘤坏死因子α14(机标)【标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著者】 赵勉之; 周新【著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080【文摘】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与缓解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RP水平对AECOPD患者的诊断意义和l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43例COPD患者在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与缓解期(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同时行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及肺功能检查卜一秒用力呼出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用力呼出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FVC)]。结果:AECOPD患者CRP阳性率为,显著高于WBC、N、ESR的阳性发现(P<)。患者急性加重期CRP含量高达(±)mg/L,而缓解期迅速下降至(±)mg/L,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P<)。AECOPD患者血清CRP与FEV1%、FEV1/FVC的相关性分别为和,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结论: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CRP检测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的诊断及严重度评估的灵敏指标。【出处】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 6(5): 406-408【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1、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类患者主要是吸入治疗,即通过吸入药物改善症状。可以吸入激素加β受体激动剂,常用的有信必可,即信必可都保吸入剂,舒利迭,即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等。另外还可以单纯吸入β受体激动剂,如福莫特罗等。还可以使用β受体激动剂加抗胆碱能药物,如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等。此外口服药物也可达到类似效果,即口服具有舒张支气管、化痰作用的药物,如福多司坦、厄多司坦、N-乙酰半胱氨酸等。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进行肺康复,以改善肺功能,如做肺康复操、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另外避免感冒、受凉,戒烟也很重要,可避免病情加重;
2、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类患者肺功能较差,若合并有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除吸入药物外建议长期家庭氧疗,甚至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还可长期使用呼吸机治疗。对于生活质量低下,因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如果想彻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可进行肺移植,将原来肺气肿的肺换成新肺,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明显改善,症状也会明显缓解,患者可以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前提条件是要服用抗排异药物。
慢阻肺是常见的一种肺部疾病,发病率是相当高的,并且,慢阻肺如不重视治疗和护理,也很可能会发展成肺癌,因此就需要对慢阻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那么慢阻肺可以经过治疗痊愈吗?慢阻肺应该如何进行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1慢阻肺可以治愈吗?慢阻肺基本上无法完全治愈,因为该疾病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是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作而出现的。肺部会有很多的垃圾和有害物质,一般无法对这些东西进行完全清理,即便只是暂时的清洗治疗也非常困难,因此慢阻肺在很多时候都无法治愈。一般就需要对慢阻肺进行定期的控制,避免肺部堵塞的有害物质增加,同时缓解肺部的负担。在治疗之余,慢阻肺患者自身的保养更加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慢阻肺的发作频率和症状出现的程度,很多慢阻肺患者往往是因为生活中没有做好保养引起症状加重而去世的。2治疗慢阻肺应该做些什么?降低风险有一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工作环境较差而导致的慢阻肺,所以想要治疗慢阻肺,首先就需要减少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烟尘和粉尘对于慢阻肺患者的影响最巨大。其次,要保持慢阻肺患者生活环境的清洁,这是除了工作环境之外,患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因此室内需要保持长期通风,避免有病菌长期存在于室内空气中,除此之外要定期进行家中的清洁卫生。慢阻肺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外界的空气质量,如果空气质量较低的时候就避免长期外出。扩张支气管慢阻肺患者在症状发作时,往往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这是由于支气管异常而引起的,所以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分为两种,长期与短期的支气管扩张剂。一般进行长期使用能够有效的缓解慢阻肺症状,其中,长期支气管扩张剂会比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更好,坚持使能够减少慢阻肺反复发作的次数,如果比较严重的时候,也可以加大剂量或者加用其他的药物来提高效果。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一般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抵抗能力,改善呼吸上的各种症状,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周期并不算长,但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越长,一般效果也就越明显,所以患者回家后也可以自行锻炼,以确保通过康复训练维持身体的健康。辅助呼吸辅助呼吸治疗一般是在慢阻肺症状急性发作并且比较严重的时候使用。此时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已经有明显的异常,这样很容易引起患者窒息,所以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治疗。慢阻肺很难根治,基本上是无法彻底治愈的,所以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长期抽烟喝酒,如果是工作上环境较差,可以考虑换一个不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好的身体才是赚钱的资本。
