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产后抑郁中医治疗论文
产后抑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徐哲.【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后抑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并进行证候与相关因素分析,为中医药分型治疗产后抑郁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降低产后抑郁的危害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
产后抑郁症中药治疗研究现状.施国惠.【摘要】: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关于产后抑郁症治疗的文献,发现中药有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作用。.单用中药比单用西药疗效更好;中药与西药联用可提高西药的疗效,减少西药的用量,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复发的风险...
孕产期抑郁症中医药基础及研究进展-中医药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孕产期抑郁症中医药基础及研究进展-中医药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键词】孕期抑郁;产后抑郁;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综述孕产期抑郁症是孕产期精神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摘要:[目的]为芳香疗法对辅助治疗产后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A- ̄I本文概述了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现代医学病因病理和中医学病因病…
第1篇:探讨中西医护理差别的影响中西医之间存在诸多差别是共识,但其中“以何者最为根本”则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要探究这个问题,就要从人的认知过程入手,从中西医理论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入手。中医西医都是人脑认知客观世界的产物一从人的认知过程来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摘要】产后抑郁症是妇女产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其婚姻和家庭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对待,及时治疗。
中医学对产后抑郁症的认知历史悠久,在治疗上亦有较大优势,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观既注重"共性"调整,又强调兼顾"个性"治疗的思路与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通过怡神养形与调形治神而促进疾病的转归。
俞募通经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陈洪琳.【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俞募通经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情况,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RatingScaleforSideEffects,SERS)评分情况,为俞募通经法治疗产后...
音乐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在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的生理活动之后,均会对心理、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影响的程度和性质超越正常变异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开题报告.doc,护理专业开题报告论文名称: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及护理作者姓名:所在单位:联系方式:指导教师:提交时间:年月日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等表现,重者出现幻觉...
产后抑郁症已成为女性产褥期最为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近年来,以中医药为基...
产后抑郁症作为产后精神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产妇乃至婴儿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影响。近来,对本病的认识与防治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家重视。中医学对产后抑郁症的认...
很多的新妈妈都会经历产后抑郁症,这种疾病在发作之后,就容易给带来一些严重的影响,比如作息不好,身体恢复进度受到影响,对家庭、对产妇个人都极为不利,患上...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后续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以下11个数据库进行计算机检索,其中外文数据库有7个,分别是Webo...
宋立群教授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经验高思博,马文政,宋立群(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级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沈莉;;产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杨歆科;产后抑郁大鼠...
但是此种护理方式还处于研究阶段,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细化产后抑郁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案,提高孕产妇产后抑郁的干预效果。作者:刘玉香单位:...
(论文)产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下载积分:3000内容提示:·772·No.022011医学信息叻ICALF0RM_ATloN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一304.白波...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抑郁体会.pdf,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第4卷第12期..7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产后抑郁体会Experienceoftreatingpostpartumdepression...
产后抑郁症治疗进展,王艳峰,冯俭,产后抑郁症是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和婴儿发育的疾患。其易患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心理素质和内分泌失调。对产妇可引起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