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笛安的《告别天堂》从存在zhuyi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存在的空间,作家通过五个年轻的生命在青春里厮杀,躁动与选择,赋予不同的色彩,揭示青春的意义、人存在的实质,对生存状态清醒的体验与审视,赋予形而上的高度,展示了另一种的青春写作,是一部让文坛重新审视“80后”写作的作品。
笛安:我的论文是关于在1980年代到2000年代,这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大众文化如何解读抑郁症。主要内容是关于从文化界到大众,是怎么理解一个疾病——这事里边折射出来的很多的社会的改变。其实就是文化符号所隐含的含义变迁,它其实...
本文主要采用线性梳理的方式,对笛安不同阶段的小说文本进行细读和研究,寻找笛安小说主题嬗变规律,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发现这种文化抉择对笛安小说创作走向成长、成熟的现实影响。绪论开始,主要是对笛安的小说进行了线性梳理。通过文本的细读和比较,将笛安的创作按作
一初登文坛的笛安,是以“天才”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甫一登场便凭中篇作《姐姐的丛林》(2003)亮相于老牌纯文学期刊《收获》,其起步的高度令同代作家们无可企及。从情节和题材上看,这篇小说似乎
笛安:我的论文是关于在1980年代到2000年代,这2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大众文化如何解读抑郁症。主要内容是关于从文化界到大众,是怎么理解一个疾病——这事里边折射出来的很多的社会的改变。其实就是文化符号所隐含的含义变迁,它其实就是所有...
2008年,笛安与郭敬明创办的“最世文化”签约。2009年,笛安拿到了社会科学硕士学位,27岁的她决定回国,当一位专职作家,开始在《最小说》写连载。此时她的长篇作《告别天堂》已经出版了5年,这本20万字的小说是她在4个月内之内完成的。
作家丨笛安如果不职业化,怎么写一辈子?.“你可能有一点小天分,但很遗憾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多。.你要学习像对待身体的一部分那样接纳它,不要被它统治,也不要总妄想着去统治它。.你知道它不可或缺,但是仅此而已。.剩下的那简单了”.
它需要一些硬性的知识储备。笛安在知网上付费看了很多讲徽州的论文,至今困扰笛安的问题依旧是,为什么知网的论文一页要两块,有的只要五毛...
笛安:我的作品属于什么文学,不那么重要.【编者按】在80后作家的谱系中,笛安不算最出挑的一个,但她确实算比较特殊的一个。.她被老牌纯文学杂志《收获》看重,也被郭敬明的公司力推。.她作品的文学价值一直受到关注,而同时又是标准意义…
青春小说的突破,具有一种同代作家普遍较为缺乏的思想深度和精神追求.在笛安的创作突围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与自身能力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发现她在创作上的困境.本论文。笛安称自己实现了写作的突破.谈及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和她同一批的80后作家,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