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西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西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西医学与中西文化 摘要: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中西医学看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除了差异还存在哪方面的共同点,而文化发展的规律又将导致中西医学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本文涉及到的问题。 关键词:中西医学 中西文化 一切从一部电影说起.电影《刮痧》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因其爸爸为其儿子刮痧而被告虐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而在这部电影中,反映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和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的矛盾,揭示出中西文化的冲突,同时也说明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医术的精湛.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文化是无处不在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活动,影响着健康,也影响着医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西医学的许多差异都与相异的文化土壤有关,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首先,从中西语言文字来看中西医学.语言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是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医学体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方的文字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对医学的影响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视觉文字,而其他国家的文字多为视觉文字。视觉文字比听觉文字稳定,易于流传和继承。这种稳定性使中医易于继承和统一,使中医理论高度稳定的原因之一。西方文字使拼音文字、听觉文字,稳定性较差,它的集约性较差,抽象性突出,表义相对单一,这些特征对西医发展的跳跃性、理论的抽象性和学科的科学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语意的差异对中西医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中西方的科学发展状态及过程不同,中西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不同,故语意的理性的意义存在着差异,这一点在中西医学中的表现十分明显。中医之“气”不同于西医之“air”,中医之“脾”不同于西医之“spleen”,中医之脏腑也不同于西医之器官。还有中医是文学语体,而西医是科学语体。语体建构的不同对两种医学体系的建构具有不可小视的影响。 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一直指导着医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从来没有脱离各自的哲学而存在。所以,从中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中西医学的差异尤为重要。 中医将中国哲学与医学融为一体,当代的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太医。而明代的张介宾也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中医的阴阳理论来自《易》的“太极生两仪”。五行学说源于“太极一气产生阴阳,阴阳化合生无形,五行既荫随含万物。”中医的基础理论几乎都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渊源。儒家和道家都源于《易》,儒以“仁术”规定着医学的方向和实用理性,影响着重义轻利、重人伦的医德原则。道以“道法自然”、“一分为二”、自然无为和辩证法等理论影响者着中医的理论基础和防病治病思想。 至于西方,从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子论开始,西方的主流哲学都坚持着“实物中心论”,这种理论引导着西医把关注的目光放在构成人体的实体物质和器官等方面。近代西方形成的还原论思路认为,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在这种思路下,西医的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分子和亚分子水平,并建构一系列基础医学学科。由此可见,中西医学在各自哲学运行的轨道上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农耕文化强化了人们的无务实精神,中国人重安宁稳定而不愿涉险探索,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现世而轻未来,重求同而轻异议,重仕途而轻科技的文化特征对中医的影响十分明显,从医者多是仕途不顺才退而求其次,舍儒而向道者。而西方的航海及商业文化既有掠夺、利己、拜金等负面影响,又给人以战胜自然,敢于标新立异和藐视权威的精神。西医的发展与这些精神密切相关。 人是追求价值并按自觉目的进行活动的实体,任何对人无价值和不符合人预期目的的东西都会受到蔑视和抛弃。科学之所以能受到人的追捧,就是因为科学能使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使人能利用科学来能动地让自然界服务于人,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需要。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一切成果必须为人的健康、幸福和发展服务。医学的主体和对象都使人,人文精神不仅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的重要方法。 谈到科学精神,医学既然作为一门科学,如何能不体现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它是一种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它还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的理性力量,是一种为真理而敢于蔑视和反对神权、迷信、歪理邪说和一切强权的正义力量。纵贯几千年的中西医学史,从张仲景立足临床建立临证医学,金元四大家的学术争鸣,到李时珍历时30年,不畏艰苦的亲自栽培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从希波克拉底、盖仑、到巴斯德、哈维,无不唯实求真,蔑视神学和权威;无不舍身忘己,献身医学事业;无不具有怀疑精神、批判理性精神和谦恭、团结他人、博采众长的精神。一言以蔽之,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贯穿着科学精神。 展望中西医学的未来,中西医学存在着文化屏障,虽然具有相同的精神,但科学的“融合点“还没有到来,目前要强行把两种医学合而为一是不可能的。但是,中西医学会最终走向融合,融合的条件是加快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既不能拒绝外来的先进文化,又要坚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一切先进的科学文化只有民族化才能扎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能传播出去。中西医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中西医的未来的光明的,让世人一起努力,让中西医在世界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冯泽永.《中西医学比较》[M].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郑兰英,《文化•医学与教育》[M].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5. 中西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摘 要: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宝贵的医学科学,中医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其医学知识包含了中国医学者多年的医疗认知精髓,在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西医结合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医学成果,中西结合在治疗骨折、器官衰竭及麻醉阵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医学成果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中西医结合依然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医学概念入手,分析了几点对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思考,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中西医学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概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项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病的学科,从微观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门研究中西和西医形成与发展的研究内容,探究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某项疾病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将两种医学中的优点进行融汇,吸收两者的长处,制定一项新型的医学理论,更好服务于疾病治疗和医学进步。中西医结合发展是当前医�W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中医注重养身和身体调养,对疾病治疗采取保守的治疗理念,而西医则直达病灶,消除身体的疾病部位,中西医结合医学囊括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理念,对疾病采取宏观性的治疗策略,提高整体的医学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观念认知 从医学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医是一种经验化的医学手段,其注重人体整体性的功能调控,重视人体微观病灶的关联系,是一种集体补偿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则属于实验医学范畴,注重微观局部病灶的发病因,其治疗理念采取对抗性的治疗理念,直达病灶深处,对肿瘤、急性心血管等重症急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要端正认知观念,不能将两种医学对立,要认识到两种医学的互补性,坚持中医医学的特色,将先进的西医设备和治疗方法和中医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促进中西医的融合。 (二)强化对中西医学的差异性认知 中医和西医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划分范畴,两种医学在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中西医几何医学发展要重视这种差异性,在医学差异性中寻求医学融合和合作,以医学科学作为基础理论,保持中西医学的发展优势,消除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困扰。中西医要深入研究生理和病理的内在联系,将宏观化的治疗理念纳入到西医中,将科学的研究方法融入到中医的研究中,从两者之间寻找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实践快速开展,在医学实践中完善中西医学。 (三)建设中西医学科学目录 当前我国的中西结合医学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没有创建完善的科学目录,这影响了专业化发展进程,在高校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招生中,其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性的学科进行招生,这增加了科学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中西医学科学目录制定要秉承着医学开放、医学共享及医学融合的理念,推进中医科学的理论化进程,将中医治疗体系逐步完善,针对其药理分析、治疗方案及病灶研究等制定科学化的操作流程,实现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的统一性,真正实现东西融合的医药学发展理念。 (四)打造专业化的医学团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医学团队的支撑,我国中医学的学者和大师都已经年近不惑,西医传播和发展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中医甚至进入了低迷的发展阶段,专业性中医人才的流失加剧了中医发展的困境。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团队,鼓励中医从业者研究西医的理论方法,也加速西医从业者的中医治疗理念提升,加快融合性医学团队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方面,要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先进医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学科人才,为中西医结核医学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有的医学水平,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衔接和融合。受到长期的思维认知束缚,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唯经验论,中医治疗是慢行调理,不能起到立竿见效的作用,而西医则直达病原,治疗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应当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理念穿插,将中医经典古方的药理学试验和西医的临床试验结合在一起,结合现代的技术实验去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当前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体现在肿瘤疾病和妇科疾病的保守治疗,而西医则是以现代化的诊断技术来确定病情,中西医结合医学要秉承西医的诊断技术和诊断方法,挖掘中西医的优势,在西医的研究方法下开展中西药方的病理学探究,在临床实践中验证中医学的可信性,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目的是融汇两家所长,探究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创建新型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探究中医的病理学科学性,采用中医的诊断技术诊断病情病灶,采用药物提取技术挖掘中医药方的有效成分,实现中医和西医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占海.对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一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9). [2]孙双双.浅谈中西医结合有待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西医结核研究,2013(04). [3]李 恩.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学术论文 2.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中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4. 西医临床毕业论文
一、中医
优点:
1、防患于未然,机体稍有功能上的变化,中医即认为是阴阳失衡,就要适当的调整。
2、治病求本,发现问题就要找到发病的根本,从根本上去除疾病,从而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
3、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人体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个位置有病,其根本不一定在这里,多数是两三个脏器或经络功能失衡的结果。
4、辩证论治,有了疾病,不能就病治病,而是要通过四诊,也可以结合现代辅助检查设备,综合判断,分析透彻疾病的证型然后才可以处方治疗。
缺点:
对病人状况的判断,在脏器功能上,因对五行生克关系无标准;在对风寒暑湿热燥之状态影响的或益或害,无法正确度量,故而,诊断便没有了确定性,却往往出现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会出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确定性局面。
二、西医
优点:
1、展示的知识,都能得到实证的支持。因而,清楚、确定、明白、易懂。
2、对疾病的诊断,有种种明确的生化物理指标支持。因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都有绝不含糊的明确步骤。疗效也可预见。能借助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医疗操作的精准度,从而不断提高疗效。
缺点:
1、对不能明确显示现有生理指标异常的疾病,无能为力。具体表现在对很多所谓疑难杂症,无法明确诊断,更无法治疗。
2、对一些虽能显示生理指标异常、但尚不明其产生原因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无法治愈。
扩展资料:
近年来已创立或正在酝酿一些新的学科领域,如中医病理学、实验针灸学和针刺麻醉学等。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除自身的实践外,还依赖于科技水平的进步。
80年代以后,中西医结合突破了统一论,把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创新,在中西医各自向前发展的前提下,使中西医结合工作获得新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就跟西医和营养的结合一样,是一种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只是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新闻-到底是看中医还是西医?让你一目了然!
我觉得是现代医学,因为中医还得讲究阴阳五行,还得懂科学。总之就比较麻烦,而现在医学就没有那么麻烦。
中医治病讲究人是一个整体,西医是治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所以才会觉得中医慢,其实中医是把病的根源找出来解决问题,西医是直接把病压下去表面上看上去快好了实际越压越严重,西医能把急性病医成慢性病病而且终生服药控制,而中医会用药和食材结合的调理方式来调理慢性病,调理好后不需要终生服药。比如高血压,中医调理是去痰湿强肝肾等,所有治疗调理以人为本,西医就常年吃降压药,在中医看来不应该这样服药而且这样服药不出里几年是致命的,不然为什么这么多高血压的人最后要么就脑充血要么中风偏瘫什么的。中医从来都是提倡大家多养生,少吃药,药有三分毒,长期服用伤肝肾,脾胃。说白了,中医就是提倡大家勤奋点少吃外卖,早睡早起适量运动,不严重的小感冒用药水泡泡澡吃点驱寒食物就得了。
学西医除外科手术医生外,西医易学,开具处方配药用药,西药产品都有说明书, 用药有标准答案,西医在应急救急方面大方向优于中医,西医在突发性疾病,突发 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能有效的赢得生还时间,学中医的好处多多,但难入门,如果做好 一个全能中医,不亚于一所全科医院,做好一个真正的中医,他是不分科室的,如果 分科室的医生,他们的医技只能祘是学徒中医,中医他能治未病,他可以用于手术 后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宿短康复时长,他能调节治疗风寒湿火邪气的伤害,治疗跌 打损伤续筋接骨,消肿止痛,功高至伟,他能对人全身所有产生的病情起到治愈保 护的作用,他能养生保健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去翻翻本草纲目啦
胃肠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需放置多种管道以方便临床病情观察和治疗,因此,管道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胃肠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本文对胃肠外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探讨。选取了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胃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一组为优质护理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最后将两组所得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胃肠外科;优质护理;分层管理;基础护理;技术革新
胃肠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胃肠外科手术会对患者造成很大创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压力,在长时间的恢复过程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优质临床护理,既可以帮助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又可以减轻其身体上的痛苦,帮其消除理顾虑,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1]。
1 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在5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为22~50岁,平均年龄在(±)岁,其中有32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胃肠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直肠癌、胃部肿瘤、胃穿孔、十二指肠穿孔等,均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优质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护理服务小组采用一般护理服务。
方法
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 随着我院责任护理模式的改进,护理 规章制度 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近来分层管理模式正为医院各部门广泛关注和运用,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护理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医院应加强分层管理与培训[2]。首先要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具体的服务内容;重新建立分层培训管理机制,结合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级别的不同对其培训目标、内容和计划做适当的安排,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工作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定时的检查、考核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有欠缺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指正,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护理服务如舒适的休息环境、严格卫生的治疗器械、与患者适当的沟通等等。对于入住到医院的胃肠患者,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病房,向其宣传和普及护理知识以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在患者的床边,尤其是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建立流动式的护理工作站,加强护理流动车的巡逻检查工作,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多个流动输液架,方便手术后的患者早期的下床活动;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帮其缓解心理上的顾虑,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信心,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等等。
