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第六次儒佛会通论文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杜保瑞教授]《金刚经》的无相境界《金刚经》的无相境界[1]杜保瑞华梵大学哲学系华梵大学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杜保瑞教授]《金刚经》的无相…
梁武帝诗赋中的“儒佛会通”论洪顺隆第二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12出版)页116~133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本文全文由华梵大学哲学系提供,特此致谢-----壹、序言:
一、儒佛会通的近代史背景.儒佛会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自佛法东传以来,儒佛交融、儒佛会通就逐渐成为儒佛关系的主流,最终形成了亦出世又入世的儒化佛教和佛教色彩浓厚的宋明理学。.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倡导儒释同源、儒佛互证的佛教大德和...
宋代僧人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来源:《兰州学刊》作者:韩毅四、释宗杲对儒家反佛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宋前期二程及其的排佛声浪中,大慧宗杲禅师的出现,为缓解儒佛矛盾,倡…
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2006年第6页。⑰这句话是就经--注模式来说。毫无疑问,印度的佛教学者们早就发展出了诠释佛经的“论”体,但这多是就某些问题展开辩难,并不是依文注解。而且论体传入中国比佛经要晚。
“仁”、“爱”、“慈悲”——谭嗣同儒、佛、耶宗教情操之探讨邬昆如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华梵大学第四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05)页51-56华梵大学哲学系,[台北]-----...
环环先扣,引人入胜。另外第7章从《大云经疏》中谶语符瑞角度把武周时期儒佛的交涉展示的很好。1有用风泉2020-05-11写得太好了#我不认识作者#>更多短评7条唐代法相唯识宗兴衰史研究的话题······...
王仲尧杭州商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华佛学学报第十六期(2003.09)页263-287?2003中华佛学研究所台北-----P263[Engli…
第六个层次,体味所问的用心,及夫子所答的用心。程颐说:“学者须将论语中诸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第七个层次,能够从散乱的语句后,看到“道“的秩序。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并非虚言。
第六次儒佛会通论文论文第六次儒佛会通论文论文第六次「儒佛會通」文HermanitictotheOriginalBeginningofHumanBeinginScholasticBuddhismconcerningtheorigi...
第一至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浏览次数:15内容提示:第一至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文集孔子思想中的活水源頭──「權」概念之探析袁長瑞第一次儒...
从《楞严经》“十番辨见”试论真心之体认胡健财华梵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华梵大学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
华梵大学第六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02.07)页379-400华梵大学哲学系,[台北]p379一引言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有二:(1)尼采对佛教的了...
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下载积分:700内容提示: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文選輯熊十力的體用的基本結構與平章儒佛熊十力的體用的基本結構...
结果再一次让人大跌眼镜,又是极其低劣的抄袭,其中包括抄袭赵海燕《寓山注研究》部分以及杭州师范大学洪宣荣硕士...
38.见林义正〈儒理与禅法的合流-以大慧思想为中心的考察〉一文所考。华梵大学《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2月。39.张伯伟《禅与诗学》页62,浙江人民出版社...
在关李瑛儒佛会通与蒲益大师的艺术思想于弘一大师出家之后究竟是“诸艺俱废,惟书法不辍”还是“诸艺未废”的诸多探讨中,大量的文常...
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文選輯熊十力的體用的基本結構與平章儒佛熊十力的體用的基本結構與平章儒佛熊十力的體用的基本結構與平章儒佛熊十力的體用的基本結構與...
‘‘阳明学"的重要特征:儒佛会通陈道德唐锦锋摘要:“阳明学”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佛学尤其是禅宗.给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