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党国体制建立过程论文
近代中国“党国体制”的发展与省思.[熊利民]——(2011-1-24)/已阅47691次.近代中国“党国体制”的发展与省思.熊利民.一、前言.晚清李鸿章说中国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最能道出近代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严复“求富求强”的论说,孙文要与西方...
近代中国“党国体制”的发展与省思.[熊利民]——(2011-1-24)/已阅47931次.今天,在已沦为在野的国民党负责人,正力图洗刷执政时期(1950-2000)的一个名词:“外来”。.这当然与近年来“民主化”、“本土化”的气势有关,更可能与长时期戒严...
黄卧云:会党传统与党国体制.一.人们通常认为党国体制是“以俄为师”的结果,按照这种解释,该体制就完全是外来之物,外在于中国的历史和环境。.不可想象的是,一种外来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一种并不具有普世价值的政治制度,能够如此适应中国土壤...
人民诞生后,在如何对待党与的关系上,党建立了领导的体制——“以党领政”的党政体制。一百年来,党政体制经历了从初创、形成、巩固到持续改革的发展过程,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部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纲领是根据毛泽东在1940年提出、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的分“两步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制定的。即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建立“中国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新...
要:美国民主制度自出现至今,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分析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过程,先从明确美国民主制度的定义入手,再分四个阶段逐步展现自创建以来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轨迹,以每一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总统的民主制度改革为线索,突出每一阶段民主制度各自的发展特点与...
1.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发展、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制度创新必须以思想大解放作为前提;3.衰落的旧制度或生产关系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彻底消除;4.适时改革才能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5.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
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发展演变历程的探究.【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短短70年,年轻的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每个历史阶段都能采取与客观条件相适应的经济...
(《北京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形成和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党史频道
党国体制与政治制度化论文摘要:党国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推动政治转型,从而将政治制度化问题提到了转型的核心环节。如何保持扩大政治参与和维持政治集权的...
深町英夫.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及其党国体制的形成过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深町英夫.近代广东的政党·社会·国家:中国国民党及其党国体制...
[15]比较值得注意的是1920年代开始,中国受苏俄影响出现了排他性的执政党,党国合一,又逐步消融社会,形成长时期特殊的党国体制。[16]而后国、共两党走的正是“以...
从宏观着眼把近代以来政治道路选择的“革命”与“改良”之争解读为“革命”与“反革命”之争,又从微观着手分析国民党组织结构,得出军政泛滥、基层薄弱的结论,这给笔者以很大...
广州时期国民党“以党治国”体制初创,“党国外交”体制随之形成,一方面国民遵循国民党制订的外交方针,另一方面国民的外交权力模式遵循“党政双轨”的运...
试论中国国民党训政体制的形成与走向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在西方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呈现出独特历程。中国国民党的训政适应政治发展的特定情势,表现出制度创...
内容提示:党国体制与政治制度化论文摘要:党国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推动政治转型,从而将政治制度化问题提到了转型的核心环节。如何保持扩大政治参与和...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国民党党国体制:作为一种政体的研究
论文摘要:党国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推动政治转型,从而将政治制度化问题提到了转型的核心环节。如何保持扩大政治参与和维持政治集权的平衡,始终是政治制度化...
从国家与社会的概念说起,推之辩证关系,从马恩经典说起,叙述列宁主义、苏联建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过程。文中斯大林主义后着重描述了党国权力的压制,最后一章苏联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