加强技术革新 由于胃肠疾病和容易导致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加强胃肠护理技术的革新是十分必要的[3]。如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后使用的人工肛门会给其带来严重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粪便很容易污染到造口周围的皮肤,发出异味,并容易产生由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此外,由于恶劣的气味和不忍直视的画面,让患者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情绪,害怕被家人和朋友嫌弃、厌恶,有些患者还对癌症和死亡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良好、完善的护理技术,并加强及时更新,利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尽量为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以增大痊愈的速度。
2 结果
在优质护理服务小组中,有18例患者取得显著效果,5例患者效果较明显,2例患者的效果一般;在一般护理服务小组中,有8例患者的效果显著,12例患者效果较明显,5例患者得到的护理效果一般。可以看出,优质护理服务组比一般护理组的效果显著。
3 讨论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点。平等对待健康人、残疾人和疾病患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服务;将护理、生理和心理护理的服务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把护理服务的科研、管理、对策、环境和效果作为一个整体;将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护理服务作为一个时间上的整体。
在我院肠胃外科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使患者的医疗环境得到了大程度的改善,硬件设施的舒适度也有所增强。临床护理需要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同时的促进与维护。除了要帮助患者消除身体上的痛苦外,还要对其进行心理、精神上的安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其社会需要,同时通过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获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4]。
本次调查研究是严格按照优质护理的服务计划进行的,并根据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实际病情细化工作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护理技术的革新,使护理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患者及其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4 结语
在本次胃肠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过程当中,笔者获益匪浅,得到深刻的认识。胃肠外科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都是相对复杂的,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素质上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达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在掌握最新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和不良情绪,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已获得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配合,一定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骆菊英,朱慧琴,罗庆玲.优质护理在胃肠外科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419.
[2]严娜萍,任品芬,王品楠.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77-78.
[3]陈敏.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24-225.
[4]王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0:1127-1128.
【关键词】外科;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10―0254―01
护理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 措施 ,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床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共进行胃肠减压术65例,其中男51例,女14例,年龄17―80岁,平均58岁。肠梗阻40例,胃癌5例,胰腺炎12例,胆石症8例。
胃肠减压方法先将患者充分准备后,选择质量好,刺激小,型号适宜的胃管,用液体石蜡油充分润滑全管后,将胃管从一侧鼻腔轻轻地、均匀地插入患者的胃内,边插边瞩其吞咽,同时耐心地告之不要紧张,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长度确定在胃内后,妥善固定。
2 护理
置管前 普外科患者均为清醒患者,所以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说明置管过程中不适,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及配合的重要性。
置管中
充分润滑胃管:润滑的长度为需要的插入的长度。插管中,病人若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提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对清醒病人插管,由于患者恐慌,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有时不�与医务人员配合,所以成功率可能会降低。根据我科临床可采取口含温开水或石蜡油使患者唾液分泌增多,促进吞咽动作,有时也可坐起插管。插管时先将胃管与鼻孔平行插入2cm后改呈60°角,继续插入至鼻咽部,约插入15cm后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紧贴胸壁,以增加咽喉部弧度,使胃管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此时嘱患者边吞咽边将胃管缓缓插至所需长度后固定。
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的方法:
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将胃管末端置盛水的杯中无气体逸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能在胃部听到气过水音。然后,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以胶布固定在鼻尖部,接上胃肠减压器。
胃管固定方法:传统的固定方法因受出汗、胃管重力影响,固定的胶布�脱落,经改良后的胶布固定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大大减少了胃管因固定不当而脱出的机率。方法是首先将固定处管周的石蜡油和病人鼻梁上的油渍用纱布擦净,用3m贴剪成碟翼状备用,将剪好的胶布头部固定于鼻梁上,胶布两翼分别缠绕于胃管上,一般每日更换一次,汗液分泌物浸湿胶布后应及时更换。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有无出血情况,如有鲜红色液体引出,说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应合理安排输液的顺序及速度,若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基础护理在置管期问,随时评估病人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情况作好口腔护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定时清洁鼻腔;长期使用胃管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人部位,避免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加强呼吸道理保持适宜的病室温湿度,一般温度为18―20度,湿度为5O一70%,经常协助病人拍背咳嗽、做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感染[3]。
拔管的护理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胃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出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3 胃肠减压管脱出的原因:留置胃管是普外科术后各种引流管中最不适的引流管。
对于神志清楚的部分患者由于对鼻胃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之承受着病痛和疾病带来的心理冲击,不能耐受鼻胃管所带来的咽痛等不适,情绪急躁将胃管强行拔出。
护理:①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及应有的不适,稳定患者的情绪。留置胃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既可稀释痰液帮助咳出,又可湿润温暖咽喉部,减轻疼痛,预防咽喉炎的发生。②留置胃管期间,向鼻孔处滴石蜡油,每日1次。减小胃管与鼻黏膜的磨擦,减少不舒适感。
固定不牢,自行脱出主要原因:①鼻胃管固定不妥,胶布成为活环。传统的方法是将胶布绕管缠绕360°,然后交叉粘贴在上唇面颊部。缺点是缠绕鼻胃管的胶布�受鼻涕浸湿,形成活环,上唇面颊分泌的油渍�造成胶布失去粘性而脱落。②鼻饲治疗或胃管内注药时因操作不当或病人不注意或活动时均可导致鼻胃管脱落。
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 鼻饲治疗时由于患者不遵守医嘱自行调节加大胃管营养液的滴速,或鼻饲物过凉导致短时间内大量营养液倾倒入胃,引起胃部不适引起剧烈呕吐导致鼻胃管呕出。同时患者因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少,当鼻胃管被药物、黏稠的胃液、食物残渣等堵塞造成不通时,胃肠道的积气积液不能排出,造成胃肠道的逆蠕动,鼻胃管和胃内容物一同呕出。
4 预防对策
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关心体贴,耐心解释病情,讲述鼻胃管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让患者及家属明白鼻饲对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和营养状�的作用以及经胃肠道用药安全性和经济性。对于昏迷病人护士应向家属讲解,以取得配合,做好监护避免将鼻胃管自行拔出。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解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避免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
做好胃管知识的健康 教育 为了保证宣教效果,应在插管前、后多次宣教。在插胃管前宣教时,详细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意义和脱落的危害,胃管固定方法及如何防止胃管拔出。通过宣教,引起患者的重视,掌握在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宜缓慢,不要突然变换体位,不要牵拉胃管。在发现或无意识中将胶布抓脱落时,及时按信号灯让护士重新固定。
加强巡视特别是加强夜间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对意识障碍患者,在无护士专人护理的情�下,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约束,防止无意拔管。 护理操作中每一项技术都需要大家去思考,去反复的推敲,不是所有的操作都是死板的,其实每一项操作都会有人性化护理穿插与整个操作当中,就需要大家去努力,增强病人的应对和适应能力,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5 体会
