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隐身衣的作用下入射电磁波径直穿过隐身衣和被隐身物体,并在出射端保持入射的电磁波波前。除了使用传统的电介质减反膜,我们还通过引入了超薄增益-吸收减反膜构造了满足宇称时间对称性的隐身衣并且观察到了任意形状的完美单向隐身的效果。
2007年,陈红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完成的论文“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交互机理研究”,刊登在物理学顶级学术刊物上。论文首次解释了隐身衣的物理机制,提出了对隐形效果定量分析的理论框架,这项成果对隐身衣的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早在2007年10月,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等在国际顶级物理学术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交互机理研究》。他们认为,当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
隐身衣作为变换光学应用最具代表性的范例,其通过外层包覆的方式使其内部的物体对外部探测器隐身,采用具有特殊电磁响应的超材料实现[80]。2006年Schurig等[81]等首先实现了工作于8.5GHz的二维隐身衣,成功隐藏其内部一根圆形铜线。
这个奇特的性质使负折射率超材料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人们已经探索了负折射率超材料的物理特性和实际应用,包括超级透镜(superlens)、隐身衣(cloaking)和天线设计等。通过设计不同的超材料,人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电磁波的控制。
2007年,陈红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完成的论文“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交互机理研究”,刊登在物理学顶级学术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
隐身是人类梦想中的超能力之一,也是科学界的重要挑战。北京时间3月24日,光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Photonics)在线报道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基于深度学习的新一代智能隐身器件,在不依赖任何人为操控的...
如果类似“隐身衣”技术能够实现,让电磁波直接绕过飞机,那么就能达到更理想的隐形效果。新京报:所以距离“隐身衣”走进生活,还有很长距离?马云贵:对,“隐身衣”实现民用,还是有很长距离。现有隐形技术的应用,也还是在军事上。
球形隐身衣有朋友强烈表示要把小鱼变透明,我们也有办法!球形隐身衣这是球形隐身衣的剖面图。图中间有一个小圆球,它就是我们要隐藏的目标物。外面的大球为隐身衣所覆盖的区域。两个球体之间的黑线,就是声波/光波在隐身衣中的传播
其隐身的奥秘在于,“隐身衣”的微结构可以让可见光“转向”,从而绕过它传播,而当人眼接收不尖端技术商业化电磁波负折射传播示意图。到可见光到达物体表面后产生的反射光时,物体就“隐身”了。
浙江大学一名博士生日前表示已揭开“隐身衣”之谜,并已写成论文在顶级刊物上发表。哈利?波特的魔法隐身斗篷,不再是神话!它隐身的秘密被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电磁波隐身衣设计姓名与学号指导教师年级与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所在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坐标变化法控制光路,实现对金属平板上的凸起的完美隐...
暂时无用栏目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工程硕士1招生信息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培训项目...
2006年,前面提到的隐身衣“泰斗”彭德里与美国杜克大学的戴维·史密斯等人,用论文范文材料和微小的金属丝混合制成超颍材料,制造出一个能让微波绕道而行的圆环,...
据了解,隐身衣的研究在国外非常热,国内这两年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去年,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论证了使用...
2007年,陈红胜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完成的论文“电磁波与隐身衣的交互机理研究”,刊登在物理学顶级学术刊物上。论文首次解释了隐身衣的物理机制,提出了对隐...
本设计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出发。首先,在参考多篇相关论文、学术成果与科学文献的情况下,对隐身衣的思想、原理、方法作了一定的调研与整合;然后,推导了不...
据了解,隐身衣的研究在国外非常热,国内这两年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去年,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论证了使用能使光波以及电磁波发生扭曲的革...