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操《短歌行》是"对歌"形式的求贤令,是对帐下人才、叛降人才和观望人才的三种承诺、三个态度。对帐下人才待之以嘉宾之礼,鼓瑟吹笙有福同享;对叛降人才是契阔谈,心念旧恩;对观望人才则是礼贤…
文字精练论辯有力——曹操《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浅析.郭向星.【摘要】:正求贤若渴,思才如醉——在我国古代浩翰的文海中,最能表达这种感情波澜的文章,当首推曹操在担任丞相时写的三篇“求贤令”。.让我们重点分析其中的一篇《敕有司取士勿废偏...
一、曹操求贤不重视道德品行的原因(一)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求才“有才不必有德,凡有治国用兵之术,不仁不孝仍以重用”为后人所诟病,但这不是说曹操不重视“德”,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其祖曹腾是汉桓帝期间的大宦官,这种出身为当时士子所不齿。
论文关键词:曹操;文学创作;人才观念论文摘要:曹操聚集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贤名之士”,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独到的人才观念和思想不但贯穿在曹操一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同时也非常明确地体现在他的许多文学著作中:成就大事要“以人为本”,选拔人才要...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希望大臣们帮他把那些出身贫寒而被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后来,在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的用人制度。
杜康难解此忧——浅析曹操《短歌行》的论文.doc,杜康难解此忧——浅析曹操《短歌行》的论文摘要:《短歌行》可以说是曹操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中多是反映政治家的抱负和热情,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他自己的创造。
以《短歌行》为例浅论曹操诗歌的风格.doc,以《短歌行》为例浅论曹操诗歌的风格关键词:忧患意识,创新,借鉴突破,时代精神,质朴自然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荀彧对他的评价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的身边围聚着“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在动荡的末世氛围...
2011-09-02曹操与杨修的戏剧分析22018-09-13电影《曹操与杨修》主要讲了什么?122009-07-17戏曲作文32006-06-30《桃花扇》的情节构置艺术12016-06-07曹操与杨修的介绍2013-07-18谁能帮忙查一下中国当代知名的戏剧家12018-09-13怎么评价电影《曹操与杨修》?...
”曹操引用孔子这句话,说明有德者未必有才。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发布第二次求贤令,令中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同时,曹操是年颁布的《求贤勿拘品行令》亦在相当程度上变易着政治风气。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这些重大变化,对于曹丕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影响尤深,对于其以《典论·论文》为主的文艺批评观的形成实具有相当的建构意义。研究背景
不过曹操的‘唯才是举’主要是指那些为我所用之才;如果不为我用,即使是人才也未必举的。”(《中国散文史》)〔后世影响〕曹操的《求贤令》代表了对东汉士风强烈的反动——道德无用,...
分享于2015-10-1918:31:10.0从曹操“求贤令”看其用人心理-论文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页文档大小:225.45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教...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了三篇曹操为举才而颁发的诏令,这三篇求贤的诏令体现出曹操在人才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即“唯才是举”。今天,对于我们仍有借鉴意义。这三篇...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公元217年,曹操已63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曹操求贤令论文的问题>>
<求贤令>体现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形成以曹操为中心的曹氏政治,军事集团.为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构成三国鼎立之势及其后来魏国的建立,准备和造就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但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却下了一个非常非主流的“求贤令”,他只要求应聘的人有才,而不介意对方的品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先来看下这篇《求贤令》的内容,为了节约...
从《求贤令》看曹操的用人之道.pdf,从《求贤令》看曹操的用人之道◆白金香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盐城224000)【摘要】(《求贤令》体现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
内容提示:从《求贤令》看曹操的用人之道◆白金香盐城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盐城224000)【摘要】(《求贤令》体现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形成以曹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