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论文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大唐开国元勋英国公李勣嗣孙李敬业为匡扶废太子李贤,起兵反对武则天统治,而让骆宾王写的一篇罗列武则天罪状、号召天下人共同反对武氏的一篇檄文。文章字…
摘要:"烈烈宾王檄,有如日当中."(韩邦奇《骆宾王》)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并不因他所拥戴的徐敬业旋即败死而同消逝,也不因檄文所述多有讹谬而遭弃置,相反,如前诗所赞,它的魅力历久不衰,千百年来一如日之方中,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就中奥秘,颇值得玩味.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及翻译:[唐]骆宾王【作者小传】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早慧,七岁能赋诗,有“神童”之誉。早年随父游学于齐鲁一带,有志节,以诗文著称,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强烈的褒贬色彩。对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全用贬语。开首六个字“伪临朝武氏者”,定下了以顺讨逆、以正斥伪的调子。“伪”,表示其非正统,直呼“武氏”,不称“武后”,把她视同民妇,表示...
语文课文赏析·《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课文简介作为军用文书的檄文,本篇确实达到了“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文心雕龙·檄移》)的要求。首段历数武氏罪恶昭彰,警醒李唐社稷面临生死存亡之秋,为兴兵讨武铺垫了充足的理由,可谓“事昭而理辨”;次段接写敬业举义之名正言顺和兵威...
总之,透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我们可以从骆宾王的写作中清楚地认识到,写作,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叙事,是作者从自己所在的政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代表一定阶级意识的立场写作,它是一定的社会阶段中的政治文化在写作领域的体现。
2015-01-19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笔下的武则天的形象2006-05-23求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全文82017-12-02"武则天檄文"的拼音是什么?2011-08-26《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作品: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简介本篇选自《骆宾王文集》。作者骆宾王(640?—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少负才气,曾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亡…
2007-03-02《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502006-05-23求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全文82015-01-19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笔下的武则天的形象2013-05-30《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请看今日之城中,竟是谁家之天下”...2006-05-13在骆宾王所写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说道父子共占一个叫聚麀...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赏析外文期刊外文会议外文学位外国专利外文OA文献中文期刊中文会议...包量著录项来源《秘书工作》|2019年第002期|67-69|共3页作者杜永道;...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李敬业写的申讨武则天的檄文.虽然李敬业所部终被武则天消灭,但骆宾王这篇檄文千古传诵,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文...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骆宾王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文学家。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官武功、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后贬为临海县丞。曾...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大唐开国元勋英国公李勣嗣孙李敬业为匡扶废太子李贤,起兵反对武则天统治,而让骆宾王写的一篇罗列武则天罪状、号召天下人共同反对武氏的一篇檄文。文章...
更增加了文章的气势,难怪要成为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了。论文分享于2013-03-3100:27:6.4《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修辞特色研究李,天下,敬业,修辞手法,传檄而定,...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李敬业写的申讨武则天的檄文.虽然李敬业所部终被武则天消灭,但骆宾王这篇檄文千古传诵,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文...
【题解】骆宾王不仅以诗歌见长,文章也雄伟峭劲,这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正想进一步...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
【题解】骆宾王不仅以诗歌见长,文章也雄伟峭劲,这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去刚登基的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自己临朝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