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冲击回应模式相关论文
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关于.pdf,论文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费正清提出了“冲击——回应”模式,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中期的西方冲击后,才有可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一种基本停滞状态,缺乏内部...
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冲击—回应”,“中国中心”,学术思潮变迁,中美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费正清提出了“冲击——回应”模式,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中期的西方冲击...
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费正清提出了“冲击——回应”模式,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中期的西方冲击后,才有可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一...
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冲击—反应”模式。.中国学者大都对“冲击—反应”模式持批评态度,批评意见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冲击—反应”模式的思想基础是“西方中心论”;2.东方社会现代化是整个世界现代化...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西方关系做了背离史实的阐释,是难以成立的。
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李学智.【摘要】: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
内容提要: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民法理论体系也产生了冲击,民法的价值、调整对象、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体系、物权制度乃至公序良俗原则等等都必须对这种冲击作出回应,以使民法在新的世纪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
“冲击—反应论”则是以费正清为首的“哈佛学派”的理论根基,也是“了解美国中国学发展史的一个关键”。④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费正清的‘冲击—回应’模式差不多成为美国中国近代史研…
提供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看美国汉学研究模式的嬗变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免费下载,摘要: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看美国汉学研究模式的嬗变作者:仇华飞摘要:在美国汉学研究中,费正清等倡导的“冲击—回应”模式和保罗柯文为代表的“中国中心观”模式,形成了当代...
三、“冲击—回应”范式与“中国中心观”取向“冲击—回应”范式与“中国中心观”取向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两种对立范式。其中,“冲击—回应”范式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学界,以费正清为代表。
20ll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一回应刀模式的争论2011年5月完成PoStgraduateof2011MaSterDisse僦ionlllIIIll...
冲击回应模式费正清一、费正清与“冲击—回应”模式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的开拓者,他早年赴英国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受过英国著名汉学家马士(Hosea...
内容提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回应”模式的争论姓名:闵韬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外交学指导教师:冯绍雷20...
在美国汉学研究中,费正清等倡导的"冲击—回应"模式和保罗柯文为代表的"中国中心观"模式,形成了当代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体系,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
“中国观”的定义费正清中国观的形成及调整2.1中国观的形成(1929-1978)2.2中国观的成熟形式:文明论和冲击—回应模式2.3中国观的调整(1978-1991)3.1费正...
曼iSTUDENT:MinTaoMay,2011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保罗・柯文等美国学者关于费正清“冲击一回应模式’’的争论》,...
【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费正清提出了“冲击——回应”模式,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在经历19世纪中期的西方冲击后,才有可能向近代社会转变,因为长期以来中...
论文目录论文摘要第1-7页ABSTRACT第7-10页绪论第10-16页一、研究意义第10-11页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第一章费正清的"冲击——回应...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
这是一本很有分量也很有影响的专著,出版以后,得到了不少积极的回应,他对美国史学界在中国研究中的传统观点的批判颇为论者所关注,甚至于,“中国中心说”流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