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外科论文大全

神经外科论文大全

发布时间:

神经外科论文大全

腰——骶神经重建治疗脊柱裂的试验结果(摘要)目的:通过重建腰——骶神经通路,建立皮肤——中枢神经系统——膀胱反射弧,恢复脊柱裂患者的大小便功能。据报告,中国的成功率为87%。现报告我们北美首批神经重建临床试验的结果。材料与方法:9例受试者加入该研究。施行了硬膜内腰——骶神经重建术。对受试者进行经皮肤刺激的尿动力学测试和认真的神经学随访。密切监控了出现的不利情况以及大小便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1年,7例(78%)患者经刺激皮肤产生可重复观察到的膀胱压增大【注:膀胱压增大有助于排尿。国内专家研究了肖传国论文中的尿动力学图后指出,膀胱压增大可能是由腹压而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引起的,而后者才是反射弧建立的标志】。2例患者能够停用导尿术,全部患者安全地停用了抗毒蕈碱药物【注:其中4例从未用过该膀胱肌肉松弛药物】。无一例患者能完全自主排尿。大多数患者称肠道功能有改善。1例患者在术前就能控制大便,4例患者在术后1年能控制大便。术后1个月,89%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群无力。1例患儿出现持久性足下垂,其他患者在12个月内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术后1年时,大多数患者经刺激适当皮区可观察到新的反射弧。观察到大小便功能的改善。下肢无力主要是自限性的,仅1例出现持续足下垂。本手术需要更多病例和更久随访,以评估这一新疗法的风险/效益率。评论一:本期杂志发表的Peters等人的神经重建研究结果,首次挑战了(肖传国)先前发表的成功率超过85%的优异结果。虽然有证据表明,神经重建能建立新反射弧、引起逼尿肌收缩,但该研究组发现,术后一年,9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能自主排尿,且仅有两例能停用导尿术。尽管停用了抗毒蕈碱治疗,从膀胱顺应性以及膀胱内压测量得到的膀胱容量来看,结果引人注意【注:另一专家认为“微小的膀胱顺应性的改变,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论文中给出的数据,9名患者平均膀胱容量从术前211ml仅增加到术后一年的253ml,离散程度非常大,且5人增加、4人减少。另据文献资料,随年龄增长,正常儿童膀胱每年增容约15ml。论文未列出顺从度个体数据,只给出平均术前为 ml/cm H2O(至)、术后提高到 ml/cm H2O(至),也非常离散。这两项重要指标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肖传国公布的结果:术后提高到术前的约两倍。另外,Beaumont医院的患者状况比肖所报告的患者要好得多,其术前指标甚至比肖的术后指标还要好】。对于运动机能已经缺失的孩子来说,持久性足下垂不应视为轻微并发症。该研究虽然有潜力,但也警告我们,在更常规地应用该手术前,需要进行进一步有对照的研究。比利时根特大学泌尿系Piet Hoebeke评论二:本文作者提供了北美首批腰——骶神经重建术治疗脊柱裂患者的结果。本研究及肖传国先前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清楚表明了神经重建术可建立经刺激下肢皮肤的体神经——自主神经(或皮肤——膀胱)反射弧。同样清楚的是,该手术的临床疗效与(肖传国)此前所报告的截然不同。虽然作者出色地对患者进行了术后追踪、描绘了其术后变化,但在缺乏严格监控的对照样本的情况下,研究结果难以验证。特别是大便功能的改善和微小的膀胱顺应性的改变,可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肖传国的报告,110个脊柱裂患儿中有87%获得成功,而(美国试验的)大多数患者仍然需要间歇性清洁导尿,没有一个能完全自主排尿,这一事实令人困扰。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不能自主排尿、不能利用新生的皮肤反射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怀疑神经移植在这个手术中所起的作用。膀胱顺应性和控尿情况的改善,有没有可能其实是以前一系列大量的临床试验中已经报道过的腹侧S3运动神经单侧神经切断术导致的?【注:这一判断与国内专家一致,即部分患者的改善可能是选择性骶神经切断术而非肖氏手术本身的疗效。另外,国内专家还指出,与肖氏手术同时做的栓系松解术本身就是治疗脊柱裂的常规手术,而神源医院的广告就是“修补+松解+反射弧重建省时省力省钱”、“脊髓脊膜膨出——做两个手术花一样钱”】我祝贺作者接受这项挑战。我希望,本研究能使神经源性大肠和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外科疗法得以起死回生、重获关注【注:与“肖氏反射弧”手术类似的神经重建术很早就有人提出,但从未获得成功】。我强烈赞同本文作者意见:此手术应当只能停留在研究框架内【注:指不能临床应用】。加州大学戴维斯医院儿童泌尿科Eric Kurzrock评论三:本试验最古怪的发现是尿动力数据和主观评估之间的矛盾。有位患者膀胱容量减小、反射弧未建立,但他竟然主观上报告大小便功能改善!考虑到这个患者术前的压力性尿失禁,我实在忍不住地猜测,他术后排尿只不过是因为腹内压力施加到扩张了的膀胱颈而导致膀胱排空而已【注:国内专家也作出过相同判断,并认为长期靠腹压排尿会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肾脏反流(肖传国先生透露,小善善就存在这个问题),最终损害肾功能】。肖传国报告说,他的110名患者1年内有超过87%的患者获得了尿感和控尿。相比之下,在肖亲自帮助下做同样手术的这9位患者,却只在客观尿动力学数据和主观报告中表现出不怎么大的改善。除非该手术的发明者拿出可靠的论据和数据证明手术的有效性,不适当地、仓促地在患者身上和医疗界推广应用此手术会有极大危险。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泌尿系John Park论文见:Outcomes of Lumbar to Sacral Nerve Rerouting for Spina Urol. 2010 Aug;184(2):702-7. Epub 2010 Jun KM, Girdler B, Turzewski C, Trock G, Feber K, Nantau W, Bush B, Gonzalez J, Kass E, de Benito J, Diokno of Urology, William Beaumont Hospital, Royal Oak, Michigan, USA.评论见:J Urol. 2010 Aug;184(2): Urol. 2010 Aug;184(2):708; discussion Urol. 2010 Aug;184(2):707; discussion 708.国内专家评论见:2009年12月8日北京科技报《调查神源医院》科学新闻2009年第23期《众说“肖氏反射弧”》

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80多篇 (SCI收录英文文章30篇):

1. Xuebin Liu, Xiaojun Fu, Guanghui Dai, Xiaodong Wang, Zan Zhang, Hongbin Cheng, Pei Zheng and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spastic cerebral palsy. J Transl Med (2017) 15:48.

2. Li LS, Yu H, Raynald R, Wang XD, Dai GH, Cheng HB, Liu XB, An YH (安沂华,通讯作者). Anatomical mechanism of spontaneous recovery in regions caudal to thoracic spinal cord injury lesions in rats. Peer J. 2017, 5: e2865.

