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大学生伤寒论脏腑辩证论文
中医一班李建威20xx357501151.关于其流派。在我看来,伤寒论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占据绝对主流的辨证论治学派,主张治病要根据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辨“证型”,代表人物有刘渡舟,熊曼琪,梅国强,李克绍等,主流医家几乎都是主张“辨证论治”;一派是人数较少的主张辨六经辩方...
六经辩证概说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是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临床指南,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可以说,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架构,伤寒论则构成了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技术,是千…
按:脏腑辨证本来是非常精确的辩证方法!但是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走偏了,甚至走反了;张庆军老师讲述的脏腑病证,接近本来面目。就像刘庆军老师的《易演伤寒论》,也是双手诊脉找独脉;和问止中医一样,把疗效作为第一临床目标。
导读:近年来,“辨证论治”成为讨论的一个亮点。有人认为无证可辨,如何辨证论治?有人认为辨证论治应改为辨病论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对此问题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谈谈“辨证论治”文/邓铁涛辨证论治之…
篇三:学习温病学的心得体会.《温病学》学习体会.1、要明确伤寒与温病学的联系与不同:在伤寒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的较完善.的对温病的系统论述。.早在清代就已经有了对温病的病因病机的阐述,经过不断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是我国古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重要学说。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素问》运气七篇大论中六经标本中气理论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经移植与发挥用来分析阐述
《内经》六经与《伤寒论》六经之争.doc,《内经》六经与《伤寒论》六经之争《伤寒论》六经非《内经》六经马家驹谢培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药报]正确理解伤寒论的六经,是解读伤寒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方的基础。有许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是根据《素问·热论》关于“一日太阳,二...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到了后世,学伤寒论就从脏腑经络入手,严重的曲解了它的原意。特别是唐宋诸医家和后世的张元素开创“药物归经”学说,他的门徒将其发扬光大,深入人心。导致以后的中医,学医开方不离脏腑归经。方药赋予了浓浓的文化理论。
中医的临床思维论文(共3篇)第1篇: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策略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
岭南伤寒名家何志雄教授主要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何志雄,伤寒论,六经,胃气学说,经方。我国历代诸多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理论、临床、本草、方剂等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医学不断发…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外感病;内伤;杂病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4.12.004文章编号:1003.8914(20...
[目的]探析张仲景对小便不利的脏腑辨治特点。[方法]从肺、脾、肾、三焦、膀胱5个方面分别对小便不利进行详细论述,并结合条文分析仲景根据此症对体内津液的判断...
Loc卫z》r0N工mJzlon工一zm∽mm口一广cz一
~‘,、⋯●、●论《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上)李凯平摘要:《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于东汉时期所作,经过一番重新整理与校正,以《伤寒论》与《金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精神的列举,说明"脏腑辨证"是能够直接体现于疗效的《伤寒论》诸证之辨的关键,"脏腑辨证"思想是《伤寒论》诊疗思维的核心,而《伤寒论》"方证辨...
【摘要】:正《伤寒论》的临床运用并不局限于外感,这一认识在目前的临床实际运用及历代医家医案中都得到了充分证实,并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但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
《伤寒论》小便不利之脏腑辨证浏览次数:13内容提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3月第39卷第3期小便不利屡见于《伤寒论》条文中,仲景对此虽未专篇立...
《伤寒论》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2]217-218。少...
《伤寒论》的临床运用并不局限于外感.这一认识在目前的临床实际运用及历代医家医案中都得到了充分证实,并已为学术界广泛认同。但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仍习惯将《伤寒论》六...
脏腑辨证涉及证候..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病证候:虚证有气、血、阴、阳不足;实证有气火痰郁、寒凝、瘀血等。心病症状:以神志症、精神异常、心悸、失眠、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