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思想世界,《礼记礼运》中关于“大同”与“小康”的论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的典型概括,尤其是晚清以来,在近现代思想文化的剧烈变动中,西学东渐,西方乌托邦的冲击,激发起中国思想家重新理性建构理想社会的热情,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美好景观重新从思想的边缘走向...
对于大同和小康社会的差别,孔子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大同社会是伟大而美好的原则通行的时代.依照那个原则,人人都把公共的利益放在首位,讲究信誉,与他人友好,所以人们不仅爱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也爱别人的孩子和父母,老年人都安度万年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年幼者能很好的成长,失去了父母...
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比较,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儒家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
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是青铜与王者的区别.要想靠近大同社会就必须从小康社会开始慢慢进步,首先满足温饱需求才能满足安全需求进一步满足社交尊重需求,从而实现更高的要求。.大同社会太理想化了,如果人口基数少其实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人口...
内容提要:《礼记礼运》的“大同”与“小康”,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的经典概括。从宇宙星象的时间——空间秩序抽象而来的天道,是论证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思想背景,所以,大同与小康,都是以“道”为终极根据,追求理想的社会秩序:秩序、生活秩序。
答:大同社会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小康社会的特点是:生活宽裕,吃饱穿暖。这两者的差异在于:大同社会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一个社会形态。他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很富裕,而小康社会,就是一部分富有的人带动另一部分不富有的人。
实现小康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之家”这样一…
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比较,儒家文化的独特性儒家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帝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者,不必为己;故谋...
古代“小康”与现代“小康”,梁勇-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3年第04...古代“小康”的概念最初由《礼记》而来,是指比“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天下为家”的社会状态,后又衍生为“比较安定或宽裕的生活状况”的涵义。
对于大同和小康社会的差别,孔子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大同社会是伟大而美好的原则通行的时代。依照那个原则,人人都把公共的利益放在首位,讲究信誉,与他人友好,所...
大同和小康的区别飞奔的马达:受中学课本《礼运.大同篇》的影响,可能中国人普遍认为“大同社会”是我们古代的一种理想社会的乌托邦式的构想。但是在原文里,其实...
对于大同和小康社会的差别,孔子做出了如下的解释:大同社会是伟大而美好的原则通行的时代。依照那个原则,人人都把公共的利益放在首位,讲究信誉,与他人友好,所以...
在公羊学家看来,大体是这样的,“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演进系统。而我们...
一、大同思想和成圣的最高人格相适应,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这个大同世界不是纯理念化的,...
在儒家看来,尧舜禹时代就是大同社会,而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为代表的时代就是小康社会。两个社会的区别,一个是天下为公,一个是天下为家...
“小康”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制定的合理的未来蓝图,是天下为家、温馨和睦、讲究礼仪的亲情社会。"大同"是天下为公、路不拾遗、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是理想化...
满意答案过去理想的大同社会是人们预想甚至是幻想中的社会;而今天我们真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现实的或正在可预期实现的社会。技校网2011-08-2413:30:26检...
《讳语?八佾》23[19]《讳语?阳货》23[23]《左传?昭公事十九年》23[24]《左传?哀公十一年》23[25]《讳语?季氏》23正文大同小康之论非关孔子辨《礼记礼运...
《基于孔子的“大同与小康”思想解读新时期小康社会论文原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免费在线阅读全文,更多与《基于孔子的“大同与小康”思想解读新时期小康社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