胃肠减压在普外科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胰腺炎、胆石症等手术患者术前都要留置胃管。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局部解剖和操作方法,力争插管顺利,减压通畅。不断 总结 经验 ,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经常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建芳_夕 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2] 郭桂芳姚兰_夕 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医学外科论文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强,培养基本功扎实、职业素质过硬的医学生已经成为了外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外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微课字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2月至2014年度7月咸宁职业教育学校学习的20XX级护理专业学生7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学习,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水平,以及对教学效果个人评价的差异。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授课,观察组护生的各项实验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满意程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微课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教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基础护理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值得在学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微课;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一、引言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作为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指导学生对基本操作熟悉以及掌握的关键环节。常规实验教学模式下,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往往难以实现单向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引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升[1]。为进一步探究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的应用价值,选取咸宁职业教育学校的70名同年级护生进行研究,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二、材料和方法
第一,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咸宁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技术操作学习的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5名,其中男性6名,女性29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35名,其中男性5名,女性30名,年龄在19-23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接受常规实验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每组均配置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两组学生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故有可比性。第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即根据课程安排由教师讲解示范,并在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即在教材中副带讲解相应知识的视频,并提供常见操作问题示范事例的视频录像演示,以及各项操作中的主要注意事项以及细节处理的关键。同时构建校园网络课程,观察组护生在课余时间均可登录此平台进行相应视频的观看,并进行教学点评和意见反馈。授课教师适时在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解释学生的困惑,学生也可将教学视频通过下载至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随时观看[2]。第三,观察指标。其一,根据学生在各项实验考核中的成绩评价教学效果,基础操作考试包括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以及心肺复苏四项。其二,根据两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授课的满意度反馈性评价结果,以教学方式是否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掌握以及促进学习效率并结合课程学习的`个人评价的问卷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第四,统计学方法。选择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为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第一,通过对两组护生的最终实验操作课程考核,可以发现观察组经微课学习后在导尿术、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以及心肺复苏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第二,通过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可以发现,微课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常规实验教学模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四、讨论
微课教学观念最初是由美国提出,并逐渐推广到全球高校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线以及移动学习,实现实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3]。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小而精的特点,在较短的视频中简明扼要的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关键的操作步骤,同时因其可在移动终端播放,越来越受到现代的学生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下,对于一些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而言,不敢上课提问,以及发表个人看法,往往容易错失老师指导的机会,不利于后续学习。通过构建人性化的网络平台,微课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师生互动渠道,有利于师生间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交流[4]。本次研究通过从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外科护理的教学效果观察,可以发现从实验基础操作考核中,观察组经微课辅助教学的导尿术、肌肉注射等各项考核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同时观察组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优于于对照组(),学生认同度较高,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辅以微课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现操作考核成绩,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同时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2.
[2]罗文平,赵惠,刘海波,等.手术病人护理微视频在高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616-617.
[3]李德伟,孙红梅,任恩发.浅谈微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4):134-135.
[4]黄晓鹂,李树民.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1):33-36.
[1] 沈向真,侯加法,王小龙等. 犬膀胱结石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J]. 畜牧与兽医, 2003, 35 (9) _4 . [2] 彭成诚,曾卫东,王小琴等. 一例犬膀胱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 37 (12) . [3] 李慧,李越堑. 母犬膀胱结石的诊疗报告 [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4] 刘永旺,赵艳兵,钱存忠等. 母犬特大膀胱结石的诊治及尿石成分分析 [J]. 畜牧与兽医, 2006, 38 (12) _2 . [5] 项夫,张焱,田海燕等. 一例犬膀胱结石和肾脏结石的诊疗 [J].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 (8) _3 . [6] 甘辉群,谭菊,刘明生等. 犬膀胱结石的影像诊断技术 [J]. 畜牧与兽医, 2007, 39 (1) _1 . [7] 孙姝,于闯,董美英等. 犬猫尿道膀胱结石的诊断、治疗及尿痛舒的溶石效果 [A]. 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8] 林本夫,常树忠,原丽红等. 犬尿石症的诊治 [J]. 畜牧与兽医, 2005, 37 (4) _2 . [9] 王丽群,刘庆新,李芳等. 浅谈犬膀胱结石的诊治 [J]. 湖北畜牧兽医, 2009, (2) _2 . [10] 刘静,郭剑英. 一例犬膀胱结石病例报告 [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一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 2008 . [11] 项夫. 犬的膀胱结石和肾脏结石的手术疗法和体会 [A]. 第五届北京宠物医师大会论文集[C]. 2009 . [12] 李爱江,张敏. 犬尿石症的病因与防治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34) _2 . [13] 李越堑. 一例母犬膀胱结石的诊疗报告 [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会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14] 项夫,张焱,田海燕等. 京巴犬膀胱结石和肾脏结石的诊疗报告 [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15] 陈瑞,王飞,张洋等. 犬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一例 [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会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16] 娄红军. 犬复发性膀胱结石的探析 [A]. 第十二届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17] 施萍. 犬膀胱结石的手术治疗 [A]. 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 [18] 蔡玉梅. 人工诱发犬膀胱结石的研究 [D]. 1996. [19] 郭庆勇,喻昌盛,章建喜等. 一例犬结石的诊疗报告 [A].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会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8 . [20] 任俊玲,李和平,马恒东等. 犬尿石症病因分析 [J]. 畜牧与兽医, 2007, 39 (1) _3 .