3. Yu H, Li L, Liu R, Shu B, Chen H, Huang H, Hua R, Jiang F,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Autophagy in long propriospinal neurons is activate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Lett. 2016 Oct 12;634:138-145.

4. Hua RR, Li P, Wang XD, Yang J, Zheng P, Niu XX, Li Y an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Evaluation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and Pain Rating Index 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ccepted Cell Therapy. Pain Physician. 2016, 19: E659-E666.

5. Raynald, Li Y, Yu H, Huang H, Guo M, Hua R, Jiang F, Zhang K, Li H, Wang F, Li L, Cui F,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The hetero-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arried by hydrogel unexpectedly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of rats. Brain Res. 2016 Mar 1;1634:21-33.

6. Wang X, Hu H, Hua R, Yang J, Zheng P, Niu X, Cheng H, Dai G, Liu X, Zhang Z,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Effect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on motor functions of identical twins with cerebral palsy: pilot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efficacy and hereditary factors. Cytotherapy. 2015,17(2):224-31.

7. Wang F, Zhang KH, Hu HM, Liu XB, Bai HR, Jiang F, Wang X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icroglia co-cultured with BMSCS offers a new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CNS-associated disease.  Cell Biol Int. 2015,39(3):341-9.

8. Cheng H, Liu X, Hua R, Dai G, Wang X, Gao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for sequelae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nsl Med. 2014,12(1):253.

9. Liu X, Zheng P, Wang X, Dai G, Cheng H, Zhang Z, Hua R, Niu X, Shi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harton's jelly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tem Cell Res Ther. 2014,5(2):57.

10. Li HL, Zhang H, Huang H, Liu ZQ, Li YB, Yu H,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The effect of amino density on the attachment, mig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Mol Cells. 2013, 35(5): 436-43.

11. Dai G, Liu X, Zhang Z, Wang X, Li M, Cheng H, Hua R, Shi J, Wang R, Qin C, Gao J,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of CT-guide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open surgical transplantation for sequelae of spinal cord injury. J Transl Med. 2013,11:315.

12. Xiaodong Wang, Hongbin Cheng, Rongrong Hua, Jing Yang, Min Li, Guanghui Dai, Zan Zhang, Renzhi Wang, Chuan Qin,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Effect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ore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y. , 15(12): 1549-62.

13. Wang S, Cheng H, Dai G, Wang X, Hua R, Liu X, Wang P, Chen G, Yue W,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quelae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rain Res. 2013, 1532:76-84.

14. R Hua, J Shi, X Wang, J Yang, P Zheng, H Cheng, M Li, G Dai and Y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types of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based on 561 cas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Spinal cord. 2013, 51:218–21.

15. Min Li, Aixue Yu, Fangfang Zhang, Hongbin Cheng, Xiaodong Wang, Yihua An(安沂华,通讯作者). Treatment of one case of cerebral palsy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visual pathway injury us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2, 10:100.

16. Bao X, Feng M, Wei J, Han Q, Zhao H, Li G, Zhu Z, Xing H, An Y(安沂华), Qin C, Zhao RC, Wang R. Transplantation of Flk-1+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angiogenesis and neurogen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1,34(1): 87-98.

17. Feng M, Zhu H, Zhu Z, Wei J, Lu S, Li Q, Zhang N, Li G, Li F, Ma W, An Y(安沂华), Zhao RC, Qin C, Wang R. Serial 18F-FDG PET Demonstrates Benefit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 A Translational Study in a Primate Model. J Nucl Med. 2011, 52(1):90–7.

18. Bao X, Wei J, Feng M, Lu S, Li G, Dou W, Ma W, Ma S, An Y(安沂华), Qin C, Zhao RC, Wang R.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behavioral recovery and endogenous neurogenesi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Brain Research. 2011, 1367:103-13.

19. Li J, Zhu H, Liu Y, Li Q, Lu S, Feng M, Xu Y, Huang L, Ma C,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Zhao RC, Wang R, Qin C.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rotects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and upregulates interleukin-10 expression in Macaca fascicularis. Brain Research. 2010, 1334:65-72.

20. Sun C, Zhang H, Li J, Huang H, Cheng H, Wang Y, Li P, An Y(安沂华,通讯作者). Modulation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 used for regenerative therapy in a rat model of stroke. J Transl Med. 2010,20:8:77.

21. Ren YJ, Zhang H, Huang H, Wang XM, Zhou ZY, Cui FZ,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In vitro behavior of neural stem cells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chemical functional groups. Biomaterials. 2009, 30(6): 1036-44.

22. Zhang H, Wei YT, Tsang KS, Sun CR, Li J, Huang H, Cui FZ, An YH(安沂华, 通讯作者). Im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embedded in hyaluronic acid and collagen composite conduit promotes regeneration in a rabbit facial nerve injury model. J Transl Med. 2008, 6:67.

23. Li J, Sun CR, Zhang H, Tsang KS, Li JH, Zhang SD,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Inducti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y co-transplant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Schwann cells in a rat spinal cord contusion injury model. Biomed Environ Sci. 2007, 20(3): 242-249.

24. Sun CR, Wang CC, Tsang KS, Li J, Zhang H,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Modulation and impact of 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by neural stem cell-derived neurotrophins on neuroregeneration. Med Hypotheses. 2007, 68(1): 176-9.

25. An YH(安沂华), Tsang KS, Zhang H. Potential of stem cell based therapy and tissue engineering in the regener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iomed. Mater. 2006, 1: R38-R44.

26.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Wang HY, Gao ZX, Wang ZC. Differenti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 Biomed. Environ. Sci. 2004, 17(1): 1-7.

27. An YH(安沂华), Wang HY, Wang CC. Neur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cerebral ischemic rat. J Neurochemistry. 2004, 88: Supple 1.

28. An YH(安沂华,通讯作者), Wan H, Zhang ZS, Wang HY, Gao ZX, Sun MZ, Wang ZC. Effect of rat Schwann cell secretion on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 90-94.

29. Wan H, An YH(安沂华), Sun MZ, Zhang YZ, Wang ZC. Schwann cells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repair of brain stem injury in rats. Biomed. Environ. Sci. 2003, 16(3): 212-8.

30. Wan H, An YH(安沂华), Zhang Z, Zhang Y, Wang Z. Differentiation of rat embryonic neural stem cells promoted by co-cultured Schwann cells. Chin Med J. 2003, 116(3): 428-31.

31. An Y(安沂华), Liu E, Liu X, Yang F, Han F, Dai Q.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on Neural Cells Against the Cytotoxicity of Oxyradicals. Chin Med Sci J. 2000, 15(1): 40-4.

32. An YH(安沂华), Kim YK, Kim SS, Suh YH. Research on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Melatonin to Inhibit Neural Cell Apoptosis.  J Neurochemistry. 1998, 70: Supple 2, S52.

