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是清代中期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本文集中对邓石如书法和篆刻进行研究,梳理其书风、印风的形成脉络,通过邓石如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艺术交游去研究和阐述他的印学理念与印学实践。本文共分六章展开研究:第一章,邓石如的生平概述与艺术交游;第二章,邓石如的书法成就;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一唐全明一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中国羹术学院学位论文原饲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OntheinfluenceoftheHanDynastysealonDengShirusealstyleformation.pdf,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一唐全明一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中国羹术学院学位论文原饲性声明本人郑重...
论邓石如的篆书隶书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后因避讳而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等,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初杰出的书法家,清碑学巨擘,他对中国书法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篆、隶、楷书及篆刻上,邓石如书法对清碑动的发展、对清中后期以来书家的创作都…
邓石如见大则心泰礼兴寿印日本印坛泰斗小林斗庵藏#3字如其人据记载,当时号称“浓墨宰相”的相国刘墉见了邓石如的书法,“见山人书大惊,踵门求识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能让刘墉看后登门拜见的书法究竟如何。邓石如职选页碧梧山庄出版
清代邓石如篆书六条屏《白氏草堂记》纸本,每屏101x27厘米。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其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
六朝碑味:看邓石如如何变法楷书,邓石如,楷书,隶书,书法,行书,行草书楷书发展至唐代已经高度成熟,之后学楷者无不以唐楷为则,难以逾越。直到元代,赵孟頫用行书的笔法,对唐楷进行改造,从此书法史上便有了与唐楷“颜、柳、欧、褚”相提并论的“赵楷”之说。
从书法史而言,自清乾嘉时期碑学大师邓石如始,书法艺术才进入了新的(碑学)范式的发展期。一传统技法不一样的书法风貌,但他们的书法应该说还是根植于传统文人的帖学理念,虽不乏个性与创新,可基本还是在帖学范式下的某种改良。
计白当黑是清邓石如论书法艺术美的创造法则之一。指将字里行间的虚空(白)处,当作实画(黑)一样布置安排,虽无着墨,亦为整体布局谋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出《艺舟双揖·述书上》:“是年又受法于怀宁邓石如完白,日:‘字面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
清邓石如草书《寓皖口僧舍五言诗》24.2cm×29cm纸本安徽博物院藏邓石如学书先从篆隶入手,篆隶成后通真,再由真通之行草。其篆隶曲婉通达,结构对称均衡又奇险回环,和谐统一与变化多姿。他的行草书吸取了篆隶书与北魏书意的审美取向...
"[1]邓石如的草书在用笔上一洗旧习,融入碑法,引入古人禁忌的"铺毫"与"绞锋"笔法,化腐朽为神奇,如万岁枯藤,似崩浪雷奔,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境界;章法上他提出...
从包世臣《国朝书品》看邓石如行书的创作、审美观的生成通过对包世臣《国朝书品》中对邓石如书法品级归类的分析,得出包世臣分类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结论。从而结合邓石如的...
邓石如《海为龙世界》五言草书联,是邓石如的草书代表作,也是一件广为人知的书法名作。书于公元1804年,两年后,邓石如即离开人世。原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藏。这件名作的产生有一段...
关键词:篆书审美观行草书包世臣书法清代碑学作品康有为篆隶用笔作者:彭坚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刊名:书法赏评年,卷(期):2009分类号:J292.1页数:共...
如前所说,邓石如所求的“气”、“补”、“神”、“致”、“变”、“体”,就有欲言而莫可告语的独特美感。相比于篆隶,邓石如的楷书和行草书就显得逊色,没有那么多可品可味之处,它...
颜真卿只是明智的文人向民间的取意借鉴,而邓石如则是庶民百姓对文人审美观及作品模式的破坏与改造。对颜真卿来说,文人是本,向民间汲取是标,而邓石如则以庶民为...
安庆博物馆(新馆)最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精品展。展品中,有一副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邓石如草书七言联,受到很高的关注。这副对联(图1)长163、宽26.50厘米,...
邓石如墨法的过人之处便在于其圆润尧秀美的同时能多力丰筋尧多骨微肉袁故能刚健而雄强遥与前期王铎尧傅山行草书中墨法表现出来的水墨淋漓尧潇洒放逸不同袁与其他碑学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