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三年(1861—1864),曾国藩驻辕安庆,弘扬文治,促成了桐城派的中兴之局。在此期间,得益于他的提携与指点,桐城后生萧穆的学术志趣逐渐从古文撰述转变为乡邦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此后四十年中,他铭记曾国藩的嘱托,不仅促成了桐城派诸多经典文献的搜辑、编
【摘要】:曾国藩是桐城古文的中兴大将,其复兴桐城派是为了坚守程朱理学,维护封建统治和服务于洋务运动。他对桐城派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他继承了"文以载道"、"义法"和姚鼐文章之气学说;创新之处在于将"经济"纳入桐城派文章,改变桐城派文风,强调文章的"气"。
桐城文派一篇恢弘的文学评论大写真——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析记,曾国藩,桐城派,《圣哲画像记》。《圣哲画像记》从数千年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中精选三十二位,画龙点睛地概述其为学成就,并借此作为后辈为文的圭臬,给学者治学提...
湖南曾国藩为何归为安徽的“桐城派”?.来源|一往文学.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
桐城派不仅是桐城人的文派,更是安徽人乃至于全国的桐城派。在桐城文派先后出现的1200多位作家中,真正是桐城籍的作家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更多的左右都来自于其他地区。例如晚清的中兴之臣——曾国藩,就在桐城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其中一个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就是梳理了桐城派的由来:《欧阳生文集序》开篇叙说桐城派的由来:"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
曾国藩论文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理论上说,虽然对姚卿的阴阳刚柔说有所阐述和发挥,但是不出姚鼎所论的大范围。三、曾国藩的湘乡派为文的目的和桐城派是一致...
曾国潘与桐城派的关系的中心问题就是,究竟曾国潘是篡了桐城派的文统,还是继承了桐城派的文统?这个篡统说的最早提出者,是与曾国藩同时的吴敏树.他在《与筱岑论文派书...周颂...
曾国藩论文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理论上说,虽然对姚卿的阴阳刚柔说有所阐述和发挥,但是不出姚鼎所论的大范围。三、曾国藩的湘乡派为文的目的和桐城派是一致的...
2005试论曾国藩对桐城派之传承与对接(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要:曾国藩推崇桐城诸老,文学理论师法桐城传统。他继承戴名世“率其自然”的主张,崇尚...
曾国藩对桐城派假以援手,使其得以中兴,受曾国藩的威名的影响,形成了"湘乡派".由于"湘乡派"对桐城古文的改进,导致文风与早期桐城派风格有所不同,后世产生了湘乡派是否为桐城一...
学校代码学号分类号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曾国藩对桐城派诗学思想的曾国藩对桐城派诗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学位申请人夏照芳指导教师李剑波教授学院名称文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曾国藩对桐城派文论的发展姓名刘来春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赖力行20031001摘要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曾国藩不仅对桐城派的诗学思想有继承,而且更有发展,尤其是他提倡学习黄庭坚,深刻影响了清末诗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