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发布会

医学论文发布会

发布时间:

医学论文发布会

医学类统计源核心是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出的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如果在这个目录里的期刊就可以称之为统计源期刊;而是不是国家核心期刊是每个省的人事认定标准,需要参照每个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有些地方比如山西按国家级和省级来区分,而像浙江按一、二类期刊来区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医学类科技期刊数量是1100册,科技核心医学数的期刊数量是519本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差不多这个数字。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所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医学期刊1940种),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约1652种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约519种。

ESI高被引论文每两个月更新一次。

比如更新分别为2011年11月、 2012年1月、2012年3月,使用此三次公布的数据均可。

2019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并发布2019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报告。报告从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和国内的卓越论文状况、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角度作出分析。

报告显示,中国卓越论文产出增加,“科研产出向高质量转型”,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和热点论文数量均排在世界第二位,比上年度上升1位。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万篇,比2017年增加,国际卓越论文占中国国际论文总数的。其中,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领域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是卓越论文高产机构。

注意事项:

国外发表论文他引次数请在Web of Science(简称:WOS)中查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有此数据库,具体登录入口请与你校图书馆联系。无此数据库的可到其他高校查询。

“ESI被引论文”可在Web of Knowledge台中查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购买了此数据库,具体请与你校图书馆联系。

医学论文发布会ppt

PPT模板|紫色音乐淡雅|医学相关毕业论文    免费下载

链接:

幻灯片模板即已定义的幻灯片格式。PowerPoint和Word、Excel等应用软件一样,都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主要用于设计制作广告宣传、产品演示的电子版幻灯片,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或者投影机播放;利用PowerPoint,不但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Web上给观众展示演示文稿。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PowerPoint的应用越来越广

首页论文题目,自己的名字,结尾是致谢,其他的你把自己的论文讲清楚就行,随你怎么安排内容,可以参考你写的论文格式安排内容

当时我的学术论文里面分的几块,仅供参考: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结果、结论。都有时间限制的,基本上一分钟一张PPT片子,再加上开头结尾,你算一下吧。最重要的是自信,坚信你做的都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其他的就不用准备太多了,一般会给你一个电子版的会议指南,遵照上面的就可以了。一般到了会场还会给一份纸质版的会议指南、餐劵和会议证之类的,以及论文集(很重要),如果是需要发票别忘了要发票。别忘了带相关证件,别忘拷好PPT放U盘里并着U盘。仅供参考!

据学术堂了解,不少人对医学学术论文写作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了医学学术论文写作的八个步骤,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 了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第二步,文献检索其实就是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第三步,提出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第四步,研究方法决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第五步,设计论文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第六步,分析、归类,将分别充实到论文各部分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做出计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不决,必须较快地做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许多功夫准备论文,一旦许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问题.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容易得多.第八步,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 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着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俱全.

医学期刊发布会

7月20日,《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在“南方(广东)微创胃肠外科联盟GGSA大数据研讨会暨南方微创胃肠肿瘤花城论道”会议上重磅发布。该数据集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牵头组织编写,医渡云作为技术支持方共同建设,为提升胃肠肿瘤外科医学人工智能研究质量与效率奠定坚实基础。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南方(广东)微创胃肠外科联盟(GGSA)共同举办的“南方(广东)微创胃肠外科联盟GGSA大数据研讨会暨南方微创胃肠肿瘤花城论道”于7月20日在广州隆重开幕。此次大会是国内胃肠外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吸引了国际国内的普通外科、消化学科的医生、学者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高度关注。 《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也在会议上正式发布。此标准数据集是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联合国内多家顶级医院、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和南方(广东)微创胃肠外科联盟(GGSA),以及众多行业内的专家教授、骨干医生和技术人才共同编写完成,并由医渡云作为技术支持方共同发布。发布会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李国新教授作为胃肠外科大数据建设发起人,发表了精彩的致辞。李国新表示,胃癌是对国民 健康 造成巨大威胁的恶性肿瘤疾病,而建立胃癌大数据分类和标注指导手册《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将在提升医学人工智能研究质量及效率、提高胃癌在临床上的检测与诊疗等多方面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希望组织编写《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的工作有助于推动医疗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在践行国家“ 健康 中国2030战略”及标准化战略上迈出坚实而正确的一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胡彦锋副教授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的目录、患者人口学信息、术后恢复与并发症情况、随访指标与参考标准等信息,并介绍了胃癌标准数据集的参编单位及人员组成、制定流程与进展情况。《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是建立数据标准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各医院在胃癌数据结构和标准方面实现统一与互通,共同推进胃癌的诊疗与科研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据《2018中国癌症报告》估算,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到成人肿瘤发病率一半左右。另据《2015年中国癌症报告》,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万例,死亡病例万例。而从全球看,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这些问题亟需通过对当前医疗资源的拓展、诊疗水平的提升和更高效的胃癌管理来进行改善。因此《胃癌标准数据集(2019版)》的发布就更凸显其重要意义——实现真正的高质量、结构化临床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助力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胃癌临床研究的发展,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提升胃癌诊疗水平。

