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性论》(1739)、《人类理智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
休谟引用最多的作品包括之前提到的三卷本的《人性论》,人性论第1卷和第2卷的摘要(Abstract),大约50篇论文的集合本EssaysMoral,PoliticalandLiterary以及PoliticalDiscourses(大部分在1741及1752年之间发表),《人类理解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1),OfthePassions和《自然宗教对话录》,这些作品涵盖了...
”’)(休谟本人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是置于他的政治理论之中的,比如他关于财产权的论述是在其《人性论》的“道德学”部分展开的,而其一系列的经济论文也基本上是以政治学的名义休谟经济哲学的人性之维与制度之维摘要:休谟的经济哲学思想是...
休谟的哲学思想一度被认为是“异端”,年轻的斯密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因被发现藏有休谟的《人性论》而险些被学校开除。休谟的经济学论文主要收录在1752年出版的《政治论丛》中,其中《论贸易平衡》《论贸易的猜忌》两篇文章精彩阐释了贸易问题,严厉抨击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
大卫休谟(1711~1776),英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早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家庭。1723年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希腊语,后又学习法律,但他热爱学习和研究哲学。17351737年旅居法国。1746和1747年...
休谟的哲学思想一度被认为是“异端”,年轻的斯密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因被发现藏有休谟的《人性论》而险些被学校开除。休谟的经济学论文...
哈耶克:大卫·休谟的法律哲学和政治哲学.文/哈耶克译/邓正来.用一个意指一套共同的思想体系主宰了一个时代的称谓去命名这个时代,始终会隐含有某种误导性。.如果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去命名一个像18世纪那般混乱动荡的时代,那么毋庸置疑,我们一定会...
大卫·休谟(1711—1776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早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于苏格兰贵族家庭。1723年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希腊语,后又学习法律,但他热爱学习和研究哲学。1735—1737年旅居法国。1746和1747年两度担任圣克莱尔将军的秘书,并随他出使维也纳...
在休谟的文人生涯中,他注定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这个群体中的“异端”。在休谟有生之年,他发表了《宗教的自然史》《论神迹》等“挑衅宗教神学”的论文。临终之际,休谟念念不忘他的《自然宗教对话录》,央求好友斯密在合适的机会发表。
人类理解研究全文阅读,作者大卫·休谟,精神哲学(MoralPhilosophy)或人性科学,可以由两种途径来研究。两种研究方法都各有其特殊的优点,都可以给人类以快乐、教训或知识。一种研究方法把…
而大卫休谟这本《人性论》,可以理解为功利主义一派的书(附带一提,还有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引论》,穆勒的《功利主义》等,有时间会读一遍),而契约学派,则包括卢...
受到休谟怀疑主义的启发,爱因斯坦开始质疑时间与空间的恒定性,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过程始末一、《人性论》出版1737年,大卫·休谟《人性论》出版。虽然西方哲学家...
“1758版的人类理解的调查是与组合在一起的第一对的论文,关于道德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宗教的自然史。这种分组很好地反映了休谟改写他早期的“人性论”的野心,并使他对宗教的明...
原文地址:读书笔记——大卫.休谟《人性论》作者:sarahzhl关于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永远也不可能总结出一个充分而恰当的“无...
大卫休谟《人性论》|论认知(1)195播放·0弹幕2020-12-1700:16:16321分享稿件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科普必剪创作生活日常温暖这个冬天...
文艺研究大卫休谟美学论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杨婉君河南省浉河区电商办摘要:休谟认为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起快感,往往由于他满足人的同情心,不一定...
大卫·休谟生活在各种观念和社会力量风起云涌的启蒙时代,正是这些观念和社会力量使18世纪成为现代性的源头。休谟的与众不同——如果不是说独一无二的话——...
最近发的少,因为太忙了;另外最近在读休谟的《人性论》中英文版,这本哲学书比洛克的《人类理解论》还要难懂、晦,速度实在不快。在第一部第二章里,休谟花了很大篇幅论述有关空间和时...
【与君共勉】《人性论》大卫休谟第三卷论道德善恶概论莫得感情的读书机器人10播放·0弹幕日语能力起飞,超简单!N4-N2光速升级25:09性取向测试,你的显露、真...
大卫·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P580-582利己心的平衡导致正义法则。对于“利己心”,斯密似乎比休谟乐观、浪漫也盲目的多。斯密真是一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