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齐老师这篇论文生动地叙述了进奏院与入内内侍省在承传机要文字中的交错与张力,以及宋朝皇帝与朝臣之间的信息博弈,展现出两宋时期生动的政治形态。——编辑部胡温旭本期编辑:胡温旭《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作者:余英时
当曹家齐教授决定到温州讲学后,他就一再问我,讲课的具体地点在哪里?我说:“就在我的老家文成梧溪。这里是北宋名相富弼后裔最大的集居地,是大明军师刘伯温与当代新闻界泰斗赵超构的外婆家,也是赵超构的出生地。
哲夫成城评论新五代史(全3册)2021-07-1609:50:08.【作者简介】曹家齐,1966年生,江苏丰县人,师从徐规先生和龚延明先生,1997年获杭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后又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讲坛纪要|中山大学曹家齐: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发【编者按】2017年9月7日15:00至17:45,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的岳麓书院讲坛第288期在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曹家齐先生主讲“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
曹家齐教授张其凡范立舟专著论文04.3-06.12国家规划办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外来散工”研究社会学0401006周大鸣教授朱建刚刘朝晖秦红增刘志军报告论文04.7-05.12省市社科部门王家湾墓群04年度发掘与资料整理考古学0405062郭立新郑君
曹家齐教授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近年在边疆与海洋经略、古代社会文化史、古代政治制度史、古代思想学术史、古代交通史等学术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出版多部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曹家齐日期:2020-09-15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历史研究呈现新的格局。就宋史研究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理论思考,二是新的研究议题。
9月7日(周四)下午三点,岳麓书院诚邀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曹家齐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开讲“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发”,讲述历史研究的意义和议题生发等问题。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曹家齐教授团队招聘启事.2021-04-20.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王承文教授团队招聘启事.2021-04-02.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刘志伟教授团队招聘启事.2021-04-02.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吴义雄教授团队招聘启事.2021-04-02.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赵立彬教授团队招聘启事.
讲座预告|岳麓书院讲坛第288期:曹家齐: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发【讲坛信息】主题:略谈历史研究中的议题生发时间:2017年9月7日(周四)15:00至17:30地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主持人:邓洪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主讲人:曹家…
“叮当!”就在我一筹莫展时,手机屏幕一条信息跳入眼帘:惠函奉悉,因忙于处理博士论文答辩,尚未顾得上回复,且不便接听手机,抱歉抱歉!……正是中山大学曹家齐教授发来的信息。我乘热...
接着,曹教授从文书传递机构的变化、宋代文书传递的等级与方式、宋代中央与地方文书传递程序、南宋对邮传的更张、信息沟通视角下的宋代政治与军事问题举例等五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专题。...
《宋史研究杂陈》为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学文丛》之一种,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曹家齐。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宋史研究心得之作的结集,分为“专题研究”...
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宋史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宋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及近代东南区域史等方面。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
主讲:曹家齐教授时间:2021年9月26日(周日)10:00-11:30地点:杭州党群服务中心(杭州市钱江新城城市阳台1层)主讲简介:曹家齐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
2021年5月12日,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曹家齐教授,应邀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师生作了题为《宋代音乐史研究的一点认识与尝试》...
“港博讲坛”第69期邀请到中山大学曹家齐教授在线上为我们讲述了“信息沟通视角下古代中国政治史研究:以宋代政治史研究为例”。曹教授以宋代政治史研究为例,厘清信息沟通问题与政...
王文成《宋代白银货币化研究》优秀奖,(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张文《宋代社会救济研究》优秀奖,(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李俊祥《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优秀奖,(博士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6063748版次:1出版时间:2018-07-01定价:98元目录包伟民:开幕词(代序)龚延明:宋代宗正寺简史赵龙:再论宋代...
聆听曹家齐教授《资治通鉴》精品高端国学课程,明智博学,受益终身。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做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