1993年 北京万方数据公司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1997年 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成立; 国内第一家科技信息网站对外服务。1999年 万方数据(集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00家服务中心。2000年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沈阳、西安成立分公司; “万方数据资源镜像系统”推出。2001年 “信息中国说”推广活动,遍及全国400所高校; 推出“万方数据医药镜像系统”; 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达成战略联盟。2002年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系统全面改版; 成立数据加工子公司——北京智库泉数据处理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海外市场; 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医药、通信、电力行业竞争情报系统分获“新产品证书”。2004年 “知识服务行”巡回讲座在全国各地展开; 上海子公司成立。2005年 万方数据成立五周年; 从学术与产业结合的角度,通过论坛、展会、影视宣传等多种形式,融合专家学者及企业多方参与,将五周年庆典活动推向高潮。2006年 从信息资源服务转变为知识门户与技术服务; 实现分布式存储及服务、构建全新电子商务平台中文知识链接门户深度开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推出; “跨越检索,走向知识发现”产品发布会全国各省市全面推展。2007年 万方数据技术研究院成立,研究院跟踪研究国际行业发展趋势,立足于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工作;万方数据成为DOI(DigitalObjectIdentifier,数字对象标识,它是科技信息资源整合与互联的重要标准)的唯一中文代理注册机构,从而将DOI带入中国;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推出; “跨越检索,走向知识发展”产品发布会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展。2008年 万方数据与中华医学会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中华医学会旗下115种医学核心期刊的独家数字出版权,这是信息服务商与信息资源源头首次合作的范例; “强强联合、开创共赢、开启数字服务未来之路——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产品发布会在全国各省开展; “万方数据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获200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万方视频数据库服务软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市重点新产品”奖; “万方数据库及用户系统软件”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万方数据创新资源服务系统软件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成为国家奥林匹克文献信息中心合作伙伴;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研究推进机构(CNRI)总裁博士以及CNRIHandle系统首席架构师SamSun先生来访; 万方数据等5家单位联合发起“图书馆和数字对象唯一标识(DOI)研讨会”在京召开;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签约服务站点正式上线,打造在线服务新模式; “第六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2009年 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成立“医学信息素质培育创新联合实验室”; 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联合成立“医学知识服务创新联合实验室”; 在三亚成功举办主题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合作共赢”的三亚论坛; 公司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主题是“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万方数据“中文数字对象标识(DOI)注册与服务系统”在“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获“创新技术奖”。2010年 举办万方数据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 与中华医学会续签“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合作协议; 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与万方数据战略合作签约; 公司与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第 8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 知识服务平台推出移动阅读计划; 知识服务平台个人用户站点和签约用户站点两站点合并用户登录和支付功能; 在个人论文在线相似性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推出批量论文相似性检测工具; DOI成为ISO标准; 在全国各地举办数图研讨班活动。2011年 凭借论文相似性检测技术和DOI注册技术中选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 成功举办主题为“推动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的三亚论坛; 在云南昆明召开“2011年学位论文管理交流会暨科研诚信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主题为“研讨数图应用新服务进入知识服务新时代”的数图新服务应用研讨班。

