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慢轮制陶工艺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出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加深对傣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理解。本研究主要选取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曼斗、曼阁、曼飞龙三个傣族村寨作为田野...
慢轮制陶工艺的传承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国内外著名的考古学家多次对傣族制陶进行专门调查,认为傣族传统制陶是我国原始陶艺的代表,是解开中国新石器时代烧陶之谜的钥匙。
制陶工艺在傣语中称为“嘿莫断拎”。傣族慢轮制陶的特点是泥条筑盘和慢轮手工制作,其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轮盘。与现代制陶的电动拉坯机截然不同的是,傣陶制作时,需要用一只手拨动控制慢轮,然后另一只手单手筑盘成型。
秀云南|傣族慢轮制陶:泥土里有根,有家,有乡愁慢慢地揉化时光揉捏、敲打泥土把阳光敲打碎把月亮揉化软化为绕指柔岁月揉捏、敲打碎把自己的似水柔情揉捏到温煦的泥土一个从小因为没有玩具而喜欢玩泥巴的傣族姑娘,不起眼的泥土经她巧手一番搓揉塑造,立刻变身成古朴而熠熠生辉...
目前,傣族人正在将慢轮制陶的产品由日常生活用品向工艺品、装饰品方面转变,这对于傣族慢轮制陶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其它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工艺需要来自、社会、民众多方面的关注和保护,而这一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一直都觉小数民族的手工不但具有创意,而且融入了生活。他们的手工朴素,简单,实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关于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分享给大家,哈哈即将流失的记忆——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导语:慢轮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在学会用手捏制陶坯后,发明的最重要的一个制陶工具。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陶器和制陶技术出现得非常早,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在持续发展着。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几乎看不到慢轮的身影。然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一项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原始传统手工制陶术,现今仍被完整保留下来,它就是“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傣族制陶技艺最突出的特色为慢轮手工制作,为了不让傣族慢轮制陶这项文化、历史内涵厚重的传统手工技艺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西双版纳州人民申报,2006年5月,“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名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一、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概述.慢轮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在学会用手捏制陶胚后,发明的最重要的制陶工具,时至今日,人们几乎看不到慢轮的身影。.在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依然还完整的保留着相当...
慢轮是新石器时代发明的最重要的一个制陶工具。它能使陶器的器壁厚薄均匀,形状更加美观。但后来因快轮更容易拉坯成型,慢轮渐渐被快轮所取代。时至今日,人们几乎看不到慢轮的身影。。2006年,傣族慢轮制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慢轮制陶工艺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出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加深对傣...
论现代化过程中民族“文化血型”的传续--以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制陶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4,(6).[3]李子孑.与“慢”结缘--报道傣族慢轮陶传人玉勐[J].陶瓷...
摘要:慢轮制陶反映了傣族人民物质生活形态、精神价值以及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为早期工艺美术史研究发展提供了真实可观的物态,有着借鉴、参考的反思和导向作用,对傣族慢轮制陶...
内容提示:2018年36期┆289学术争鸣浅析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技艺郭艳婷摘要:古老的慢轮制陶技艺是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
本文通过阐释人类学的概念:“地方性知识”的角度,选取了傣族慢轮陶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田野考察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这个地区民间陶器的地方性知...
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研究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
2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分析2.1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主体与价值2.1.1传承主体查阅资料可知,傣族家庭妇女是慢轮制陶的主力军,她们制陶也是生活所需,通...
傣族慢轮制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云南原始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最新动态从远古走来的活化石,来自西双版纳的礼物——西礼傣陶版纳“非遗”传承人玉勐喜...
云南:傣族慢轮制陶——概况日期:2014/01/10来源:文化宣传司字号:[大中小]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京ICP备05048973号京公网安备1104...
因此,要想深入理解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现状,对其历史渊源与发展状况以及传承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很有必要。1傣族慢轮制陶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1.1历史渊源在我国,傣族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