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大学走进毛泽东论文格式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要思考在永远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当代青年应该向毛泽东同志学点什么呢?首先,要向毛泽东学习的就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毛泽东同志认为“身不存,智与德皆废”。
《毛泽东年谱》载:1919年2月19日,毛泽东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组大会,听邵飘萍讲授《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曾多次拜访邵飘萍,并得到邵在经济上的接济。”1919年7月《湘江评论》创刊号第一版版面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任务。正是以《〈共产党人〉发刊词》正式发表为标志,党的建设步入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朝着建设成“全国性的大党”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自1948年11月以后,毛泽东多次将送他审阅的文件中有关“毛泽东思想”字样的内容删去,或改为别的说法。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毛泽东在党内威信越来越高,有些领导同志再次提出了要把“毛泽东思想”改称为“毛泽东...
新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理念赢得广泛理解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世界风云...
新时代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四个伟大”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极不平凡,是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历史命运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一百年,是中国为全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一百年。而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有我们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成就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丰功伟绩,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
深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当代价值.文化记忆是以关于集体起源的历史文化为记忆对象,目的是要论证集体现状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巩固集体的主体同一性的精神活动。.文化记忆的传承遵循着特定而严格的形式,有自己的符号系统或者演示方式,如文字、图片和仪式...
缅怀:今天是2月19日,小平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邓小平逝世时已经离开中央领导岗位7年零3个月,这在政治生命中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尽管这样,邓小平去世后,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发来唁电,联合国降半旗,在此期间,所有的国际重大会议都为他默哀。
随着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全国上下进入“纪念邓小平时间”。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会议采取以文入会的原则。请有意参会的专家学者撰写论文,并于2019年8月30日以前,将论文电子版发送到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公共邮箱myhnh2016@sina。(论文请...
对于当时存在于红军中的共产党组织中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对创建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的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解答了红军怎样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之...
1952年,杨东莼校长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请求毛主席为广西大学题写校名,很快,毛主席就给杨校长回了信,并题写了广西大学校名,从此,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广西大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安徽大学...
组委会介绍,此次入选论文,从不同领域通过不同视角,深入阐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突出贡献和重大意义,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湖南省研究毛泽东和毛泽...
新中国成立后,有研究者在湖南省立一中的档案中,发现毛泽东这篇存世最早的中学作文文稿《商鞅徙木立信论》后,才从文章“总评”的落款中,知道了这位“国文教员”是时任湖南省立一中的...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近日,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宣传教育科科长任利利带领宣讲团队走进兰州大学,在榆中校区开展了以“百年党史薪火相传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那么,毛泽东提到的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它的内容是什么,它是如何写成的,作者是谁。带着这些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笔者终于弄清了其大致脉络,现简述如下。《合作社的政治工作》...
目前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博五的蒋梦颖,与大学课堂“打交道”已经快10个年头了。在学校,她最怕的就是“课本身没意思,老师又讲得昏昏欲睡”。但求学这几年,蒋梦颖还是遇见了几位...
而谷超豪这位复旦大学副教授,赴苏联留学进修,竟然忙得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可见其生活上极其俭朴随意。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刚到苏联不久的谷超豪,在学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当时,毛...
毛泽东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首先,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