中国没有卖的。

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吉利德科学公司在研药品,该药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在 HAE 细胞中,对 SARS-CoV 和 MERS-CoV 的 EC50 值为 74 nM,在延迟脑肿瘤细胞中,对鼠肝炎病毒的 EC50 值为 30 nM。

2020年1月31日,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的论文,其中一篇介绍了美国首例确诊病例的诊疗过程以及临床表现,说明了一种名叫remdesivir(瑞德西韦)的药物在抗新型冠状病毒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

但其有效性还要经过大规模临床试验才能得到进一步验证。Remdesivir(瑞德西韦)尚未在任何国家获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证实。Remdesivir(瑞德西韦)是在研药物,没有针对2019-nCoV的数据。

扩展资料:

瑞德西韦的专利问题:

对于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申请瑞德西韦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专利一事,公司回应称,吉利德研发了瑞德西韦,并在美国、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拥有专利。2016年,针对瑞德西韦在冠状病毒上的应用,吉利德在中国以及全球申请了更多的专利。在中国,对于冠状病毒应用的专利申请尚待批准。

此外吉利德称,现阶段讨论任何强制许可或其他类型许可还为时过早。并未与监管部门就吉利德的生产供应成本或财务回报进行过任何的讨论。

2020年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吉利德公司在中国申请了有关瑞德西韦药物的8项专利,其中3项已经授权,5项正在审查过程中,保护范围涵盖化合物、制剂和相关制造方法、用途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瑞德西韦

6月18日。

2015年6月18日,首届“世界除螨日暨除螨标准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据悉,“世界除螨日”是由慕思携手中国睡眠研究会、红星美凯龙等机构联合发起,中国卫计委、中国环保部提供权威指导,旨在向社会普及螨虫的危害以及除螨措施,打造健康舒适的睡眠环境的公益性活动,时间为每年的6月18日。会上,除螨调查白皮书、公益视频和除螨标准同时发布。

节日意义

通过向社会大众发布报告以及携手权威卫生机构开展活动,向社会大众普及螨虫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对于普通民众预防因螨虫引起的过敏以及相关疾病有积极意义,唤起人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螨虫危害。

新闻发布会上,卫计委官员、以及中国睡眠研究会晋小虎秘书分别从卫生、环境和睡眠的角度阐述了“除螨”对于人民健康的的重要性,并肯定了慕思发起“世界除螨日”公益活动的作用。

慕思总裁姚吉庆阐述了慕思的初衷,表示“慕思致力于传播健康睡眠文化,努力践行让人们睡得更好的企业使命。”

红星美凯龙董事副总裁车建芳:“开展世界除螨日活动,是对消费者负责,是为了创造更为美好的家居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这也是红星创造家居生活之美的体现。”

医学杂志发布会

新冠后遗症问题一直是压在民众心里的“大石头”。12月1日,此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报道,针对后遗症问题,11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是目前广州地区承担新冠救治工作的主要医疗力量之一。10月底,该院派出超270名队员整建制托管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管理床位1500张;同时,该院岭南医院在11月中上旬接到指令作为新冠定点医院。

崇雨田介绍,后遗症在医学上是有定义的,“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实践中可以观察到,有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可能持续比较长,比如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记忆力下降、 胸口疼痛、咳嗽等,有的学者把这些称为“长新冠”。但崇雨田认为,尚不能将其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

在此前的11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向《南方都市报》表示,目前疫情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无症状感染没有后遗症。

那么,在新冠病毒出现即将三年之际,从病毒本身到曾甚嚣尘上的所谓后遗症,都到了一个重新认知的时间点。

此新冠已非彼新冠

事实上,后遗症(sequela)是一个专业的医学用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传染病学》中对其定义为:部分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仅就此定义来看,若是自觉头疼、心痛、呼吸急促而非确有器官功能病变的,可能并不构成“后遗症”,而“后遗症”这个词本身也不应该被滥用。

