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司机是否应当把电车开到人少的轨道上,选择一个人的死亡来代替五个人的死亡?富特认为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将电车改道,但是如果换成另外一种看起来相似的情形,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即如果杀死一个人,用他的尸体制成救人的灵药。
电车难题最早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Foot)于1967年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论文中提出,是道德哲学领域的知名思想实验,其后为更贴近议题修改为各种版本:一辆刹挚失灵的电车在疾驰,铁路尽头有5名工人,眼看就要撞上了。
电车问题并没有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真的面对一辆失控的电车,我们会怎么做,作者说,它们只是突显了我们个人的内在道德GPS系统的微妙怪僻。格林告诉我:“这不是‘让我们研究电车问题,因为它们代表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由此开始,电车问题从一个普通的问题变成了一个难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可能会说,既不是我把这六个人绑在铁轨上,又不是我发动的电车,这六个人又与我毫无关系,我也不管什么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这事与我无关,我完全可以不做选择,爱撞谁撞谁。
这个问题已经偏离了“电车难题”的初衷了,由此也引发了另一个哲学难题的考量。忒休斯之船所描述的是“同一性悖论”,一首船如果被人一块一块的置换木头,直到最后全部被换新,那么这条船还是原来的那条船吗?如果不是,那么这条船...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Foot)于1967年发表的《堕胎问题和教条双重影响》论文中提出来的,用来批判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电车难题》:站在人性的轨道交叉口,该如何作出正义的选择,电车难题,琼斯,,功利主义导读:《电车难题》被誉为学上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这是因为它仅仅通过实验,就能轻易地勾起绝大多数人去挑战思维极限的欲望,让人不自觉地代入实验中,身临其境的去理性思考,并陷入...
摘要:“电车难题”是自动驾驶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主流的方案为通过算法解决。统一的强制算法中,当公众作为与事故无关的“安全旁观者”时,“后果主义”战胜了“道义论”:全球89%的公众作出了后果主义的选择,这一选择还会被“净拯救人数”与被拯救者年龄等因素进一步强化。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提出这个问题很不可理解。”[3]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不可理解?其实,在刘慈欣那里,在“这个时代的人”那里,这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判断题。“电车难题”预设了现代性的政治正确:个体的生命价值必须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