33. 王耸,程洪斌,王晓东,伊龙,王培申,夏义欣,安沂华(通讯作者). 2100例脑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产前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1月, 6:1, 24-29.

34. 王耸,程洪斌,伊龙,王培申,孙宪昶,安沂华(通讯作者). 1060例脑性瘫痪患者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12月,55,12: 36-42.

35. 彭亚伟,王晓东,徐成娥,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疗效观察. 武警医学. 2017,28(5):478-482.

36. 付晓君,王晓东,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两疗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瘫患儿两年随访及疗效分析.武警后勤学院学报.2016, 25(2): 108-113.

37. 王培申,刘学彬,伊龙,代广辉,张赞,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移植治疗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武警医学. 2015,26(3): 282

38. 张赞,代广辉,刘学彬,王晓东,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29(5):478.

39. 张凯华,王飞,胡慧敏,黄华,安沂华(通讯作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实验动物学报.2014,22(2):1-5.

40. 王森,程洪斌,王晓东,代广辉,滑蓉蓉,刘学彬,伊龙,李鲁生,安沂华(通讯作者).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后遗症35例临床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3,47(1):78-81.

41. 张涵,吴昭,黄华,孙晓丹,安沂华(通讯作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于不同通电情况下在聚吡咯上生长情况的形态.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22(5):14-7.

42. Raynald,李延滨,郭牧遥,黄华,张涵,于昊,李海龙,崔福斋,安沂华(通讯作者). 间充质干细胞-透明质酸-多聚赖氨酸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5):18-21.

43. 李敏,滑蓉蓉,于爱学,张芳芳,代广辉,王晓东,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52-4.

44. 马占宾,程洪斌,代广辉,张赞,穆学涛,刘学彬,安沂华(通讯作者). 磁共振成像在显示脑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靶点时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 ( 23 ):7082-4.

45. 程洪斌,伊龙,马占宾,王晓东,代广辉,李敏,刘学彬,高建华, 安沂华(通讯作者).尿动力学检查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6):563-5.

46. 李敏,滑蓉蓉,王晓东,于爱学,张芳芳,朱岩,安沂华(通讯作者).795例脑瘫患儿损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59-62.

47. 王成俊,张涵,李鲁生,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及应用研究.武警医学.2010,21(4):349-51.

48. 程洪斌,刘学彬,伊龙,张赞,代广辉,李敏,高建华,安沂华(通讯作者).CT引导下脊髓内穿刺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60例临床疗效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2):160-1.

49. 程洪斌,伊龙,刘学彬,代广辉,张赞,马占宾,王晓东,李敏,安沂华(通讯作者).80例头部立体定向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疗效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4):355-7.

50. 李鲁生,张涵,王成俊,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和生物学特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0):1869-73.

51. 王晓东,杨静,李敏,郑培,张倩,滑蓉蓉,张芳芳,程洪斌,伊龙,于爱学,安沂华(通讯作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6):337-42.

52. 王晓东,杨静,张倩,郑培,李敏,程洪斌,代广辉,张赞,张芳芳,伊龙,安沂华(通讯作者).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炎性反应的影响.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18(6):535-7.

53. 代广辉,刘学彬,张赞,史晶,马占宾,穆学涛,安沂华(通讯作者),徐如祥.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10):1060-1063.

54. 张涵,魏岳腾,孙崇然,李晋,黄华,崔福斋,安沂华(通讯作者).NSCs-HA-NT3复合物移植修复兔面神经损伤.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2):144-147.

55. 曹红宾,李敏,王海燕,杨静,于爱学,杨晓莉,安沂华(通讯作者).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中枢内的体液免疫反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12(38): 7439-7442.

56. 冯铭,朱华,张楠,卢姗,尹晓明,魏俊吉,李秦,韩钦,李桂林,窦万臣,张子衡,李照建,马文斌,孔燕国,安沂华,赵春华,秦川,王任直. 食蟹猴脑出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活体示踪观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8): 365-8.

57. 冯铭,王任直,朱华,张楠,王常郡,魏俊吉,卢姗,李琴,尹晓明,韩钦,马文斌,秦川,安沂华,孔燕国.  Ferumoxide 标记Flkl+CD31一CD34一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食品蟹猴脑内移植示踪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8,30(5):559-563.

58. 薛静,高培毅,李晋,安沂华,黄华. 磁共振成象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3): 218-21.

59. 孙崇然,王忠诚,李晋,张建民,王雅杰,张涵,安沂华(通讯作者).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翻译与表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8, 25(8): 962-963.

60. 孙崇然,安沂华,刘淑玲,夏雷,李晋,张涵,黄华,王忠诚.隧道法:一种评价大鼠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的方法.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5):383-5.

61. 程洪斌,胡韶山,郑永日,李敏,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后遗症20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5):454-5.

62. 张儒有,郑永日,胡韶山,程洪斌,安沂华(通讯作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9): 138-139.

63. 李晋,安沂华,历俊华,张绍东,孙崇然,张涵. 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共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2): 214-5.

64. 薛静,高培毅,李晋,孙崇然,黄华,安沂华.胎鼠神经干细胞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移植后MRI研究. 放射学实践, 2006, 21(2), 110-3.

65. 薛静,高培毅,孙崇然,李晋,安沂华.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6, 3(1): 34-7.

66. 薛静,高培毅,李晋,孙崇然,黄华,安沂华. 脑梗死大鼠脑内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神经干细胞后的MR示踪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6, 40(2): 122-126.

67. 刘海,王忠诚,安沂华,崔勇,晋强.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6, 12(5): 369-71.

68. 孙崇然,景猛,李长宇,安沂华,刘恩重. 两种方法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表型分化的比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12): 999-1001.

69. 安沂华,程洪斌,张儒有,张赞,李纪仲. 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5, 11(5): 238-9.

70. 张涵,袁芳,安沂华. 应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07:892-3.

71. 安沂华,翟晶,历俊华,张绍东,孙异临,王忠诚. 离体培养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学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11-2.

72. 安沂华,江涛,LuDunyue,Chopp M. 神经营养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突触的再生修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 9(1): 43-5.

73. 安沂华,刘恩重,俞春江,韩占强.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3):181-2.

74. 闫长祥,安沂华,历俊华,刘淑玲,万虹,于春江,王忠诚. 神经干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家兔面神经损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1): 21-3.

75. 闫长祥,万虹,历俊华,刘淑玲,安沂华,于春江,张亚卓,王忠诚.雪旺氏细胞与自体筋膜联合修复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 20 (2):112.(论著摘要)

76.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通讯作者). 自体血脑内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4, 10(6): 346-7.

77.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高之宪,王忠诚. 神经干细胞移植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8): 697-9.

78.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张绍东,翟晶,王忠诚. 血清和雪旺氏细胞诱导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比较.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20(5): 388-90.