民众对于“新冠后遗症”的印象几乎和新冠疫情的发生进展相生相伴。当前,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所谓的“新冠后遗症”表述为“长新冠症状”。

今年10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JAMA发表“长新冠症状”相关研究,文章标题为《2020年和2021年内罹患新冠肺炎后出现持续性疲劳、认知和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比例研究》(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一文。

在此项研究中,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了“新冠后遗症”的定义为: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持续最少2个月。这其中的症状包括:一,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包括抑郁);二,认知问题(包括容易忘事、注意力不集中等);三,呼吸系统问题(包括能走长路和爬楼梯,但有咳嗽或重体力活动后呼吸急促)。“长新冠”概念也由此而来,

该研究结果显示,据来自22个国家约120万新冠感染者的健康调研数据,约的新冠感染者在三个月后至少经历了一种长新冠症状,症状随时间推移而缓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的对象是2020年和2021年的新冠患者,也就是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或是更早新冠病毒毒株的患者。而在当下,国内与全球主要流行毒株早已变成奥密克戎系毒株。与此前的几代新冠病毒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已经大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关于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也有相关研究,6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首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长新冠症状(Long Covid)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患长期新冠症状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与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发生长期新冠症状的几率要下降20%至50%。

该研究名为《与新冠病毒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的长期新冠症状风险研究》(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来自伦敦国王学院,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该研究结果适用于接种了疫苗的人群,回顾了2021年12月20日至今年3月9日期间首次新冠检测呈阳性的万名英国成年人奥密克戎感染者,并且,该研究同时包含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感染者。

国内方面,今年6月,中疾控披露了上海疫情期间33816名“非重症奥密克戎感染者”的临床数据,结果显示,所有轻症奥密克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其次是疲劳,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7天,所有感染者核酸转阴天数平均为6天。也就是,平均来说,在感染一周之后,轻症患者便不再有症状。

11月29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士在向界面新闻分享其患病经历时表示,其个人在检测阳性一周内出现过发热、咳嗽的症状,但随后身体也就恢复了;虽然他与身边的感染者在感染之初存在过烦恼和担忧,但感染结束后不觉得身体有不适症状,肺部CT也是正常的;并且,大家在出舱之后就如常地“打工和防疫”。关于后遗症,其认为,“后遗症是来自周围的声音,而不是疾病本身。”

而这背后,则是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在不断减弱。

11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和致病力的变化,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具体而言,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系列,包括、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

常昭瑞指出,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国内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国内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个体感觉还需客观的医学标准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与相关专家对奥密克戎的后遗症问题进行表态,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新冠后遗症”这一概念依然会对其产生强烈困扰。尤其是一些身边人、或是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个体案例,往往会对其产生一叶障目的效果。

而这也是所谓“新冠后遗症”问题会产生困扰民众的一大原因所在,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分析能力,往往习惯用个体案例代表整体;另一方面,所谓“新冠后遗症”本身严重偏向于样本对象的自我报告,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与手段,且研究对象容易受心理暗示影响,无法客观呈现症状的轻重。也就是,所谓“新冠后遗症”研究存在科学性问题。

病毒学家金冬雁就曾表示,有关“长新冠”的定义、成因及发生率,学界并无任何定论。目前没有任何实体的测试方法可以诊断患者是否患有长新冠,完全凭患者自述症状。

实际上,对于互联网上常见的“爬楼喘粗气”等往往被归类为新冠后遗症的呼吸问题,或是身体酸痛、情绪波动、容易疲劳、忘事这一类的症状,可能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如各类因疾病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出现过,而绝非新冠所特有,也未曾被证实为确因新冠感染而引发。

如今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Ziyad Al-Aly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新冠对精神健康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新冠组精神健康事件诊断或处方的风险增加60%。具体来看,新冠组发生焦虑症的风险增加35%、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9%、压力和适应障碍风险增加38%,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增加55%。此外,新冠组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增加80%,睡眠障碍的风险增加41%。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三年疫情期间,早有专家提出需关注普通人的精神状况,长期的疫情状态会使得普通人增加焦虑、抑郁的风险,而并非新冠感染者所特有。