一天一点的爱 早日里,跟母亲接触的多了反而不觉得怎样。可是住校后,我发现每次回家母亲都要亲昵的把我的鼻子点一下,每次回家都要点一下,无一例外。这一点是爱吗? 我又一次回家母亲点了我的鼻头。在点的那一瞬间,我的体内似乎流动着一种液体,暖暖的,热热的,在我的身体里循环往复,激活了我的每根神经末梢,它使我兴奋,使我感动,使我忘掉了所有的烦恼,使我每个星期天都过得快乐开心,无忧无虑。 我曾在书上看到一个父亲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肾切下来换给了儿子,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而这位父亲却在手术中身亡了。这种爱是多么的珍贵啊! 有人说父爱是座山,母爱是片海,有了山的庇护,有了海的滋养,儿女们才能幸福地成长。我的父母在生活中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帮助,父母用自己的心在与我交流沟通。 每次考试后,是母亲与我一同坐下来,耐心的分析我每一科的弱点,鼓舞我的士气,为我树立信心。 一次爬山中,当我意志不坚定要下山时,是母亲给了我鼓励,让我坚持爬上山的顶峰,一览众山之小。 在表演节目时,又是母亲给我壮胆,让我不要害怕出丑和尴尬,勇敢的面向观众。 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守侯在我的身边,给我查体温,给我端水喂药,给我炖汤……勉励我与疾病作斗争,教我顽强地站起来。 每天放学后,母亲一次次问长问短,问这问那,当我兴高采烈的一一回答时,母亲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当我闷闷不乐的时候,母亲会忧心忡忡的从我的脸上读懂我,语重心长的疏导和安慰我。每当我失意的时候,是母亲点亮了我前行的灯;每当我远行的时候,是母亲为远方的我祈祷;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是母亲在门口微笑着迎候。 一天一点的爱,让我在人生路上奋起前进。 一天一点的爱,让我忧伤时重拾信心与信念。 一天一点的爱,在人间永存,直到永远永远……希望给我分!!!!!!! 回答者: 我下谁人不识君 - 经理 四级 2009-7-11 10:50河南省首届中学生作文竞赛优秀作文选 1990暨历届高考优秀作文评析 十七岁的人生路 全国中学生最新获奖作文精选 《做文明的中学生》征文精选 中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3, 记事 白云深处 对世界笑一个 优秀作文精选 语文小品集锦 说明文精选 1984-1989各地中考优秀作文选讲 全国中学生四季作文 读书征文获奖佳作 江苏省首届高中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 东北师大附中作文精华 全国初中升学考试优秀作文选评 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文精选 考场作文指南 寻找成熟 河北省第一届中学生作文竞赛获奖作文选 初中生600字作文 全国高中优秀作文评选 中外中学生优秀作文评析 鹤翎集 中学生18种常用文体优秀作文精选 我们呼唤真诚 全国重点中学获奖作文选评 全国中学生获奖科技作文选评 广西中师学生获奖作文选评 环境和我们 中学生文坛. 第一辑 生活的乐趣 全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评 中学生作文选优与评点 全国重点中学优秀作文选 中专语文学习指导. 第二册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一册自学引路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三册自学引路 中等师范《文选与写作》第五册自学引路 现代汉语教程 : 说话课本. 第二册 现代汉语教程 : 读写课本. 第二册 现代汉语进修教程 现代汉语教程 : 读写课本. 第一册 基础汉语续25课 = Basic Chinese course 25 more lessons 开明初级汉语 中英日会话手册 = Handbook in three languages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汉语听力训练. 下册 = Listening practice for Chinese .Ⅱ 新汉语课本. 第五册 = New Chinese textbook 新汉语课本. 第六册 = New Chinese textbook 汉语高级教程 = Advanced Chinese course. 第二册 汉语课本 汉语教学常用词汇 少数民族语文教学论文集 汉蒙名词术语分类词典, 自然科学部分 实用汉语课本. 第六册 = 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现代满语研究 速成自学满语基础讲义 连南八排瑶语 火塘边的神话 动物 小学生学自然. 第一册 宇宙 小学自然兴趣活动 声光热 小学自然第一册备课教案 有趣的自然课 学好自然的金钥匙 自然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研究 小学自然教材教法 小学自然知识手册 小学自然教学辅导 巧手巧做 小学语文古诗歌曲集 儿童趣味折纸 折纸游戏 中小学生写字指导 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 中小学打击乐基础训练 手工劳作100件 应用手工 教儿童学国画. 上 教儿童学国画. 下 小学生游戏活动400例. 下 小学体育教师参考 两跳一踢 中小学体育教学法 儿童足球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教材教法 初中物理选择题 中学物理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分析 中学物理教学法 中学物理教学文选. 第四册 中学物理教学文选. 第五册 高级中学物理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高中物理练习. 上册 高中物理练习. 下册 高中物理课外习题集. 下册 物理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学参考书 物理 初中物理教与学 高中物理教与学 初中物理练习. 第一册 初中物理练习. 第二册 物理 高中物理基础训练. 上册 高中物理基础训练. 下册 初中物理第一册学生学习册 初三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与测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选 初中物理第二册辅导与练习 初级中学物理 物理竞赛专题讲座 声学趣谈 初中物理课内外辅导与水平测试. 