79. 历俊华,安沂华,张绍东,翟晶. 巢蛋白在已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中表达时程的研究.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 20(9): 838-40.

80. 闫长祥,安沂华,历俊华,于春江,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分化及其特异性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3, 19(2): 135-7.

81. 程小燕,王红云,安沂华(通讯作者).异种大鼠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未导致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2003, 9(9): 541-2.

82. 安沂华,万虹,王红云,张泽舜,孙梅珍,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雪旺氏细胞支持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分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9-81.

83. 安沂华,王红云,张向彤,刘暌,张亚卓,王忠诚.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实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18(1):50-3.

84. 万虹,安沂华,王红云,孙梅珍,刘暌,王忠诚,张亚卓. 雪旺氏细胞促进共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2): 100-3.

85. 万虹,安沂华,王红云,孙梅珍,张亚卓,王忠诚.体内外不同环境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5-8.

86. 张相彤,安沂华,张亚卓,戴钦舜,王忠诚. 成年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98-301.

87. 杨树源,安沂华. 再述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 18(5): 273-4.

88. 王红云,安沂华,万虹,刘暌,张亚卓,王忠诚.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培养方法的比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4): 316-8.

89. 蔺友志,刘恩重,韩占强,王雪峰,安沂华.半导体激光辅助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6(1):61-2.

二十多年来,发表论文近五十篇,主要代表作品:1、脑重要功能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高位颈髓肿瘤(附8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颅内胰岛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中华神经外科杂志4、儿童亚急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5、脑血管母细胞瘤影像学特点的病理基础潍坊医学院学报6、687例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山东医药7、脑肿瘤贴敷化疗的临床应用研究山东医药8、高血压脑出血100例临床分析山东医药9、氟骨症性脊髓脊髓压迫症10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0、神经皮肤黑变病伴恶性黑色素性脑膜瘤1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1、遗传性共济失调2个家系报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2、听神经瘤的手术分级及临床意义山东医药13、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14、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救治山东医药15、Ⅲ型颅骨缺损修补的研究治疗中华创伤杂志16、规范化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山东医药17、脑电图对癫痫自动症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18、颅骨缺损修补的研究与进展 中华现代外科杂志

神经外科论文题目大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道德、价值、法律观念的增强,现代社会要求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医生应该本着严于律己的精神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而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下面是搜索整理的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105个,供大家参考阅读。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一: [1]定西市疑似风疹标本ELISA与RT-PCR法检测分析[2]居家吞咽康复操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3] MR扩散加权成像与不同成像序列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价值临床研究[4]经静脉内耳钆造影MRI对可疑梅尼埃病的诊断价值[5]基于三种试剂盒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6]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缺陷及认知功能的影响[7]驻地医院联合整建制驰援医疗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管理实践[8]宫颈癌术后延伸野螺旋断层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恢复期肛拭子中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评价[10]数字OT训练系统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11]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12]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13]穴位肌电生物反馈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14]三种不同免疫检验方法检测HIV抗体的价值比较[15]探讨认知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6]综合护理措施在手术室切口部位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17]气管切开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体会[18]优质护理应用于宫颈球囊在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促进自然分娩的实践效果[19]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20]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21]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22]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分析[23]试论医务社会工作在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环境构建过程中的作用[24]~(125)I粒子源剂量计算参数模拟研究[25]左氧氟沙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26]2009—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其行为特征[27]临床护理路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8]沙门氏菌主要流行血清型耐药性的研究进展[29]学龄后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语音训练方法研究[30]不同严重程度认知障碍组脑内血管周围间隙研究[31]多系统萎缩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32]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分析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初步研究[33]静息态fMRI评价脑瘫患儿手术前后的脑功能[34]自闭症儿童早期大脑过度发育的sMRI研究[35]老年重症监护室糖尿病患者血糖难控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分析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二: [36]磁共振血管造影侧枝血管在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37] T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离体及在体检测2-羟基戊二酸效能初探[38]基于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的高血压患者早期左房功能障碍的定量研究[39]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40]IVIM-DWI技术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应用研究[41]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MAVRIC-SL序列去金属伪影的研究[42]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FVH-DWI匹配性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43]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44]磁共振诊断精囊腺囊肿并结石1例[45]干燥综合征腮腺MRI的研究进展[46]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47]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的影像学研究进展[48]腹针加头针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原发性失眠45例[49]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50]骨科术后患者康复锻炼的重要性[51]X光片和多排螺旋CT、MR对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对比[52]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53]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价值[54]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及检出率影响分析[55]浅析CT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周围性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56]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57]CT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58]眼内肿瘤超声弹性成像的鉴别诊断价值[59]临床与影像护理的有效配合对脑卒中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作用分析[60]低、高频探头超声联合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61]肝纤维化分期诊断中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62]小儿肾病综合征并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护理[63]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64]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6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诊断前列腺疾病临床效果观察[66]临床护理路径(CNP)标准在CT增强护理中的应用疗效分析[67]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及病情判断中的应用疗效分析[68]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对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69]百里醌通过激活SIRT1/STAT3通路对脓毒症所致大鼠肝损伤和糖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70]艾滋病模型中关键指标SIV DNA绝对定量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的创新应用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三: [71]113例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与病原分析[72]多模态多维信息融合的鼻咽癌MR图像肿瘤深度分割方法[73]断层径照治疗局部中晚期下咽癌的剂量学研究[74]尼帕病毒Taqman q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75]利用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方法检测模拟临床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76]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是否合并超体重患者左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77]康复者血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疗效分析1例[78]辽宁省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79]批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护理工作实践与思考[80]重症监护室肺癌患者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与储氧面罩吸氧有效性的比较[81]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82]应用PDCA循环法护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83]方舱CT技术进展与临床应急使用现状[84]应用上肢康复操视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85]发热门诊与隔离病房无缝隙对接在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管理中的效果研究[86]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87]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88]优质护理措施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分析[89]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90]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流程的探讨[91]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92]品管圈在提高居家胰岛素笔废弃针头回收率中的应用[93]目标策略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阑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94]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95]电话随访联合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96]综合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97]糖尿病患者的内科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有效性分析[98]全面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99]目标性护理干预在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100]探讨护理对策及生活方式指导对糖尿病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响[10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后的护理[102]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03]静脉微量泵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104]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联合瑜伽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105]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以上就是关于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大全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下面的题目我可以帮你写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2、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3、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4、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5、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6、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7、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8、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9、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9001标准的实践探讨10、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11、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12、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13、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1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15、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6、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7、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8、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19、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20、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1、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2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24、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25、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26、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27、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28、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2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30、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3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33、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34、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3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36、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37、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38、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39、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4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41、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4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43、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44、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45、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46、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7、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4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49、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50、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51、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52、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53、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54、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55、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56、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7、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58、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6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61、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62、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63、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65、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66、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67、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6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69、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70、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71、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7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73、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74、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75、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7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77、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78、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观察和探讨79、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80、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82、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83、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84、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8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86、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赖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87、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88、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89、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90、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护理9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92、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93、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94、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95、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96、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97、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98、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99、康复体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100、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101、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102、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情况的调查103、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10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105、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106、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107、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108、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109、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110、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111、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12、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13、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114、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115、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观察116、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11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18、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119、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120、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121、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122、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123、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124、产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与体会125、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126、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127、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128、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129、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130、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131、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132、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133、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134、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135、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137、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13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139、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140、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14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142、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143、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观察144、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145、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146、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147、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148、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149、心理护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150、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1、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专科护士主导临床营养知识培训在危重症护理学组的实践