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非终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将对其进行重新评定,遵守“优入劣汰”原则,因此“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被各学术单位和科研机所接受,用它作为科研论文的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之一。我国现有期刊9000多种(其中医学期刊1940种),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约1652种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约519种。

成功了。不过面对记者再次追问这个实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任晓平说:“不要说成功,说‘完成’更好。我们完成了一项科学研究,并发表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上。媒体朋友可以去网上查阅我的论文,我们实验的数据和过程在论文里都有详细阐述。”

具体情况如下;

11月21日上午,因“换头术”备受质疑和关注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任晓平,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主楼会议室就相关信息向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回应。

任晓平更正:不是“换头术”,是“实验模型”

发布会一开始,任晓平就强调了一个“更正”:“我们团队最新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完成了人类第一例头移植外科手术的实验模型,我们并没有做换头术,也不是像有些报道中所说的在尸体上完成了一个解剖术。”

“上周末国外媒体过早地透露了我的部分科研,报道说在哈医大我们完成了人类第一例头移植手术,这么说并不妥当。”任晓平说,“换头术、头移植都应该是针对活人的。我们做的是尸体,是按科学步骤完成了第一例人体头移植实验模型。”

自11月17日英国《每日邮报》刊发关于头移植的最新报道后,就引发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业内专家的质疑。

在面对媒体的半个多小时发布会中,任晓平反复强调他们的突破性成就是实验模型:“这个首例人体头移植实验模型意义非常重大,是医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第一次把头移植的整个科学步骤、手术设计完整地提出来。”

他加重语气说:“中国当前很多手术的术式设计大部分是参照西方医学,但头移植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手术设计方案可以遵循,所以我们中国人的团队在哈医大平台上第一个提出了头移植临床前的手术模型设计。我不敢保证现在这个头移植手术方案就是最后版本,医学是实验科学,就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我们提出的首例头移植手术完整方案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面对记者再次追问这个实验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任晓平说:“不要说成功,说‘完成’更好。我们完成了一项科学研究,并发表在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上。媒体朋友可以去网上查阅我的论文,我们实验的数据和过程在论文里都有详细阐述。”

任晓平介绍,其和团队所著标题为《世界首例头移植外科手术模型》的论文,已经在美国医学杂志《国际神经外科》上发表。

在任晓平提供的论文封面上,“论文摘要”部分显示,该实验方法是“在最近死去的两具尸体上进行一次头部吻合术的排练”,结论是“全面的头部吻合术中包括了颈部手术、血管外科、整形外科、外科消化系、神经外科以及手术操作在内的研究。这次演练确认了对人类实行头部吻合术的可行性,并进一步验证了手术计划的有效性。为实现活体头部吻合术做了准备,实现了对各操作团队人员的教育和协调演练。”

科技日报记者查询发现,发表该论文的网站是一个国际开源获取神经外科学论文的网站,该期刊是一个独立的出版物,不隶属于任何社会或组织。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教授、医学博士詹姆斯·奥斯曼是《国际神经外科学》开源获取论文网站的名誉主编,他审核了该论文。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专家晓平敢想敢做敢质疑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医学论文发布会发言稿

首先,在发言内容上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把论文内容细致分解,理清主线;演讲内容切忌面面具到,要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配合必要的公式、图及表格;最后要给出明确结论;其次,在制作投影片中需要:片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一般每页一个主题;每页内容不多于8—10行(透明胶片可达12—14行);字体大小适中,公式、图及表格清晰;制作片子时,切忌将论文的整页内容复印到透明胶片或编辑到PowerPoint 中;片子不要准备过多,否则将不易使听众抓住主题,也难于控制发言时间;另外,在演讲过程中还应注意:发言切忌照本宣科,需要思路清楚、逻辑严密;讲演的速度控制在一张片子一分钟左右;控制自己的发言时间,不能挤占他人时间;讨论时认真听取提问(听不懂时可以礼貌地要求对方重复所提问题),针对问题给出准确的回答。发言时要沉稳、有信心,用自己熟悉的词汇,发音清楚。

