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景帝三年(前154),晁错被斩于东市。晁错之死的直接原因在于七国之乱的爆发与袁盎向景帝的提议,使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对于历史事件本身而言,这样的解释过于简单而片面,历史事件随着历史人物而复杂化,从人物关系入手或许更能全面地还原事件本身。
试析晁错的改革思想及其“削藩”——兼论改革失败的原因及晁错之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谢春河隽成军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历史系四平市博物馆历史研究部
2013-11-05求问晁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他的评价怎样?12013-02-16晁错是个怎么样的人?32013-06-10窦婴和晁错的矛盾,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52011-01-24晁错其人92020-03-14汉景帝是不是一个软弱的君王,究竟该如何评价他?...
晁错之死最大的输家除了晁错本人之外就应该是下命令的景帝了。晁错并非是权倾朝野,功高震主的权臣,而景帝却采取哄的方法将晁错朝服斩于市,从这点就不难看出景帝当时的心虚与犹豫。
作品简介《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这篇文章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晃错被杀的原因。作者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天下不察,以错为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昔夏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为也。
而晁错削藩的建议又把自已放在了各藩王与中央矛盾的焦点位置;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朝臣与藩王对晁错的内外夹击,晁错把自已抛到了风口浪尖上,死局已经形成。说到晁错之死就不能不提袁盎,正是此人建言杀晁错以退吴楚之兵,直接导接晁错的被杀。
晁错是汉景帝时期的一位能臣,而他的死根据史料记载是因为进言汉景帝削藩而引起各诸侯国反弹史称“七国之乱”,诸侯们起兵造反的同时以清君侧的名义要求汉景帝诛杀晁错,因此汉景帝以召...
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页文档大小:211.35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论文--期刊/会议论文文档标签:晁错之死时代压迫下的个人悲剧更多>>相关文档
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xmlversion='1.0'encoding='%SOUP-ENCODING%'晁错的这种死法,常常使读书不细的人误以为他死得很体面。这事要怪迁。迁在为晁错作传时用了“...
晁错是忠臣,可惜并非政治家。正因为他非政治家,所以他才最终枉死。政治家固然不能没有敌人,但也绝不故意制造敌人,可晁错偏偏反其言道而行之。不仅不断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