3、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质性研究

4、优质护理服务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5、影响良性护患关系认知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6、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

7、浅议病例导入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8、临床护理路径结合护士层级管理对脑出血患者安全效果的观察

9、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实践

10、护理文献综述的撰写

11、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

12、可视化"护士指南针"交接班制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13、标准化病人在护理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应用进展

14、循证护理在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5、分析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6、全程导入式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17、Seminar联合情景模拟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

18、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我国灾难护理学教育现状

20、钩端螺旋体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学研究

神经外科论文网站大全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以下是一些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可能适合医学论文发表:1.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3. 中华医学杂志4.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6.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7. 中国医师杂志8. 中华内科杂志9.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0.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请注意,不同期刊的专业领域和发表条件略有不同。建议在投稿前详细了解期刊的征稿要求,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论文发表。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神经外科意外伤害论文大全

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中华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4,(3)9:110-111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华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2,(12)7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13)5:1256-1257PMC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见临床并发症探讨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14)4:1280-1281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 2004(3)3:1245-1246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21世纪神经外科研讨会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东北三省首届神经介入治疗研讨会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13:1256-1257球囊形状在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意义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15:1573-1574经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5(21)3:155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5(5):230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附204例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9月12卷9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肢体痉挛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23卷12期学习工作经历1995年9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获本科学历.

左焕琮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初步报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85 年; 左焕琮等,三叉神经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86 年; 左焕琮等,海绵窦肿瘤颅内直接手术切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89 年; 左焕琮等,,海绵窦动脉瘤颅内直接手术夹闭,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1 年; 左焕琮等,同步化治疗脑恶性胶质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6 年; 左焕琮,疼痛的外科治疗,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 P 851 — 859 , 1998 年; 左焕琮,近赤外线分光法的应用,高仓公朋主编:脑神经外科的最尖端, P 338 — 347 , 2000 年 5 月; 左焕琮,颅神经手术,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学, P 478 —— 514 , 2001 年 9 月。

1. Dong S, Hu YS*, Du W, et al. Changes in spontaneous dorsal horn potentials after dorsal root entry zone les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ain after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2012, 40(4): . 胡永生。中枢性疼痛与神经外科止痛手术。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 18(2): . 胡永生, 李勇杰, 陶蔚, 等。运动皮质电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 18(2): . 胡永生, 李勇杰, 陶蔚, 等。脊髓后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撕脱后疼痛。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 28(8): . 胡永生,李勇杰,陶蔚,张晓华,张宇清,李建宇。中枢性疼痛的神经外科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12):1238-12406. 胡永生,陶蔚,张晓华,朱宏伟,李勇杰。癌性内脏痛的脊髓手术治疗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9):514-5167. 陶蔚,胡永生,张晓华,李勇杰。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9):517-5218. 董生,胡永生,杜薇,陶蔚,张晓华,李勇杰。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脊髓后角自发场电位的监测及意义。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9):531-5359. 胡永生,李勇杰,张晓华,张宇清,马凯,遇涛。手术治疗幻肢痛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4):1668-167110. Zhe Zheng, Yongsheng Hu, Wei Tao, Xiaohua Zhang, Yongjie Li. Dorsal Root Entry Zone Lesions for Phantom Limb Pain with Brachial Plexus Avulsion:A Study of Pain and Phantom Limb Sensation.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 2009; 87:249-25511. ZHANG Xiao-hua, LI Yong-jie, HU Yong-sheng, TAO Wei and ZHENG Zhe. Dorsal root entry zone coag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deafferentation pain syndromes. Chin Med J. 2008, 121(12): 1089-109212. 陶蔚,胡永生,张晓华,李勇杰.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9, 25: . 陶蔚,李勇杰,胡永生,张晓华。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8;14(4):198-20114. 胡永生,李勇杰,马凯,庄平。圆锥水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2):540-54215. 胡永生,李勇杰。治疗顽固性内脏痛的脊髓止痛新术式。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6;12(5):303-30616. 胡永生,李勇杰,张宇清,马凯,张晓华。手术治疗创伤截肢患者幻肢痛的初步临床应用。中华创伤杂志,2006;22(9):714-71517. Yong-sheng HU, Yong-jie LI. A Study on Neu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tractable Pain. Neurosurgery, 2005; 57(2): 41418. 胡永生,李勇杰,石长青,张宇清,马凯,张晓华,朱宏伟。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癌性内脏痛。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6):337-33919. 胡永生,李勇杰,石长青,张宇清,朱宏伟,马凯,张晓华。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中枢性疼痛。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4):197-20020. 胡永生,李勇杰,张晓华。脊髓后根入髓区毁损术对幻肢痛的治疗作用初探。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4):201-20221. 胡永生,李勇杰,石长青,张宇清,马凯,张晓华,朱宏伟。中脑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中枢性疼痛的应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4):386-38822. 胡永生,张庆林,田志刚,李刚,李新钢,魏海明,张建华,冯进波。脑胶质瘤白细胞介素-6自分泌或旁分泌环路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9):835-83723. 胡永生,李勇杰。脊髓后正中点状切开术治疗癌性内脏痛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56-85724. 郑喆,李勇杰,胡永生。脊髓后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疼痛的研究进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11(2):111-11325. 董生,胡永生,杜薇,陶蔚。脊髓后根入髓区切开术中的电生理监测。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13(2):116-119