1 初中物理课内外辅导与水平测试. 2 中学物理解题大全 高中物理选择题解题指要 初中物理同步选择题 物理化学 你会解吗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 物理 物理 高中物理对应思考与同步训练 常考物理典型错误分析 中学物理函数图象 物理选择题解题指要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三册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四册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一册 中学物理学习水平分类与阶梯测试. 第二册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 第一册 牦牛救主 一个故事一个谜 人与动物传奇 中华好儿女 3分钟儿童影视故事100则 故事葫芦123 心灵的闪光人格的丰采 成语中的动物故事 冒险故事精选 小哥俩猎虎 有趣的果 雷锋叔叔的故事 祖国在我心中 封神榜人物故事 魔鬼的花园 李贞的故事 最新现代儿童故事365 河狸别墅 闽北杜鹃红 追求与奉献 红军英雄故事 先锋的故事. 下册 抗美援朝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 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故事 英雄出少年 革命老一辈 滴水映辉 延安春秋 一天一个好故事. 续集 法拉第手中的金钥匙 危险的故事 打开智慧门 瞧,太阳一家子 法拉第 科技界精英拾萃 苔纹集 柳绿花红 男神之爱 美丽的阵痛 张学良将军诗词注释 边界,有一轮残月 蓝色的风景线 春雨的悄悄话 旋转的秋千 一缕情丝一场梦 天地情 追求六重奏 台湾现代诗四十家 一个彝人的梦想 红手帕 吭吭歌 1987年全国诗歌报刊集萃 远山 山韵水韵 风流金三角 彩色的情绪 印痕 润金书斋词稿 当代散文诗选 竹叶集 探索散文诗选 塔里木恋歌 绿色的祥云 楚魂 启功韵语 爱的旋律 未凡情诗选 中华之光 唐音阁吟稿 在你面前 心灵的隐秘 雏音集 五色花 矿山风情 江海诗词. 第七辑 魂系乡情 长城之魂 尹灵芝传 萧剑情仇 夜侠小燕飞 王公十八判 秦淮梦 铁骑银瓶 关东十侠演义. 上 关东十侠演义. 下 冷艳孤芳 秦桧的后裔 程咬金 铁胆雄风 峨嵋淫盗柳三 南洋女的私情 硝烟谍影 侠义风尘传. 中 侠义风尘传. 下 胜英智斗飞天鼠 下八仙演义 又名,济小塘捉妖 风流尼姑怨 拳乡传奇 金瓶梅传 怨妃 昏暗的桃花巷 晚清血泪 断头台 新孽海花 峨嵋剑侠泪 黄天霸全传 : 新编通俗章回小说. 下 洞房花烛泪 关内辽东一局棋 乱世群雄 逍遥书生 拿破仑演义 新官场现形记 剑底游龙 十年孤剑沧海盟 扇公子 碧血鸳鸯 风尘八义 祸起宫闱 大明豪侠传 夏天的回忆 倒塌的香房 枣花传奇 茫茫的草原. 下部 昨夜之灯 陆小凤. 一 陆小凤. 二 贼船 花骸 魔棒 复仇的野人 江湖三女侠 心之呼唤 金陵断梦录 劫后香港 港星之恋 废墟 赖柏英 春江万里情 让世界充满爱 石榴花 新战争与和平. 第四部 新战争与和平. 第五部 淘气红娘 女儿的情人 女儿经 东行漫记 行辕密码 风流诗人徐志摩 球场内外的孙晋芳 十年动乱 四月的归来 美人魂 魔幻间谍 心园 月亮的眼睛 变 长干行 芳草青青 喋血东江 风流的哑女 荒漠之吻 天门 失落的上帝 银幕后面的爱恋 永远的花季 星星·月亮·太阳 握不住的情 鸳鸯风流剑 碧血情仇 少女日记 魂归何处 红梅花上的血迹 红嘴相思鸟 爆炸 欲与情的冲突 奔驰的美神 太阳方队 昨夜西风 巴人村纪事 链歌 红蝴蝶白蝴蝶 泪美人 道是无情却有情 黑大侠情话 爱的讲座 射向爵士的子弹 奇才 风流女囚 有钱十万 金三角密电 恍惚的夜晚 谍海风云 西部雪 走不出男人的视野 少男少女,一共七个 海边的故事 孤客 我的夏娃 骚动 怪侣奇踪 恋 鬼符 褐色鸟群 海内外华人微型小说精选简评集 风流窑主 蛇·龙·人 隐秘 笑盈盈的大丽菊 蜜月中最后的晚餐 荒岛幽灵 愿我们成为朋友 花地 接潮情歌 旋风探长. 第一辑 列兵的摇篮 孟夫子秘闻 伊甸园里的躁动 十八岁出门远行 花灯象她那双眼睛 A市轶闻 暴风雪中 北极村童话 纸片儿 欢乐十三章 巨鸟 无主题变奏 塔铺 小镇上的罗曼史 客从西方来 特别专案 爱的能源 彩色的谋杀 回声行动 黑洞 血溅木棉花 香港爱情百态 火欲 大理寺正卿的失踪 一夜风流 南洋华人小说选 大河滩 作家、评论家、编辑家推荐1988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集 三角形太阳 命运变奏曲 毕四海中短篇小说选 微型小说名家集 月儿沟铁事 一夜夫妻 百字小说 失败的婚姻 小河流淌 苦吻 爱情故事 老墙 神降临时的爱 盲马 女儿木 跌梦谷 雨蒙蒙雾蒙蒙 后长的犄角 孽海情 天使与金香 白蔷薇 八百米深处 纯洁的维纳斯 野玫瑰 爱的困惑 画眉 我应该怎么办 当代侠女 山里梅 婚约 村洒 风流苏小小 银行大劫案 烦恼人生 美人鱼的期待 到美国去,到美国去 爱河里的迷失者 警察与乡女 逝去的岁月 昨天的报告 香河风情 圆形日子 诱猎 恩怨 万里征途云和月 冬天的狩猎者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小群体社会学 中国的"官场病" 充满选择的社会 当代社会学理论 社会政策的计划观点 社会学 社会组织学 愿你成为社会活动家 新编简明社会学 日常接触 你我他的社会 生存智慧论 幽默的人生 成功地推销你自己 好感学 现代人的交际优化 幽默的力量 处世与交友的艺术 自控术 社交大全 人际关系手册 人际交往心理学 你·我·他 探透人心的秘诀 人生交际术 怎样与难以相处的人打交道 与人合作的秘诀 生存、发展、成功 你了解自己吗 现代人际交往学 受人欢迎的交际法 瑞士的社会结构 实用谈判学 人际交往原则60例 交友之道 公共关系学 现代公共关系 提高你的知名度 现代实用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与实践 公共关系实务大全 中外公共关系趣谈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 人际关系与心理调节 戴尔·卡耐基处事要诀200法锦囊妙语1000条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最初四分钟接触 公共关系学 怎样当好公关小姐 公共关系入门 公共关系学 家庭关系的心理透视 现代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手册 公共关系案例 现代公共关系学教程 现代公共关系的技巧 实用公共关系学, 实务部分 公共关系学问答 生活方式研究 公共关系心理学 人的本能 人类性生活史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 文化变迁 人文进化学 = Human culture civilization evolutionology:Reading notes of metaculturology : 一个元文化学的研究札记 人类性爱史话 亚洲诸社会的人类学比较研究 人·文化·生境 人与自然 宏观文化人类学 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 多样性的世界 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 = Margaret Mead and Samoa 民族学研究. 