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伙伴,治愈是人类的疾病是最终的期盼,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医学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在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运用到基础检验技术作为诊断与质量的主要方式。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还会对病人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不良影响。快速而又准确的检验技术有利于节约救治病人的时间,从而保证了诊疗的效果。

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需求及重要性分析

针对临床医疗诊断需求,临床医学检验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痰液与支气管灌洗液检查、胃液检查等内容。针对检查项目的领域以及对临床诊疗活动的影响,各项检查内容及技术应用也存在差异。而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临床医学检验,不仅关系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关系到患者能否在最佳治疗时间内开展治疗活动。因此,现代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对临床诊疗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药敏试验等工作更是关系到治疗活动开展方向和治疗效果。了解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现状,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促进现代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现状分析

现代临床医学中应用的检验技术的进步,需要多种学科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每一门单独学科在技术上的进步都会推动检验技术的提高。现代科技对物理学、生物学、光学等的具体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检验技术的提高,因此,基础检验技术发展的最为迅速。现阶段,临床医学的检验技术既能够运用在诊疗工作中,还能够运用在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或者康复活动等。

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检验技术的基础设备、设置规模、应用范围以及技术的提高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医院体系中临床检验科室是基础的组成单位。根据临床医学检验的要求,应该预先掌握检验技术应用的方法。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和管理检验技术,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对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有效的评估等。

2、探究基础检验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临床医学中运用的检验技术,绝大部分是以检测技术规定标准为基础的。但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在实验方面的设施、医疗器械的配置、管理药材和科室等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除此之外,新型技术的运用也对临床医学检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检验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根据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运用中的效果,适当地进行改善,在实践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的办法,对使用检验技术的效果进行评估等,以此推动检验工作的完善和进步,从而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

3、促进检验设施的完善,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工作中,检验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推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应该大力扶持医学检验设施单位,推进检验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验设施单位的经济效益。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或者采用利税的方法都能够提高医学检验生产单位在市场中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会促进设备单位更加有动力研究和发明更先进、更高端的检验设备,有利于推动医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1100

4、加强对检验科室的内部管理,推动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

我国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不仅应该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标准,同时还需要更新管理标准。以此来扩大检验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动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用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加强对检验科室的管理,能够保证医学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对人员素质的考核等硬性标准的发布,保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针对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保障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

5、加快临床医学检验成果的转化,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许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未实现产品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现代科研机构应加强成果的宣传与转化。针对一部分企业缺乏专利、成果转让费用的情况,采取技术入股等形式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技术入股降低科研成果转让门槛、同时开拓院校、科研机构研究经费来源,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以经验交流为重点,促进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临床检验人员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应用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发言权。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中,由于缺乏这类人员的参与,导致了许多技术实际应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研发单位应在检验技术研究中,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经验交流,使技术研究人员了解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针对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快速检验的需求,加强研究工作中检验时效性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新技术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基础检验技术能够促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提高,增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系统的完善,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对基础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基础检验设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生产医疗器械的单位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研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此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推动我国医学的检验工作的进步。

浅谈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医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 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着医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如何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效果,成为广大临床教师的一大课题[1]。

一、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医疗活动的效果。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影响和阻滞了医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次,实习的目的是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转变过程,而是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上头头是道,而面对实际病人却不知所措。因此,作为实习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使自己实现这种转变,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二、临床实习常遇到的问题

病人的抵触情绪: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的推陈出新,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不断的出台保护患者的各种权益,但保护医生以及保护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却很少见,但保护实习,见习的医学生少而又少。此外,患者的很多的医疗操作都不愿意向实习,见习的学生倾诉与表达。在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合作与配合。最后没有达到学校临床实习,见习的最终目的。