神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回顾一年来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方面 1.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临时指性指令任务。在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活动中,真正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紧密联系科室实际,深入思考目前工作中急需改进、急需创新的地方,把为病人办好事,办实事变为自觉行动; 教导护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热爱自己的岗位,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病人着想,一切为病人服务。珍惜好的工作环境条件,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2.认真积极准备,迎接 “以病人为中心 ”医疗安全,以及 “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活动的检查,并把此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贯穿在护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在护理工作中,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抓好护理质量管理,改善服务。 3.当选河南省优秀护士。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 二、业务工作方面 1.截止到 XX 年 11月 30日共收治患者 873人,其中急诊患者 159人次,手术603例,气管切开患者 79人次,病危人数 35例。其中包括脑干肿瘤,听神经瘤,脑动脉瘤,椎管肿瘤、面肌痉挛等。 2.病区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合格率为 100%,然而,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待改进:患者基础护理有待加强; 病房管理陪护人员太多; 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欠佳,服务态度有需进一步提高。组织全科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跟踪监控,希望这方面的问题能得到根本解决。 3.护理新业务方面,今年下半年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截止到截止到XX 年 11月 30日共穿刺 110 例。 4.由于全民医保及合作医院的建立,患者人数量剧增,并且急诊患者数量剧增,经常处于加床状态。现有护理人员 16人,床:护 =1:,距卫生厅要求神经外科床:护 =1:,还有一定差距,危重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现护理工作开展仍有一定困难。 三、护士的继续教育 1.在科内采用晨会交接班、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组织小讲课每周一次; 每月科内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由科室老专家及博士学历的医生讲解神经外科专科知识,培养护理人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表达问题能力。 2.组织人员按时参加护理部举办的业务讲座。 3.为了更好的使用监护仪、微量泵、血糖仪等仪器,组织邀请相关厂家人员讲解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使大家常学习,更新知识。 4.每月组织了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在 93分以上。每季度组织科室护士一次专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在 95分。 5.全年护理人员外出参加省内会议共有 5人次, 1 人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进修。 6.目前我科共有护理人员 16人,本科学历 6人,专科学历 10人(其中 3 人正在读护理本科)。 四、护理教学 全年共接待省内护理进修人员 1 人次,接受护理实习人员 50 人次。护理见习人员 3 人次。 五、撰写的护理学术论文 全年病区护理人员撰写护理学术论文共 4篇。全年护理人员外出参加省内会议共有 5 人次。 六、护理新业务: 今年下半年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护理工作是医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重症监护病房相对隔离,实行无家属陪护制度,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可不影响其他的患者休息,同时又不被家属打扰,有利于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凡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家属均已被告知相应的制度并取得配合,但患者一旦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家属的心理就会产生极大的反应,甚至会出现一些影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及言语,使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这也成为影响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家属;心理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针对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病房。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急性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二是短期可能出现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三是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极其危重,为了防止一切有可能的交叉感染,所以家属是严禁探视的,再者危重患者需要各种抢救及处置,家属在场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家属的过分担忧,心理上就会发生复杂的反应而导致行为的异常。

1 影响医疗护理的行为

冲动型 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的时候,医护人员便会及时与门口守候的家属沟通,但有些家属无法控制心中的焦虑情绪失去理智,听不进医护人员的任何劝阻强行闯入监护室,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中断抢救工作,影响治疗。

多疑型 有些特殊情况,医生会允许家属短时间进入探视,他们会在护士的操作过程中不断地提出疑问,催促护士必须马上干这干那,如果动作一旦达不到家属要求的速度,家属便会大声对护士呼叫,而且言语中并不尊重护士所付出的劳动。有些护士无法忍受这种无端的非议和冤枉,便与家属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可是事后有的家属还会对护士进行投诉,从而造成护士的工作热情大大降低,并且情绪低落,这也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暴力型 这是最为严重、恶劣的一种,因为患者病情恶化,家属尚不能面对现实,竟认为是医护人员无能,再加上自控能力差,对医护人员态度蛮横,甚至进行殴打辱骂等人身攻击,并擅自闯入监护室进行破坏性行为,以抒发内心对患者死亡的极度恐惧及心理不适应。

自伤型 还有一些家属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激动过度而晕倒在监护室门外,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的同时,还要救治家属,无形中扰乱了医护人员的抢救程序分散了医护人员的精力,延误了抢救最佳时机。

2 预防和处理护理冲突的对策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 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沟通技巧,多一份责任多一些爱心,换位思考充分理解“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同时又要关心照应好家属的心理感受,切实对患者家属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寻求家属对医疗活动配合与支持的最大化。

护士要锻炼较强的协调能力,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 护士在监护室是第一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人,在做出准确的判断、急救配合的同时,护士也是第一个通知家属的人,这就要求护士用简要、得体的语言与医生一道向家属交代病情及相关事项。当遇有医疗冲突发生的时候,就要发挥“团队精神”积极有效的稳定家属的情绪,以保证抢救治疗工作顺畅的进行。

医护人员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预见性的防范 措施 在发生问题之前先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住重症监护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3 总结

通过对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以及医疗护理冲突的探讨,我们意识到监护室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进行延续患者生命而进行医疗护理工作的场所,还必须要考虑到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后复杂的心理变化,他们在渴望得到最好的诊治护理同时还存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养成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学活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做好面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感到恐惧、悲伤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缩短心理调适的时间,积极为危重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为重症患者抢救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ICU病人亲属干预及支持源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517.

摘要:目的 探讨"学案导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习结果的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综合能力、学生对 教学方法 的认可度等方面对比P<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学案导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意义重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案导学;临床护理;教学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向学案转变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

"学案导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目前鲜有报道。我院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部分临床护理人员担任大学兼职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同时又具备多年的临床经验。这对于"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带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我们把我院2012年招收的临床护理实习生3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80人为实验组,年龄为(±)岁;本科生40人,大专生120人,中专生20人;男生62人,女生118人。对照组180人,年龄为(±)岁;本科生41人,大专生119人,中专生20人;男生63人,女生117人。对两组护生同时行入科前统一培训。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培训成绩比较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

具体实施

方法 各临床科室进行临床带教时均由一名带教老师带实验组、对照组各1~3名护生。其中实验组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具体步骤为设计"学案"(有预见性、指导性的特点);结合"学案"导入案例;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拓展; 自我评价 ;总结学习方向。对照组延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每周小讲课基础上随时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记笔记。

"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一个学习内容一个学案,据时间进行丰减;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③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思考才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热情;④方法化的原则:"学案导学"的重点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 学习方法 的指导;⑤层次化原则:编写学案时注意将学习点也就是问题点由易到难、由单一到整体、循序渐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案"导学的特点 通过"学案导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其所学知识、增强其对临床护理的整体性、个性化的理解及运用。

"学案"的内容 组成学案的编写要据实习计划为依据、据不同科室、不同实习阶段来进行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①学习目标;②知识构成;③学习方法;④技能训练。

"学案导学"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教学过程已"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为例说明①设定"学案",提前2 d发放给护生相关信息,如:失血性休克的定义、病理变化、观察指标、临床表现、急救措施、急救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②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患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思考。③任务描述:根据选定患者提出护理任务及健康问题。④学前准备:由护生自我完善有关"休克"的相关知识。⑤实践护理:在患者床旁进行体位、饮食、治疗、护理重点的实施及讲解。⑥能力拓展:留教学作业,如"休克发生后最先受累的器官、最后恢复的器官分别是哪个,为什么?如何护理?"。⑦自我评价: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做出自我评价,评价护理措施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⑧总结归纳,根据学习效果总结经验,重新制定个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

效果评价

两组学习出科考试同时统一进行,包括理论、操作两部分。考核成绩包括理论考试由专科知识+基础知识;操作考试内容为各专科常见操作,如胸外科可选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神经外科可选气管切开的换药、循环内科可选除颤仪的使用等。

对于两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行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为郭书芹等人自行设计的[2],见表1。

3讨论

对于目前护理人才短缺、医疗市场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实效的临床带教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护理队伍。通过"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于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建美.我国学案导学发展现状与思考[J].学园,2013,(10):60-61.