第九辑 民族学译文集. 二 社会心理的认识与调控 应用社会心理学文集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问题 社会心理学 社会意识百态观 交际障碍·冲突·压力 流行的社会心理 宣传心理学 读心术 男性的困境 女人之间 男性性向学 男女差异心理学 爱情心理透视 现代女性的心理 测试你的情侣 约会的艺术 女性成功的奥秘 女性身心史话 女性弱点释析 妇女心理变态的真实故事 性与性差 生存中的心理平衡 女性生命导航 温柔乡导航 女性的温柔和聪明 男女差异趣谈 OK!单身汉,照样快活 爱河鸳盟 流言 隐私 失爱 错乱 中国农村社会学 科学·爱·秩序·进步 人类知识起源论 孟德斯鸠与中国 我的信仰 罗素热烈的怀疑者 约·斯·穆勒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 思维的建构和反思 超级思维 现代思维方法学 异想天开 大脑设计 逻辑学自学指南 逻辑概要 新逻辑学 逻辑哲学引论 逻辑学原理及其应用 比较逻辑史 中国中古逻辑史 中国逻辑史, 近代卷 中国逻辑史, 先秦卷 辩证逻辑导论 辩证思维方式论 逻辑学 形式逻辑教程 形式逻辑通论 新编逻辑教程 科学思维学 普通逻辑理论与实践 形式逻辑教程 实用逻辑教程 形式逻辑教程 形式逻辑基础 逻辑学新编 形式逻辑应试册 笑话、幽默与逻辑 马克·吐温的声明 中学生趣味逻辑 智胜术 交谈与诡辩 避实就虚 工商行政管理实用逻辑 道德问题丛论 理解人性 伦理学 主体的沉沦与觉醒 人格论 中国人的人格 新编伦理学 亡哲学 境遇伦理学 新人学导论 如何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现代化与现代化伦理精神 社会公正论 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 人生的学问 中西方人性优劣谈 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我的人学 人生与道德学习指导 树立科学人生观 人生的理论与实践 岁序赠言 人生小语 人生哲学 人生99 人生哲学概论 人生哲学教程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0位哲学家谈人生 人生理想二十讲 世界大文豪人生金句2000 治学 人生哲理教程 人生哲学新编 思想品德教程 这里也有人生哲学 游城南记 西安旅游 长城 西楚大观戏马台 应县木塔史话 趣途万里 中国旅游大全, 中南册 中国出差旅游手册 实用旅游手册 甘肃导游基础知识 徐霞客游记导读 北京导游 五台山游记选注 晋中旅游大观 云中游 鞍山市民办事指南 大连旅游疗养指南 终南山记游 枯枝牡丹园 上海大观园导游 北海 江南名胜滕王阁 紫禁城秘闻 滕王阁 中岳庙 凌云乌尤史略 紫禁城 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 拉卜楞寺 溥仁寺 社旗山陕会馆 南华寺 大明寺与平山堂 成吉思汗陵与鄂尔多斯 中山陵园史录 十三陵 文化旅游 你想到此一游吗 俯瞰北京 蓟县风物览胜 五泉山与五泉山人 甘肃名胜古迹录 苏州胜迹重修记 南京 景德镇 福建风景名胜. 上册 台湾人看台湾 千唐志斋 河南概览 武汉旅游指南 粤北风采 天府明珠都江堰市 贵州旅游指南 西双版纳览胜 秘境云南 岳飞故里 异国风情趣事 老干部纪念手册 世界珍闻 百科园拾趣 悬在空中的十字架 奇奇特特的人 天下奇事趣闻 天下奇闻. 第五辑 世界奇闻录选. 二 实用富民大全 天下奇物大观 博采珍闻. 第六辑 知识智力竞赛题解续编3000例 世界奇迹之谜. 续集 少年信箱. 四 最新知识竞赛大全 全球文明史·人类百科大事通览, 数学理工卷 袖珍少年百科全书 青年自学百科全书 事物纪原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75. 子部, 类书类, 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事类赋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4. 经部, 乐律全书 战士小百科 中外奇闻怪事大观 冰淇淋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活文化拾趣 市民办事指南 信不信由你 生活小智慧1500则 午间半小时节目稿精选 娱乐·消遣 环球珍宝掠夺 生活良友. 3 洋世界拍案惊奇 它是什么 现代生活知识小百库 身边生活小百科 老年文体大全 知识溯源大全 趣知百汇 老同志日常难题解 万事由来 百科知识源由集萃 百科知识数据库 天下奇事, 自然·生理部分 天下奇事, 社会部分 天下奇事, 动物部分 天下趣闻奇观录. 续篇 天下趣闻奇观录 1001个由来 晚年生活科学 解除苦恼大全 贵州之最 四部精华 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工程材料工艺学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教材 金工实习报告 金属学与热处理 电厂金属材料 金属学 金属学原理习题集 金属中的扩散 金属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的进展 金属机械性能 金属塑性变形物理基础 板材与型材弯曲回弹控制原理与方法 金属机械性能基础知识问答 实用金属材料分析方法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 材料结构电子显微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金属X射线学 无损检测工艺 渗透探伤 射线探伤 射线检测工艺学 电磁无损检测 材料化学分析 金属的残余应力与振动处理技术 非晶态金属合金 高温合金晶界间隙相 金属合金中的氢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 高锰钢 金属材料学 富氧在有色冶金中的应用 优质黄羽肉鸡繁育与饲养技术 鸡饲料配方500例 三黄鸡生产 乌骨鸡饲养技术 火鸡饲养技术 家庭科学养鸭 实用养鹅新技术 良种肉鸽饲养技术 怎样养鹌鹑 实用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 第一册 农村简明兽医 农村兽医病理诊断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家畜环境卫生学 实用家畜传染病学 兽医检疫学 畜禽检疫手册 家畜解剖学 兽医组织学 畜禽解剖生理 家畜病理学. 