患者对医生这个行业的不了解与不尊重,有的患者认为医生都是为了赚更多的费用,让他们做各种医疗检查,各种开单,医闹事件比比皆是。这个问题是国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临床学生对见习实习的不重视:由于本科生在临床实习阶段面临大的就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因此其关注重点放在了寻找工作和考取研究生上,导致许多本科生轻视和忽略临床实习阶段。我国传统观念,临床实习注重传授经验,对能力培养比较缺乏,因此对于见习,实习生在临床阶段大部分是走马观花,大部分以一种被动状态来接受医学知识,且学生与教师交流少。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改革制度如雨后春笋,各种法律法规限制了实习生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动手机会,最终导致本科见习,实习生在接触临床后出现实践能力低下、医患沟通能力低下、医学科研及教学能力方面的缺陷,导致医学人才流失[3]。

三、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水平

临床思维能力:国外医学教育界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知识的培训,重视临床水平的提高,其课程应该是以临床课程为核心,组成多学科、跨年度的综合课程,内容覆盖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交流技能、各个学科应该以服务临床为主,各个学科应该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医学生结束了理论实习,进入了临床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纵向能力转变为横向能力,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定思想,所以这个时候老师是起关键作用的时候到了。老师应该加以引导,临床联系理论,在病床面前,在疾病面前,最真实的接触疾病,认识疾病,认真的给病人做体格检查,这样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会记忆犹新。

职业道德:重视培养医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奉献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依据,医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医院对违反医德的行为惩处不严,施之过宽,使得医疗工作中谋私和混乱现象禁而不止,少数医务人员不讲医德原则,给患者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更有甚者,收取红包,见利忘义[4],严重影响社会的医疗秩序。

促进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发展。所以在见习,实习阶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誓言牢记心中,在心里应该有杆秤,决心出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与荣誉,救死扶伤,决心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记住永远不要触犯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个合格的好医生。

展望

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魏巧莲,是20xx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中药提取液絮凝流体动力学的研究》。论文是在康勇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

絮凝法用于中药液的澄清处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减少工序、极大缩短生产周期,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有效保留多糖等类的有效成分;且制剂不吸潮、稳定性好。而乐仁堂的养阴清肺糖浆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步骤即在其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上,原工艺采用的醇沉法不但生产周期长(低醇型与无醇型产品的澄清周期占整个生产周期的1/2强)、耗费大量的能源、操作复杂而且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与国际的市场需求。本课题主要是以养阴清肺糖浆为处理对象,用烧杯絮凝实验法对其水提液和醇提脱醇液的絮凝澄清过程进行絮凝剂的筛选和絮凝工艺条件的确定,以达到缩短养阴清肺糖浆的生产周期,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的目的,并根据实验过程中观测到的絮凝现象探求中药液的絮凝机理,促进絮凝理论的发展。另外,由于水力条件对絮凝过程的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一步根据实验结果考察分析轴向流和轴径混合流对中药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与分析自设计格栅式挡板扰流型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为今后中药生产过程现代化的工业化进程提供有益参考资料。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

1、采用混凝烧杯实验针对养阴清肺糖浆的水提液和醇提脱醇液分别进行实验,筛选出合适的絮凝剂,并在絮凝剂的最佳用量和最佳药液温度下考察搅拌强度与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2、从絮体的形态、尺寸及其沉降特性着手,结合絮凝机理,分析水力条件对絮凝过程的影响。

3、考察六直叶圆盘涡轮浆和三斜叶涡轮浆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的径向流和轴径混合流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格栅挡板扰流装置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确定能够强化絮凝反应过程的流场形式;最后分析反应器内水流状态对反应器内絮体含量分布的影响,以便研究格栅挡板在絮凝反应中快速混合的程度。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 分钟用的答辩报告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这部分只说明标题就行,不要论述内容,因老师已经看过你的论文)。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由于答辩同学太多,现阶段学院还没有开展用PPT,以后,随着规范化,同学们要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简要的提纲,这篇报告书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

(二)物质准备

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1.硕士论文的底稿。2.答辩报告书。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4.记录用稿纸。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以后要准备PPT以备辅助介绍)。 5.着衣冠整洁、庄重,男生穿短袖衬衣,最好打领带,女生穿着尽量职业化些的为好。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____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三)调整好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1.论文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 索引序列
  • 医学论文发布会
  • 医学论文发布会ppt
  • 医学期刊发布会
  • 医学杂志发布会
  • 医学论文发布会发言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