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中国的文化潮动,立场与政治取向纷杂其间。而蔡元培以其“不尚偏激”的文化人格涵育了“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北京大学,也使得二千多年里儒学以克己成就“修己”的道理与新学达成了交汇。在混杂着中西之争、古今之争、新旧之争,以及十数年政争不断、政潮起伏的纷乱时势中重造了...
今年是蔡元培诞辰150周年。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如此殊荣,与他对中国现代文化所作的巨大贡献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要】:在传统与近代化之间──蔡元培文化思想再论蔡建国在中国历史构造变动过程的诸问题中,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及其矛盾始终贯通其中。研究这一问题,在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众所周知,自战争至今的一个多世纪里,在认识传统和西方文化的问...
融合创新论: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观的历史研究内容简介:《融合创新论--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观的历史研究》内容介绍:中国近代以来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使“中西文化”之争成为贯穿于文化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之后回望历史,好像最引人注目的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蔡元培的光度不太亮,但是实际上蔡元培是民初中国文化人当中最有个性,最具独特性,最不可归类的,并且因为他主持北京大学,是对后…
文|甘道趣谈育儿“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先生曾在出任北大校长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用蔡元培的话说就是:“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蔡元培说:“道德之精神在于思想自由。蔡元培对留学的同学说:不要失去“我”性,作为中国人的个性,不要被同化。蔡先生说:“自五四九九藏书运动以来,不过十五年,但是我国历史,现代环境,督促我人,不得不奔轶绝尘的猛进,吾人自期,至少应以十年的工作...
自律故事:学术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这是领导北大17年的蒋梦麟对蔡元培的评价。.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十余年,其中一半时间在外游学,校务多由蒋梦麟打理,蔡负责办学思想及方针的制定,蒋负责执行,蒋称蔡是北大...
蔡元培美育思想是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注重人的精神体验,价值目标上追求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强烈的人文气息,注重美育与生活的内在统一,浓郁的生态环境意识。
蔡元培的政治理想、文化经验与学思经历决定了他既是西方思想观念的鼓吹者和宣介者,同时又努力在学术理论与文化实践方面为传统寻找出路。那么,蔡元培是立足怎样的语义框架来阐说万物一体论的?这一传统理论又是藉由何种渠径而转发出新义呢?
摘要:"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先生为创建现代教育理念而提出的办学方针,也是其承继、容纳中西文明的文化观.追寻其历史轨迹,对创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