[2]郭书芹,张海燕,林秀芝,等."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4(14):262.

[3]宋世卿,邱烈."学案导学模设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 教育 探索,2010,9(4):51516.

题目: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者: 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浙江 杭州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延续性护理; Elderly; Diabetes; Complications; Continuity of Care摘要: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但是,目前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所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繁重且困难的任务。故为老人设定保健目标,制定和执行一套简化的照顾方案,确保各医疗单位与不同的照护人员可以维持照护的连续性,以改善对老年糖尿病的照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达到有温度、广度、精度的延续性护理。文章引用:程倪洁, 岑颖欣, 戴靖栩, 叶旭芳, 叶雪威. 延续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学, 2022, 11(4): 527-533. .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受生活环境与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攀升。其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预防对象,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居世界首位,且发病率仍不断增加 [1]。糖尿病是一种在基因和生存环境共同作用下,由胰岛素分泌或功能失调所导致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血糖代谢综合征,在中老年人中常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增多、饮水量增多、食物摄入量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服药的方式来达到稳定血糖水平的目的,预后不佳。同时,老年糖尿病在多数的糖尿病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预防和治疗的对象。大部分的老年糖尿病人缺少医学知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强,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因此,在住院期间,应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照顾,特别要注意对长期在家休养的老人进行术后的照顾和护理。根据2018年中国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的报告统计,我国目前对糖尿病的认识率为38%、治疗率为34%、控制率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很繁重 [2],所以,在病人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的要求仍很高。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倡针对慢性病病人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选取各种形式的护理指导,加强慢性病的自我管理与照护能力。无独有偶,《2014版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同样建议要加强院内院外护理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并强调强化自身管理、强化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目前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预后,文章将对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作一综述,希望能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延续性护理就是应需而生的一种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的全新护理模式。方荣华 [3] 等以目标取样方式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的老人期望可以在患病时及时获得护理照顾,而接近90%的老年人则期望能够了解更多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的相关知识。官庆妮 [4] 对2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84%的患者愿意在出院后继续接受治疗,以得到社区的延续性照顾。这些数据都直观的表明,患者出院后也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所提供的回访服务和健康宣教等延续性护理,帮助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2. 延续性护理的必要性随着当前时代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随之提高,社会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护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需要创新的护理方式,以弥补传统护理的缺陷。延续性护理是以日常护理为依托,对传统护理中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是对护理模式进行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不仅深化了传统护理的内涵,而且扩大了传统护理的范围,并使得患者在不同的照护地点或层级间的进行转移时,保证了卫生保健的协调、一致及连贯。延续性护理是医疗与医疗转型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患者及健康照顾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达到病人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提高病人的预后 [5] [6]。根据调查统计,超过一半的疾病治疗费用是由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引起的 [7]。不难发现,随着卫生保健人数的增多,各类医疗诊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负担越来越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医疗护理。糖尿病的持续时间很长,其特征决定了它必须长期服用药物,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这是困扰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糖尿病病人入院后,即使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也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建立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并于出院后密切关注 [8]。因此,正确地照顾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崔菲菲 [9] 等对200例内科、神经科以及肿瘤科的出院老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并在出院后的6个月再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小组相比,接受延续性护理的出院老人复发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李恩慈 [10] 等将60名COPD患者分成两组,在仅接受出院指导的患者在半年内有13位再次入院,而受到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干预患者仅有5位再次入院。故延续性护理是高质量护理中的关键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亦是如此。对糖尿病病人进行高品质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成本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防治发生不良事件,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11]。3.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各种并发症中的运用运用跨理论模型 [12] 作为理论指导,将被访问者的健康行为分为科学的类别,并根据其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进行不同的护理,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习惯,逐渐提高患者对糖尿病风险的重视程度,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从而促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并通过监督保证患者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已经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要做到治标与治本“两手抓”,从整体上进行治疗。在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还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相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花费较高。临床上以足部溃疡、感染或破坏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13]。2022年版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报告中提到,近一半的糖尿病足病人是老年人。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造成肢体大面积的溃疡,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陈立群 [14] 等研究显示,通过在网络平台进行糖尿病足溃疡健康教育的护理后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总掌握率远高于住院期间,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这与延续性护理中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随访模式”相吻合。依托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网络平台进行随访、指导与教育,患者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线了解学习有关糖尿病的权威和有效的信息。首先,要成立一支由资深医师、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 [15],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然后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负责解答患者的问题 [16]。向糖尿病人传播健康知识的内容,如“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如何延缓糖尿病足的恶化?”、“如何进行足部的自我检查和保护?”等。这些内容在医师的检查下,将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上传到群里或公众号进行宣传,亦或是通过发送网站链接 [17],让病人在闲暇之余自主查看学习。除了在“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衍生的网络平台的随访模式,传统的电话随访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相对便宜的方式。它是一种最便捷的延续性护理方法,被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所采纳,并受到慢性病病人的青睐。通过电话随访,定期跟踪,可以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及临床表现等,以便远程掌控,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8],保证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延迟,降低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汪叶青 [19] 选取了1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数据统计发现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达63%的出现了并发症,以冠心病为最高,可达到16%。从徐妙云 [20] 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和社区指导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采取打电话或上门探访的传统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后续的身体恢复情况与血糖控制状况,并依据患者的近期情况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帮助,使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护理,在家中就能够获得专业有效的护理指导。例如告知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但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强度适宜有氧运动,注意休息与锻炼合理结合。同时,建立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用药、联络方式、现地址等信息,并对住院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完善的电子档案将会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建立健全的居民慢性病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预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病人离开医院后,可以根据患者个人的医疗资料,依据医院的就诊记录、疾病诊断、病程记录等,给予病人持续的照护,通过随访、复查等,详细询问病人的近期病情、用药、饮食、运动状况,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用药、饮食和运动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 [21]。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实现了医院和家庭、家庭和社区甚至是医院和社区之间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换,掌握患者的动态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和长期服药,有利于患者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增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运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在2020年的数据统计中表明,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伴有肾病,目前已经成为慢性肾病以及终末期肾病较为重要的病因。