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曹丕《典论论文》文学观点
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种风气中为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典论·论文》及文学观念小编最近读到了叶嘉莹先生的《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读到曹丕的时候,发现自己曾经对曹丕存在非常多的误解。其实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理性诗人,相较于其弟曹植来讲,曹丕的诗其实是“以感取胜”,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诗人品质。
论《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曹丕的《论文》重视品藻诸家,分析各家才性的细微差别,探讨文气的内在规律,是有其思想文化背景的。其一是当时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很盛。其二是当时..
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浅析.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4月V01.36No.2JournalZhaotongUniversityApr.2014文学研究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浅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曹丕《典论论文》作为魏晋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蕴含着很多...
《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基本上就集中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这两句话上。要理解曹丕的这两句话,首先要把它和《左传》的“三不朽”说之间的异同搞清楚。《左传》说的“三不朽”说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
曹丕《典论论文》文学价值观浅析.一个是“文以气为主”,即把一个人的个性才能,精神气质的“气”同作品风格紧密联系。.文中就举了建安七子的例子,写出他们文章各有的风格和他们固有的个性相关。.还把写文章类比为学音乐,形式可以学,但是不能...
|曹丕《典论·论文》曹丕的《典论》是他当太子以后所作,是他一部非常重要的政治和学术著作,《文论》是其中一篇,以对建安七子的批评讨论来阐述他对于文学的看法,其他的篇目均以散失。
其次,曹丕可贵之处就是他注意到了各种文体的区别——"末异".《典论?论文》中不仅说明了各种文体写作的普遍规律,而且还研究,探讨它们各自不同的写作特点.他认为,奏,议是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体,应当从"雅"上体现出恭敬,典雅的特色;书,论是说理的议论...
曹丕《典论·论文》研究综述摘要:学界对于曹丕《典论·论文》研究成果丰富,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可将其研究成果分为创作时间研究、文本研究、思想研究、价值研究以及比较研究5个方面。其中文本、价值、思想研究居多,创作时间和比较研究次之,比较研究方面尚未多被涉及,其研究呈现...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批评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了文学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典论论文》...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曹丕《典论论文》文学观点的问题>>
曹丕的这一观点,表明他对创作个性的重要性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4、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又说“年寿有时而尽,...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曹丕《典论论文》文学观点的问题>>
《典论论文》的文学价值观,基本上就集中在“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这两句话上。要理解曹...
《典论·论文》及文学观念小编最近读到了叶嘉莹先生的《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读到曹丕的时候,发现自己曾经对曹丕存在非常多的误解。其实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理性诗人,相较于其弟曹...
摘要:曹丕《典论·论文》作为魏晋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文学观点.对"经国大业"说,"文气"说,文本同而末异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加深对《典论·论文》的...
《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学...
学报2014年4月V01.36No.2JournalZhaotongUniversityApr.2014文学研究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文学观浅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曹...
曹丕《典论论文》文学价值观浅析曹丕在里面的文学价值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文以气为主”,即把一个人的个性才能,精神气质的“气”同作品风格紧密联系。文中就...
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论《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曹丕的《论文》重视品藻诸家,分...
龙源期刊网qikan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批评观点的角色意识作者:王静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06期【摘要】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