1、戒烟、减少职业粉尘吸入以及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阻肺发生的重要措施。慢阻肺的患病与长期抽烟有很大的关系。约有20%的吸烟者会患上慢阻肺,控制病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停止抽烟,戒烟是保护肺功能的第一步。
2、同时,戒烟也是目前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治疗措施。戒烟一周后即可改善咳嗽、咳痰症状,远期症状恶化的趋势也得以延缓,生命得到延长。可寻求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通过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药物疗法来帮助慢阻肺患者戒烟。
3、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球菌疫苗。慢阻肺患者最好在每年冬天注射1次流感疫苗,减少流感引发疾病的可能。肺炎球菌疫苗,每5年注射1次,对预防慢阻肺有好处。这两种疫苗虽然不是针对慢阻肺的,但可以有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
4、加强营养:慢阻肺患者由于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谢增强等原因,常发生营养不良,致使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常易继发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是慢阻肺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三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并形成恶性循环。慢阻肺患者进入稳定期后,食欲不振情况会因咳、喘减轻而改善,在此期间,应积极加强营养。
1、感染:儿童期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与成年期的肺功能下降和呼吸道症状的增加有关。然而,病毒感染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出生低体重,而后者则与慢阻肺相关。
3、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当接触的强度和时间足够时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蒸汽、刺激物和烟雾)可单独引起慢阻肺,而同时有吸烟时危险性增加。
4、空气污染:现如今城市严重空气的污染对已有心肺疾患的人是有害的。户外空气污染在引起慢阻肺中的地位尚不明确,但与吸烟相比,其危险性较小。已有提示在通风条件差的室内,采用生物燃料烹调和取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发生慢阻肺的一个危险因素。
1、戒烟。显而易见,戒烟是预防慢阻肺发生和控制其进展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约有70%的慢阻肺由吸烟引起,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病因,长期吸烟有可能导致支气管的阻塞和肺结构的破坏。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及时戒烟, 慢阻肺的发生率可以减少80%~90%。吸二手烟也可能造成慢阻肺。
2、对其原发病的预防。发展成慢阻肺几率最高的原发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加上管腔狭窄和痰液阻塞,呼气不畅,故可发生阻塞性肺疾病。预防慢阻肺首先要对慢性支气管疾病进行有效彻底的治疗。
3、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及其他疾病感染。气温下降时,室内空气流通较差,要注意室内通风。在外娱乐休闲(比如逛商场、唱卡拉OK或打牌)时,要避免长时间待在被烟雾充满的房间和空气被污染的空间,同时避免接触感冒或伤风的病人。慢阻肺患者应及时注射流感疫苗。
4、注意膳食营养。营养不良不仅损害肺功能,还会削弱机体免疫机制。平时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类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钙,生、冷、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
5、适当体育锻炼。步行、太极拳或跑步等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增强呼吸功能,还可以增强体质。
慢阻肺这种严重的疾病,是一种逐步削弱患者的呼吸能力的破坏性疾病,通常里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都是该病的一个范畴。冬春是慢阻肺多发的季节,所以在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要减少慢阻肺的危害,一旦患病就要积极去治疗。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生物学、护理、公共健康、流行病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相关专业的都可以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的、致残和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
活着真的是太痛苦了
慢阻肺的发病原因非常的复杂,长时间吸雾霾,吸入工业废气和吸烟,可以引发慢阻肺病。发病机理是抗蛋白酶失衡,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从而引起肺气肿,接着引发慢阻肺。
慢阻肺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中医辨证治疗可将其分为外寒内饮证(小青龙汤加减)、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等等,同时还可通过针灸、耳针等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结合症状、舌象、脉象,因此应请专业医生诊断后遣方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