上册 家畜病理学. 下册 家畜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 兽医病原微生物总论 中兽医辩证论治 兽医临床诊疗基础 兽医临诊病理学 中兽医诊断学 家畜临床诊断及内科学 家畜传染病学 家畜寄生蠕虫图谱 冷冻疗法在兽医外科的应用 马牛直肠破裂缝合法 公畜不育症 驴马妊娠毒血症 兽医产科学 校正增补痊骥通玄论注释 实用牛羊常见疾病防治手册 实用猪病防治手册 家庭养猫与猫病防治 实用家禽疾病防治手册 肉用鸽疾病防治技术新编 家禽抗微生物药 猪的防疫问题 鹌鹑病防治 湖北京剧剧作选 情人 艳芳酒家 精忠报国 李杰剧作选 苦吟成戏 沈虹光剧作选 狐归喋血 李忠堂电视剧戏曲选萃 东方男性 荧屏风景线, 电视文学卷 铁人 西部的星空 缅北大反攻 赖宁 神的最后一张王牌 辛显令电影剧作选 原始巴人 山西戏曲折子戏荟萃 关汉卿全集 武则天四大奇案 全元戏曲. 第二卷 中国四大古典名剧 全元戏曲. 第一卷 旅游经济与饭店管理 中国旅游地理 国际旅游经济与政策 旅游经营启示录 旅行社经营管理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 旅游经营管理初探 导游基础知识分册 导游业务 旅游接待的今天和明天 商贸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旅游管理手册 旅游会计 把世界看个够 我眼中的云南旅游业 旅游促进发展70例 力的奔放美的热恋 华夏旅游史话 旅游业与法律 旅游之光 北京旅游地理 简明南朝鲜旅游手册 邮电经济与管理概论 邮电通信抽样调查 邮电通信统计分析 紧密结合邮电实际深化全面质量管理 邮电通信会计. 下册 河北省工商企业电报电话通讯册 中国通信地理 郑州电信志 天津邮政史料. 第二辑 北京邮政历史图片选集 中国集邮与邮政要览 : 1840~1949 = A Chronicle of Philately and Postal Service in China 1987财政年度日本邮政银行报告 商业词典 商业大辞典 实用汉英商业手册 = An applied Chinese English handbook for business 国外商贸谈判技巧 经商必读 商业经济学 商业经济基础 贸易交流技巧 商业统计学 商业统计分析报告选编 统计学原理与商业统计 供销知识手册 推销员诀窍 推销术 推销与口才 市场学 市场学概论 市场营销 中国技术市场开发指南 超越天才商人 推销心理术 现代市场学 市场学教程 市场营销学 社会主义市场与市场机制 市场经营学 销售成交秘密和120个诀窍 实用推销术 企业营销实用题例 市场学原理 市场销售学 消费心理学 市场营销学教程 市场学原理 消费者心理学 市场学教程 现代中国市场学 畅销100术 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学 销售学 开放型的市场营销 市场学 市场调查与预测 企业销售管理学 如何展开全方位推销 营销与公共关系手册 社会主义市场运行分析 市场调查与预测 现代市场营销大全 实用销售学 推销经济学 推销理论与技巧 商品橱窗的设计与陈列 现代商业广告学 现代广告概论 广告趣谈 广告管理 现代广告论文选 广告管理 现代广告学原理与应用 外向型经济概论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概论 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外向型经济新思考 外向型经济理论与实践 涉外经济概论 对外开放经济学教程 厦门市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战略选择 对外经济技术关系 外向型经济简论 外向型企业工作手册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198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 中国湖区经济学 中国地区产业政策研究 县级计划管理 探索的足迹 京郊明珠:怀柔 北京卫星城:昌平 协调发展理论与天津的实践 承德思路 辽东半岛—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 探索·思考·实践 宏观调控与综合平衡 沈阳经济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鸡西十年改革 改革·试验·探索. 二 三西地区1991年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宁夏区域经济概论 改革开放中的青海 新疆县级经济研究 新疆资源开发 外商来沪投资指南 南汇 新上海开发研究 = Researches on new Shanghai development. Ⅰ 山东沿海开放城市发展的道路 齐鲁大趋势, 烟台分册 齐鲁大趋势, 交通分册 齐鲁大趋势, 医药分册 齐鲁大趋势, 鲁南分册 齐鲁大趋势, 济南分册 山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泰安市 青岛投资指南 = Guide in vestment inqinhdao "科技兴省"是发展江苏经济的必由之路 中国东北地区工业化与日本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 江苏省市县经济 温州经济探索集 温州模式研究 闽南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 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台湾的经济之路 湘粤经济关系研究 新乡市情 建国以来武汉经济简史 湖北省安陆市二○○○年发展规划 湖北发展战略研究 襄樊 武汉市洪山区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市带县综合改革面面观 津市市 调查研究报告文集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纲要 襄江科技潮 南华西街南雄县改革开放考察 广州的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借鉴香港经验发展深圳经济 崛起中的惠州经济 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抉择 岭南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