患有糖尿病的人,虽然出院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并不意味着痊愈,还需要在出院后进行自我治疗。为了有效地将医院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联系起来,医院的护理工作可以持续进行,应在患者离开医院前发放印有糖尿病方面的保健知识的健康指南小册子。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并为患者编制个性化糖尿病出院手册,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22],告知患者要注意定时的复查血糖水平和定期的复查跟踪。最主要的是要让病人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药,避免出现高血糖、低血糖等情况。此外,刘红 [23] 等研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故可采取在社区定期开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主题讲座的方式,并且编写《糖尿病患者健教手册》 [24],内容涉及糖尿病和各种并发症,方便病人和家人阅读。努力确保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对糖尿病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技能。后续配合延续性护理中的建立健康档案、电话回访、上门访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激发病人的积极性,指导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强化血糖监测及控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病人的生活品量。. 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运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但会使病人的视觉受损,还会使病人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这往往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来的研究显示 [25],相比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有可能产生诸如忧虑、消沉和沮丧之类的不良心情。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的持续开展,最终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延续性护理中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刘维春等 [26] 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好地促进血糖值、消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所以,在做好一般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激励式心理护理 [27] 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激励式心理护理是一种个性化的综合护理新模式 [28],护理人员可引导病人从“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眼科定期检查”等几个版块建立目标,再将小板块中的内容具体到每天后划分为可以达到的小目标。每次病人达到较小的目标时,都能获得奖励。以通过鼓励、赞扬、奖赏等方式来激励病人的积极情感,从而使病人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以鼓励的口吻与患者进行交流 [29] 可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提高病人的精神状态。在护理过程适时给予患者肯定与夸奖,使依从性高、积极性高的患者增强信心,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养成规律吃药的良好习惯。激励式心理护理相比传统的一般护理,更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医院及社区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消极情绪分为逃避情绪、妥协情绪、烦躁情绪和郁愤情绪,并视情绪、压力状态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0]。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让患者全程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来,以开朗、豁达的正面心态面对疾病,进而提高病情恢复效果。4. 展望与建议. 加强政府支持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十有八九的三甲医院的就诊者络绎不绝,而基层的社区卫生站的就诊人数却屈指可数。由于大家更信赖综合性医院,所以当需要就诊时越来越多的患者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这也是实施“双向诊疗”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并落实这一制度,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此外,为防止在转诊过程中大小医院发生利益冲突,需投入更多的医疗资金。首要的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感。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加大医疗投资,引进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更新优化较为落后的医疗设备,改善就诊环境,使得基层医院也有高诊治水平 [31]。. 加快“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由医院专业护理人员制作住院糖尿病老人的个人资料卡,在出院前采集并记录除了基本的个人信息外的院内诊断、其他合并症等。出院后,把病人的资料交给病人所在的社区,由他们进行系统的持续管理,并与上级医院保持紧密联系,保证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时刻进行较好的交流沟通,防止在出院后出现护理服务无法延续的现象 [32]。一旦老人的病情出现了紧急变化,医院、社区、家庭都会积极配合,及时将其送到就近的医院,在转入、转院、转出三个环节中,做到了无缝衔接和双向转诊,保证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得到持续的医疗和服务 [11]。. 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品质控制制度效果评价不仅能对结果进行分析,还是指导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汪晖 [33] 等的调查发现,在44家综合性医院中,只有近一半()对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建议各医院结合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品质管理规范 [32],从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延续性护理效果、延续性护理过程、病人指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加强护理品质监督的力度,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集体化、规范化、法治化,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估,进而不断改善护理质量 [34],给患者带来良好的体验。5. 结束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群体随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迅速增大,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群体。在延续性护理期间,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照护能力,将对护理人员的过度依赖转变为对自身的积极管理 [35],从而实现了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控制,并将其维持在正常水平。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较高,加上未能有效控制血糖,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管理。采用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实施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病情恶化,从而使病人的生活品量得到提升。参考文献[1] 潘琦, 郭立新.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 14(4): 1-6+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3): 249-262. [3] 方荣华, 邓学学, 李霞.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6, 31(4): 759-761. [4] 官庆妮.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社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医科大学, 2015. [5] 彭文亮, 徐文丽, 龙春云, 唐云. 延伸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0): [6] 王少玲, 黄金月. 延续护理实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4): 433-438. [7] 易秋.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 养生大世界, 2020(10): 63-65. [8] 于洁, 郭振刚. 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0): [9] 崔菲菲, 王木桃. 基于“智慧养老”下的社区老年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效果[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 20(9): 94-96+113. [10] 李恩慈, 王牡丹, 陈连国, 周慧洁, 程恒金, 邵赛丹.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的构建及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22, 21(3): 50-52. [11] 方慧, 唐茂婷, 施雁. 延续性护理在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2): [12] 刘桂芳, 莫结霞, 黄素枰, 梁少琼.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社区家庭访视护理在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8, 16(15): 1900-1902. [13] 龙美岑, 温贤秀, 李蓉. 糖尿病足溃疡风险分级及患者足部护理行为的研究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22, 48(2): 149-152. [14] 陈立群, 汤惠君. 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转归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2, 25(1): [15] 姜正芳.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应用延伸护理的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21, 6(19): [16] 付悦, 孙波. 微信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18, 4(6): 543-545. [17] 印红. 基于微信平台的糖尿病延续护理现状[J].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 30(1): 39-43. [18] 韩书环, 王辉. 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4): 28-31. [19] 汪叶青, 张春槐, 黄曙锋.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医学, 2022, 44(3): [20] 徐妙云. 基于互联网+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2, 26(18): [21] 陈佳佳, 郑元裕. 延伸护理及居家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 27(4): 505-506. [22] 申丽娜, 张真真, 朱晓嬿. 我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7): [23] 刘红, 韦伟.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14): 2111-2114. [24] 徐顺英. 品管圈在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46): 46-47. [25] Zhang, B., Wang, Q. and Zhang, ., Jiang, L., Li, L. and Liu, B. (2021)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are Agency an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BMC Ophthalmology, 21, Article No. [26] 刘维春, 叶碧青, 黄淑鹏.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心理月刊, 2022, 17(7): [27] 李伟霞, 黄月桂, 皮玉红, 胡荣.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 19(5): 720-723. [28] 杜秀莲, 王孔专. 激励式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4): 1906-1908. [29] 吉焕彩, 王欢.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7): 969-970. [30] 彭晓艳. 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哈尔滨医药, 2021, 41(4): 104-105. [31] 陈小佳. 关于我国医联体中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师, 2022(2): 241-242. [32] 葛亚男, 张郁澜. 福州市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16): 2008-2011. [33] 汪晖, 杨纯子, 徐蓉, 曾铁英, 尹世玉, 陈英. 我国44所综合医院延伸护理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4): 465-468. [34] 张建华.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提高护理质量[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 29(12): [35] 刘雅静, 马沛, 陈慧芳.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2): 5-8.

  • 索引序列
  • 神经外科论文大全
  • 神经外科论文题目大全
  • 神经外科论文网站大全
  • 神经外科意外伤害论文大全
  • 神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