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不持一砚归_将相故事_小故事网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
“包公”成为清官的代名词,“不持一砚归”则是包拯清廉为官流传广泛的一段佳话。包公立即查问手下人,原来是端州砚工为了表达他们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敬仰,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包公掷砚,扔掉的是有…
“包拯不持一砚归”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传奇故事?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揭开了这个谜——他们在发掘整理包拯、包绶父子的坟墓,从出土的陪葬品中只发现了普通的砚台,证实了包拯真的没有从端州带回一方砚台。据史书记载,包公给...
包公不持一砚归宋仁宗康定元年,清官包拯(人称包公)被调来端州做地方官。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长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的事。为了弄个究竟,有一日包公特意穿上便服,约了当地一名开明绅士徐乐天,一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安徽合肥)人。他为官清廉,执法如山,亲民爱国,视贪如仇,刚正不阿,千百年来被后世称颂。包拯清廉拒馈“不持一砚归”北宋年间,朝廷规定每年都要向皇宫交纳
后来,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陆洲,就是今天的砚洲岛。.“‘掷砚成洲’的传说反映了包公‘不持一砚归’,严于律己公正廉明的崇高品德,也...
包公“不持砚归”的清正廉明再现舞台.多情重义的人格魅力尽情绽放.《包公还砚》尽向观众展示粤剧的独有魅力.【肇庆市粤剧团介绍】.广东肇庆市越剧团创建于1960年,素以行当齐全,阵容鼎盛而赢得社会称誉。.该团根据同名电影改变的粤剧现代戏《红...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在宋代,他因整顿吏治、惩治贪官、解除民困而被称为“包青天”,后世则敬称他为...
开封包公祠受人焚香跪拜,“包公不持一砚归”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包拯被人们称为包青天,这个称呼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绵延数千年“青天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