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SD防护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姓名:苗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指导教师:董树荣20120312摘要摘要本文主要从基于标准CMOS工艺的纳米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以及用于高压、混合电压的BCD工艺两方面对其中出现的...
本论文致力于研究在CMOS工艺下的高性能ESD防护器件及全芯片防护设计,主要对SCR器件和电源轨间线间的ESD箝位电路进行优化设计,并将改进后的器件应用到某数据接口芯片的全芯片ESD防护网络中。论文主要工作分为两大板块:(1)对常规ESD
论文关键词:电子通信,ESD,防护设计一、电子通信产品中静电释放的危害(一)静电释放导致电子产品元件失效如果电子通信产品出现了静电释放的情况,就会有电流产生,这样也就使得电子产品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接收到错误的信号,电路正常...
谈危害ESD的危害及其防护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摘要:静电释放(ESD)是一种由静电源产生的电能进入电子组件后迅速放电的现象。.静电敏感(ESDS)元件就是容易受此类高能放电影响的元件,它会因不正确的操作或处理而失效或发生元件性能的改变。.本文从...
浙江大学信电系博士学位论文CMOS射频集成电路片上ESD防护研究姓名:杜晓阳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物理电子学指导教师:王德苗;董树荣20090606静电放电(ESD)已经成为影响集成电路产品可靠性的严重问题,所有芯片都必须设计防护...
论文在理解业界通用I/O电路设计标准以及二极管、MOSFET、SCR等基本ESD防护单元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典型工艺下的I/O电路以及ESD防护方案,包括:高压0.5umBipolar-CMOS.DMOS(BCD)工艺下的
陈辉;;移动电话的ESD测试要求及防护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8许良璧;车筑平;谭庆华;后冬梅;;以ESD为基础的新技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11年消化系病学术交流会暨消化系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一直想给大家讲讲ESD的理论,很经典。美国交通部在2011年12月提出新的安全法规,旨在帮助消除车辆后方的盲区,这些盲区导致驾驶员很难看到车后的行人-特别是,此法规使得基于视频的汽车安全系统这一新兴领域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6、ESD防护(针对作业及包装环境)1)静电源接地à静电带及工作表面接地。2)静电屏蔽à静电屏蔽袋。3)离子中和à离子风机、离子气枪。7、ESD防护实际应用电路利用TVS二极管的特性来保护电路免受ESD的冲击。
关于静电放电(ESD)原理以及其保护方法的详细分析.一直想给大家讲讲ESD的理论,很经典。.但是由于理论性太强,任何理论都是一环套一环的,如果你不会画鸡蛋,注定了你就不会画大卫。.先来谈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是什么?.这应该是造成所有...
6、ESD防护(针对作业及包装环境)1)静电源接地à静电带及工作表面接地。2)静电屏蔽à静电屏蔽袋。3)离子中和à离子风机、离子气枪。7、ESD防护实际应用电路利用TVS二极管的特性...
net/rniscphp?actionviewratings&tid1596521ESD防护对策一、ESD防护对策(如何将静电产生星降至瑕低)?静电防护的首要工作就是针对静电产生源作控制。如果你...
本论文对于ESD的测试主要采用的的Barth公司的4002传输线脉冲系统TLP,对所设计的防护结构与方案进行测试。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部分:低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的ESD问题。主要讨...
摘要:在电子通讯产品具体的设计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产生静电的释放,简称为ESD,这种静电释放会给产品带来一定的干扰,从而损坏产品内部的元器件,引起严重的故障...
回答:结论分析和总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静电源产生一种电能,随后进入相应的电子组件中,最终得到感应迅速放电产生的一种现象。ESD防护主要是为了有效的较少静电的积累,从而避免产生,引起火灾关...
电子通信产品ESD防护设计方文摘要:对于电子通信产品而言,静电是一个主要的敌人,会对电子产品本身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产生的静电会对电子元...
IEC61000-4-2的静电放电的波形如图2,可以看到静电放电主要电流是一个上升沿在1nS左右的一个上升沿,要消除这个上升沿要求ESD保护器件响应时间要小于这个时间。静电放电的能量主要集...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第29-31页2纳米集成电路的ESD防护设计研究第31-67页·纳米集成电路的ESD防护概述第31-35页·集成电路的ESD防护网络第31-33页·28-...
[硕士论文]ESD防护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编辑:admin发布时间:2013-03-22访问次数:779苗萌2012年3月硕士学位Copyright©2013浙江大学微电子与光电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